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儒斯特定律
- 格式:docx
- 大小:26.94 KB
- 文档页数:1
什么事布儒斯特角
简介
自然光经电介质界面反射后,反射光为线偏振光所应满足的条件。
首先由英国物理学家D.布儒斯特于1815 年发现。
自然光在电介质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一般情况下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部分偏振光,只有当入射角为某特定角时反射光才是线偏振光,其振动方向与入射面垂直,此特定角称为布儒斯特角或起偏角,用θb表示。
此规律称为布儒斯特定律。
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反射光与折射光互相垂直。
玻片堆是由许多表面互相平行的玻璃片组成,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分量在每个界面上均要发生反射,而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分量则完全不能反射,故从玻片堆透出的光基本上只包含平行分量。
玻片堆可用作起偏器。
自然光在两种各向同性媒质分界面上反射、折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部分偏振光。
反射光中垂直振动多于平行振动,折射光中平行振动多于垂直振动。
当入射角满足关系式tgi0=n2/n1 时,反射光为振动垂直于入射面的线偏振光,
该式称为布儒斯特定律(Brewster law) ,i0为起偏振角或布儒斯特角。
当光线以起偏振角入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的传播方向互相垂直,即:i0+r=90
编辑本段
求法
布儒斯特角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光率之比的反正切。
设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
我们有
如果反射角和折射角垂直,则:
整理,得:
其中n1和n2为该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布儒斯特定律
波特定律是19世纪德国物理学家叶布儒斯特提出的一条电气学定律,它表明一定条
件下通过电阻传递的电流与电位头之间有一个成比例的关系,即I/V值恒定,称为电阻R。
叶布儒斯特提出的这条电气学定律是十九世纪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成果,被许多有关
电子设备的发明利用起来,成为电子学中的基础定律之一。
波特定律的本质是描述一种电气定律,电流的大小与电压的大小成反比,即I(电流)
除以V(电压)即为等值的电阻R。
它概括了电阻传递的电流与电量头之间的基本比例关系,并成功地把复杂而变化多端的电阻联系到一个简单而稳定的数学关系上来,从而为物理学
和工程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波特定律最初的表达是:当通过电阻的电流与通
电的电压满足一定条件时,它们之间的比率保持不变,也就是关于电子学中的某种电子标
准电压的单位,就是波特定律。
从理论上看,叶布儒斯特定律说明电流流过电阻时,经放大器接收到叶布儒斯特定律
结果,那么可解释任何电子设备所运行的电子,只要给定一个结果电压和一个给定电阻,
就可以知道放大器应该输出的电流电压。
从实际应用来看,这条定律有很多好处,它是电
子的导线机械技术和系统的基础,它也是制作电子组件或构造电子系统时必不可少的内容,是电子电路上很重要的标准。
此外,波特定律的出现,为研发电子设备的设计者提供了参考依据,他们可以根据电
路的安排,按程序设计出合适的电子设备,并检验出较佳的电路方案,因此,叶布儒斯特
定律对科技创新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布儒斯特定律的主要内容
布鲁斯特定律主要内容涉及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由法国科学家布鲁斯特在19世纪早期提出。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存在一个特定的关系,即光线入射介质的折射率与反射角的正切成正比。
即tan(反射角) = n
(反射介质)/n(入射介质)。
2. 当入射角为特定的角度时,即称为布鲁斯特角(也叫做极化角),入射光线发生完全偏振,只有垂直于某一方向的振动(平行于反射面)。
在此角度上反射的光线呈现为完全偏振光,而反射光中平行于反射面的振动被部分或完全消除。
3. 布鲁斯特角的大小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有关,反射面上平行于此面的入射光波高分子极化介质中的极化界面的折射率之比等于与平面垂直入射光波的振幅之比。
4. 布鲁斯特角出现时,反射光线的反射率达到最小值,且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振幅比为1:n,其中n为入射介质
