火鸡及鹅的养殖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32
火鸡怎么养主要是吃什么,和普通鸡有什么区别火鸡非常怕潮湿,鸡舍湿度比较大会减少火鸡的活力,所以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搭建鸡舍;饲养火鸡采用半放牧或者需要修建火鸡运动场地,还要注意要有清洁的水源与丰富的牧草;火鸡种选择生长能力强、抗病害的,在交配的时候可以选择人工配种,这样能够提高繁殖率。
一、火鸡怎么养主要是吃什么1、火鸡非常怕潮湿,湿度比较大会减少火鸡的活力,潮湿的鸡舍还会使病菌、寄生虫产生和生存,这样火鸡就比较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危害到火鸡的健康,所以要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搭建鸡舍。
2、如果饲养火鸡是采用半放牧或者需要修建火鸡运动场地的时候,注意场地要有清洁的水源与丰富的牧草,在搭建鸡舍的时候要考虑温度控制、通风换气、方便打扫消毒等因素。
3、火鸡种选择生长能力强、无疾病、活力大且毛色发亮的,而且种鸡不能够长时间的使用,还需要定期更换,及时淘汰劣种。
4、雌火鸡的的初次产蛋时间大约在长到8个月左右,然后每年的4-8月份左右是产蛋的时间,一般产蛋12枚左右就可以进行孵化,在交配的时候要防止近亲交配,可以进行人工配种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繁殖率,还能够有效的降低饲养成本。
5、火鸡的抱窝性是比较强的,在雌火鸡抱窝的时候注意控制好光照,避免环境过于吵闹影响火鸡孵化。
在孵化过程中每隔一周都需要进行一次照蛋。
6、火鸡一般以植物的茎叶、种子和果实喂食,但是也吃昆虫、蛙等动物,人工养殖的火鸡可以喂食菊苣、苜蓿、谷粒等,还可以用玉米、小麦、碎米、豆饼、维生素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做饲料喂食。
二、火鸡和普通鸡有什么区别1、形态特征不同(1)火鸡的体型比家鸡大3-4倍,体长大约110-115厘米左右,翼展大约125-144厘米,体重大约在2.5-10.8千克左右。
头颈部呈裸露状态,而且有稀疏羽毛,并着生红色肉瘤,喉下垂有红色肉瓣,雄火鸡尾羽可以展开呈扇形。
(2)普通鸡的体长大约为90-100厘米左右,体重大约在2千克左右。
它的体型比火鸡小许多,公鸡头顶有冠,头部和颈部有毛。
火鸡的养殖技术及方法火鸡养殖技术及方法火鸡养殖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养殖方式之一,也是一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养殖项目。
本文将介绍火鸡养殖的技术及方法,帮助养殖者更好地了解火鸡养殖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场地选择火鸡养殖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一般要求场地平整、土质肥沃、通风良好、阳光充足。
同时,应避免场地周围有噪音、污染源和疫病传染源。
二、圈舍建设圈舍的建设是火鸡养殖的关键环节。
圈舍可以采用砖瓦结构或钢结构,要保证结构牢固、防风防雨。
同时,圈舍内部要保持干燥、清洁,铺设适宜的垫料,如木屑、稻草等,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品种选择火鸡的品种选择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环境来确定。
常见的火鸡品种有白羽火鸡、黑羽火鸡、红羽火鸡等。
选择品种时要考虑其生长速度、肉质品质和抗病能力等因素。
四、饲料管理火鸡的饲料管理是确保火鸡健康成长的关键。
火鸡的饲料主要以谷物为主,如玉米、大豆等,可适量添加蛋白质和矿物质。
饲料的配制要根据火鸡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来确定,合理搭配各种营养成分,以满足火鸡的生长需求。
五、疾病防控火鸡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有禽流感、传染性鼻炎等。
为了防控疾病,养殖者应定期对火鸡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病药物的预防,保持圈舍的卫生清洁,及时清理粪便和死亡禽畜,减少病原菌传播。
