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
- 格式:doc
- 大小:454.50 KB
- 文档页数:26
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 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 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答案】ABD【解析】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选项A正确;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选项B正确;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变化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选项C错误;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选项D正确;故选ABD.2.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的A点和B点分别固定一垂直纸面向外和向里的无限长通电直导线,其电流强度分别为I A和I B,∠A=30°,已知通电直导线形成的磁场在空间某点处的磁感应强度IB kr=,k为比例系数,R为该点到导线的距离,I为导线的电流强度。
当一电子在C点的速度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时,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垂直BC向下,则两直导线的电流强度I A和I B之比为A. 12B.3C.3D. 4【答案】D【解析】【详解】电子受力方向向下,则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合磁场方向向右;根据安培定则分别表示两导线在C点形成的场强如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21A B B B = 因IB kr=,且r B =BC ;rA =AC =2BC ; 联立可得:4ABI I = A.12与计算结果4A B I I =不相符,故A 不符合题意; B. 3 与计算结果4A BI I =不相符,故B 不符合题意; C.3 与计算结果4A B I I =不相符,故C 不符合题意; D. 4与计算结果4ABI I =相符,故D 符合题意。
湖北省襄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其中第7、8、9、10题为多项选择题,其余为单项选择题。
选修3-3和选修3-4请选做一题。
)1.物理学家通过艰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究自然规律,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哥白尼大胆反驳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并认为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B.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D. 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点引入原子领域【答案】D【解析】【详解】A.哥白尼大胆反驳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故A错误.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故B错误.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楞次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故C错误.D.玻尔的原子理论包括轨道量子化、能量量子化和能量差量子化,第一次将量子观点引入原子领域;故D正确.2.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右端自由伸长,一滑块以初速度v0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左滑行,先是压缩弹簧,后又被弹回。
已知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则从滑块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滑块的加速度a、动能E k、系统的机械能E和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与弹簧形变量x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A .设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 ,弹簧的弹力:F =kx ,选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滑块的加速度:f F f k a x m m m +=-=--⋅,可知a 与x 的关系是不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故A 错误;B .当弹簧的压缩量为x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2p 12E kx =,所以滑块克服弹簧的弹力做功:212F W kx =-,克服摩擦力做功:W f =-fx 。
对滑块由动能定理可得:F f k k0W W E E +=-,即:2k k012E E fx kx =--,为x 的二次函数,是一条曲线;故B 错误; C .滑块克服弹簧做的功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所以系统的机械能:E =E k0-fx ,即系统的机械能与x 之间的关系为斜率为负的一次函数;故C 正确;D .因摩擦产生的内能为:Q =fx ,是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D 错误。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二物理本试卷分第Ⅰ部分(选择题)和第Ⅱ部分(非选择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再用2B 铅笔将与考生号和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2.答题卡上第Ⅰ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遮住框内字母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第Ⅱ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作答的均无效.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Ⅰ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从高处跳到低处时,为了安全,一般都要屈腿(如图所示),这样做是为了A.减小冲量B.增大动量变化率C.减小动量的变化量D.延长冲击时间,减小冲力2.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B.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C.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光强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3.如图是机场的安检人员用手持金属探测器检查乘客的情景,基本原理是当探测线圈靠近金属物体时,在金属物体中就会产生电流。
如果能检测出这种变化,就可以判定探测线圈下面有金属物体了。
下图实验可运用金属探测器相同的物理规律解释的是A B C D电源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23892U 经过一次α衰变后变为23490ThB .核反应方程4141712781He+N O+H →为轻核聚变 C .由核反应方程式1371375556Cs Ba+X →可以判断X 为电子D .16g 铋210经过15天时间,还剩2g 未衰变,则铋210的半衰期为5天5.图甲是法拉第于1831年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圆盘发电机.图乙为其示意图,铜盘安装在水平的铜轴上,两块铜片M 、N 分别与铜盘边缘和铜轴接触,铜盘处于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B 中。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高中高二(下)期末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題,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9~12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A、B二分子的距离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若将B分子向A分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关于分子力做功及分子势能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力始终对B做正功,分子势能不断减小B. B分子始终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不断增大C. 分子力先对B做功,而后B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 B分子先克服分子力做功,而后分子力对B做功,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答案]C[解析][分析]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详解]将B分子从分子直径10倍处向A分子靠近,分子力先表现引力,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当r小于0r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又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C正确.[点睛]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分子力的特点,以及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的关系,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发生变化,经历了图示A→B→C→A的循环过程,则()A. 气体在状态C和状态A的内能相等B. 从状态C变化到状态A的过程中,气体一定放热C. 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吸热D. 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小[答案]D[解析][详解]气体在状态C和状态A的体积相等,压强不等,那么温度也不等,所以内能也不等,故A 错误.