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天发展概况

航天发展概况

航天发展概况
航天发展概况

一航天行业概况

2010年是央企整合的关键之年,在国资委的牵头引导下,央企整合步伐一直在有序进行。特别是2010年经济复苏的确定性带来的增长,为央企整合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与电力和钢铁业整合相比,航天军工板块的重组预期相对强烈,有着更清晰的思路和可操作性。

从2008年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央企业调整合并的速度在明显加快:央企重组逐步从企业自愿组合转向由国资委主动推进,有76家央企进行了35次重组,中央企业集团从2008年初的151家调整到2010年5月26日的125家,央企内部主业重组和非主营业务分离重组工作加紧推进,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分离企业办社会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有序实施。国有企业在数量减少的同时,盈利能力大为增强。

航空航天产业具有巨大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带动作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比2,而相关产业的辐射则可达到1比8至1比14。而由航空产业直接或间接带来的相关产品的销售额,是航空产品本身销售额的15倍。多项技术扩散的来源都是航空航天产业。

目前航天军工板块整合空间巨大。中航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和兵器工业集团的重组预期较强。这四大军工企业“大集团小公司”结构比较明显,集团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仅占集团资产规模的14.8%,未来整合空间巨大。同时,未来军工产业也面临更多的政策扶持和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中航工业旗下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情况

2357.HK 中航科工中航工业置换汽车资产,注入中航光电;

收购航航电资产购航电资产

高高

600038.SH 哈飞股份中航直升机公

无高高

002013.SZ 中航精机中航系统公司无高低002179.SZ 中航光电中航系统公司置换进入港股中航科工低中等

600391.SH 成发科技中航发动机公

增发,收购高中等

600372.SH 中航电子中航系统公司注入XX机电、XX万里,

后续继续注入6家航空电子资产

中等中等

600316.SH 洪都航空中航防务公司增发,注入洪都集团飞机资产中等高002190.SZ 成飞集成中航防务公司无低低

(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公司主要研制、生产、经营航天运载器、航天器、各类战略战术导弹以及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等各类航天产品;专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东方红”卫星平台是集团知名品牌。集团负责是我国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是中国航天产业的核心企业集团。

航天工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进程慢于航空工业和兵器工业,目前,航天科技集团在上市公司里的资产约 168 亿,仅占航天科技集团总资产的 11%。航天工业资产证券化程度最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航天工业以研究所为主,研究所作为事业单位进入上市公司有一系列

(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航天科工集团业务主要可以划分为航天防务、信息产业及装备制造业三大板块。航天防务是航天科工集团的基业,集团已经覆盖地对地战术/战略导弹、飞航式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等中国导弹武器市场的主要领域。

集团在信息产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系统集成及软件开发与测评、卫星应用,装备制造领域的主要业务集中于特种车及汽车零部件、专用装备及系统装备制造、光机电基础产品及材料。

航天科工集团军工资本整合的战略思路却非常明确。

1.在信息产业方面:相关资产集中在航天信息(600271),由航天信息研究院(一院)主

刀重组;

2.航天科技:由航天飞行技术研究院(三院)主刀重组;

3.航天防务:由长峰集团无偿划转给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二院);

4.装备制造产业:相关资产集中在航天晨光上,可能由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六院)

航天科工600855 航天长峰医疗设备、诊断治疗设备、制药机械000901 航天科技电气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空调器具002025 航天电器低压电器类、电子元器件

600677 航天通信电信增值服务

600271 航天信息行业专用软件、智能商用设备

600501 航天晨光压力容器、重型卡车与专用车等

(4)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公司拥有成员单位133 家。兵器工业集团承担坦克装甲车辆、火炮、导弹、炮弹等军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同时开发民品,在机械、化工、光电特别是重型汽车、工程机械、动力传动、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开发、制造能力。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

数据来源:兵器工业集团、招商证券研发中心

兵器工业集团资产整合思路逐步清晰,计划用 3 年多时间把 110 个左右的子公司按照“专业化、地域化、产研结合”的思路整合为 28 个子集团,并从中打造十几个在国家层

后续重组分析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承诺2011年前实现旗下子公司的整体上市,其旗下的18家子公司无疑是重点关注的标的,特别是东安动力、哈飞股份、成飞集成、中航光电、中航精机的重组预期较为强烈。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整合除了关注已经公布重组预案的公司外,可以从四个层面去考察旗下公司的重组预期:其一,大股东控股权比例较低,如低于30%的公司值得重点关注;其二,旗下只有1家上市公司,如中核科技;其三,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其中已经启动了部分公司的重组,那么其他上市公司的重组预期较为强烈。