六、生长管理火鸡的生长管理是保证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
养殖者应根据火鸡的生长阶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喂养量,保证火鸡的营养需求。
同时,要定期对火鸡进行称重、测体温和观察行为习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七、销售渠道火鸡的销售渠道是火鸡养殖的最终目标。
养殖者可以选择将火鸡出售给批发商、零售商或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在选择销售渠道时,要考虑市场需求、价格和销售渠道的稳定性,以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火鸡养殖的技术和方法涉及场地选择、圈舍建设、品种选择、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生长管理和销售渠道等方面。
养殖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养殖计划,精心照料火鸡,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火鸡养殖技术
1、清理圈舍
对于圈养的火鸡,养殖期间要注意水槽和食槽的清理,先用清水讲其中的食物残渣冲洗干净,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最后再把圈舍中的杂草、粪便等杂物扫除,减少病菌的危害。
2、合理饲喂
火鸡在养殖期间,需要每周将其赶到室外空旷的草地上进行一次自由采食,不仅可以加强火鸡的体格,还可以节省饲料,平时一天投喂1-2次即可,并保持充足的饮水。
3、严格消毒
养殖火鸡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外来人员,需要将其鞋子底部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止他们将病菌带入养殖场,消毒时可以通过将聚维酮碘水溶液与癸甲溴铵溶液交替使用。
4、注意事项
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火鸡的精饲料很容易发生霉变,从而引起火鸡霉菌中毒,因此雨季过后要及时晾晒饲料,并且平时要加强分群管理,保持棚舍安静。
火鸡好养吗火鸡的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火鸡也是属于鸟类的一种。
火鸡的体型要比一般家鸡大3到4倍。
从19世纪开始,火鸡便传入中国,如今火鸡已成为深受我国消费者青睐的一种大众化食品。
于是很多养殖业的人们仿佛看到了商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也开始饲养火鸡起来。
接下来我就会大家介绍几种养殖火鸡的小秘诀。
火鸡好养吗1、火鸡好养,火鸡的外貌与鸡不同,它身躯高大,有的品种身高可达1米,胸与腿部的肌肉非常发达。
头和颈部几乎没有羽毛而秃裸着,头上有珊瑚状的皮瘤。
皮瘤颜色常发生变化,在安静时为赤色,激动时变为蓝白或紫色。
2、羽毛颜色随品种而异。
成年公火鸡喙上有肉髯垂下或覆盖喙上,颈上及喙下珊瑚状皮瘤特别发达;羽毛闪闪有光,胸前有须毛束,尾羽发达,能展成扇形,如孔雀开屏;胫上有距。
母发鸡头小,在额前有一肉冠,皮瘤小,个体也小于公火鸡,且胫上无距,尾羽不展开。
火鸡的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1、初生雏火鸡反应不灵敏、娇气、畏寒。
料质宜佳,光线宜强,并需要格外小心护理。
4周龄以内,在垫草地面上的饲养密度应为20~25只/平方米。
1~4日龄最好全日光照。
5日龄后可逐步递减到14小时光照。
育雏室温,一周之内需保持在35~37℃之间。
之后,每周可下降1~2℃,直到脱温为止。
幼雏日粮要求高蛋白、高能量。
2、育雏期的营养标准:代谢能2680大卡/千克,粗蛋白水平26%。
参考配方如下:谷类饲料46%,豆饼38%、麸皮3.3%、鱼粉6.4%、槐叶粉3%、骨粉2%、碳酸钙1%、盐0.3%,适当添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雏火鸡喜辛辣味,饲料中可适当掺些葱叶、蒜叶、韭菜等青饲料,以助其消化,增进食欲;同时,对病菌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3、注意育雏室内温度第一周维持在34度,以后每周约降一度,降到18-21度为止。
