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旅游区国内旅游流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9.07 KB
- 文档页数:2
滇西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竞合因素分析—以大理、丽江为例区域发展刘亚敏(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曲靖655011)摘要:大理、丽江是云南的两个重要旅游目的地,两地区域上相近,资源上相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性和相互抑制性,但是从区域联动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来看,两地有着充分合作、实现互补的优势,只要打破区域壁垒,加强合作,深度挖掘各自资源优势,搭建共同的营销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彼此旅游发展的规模效应,而且可以突破两地旅游发展的瓶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理;丽江;旅游资源;竞合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 0 9 0 米,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 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 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
古 时,曾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所在地,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被称为“文献名邦”。
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大理旅游资源丰富,有苍山、鸡足山、洱海、茈碧湖等资源品位高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大理古城、喜洲古城、剑川古城等历史文化名城,全州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个,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乍为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这里 有绚丽多姿的白族文化,全州除汉族外,有白、彝、回、纳西、苗、傈僳、阿昌、拉祜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还有 哈尼、景颇、佤等9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州境内。
大理 州集白族、彝族、纳西等20余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风情、艺术、宗教为一体,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力较强。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海拔高度为2418米。
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 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
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
丽江的旅游资源,从自然资源来看,有玉龙雪山、虎跳峡、泸沽湖等高原山脉和湖泊,资源品位高;从历 史文化旅游资源来看,有建于元初的古城大研镇,因其 实一座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的古城,被誉为“高原 姑苏城”。
大滇西旅游环线的交通网络分析大滇西旅游环线是指游览中国云南滇西地区的一个环线线路。
该线路起始于昆明,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最终回到昆明。
这条环线线路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旅游之旅”,每年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
该线路的交通网络非常完善,通常可以选择以下几种交通工具。
1. 飞机: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大型国际机场。
乘坐飞机是前往昆明的最快捷省时的方式。
从其他国内城市或国外城市飞往昆明,可以选择中转或直达航班。
到达昆明后,可以选择乘坐内陆航班或火车前往大理、丽江等目的地。
2. 火车:云南省有众多的火车站,乘坐火车也是到达昆明的常用方式。
从其他省份的火车站出发,可以经过多个省份到达昆明。
到达昆明后,可以选择继续乘坐火车前往大理、丽江等目的地。
3. 长途汽车:云南省有完善的长途汽车运输网络,从其他城市乘坐长途汽车也是到达昆明的一种选择。
可以选择乘坐普通公交车或者豪华大巴,具体取决于个人的出行需求和经济能力。
4. 自驾游:如果有自己的私家车,也可以选择自驾游的方式。
云南省的公路交通条件较好,大多数景点都有相对便利的停车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自驾游需要有相应的驾照和合法的行驶证,同时要遵守相关的交通规则。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交通工具外,还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如自行车、摩托车、徒步等等。
这些方式适合于那些热爱户外运动和冒险的旅行者。
云南省的山地地形比较复杂,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非常适合徒步和骑行。
大滇西旅游环线的交通网络非常便利,旅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出行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无论是乘坐飞机、火车还是长途汽车,还是选择自驾游或者徒步,都可以顺利到达目的地,享受大滇西地区的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
滇西南传统村落时空分布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滇西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村落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和发展情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从滇西南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演变入手,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对滇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二、滇西南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演变1. 时空分布情况滇西南地区地势多山,气候湿润,这里的传统村落多分布在山间、河畔或是平原地带。
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多样,有石头、土坯、木结构等不同材质的建筑,并且大多以村庄为中心,周围耕地、田园,构成了独特的人居环境。
传统村落的建筑和居民生活方式,体现了滇西南地区的人文特色和民族风情。
2. 时空分布演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的推进,滇西南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以往相对封闭的村落逐渐打开了自己的大门,与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人口迁移和村落扩张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部分传统村落的建筑也受到了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响,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三、滇西南传统村落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影响传统村落时空分布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许多人都选择到城市去工作或经商,导致了传统村落人口的减少和村落的老龄化。
与外界交流合作的增多,也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有些村落开始通过旅游和乡村民宿等方式发展自己的经济,使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
2. 文化保护受到现代化的冲击,部分传统村落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政府、学术机构和民间组织对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在现代化建设中保护好村落文化,如何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等等。