行业近况: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电力行业的重组一直是国家重点推进的。据了解,四大辅业集团的重组和发电央企的整体上市将成为电力领域央企重组的两条主线。其中,作为主辅分离改革的“硬目标”,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主导推动的四大电力辅业集团的重组整合将在今年完成,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而发电领域,五大发电集团大量非上市资产将逐步注入其上市平台,其中,国电集团对国电电力的资产注入潜力最大,市场期望最高。实际上,目前

123家央企中,电力板块的央企一共有12家,其中2家电网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5家综合性发电企业,1家水电投资类企业(三峡总公司)、2家建设类企业(葛洲坝集团、中水电),2家辅业集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

伴随着电价的进一步改革,向电力上市公司注入资产获利更加确定,配合其他热点题材,电力板块的重组或是继军工板块之后的第二选择。天相投资也认为,在调结构的大背景下,电力行业作为基础性行业,资产重组概念将是贯穿全年的主题性投资机会。

行业预期整合一览表

行业预期整合一览表

电子信息产业2010年将成为重点振兴产业,位列6大新产业之首。央企重组的主旨是突出主业,因此那些与控股央企主业差异大的央企直属上市公司,重组的概率就高,投资机会相对较大。从统计数据来看,与控股央企主业差异大的上市公司多集中在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两个领域,总共约有12家公司。从统计数据看,上市公司与控股央企主业差异大的也多集中在信息技术行业,公司整合概率会更大。

行业预期整合一览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国有IT企业,中国电子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已达15家之多。其中XX贝岭(600171)有望成为中国电子未来旗下集成电路设计资产的整合平台;中国软件(600536)成为公司软件平台没有悬念;中电系中电子商贸工程和移动通信终端与服务两个板块的定位也较为清晰,其中中电广通(600764)和深桑达A分别是两块业务的整合平台。

目前中移动和中国联通(600050)已分别在H股和A股实现整体上市,中国电信除了酒店等其它辅业资产外也在H股实现了电信资产上市。在国资委要求央企剥离酒店地产等非主业资产背景下,中国电信已公告将把旗下7家酒店资产注入其控股的中卫国脉(600640),但中国电信集团仍拥有24家酒店。虽然央企酒店绝大多数亏损,如果3-5年内这些央企酒店副业要完成整合,短期内很多酒店资产的出售将对酒店行业估值产生影响,大部分酒店可能溢价下降或是折价转让。基于此,中国电信接下来很可能将余下资产优良的酒店继续注资中卫国脉,而该公司很可能成为中国电信集团属下的酒店整合平台。

电子信息行业央企整合投资组合

行业近况

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5.68亿吨,占全世界粗钢产量的47%,表观消费量5.65亿吨,是名符其实的生产、消费大国。但与世界钢铁强国相比,我国钢铁业仍存在着集中度低、布局不合理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中钢协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粗钢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五的钢企只占全国钢产量的不到30%。从全球来看,美国4家钢厂的产量占全国的61%,日本4家钢厂的占全国的75%。这种格局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是中方在铁矿石谈判中无法获得议价权的重要因素。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说,近年来在进口铁矿石危机、钢铁产品出口不畅等的影响下,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钢铁行业重组预期

全球经济衰退给钢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困境。虽然危机还没有过去,国内钢材价格仍处于下跌态势中,但在《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引下,面对即将展现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并购重组大戏,国内钢铁业也迎来了一次做大做强的机遇。

目前,已经完成的并购重组行为以钢铁集团为主,即钢铁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在新一轮的重组进程中,整体上市势必推进,因此,资产注入的预期同样值得期待。机会显然不仅来自以宝钢、武钢为首的国内钢铁业巨头,对于被并购方来说,并购重组同样意味着资金注入以及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革新。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有两类钢铁上市公司在未来的并购重组中值得期待:

一类是,目前在产品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均较为突出的钢铁上市公司,包括鞍钢股份、武钢股份、宝钢股份,它们兼具良好的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重组后,由于规模效应和产品结构优化,它们的利润率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另一类是,自身盈利水平相对落后钢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有望通过吸收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实现业绩的突破性增长,从这个角度讲,八一钢铁、韶钢松山、广钢股份、包钢股份、