从状态C 变化到状态A 的过程中,体积不变,压强增大,温度增大,内能增大,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U =Q+W ,气体一定吸热,故B 错误.从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的过程中,压强不变,体积减小,温度减小,内能减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U =Q +W ,气体一定放热,故C 错误.从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的过程中,压强不变,体积减小,温度减小,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小.故D 正确.3.一粒钢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某一深度,若钢球在空中下落时间为t ,陷入泥潭中的时间为t ′,且t ∶t ′=2∶1,则钢球所受重力G 与泥潭对钢球的平均阻力F f 之比等于( ) A. 1∶3 B. 1∶1C. 2∶1D. 3∶1[答案]A [解析]钢球下落过程中,小球受重力及阻力作用;则由动量定理可得,G (T +t )-ft =0;因T :t =2:1;故13G f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动量定理的应用,要注意全程进行分析,由时间之比即可求得力之比. 4.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恒力1F 、2F 的作用下,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设甲在1t 时间内所受的冲量为1I ,乙在2t 时间内所受的冲量为2I ,则1F 、2F ,1I 、2I 的大小关系是( )A. 12F F >,12I I =B. 12F F <,12I I <C. 12F F >,12I I >D. 12F F =,12I I =[答案]A [解析][详解]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动量变化量的大小相等,根据动量定理知,冲量的大小相等,即12I I =,根据I Ft =知,冲量的大小相等,作用时间长的力较小,可知12.F F >故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图象,结合初末状态的动量比较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从而结合动量定理得出冲量的大小关系以及力的大小关系.5.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3kg 的薄板和质量m =1kg 的物块,都以υ=4m/s 的初速度朝相反方向运动,它们之间有摩擦,薄板足够长,当薄板的速度为2.7m/s 时,物块的运动情况是( )A. 做减速运动B. 做加速运动C. 做匀速运动D. 以上运动都有可能[答案]A [解析][详解]开始阶段,m 向左减速,M 向右减速,根据系统的动量守恒定律得:当m 的速度为零时,设此时M 的速度为v 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m )v =Mv 1代入解得:v 1=2.67m/s <2.7m/s ,所以当M 的速度为2.7m/s 时,m 处于向左减速过程中. A. 做减速运动,与结论相符,选项A 正确; B. 做加速运动,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做匀速运动,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以上运动都有可能,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6.如图所示,木块A 和B 质量均为2kg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B 与一轻质弹簧一端相连,弹簧另一端固定在竖直挡板上,当A 以4m/s 速度向B 撞击时,由于有橡皮泥而使A 、B 粘在一起运动,那么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大小为()A. 4JB. 8JC. 16JD. 32J[答案]B [解析]A 撞击B 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A =(m+m )v ,解得:v=2m/s ;弹簧压缩最短时,A 、B 的速度为零,A 、B 压缩弹簧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 P =12(m+m )v 2,解得:E P =8J ;故选B. 7.如图所示,质量为M 、长为L 的长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也为M 的物块(视为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如果长木板是固定的,物块恰好停在木板的右端,如果长木板不固定,则物块冲上木板后在木板上最多能滑行的距离为( )A. LB.34L C.2L D. 4L[答案]C [解析][详解]设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物块的初速度v 0;如果长木板是固定的,物块恰好停在木板的右端,对小滑块的滑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20102fL Mv -=-,如果长木板不固定,物块冲上木板后,物块向右减速的同时,木板要加速,最终两者一起做匀速运动,该过程系统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动量守恒,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根据系统动量守恒得:Mv 0=(M +M )v 1,对系统运用能量守恒有:()220111222fL Mv M v -'=,联立解得:2L L '=,故C 正确,ABD 错误.8.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 和Q 都可视为质点,质量相等.Q 与水平轻弹簧相连,设Q 静止,P 以某一初速度向Q 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A. P 的初动能B. P 的初动能的12 C. P 的初动能的13D. P 初动能的14[答案]B在整个过程中,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时,P 和Q 的速度相同.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 0=2mv .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22000111122242p k E mv mv mv E -⋅=== 故最大弹性势能等于P 的初动能的12.故选D . 点睛:本题关键对两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P 和Q 的速度相同时,弹簧最短,然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求解.9.竖直的玻璃管,封闭端在上,开口端在下,中间有一段水银,若把玻璃管稍倾斜一些,但保持温度不变,则( ) A. 封闭在管内的气体压强增大 B. 封闭在管内的气体体积增大 C. 封闭在管内的气体体积减小D. 封闭在管内的气体体积不变[答案]AC [解析][详解]设大气压为p 0,水银柱高度为h ,则封闭气体的压强:p =p 0-h ;玻璃管稍倾斜一些时,水银的有效高度减小,气体的压强增大,气体温度不变,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可知,气体压强增大时,气体体积减小;A. 封闭在管内的气体压强增大,与结论相符,选项A 正确;B. 封闭在管内的气体体积增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C. 封闭在管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与结论相符,选项C 正确;D. 封闭在管内的气体体积不变,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10.矩形滑块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粘合在一起组成,将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向滑块,若射击下层,子弹刚好不射出,若射击上层,则子弹刚好能射进一半厚度,如图所示,上述两种情况相比较 ( )A. 子弹对滑块做功一样多B. 子弹对滑块做的功不一样多C. 系统产生的热量一样多D. 系统产生的热量不一样多[解析]最终子弹都没有射出,则最终子弹与滑块的速度相等,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两种情况下系统的末速度相同.A 、B 项:子弹对滑块做的功等于滑块动能的变化量,滑块动能的变化量相同,则子弹对滑块做功一样多,故A 正确,B 错误;C 、D 项: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系统初状态的总动能相等,末状态总动能相等,则系统损失的能量,即产生的热量一样多,故C 、D 错误.点晴:子弹射入滑块的过程,符合动量守恒,所以我们判断出最后它们的速度是相同的,然后利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进行判断.1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在T 1、T 2温度下发生等温变化,相应的两条等温线如图所示,T 2对应的图线上A 、B 两点表示气体的两个状态,则A. 温度为T 1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比T 2时大B. A 到B 的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C. A 到B 的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D. A 到B 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减少 [答案]CD [解析][详解]由图可知,当体积相同时,有12p p >,根据查理定律1212p p T T =,可得12T T >,分子平均动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 正确;对于理想气体,其内能仅由温度决定,A 到B 的过程是等温变化的过程,所以气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 错误;A 到B 的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对外做功而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C 正确;A 到B 的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减小,则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减少,D 正确.12.