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3.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维系传统村落时空分布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滇西南地区的气候和地形对传统村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山林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等。
滇西北极端气温时空变化规律研究作者:和文秋丁文荣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09期摘要:本文就国内、国外极端气温变化分析及方法、极端气温变化趋势、做了初步的回顾,利用滇西北地区丽江、大理、德钦、贡山四个站点的1975—2005年的日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月气温资料。
依据极端气温事件指标对滇西北地区近30年的气温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初步得出滇西北地区极端气温在时空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滇西北地区平均气温线性增温率约为0.3℃/10a,明显高于全球(0.13℃/10a)及全国(0.22℃/10a)同期的增温率是云南变暖明显的区域之一。
在过去的30年里滇西北最暖的年份是2005年,达到年平均气温为13℃,平均气温最低的年份是在1992年为11.3℃;极端低气温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德钦地区,极端高气温分布在西部的贡山地区。
关键词:滇西北;线性趋势分析;极端气温时空变化一、绪论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气候变暖伴随着热浪频率和强度的增加,使夏季便得更热,冬季便得温和,湿度增加,加剧了夏季高温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气温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气温的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以及自然环境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极端的气温往往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
滇西北包括:丽江、大理、迪庆等地区,云南年气温最低的地区主要是滇西北,气温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从线性趋势的空间分布来看,年均温在西南大部分地区均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最大的地区出现在西藏、川西、以及滇西等高海拔地区。
对滇西北地区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趋势可以趋利避害,有效地利用自然,能够为滇西北地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和科学规划依据,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促进滇西北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研究区概况(一)自然环境滇西北是云南地势最高的地区,该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系北段,大致在保山、永平和大理一线以北。
·本栏目责任编辑:闻翔军·vacation tour 度假旅游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区域与地方旅游规划2019年2月入滇国内旅游流空间结构与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李玮谦(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四川南充637000)摘要:旅游的空间结构是当地发展旅游必须要明确的问题,云南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吸引并促进了相关旅游要素和旅游流的集散。
在分析入滇旅游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区域旅游发展的特性,采取旅游产品集约化战略,合理定位旅游产品,找到旅游流空间结构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联,促进入滇国内旅游流的拓展和提升。
关键词:入滇国内旅游流;空间结构;区域旅游;客源市场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2-0175-02旅游空间结构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旅游经济客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及聚集状态,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1]。
如何按照旅游者的市场需求,结合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有效组织合理的空间结构和旅游线路,是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于入滇旅游流而言,其空间结构中的点是指各入滇旅游的集散地,宏观上指入滇旅游的集散城市,微观上包括各入境旅游区的各种景点[2];入滇旅游中的线指入境游客沿一定的交通线路的旅游流动(旅游流),微观上还包括从住宿地到旅游景区的游览线路[2];入滇旅游中的面指入境游客旅游所涉及的区域。
入滇国内旅游流的空间结构表现为不同的等级系统、不同等级的入滇旅游区域和不同等级的入境旅游中心[3]。
云南省是一个旅游大省,1999年昆明世博会以来,云南省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云南入境旅游已初具规模,在全国旅游业发展中保持着良好势头。
2006年时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还排在中游水平,旅游资源的价值还没有真正体现,旅游收入在市场的份额还不够强大[4]。
滇西南-滇西北旅游“核心-边缘”区空间演化研究孙坤;汪淑敏【期刊名称】《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Yunnan Province has abundant high-quality tourism resources with peculiar features ,especially in its southwest and northwes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two areas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world-class tourism destination .The paper clarifies the core areas and peripheryareas ,and analyzes their evolution proces-ses and trends in the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a multi-core tourism destination in the southwest and northwest of Yunan and for integrating regional tourism resources to better serve local tourism growth .%云南是我国旅游资源大省,拥有着众多高密度、高品位、独具特色和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其中滇西南和滇西北在云南旅游业发展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完全有能力联合打造成世界级的精品旅游区。
明确滇西南、滇西北旅游区中的核心区和边缘区,并进一步探讨旅游“核心-边缘”区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对构建滇西南-滇西北多核心旅游体系和借助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大棋盘”,实现云南旅游业的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5页(P41-45)【作者】孙坤;汪淑敏【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芜湖 24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相关文献】1.滇西南-滇西北旅游“核心-边缘”区空间演化研究 [J], 孙坤;汪淑敏;2.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发展空间差异及其形成机制——以杭州为例 [J], 卞显红;方琰3.全域旅游背景下金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J], 洪亚丽;殷程强4.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协同发展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J], 严春艳;甘巧林5.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边缘旅游空间结构解析 [J], 庞闻;马耀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西南传统村落时空分布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滇西南传统村落是中国西南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资源,被誉为"活化石",展现出了古代农耕文明的独特魅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对滇西南传统村落时空分布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滇西南地区地形复杂,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丰富多样。
