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 格式:ppt
- 大小:4.80 MB
- 文档页数:27
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学习目标】1、学会对水的三态变化进行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
3、能够理解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4、学会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通过学习水的人工净化所涉及的方法,来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有关水资源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意识。
【重点】分子的三个特征。
能够理解水的天然循环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这种现象。
【难点】分离液体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分离液态混合物的方法—蒸馏【课时】2课时第一课型自主学习【课堂目标】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能用从微观方面解释原因。
2、掌握分子的三个特征。
3、了解并学会分离混合物的几种方法。
4、通过老师批改作业收集学情为第二课型的精讲点拨做好针对性的准备。
复习提问已学知识第一学段:自主学习:1.学生利用教学案和教材进行自主学习2.根据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完成检测一3.通过老师批改收集学情导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有了水才有了地球上的万物生灵;有了水才有了人类的灿烂文明。
水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它究竟有什么特性?它有什么用途?我们怎样才能合理利用它?提出问题:1、为什么江河、湖泊中会存在大量的水?2、还有哪些物质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学生活动一】水的三态变化(阅读课本P22)一、实验探究:将针筒中的水煮沸、观察现象。
清楚观察到体积变大。
提出问题: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许多,猜想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讨论:★【总结】: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和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和分子的。
这样的变化是变化。
所以针管实验的正确猜想是。
注意:固态的水:水分子排列,分子都在的位置上。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液态的水:水分子排列,在较自由地运动。
八年级化学学案学习结论:1.其它条件不变时,温度越水分子间的间隔越;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学习问题2:水分子有的性质,其它物质的分子有吗?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28页的内容,总结分子的基本特征学习结论: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分子是由构成的;2.分子的和都很小,分子是运动的(分子自身有一定的能量),分子间有,分子间还存在。
【学习诊断】1.下列有关水分子运动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只有在气态时水分子才运动B.水在液态时水分子不运动C.水在固态时水分子也不运动D.水呈三态时,水分子都运动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变大了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D.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3.我国已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因为香烟燃烧会产生有毒物质,影响吸烟者和被吸烟者的健康,被动吸“二手烟”是因为()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质量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4.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选项操作.现象或事实分子的特性A 气体容易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隙B 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 物体热胀冷缩分子可变大或变小D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5.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象,模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B. 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 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 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6.(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说明。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说明。
(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便于观察液面变化)《运动的水分子》训练案1.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
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质量很小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因为()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C.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3.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物质,用我们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结冰时,分子静止不动C.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改变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D.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B.水的状态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C.水分子失去能量时,分子间的间隔减小D.结成冰,水分子没有间隔6.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1、水的三态变化,水蒸气、水、冰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相互作用减弱,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相互作用增强,水又由气态变回液态。
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由原子构成。
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蔗糖都是由分子构成。
有的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硅、碳、氦气等。
4、分子的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4)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5)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5、用分子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含1021个水分子,水能透过滤纸。
(2)分子间有间隔。
热胀冷缩、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减小。
气体容易补压缩,阳光下轮胎爆炸。
(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很远闻到花香,挥发,扩散,溶解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一、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的。
太阳为水分子提供能量,大自然通过水分子的运动,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二、水的净化方法1、水的净化过程: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③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或异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④消毒杀菌。
(液氯、漂白粉。
化学变化)⑤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2、分离物质的方法:(1)过滤: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如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三靠”①倾倒液体时,烧杯嘴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边;(防止玻璃棒将滤纸划破,玻璃棒起的作用引流)③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知识点:一、水的三态变化1、水的三态变化转化气态的水水蒸气冷凝变成水,水汽化变成水蒸气。
水凝固变成冰,冰融化变成水。
2.水的三态变化(1)水的三种状态分析3.本质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分子本身没变,这是物理变化。
4.具体问题分析(1)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水分子之间距离和排列方式的改变?一滴水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他们汇集成一滴水,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束缚力。
当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会加快,会力图摆脱这种束缚力,跑得更远。
当分子失去能量时,又被这种束缚力乖乖抓回来,彼此靠拢,排列变得整齐。
(2)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这是水的蒸发的缘故。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___ __能量,运动______,分子间隔______,相互作用,水由态变为态。
(3)烧开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我们知道这是水蒸气在锅盖上冷凝的结果,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一下。
烧水时,水分子获得能量,便离开水面向锅盖处运动。
温度较低的锅盖就会吸收水分子的能量,导致水分子能量降低,运动减慢,相互吸引,彼此靠近,于是,又重新聚集在一起,凝结成水滴。
水结冰的过程中,水分子_____能量, 运动______,分子间隔______;水由态变为态。
可见: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二.分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它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相互之间有间隔。
间隔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气体,外界压强越大,间隔越小。
(3)存在着相互作用(4)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温度高,运动快。
(5)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3.具体现象分析(1)实验一:现象: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解释:分子之间有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