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体A相连,A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与A相同的物体B,从高水平面高h处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曲面滑下,与A相碰后一起将弹簧压缩,弹簧复原过程中某时刻B与A分开且沿原曲面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弹簧被压缩时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ghB. 弹簧被压缩时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12 mghC. B与A分开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1 4 hD. B与A分开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不能计算[答案]BC[解析][详解]AB.对B下滑过程,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gh=12mv02则得B刚到达水平地面的速度为:02v gh.B、A碰撞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0=2mv,得A与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1 2 v0所以弹簧被压缩时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m=12•2mv2=12mgh故A错误,B正确;CD.当弹簧再次恢复原长时,A与B将分开,B以v的速度沿斜面上滑,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gh ′=12mv 2 B 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 ′=4h 故C 正确D 错误.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8分)13.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贵守恒和检验两个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某同学选収了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相等的小球,按下述步骤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1m 和2m ,且1m >2m ).②按照如图所示的那样,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AB 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处的切线水平,将一斜面连接在斜槽末端.③先不放小球m ,让小球从斜槽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④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边缘处,让小球1m 从斜槽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⑤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位置到斜槽木端点B 的距离,图中D 、E 、F 点是该同学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几个落点位置,到B 点的距离分别为L D 、L E 、L F .(1)小球1m 和2m 发生碰撞后,1m 的落点是图中的_______点,2m 的落点是图中的_______点.(2)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只要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则说明碰撞中动量守恒. (3)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只要再满足关系式_______,则说明两小球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答案] (1). D (2). F (3). E D F m L m L m L = (4).112E D F m L m L m L =+[解析][详解](1)[1][2] 小球m 1和小球m 2相撞后,小球m 2的速度增大,小球m 1的速度减小,都做平抛运动,所以碰撞后m 1球的落地点是D 点,m 2球的落地点是F 点(2)[3] 碰撞前,小于m 1落在图中的E 点,设其水平初速度为v 1.小球m 1和m 2发生碰撞后,m 1的落点在图中的D 点,设其水平初速度为v 1′,m 2的落点是图中的F 点,设其水平初速度为v 2.设斜面BC 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α,由平抛运动规律得21sin 2D L gt α='1cos D L v t α=解得:'1v =同理可解得1v =2v =所以只要满足'112211m v m v m v +=即m m m =则说明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3)[4] 若两小球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则碰撞前后机械能没有损失.则要满足关系式2'2211112111222m v m v m v =+ 即112E D F m L m L m L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如图,体积为V 、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导热气缸顶部有一质量和厚度均可忽略的活塞;气缸内密封有温度为2.4T 0、压强为1.2p 0的理想气体.p 0和T 0分别为大气的压强和温度.已知:气体内能U 与温度T 的关系为U =αT ,α为正的常量;容器内气体的所有变化过程都是缓慢的.求①气缸内气体与大气达到平衡时的体积V 1; ②在活塞下降过程中,气缸内气体放出的热量Q .[答案](1)112V V = (2)0012Q PV aT =+ [解析]①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001001.22.4PV PV T T = 解得:V 1=12V ②在活塞下降过程中,活塞对气体做的功为W=P 0(V ﹣V 1)活塞刚要下降时,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00011.22.4PV PV T T = 解得:T 1=2T 0;在这一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变化量为△U=α(T 0﹣T 1)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U=W+Q 解得:Q=12p 0V+αT 0 15.如图所示,带有光滑的半径为R 的1/4圆弧轨道的滑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块的质量为M ,使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由静止从A 处释放,当小球从B 点水平飞出时,滑块的速度为多大?[答案]2m MgR M M m+ [解析] [详解]圆弧轨道与滑块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在水平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Mv ′=0对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 =12mv 2+12Mv ′2 解得: 2mMgR v M M m'=+; 16.甲、乙两个小孩各乘一辆冰车在水平冰面上游戏.甲和他的冰车的质量共为M =30kg ,乙和他的冰车的质量也是30kg.游戏时,甲推着一个质量m =15kg 的箱子,和他一起以大小为0 2.0/v m s =的速度滑行,乙以同样大小的速度迎面滑来.为了避免相撞,甲突然将箱子沿冰面推给乙,箱子滑到乙处时乙迅速把它抓住.若不计冰面的摩擦力,求:(1)甲至少要以多大的速度(相对于地面)将箱子推出,才能避免他与乙相撞;(2)甲在推出时对箱子做了多少功.[答案](1)5.2 m/s ,(2)172.8 J.[解析]试题分析:(i )甲推出箱子后,要想刚能避免相碰,要求乙抓住箱子后反向和甲的速度正好相等.设箱子推出后其速度为v,甲孩的速度为1v ,根据动量守恒可得()10mv Mv m M v +=+①设乙孩抓住箱子后其速度为2v ,根据动量守恒可得()20m M v mv Mv +=-.②刚好不相碰的条件要求12v v =.③ 联立三式可解得2202222m mM M v v m mM ⎛⎫++= ⎪+⎝⎭代入数值可得 5.2/v m s =④(ⅱ)设推出时甲对箱子做功为W,根据功能关系可知2201122W mv mv =-⑤ (2分) 代入数值可得21.710W J =⨯⑥ (1分)考点: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本题运动过程复杂,有一定的难度;分析清楚物体运动过程、找出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与功能关系可以解题17.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辆质量M =8 kg 的平板小车,车上有一个质量m =1.9 kg 的木块(木块可视为质点),车与木块均处于静止状态.一颗质量m 0=0.1 kg 的子弹以v 0=200 m/s 的初速度水平向左飞,瞬间击中木块并留在其中.已知木块与小车平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 =10 m/s 2.(1)求子弹射入木块后瞬间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大小;(2)若木块不会从小车上落下,求三者的共同速度大小;(3)若是木块刚好不会从车上掉下,则小车的平板至少多长?[答案](1)10 m/s (2)2 m/s (3)8 m[解析][详解]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共同速度;子弹、木块、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求出它们的共同速度;对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求出小车的平板的最小长度;解:(1)子弹射入木块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水平向左为正,则由动量守恒有:0001()m v m m v =+解得:00100.120010/1.90.1m v v m s m m ⨯===++ (2)子弹、木块、小车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010()()m m v m m M v +=++ 解得:010()(0.1 1.9)102/0.1 1.98m m v v m s m m M ++⨯===++++ (3)子弹击中木块到木块相对小车静止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22010011()()()22m m v m m gL m m M v μ+=++++ 解得:8L m =。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题(卷)高二物理2019 . 6温馨提示: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第Ⅱ卷、附加题和答题卡。