和反射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布鲁斯特定律的主要内容是描述了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以及反射光线的振幅之间的关系。
选择性实验:二十六利用布儒斯特定律测量玻璃折射率一、目的要求利用光反射后的起偏振作用,应用布儒斯特定律测量平面玻璃对钠光的折射率。
实验要求达到:1.认识光的偏振特性。
2.学会分光仪的调节方法。
3.理解和正确判断布儒斯特角的反射位置。
二、仪器设备分光仪、平面反射镜(或棱镜)、检偏器、钠光灯。
三、参考书目1.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第三册(第三版),p.214-218。
2.杨之昌、王潜智、邱榴贞:《物理光学实验》上册,p.198-205。
3.R·M·惠特利、J·亚伍德:《伦敦工学院200个物理实验》,p.166-168。
4.李允中、潘维济:《基础光学实验》,p.107-114。
5.A·M·波蒂斯、H·D·杨:《大学物理实验》,p.219-224。
6.D·哈里德、R·瑞斯尼克:《物理学》第二卷第二册,p.577-579。
四、实验原理光是电磁波,是横波。
凡振动仅限于光传播方向平面内的一个固定方向,这种光称为偏振光。
一个原子或分子在某一瞬间所发出的光(亦称波列)是偏振光。
然而各原子或分子各自发出的光其振动方向各不相同,因而它们的组合——自然光是非偏振的,且没有一个振动方向占有优势。
实验证明,自然光在两种媒质的界面上反射或折射时,发射光或折射光都将成为部分偏振光(即某一振动方向上占优势)。
图1就是在空气与玻璃界面上(MM’)自然光经反射和折射后光振动的变化情况。
图中黑点表示垂直纸面的振动方向,短线表示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方向,它们的多寡反映了两个方向的强弱。
从图中可以看到,自然光从空气入射到玻璃后,反射光R 中垂直纸面的振动占优势,而折射光R ’中平行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它们都变成了部分偏振光。
这一实验事实可用菲涅耳公式加以证知。
实验还发现,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化程度还与入射角i 密切相关。
布儒斯特(Brewster )从实验中确定,当入射角达到一个特定值时,反射光R 将是完全偏振光(一切光振动方向均垂直于纸面)。
布儒斯特定律测折射率的光学系统设计折射率,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
是材料的一种常用光学参数,在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测量折射率的方法多种多样,利用的原理和仪器都不尽相同。
本实验设计了一种以布儒斯特定律为原理,使用分光计搭建光学系统的折射率测量方法。
1 原理布儒斯特定律:自然光在介质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一般情况下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部分偏振光,只有当入射角为某特定角时反射光才是线偏振光,其振动方向与入射面垂直,此特定角称为布儒斯特角。
此时:tan θ=n2/n1光在空气中的折射率为n1,故玻璃折射率n2=tan θ·n1。
当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时,反射光与折射光夹角刚好为90°。
本实验通过寻找反射光与折射光成90°角时的入射角,用分光计读出此时入射角的角度,再利用布儒斯特定律计算出样品的折射率。
2 光学系统设计实验仪器:分光计、量角器、可调光阑、光幕、He-Ne激光器。
(1)将分光计的目镜镜筒取下,把He-Ne激光器及可调光阑安装在分光计上。
打开激光器,用可调光阑将激光束调整到可观测并且不刺眼的大小。
调整并固定激光器和可调光阑位置,使激光束通过载物台圆心正上方且与直径平行。
(2)在分光计一侧固定一支架,使支架下端垂直悬于载物台圆心上方,将量角器安装在支架下端,保证其可以沿着支架上下移动,并可在水平方向转动。
在分光计另一侧安装可标记反射和折射光路的光幕。
(3)将待测样品固定在载物台上,使其两个平行面垂直于载物台。
选取一平行面为入射面,并将入射面与载物台直径对齐。
再次调整转动激光器,使激光束可平行通过入射面。
(4)通过转动激光器调整入射角,找到待测样品的布儒斯特角即可进行测量计算。
3 实验步骤3.1 系统搭建完成后,打开分光计与He-Ne激光器。
待激光束稳定后,转动激光器,调整到激光束与待测物入射面平行时,记录下此时分光计两游标读数α1、α2。
布儒斯特效应布鲁斯特效应(Brewster effect),又称作布儒斯特角,是一种光学现象,是在光线射入介质表面时发生的现象。
它被命名为苏格兰物理学家大卫·布鲁斯特,他在1812年首次描述了这一现象。
布儒斯特角是指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时,反射光线的振动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振动方向垂直。
布儒斯特角可以通过斯奈尔定律,即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来推导。
