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一世和文艺复兴
- 格式:ppt
- 大小:8.87 MB
- 文档页数:37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卢浮宫与达芬奇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极具创造力和改革意识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法国发生了许多文化、艺术和建筑方面的重要变革,其中卢浮宫和达芬奇的作品无疑是这个时期最为重要和著名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对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卢浮宫与达芬奇进行探索,以了解它们在当时及后世的重要地位。
一、卢浮宫的历史与建筑卢浮宫作为法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是巴黎市中心的一座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建于12世纪,最初是作为堡垒而建造的。
在14世纪时,它被瓦卢瓦王朝改建为皇家宫殿,成为法国国王的居所。
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进一步扩建了卢浮宫,并聘请了一些著名的建筑师,如瓦斯利·维尔楚。
这些建筑师将卢浮宫转变成了一个古典风格的宫殿,其建筑风格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
卢浮宫以其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它的外立面装饰有许多精美的浮雕和雕塑,展示了当时流行的古希腊和罗马风格。
宫殿内部的装饰同样华丽,有许多大厅、宴会厅和画廊,展示了丰富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蒙娜丽莎》和《胜利女神像》等作品。
二、达芬奇与文艺复兴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是一位具有卓越才华和广泛影响力的文艺复兴大师,他的作品涵盖了十分广泛的领域,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科学与解剖学等。
达芬奇的创作涉及许多重要的主题和概念,如人体解剖、光影效果和透视等,这些成就使他被认为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之一。
达芬奇在法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在法国度过了大部分的晚年。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邀请达芬奇来到法国,成为他的宫廷艺术家,达芬奇也接受了这一邀请并前往法国。
在法国期间,达芬奇继续进行了许多重要的创作活动,包括绘画、雕塑和建筑等。
他的作品深受法国贵族和艺术家们的喜爱和推崇,成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代表之一。
三、卢浮宫与达芬奇的联系卢浮宫与达芬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卢浮宫收藏了许多达芬奇的作品,如《圣母子像》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文学从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
法国由于百年战争和长期封建割据所造成的破坏,城市的发展要慢得多,所以文艺复兴比意大利晚两个世纪。
弗朗索瓦一世(1494-1547)于1515年登基,在法国历史上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
由此开始到1610年亨利四世去世为止,是法国的文艺复兴时期。
弗朗索瓦一世登基之后统一法国,加强王权,多次发动对意大利的战争,把意大利的许多艺术品和书籍带回法国,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他宣布自己为人文主义、科学和艺术的保护人,在1530年成立了法兰西学院,鼓励人们研究古代的语言和文化,因而被称为“文艺之父”。
印刷术的巨大进步也是推动文艺复兴的重要原因。
将近1440年,定居法国的德国人谷登堡(1394-1468)发明了用油墨印刷的铅合金活字版,使文本得以大量传播。
1470年,法国第一个印刷厂在巴黎大学里建立,为文化的普及奠定了物质基础。
这场伟大的思想和社会革命,必然要经历激烈和复杂的斗争。
弗朗索瓦一世起初需要新教[1]的支持,后来面对强大起来的新教又感到恐惧,于是改变政策,对它进行镇压,由此引起了长达将近40年的内战,也就是从1562年到1598年,以吉斯公爵为首的天主教集团与以纳瓦尔国王[2]为首的新教集团之间的宗教战争。
在这个开辟历史新纪元的伟大时代里,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空前的变革,对一切传统的价值产生了怀疑,散文家蒙田(1533-1592)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蒙田的思想平和中庸,主张顺乎人的天性去追求幸福和快乐,反对压迫和杀戮,力求保持平静的乡绅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崇尚理性的人文主义精神。
他认为人与社会和自然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人的认识也往往是矛盾的和不可靠的。
他在观察事物和进行思考时常说的一句话,“我知道什么呢?”,已经成为体现他的怀疑论的名言。
他的怀疑只是对宗教狂热和一切非理性的事物的怀疑,他主张的是宽容和节制,是顺应自然和热爱生活,是宇宙万物皆为人设的人本主义思想。
概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之路以及其对现代建筑的影响我们曾无数次提到过一个名词,我们讲述过的所有大师,几乎也都对它推崇备至,它也是所有学建筑、学艺术的学生的重点必修课,它就是文艺复兴。
人类历史上很少有哪个时期像文艺复兴一样,拥有影响力如此强烈而持久的艺术,并且充满了革命的味道和浪漫色彩。
文艺复兴为何发生?它又如何将欧洲带出黑暗时代?有哪些大师在它的轨迹里留下了名字?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文艺复兴的天空,去感受那个众神狂欢的黄金年代。
文艺复兴前欧洲的黑暗与死寂“文艺复兴”的原意,是指“在古典规范下,文学和艺术的复兴。
”实际上文艺复兴作为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涵义还要宽泛许多。
在经历了封建教会的千年统治之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奴役,被禁锢多年、讲求个体、力与美的希腊、罗马文化又再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被视作驱散中世纪黑暗的重要武器,深感羞愧和不安的诗人和艺术家们心里酝酿出强烈的变革愿望。