基础题全卷满分100分,附加题10分。
2.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第Ⅰ卷上所有题的正确答案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所对应的信息点处,答案写在Ⅰ卷上无效,第Ⅱ卷所有题的正确答案按要求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试题对应题号上,写在其他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其中1-8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9-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各种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 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B. 电子衍射有力的证明了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C. 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D. 天然放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复杂结构2. 我国成功研发的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堪称隐身飞机的克星,它标志着我国雷达研究又创新的里程碑。
米波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的波长在1~10m 范围内,对该无线电波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 米波的频率比厘米波频率低B. 能发生反射现象C. 和机械波一样需要介质传播D. 可以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3. 如图所示为某时刻LC 振荡电路所处的状态,则该时刻()A. 振荡电流i 在减小B. 电容器正在充电C. 极板间的场强在增大D. 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4. 平行的a 、b 两种单色光的光束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向某种长方体玻璃砖上表面的同一位置,在玻璃砖下表面分开为不同的光束。
若折射率b a n n ,则以下光路图中正确的是()5. 如图所示,是两个城市间的光缆中的一条光导纤维的一段,光缆总长为L ,它的玻璃芯的折射率为n 1,外层材料的折射率为n 2。
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为c ,则对于光由它的一端射入,经多次全反射后从另一端射出的过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21n n ,光通过光缆的时间等于cL n 21 B. 21n n ,光通过光缆的时间小于cL n 21C. 21n n ,光通过光缆的时间等于cL n 22 D. 21n n ,光通过光缆的时间小于cL n 226. 如图所示,一束双色光从空气射入水面,进入水中分成a ,b 两束,它们与水面的夹角分别是α、β,则a ,b 两色光在水中传播速度之比ba v v 为()A.sinsin B.sinsin C.coscos D.coscos 7. 有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核反应类型依次属于( )①eMgNa0124122411②nKrBan Na1092361413610235923③nHeHH10423121A. ①衰变、②裂变、③聚变 B. ①裂变、②裂变、③聚变C. ①衰变、②衰变、③聚变D. ①衰变、②人工转变、③聚变8. 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在未来出现“核燃烧”现象,从而导致人类无法生存,决定移民到半人马座比邻星的故事。
广东省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3分,共24分;第9~12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6分,共24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人们对物质的研究不断深入,对物质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以下认知正确的是()A. 因为用高倍光学显微镜我们可以看见分子,所以说物质是由分子成的B. 物质的分子半径的数量级都是10-10mC. 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D. 晶体都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熔点,这是我们分辨晶体和非晶体的依据【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根据物理学史和客观实事分析可得。
【详解】A.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如水、氧气等,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铁、铜,有些是由离子构成的,如食盐、硫酸铜。
故A不答合题意。
B.物质的分子半径的数量级一般是10-10m,有些大分子半径比这个值要大,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如水晶和玻璃。
故C说法符合题意。
D.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焀点,这是我们分辨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依据,而不能看有无规则的几何形状。
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
【点睛】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回定的焀点,而非晶体没有。
天然存在的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非晶体没有。
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为各向同性。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量相等的两块铁和铜,如果温度相同,则它们的分子平均速率相等B. 液晶的特点与生物组织的特点正好吻合,在多种人体组织中都发现了液晶结构C. 一些昆虫之所以能停在水面上,是因为他们受到水的浮力等于昆虫的重力D. 由分子热运动理论可知,石头的分子可能一会儿飞到了空气中,一会儿又回到石头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质量相等的两块铁和铜,如果温度相同,则它们的平均动能相等,分子平均速率铁的大。
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物理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26小题,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6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B.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C.由于能量的耗散,虽然能量总量不会减少,但仍需节约能源D.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2.关于温度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其内能可能不变B.两个达到热平衡的系统可以具有不同的温度C.0℃的水与0℃的冰具有相同的内能D.当物体机械能增加时,其内能也一定增加3.一组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悬浮的细微粉笔末的运动,并把小颗粒每隔一定时间的位置记录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以下看法中正确的是A.甲同学认为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乙同学认为布朗运动就是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丙认为小颗粒的运动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D.丁认为小颗粒沿笔直的折线运动,说明水分子运动是规则的4.有关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水晶熔化后再凝固形成的水晶仍然是晶体B.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光学性质一定是各向异性C.多晶体是由许多单晶体组合而成的,所以有确定的几何形状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其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5.有关湿度、饱和汽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湿度越小,人们感觉越潮湿B .在一定的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C .将未饱和汽转化成饱和汽,可以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D .当水面上水蒸气饱和时,不会有水蒸气的分子回到水中 6. 右图是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T 1和T 2)下的速率分布,由图可确定 A .温度T 1高于温度T 2B .两条曲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不相等C .随着温度的升高,每一个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D .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7.科学家们对微观粒子的研究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普朗克发现了电子B .爱因斯坦提出能量子假说C .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D .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8.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子是实物粒子,运动过程中只能体现粒子性B .光子的数量越多,传播过程中其粒子性越明显C .光在传播过程中,只能显现波动性D .高速飞行的子弹由于德布罗意波长较短,故不会“失准” 9.对原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 .原子核的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C .