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池运行管理7大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14.88 KB
- 文档页数:2
污水处理二沉池相关知识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
1、二次池的概念及作用1、二沉池的定义按照在污水处理流程中所处的位置,沉淀池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两种。
初次沉淀池一般设置在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之后、曝气池之前,二次沉淀池设置在曝气池之后、深度处理或排放之前。
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
二沉池的型式有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等。
2、二次池的作用二沉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使经过生物处理的混合液澄清,同时对混合液中的污泥进行浓缩。
二沉池是污水生物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保证出水水质悬浮物含量合格的决定性作用。
如果二沉池设置得不合理,即使生物处理的效果很好,混合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已经很少,混合液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的效果不理想,出水水质仍有可能不合格。
如果污泥浓缩效果不好,回流到曝气池的微生物量就难以保证,曝气混合液浓度的降低将会导致污水处理效果的下降,进而影响出水水质。
2、二沉池的分类及要求1、二次沉淀池的设置要求(1)水力负荷一般为0.5—1.8m3/(m2·h),处理工业废水时,活性污泥中有机物比例较大,曝气池混合液的SVI偏高,与其配套的二沉池宜采用较低的表面水力负荷。
(2)为保证污泥能在二沉池得到足够的浓缩,以便供给曝气池所需浓度的回流污泥,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为150kg/(m2·d),斜管(板)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可扩大到192kg/(m²·d)。
(3)二沉池池边水深宜采用2.5~4m,具体值与池体的大小有关,二沉池直径越大,池边水深也应当适当加大,否则二沉池的水力效率将降低、有效容积将减小。
二沉池运行控制的九大要点一、经常检查并调整二沉池的配水设备,确保进入各二沉池的混合液流量均匀二、检查浮渣斗的积渣情况并及时排出,还要经常用水冲洗浮渣斗。
同时注意浮渣刮板与浮渣斗挡板配合是否适当,并及时调整或修复。
三、防止出水不均和短流现象的发生。
避免短流进入沉淀池的水流,在池中停留的时间通常并不相同,一部分水的停留时间小于设计停留时间,很快流出池外;另一部分则停留时间大于设计停留时间,这种停留时间不相同的现象叫短流。
短流使一部分水的停留时间缩短,得不到充分沉淀,降低了沉淀效率;另一部分水的停留时间可能很长,甚至出现水流基本停滞不动的死水区,减少了沉淀池的有效容积,死水区易滋生藻类。
总之短流是影响沉淀池出水水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形成短流的原因很多,为避免短流,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设计中尽量采取一些措施。
如采用合理的进水分配装置,以消除进口射流,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沉淀池的过水断面上;降低紊流产生,防止污泥区附近的流速过大;增加溢流堰的长度;淀池加盖或设置隔墙,以降低池水受风力和光照升温的影响;高浓度水经过预沉淀等。
2、加强运行管理,应严格检查出水堰是否平直,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
另外,在运行中,浮渣可能堵塞部分溢流堰口,致使整个出流堰的单λ长度溢流量不等而产生水流抽吸,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堰口上的浮渣。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使沉淀池的短流现象降低到最小限度。
四、及时清除挂在堰板上的浮渣和挂在出水槽上的生物膜及藻类。
五、巡检时仔细现察出水的感官指标,如污泥界面的高低变化、悬浮污泥量的多少、是否有污泥上浮现象等,发现异常后及时采取针对措施解决,以免影响水质。
泥面的高低可以反映活性污泥在二沉池的沉降性能,是控制排放剩余污泥的关键参数。
正常运行时的二沉池上清液的厚度应不少于0.5 - 0.7m,如果泥面上升,往往说明污泥沉降性能差,需要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并采取有关措施予以控制。
透明度:生物处理效果较好时,二沉池出水中的悬浮物都应该是可沉降性的片状,此时无论悬浮物含量多或少,二沉池出水的外观应该是透明的,站在二沉池巡检走道上向水中看去,应当能看到水面1m以下,泥面较高时能清楚地看见泥面。
二沉池运行步骤范文二沉池是一种常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设备,主要用于去除悬浮颗粒和沉降颗粒,提高废水的水质。
二沉池的运行步骤如下:1.污水进水:首先,将待处理的废水通过管道引入二沉池。
进水时需要控制进水流量,以保证二沉池的正常运行。
2.混合与稀释:进水后,废水进入二沉池内,与已经存在于二沉池中的废水进行混合。
混合的目的是将不同时间进入的废水进行稀释和均衡,降低废水中颗粒物的浓度,提高处理效果。