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演变受到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1. 时空分布特点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可分为高山区和低山区。
高山区以急峻的地形为主,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大多数传统村落分布在这一区域。
低山区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人员流动,因此也有不少传统村落存在。
2. 分布演变传统村落的分布演变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初,受地形地貌和资源分布的影响,村落建立在山间、水边,形成了"山环水抱"的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部分村落逐渐扩张到低山区和平原地带,形成了多样化的分布格局。
二、影响因素分析1. 自然环境因素滇西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多变,气候湿润,这些因素对传统村落的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质构造影响了村落的选址和规模,气候条件则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村落的发展。
2. 历史文化因素传统村落是反映历史文化的载体,历史文化因素对其时空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古代战争、移民迁徙等历史事件,都影响了村落的形成和分布,丰富了传统村落的历史内涵。
传统村落也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这些都对其分布产生了影响。
3. 经济发展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等因素也影响了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
村落的分布演变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城市化进程对村落的影响尤为显著。
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传统村落的分布格局。
云南国内旅游流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余乐李庆雷李伟郭喜梅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2期旅游流是不同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者流量与流向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区域范围内旅游流的时间上呈现的规律不同。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旅游地域空间系统,只有系统的研究云南国内旅游流时间分布规律,才能确定地域旅游开发的特色与方向、优化旅游区间的功能配置。
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把旅游者的集合特征放到具体的区域内研究,对云南这样一个具有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边疆省份而言,有利于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有利于开拓旅游市场和当地旅游发展政策的制定。
一、旅游流的概念目前,国内旅游学教科书对旅游流的普遍解释是“旅游者从客源地出发,凭借交通工具实现空间位移,在旅游目的地完成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后,再返回到客源地而形成的人流。
这一概念即是狭义意义上的“旅游流”。
广义角度上,保继刚(1993),杨开忠(2004)认为,旅游流是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由旅游流相互联系。
唐顺铁、郭来喜在总结前人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借用系统论将旅游流定义为“以旅游客流为主体,涵盖旅游信息流、旅游物资流和旅游能流的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马耀峰则进一步将旅游流定义为,“是指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或目的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单向、双向旅游客流、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能量流和文化流的集合;旅游流具有方向性”。
综上所述,旅游流是与旅游客流相伴生的其他现象(如信息、资金、物资和文化流),即在旅游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综合体旅游流是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或目的地与目的地之间单双向旅游客流、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能量流和文化流的集合。
旅游流是一个矢量单位,具有流质、流量、流向、流速等特征。
二、云南国内旅游流时间演变特征3.1?年际变化分析云南国内旅游流进入云南省内主要流向云南六大旅游片区,即滇中旅游区、滇西旅游区、滇西南旅游区、滇西北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和滇东北旅游区。
滇西南传统村落时空分布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滇西南地区是中国传统村落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
这些传统村落在历史上形成于明清时期,经过了多次的变迁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滇西南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时空分布演变滇西南传统村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和保山市等地。
这些传统村落分布在山区和盆地,一般以水源、道路、地形地势等自然条件为依托,形成了多样化的布局形式。
早期的传统村落大多以耕地为中心,形成类似于“钟字形”的布局,后期则受到了商业和交通的影响,逐渐向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延伸,形成了线性分布的形式。
滇西南传统村落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明清时期,这一时期传统村落的形成主要受到了土地起源、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这些村落多以白族人为主,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
第二时期是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这一时期传统村落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商业和交通。
这些村落往往发展成为商业集镇,成为当地的经济中心。
第三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经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这些传统村落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同时也受到了城市的冲击,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文化、经济、环境等多种压力。
二、影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影响滇西南传统村落的形成和演变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等。
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对传统村落的影响也不同。
明清时期,水文因素是影响传统村落形成的主要因素,后期商业交通的发展则更注重于路网的连通性等。
