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迷你微创保胆取石68例报道
- 格式:doc
- 大小:248.00 KB
- 文档页数:12
20例腹腔镜辅助微创保胆取石术应用体会[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保胆治疗;胆囊结石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最好术式,但是随着器械不断改进和对胆囊功能不断深入研究,保胆取石术在全国广泛开展。
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共为20例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辅助微创保胆取石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2方法手术器械采用德国Wolf经皮肾镜,Olympu纤维胆道镜,Cook 网篮,腔内液压注水泵,气压腔内弹道碎石机,国产液电碎石机,腹腔镜设备,C臂线机。
患者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后经脐下戳孔置10mm戳卡。
造气腹后插入腹腔镜探查,确定胆囊壁光滑无粘连及腹腔内其他脏器无异常。
于近胆囊底腹壁戳孔置10mm戳卡,经此孔用腹腔镜抓钳将胆囊底部提拉出腹壁,1号丝线缝吊4针牵引,于胆囊底切开0。
5~0。
8cm,插入胆囊镜检查,确定胆囊结石后,用取。
石网篮将结石逐个取出,细小结石可以通过吸引法,微型取石篮网或活检钳取尽。
其间用吸引器吸尽胆汁及冲洗的生理盐水,避免大量流入腹腔内。
检查胆囊管开口,看到胆汁涌出。
若未排除胆囊管和胆总管梗阻,可经胆囊于C臂线机下作造影,证实通畅后用50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胆囊切口,胆囊复位后,再次充气,于镜下反复挤压胆囊证实无渗漏,退出器械,逐层缝合切口。
2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行LC,手术操作时间为60~100min,取出最大结石直径0。
4~1、0cm,胆固醇结石11例,混合结石9例。
术中出血10~50ml,术后6~8h下床活动,2h后排气,进食后无消化道症状,住院时间为4~6d,平均住院5d。
无出现胆漏、腹腔感染、切口感染,无出血等其他并发症,治愈出院。
术后7d及3个月分别行B超检查无胆囊结石,无诱发性胆囊炎,无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口服胆囊造影检查胆囊浓缩及收缩动能良好。
3讨论3、1保胆取石术应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具有浓缩、储存、排出胆汁、参与消化和调节缓冲胆管压力的作用,还具有重要免疫功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配合及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配合经验。
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12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手术室护士在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熟悉该手术的全过程并熟练掌握各种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使用及清洗方法,术后加强腹腔镜各种设备的保管和保养工作,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
关键词:腔镜;保胆;取石;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78-01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应用于临床使手术在损伤、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安全性等多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同时保留了胆囊,在减少胆囊切除并发症的基础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在此类手术的治疗过程中手术配合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手术的操作时间,对手术的疗效,并发症、胆囊的完整性及功能等均有重要的影响。
我院对手术配合的经验和技巧对手术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器械准备、术中配合、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等方面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的胆囊炎患者56例,男26例,女30例;年龄在18-64岁之间,平均年龄38.9岁;病程在7-28d之间,平均病程11.5d;胆囊结石大小在0.3-1.5cm之间;且均无严重的内科并发症。
其中4例中转开腹。
1.2 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在脐上沿切开皮肤1.2cm,使用veress穿刺针建立二氧化碳气腹,腹内压设定为12-14mmhg;脐沿及剑突下各置10mm trocar,右肋缘下于锁骨中线上5mmtrocar,置入腹腔镜及相关器械;在腹腔镜观测下在胆囊底部电切一长约1.5cm的小口,取出胆囊内结石放入可置入标本袋内保留;使用胆道镜对胆囊内残余结石、胆囊管开口及胆囊粘膜进行观察,无异常则用4-0可吸收线缝合切口,缝合处喷涂生物蛋白胶防止胆漏;观察胆囊切口、术野无活动性渗血、漏胆;将结石由剑突下穿刺孔取出,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吸出残留液体,于肝下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经右肋缘戳孔处引出并进行固定,清点器械、纱布纱条及缝针无误后,排除气腹,拔出各trocar,观察各穿刺孔无活动性出血,缝合关闭切口,结束手术[2]。
