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优质课..
- 格式:ppt
- 大小:4.52 MB
- 文档页数:29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搭石》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搭石》这篇课文描述了在一个小山村里,人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场景。
课文通过讲述村民们搭石过河的故事,展现了我国农村人民的友好互助精神。
这篇课文旨在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部分学生对于文中一些描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词语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团结协作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关爱他人,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刻理解课文所展现的团结协作精神,学会关爱他人。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便于学生跟读和理解。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山水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然后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对于生字词,教师适时给予解释和指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所展现的团结协作精神。
每个小组选一个例子,进行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深化对团结协作的认识。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分组进行认读和默写。
搭石优秀教案搭石优秀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搭石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搭石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一、齐读课题,谈谈对搭石的了解。
通过预习,你对搭石有哪些了解?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自读本段,你明白了什么?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找出文中的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三、提纲挈领学习2——4自然段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1、指名分段读二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生谈自己发现的美①老人及时调整搭石②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③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3、欣赏第一幅:读段落想象,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讨论后表演有感情地朗读。
4、欣赏第二幅:听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
配乐感情朗读,读中体会美好情感。
5、欣赏第三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拿起笔发现美、寻找美。
然后各抒己见。
重点体会“理所当然”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四、用朗读来理解最后的段落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搭石》公开课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搭石》的基本内容,了解搭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概念。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搭石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搭石》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搭石》,了解搭石的起源、发展和历史背景。
2.2 搭石的技巧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搭石的技巧与方法,理解搭石的基本原理和实践要点。
2.3 搭石的应用与实践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搭石,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搭石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3.2 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搭石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搭石的过程。
3.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搭石,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搭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讲授课文内容教师详细讲解课文《搭石》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4.3 演示搭石技巧与方法教师进行搭石技巧与方法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搭石的过程。
4.4 学生实践搭石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搭石,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5.2 学生作业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检查学生对搭石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5.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搭石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自我改进和提升。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文化背景拓展教师通过展示搭石在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特色,让学生了解搭石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6.2 实际应用拓展教师介绍搭石在现代建筑和设计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搭石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搭石优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搭石”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出不同搭石结构的稳定性。
3. 学生了解搭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搭建简单的搭石结构。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并解决搭石结构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搭石产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结合数学、科学、传统文化等多学科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教师可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以下教学大纲:1. 搭石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搭石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搭石结构的稳定性原理2. 搭石结构与数学知识- 搭石中的几何图形与计算- 搭石结构的平衡条件及计算方法3. 搭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 搭石的起源与发展- 优秀搭石案例欣赏与分析4. 实践操作:搭建搭石结构- 搭建简单的搭石结构- 小组合作搭建复杂搭石结构5. 搭石结构的创新与优化- 探讨搭石结构的创新方法- 优化搭石结构,提高稳定性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搭石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课时:搭石结构与数学知识第三课时:搭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第四课时:实践操作:搭建搭石结构(上)第五课时:实践操作:搭建搭石结构(下)第六课时:搭石结构的创新与优化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搭石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搭石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搭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优美的句段“每当……”。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身边平凡的事物,表达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一、母语三分钟师:一些普通的事物,在艺术家的眼里就有了思想,有了灵魂。
不仅图画如此,请看:1.诵读《山》“山很有风度,站得脚酸了,都不说一句话。
”2.《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师:婀娜的杨柳,漫天的大雪都引起作者对故乡的思恋。
一块普通的石头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以《搭石》一课为例接着学习第七单元——学习关爱。
二、引导质疑──体验美1.默读课文,寻找美丽风景。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师:上节课,刘老师带领大家统读了本单元的课文,还布置大家按课后第二题的要求去寻找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美。
完成了吗?现在咱们交流一下?(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预设一:摆搭石,助人美“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才肯离去。