如果偏高,雏鸡饮水多,拉稀粪,张口,喘息,如果偏低,雏鸡挤靠热源起垛,常发生尖叫声。
以散布均匀为适宜温度。
火鸡常见病的防治1、支原体病,火鸡支原体病又被称为“1日龄型气囊炎”、“气囊炎缺陷症候群”或“火鸡症候群-65”。
火鸡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火鸡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其肉质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如果您打算开始火鸡的养殖,以下是一些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选购适宜的火鸡种类:在养殖火鸡之前,您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养殖条件的火鸡种类。
常见的火鸡种类有白色火鸡、黑色火鸡、斑点火鸡等。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种类。
二、准备适宜的饲养环境:火鸡对饲养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养殖之前,您需要准备好适宜的饲养环境。
首先,选择一个干燥、通风良好的场地,避免积水和湿度过高。
其次,搭建合适的鸟舍,确保鸟舍的面积足够大,可以容纳火鸡的生长和活动。
最后,为火鸡准备好舒适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时间,有利于火鸡的生长和发育。
三、合理饲养火鸡:在养殖火鸡的过程中,合理饲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给火鸡提供充足的饲料,保证其营养需求。
火鸡的饮水也需要注意,要保持水源的清洁和新鲜,以防止火鸡患病。
此外,定期清理鸟舍,保持鸟舍的清洁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防止火鸡感染疾病:在火鸡的养殖过程中,疾病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防止火鸡感染疾病,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定期给火鸡进行疫苗接种,增强其免疫力。
其次,定期检查火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最后,保持鸟舍的清洁卫生,减少病菌的传播。
五、火鸡的繁殖管理:火鸡的繁殖是火鸡养殖的重要环节。
在火鸡的繁殖管理中,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适宜的繁殖季节,提供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其次,保证雄鸟和雌鸟的比例合理,有利于繁殖的进行。
最后,为火鸡提供适宜的巢穴和温湿度条件,增加繁殖成功的几率。
六、合理销售火鸡:在火鸡养殖的最后阶段,合理销售火鸡是非常重要的。
您可以选择将火鸡出售给餐饮业或者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在销售火鸡时,要注意选择良好的销售渠道和合适的销售价格,以保证销售的顺利进行。
总结起来,火鸡的养殖需要注意饲养环境、合理饲养、防止疾病、繁殖管理和销售等方面。
只有做到科学养殖,才能保证火鸡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鸡鹅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鸡鹅养殖是农民朋友们常见的养殖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鸡鹅养殖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合理的饲料搭配、适宜的饲养环境以及养鹅的防疫和疾病预防等内容,帮助农民朋友们提高鸡鹅养殖技术水平。
正文:鸡鹅养殖在农村地区一直都是非常普遍的养殖方式,其产品不仅可以提供肉食,还能制作成多种副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户的收入来源。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供农民朋友们参考和遵循。
1. 合理饲料搭配鸡鹅需要合理的饲料搭配以获取足够的营养。