建筑艺术突破枷锁,人殿超越了神殿在今天佛罗伦萨的市中心一角,屹立着一座古老的教堂:BasilicadiSanLorenzo,佛罗伦萨主教堂。
教堂采用了有别于中世纪哥特尖顶的圆形穹顶,正面采石粗糙突出,古典主义洋溢,被誉为第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教堂。
它的设计者是Brunelleschi,文艺复兴初期的第一位大师。
尖顶高耸、直插天际的哥特式教堂是中世纪的典型建筑范式,它象征的是神权的至高至上,冰冷、肃穆得令人窒息。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扬弃了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布局和柱式范式。
1419年,Brunelleschi开始着手BasilicadiSanLorenzo教堂的设计时,他毫不犹豫的将建筑风格重新恢复到希腊、罗马的古典主义上,让教堂显得质朴、优雅,跟冷冰冰的哥特式建筑相比,显得倍有人情味儿。
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建筑史诗,就从佛罗伦萨的这座教堂拉开了序幕。
接下来,这位伟大的建筑师又为佛罗伦萨缔造了一座屹立700年的地标建筑,并延续至今。
卢浮宫馆藏特色卢浮宫是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金碧辉煌的王宫。
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
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
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
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卢浮宫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金碧辉煌的王宫。
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
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
1981年,法国政府这座精美的建筑实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专业博物馆。
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
巴黎塞纳河北岸的卢浮宫,庄重典雅。
路易十四时代的昔日繁荣仿佛从未随岁月流逝而消退,那一百多根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立柱,骄傲地托起长长的走廊。
自从1793年法国大革命后,这里从法国皇家收藏艺术珍宝的宝库,改为向公民开放的美术博物馆,从此来这里参观的艺术爱好者和普通民众络绎不绝。
1832年的一天,有位青年来到卢浮宫。
他多半时光就是流连于艺术大师的绘画前。
鲁本斯画面那激情洋溢的华美色调,委拉斯开兹笔下人物的高雅气度,戈雅用粗犷奔放的笔触涂抹出人体的美妙,都是他久久观摩的对象。
连着六年,这个青年成为卢浮宫的常客。
连门卫都已熟悉他飘逸的身影。
二十五年后,在1863年,有两幅油画《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引发了法兰西艺坛的广泛争议。
克洛埃父子与枫丹白露画派在前几篇文章中,笔者为大家解读了15、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发展状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普罗旺斯画派的夏隆东,卢瓦尔画派的富盖,以及枫丹白露画派的艺术家群体。
在此笔者重点为大家解读枫丹白露画派中最具典型和最突出的特征与代表性画家克洛埃父子,同时以此作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发展的尾声。
时代背景1515年,年轻的弗朗索瓦一世登基成为法国国王。
这时他面对的是这样一种情形:法国农民的封建依从性已基本废除,封建手工业已开始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法国资产阶级已崭露头角,并日益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领域要求越来越多的权力和影响。
在文学界,拉伯雷、龙沙、蒙台涅等人在作品中确立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他们“培养了智慧”、“活跃了感情”。
宗教改革的一切思想在人文主义者中广泛传播。
尽管法国的文艺复兴较意大利晚了半个世纪,但这时的法国已不仅是西欧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统一国家,而且人文主义思想亦十分活跃,并成为意大利之后的又一个新的中心。
面对这样的局面,弗朗索瓦一世的观念自然已不大同于从前。
他讨厌再像他从前的君主那样以中世纪的头脑思考问题,也不是像他们那样专权和极力维护旧的制度,而是更具有开放性。
他渴望着某种帝国类型的统一的局面,而这个帝国又必须不断适应新的形势的变化。
为了把他统治下的国家推向历史的前沿,他断然决定全面向当时思想最活跃也是最先进的意大利学习,为此他制定了庞大而雄心勃勃的文化艺术政策。
他的一系列努力最终使法国艺术独立了。
弗朗索瓦一世大力赞成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艺术成就,其目的在于造就一个新式的国家,但是在客观上却为法国艺术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他希望把意大利的大师全部请到法国来,不过这不是为了在他的宫廷里留下这些大师的原作,而是企图以此完成一个有效的文化战略,从而将意大利的那些人文主义的、世俗的艺术转移到法兰西,以建立新的国际艺术中心,这一雄伟设想的确对意大利艺术家具有吸引力。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建筑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发生在16世纪,它是欧洲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传布到法国。
在这个时期,法国的文化、艺术与建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这场文艺复兴运动重新燃起了对古典文化的兴趣,使得人们对人文主义思想、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关注和热爱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是欧洲文化中最重要和最著名的一部分。
而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在16世纪达到了高峰,在艺术、政治和宗教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
当时的法国皇室和贵族对艺术的热爱和支持促进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繁荣。