2.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也是影响传统村落的因素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修复,大力推广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这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时,政策的变化也会对传统村落的发展产生影响。
3.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传统村落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村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兴的商业和产业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和财富,使得许多传统村落转型为旅游景点和文化产业基地,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2002年以来云南省国内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时空演变规律李芳;李伟;李庆雷【期刊名称】《旅游论坛》【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以2002—2012年云南省国内旅游流相关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近11年来全省及其16个州(市)国内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时空变化。
结果显示:全省及其16个州(市)旅游流流量在不断上升,全省增长率变动起伏较大,各地区旅游流流量在全省的排名位次有了变化。
全省流质指数仍在1以下,属于低质旅游流;各地区之间流质指数差异很大,其中只有昆明、丽江、西双版纳、大理、德宏、迪庆这6州(市)属于优质旅游流,文山州属于良质旅游流,其他大部分州(市)仍属于低质旅游流。
%Based on the related data of the domestic tourism flow to Yunnan province from 2002 to 2012,Time-space change of the domestic tourism flow to Yunnan province and its 1 6 states in the latest 1 1 years was analyz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quantity of domestic tourism flow to Yunnan province and its 1 6 states has risen constantly,and the growth rate in China went up and down tremendously.Besides,the rankings of all regions’tourism flow in national ranking have changed.The quality of domes-tic tourism flow index to Yunnan province has been below 1 ,which belonged to low-quality tourism flow.The quality of tourism flow index in regions varied so greatly,Kunming,Lij iang,Xishuangbanna,Dali,Dehong and Diqing belonged to high-quality tourism flow,Wenshan was regarded asgood quality tourism flow.Most of the other areas were defined as low-quality tourism flow.【总页数】7页(P75-81)【作者】李芳;李伟;李庆雷【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相关文献】1.电磁流量计测量固流两相流质体流量时测量段流速的选择 [J], 王小梅2.云南省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耦合度时空演变分析 [J], 郭向阳;明庆忠;穆学青;吴建丽;杨亚萍;娄思元3.云南省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耦合度时空演变分析 [J], 郭向阳;明庆忠;穆学青;吴建丽;杨亚萍;娄思元;4.广西国内旅游流流量与流质时空分布及差异分析 [J], 赵赞;任传阳5.辽宁省国内旅游流流量和流质的时空分布研究 [J], 吴慧平;马欣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中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研究进展滇中传统村落是指位于中国云南省滇中地区的一类具有历史悠久、民俗特色鲜明的村落。
近年来,关于滇中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研究方法的改进。
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研究主要依赖于图书档案的收集和实地调查,但由于这些材料的局限性,对于较早期的村落历史和空间分布了解不够全面。
一些学者开始尝试运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一些研究者还将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与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揭示村落分布的规律。
二、村落类型和特征的研究。
滇中地区有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但这些村落在类型和特征上存在差异。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村落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对滇中传统村落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总结了每一类村落的特征。
有的村落以鹤梁板房为主要建筑形式,有的村落则以石头建筑为主。
这些分类和总结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方面,滇中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研究者根据实地考察和调查结果,对这些保护与发展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有的村落保护政策存在不完善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等问题,研究者建议加强政策的统一性和全面性,并积极推动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四、传统村落的价值评估。
滇中传统村落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研究者通过对村落历史文化特点的研究和分析,对传统村落的价值进行了评估。
他们还注意到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需要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与习惯相结合,因此提出了促进当地居民的参与和激励措施等建议。
滇中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方法改进、村落类型和特征研究、保护与发展、价值评估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
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传统村落保护政策的不完善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基于微博签到的云南旅游客流时空分布
肖雅文
【期刊名称】《地理空间信息》
【年(卷),期】2024(22)2
【摘要】基于新浪微博签到数据,应用时间分层法和核密度空间分析法,对云南旅游客流热点区域进行时空分布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云南省旅游景点年内客流呈现“一峰多岭”的分布特征,在不同时段表现出明显的“反季节性”、“相似性”、“对称性”变化特征;季节客流则呈现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的变化趋势,其中7月和10月为旅游高峰月份;日内客流变化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均出现在夜间时段。
空间分布上,云南省旅游景点客流量总体上呈现出“多核多中心”,向高级旅游景区集聚的特征。
【总页数】3页(P61-63)
【作者】肖雅文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基于微博签到数据的天山天池景区游客流时空特征研究
2.基于城市微博签到数据的人群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3.基于微博签到数据的景区旅游活动时空行为特征研究
——以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4.基于微博签到的乌鲁木齐市本地居民休闲流时空特征分析5.基于微博签到数据的人群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