对于饲养鸡类,应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如玉米和豆类等。
同时,还需根据年龄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不同比例的配料调整,以确保鸡类的生长和发育。
对于养鹅,可以选择高粱、玉米、豆饼等混合饲料作为主食,为其提供充足的能量。
2. 适宜的饲养环境鸡鹅对饲养环境要求较高。
为了保持良好的生长和繁殖条件,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
鸡舍应保持干燥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合理规划栏舍空间,确保每只鸡或鹅有足够的生活空间。
3. 鸡鹅的健康管理鸡鹅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保持养殖环境卫生,饲水要清洁,饲料要新鲜,避免疫病传播。
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如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或请兽医出诊。
4. 疾病预防和防治在鸡鹅养殖过程中,要做好疾病预防和防治工作。
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鸡鹅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
此外,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栏舍清洁、干燥,落实消毒措施,有效控制与害虫的接触。
5. 饲养和屠宰的标准鸡鹅饲养和屠宰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饲养过程中,应该遵循科学合理的养殖标准,不能滥用激素和药物。
在屠宰前,要对禽类进行规范的血腥导致和疾病检测,确保产品安全和卫生。
总结:鸡鹅养殖是农民朋友们常见的养殖方式,可以提供丰富的粮食资源和副产品。
然而,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农民们需要掌握合理的饲料搭配、适宜的饲养环境和科学的疾病防治措施。
山区农户火鸡的饲养管理技术火鸡,又叫“吐绶鸡”“七西鸡”是大型肉用家禽之一。
国外品种较多,饲养较为普遍,尤其是欧美地区,我国品种单一,仅少数地区饲养。
由于火鸡具有食草性,在南方山区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贵州省属西南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饲草资源丰富,发展草食畜禽具有一定的优越条件,从1983年起我省先后从北京、广西等地引进美国尼古拉斯大型白羽火鸡、法国倍蒂纳火鸡、广西青铜火鸡在我所进行孵化、舍饲、半舍饲半放牧驯化饲养观察,杂交优势利用及当地适应性饲养研究,取得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1 火鸡的孵化火鸡的孵化与家鸡的孵化程序基本相同,火鸡蛋入孵前均要进行种蛋消毒和孵化机消毒处理。
1.1 种蛋消毒火鸡蛋在人孵前先要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加温至30~400℃浸洗5分钟,不用擦干,置于密室或整出整人的孵化器内进行熏蒸消毒。
按每立方米空间体积高锰酸钾7g,甲醛14ml,水7ml,密闭消毒,温度保持在30℃,相对湿度65%,熏蒸30分钟后敞门驱除烟雾后即可升温孵化。
1.2 孵化温度和湿度控制1.2.1 整批孵化火鸡种蛋较多,可进行整批孵化,温度和湿度控制见表1。
1.2.2 套孵如果火鸡种蛋较少,可与其他禽蛋一起进行套孵。
火鸡种蛋套孵的温度与湿度控制见表2。
1.2.3 控湿如果在孵化过程中,孵化机湿度不够,或无控湿控制,可利用水盘在孵化机底部加水或在胚蛋上用喷雾器喷水雾来进行调节,但要使用37℃的温水。
最佳湿度可根据火鸡蛋孵化前25天的标准失水率来调整。
1.2.4 翻蛋与凉蛋种蛋孵化的1~16天,每隔2小时翻蛋1次,17~25天每小时翻蛋1次。
翻蛋角度45°,在种蛋入孵第25天时落盘,即停止翻蛋。
入孵的种蛋在孵化的中后期,由于孵化蛋的生物产热,或孵化器工作时无法有效的降温,会造成胚蛋温度偏高现象,这时就需要通过凉蛋来调节蛋温,一般种蛋孵化到15天以后,或当气温超过25℃,可根据胚胎发育情况进行凉蛋,每日凉蛋2~3次,每次10~15分钟。