原子核的电荷数就是核中的质子数D .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与电子电荷大小的比值 10.关于衰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同种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是由原子所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决定的B .23892U (铀)衰变为22286Rn (氡)要经过4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C .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形成的高速电子流D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四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一个 11.斯诺克运动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质量为m 的A 球以速度v 与质量为m 静止的B 球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B 球的速度为 A .v B .2v C .0.5v D .0.2v12.用一定频率的入射光照射锌板来研究光电效应,如图,则验电器 锌板 光源分子的速率 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100以下 100-200 200-300 600-700300-400 400-500 500-600 T 1 T 2A .任意光照射锌板都有光电子逸出B .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一定越多C .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需要积累能量的时间D .若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频率越高,光电子的初动能越大二、多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
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 如图所示,有一正方形闭合线圈,在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运动.下列四个图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A . 矩形线圈平行于磁场向右平移B . 矩形线圈垂直于磁场向右平移C . 矩形线圈绕水平轴OO′匀速转动D . 矩形线圈绕竖直轴OO′匀速转动2. 如图所示,一个绕圆心轴MN匀速转动的金属圆盘,匀强磁场垂直于圆盘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圆盘中心C和圆盘边缘D 通过电刷与螺线管相连,圆盘转动方向如图所示,则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 . 圆盘上的电流由圆心流向边缘B . 圆盘上的C点电势高于D点电势 C . 金属圆盘上各处电势相等 D . 螺线管产生的磁场,F 端为N极3. “二分频”音箱内有两个不同口径的扬声器,它们的固有频率分别处于高音低音频段,分别称为高音扬声器和低音扬声器音箱要将扩音机送来的含有不同频率的混合音频电流按高、低频段分离出来,送往相应的扬声器,以便使电流所携带的音频信息按原比例还原成高、低频的机械振动右图为音箱的电路图,高、低频混合电流由a、b端输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甲扬声器是高音扬声器B . C2的作用是阻碍低频电流通过乙扬声器C . L1的作用是阻碍低频电流通过甲扬声器D . L2的作用是减弱乙扬声器的高频电流4. 根据玻尔理论,某原子从能量为E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λ的光.以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E′等于()A . E-B . E+C . E-D . E+5. 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原线圈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副线圈所接电路如图乙所示,P为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原来的一半B . 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31VC . P向右移动时,原副线圈的电流比减小D . P向右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加6. 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框架ABCD(框架电阻忽略不计)固定在水平面内,AB与CD 平行且足够长,BC与CD夹角θ(θ<90°),光滑均匀导体棒EF(垂直于CD)紧贴框架,在外力作用下以垂直于自身的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经过C点作为计时起点,下列关于电路中电流大小I与时间t、消耗的电功率P与导体棒水平移动的距离x变化规律的图象中正确的是()A .B .C .D .7. 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错误的是()A . 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可以是任意的B . 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C . 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证实了运动电子具有波动性 D . 发现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二、多选题8.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1和A2是完全相同的灯泡,线圈L的电阻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闭合开关S,A2先亮,A1后亮,最后一样亮B . 闭合开关S,A1和A2始终一样亮C . 断开开关S,A1和A2都要过一会儿才熄灭D . 断开开关S,A2立即熄灭,A1过一会儿才熄灭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话筒是一种常用的声传感器,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 B . 电熨斗能够自动控制温度的原因是它装有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 C . 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 D . 半导体热敏电阻常用作温度传感器,因为温度越高,它的电阻值越大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 .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C . 核反应方程应遵循质子数和质量数守恒D . γ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跃迁产生的11. 在如图所示的远距离输电电路图中,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发电厂的输出电压和输电线的电阻均不变,随着发电厂输出功率的增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 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大B . 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大 C . 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增大 D . 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增大12. 如图所示,MN为处在匀强磁场中的两条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光滑平行长金属导轨,一端串接电阻R,磁场沿竖直方向一金属杆ab可沿导轨滑动,杆和导轨的电阻都不计,现垂直于方向对杆施一水平恒力F,使杆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1-7为单选,8-10为多选,每小题4分,共40分)1.如图所示的两条斜线,分别代表 a 、b 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的 v-t 图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的初速度比a 的初速度小B.在前10s 内,a 的位移比b 的位移大C.b 的加速度比a 的加速度大D .10s 末两物体的瞬时速度相等2.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s 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 )A .1s B.1.5s C .2s D .s 1-2)( 3.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 1 s 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 )A .保持不变B .不断变大C .不断减小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4.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原线圈接入图乙所示的不完整的正弦交流电,副线圈接火灾报警系统(报警器未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 和R 1为定值电阻,R 为半导体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乙中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B .电压表的示数为22VC .R 处出现火警时电压表示数增大D .R 处出现火警时电流表示数增大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小车上有一物体,用一细线将物体系于小车的A 端,物体与小车A 端之间有一压缩的弹簧,某时刻线断了,物体沿车滑动到 B 端粘在B 端的油泥上.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若物体滑动中不受摩擦力,则全过程机械能守恒②若物体滑动中有摩擦力,则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③小车的最终速度与断线前相同④全过程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λ1=0.63μm,λ2=3.39μm。