3.沉降:混入的废水在二沉池内停留一段时间,颗粒物开始沉降。
由于二沉池内部的设计结构及流体力学原理的作用,颗粒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底部沉降。
4.澄清水的收集:沉降部分的清水被收集到二沉池的底部,并经过污水泵或其他方式输送至下一个处理单元。
这些澄清水通常是相对清澈的,其中的大部分悬浮颗粒和沉降颗粒已经被去除。
5.清除污泥:在二沉池的底部会逐渐积累一层污泥,这是从废水中沉降下来的颗粒物。
定期清除污泥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开启污泥泵或其他方式将污泥抽出。
6.出水排放:经过沉降后的悬浮物浓度大大降低的废水,通过出水口被排放到下一个处理单元或者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7.运行监测:在二沉池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进水流量、进水质量、澄清水质量、出水水质等进行监测。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8.设备维护:二沉池是一个机械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维护工作包括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件及管道是否正常,清洗设备表面和内部的杂质,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件等。
另外,二沉池的运行效果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沉降时间、沉降速度、水流速度、底板形状等。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污水特性和处理要求来确定运行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总之,二沉池在工业废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清除悬浮颗粒和沉降颗粒,二沉池能够提高废水的水质,保护环境。
运行二沉池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同时要注意监测和维护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关于二沉池的详解导读: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
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
1、二次池的概念及作用(1)二沉池的定义按照在污水处理流程中所处的位置,沉淀池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两种。
初次沉淀池一般设置在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之后、曝气池之前,二次沉淀池设置在曝气池之后、深度处理或排放之前。
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
二沉池的型式有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等。
(2)二次池的作用二沉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使经过生物处理的混合液澄清,同时对混合液中的污泥进行浓缩。
二沉池是污水生物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保证出水水质悬浮物含量合格的决定性作用。
如果二沉池设置得不合理,即使生物处理的效果很好,混合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已经很少,混合液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的效果不理想,出水水质仍有可能不合格。
如果污泥浓缩效果不好,回流到曝气池的微生物量就难以保证,曝气混合液浓度的降低将会导致污水处理效果的下降,进而影响出水水质。
2、二沉池的分类及要求(1)二次沉淀池的设置要求1)水力负荷一般为0.5—1.8m3/(m2·h),处理工业废水时,活性污泥中有机物比例较大,曝气池混合液的SVI偏高,与其配套的二沉池宜采用较低的表面水力负荷。
2)为保证污泥能在二沉池得到足够的浓缩,以便供给曝气池所需浓度的回流污泥,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为150kg/(m2·d),斜管(板)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可扩大到192kg/(m²·d)。
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施工方案一、前言污水处理是现代城市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环保措施之一。
而在污水处理厂中,二沉池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设备之一。
本文将围绕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设计原理1. 功能二沉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用来去除污水中悬浮物和有机物的设备,通过凝聚沉降的方式将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提高水质的处理效果。
2. 结构二沉池一般包括进水口、沉降区、集水槽和排水口等部分。