布儒斯特角的产生原理与光线的偏振性有关。
偏振光是只在一个特定方向上振动的光波。
当光线射入介质表面时,反射光与折射光两个方向上的振动可能不同步,这取决于入射角度。
当光线以特定入射角射入介质表面时,反射光的振动方向与入射光的振动方向垂直,这就是布儒斯特角。
布儒斯特效应在很多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偏振墨镜就是基于布儒斯特效应设计的。
布儒斯特角的特殊性质使得透过偏振墨镜的光线可以消除在特定方向上振动的光波,减少反射和散射。
这样可以降低眩光,提高视觉舒适度和图像清晰度。
此外,布儒斯特角还在光学器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透过布儒斯特角可以设计出全反射镜,用于激光和光纤通信等技术中。
全反射镜可以反射光线而几乎不消耗能量,这使得它们成为高效的光学设备。
布儒斯特效应在天文学中也有应用。
例如,太阳光线在大气层中的散射现象中,布儒斯特角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呈现出蓝色。
大气中的气体和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子会使光线发生散射,但由于蓝光的波长比红光更短,所以蓝光更容易发生散射。
当太阳光线以接近布儒斯特角的入射角度射入大气层中时,蓝光的散射会超过红光,使得天空呈现出蓝色。
布儒斯特效应的研究对于理解光的行为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它揭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对于光学和光电子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研究布儒斯特效应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还发现了更多有趣的光学现象和光学材料,为我们探索光的奥秘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总之,布儒斯特效应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之一,它在很多应用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从偏振墨镜到全反射镜,再到大气散射,都离不开布儒斯特效应的解释和应用。
布儒斯特定律表达式布儒斯特定律,又称布儒斯特法则,是指在信息科学与通信领域中,一个定性的经验法则,它描述了信息传输中的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布儒斯特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C = B * log2(1 + S/N),其中C为信道的容量,B为信道的带宽,S为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噪声的功率。
布儒斯特定律是信息传输中的重要原理,它对于我们理解和设计通信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布儒斯特定律来评估和优化信道的传输性能。
根据布儒斯特定律,信道的容量与信号的平均功率成正比。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要提高信道的容量,可以通过增大信号的平均功率来实现。
当然,这也要考虑到信号功率的限制和功率的消耗。
布儒斯特定律告诉我们,信道的容量与信噪比的对数成正比。
这意味着,提高信噪比可以增加信道的容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信号的功率、改进信道的传输质量、减小噪声的功率等方式来提高信噪比。
布儒斯特定律还提醒我们,信道的容量与信道的带宽成正比。
这意味着,增加信道的带宽可以提高信道的容量。
在通信系统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信道的带宽来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
布儒斯特定律的表达式中,log2(1 + S/N)部分是信道的容量与信噪比之间的函数关系。
这个函数关系是一个单调递增函数,当信噪比增大时,函数值也会增大。
因此,提高信噪比可以提高信道的容量。
布儒斯特定律的应用不仅限于信息科学与通信领域,它还可以用来解释其他领域中的问题。
例如,在经济学中,我们可以将信道的容量理解为市场的容量,信号的平均功率理解为市场参与者的活跃程度,噪声的功率理解为市场的不确定性。
根据布儒斯特定律,提高市场参与者的活跃程度和减小市场的不确定性可以提高市场的容量。
布儒斯特定律是信息传输中的重要原理,它描述了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通过合理利用布儒斯特定律,我们可以优化通信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大信号的平均功率、提高信噪比、增加信道的带宽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