已知波长为λ1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E1=1.96eV的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
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一、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单多选已标出,每小题3分,选不全得2分,共60分)1.如图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悬挂于O点,用力F拉小球a,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则F的最小值为()A.mg B.mg C.mg D.mg2.某同学为估测一教学楼的总高度,在楼顶将一直径为2cm的钢球由静止释放,测得通过安装在地面的光电门数字计时器的时间为0.001s,由此可知教学楼的总高度约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A.10m B.20m C.30m D.40m3.如图所示,小方块代表一些相同质量的钩码,图①中O为轻绳之间联结的节点,图②中光滑的滑轮跨在轻绳上悬挂钩码,两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图①中的B滑轮或图②中的端点B沿虚线稍稍上移一些,则关于θ角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图②中θ角均增大B.图①、图②中θ角均不变C.图①中θ增大、图②中θ角不变化D.图①中θ不变、图②中θ角变大4.某欧式建筑物屋顶为半球形,一警卫人员为执行特殊任务,必须冒险在半球形屋顶上向上缓慢爬行(如图所示),他在向上爬过程中()A.屋顶对他的支持力变大B.屋顶对他的支持力变小C.屋顶对他的摩擦力变大D.屋顶对他的摩擦力变小5.如图所示,三根横截面完全相同的圆木材A、B、C按图示方法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所受的合力大于A受的合力B.B、C对A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C.B与C之间一定存在弹力D.如果水平面光滑,它们也能保持图示的平衡6.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两物体的形状不同,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将释放时刻作为t=0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0时刻之前,甲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总是大于乙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B.t0时刻之后,甲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总是小于乙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C.t0时刻甲、乙两物体到达同一高度D.t0时刻之前甲下落的高度小于乙物体下落的高度7.如图所示,A、B两个楔形物体叠放在一起,R靠在竖直墙壁上,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A、B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受三个力,B可能受三个力B.若A受三个力,B一定受四个力C.若A受四个力,B一定受四个力D.A、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8.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9.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轻杆OP能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P 端用轻绳PB挂一重物,另用一根轻绳通过滑轮系住P端.在力F的作用下,当杆OP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0<α<π)缓慢增大时,力F的大小应()A.恒定不变B.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10.16世纪末,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讲行了探究,他探究的主要过程是()A.猜想一问题一数学推理一实验验证一合理外推一得出结论B.问题一猜想一数学推理一实验验证一合理外推一得出结论C.问题一猜想一﹣﹣E验验证一数学推理一合理外推一得出结论D.猜想一问题一实验验证一数学推理一合理外推一得出结论11.如图所示,物体A、B置于水平地面上,与地面动摩擦因数均为μ,物体A、B用一跨过动滑轮的细绳相连,现用逐渐增大的力向上提动滑轮,某时刻拉A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成53°,拉B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成37°,此时A、B两物体刚好处于平衡状态,则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37°=0.6,cos37°=0.8)()A.B.C. D.12.如图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两个小球A、B,它们都穿在一根光滑的竖直杆上,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当两球平衡时OA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OB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θ,则球A、B的质量之比为()A.2cos θ:1 B.1:2cos θC.tan θ:1 D.1:2sin θ13.用弹簧秤测定一个木块A和木块B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有图示的两种装置.若A、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甲图中当物体A被拉动时,弹簧秤的读数为60N,乙图中弹簧秤的读数为75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A.0.75 B.0.50 C.0.40 D.0.6014.如图所示,倾斜的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一物块从传送上端A滑上传送带,滑上时速率为v1,传送带的速率为v2,且v2>v1,不计空气阻力,动摩擦因数一定,关于物块离开传送带的速率v和位置,下面哪个是可能的()A.从下端B离开,v>v1B.从下端B离开,v<v1C.从上端A离开,v=v1D.从上端A离开,v<v115.如图,游乐场中,从高处A到水面B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从A处自由滑向B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甲的切向加速度始终比乙的大B.甲、乙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大小相等C.甲、乙在同一时刻总能到达同一高度D.甲比乙先到达B处16.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沿同一直线运动,甲在前面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一次B.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二次C.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二次D.若a1>a2,则两物体也可能相遇一次或不相遇17.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一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半圆柱体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现使MN保持竖直并且缓慢地向右平移,在Q滑落到地面之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B.P对Q的弹力逐渐增大C.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D.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1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着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粗糙斜面匀速上滑,在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A.无摩擦力B.支持力等于(m+M)gC.支持力为(M+m)g﹣FsinθD.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Fcosθ19.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不是任意的B.发现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C.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D.射线甲由α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E.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20.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v0=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t=0时刻,驾驶员采取某种措施,车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初速度方向为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6 s时车速为5 m/sB.t=3 s时车速为零C.前9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D.前6 s内车的位移为90 m二.计算题(共40分)21.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颗子弹质量为m,以水平速度v0击中木块并最终停留在木块中.求:在这个过程中①木块的最大动能;②子弹和木块的位移之比.22.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在它后面有一辆摩托车,当两车相距1000m时,摩托车从静止起动做匀加速运动追赶汽车,摩托车的最大速度可达30m/s,若使摩托车在4min时刚好追上汽车.求:(1)摩托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2)摩托车追上汽车前两车相距最大距离x.23.如图所示,质量为m B=14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A=10kg的木箱A放在木板B上.