新钢股份、柳钢股份、本钢板材都存在这样的机会

央企煤炭企业及上市公司

重组预期分析:

XX集团、中煤能源做为产业集团,按照国资委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集团的重组思路,他们可能会做为科研院所的资产接收平台,从而成为重组的最大受益方。

目前被重组预期最强的是煤炭地质总局,它旗下并无上市公司,股价划分比较容易实现,目前公司性质属于科研院所,与科工集团性质相近,被煤炭科工集团吸收的可能性较强,不过科工集团本身也有被XX 集团与中煤能源集团吸收重组的可能性。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XX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两家中央企业于2008年4月合并组建,刚刚被重组两年时间,后续被重组的预期较淡。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XX注册资本35亿元。主营业务为:煤炭等工程勘察、设计、服务、工程承包和矿用设备研发制造;煤炭工程技术研发、服务与煤机装备、安全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中国煤炭科工直属2家全资子企业(中煤国际、煤科总院)和1家控股高科技上市公司(天地科技股份XX),两院一公司共有独资或控股子企业43家。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于1953年,资产总额54.1亿元。下辖煤炭地质局、专业

局、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等16个直属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目前主营为集煤炭资源研究与评价、钻探、物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化验与测试,航空测绘、空间遥感,化工地质、工程勘察、资源开发、机械加工与制造。

重点公司介绍:

(一)中国XX

基本情况

中国XX能源股份XX是世界领先的以煤炭为基础的一体化能源公司,煤炭储量位居世界煤炭上市公司的第二位,煤炭销量位居第二位。拥有煤、路、港、电一体化的独特竞争优势,在中国煤炭行业处于领导地位。同时,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和最大的煤炭出口生产商,并拥有中国最大规模的优质煤炭储量。

公司立足于煤炭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专注于煤炭和电力业务,在煤制油方面有突出的行业比较优势。重组预期

集团整体上市平台。公司计划在2009年-2013年,公司大致计划的投资额约2700亿元,其中30%-50%为资本开支,用于对XX集团相关优良资产的收购,以及开发和收购国内新的煤炭资源,未来实现五年产能翻番的目标。

(二)中煤能源

基本情况

中煤能源是中国第二大煤炭企业,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先进的开采和洗煤技术及设施,并不断扩展煤炭生产业务。公司确立了新的战略发展目标,立足于煤炭产业,稳步推进煤化工,电力产业,做强,做精煤矿装备产业,适时发展新能源产业。形成以煤炭产业为核心,以煤化工,电力,煤矿装备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建成XX,蒙陕,XX,XX,XX五大煤炭生产和转化基地。

国内最大的煤矿装备制造商:公司为全国最大的煤矿装备制造商,具有优秀的煤矿设计能力,是国内产业链最完善的综合型煤炭企业。

煤焦化业务:公司焦炭产能43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独立机焦生产企业,公司充分利用现有焦化业务,积极发展综合利用项目和焦炭副产品深加工,焦炉煤气合成甲醇,余热发电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焦炭副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重组预期

集团煤矿资产注入平台。(较强)

吸收煤炭地质总局的预期。(较弱)

(三)天地科技

基本情况

煤炭装备领域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公司,公司具备以先进技术及多种优势和壁垒,目前是国内唯一的煤炭成套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已建立起了1200人的技术队伍,具备煤炭机械“三机一架”(采掘机,掘进机,运输机和液压支架)一体化的研发设计能力。

重组预期

科工集团唯一上市公司,并有望成为煤炭地质总局煤炭机械制造整合的业务平台和集团整体上市的平台,有双重的资产注入预期,

行业近况

2010年7月21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XX共同发布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产销保持了较高增速,规模水平仍处于历史高位。随着央企重组步伐的加快,汽车行业整合预期也随之加强。

汽车行业景气指数

央企—汽车企业旗下上

市公司

主营业务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

60000

6

积极实施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战略

集团内部资产整

整体上市预期东风科

60008

1

公司以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为主,股权转让后,有望成为集

团零部件整体上市的平台

集团内部资产整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轿

00080

国内最具规模的轿车整车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混合动力业务整体上市预期

一汽富

60074

2

国内重要的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

资产置换、整体

上市预期

一汽夏

00092

7

国内主要的经济型轿车生产企业,大力发展混合动力业务整体上市预期

启明信息00223

2

汽车电子提供商,国内唯一一家从事专门汽车业管理软件与

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

整体上市预期

一、已完成重组

1、2007年12月,上汽重组南汽,涉及金额达到20多亿元人民币。2009年5月,广汽重组长丰

总公司名称参、控股公司

XX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600104XX汽车600841上柴股份600741华域汽车