4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囊镜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中46例患者通过实施手术治疗后病情均康复,手术持续时间在(55min±10min),手术过程中有少量患者出血、术后出现轻微疼痛不适、一段时间调理后恢复。
术后有2例胆结石复发。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无并发症出现。
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疗效好,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胆囊结石;保胆取石;腹腔镜;胆道镜肝胆外科中以胆囊结石这种疾病最为常见。
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普遍性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行为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随之而来的就是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相对升高。
传统治疗胆囊结石的方式主要是行胆囊切除手术,但是会出现很多不良的并发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方式逐渐被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所取代。
本研究随机抽取本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46例患者,全部实施了腹腔镜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
现将具体的研究结果做如下陈述: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46例患者。
男性24例子,女性22例。
年龄8-60岁,平均年龄40.8岁。
结石数≤5枚,胆囊结石直径(3.0±0.9)cm.手术前全部做过磁核爆共振胆管局部造影术(mrcp)确认胆囊存在结石,胆囊根据体位的变化而活动,胆管无增粗现象,肝脏内外的胆管均未发现结石存在。
全部行ect检查,证实胆囊功能正常。
患者进食油脂性食物后胆囊收缩无异常反应。
所有患者无明显的疼痛不适,少量患者仅有右腹部上轻微性疼痛反应,没有黄疸。
1.2 手术适应症①患者仅仅是单纯性的胆囊结石病症,没有并随其他并发症。
②ect结果显示胆囊形态无明显改变,边缘轮廓清晰,胆管收缩正常。
③胆囊壁厚度≤3mm。
④结石直径≤3.0cm,数目≤5枚。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留胆囊手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留胆囊手术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留胆囊手术的12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患者,干预组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只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拔管时间对比,出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留胆囊手术治疗。
麻醉均采用气管插管的方式,术后进行抗炎、对症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采用spss 18.0统计学对本文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手术后拔管时间、出院时间以及中转开腹例数比较干预组患者手术后拔管时间为(29.8±3.5) h,常规组为(48.9±2.8) h,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出院时间为(3.0±1.4) d,常规组患者为(5.0±1.2) 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中转开腹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拔管时间、出院时间以及中转开腹例数比较组别拔管时间(h)出院时间(d)中转开腹(例)干预组(n=60)29.8±3.5 3.0±1.4 0常规组(n=60)48.9±2.8 5.0±1.2 0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苑猿例侯元凯,冯德元,张摇东,吴摇辉,刘江伟,刘兴国,张雷华,郑文建摇(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摇肝胆外科,新疆摇乌鲁木齐摇愿猿园园园园)摘要:目的摇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应用价值。
方法摇回顾性分析苑猿例胆囊息肉患者行腹腔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摇苑猿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猿园耀圆员园(苑缘援苑依猿猿援缘)皂蚤灶,住院时间缘耀员员(苑援愿依员援苑)凿。
术后无出血、胆瘘、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者。