进水口用于将污水引入,沉降区通过设计合适的板块和搅拌系统将悬浮物分离出来,集水槽用于收集经过沉淀的净化水,排水口则将净化后的水排出。
三、施工步骤1. 地基准备在进行二沉池的施工之前,需要对地基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挖掘地坑、进行土方平整和压实等工作。
2. 混凝土浇筑在地基准备好之后,需要进行二沉池的主体——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工作。
这是整个二沉池的基础,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
3. 设备安装二沉池的设备安装包括搅拌系统、进水口、排水口等设备的安装工作。
要注意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和设备之间的连接。
4. 系统调试完成二沉池的主体结构和设备安装后,需要进行系统调试工作。
包括搅拌系统的调试、进水口和排水口的连接测试等,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四、安全及质量控制在进行二沉池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等工作。
同时,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五、总结二沉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效果。
本文简要介绍了二沉池的设计原理、施工步骤和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帮助。
污水处理二沉池运行管理手册二沉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使经过生物处理的混合液澄清,同时对混合液中的污泥进行浓缩。
二沉池是污水生物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保证出水水质悬浮物含量合格的决定性作用。
如果二沉池设置得不合理,即使生物处理的效果很好,混合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已经很少,混合液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的效果不理想,出水水质仍有可能不合格。
如果污泥浓缩效果不好,回流到曝气池的微生物量就难以保证,曝气混合液浓度的降低将会导致污水处理效果的下降,进而影响出水水质。
1、设置二次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水力负荷一般为0.5~1.8m3/(m2 ˙ h),处理工业废水时,活性污泥中有机物比例较大,曝气池混合液的SVI偏高,与其配套的二沉池宜采用较低的表面水力负荷。
(2)为保证污泥能在二沉池得到足够的浓缩,以便供给曝气池所需浓度的回流污泥,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为150kg/(㎡˙d),斜管(板)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可扩大到192kg(㎡˙ d)。
(3)二沉池池边水深宜采用2.5~4m,具体值与池体的大小有关,二沉池直径越大,池边水深也应当适当加大,否则二沉池的水力效率将降低、有效容积将减小。
对于直径分别为10~20m、20~30m、30~40m和>40m的二沉池,池边水深分别为3.0m、3.5m、4.0m和4.0m。
当由于各种原因达不到上述池边水深时,为了维持沉淀时间不变,必须采用较低的表面负荷值。
(4)二沉池出水堰的溢流率(或负荷)为1.5~2.9L/(m˙s)。
(5)采用机械排泥时,二沉池污泥区的容积要按污泥浓缩到所需浓度的停留时间来计算。
活性污泥法二沉池污泥区的容积般为2~4h污泥量,而且要有连续排泥措施。
生物膜法二沉池污泥区的容积一般为4h污泥量。
(6)为降低能耗,污泥回流最好使用螺旋泵或轴流泵等低扬程、大流量的设备。
如果采用鼓风曝气,也可使用气提泵,以简化设备管理和维修。
2、二次沉淀池运行管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经常检查并调整二沉池的配水设备,确保进入各二沉池的混合液流量均匀。
污水厂二沉池维护保养规程1运行管理1、根据池组设置,进水量的变化,调节各池进水闸门,使之均匀配水,保证水力停留时间。
2、及时清除浮渣,保持池面、出水堰口的清洁。
3、巡视时要勤听设备是否有异声,是否有部件松动,如有及时处理。
4、做好运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安全操作与维护保养1、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刮吸泥机。
2、上池巡视排浮渣,清扫时,必须两人以上,冬季更应注意安全,积雪结冰时,必须停机扫雪除冰。
3、停运的池子应放空,定期开动刮吸泥机。
4、定期检修刮吸泥机的行走轨道。
5、二沉池应定期放空彻底检查清理,检查水下部件的锈蚀程度,是否需要重新做防腐;池底是否有积砂;池内是否有死区;刮泥板与池底是否密合;泥斗和排泥管是否有积砂;池壁或池底的混凝土抹面是否有脱落等。
6、运行工负责设备检修及例行保养,定期加润滑油,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周边传动刮吸泥机的使用规程1、操作前准备:启动前,检查电源装置应安全、可靠、正常,轨道应清洁,传动机构无卡死现象。
2、刮吸泥机启动:准备就绪后,按动启动按钮,刮吸泥机开始运行;检查运转是否正常,轴承、电机、减速机有无噪音,待设备运转正常后方可离开。
3、运行检查:运行中要经常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轴承、电机、减速机有无噪音,润滑是否符合要求,各传动部件有无杂音,有无卡壳和局部磨损等。