在绘画艺术方面,法国知名的画家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弗朗索瓦·克罗朗(Francis Clouet)、芳济福·普林克谢塔勒(Francois Primetechel)和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等。
弗朗索瓦·克罗朗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是北部弗兰德区域的一位画家,主要从事肖像画创作。
其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具有独特的光感。
弗朗索瓦·克罗朗的作品中有很多具有挑衅意味,同时也充满了幽默感。
芳济福·普林克谢塔勒(Francois Primetechel)是绘画和版画的大师,他以体现明暗关系为主题,拥有神奇的技法和细腻的画风。
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则是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事件为创作主题的画家。
他创作的古典题材画作经常提供对人文主义和“理性的美”等思想的探索。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这些建筑以其豪华的外观、细致的雕刻和精美的装饰,代表了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而文艺复兴中法式建筑的独创性、原创性和独特性,也逐渐形成了欧洲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
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建筑艺术主要在教堂和宫殿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法国香波堡的历史香波城堡历史尚博尔城堡建在法国贵族生活气味最浓厚的地区,森林遍地,盛产木材、葡萄酒,法国历代的国王、贵族在此打造一座又一座度假用的狩猎宫殿,甚至还不时举朝迁移至此。
尚博尔堡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极致,是法国文艺之父“弗朗索瓦一世”为炫耀财势在1519年下令兴建的狩猎行宫,如一颗明珠般镶嵌在卢瓦尔河上,成为法国皇帝珠冠上最灿烂的标志。
十六世纪前期主政法兰西王国的这位君主,非常羡慕正在意大利开出璀璨花朵的文艺复兴风潮,20岁即继承王位的弗朗索瓦一世,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即是礼聘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迁居法兰西,度过其生命的最后三年。
规模香波堡尚博尔城堡由弗朗索瓦一世自1519年起开始修建,原为布卢瓦伯爵的狩猎场。
弗朗索瓦一世被囚禁期间工程一度中断,他恢复自由后立即复工,直至1538年建成。
建筑物的两翼后由亨利二世增建。
城堡坐落在卢瓦尔河左岸5千米处的科松镇,占地5225公顷,围墙周长32千米,有6座城门。
其设计与所在地区其他城堡大体相同,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一道长156米,宽117米的长方形堡墙,四角建有直径19.5米的坚固的圆柱体塔楼;另一部分是一座三面封闭的长方形楼房,楼房四角有方形角楼护卫,楼房上方设有纪念塔。
特色在具体风格上又有自己的特色。
虽然建筑师柏纳贝 DomenicoiBemabei为意大利人,却能在保持法国传统平面的基础上,加进意大利式的细部设计,从而产生了一种具有某种讽刺样的丰富感,明显表达出与文艺复兴融汇极好的调和性。
因为文艺复兴式建筑比哥特式的更重视对称,所以尚博尔城堡有时甚至不管室内的需要,在门窗等细部,一概要求对称。
塔楼城堡的西北部是以上两组建筑的结合点,四座塔楼平行排列,组成一个宏伟的正立面。
高耸的塔顶上设有窗户。
外围的堡墙除正面以外的其他三面以及东角、北角的两座塔楼仅有一层。
尚博尔城堡的特色之一就是低矮部位风格简朴,建筑物上部极富装饰效果,两者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
法国十六世纪文学概况中世纪的自然科学比较落后,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的思想。
但是随着哥白尼[1]的日心说的传播,哥伦布[2]发现新大陆和麦哲伦[3]的环球航行,人们对宇宙和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冲破教会对思想的禁锢,要求用人权取代神权,争取个性的解放。
意大利由于城市发展较早,在14世纪就开始了文艺复兴,涌现了但丁[4] 和薄伽丘[5]等经典作家。
从1492年到1559年,法国骑士们多次远征意大利,带回了许多意大利的艺术珍品,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所以到16世纪,法国也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
将近1440年,定居法国的德国人谷登堡(1394-1468)发明了用油墨印刷的铅合金活字版,使文本得以大量传播,这是印刷术的巨大进步。
1470年,法国第一个印刷厂在巴黎大学里建立,为文艺复兴的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1494-1547)登上王位,宣布自己是人文主义、科学和艺术的保护人,这是中世纪结束和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
从这时起到1610年亨利四世去世为止,是法国的文艺复兴时期。
弗朗索瓦一世在1530年成立了法兰西学院,鼓励人们研究古代的语言和文化,因而被称为“文艺之父”。
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6]。
这些巨人以人权对抗神权,反对封建压迫和禁欲主义,歌颂爱情和世俗生活,主张用科学知识照亮人们的心灵。
从文学上来说,文艺复兴就是高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旗帜,开创宣扬人性复归和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文学的新时代。
在这个开辟历史新纪元的伟大时代里,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空前的变革,对一切传统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人文主义思想家利用新教来对抗天主教,例如马丁·路德[7]在德国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法国人加尔文[8]在日内瓦创立加尔文教。
弗朗索瓦一世起初需要新教的支持,后来面对强大起来的新教又感到恐惧,于是改变政策,对它进行镇压,由此引起了长达将近40年的内战,也就是从1562年到1598年,以吉斯公爵为首的天主教集团与以纳瓦尔国王[9]为首的新教集团之间的宗教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