”(1)了解什么是搭石。
老人在干什么?(2)朗读体会美。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体会到的美吗?你想象出那幅画面了吗?(3)复述提升美。
提示:“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看图复述。
师:急着赶路的老人,只要发现搭石不稳,就会停下匆匆的脚步调整搭石,他一心为他人着想,助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二:走搭石,和协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1)学习“协调有序”。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石》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篇1课文内容简析:《搭石》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幅乡间人筑就和谐、动人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岸边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了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两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在学生们的齐声呼唤中,在听课老师热情的掌声中,王玲湘老师结束了她四十分钟的讲课──《搭石》。
听完课后,留在我心头的热乎却远远没有因为欢呼、掌声的渐行远去而消逝,她已深深地印在我一个年青老师的心底。
对王老师这一堂课的评价,人民出版社网站的论坛上已经有很多了,我先没去看,就想让自己先想想自己对这堂的解读,之后写出的东西也算是对王老师的敬畏。
对这堂课,就让我先冒昧地改用课堂上王老师统领全课堂的“文眼词句”谈谈我对课的整体感觉,那真可谓是──《搭石》,构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和谐课堂。
一、如“小溪,顺流而下”景一师:(出示图片,配乐)文章的作者刘章爷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回过家乡。
但当他静心闲坐,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家乡的一幕幕,浮现出的不仅是家乡那优美的风景──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搭石》教案优秀6篇搭石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21 搭石》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是搭石?生2:搭石搭在哪?生3:搭石是干什么用的?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相信书中总会有大家需要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反馈字词:谴责懒惰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溪水猛涨脱鞋绾裤理所当然俩人师:课文里的生字词都读准确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
(出示词语)同桌互读有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词语吗?生1:“俩”念liǎ。
生2:“脱鞋绾裤”的“绾”师:“绾”是什么意思?生3:把裤子卷起来。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师:人们收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师:人们赶集就必须——生:脱鞋绾裤师:人们访友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齐:脱鞋绾裤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呢?生:就会着凉感冒。
《搭石》教案(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6篇《搭石》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搭石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搭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惰、稳、俗、衡、序、伏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体会乡亲们像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领悟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相亲相敬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引出搭石(一)(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
(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但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较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村头小溪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出示课题),感受那浓浓的乡情。
(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检查预习效果。
(出示两组词语)这篇课文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了,预习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⑴、谴责、懒惰、平衡、伏下(找出谴责的近义词,懒惰的反义词)。
⑴、多音字:间隔、暴涨、一行人、相背而行。
2、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师:南宋有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你们能做到字字读得响亮吗?看来大家都很自信,为了加大难度,老师还有下面两个要求,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感兴趣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⑴、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理清脉络。
同桌合作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别急,和你的同桌交换一下自己的意见。
争取能用几个小标题来概括,看看我们班的较佳拍档是哪两个?4、总结梳理板书。
三、研读搭石,感受重要1、课文围绕搭石写了摆、调、走、让、过搭石,那到底什么是搭石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搭石》主要让学生通过摆搭石,走搭石来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体会平凡中的美。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乐《让世界充满爱》、《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出示课件。
1、师述: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
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过小溪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有好心的人们就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解决这个过小溪的问题。
瞧,这就是搭石。
2、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3、搭石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搭石是普普通通的石块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请大家放声读课文2~5自然段,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的。
好,放声读吧!(学生自由地读书。
)2、有新的感受吗?3、同学们,难怪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学生回答(家乡的一道风景)。
4、通过读书,你们觉得这道风景怎样?板书:美5、你们觉得这美用什么感受到的?三、学习课文、汇报学习情况好,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去感受,请拿起笔再默读课文2~4自然段,在美的地方,感动你的地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上你的感受。
好,开始吧!1、学习第二段:⑴你从什么地方感受美?感受什么美?学生回答时说话完整:我从第二段这个地方感受美、读出句子来、再谈体会:从这里我感受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
《搭石》优秀教案•相关推荐《搭石》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搭石》优秀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石》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搭石教学设计。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1、我国当代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那一块又一块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齐读课题。
3、理解“搭”,借这个字学习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办法。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生词读音。
指名读——齐读2、轮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汇报交流:(1)理解什么是“搭石”及搭石的用处。
①用学习“搭”字的方法理解“挽”字。
②体会搭石的作用。
师: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
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脱鞋挽裤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方便、很辛苦、很麻烦。
)(2)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方便、美。
)三、品读体验,感悟文本:1、找找第二自然段中表现家一句话。
(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2、学习2——4自然段,体会表现美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