火鸡怎么养?火鸡养殖技术
火鸡现在成为了人们饭桌上的美味佳肴,这个长的颇为奇特的家伙居然还蛮好吃,很多对食用火鸡都抱着新鲜感,火鸡市场行情非常好,是特色养殖的经典例子,那么火鸡怎么养?火鸡养殖技术介绍。
育雏阶段:雏火鸡出壳24小时后移到育雏箱中饲养,引逗调教开食,饮给20℃左右的清洁温开水。
初生雏火鸡要饲喂高蛋白饲料,日粮中粗蛋白应达到25%左右。
同时,还应补饲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及青饲料。
出生第一周日喂5~6次,4周后改喂4次。
初生雏火鸡的给温标准要比一般的家雏鸡高,温度要求达到35℃~38℃,以后每周下降3℃,直至脱温为止。
雏火鸡喜欢辛辣味,拌料时可适当掺些葱、蒜和韭菜等,以增进雏火鸡的食欲,抑制菌类,促进雏火鸡消化。
火鸡
育成阶段:母火鸡到8周龄,公火鸡到10周龄进入育成期。
这一时期要适当控制饲料,放慢增进速度,有利于今后产蛋。
一般日粮粗蛋白水平可降到15%~18%。
有条件的可白天进行放牧,早晚适当补饲糠麸、谷物、切碎的甘薯等。
产蛋阶段:母火鸡从30周龄开始进入第一个产蛋期。
产蛋期要投饲全价配合饲料,蛋白质维持在18%~20%的水平。
一般火鸡每产到10~15枚蛋后,母火鸡即开始抱窝孵蛋。
为了使母火鸡多产蛋,可采取常用的醒窝办法,促其尽快醒抱。
火鸡养殖可以分为卖蛋和卖鸡这里给大家都简单介绍了下,现在很多特色餐馆和高端餐厅都有火鸡作为原材料的菜色,火鸡销量非常不错。
火鸡生长习性及养殖技巧分享火鸡是我国近几年发展的养殖业,火鸡体型大,饲养粗放,管理容易,适应外界各种环境的生存,抗寒抗病力强,主要食物以草食为主,投资小见效快,生长速度快,深得养殖户的喜爱。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火鸡生长习性以及养殖注意事项。
火鸡生长习性1、怕惊吓声。
火鸡对于声音不是很敏感,怕的是各种惊吓声。
当附近如果长时间都有噪音的话那么影响不大,附近不能经常突然出现比较刺耳的声音就可以了。
2、环境因素。
最适合火鸡生长的温度在18-30℃左右,过高过低都容易影响养殖。
湿度在50%上下左右,过低的会显的比较干燥,光照时间不能太长,火鸡本身没毛发浓密,时间一长会导致其自身无法散热,导致体温失衡。
3、食性广、耐粗饲。
人工饲养条件下火鸡具有饲料范围广、耐粗饲的特性,其采食青草能力优于其他家禽,能从各类青草中获得营养物质。
此外,火鸡特别喜欢食大葱、韭菜、大蒜等辛辣食物,这在禽类中较为罕见。
4、善登高,好斗。
火鸡从三四周龄开始,喜欢栖息在高处。
另外公火鸡互相间好争斗,当公火鸡生长到15周龄时,其肉垂、肉冠、尾羽等第二性征出现时就开始好斗,到5月龄时达到高峰。
火鸡养殖注意事项1、饲喂要求火鸡虽然名义上和家里养的鸡差不多,但是它却充满着土性,在喂食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加入一些鱼粉或者是肉类,这样才能保证火鸡每天汲取的营养物质能够达到自身生长的要求。
2、性格暴躁火鸡性格暴躁,非常喜欢打架。
因此养殖户们应该经常到鸡舍里观察,防止那些战败的火鸡受到生命的威胁。
并且还应该及时给那些身体上充满伤口的火鸡进行治疗。
3、防病管理首先是及时地清理场地,尽量减少粪便在鸡舍以及火鸡活动的场所里的停留时间,其次是避免太多的人员进入场地内,以防止从外面带入病菌。
此外,即便是管理人员,在进入场地的时候,也应该尽量穿上干净的衣服,有条件的话,应该事先消毒一下。
4、通风管理火鸡鸡舍内的空气质量对火鸡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养殖舍内的空气质量较差,会导致氧气不足,降低火鸡的体质,提高火鸡的疾病发病率。
火鸡养殖技术火鸡养殖技术要点您需要后才可以 |火鸡是在墨西哥的瓦哈卡地方首先驯化成家禽的,时间大约相当于欧洲的新石器时代,栖息于温带和亚热带森林中。
以下是网为你的相关资料。
喜欢群居生活,性情温顺,行动缓慢。
以植物的茎、叶、种子和果实等为食,也吃昆虫等,偶尔也吃蛙和蜥蜴。
它们受惊时会迅速跑到隐蔽地方,飞翔力较强,能飞500-2000米远。
平时栖于地面上,发咯咯声,觅食昆虫、甲壳类、蜥蜴以及谷类、蔬菜、果实等。
夜间结群宿在树上。
火鸡体型比家鸡大3-4倍,体长110-115厘米。
翼展125-144厘米,体重2.5-10.8千克。
嘴强大稍曲。
头颈几乎裸出,仅有稀疏羽毛,并着生红色肉瘤,喉下垂有红色肉瓣。
背稍隆起。
体羽呈金属褐色或绿色,散布黑色横斑;两翅有白斑;尾羽褐或灰,具斑驳,末端稍圆。
脚和趾强大。
体羽从乳白色至棕灰色至黑色褐黑色,闪耀多种颜色的金属光泽。
头、颈上部裸露,有红珊瑚状皮瘤,喉下有肉垂,颜色由红到紫,可以变化。
雄火鸡尾羽可展开呈扇形,胸前一束毛球。