XX汽车工业集团XX 600991 广汽长丰

2、2009年11月长安重组中航旗下公司

2009年11月10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宣告长安集团与中航旗下汽车业务进行战略重组。两集团重组成立新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XX,兵装集团持股77%、中航工业持股23%。重组完成后,长安集团将在全国拥有9大整车生产基地、21个整车工厂和27家直属企业。现有150万辆产能将提升到220万辆。

作为中国著名的两大军工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进行重组,这是贯彻落实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做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举措;是央企之间汽车领域自发进行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略重组,必将对中国汽车行业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调整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这也意味着振兴计划倡导的兼并重组真正进入到了磋商期和磨合期。

专业人士认为,此次重组虽仅限于长安集团层面的整合,在短期内不会对上市公司东安动力与长安汽车的业务做出调整,但长安集团的整合却有利于长安汽车与东安动力的中长期发展。

长安集团的此次重组,也重燃了投资者对同行业的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想像。今年8月,一汽轿车、一汽夏利和启明信息的同时停牌,被投资者认为是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启动。虽然此信息被一汽集团否认,但市场却普遍认为一汽集团整体上市已指日可待。据一汽集团的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一汽集团整体上市正在推动中,根据公司的规划,整体上市早则2010

总公司名称参、控股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昌河汽车、哈飞汽车、东安动力、昌河铃木、东安三菱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长安汽车二、重组预期、资产整合

1、一汽集团具备资产重组预期,已迈出整体上市第一步,拟将持有的一汽轿车、一汽夏利

重点公司介绍

(1)一汽轿车

基本情况:

公司是国内最具规模的轿车整车生产基地,具有规模及品牌优势,主导产品处于乘用车中高端,新车型奔腾B50和马自达睿翼的市场认可度逐渐提升,201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整车销售13万辆(+72%),其中二季度实现整车销量6.9万辆(环比+14%,同比+57%),驱动上半年盈利同比去年同期提升100%至150%,预计全年产销规模将达到26.5万辆(+40%)。而随着一汽集团改制铺路整体上市,对一汽轿车而言,无论是被借壳还是被吸收合并,都将获得合理估值溢价。

重组预期:

2010年7月14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一汽集团函告:一汽集团正进行主业重组改制,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股份XX. 一汽集团拟将所持上述两公司的股权作为主业资产出资到拟新设立的股份公司,此举是为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 整体上市迈出第一步。

(2)一汽夏利

基本情况:

公司是国内主要的经济型轿车的生产企业,国家启动了一系列拉动内需保增长的战略举措以及出台一系列为经济型轿车发展创造良好机遇的政策,有望从中受益。此外公司的海外销售特别是在墨西哥市场的开拓取得了很大进展,公司的合作伙伴已先后建成标准4S经销店26家、店中店300家,网络遍布墨西哥中部的13个省,市场开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预计2010年1-6月净利润约26849万元-29431万元,同比增长420%-470%。

重组预期:

2010年7月14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一汽集团函告:一汽集团正进行主业重组改制,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股份XX. 一汽集团拟将所持上述两公司的股权作为主业资产出资到拟新设立的股份公司,此举是为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 整体上市迈出第一步。

(3)启明信息

基本情况:

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具备整车厂商背景的汽车电子提供商,同时也是国内唯一一家从事专门汽车业管理软件与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凭借一汽集团的支持,公司不仅在汽车业ERP软件、汽车电子、集成服务和数据中心等四大业务领域具备了技术优势,而且在下游销售和客户稳定性方面具备优势。本次通过配股募集资金投向数据灾备中心扩建项目后,有望在未来几年内为公司贡献稳定的利润来源。预计2010年1-6

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幅度小于30%。

重组预期:

2010年3月实施配股新增上市计划,也有可能作为集团资产注入平台。

2、东风汽车集团于2010年7月14日发行20亿元201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此次募集的资金将

(1)东风科技

基本情况:

公司主营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在国内汽车零配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公司还积极投入高科技电子产品领域,并有望成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控股公司东风汽车XX是国内汽车业最大的合资项目,是国内第一家生产全系列车型的合资公司。

重组预期:

