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38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6.20 KB
- 文档页数:2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下取石术38例诊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技术。
提出该手术方式在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
方法对本院2004—2009年来胆石症463例手术中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38例的临床分析。
结果Ⅰ期胆总管缝合的有4例,其余均放置T管引流。
中转进腹手术5例,术后残留结石4例,并发胆漏1例。
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镜的使用可有效减少胆道内残余结石的发生。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石病由于胆道结构存在变异性,故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易诱发胆道结石,不乏肝内、外胆管结石,其中胆总管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占全国胆结石患者的5%~29%,平均18%[1],治疗上以外科手术为主。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是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金标准[2]。
本院在成功开展了LC的基础上开展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就手术经验及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中男18例,女20例;男:女为1:1.1;发病年龄18~72岁,平均41.6岁,病程2天~12年。
所有手术病例中合并胰腺炎3例、糖尿病3例、肝硬化1例、曾有LC史2例。
1.2 症状与辅助检查以反复右上腹胀痛不适为表现的22例,突发右上腹痛的12例,以皮肤巩膜黄染的4例。
B超提示有胆总管结石的24例,其中4例肝内Ⅰ~Ⅱ级胆管多发结石,CT提示有胆总管结石的8例,其余6例为术中胆道造影发现。
所有手术病例术前直接胆红素在19.1~67.2μmol/L,ALT在51~273U∕L,胆总管直径8~27mm。
1.3 手术方法1.3.1 器械德国Wolf腹腔镜全套,日本Olympus胆道镜及显示器,取石网篮,3-0无损伤带针缝线,胆总管穿刺针、切开刀,纤维胆道取石钳。
1.3.2 方法气管内插管全麻,平卧位头高足低,左倾30°,常规进腹腔镜后视腹腔粘连情况适当调整穿刺点,以方便分离粘连处。
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8-07-26T14:23:07.64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5期作者:蒋宏平[导读] 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系统结石症,女性患者比较多见,症状表现主要为刀割样绞痛、寒战、黄疸等。
湖南省道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南道县【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患者中抽选104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5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效果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系统结石症,女性患者比较多见,症状表现主要为刀割样绞痛、寒战、黄疸等[1]。
目前,临床中对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多为腹腔镜手术治疗,虽然疗效良好,但是对并发胆管结石的患者而言,这种手术的应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选取104例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腹腔镜的治疗效果。
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0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
观察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45.10±5.52)岁;病程0.5-12年,平均(4.67±1.14)年。
对照组:男26例,女26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44.85±5.47)岁;病程0.5-11年,平均(4.52±1.23)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