颈、足像鹤,嘴尖冠红且软,毛色如青羊,脚有两指,爪甲锋利,能伤人至死。
墨西哥的普通火鸡亚种与美国东南和西南部的普通火鸡在羽毛斑点和腰部颜色上稍有差异,但羽衣根本上均为黑色,并带有虹彩光泽的青铜色和绿色。
成年雄体头部裸露,有皮瘤,一般情况下呈鲜红色,但兴奋时变成白色,带亮蓝色。
普通火鸡的其他明显特征是从额至喙有一个长形红色肉质饰物;喉部有肉垂,胸部具有一个黑色、质地较粗、似被毛的羽簇,称为髯,有脚距突起。
雌鸟的重量一般只有雄鸟的一半,头部的皮瘤及肉垂也较小。
火鸡品种和变种很多,目前国内市场常见品种主要有三个。
①青铜火鸡:原产美洲,因羽毛具有青铜的光泽得名,年产蛋60个左右,母火鸡体重8公斤,公火鸡16公斤。
该品种引入我国时间太长,目前退化严重。
②尼古拉火鸡:由美国尼古拉火鸡育种公司选育而成,成年公鸡最大体重25公斤,母火鸡12公斤左右,年产蛋60-80个,羽毛纯白色。
高效养鹅要重视种群选配发布时间:2010-04-21 13:46 来源:中国农产品加工网摘要:“种群”是一个类群、品系、品种或种属等种用群体的简称。
种群选配是根据与配双方隶属于相同或不同的种群而进行的选配。
种群选配,分为纯种繁育与杂交繁育两大类,而杂交繁育又可进一步分为育种性杂交和经济杂交两类:“种群”是一个类群、品系、品种或种属等种用群体的简称。
种群选配是根据与配双方隶属于相同或不同的种群而进行的选配。
种群选配,分为纯种繁育与杂交繁育两大类,而杂交繁育又可进一步分为育种性杂交和经济杂交两类:纯种繁育简称“纯繁”,是指在本种群范围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以提高种群性能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任务是保持和发展一个种群的优良特性,增加种群内优良个体的比重,克服该种群的某些缺点,达到保持种群纯度和提高整个种群质量的目的。
纯繁有以下两个作用。
一是巩固遗传性,使种群固有的优良品质得以长期保持,并迅速增加同类型优良个体的数量。
二是提高现有品质,使种群水平不断稳步上升。
杂交繁育简称“杂交”,是选择不同种群的个体进行配种。
不同品种间的交配常叫做“杂交”;不同品系间的交配叫做“系间杂交”;不同种或不同属间的交配叫做“远缘杂交”。
杂交类型通常有以下几种:级进杂交级进杂交(改良杂交、改造杂交、吸收杂交)指用高产的优良品种公禽与低产品种母禽杂交,所得的杂种后代母禽再与高产的优良品种公禽杂交。
一般连续进行3代~4代,就能迅速而有效地改造低产品种。
当需要彻底改造某个种群(品种、品系)的生产性能或者是改变生产性能方向时,常用级进杂交。
在进行杂交时应注意:根据提高生产性能或改变生产性能方面选择合适的改良品种。
对引进的改良公禽进行严格的遗传测定。
杂交代数不宜过多,以免外来血统比例过大,导致杂种对当地的适应性下降。
导入杂交导入杂交就是在原有种群的局部范围内引入不高于1/4的外血,以便在保持原有种群的基础上克服个别缺点。
当原有种群生产性能基本上符合需要,局部缺点在纯繁下不易克服,此时宜采用导入杂交。
在进行导入杂交时应注意:针对原有种群的具体缺点,进行导入杂交试验,确定导入种公禽品种。
对导入种群的种公禽严格选择。
育成杂交指用两个或更多的种群相互杂交,在杂种后代中选优固定,育成一个符合需要的品种。
当原有品种不能满足需要,也没有任何外来品种能完全替代时,常采用育成杂交。
进行育成杂交时应注意:要求外来品种生产性能好、适应性强。
杂交亲本不宜太多,以防遗传基础过于混杂,导致固定困难。
当杂交出现理想型时应及时固定。
品系杂交的配套利用专门化品系的培育及杂交配套系的生产是现代养鹅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建立品系的目的在于开展品系配套杂交,利用其杂种优势,提高鹅的生产性能,培育具有特色的商用套系。
选出理想的配套系关键在于配合力测定,并经过品系一定模式或程序进行配套之后,即可选出配合力最好、经济效益最高的配套品系,生产出具有强大杂种优势的商品鹅供市场需要。
品系配套模式主要有二系配套、三系配套和四系配套。
配合力测定:配合力可分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两种:根据遗传学原理,实际上一般配合力所反映的是杂交亲本群体平均育种值的高低,其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
所以一般配合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亲本品系纯繁选育来实现。
遗传力高的性状,一般配合力的提高比较容易;而遗传力低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则不易提高。