门诊随访远耀员圆个月,获得随访远源例,均无复发。
结论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息肉复发率低等优点。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图分类号:砸远缘苑郾源摇文献标志码:粤凿燥蚤:员园援猿怨远怨辕躁援蚤泽泽灶援员远苑员鄄猿愿圆远援圆园员园援园远援园员圆摇文章编号:员远苑员鄄猿愿圆远(圆园员园)园远鄄园怨员远鄄园猿悦燥皂遭蚤灶藻凿造葬责葬则燥泽糟燥责蚤糟葬灶凿糟澡燥造藻凿燥糟澡燥泽糟燥责蚤糟责燥造赠责藻糟贼燥皂赠憎蚤贼澡早葬造造遭造葬凿凿藻则责则藻泽藻则增葬贼蚤燥灶枣燥则早葬造造遭造葬凿凿藻则责燥造赠责:葬则藻责燥则贼燥枣苑猿糟葬泽藻泽匀燥怎再怎葬灶鄄噪葬蚤,云藻灶早阅藻鄄赠怎葬灶,在澡葬灶早阅燥灶早,宰怎匀怎蚤,蕴蚤怎允蚤葬灶早鄄憎藻蚤,蕴蚤怎载蚤灶早鄄早怎燥,在澡葬灶早蕴藻蚤鄄澡怎葬,在澡藻灶宰藻灶鄄躁蚤葬灶摇(阅藻责葬则贼皂藻灶贼燥枣匀藻责葬贼燥遭蚤造蚤葬则赠杂怎则早藻则赠,哉则怎皂怎择蚤郧藻灶藻则葬造匀燥泽责蚤贼葬造燥枣蕴葬灶扎澡燥怎酝蚤造蚤贼葬则赠悦燥皂皂葬灶凿,孕蕴粤,哉则怎皂怎择蚤载蚤灶躁蚤葬灶早愿猿园园园园,悦澡蚤灶葬)粤遭泽贼则葬糟贼:韵遭躁藻糟贼蚤增藻摇栽燥蚤灶增藻泽贼蚤早葬贼藻贼澡藻增葬造怎藻燥枣糟燥皂遭蚤灶藻凿造葬责葬则燥泽糟燥责蚤糟葬灶凿糟澡燥造藻凿燥糟澡燥泽糟燥责蚤糟责燥造赠责藻糟贼燥皂赠枣燥则责燥造赠责燥蚤凿造藻泽蚤燥灶燥枣早葬造造遭造葬凿凿藻则憎蚤贼澡早葬造造遭造葬凿凿藻则责则藻泽藻则增葬贼蚤燥灶援酝藻贼澡燥凿泽摇栽澡藻凿葬贼葬燥枣苑猿责葬贼蚤藻灶贼泽憎澡燥则藻糟藻蚤增藻凿责燥造赠责藻糟贼燥皂赠憎蚤贼澡早葬造造遭造葬凿凿藻则责则藻泽藻则增葬鄄贼蚤燥灶蚤灶燥怎则澡燥泽责蚤贼葬造憎藻则藻葬灶葬造赠扎藻凿则藻贼则燥泽责藻糟贼蚤增藻造赠援砸藻泽怎造贼泽摇苑猿责葬贼蚤藻灶贼泽燥枣孕燥造赠责燥蚤凿造藻泽蚤燥灶燥枣早葬造造遭造葬凿凿藻则憎藻则藻泽怎糟糟藻泽泽枣怎造造赠糟怎则藻凿援栽澡藻燥责藻则葬贼蚤燥灶贼蚤皂藻憎葬泽猿园耀圆员园(苑缘援苑依猿猿援缘)皂蚤灶,澡燥泽责蚤贼葬造泽贼葬赠憎葬泽缘耀员员(苑援愿依员援苑)凿援晕燥蚤灶贼则葬鄄燥则责燥泽贼鄄燥责藻则葬贼蚤增藻糟燥皂责造蚤糟葬鄄贼蚤燥灶泽澡葬责责藻灶藻凿援晕燥则藻糟怎则则藻灶糟藻憎葬泽枣燥怎灶凿蚤灶远耀员圆皂燥灶贼澡泽枣燥造造燥憎蚤灶早鄄怎责援悦燥灶糟造怎泽蚤燥灶摇悦燥皂遭蚤灶藻凿造葬责葬则燥泽糟燥责蚤糟葬灶凿糟澡燥造藻凿燥糟澡燥泽糟燥责蚤糟责燥造赠责藻糟贼燥皂赠憎蚤贼澡早葬造造遭造葬凿凿藻则责则藻泽藻则增葬贼蚤燥灶枣燥则早葬造造遭造葬凿凿藻则责燥造赠责澡葬泽贼澡藻葬凿增葬灶贼葬早藻泽燥枣皂蚤灶蚤皂葬造蚤灶增葬泽蚤燥灶,择怎蚤糟噪则藻糟燥增藻则赠,葬灶凿造燥憎则藻糟怎则则藻灶糟藻援酝燥泽贼蚤皂责燥则贼葬灶贼造赠蚤贼糟葬灶责则藻泽藻则增藻贼澡藻枣怎灶糟贼蚤燥灶燥枣贼澡藻早葬造造遭造葬凿凿藻则援运藻赠憎燥则凿泽:造葬责葬则燥泽糟燥责赠;糟澡燥造藻凿燥糟澡燥泽糟燥责赠;责燥造赠责藻糟贼燥皂赠;责燥造赠责燥蚤凿造藻泽蚤燥灶燥枣早葬造造遭造葬凿凿藻则摇摇胆囊息肉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简称。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摘要】目的:探究适用于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方法。
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的114例胆结石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6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9月,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完成观察、对照组组别的划分,每一组别各包含患者57例。
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各相关指标,探究最为适宜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方法。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以P<0.05表示,即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胆结石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微创保胆取石术疗效确切,可显著加快患者身体恢复进程。
故微创保胆取石术值得在胆结石患者治疗过程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临床价值胆结石在临床上指的是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一类疾病[1]。
胆结石的发病原因具有多重性,既包含遗传因素,也包含不良生活习惯等[2]。
手术是治疗胆结石患者最为有效的方法[3]。
但手术方法的不同会使得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
基于此,笔者探究了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胆结石患者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现将详细报道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6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14例胆结石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依照双盲法将患者划分成为实验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区间为33-63岁,平均值为(43.53±3.51)岁;女患25例,男患32例;平均患病时间为(1.83±0.32)年。