4、停车: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应按紧急停车按钮,使刮吸泥机停止运行:(1)轴承、电机、减速机三者之一出现异常噪音;(2)轨道上无法及时清除影响运行的障碍;(3)润滑油出现漏油现象;(4)轴承温度超过65℃。
5、运行注意事项:(1)停车超过2小时,应减少进水量;超过一周,应停止进水;(2)运行时,严禁逆向推动行走装置,严禁轨道上有障碍物,绝对禁止轨道上站人,遇雪天,及时清扫轨道,铲除轨道上已经压实的雪。
6、保养与检修:(1)减速机采用90#工业齿轮油,第一次加油运转一周后应更换新油,并将内部油污冲净,以后每3〜6个月更换一次,刮吸泥机运转时应保证减速机内的油标位置;(2)轴承座内应事先注满润滑脂;(3)回转轴承:一般情况下,设备运转100小时后,应检查一次螺栓预紧力,以后每运转400小时检查一次;滚道内加注3#钙基脂,每100小时加注一次,加注3#钙基脂时,要缓缓转动回转轴承。
二沉池操作规范
组成部份:束流装置、平流式沉淀池,吸泥装置、输泥槽、污泥槽、
污泥泵(一用一备)
1、调节二沉池排泥阀,观察排泥情况是否通畅。
如堵塞及时疏通。
2、定时巡视二沉池的沉淀效果,如出水浊度、泥面高度、沉淀的悬浮物状态、水面浮泥
浮渣情况等,检查各管道附件、排泥装置是否正常,出水堰出流是否均匀,堰口是否重堵塞,清理出水堰及出水槽内截留杂物及漂浮物。
3、启动污泥泵,调节浮标位置,使污泥泵处在自动运行状态,根据污泥量调节回流污泥
和剩余污泥量,剩余污泥进入贮泥槽。
4、二沉池污泥排放量及回流量应根据生化池污泥沉降比操作:
1)、当沉降比>28%时,二沉池污泥槽污泥抽到贮泥池压滤;二沉池排泥阀排出水必须浑阀门必须调节到液位计能控制到泵浦每小时能停1次,并且污泥槽表面水不能清澈2)、当沉降比≤28%时,开大回流阀门;
3)、如沉降比继续下降,到≤25%时,如一台泵回流不够,必须开两台泵,并按如下操作一台回流到兼性池,另一台回流到贮泥池;
4)、如沉降比继续下降到≤23%时,两台回流泵全部回流到兼性池和生化池;
5)、如增开泵浦,加大回流量,沉降比增加,反向操作。
6)、每个早班的最后一天负责用小水泵把沉积在二沉池池底的污泥抽到贮泥池压滤。
7)、如果生化池沉降比降到15%时将二沉池池底的污泥抽至生化池或兼性池。
5.观察二沉池出水水质,不允许二沉池有污泥漂浮现象。
当二沉池发生出水中含有大量
污泥,出水浑浊时,要马上向主管报告。
并在净化池加大药剂投加量(PH要控制在排标准内)。
1.沉淀池的运行管理(1)沉淀池分为初沉池和二沉池,通常二沉池的调试与生物单元一起进行沉淀池运行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污水水质、沉淀池设计负荷、污水水量和操作等因素。
初沉池的调试过程比较简单,调试时可按照设计负荷投人废水,观察其沉淀状况及出水水质后,再满负荷进水。
初沉池的刮泥设备是调试的关键因素。
在调试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刮泥机的运行状况,确定刮泥机刮泥是否功能正常,根据来水水质变化情况,分别检测进出水SS及去除率,并做出相应调整。
初沉池操作人员应根据池组设置、进水量的变化,调节各池进水量,使各池均匀配水。
初次沉定池应及时排泥,并宜间歇进行。
操作人员应经常检查初次沉淀池浮渣斗和排渣管道的排渣情况,并及时清除浮渣,清捞出的浮渣应妥善处理。
刮泥机待修或长期停机时,应将池内污泥放空。
采用泵房排泥工艺时,可按污水泵房要求进行管理。
当剩余活性污泥排人初次沉淀池时,在正常情况下应控制其回流量。
(2)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常与二沉池一起进行调试工作管理人员按曝气池池组设置情况及运行方式调节各池进水量,使各池均匀配水。
无论采用何种运行方式,都应通过调整污泥负荷、污泥泥龄或污泥浓度等方式对曝气池进行工艺控制。
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浓度宜为1-2mg/L,除非工艺有特殊要求。
运行人员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和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关项目。
因水温、水质或曝气池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在二次沉淀池可能引起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调整系统运行工况,采取适当措施使其恢复正常。
当曝气池水温低时,应采取适当延长曝气时间、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泥龄或其他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合建式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回流量,可通过调节回流闸板进行控制。
操作人员应经常排放曝气器空气管路中的存水,放完后应立即关闭放水闸阀。
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时,应根据泡沫颜色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
二沉池作用和管理1、二沉池在废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二沉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使经过生物处理的混合液澄清,同时对混合液中的污泥进行浓缩。
二沉池是污水生物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保证出水水质悬浮物含量合格的决定性作用。