特殊配合力所反映的是杂种群体平均基因型值与亲本平均育种值之差,其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即显性效应与上位效应。
因此,提高特殊配合力主要应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
遗传力高的性状,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不会有很大差异;反之,遗传力低的性状特殊配合力可以有很大差异。
生产上可通过品系间特殊配合力的测定,选出杂交优势强的配套组合。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分析,参与配套的品系多,其遗传基础就越广泛,杂交后代综合亲本的优良性状亦越多,生产出的商品鹅杂交优势亦更强。
但参与配套的品系愈多,势必增加品系培育、纯繁保种和杂交制种的投资。
随着现代家禽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国外一些育种公司,从经济效益出发,近年来已从四系配套转为三系或二系配套生产商品代。
鹅群选种选配的关键技术发布时间:2009-10-14 11:34 来源:中国农业知识网摘要:选种选配是提高鹅群繁殖率重要手段。
生产实践中,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选种选配是提高鹅群繁殖率重要手段。
生产实践中,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留种方法根据鹅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外貌特征选择种鹅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选择种鹅应在以下两个时期进行:第一次选择应在种鹅70~80日龄时进行。
将生长发育快、体重大、健康状况良好、羽色等外貌特征符合品种要求的留作种鹅。
由于这是一次初选,选留数应比计划的留种数多出10%~20%,以便为产蛋前进行的第二次选择提供具有一定数量的候选鹅群。
第二次选择一般在种鹅180~200日龄时进行。
此时的种鹅群已发育充分,公母鹅的第二性征明显。
对种公鹅和种母鹅的要求如下:种公鹅要求头大颈粗,体格健壮,身体各部分发育匀称,双翅紧贴躯体,额部肉瘤明显,眼大有神,胸深背宽,身长,胫粗长,间距宽,行走稳健,鸣声洪亮等。
另外,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其生殖器官的发育情况,淘汰阴茎发育不全或发育不良的公鹅。
种母鹅要求头清秀,颈细长,体形硕大,羽毛整齐、紧密、有光泽,前躯较浅,后躯宽深,腹部圆大,胫结实、强健,间距宽。
配种年龄适时配种能发挥种鹅的最佳效益。
公鹅配种过早不仅影响自身的生长发育,而且精液质量差;母鹅配种过早,则会导致种蛋的合格率低,雏鹅的品质差。
鹅的性成熟期较其他家禽要迟,一般中小型鹅种从出壳到性成熟需要7个月左右,大型鹅种则更迟一些,需要8~10个月。
具体而言,公鹅的性成熟时间比母鹅晚;中国鹅性成熟较早,而欧洲鹅性成熟较晚。
配种比例公母鹅的配种比例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种蛋的受精率。
鹅的配种比例因种鹅的品种、年龄、配种方法、配种季节、公母鹅合群的时间长短以及饲养管理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生产实践中,公母鹅的配种比例必须根据种蛋受精率的高低进行调整。
一般小型鹅种的公母比例是1∶7~1∶6,中型鹅种的公母比例是1∶5~1∶4,大型鹅种的公母比例为1∶4~1∶3。
青年公鹅和老年公鹅参与配种时母鹅的数量应适当减少,而体质强壮的适龄公鹅参与配种时母鹅的数量可适当增加。
繁殖季节到来之前,适当提早合群对提高种蛋的受精率是有利的,合群初期公鹅的数量可适当提高些。
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尤其是放牧时公鹅的数量可适当减少;水源条件好,春、夏、秋季节可多配;水源条件差,秋、冬季节则适当少配。
配种方式种鹅能否产生优良的后代不仅仅取决于种鹅本身的品质和遗传性能,也取决于正确的配种方式。
种鹅的配种方式分为自然配种和人工辅助配种两种。
自然配种是指在母鹅群中放入一定数量的公鹅,让其自由交配。
自然配种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大群配种,即在一大群母鹅中按公母配种的合理比例放入一定数量的公鹅进行配种。