实验组患者年龄区间为32-62岁,平均值为(43.61±3.48)岁;女患23例,男患34例;平均患病时间为(1.77±0.43)年。
比较两组患者常规资料后差异不显著,示之为P>0.05,即可继续进行横向比较研究。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迷你微创保胆取石68例报道 胡海* 所广军* 黄安华* 王维东* 忻颖*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微创外科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技术行迷你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68例采用迷你微创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技术保胆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65min (45-90mm), 术后只有3例感到脐部戳孔疼痛使用止痛剂。病人当天均可下床,次日进食流质,1-3天出院。无术后出血、胆漏、切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门诊随访1-19个月,尚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技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胆囊结石治疗方法,具有对人体创伤小和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胆囊取石 Laparoscope and choledochoscope in combination for removal of gallbladder stones Hai H, Guang-Jun Suo, An-Hua Huang, et 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Abstr 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removing gallbladder stones by laparoscope and choledochoscope in combination. Methods 68 cases of gallstone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by removing gallbladder stones using laparoscope and choledochoscope in combin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experienced successful cholecystolithotomy without any peri-operative complicatons. The operation time was 65 min ( 45-90 min ). Only 3 patients asked for painkiller due to intolerable pain in the umbilicus. Follow-up for 1-19 months, no stone recurrence was found. Conclusions The combination of laparoscope with choledochoscope for cholecystolithotmy is a safe and feasible method of gallbladder stone treatment with merits of less trauma to the patients and good cosmetic result to patient’s satisfactory. 【Key words】Laparoscope; Choledochoscope; cholecystolithotomy
多年来胆囊切除一直被人们尊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 1 ] 。然而基于对胆囊功能认识的深入,人们也不断在挑战这一理论,采用多种方法在去除胆囊结石时尝试保留胆囊功能,包括有口服溶石、中药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及胆囊取石等,但多数都因结石高复发率而失败,这也为胆囊切除的盛行提供了佐证。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内镜技术的进步,促使人们再一次聚焦保胆手术。不多文献的报道结果使我们看到了其潜在的临床价值[2],并鼓舞我们探讨更佳的手术术式。以下是我们应用新式术式行保胆手术的资料及经验总结。 病人与方法 自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68例胆囊结石病人,其中女55例,男13例,平均年龄47(35-56岁)。经术前B超和口服胆囊造影示胆囊收缩和浓缩功能良好。单枚结石49例,2枚12例,3枚7例。结石平均直径12mm(8-17mm)。全身麻醉,取头高足低左侧斜位。先在脐孔右缘置入内径5mm Trocar一个,供外径5mm的腹腔镜(30度)进出,建立气腹后在电视系统的观察下依次置入3个Trocar:5mm1个位于脐孔左缘,供手术器械和胆道镜使用;2个2mm的分别位于右肋缘下近胆囊底和剑突下,供器械使用。经胆囊底部穿刺吸去胆汁后,在胆囊底部切开10mm,然后插入胆道镜在电视观察下用网篮取石。取出的结石装入套内(有一末端经Trocar露在体外的牵引线与之相连)。观察胆囊内没有结石残留后,用可吸收细线缝合胆囊切口。清洗并洗吸净腹腔内液体后,在脐部将两个5mmTrocar孔之间的皮肤桥和腹白线划开,抓住牵引线拉出结石套。拔除各戳孔并用可吸收细线作皮内缝合。外敷创可贴。见附图。 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平均65min (45-90mm)。术后只有3例感到脐部戳孔疼痛使用止痛剂。病人当天均可下床,次日进食流质,1-3天出院。