如果二沉池设置得不合理,即使生物处理的效果很好,混合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已经很少,混合液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的效果不理想,出水水质仍有可能不合格。
如果污泥浓缩效果不好,回流到曝气池的微生物量就难以保证,曝气混合液浓度的降低将会导致污水处理效果的下降,进而影响出水水质。
2、设置二次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 水力负荷一般为0.5~1.8m3/(m2 · h),处理工业废水时,活性污泥中有机物比例较大,曝气池混合液的SVI偏高,与其配套的二沉池宜采用较低的表面水力负荷。
(2) 为保证污泥能在二沉池得到足够的浓缩,以便供给曝气池所需浓度的回流污泥,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为150kg/(㎡· d),斜管(板)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可扩大到192kg(㎡· d)。
(3) 二沉池池边水深宜采用2.5~4m,具体值与池体的大小有关,二沉池直径越大,池边水深也应当适当加大,否则二沉池的水力效率将降低、有效容积将减小。
对于直径分别为10~20m、20~30m、30~40m和>40m的二沉池,池边水深分别为3.0m、3.5m、4.0m 和4.0m。
当由于各种原因达不到上述池边水深时,为了维持沉淀时间不变,必须采用较低的表面负荷值。
(4) 二沉池出水堰的溢流率(或负荷)为1.5~2.9L/(m·s)。
(5) 采用机械排泥时,二沉池污泥区的容积要按污泥浓缩到所需浓度的停留时间来计算。
活性污泥法二沉池污泥区的容积般为2~4h污泥量,而且要有连续排泥措施。
生物膜法二沉池污泥区的容积一般为4h污泥量。
(6) 为降低能耗,污泥回流最好使用螺旋泵或轴流泵等低扬程、大流量的设备。
如果采用鼓风曝气,也可使用气提泵,以简化设备管理和维修。
二沉池运行管理7大重点
二沉池是污水系统日常运行中最常用的池体之一,也是污水生物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二沉池运行管理的注意事项。
1. 二沉池的设置
二沉池一般设置在曝气池之后、深度处理或排放之前,其作用是泥水分离使经过生物处理的混合液澄清,同时对混合液中的污泥进行浓缩。
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经过浓缩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
如果二沉池设置得不合理,即使生物处理的效果很好,混合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已经很少,出水水质仍会因混合液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的效果不理想而不合格(ss超标)。
如果污泥浓缩效果不好,回流到曝气池的微生物量就难以保证,曝气混合液浓度的降低将会导致污水处理效果的下降。
活性污泥的质量较轻,容易产生异重流,因此二沉池的最大水平流速(平流式、辐流式)或上升流速(竖流式)及溢流堰负荷都应低于初沉池。
辐流式二沉池采用周边进水方式可以提高沉淀效果。
二沉池具有浓缩污泥的作用,因而污泥区的容积较大,沉淀时间也比初沉池长。
二沉池的具体型式还与生物处理工艺有关,比如生物膜法因为其生物污泥沉淀性能较差,所配二沉池的水力负荷就要比活性污泥法略低一些,而池体的有效水深要大一些,有时不得不采用浮选法进行泥水分离。
二沉池的水力负荷一般为0.5 ~ 1.8m3/(m2 ▪ h),处理工业废水时,活性污泥中有机物比例较大,曝气池混合液的SVI偏高,与其配套的二沉池宜采用较低的表面水力负荷。
为保证污泥能在二沉池得到足够的浓缩,以便供给曝气池所需浓度的回流污泥,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为150kg/(m2 ▪ d)。
2. 二沉池运行管理注意事项
(1) 经常检查并调整二沉池的配水设备,确保进入各二沉池的混合液流量均匀。
(2) 检查浮渣斗的积渣情况并及时排出,还要经常用水冲洗浮渣斗。
同时注意浮渣刮板与浮渣斗挡板配合是否适当,并及时调整或修复。
(3) 经常检查并调整出水堰板的平整度,防止出水不均和短流现象的发生,及时清除挂在堰板上的浮渣和挂在出水槽上的生物膜及藻类。
(4) 巡检时仔细现察出水的感官指标,如污泥界面的高低变化、悬浮污泥量的多少、是否有污泥上浮现象等,发现异常后及时采取针对措施解决,以免影响水质。
泥面的高低可以反映活性污泥在二沉池的沉降性能,是控制排放剩余污泥的关键参数。
正常运行时的二沉池上清液的厚度应不少于0.5 - 0.7m,如果泥面上升,往往说明污泥沉降性能
差,需要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并采取有关措施予以控制。
透明度:生物处理效果较好时,二沉池出水中的悬浮物都应该是可沉降性的片状,此时无论悬浮物含量多或少,二沉池出水的外观应该是透明的,站在二沉池巡检走道上向水中看去,应当能看到水面1m以下,泥面较高时能清楚地看见泥面。
生物处理效果较差,即活性污泥净化功能不良时,二沉池出水中呈乳灰色或淡黄色,其中夹带着大量的非沉淀性悬浮物,看上去浑浊不堪,透明度极差,二沉池水面下的能看见的深度很浅。
(5) 巡检时注意辨听刮泥、刮渣、排泥设备是否有异常声音,同时检查其是否有部件松动等,并及时调整或修复。
(6) 定期(一般每年一次)将二沉池放空检修,重点检查水下设备、管道、池底与设备的配合等是否出现异常,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复。
(7) 由于二沉池一般埋深较大,因此,当地下水位较高而需要将二沉池放空时,为防止出现漂池现象,一定要事先确认地下水位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可以先降低二沉池周围的地下水位再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