这种方法多在农村的种鹅群或繁殖场采用。
(2)小群配种,即将1只公鹅与几只母鹅组成一个饲养小群进行配种。
这种方法多在育种场中采用。
(3)个体单配,即将公母鹅分别养于个体栏内,配种时选1只公鹅与1只母鹅配对,并定时轮换。
这种方法有利于克服种鹅固定配偶的习性,可以提高公鹅的配种比例和母鹅的受精率。
当公鹅体形较大而母鹅体形较小、自然交配有一定困难时,需要人工辅助,使其顺利完成交配活动。
在利用大型鹅种作父本进行杂交改良时,常常需要采取这种配种方法,以提高母鹅的受精率。
实施人工辅助配种时操作人员应先把公母鹅放在一起,让它们彼此熟悉并进行配种训练,待其建立起交配的条件反射后,将母鹅按压在地,使其腹部触地,头朝向操作人员,尾部朝外,公鹅就会主动前来爬跨。
操作人员也可以蹲在母鹅左侧,双手抓其两腿保定。
公鹅爬跨到母鹅背上,用喙啄住母鹅头顶的羽毛,尾部向前下方紧压,母鹅尾部向上翘。
当公鹅双翅张开外展时,阴茎就会插入母鹅阴道并射精。
公鹅射精后立即离开,此时操作人员应迅速将母鹅的泄殖腔扭转朝上,并在周围轻轻压一下,促使精液往母鹅的阴道里流。
人工辅助配种能有效地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利用年限鹅是长寿家禽,种鹅的繁殖年限比其他家禽长。
一般来说,母鹅自开产起产蛋量逐年提高,到第4年开始减少。
通常,母鹅开产后第2年比第1年多产蛋15%~25%,第3年比第一年多产蛋30%~50%。
也就是说,种母鹅一般可以利用3~4年。
也有些小型早熟鹅种,如我国的太湖鹅、前苏联库班鹅,其产蛋量以第1年为最高。
对这些种鹅,很多农户习惯采用“年年清”的办法进行全群更换,即公母鹅只利用一年,一到产蛋末期少数鹅开始换羽时就全部淘汰,将其作为商品鹅出售。
为保证鹅群高产、稳产,在选留种鹅时要保持适当的年龄结构。
一般鹅群的年龄结构为1岁龄母鹅占30%、2岁龄母鹅占35%、3岁龄母鹅占25%、4岁龄母鹅占10%。
健康鹅群免疫程序发布时间:2009-10-19 12:07 来源:河北科技报摘要:小鹅瘟疫苗免疫、鹅副黏病毒病灭活苗、鹅禽流感灭活苗免疫、鹅浆膜炎灭活苗免疫和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灭活苗均按种鹅群1、2方法进行。
一、种鹅群1.雏鹅群。
①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种鹅后代的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种鹅后代的雏鹅,在出壳后1~2天内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
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免疫的雏鹅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
免疫种鹅在有效期内其后代的雏鹅有母源抗体,不需用活苗免疫,因母源抗体能中和活苗中的病毒,使活苗不能产生足够免疫力而免疫失败。
②小鹅瘟抗血清免疫:在无小鹅瘟流行的区域,易感雏鹅在1~7日龄时1:16以上,每雏鹅皮下注射0.5毫升。
在有小鹅瘟流行的区域,易感雏鹅应在1~3日龄时用上述血清,每雏0.5~0.8毫升。
异源血清(其他动物制备)不能作为预防用,因注射后有效期仅为5天,5天后抗体很快消失。
上述方法均能有效地防制小鹅瘟的流行发生。
③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灭活苗免疫:雏鹅10日龄左右用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
④鹅浆膜炎灭活苗免疫:雏鹅7~15日龄用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
⑤鹅副黏病毒病灭活苗、鹅禽流感灭活苗免疫:种鹅未经免疫后代的雏鹅或最后一次免疫3个月种鹅后代的雏鹅。
首先应进行禽流感的免疫。
如当地无此两种病的疫情,可在10~15日龄时分别用油乳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如当地有疫情,应在5~7日龄时选用灭活苗免疫,每羽注射0.5毫升。
2.仔鹅群。
①鹅副黏病毒病灭活苗、鹅禽流感灭活苗免疫:鹅副黏病毒病在第一次免疫后1个半月内;鹅禽流感在第一次免疫后1个月左右须进行第二次免疫,适当加大剂量,每鹅肌肉注射1.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