无术后出血、胆漏、切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门诊随访1-19个月,尚未见结石复发。 讨论 1. 保留胆囊的必要性 Langenbuch的“温床学说”使外科医生在行胆囊切除时麻木而自信,其不知100多年前产生的学说由于受当时科技条件的限制,人们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事物的认识要采取辩证的观点,任何绝对、片面的结论均不可取。 对胆囊的功能的认识同样经历这样的过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人们认识到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 除具有浓缩胆汁、排出胆汁参与消化和调节缓冲胆管压力的作用外,还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胆囊黏膜能分泌IgA 抗体, 此抗体作为胆道及肠道IgA抗体的主要来源, 对于胆道系统以及大小肠的免疫防御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 3 ]。胆囊切除术后可产生远期的并发症包括:1.消化不良, 腹胀腹泻:胆囊的生理功能在消化吸收中有重要作用,胆囊切除后, 因无法达到与进食同步的胆汁排泄高峰, 故有些患者术后有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表现。2.十二指肠液胃反流及胃液食管反流:胆囊切除术后胆汁贮备功能丧失, 导致胆汁由歇性及与进食有关的排泄变成了持续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故反流入胃的机会增多, 使胃和食管黏膜受损而发炎、溃疡、狭窄穿孔及息肉样变等, 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3.有引起结肠癌的潜在因素:胆囊切除术后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加快, 粪中次级胆酸含量增加; 次级胆酸对结肠上皮起细胞毒作用, 致肠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 导致大肠癌的患病率增高。4.胆管损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引起的胆管损伤明显多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其发生率为0 ~1%或2%主要由于局部炎症水肿、组织增厚广泛粘连导致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所致。5.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指患者在术后早期或几个月, 甚至几年后出现右上腹绞痛、饱胀不适、恶心呕吐、胆道感染等临床症状, 发生率约为10% ~ 30%[ 4 ]。 2. 保留胆囊的可行性 老式胆囊造瘘取石术因有较高的复发率而使临床医师对保胆手术心有余悸。随着内镜诊治技术的发展, 结石容易复发的原因终于被揭示,老式胆囊造瘘取石术中术者不能直视胆囊内部真实情况, 是盲目取石。取石过程中又盲目使用钳子夹, 刮匙刮, 难免将结石夹碎, 遗漏碎屑; 而其判断结石取净标准是靠手去触摸, 不是通过直视, 难免将结石残留; 待到细碎结石慢慢长大,即误认为结石复发, 实为医生“术中遗漏”和“残留”所致[ 2 ]。现代内镜技术的发展使保胆取石能在直视下操作,避免了结石残留和损伤胆囊黏膜, 克服上述缺点,使得保胆变的可行。另外对1520例保胆手术病人随访,术后5年胆囊结石复发率为2% ~6%, 10 年后复发率为2% ~7%,远远低于人们想像的80%[ 5 ]。目前有关结石复发的长期打样本随访资料不多,我们所用方法的随访时间也太短,所以无法对复发的规律已经如何防止复发的问题作出判断,本文只是一个技术性的探讨。 3.本术式的优点及技术要点 早期保胆取石术经历了胆囊造瘘取石术、经皮胆道镜碎石清除术( PCCL ) 和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3个阶段。这些术式均需将胆囊拖出腹壁操作,在腹壁留下至少2.5厘米的创口[ 6 ]。近期有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手术的报道[ 3, 7 ]。但在保胆同时,兼顾减少创伤方面仍显不足。 本法具有以下优点:(1)无术前胆囊定位之必要,减少了流程;(2)显露和操作的空间很大;无需考虑胆囊底与有肋缘的空间关系,操作中也不用对胆囊施加较大的张力;(3)仅右侧肋缘下2mm Trocar 穿过肌肉层,其余三个均能不穿过,所以术后疼痛非常能轻。(4)完全腹腔内操作,不需将胆囊底拖出腹壁,因此在同样取得保胆目的前提下,充分满足美观微创要求,达到我们以往报道的迷你、隐形胆囊切除术术式的美学效果。 对于初学者来说,本法的技术难点有三:一是安全地建立气腹,这对于没有经过腹腔镜技术训练的医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二是胆囊底的切开与缝闭,这方面的要求更高,如果不熟练,则容易引起术中出血、术后胆汁漏等并发症;三是胆囊结石的取出,由于胆道镜需经脐部插入,其操作与直接从肋缘下切口插入的操作有较大的差别,我们感到难度大一些。 我们觉得经脐胆囊取石是保胆取石在方法上的改进,是微创技术应用的推广,对于部分胆囊功能良好又有强烈保胆意愿的患者,不失为一种人性化的治疗手段。一方面这一方法的最终应用前景取决于胆囊成因研究进展,另一方面,保胆治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将对胆石成因的研究提供十分有价值的信息反馈。因此微创时代保胆治疗研究正处起步,值得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 1 ] 冉瑞图, 王训颖. 胆道疾病外科治疗的发展[A ]. 黄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