一根轻绳一端拴在木箱上,另一端拴在地面的木桩上,绳绷紧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7°.已知木箱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木板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现用水平力F将木板B从木箱A下面匀速抽出,试求:(sin37°=0.6,cos37°=0.8)(1)绳上张力T的大小;(2)拉力F的大小.24.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ABC放在水平面上,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两个轻弹簧沿斜面悬挂着,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1的重物,最下端挂一质量为m2的重物,此时两重物处于平衡状态,现把斜面ABC绕A点缓慢地顺时针旋转90°后,重新达到平衡.试求:m1、m2沿斜面各移动的距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单多选已标出,每小题3分,选不全得2分,共60分)1.如图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悬挂于O点,用力F拉小球a,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则F的最小值为()A.mg B.mg C.mg D.mg【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以两个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分析F可能的值.【解答】解:以两个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F在三个方向时整体的受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得知:F与T的合力与重力mg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力的合成图可知,当F与绳子oa垂直时,F有最小值,即图中2位置,F的最小值为:F min=2mgsinθ=mg.故选:B.【点评】本题是隐含的临界问题,运用图解法确定出F的最小值,再进行选择.也可以用函数法.2.某同学为估测一教学楼的总高度,在楼顶将一直径为2cm的钢球由静止释放,测得通过安装在地面的光电门数字计时器的时间为0.001s,由此可知教学楼的总高度约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A.10m B.20m C.30m D.40m【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分析】物体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的位移公式可以求得.【解答】解:设运动时间为t,根据h=gt2可得,根据△x=x t﹣x t即gt2﹣g﹣1(t﹣0.001)2=△x,即×10t2﹣×10(t﹣0.001)2=0.02解得:t=2sh=×10×22=20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直接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3.如图所示,小方块代表一些相同质量的钩码,图①中O为轻绳之间联结的节点,图②中光滑的滑轮跨在轻绳上悬挂钩码,两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图①中的B滑轮或图②中的端点B沿虚线稍稍上移一些,则关于θ角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图②中θ角均增大B.图①、图②中θ角均不变C.图①中θ增大、图②中θ角不变化D.图①中θ不变、图②中θ角变大【考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分析】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结合几何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图1中,根据钩码个数,三个力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若端点B 沿虚线稍稍上移一些,三力大小不变,根据力的合成法则,可知,方向不变,即夹角不变.图2中,因光滑的滑轮,且绳子中的张力相等,则A、B的力总是相等的,因此合力平分A、B绳的夹角,即使稍上移,绳子张力大小仍不变,则根据力的合成法则,可知,AB夹角也不变.故选:B【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动滑轮绳子的张力大小相等的特点,以及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力大小不变,夹角增大时,合力减小进行分析.4.某欧式建筑物屋顶为半球形,一警卫人员为执行特殊任务,必须冒险在半球形屋顶上向上缓慢爬行(如图所示),他在向上爬过程中()A.屋顶对他的支持力变大B.屋顶对他的支持力变小C.屋顶对他的摩擦力变大D.屋顶对他的摩擦力变小【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由题意可知,研究对象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因为他在缓慢爬行),所以对其在某位置受力分析,再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来列出支持力与摩擦力的表达式.从而由式中的θ变化,可以求出屋顶对他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变化.【解答】解:对警卫在某点受力分析:、F f进行力的合成,由三角函数关系可得:将F支F支=GcosβF f=Gsinβ当缓慢向上爬行时,β渐渐变小,则F变大,F f变小;但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支力与重力平衡,是不变的;故选:AD.【点评】考查支持力与摩擦力方向,并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构建支持力、摩擦力与重力间的关系.5.如图所示,三根横截面完全相同的圆木材A、B、C按图示方法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所受的合力大于A受的合力B.B、C对A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C.B与C之间一定存在弹力D.如果水平面光滑,它们也能保持图示的平衡【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先以物体Ⅲ为研究的对象,求出Ⅰ对Ⅲ的支持力大小的大小;然后以I 为研究对象,求解地面对I的摩擦力大小.【解答】解:A、三个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合外力都是0.故A错误;B、以物体A为研究的对象,受力如图,B、C对A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故B正确;C、以B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右图.可知B与C之间不一定存在弹力.故C错误;D、以B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F,沿水平方向:F′sin30°=f,所以如果水平面光滑,它们将不能保持图示的平衡.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共点力平衡的直接应用,要分别对Ⅰ和Ⅲ减小受力分析,并能根据几何关系求出角度与力的方向之间的关系.基础题目.6.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两物体的形状不同,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将释放时刻作为t=0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0时刻之前,甲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总是大于乙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B.t0时刻之后,甲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总是小于乙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C.t0时刻甲、乙两物体到达同一高度D.t0时刻之前甲下落的高度小于乙物体下落的高度【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速度时间图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物体的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有重力和阻力的合力决定,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分析即可.【解答】解: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体下落的加速度:a==g﹣从图象上的斜率可知甲的加速度不变,说明其受阻力不变,乙的加速度一直减小,说明其受阻力一直增大,比较两图象的斜率,乙的斜率先大于甲,后小于甲,中间某一时刻二者的斜率相等,说明甲物体所受阻力开始大于乙,后小于乙,中间某一时刻相等,故A错误;B、t0时刻之后,乙的加速度一直小于甲的加速度,故乙受到的阻力一直大于甲受到的阻力,故B正确;C、D、t0时刻二者速度相等,从图象上图线所围面积推断乙下落的位移大,故C 错误,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关键明确:①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然后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分析;②v﹣t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7.如图所示,A、B两个楔形物体叠放在一起,R靠在竖直墙壁上,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A、B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受三个力,B可能受三个力B.若A受三个力,B一定受四个力C.若A受四个力,B一定受四个力D.A、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先对AB整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知,整体共受四个力作用,墙面对此有作用力;再分别隔离A、B受力分析,应用平衡条件分析受力个数.【解答】解:先对AB整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知,竖直方向:f=G A+G B水平方向,推力与墙面的弹力;若AB间不存在静摩擦力,则有:隔离B物体,必受重力、A对B的压力和墙面的弹力与静摩擦力作用,受四个力;隔离A物体,受受重力、B对A的支持力和外力F,三个力作用;若AB间存在静摩擦力,则有:A受四个力,B受五个力;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关键利用整体法并结合共点力平衡条件得到B物体与墙间不存在弹力,注意AB间是否存在静摩擦力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0~t1时间内木块向左匀减速直线运动,受到向右的摩擦力,然后向右匀加速,当速度增加到与皮带相等时,一起向右匀速,摩擦力消失.【解答】解:A、t1时刻小物块向左运动到速度为零,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故A错误;B、t2时刻前小物块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之后相对静止,故B正确;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故C错误;D、t2~t3时间内小物块不受摩擦力作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从图象得出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分过程对木块受力分析.9.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轻杆OP能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P端用轻绳PB挂一重物,另用一根轻绳通过滑轮系住P端.在力F的作用下,当杆OP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0<α<π)缓慢增大时,力F的大小应()A.恒定不变B.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以P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运用三角形相似法,得到力F与重力的关系,再分析F的变化情况.【解答】解:以P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得:N和F的合力与重力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出力的合成图如图,由三角形相似法得:=当杆OP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0<α<π)缓慢增大时,AP增大,而G、AO不变,得到F逐渐增大.故选B【点评】本题涉及非直角三角形的动态分析问题,运用三角相似法是常用的方法,形象直观方便.10.16世纪末,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讲行了探究,他探究的主要过程是()A.猜想一问题一数学推理一实验验证一合理外推一得出结论B.问题一猜想一数学推理一实验验证一合理外推一得出结论C.问题一猜想一﹣﹣E验验证一数学推理一合理外推一得出结论D.猜想一问题一实验验证一数学推理一合理外推一得出结论【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分析】根据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规律的研究,了解伽利略所开创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答】解:伽利略在研究物体下落规律时,首先是提出问题即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疑问,然后进行了猜想即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就是速度变化是均匀的,接着进行了实验,伽利略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学推理,然后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出结论,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伽利略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开辟了崭新的研究物理的方法道路,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11.如图所示,物体A、B置于水平地面上,与地面动摩擦因数均为μ,物体A、B用一跨过动滑轮的细绳相连,现用逐渐增大的力向上提动滑轮,某时刻拉A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成53°,拉B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成37°,此时A、B两物体刚好处于平衡状态,则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37°=0.6,cos37°=0.8)()A.B.C. D.【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隔离法分别对A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分别列方程,通过绳子对两个物体的拉力相等联系起来.【解答】解:对AB分别受力分析对A:Tcos53°=μ(m A g﹣Tsin53°)得m A=对B:Tcos37°=μ(m B g﹣Tsin37°)得m B=得:=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隔离法受力分析以及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同一根绳子上拉力相等.12.如图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两个小球A、B,它们都穿在一根光滑的竖直杆上,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当两球平衡时OA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OB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θ,则球A、B的质量之比为()A.2cos θ:1 B.1:2cos θC.tan θ:1 D.1:2sin θ【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分别对AB两球分析,运用合成法,用T表示出A、B两球的重力,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相等,即绳子AB两球的拉力是相等的.【解答】解:分别对AB两球分析,运用合成法,如图:由几何知识得:Tsinθ=m A gTsin2θ=m B g故m A:m B=sinθ:sin2θ=1:2cos θ,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隔离法对两个物体的受力分析,关键是抓住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结合几何关系将两个小球的重力联系起来.13.用弹簧秤测定一个木块A和木块B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有图示的两种装置.若A、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甲图中当物体A被拉动时,弹簧秤的读数为60N,乙图中弹簧秤的读数为75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A.0.75 B.0.50 C.0.40 D.0.60【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动摩擦因数.【分析】由平衡条件求出摩擦力,然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求出动摩擦力因数.【解答】解:图甲中B静止,图乙中A做直线运动,B处于平衡状态,而A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f=μmg=F,由图甲实验可知,μAB m B g=F a,根据实验数据解得:μAB=0.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动摩擦因数问题,应用平衡条件与滑动摩擦力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4.如图所示,倾斜的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一物块从传送上端A滑上传送带,滑上时速率为v1,传送带的速率为v2,且v2>v1,不计空气阻力,动摩擦因数一定,关于物块离开传送带的速率v和位置,下面哪个是可能的()A.从下端B离开,v>v1B.从下端B离开,v<v1C.从上端A离开,v=v1D.从上端A离开,v<v1【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由于不知道摩擦力和重力沿斜面分量的大小关系,所以物体可能从A端离开,也可能从B端离开,若能从A端离开,由运动的可逆性可知,必有v=v1,若从B端离开,当摩擦力大于重力的分力时,则v<v1,当摩擦力小于重力的分力时,则v>v1.【解答】解:滑块从A端滑上传送带,在传送带上必先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由于不确定滑块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力和滑块的重力沿斜面下滑分力的大小关系和传送带的长度,若能从A端离开,由运动的可逆性可知,必有v=v1,即选项C是正确,选项D是错误的;若从B端离开,当摩擦力大于重力的分力时,则v <v1,选项B是正确的,当摩擦力小于重力的分力时,则v>v1,选项A是正确的,当摩擦力和重力的分力相等时,滑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v=v1,故本题应选ABC.故选ABC【点评】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是考试的热点,关键是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问题的运动性质.15.如图,游乐场中,从高处A到水面B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从A处自由滑向B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甲的切向加速度始终比乙的大B.甲、乙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大小相等C.甲、乙在同一时刻总能到达同一高度D.甲比乙先到达B处【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分析】①由受力分析及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甲的切向加速度先比乙的大,后比乙的小;②可以使用机械能守恒来说明,也可以使用运动学的公式计算,后一种方法比较麻烦;③哪一个先达到B点,可以通过速度的变化快慢来理解,也可以使用v﹣t图象来计算说明.【解答】解:A:由受力分析及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甲的切向加速度先比乙的大,后比乙的小,故A错误;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各点的机械能保持不变,高度(重力势能)相等处的动能也相等,故B正确;C、D:甲的切向加速度先比乙的大,速度增大的比较快,开始阶段的位移比较大,故甲总是先达到同一高度的位置.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