2010年7月7日公司发布公告,将其所持有的占公司总股本65%全部协议转让给东风零部件公司,此为公司控股股东内部资产整合。股权转让后,新的控股股东是东风集团打造的零部件平台,公司有望成为集团零部件整体上市的平台,此次公司走过经营拐点,迎接重组。

行业近况

作为国资委重点布局的七大行业之一,石油石化行业的上市公司已经给过市场几次惊喜。

黑石集团入股蓝星集团在久经传闻后终于敲定,石化行业展开新一轮整合的传闻也不胫而走。蓝星集团旗下的三只股票星新材料(600299.SH)、蓝星清洗(000598.SZ)、XX化工(000698.SZ)在消息正式宣布的当天复牌齐齐大涨。虽然近两日出现回落,但是央企整合引发的效应已足以令投资者注目。

作为开始整合的央企,其中中石油和中石化对旗下上市公司的整合最为典型。

2005年11月15日开始,XX化工(000618.SZ)、XX石化(000763.SZ)、辽河油田(000817.SZ)陆续宣布大股东中石油以现金作为对价,通过境内外同步要约收购的方式对上市公司进行整体收购。直到2006年2月12日,XX化工A股要约收购期满,中石油成功实现3家公司的私有化,3只股票分别在A股、H股以及纽约交易所终止交易,并成功退市。

2006年2月8日,中石化旗下4家子公司——扬子石化(000866.SZ)、齐鲁石化(600002.SH)、石油大明(000406.SZ)、中原油气(000956.SZ)同时发布停牌公告,中石化对这4家公司的私有化拉开序幕并在当年完成。

这4家公司被正式私有化的前半年,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几只股票的股价都创造了一倍以上的收益。

随后,中石化对其旗下S武石油(000668.SZ)、S鲁润(600157.SH)卖壳也为投资者创造了远超大盘的收益。S武石油自今年1月下旬公布卖壳方案复牌以来,股价上涨了1.5倍有余,而S鲁润在4月27日复牌后直接创造了连续20个涨停板。

一份券商报告认为,央企整合是一种大趋势,具有整体上市、私有化概念、壳资源概念以及并购概念的上市公司只是一种可能概率,本身带有不确定性,实际投资中还得不断地进行跟踪,整合进程和时间在事前也是难以明确预料的。对央企整合投资机会的把握应重在对整合趋势的把握,采取趋势投资法。

石油石化股的回归与私有化此前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但中石油和中石化对旗下上市公司的私有化进程尚未结束。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均已基本实现整体上市,从大集团小公司层面分析,旗下“小”上市公司有望被借壳或是注入资产,如XX兴长、XX华科(000985)、石油济柴(000617)、泰山石油、江钻股份。

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飞行器分类和航空器发展概况.doc电子教案

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飞行器分类和航空器发展概况.d o c

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飞行器分类和航空器发展概况 一、航空航天的基本内涵 航空是指在地球周围稠密的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 航天是指在大气层之外的近地空间、行星际空间、行星附近以及恒星际空间的航行活动。 航空航天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综合运用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最新成就,以及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 航空航天的发展与军事应用密切相关 航天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开拓了许多崭新的领域。 二、飞行器分类 在地球大气层内或大气层之外的空间飞行的器械,统称为飞行器。 三大类 (1)航空器` (2)航天器

(3)火箭和导弹 在许多文献中,火箭一词有时既指火箭发动机又指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 三、航空器发展概况 (a)轻于空气的航空器 原理:利用空气静浮力 10世纪初期中国的“孔明灯” 18世纪末期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热气球 1783年10月15日罗齐埃热气球高度26米 同年11月21日罗齐埃和达尔兰德斯热气球高度1000米 随后,法国查理充以氢气的气球高度915米 1900年德国齐柏林硬式飞艇 1937年在一次从德国到美国的飞行中飞艇突然起火爆炸,飞艇结束了商业飞行 20世纪70年代,飞艇采用了新的技术和材料,用以巡逻和吊装大型装备 (b)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19世纪初英国的乔治·凯利《论空中的航行》,为后来航空器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经验。 为了使飞机能够成功的飞行,必须解决升力、动力、稳定飞行和操纵等问题。 1896年美国科学家兰利制造了一个用蒸汽机作动力的飞机模型1893年汽油内燃机问世 20世纪初兰利又制造了安装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因为未能解决飞机稳定飞行和操纵的问题,两次试飞未能成功。 1891~1896 德国李林达尔用滑翔机进行了2000多次的滑翔试验,为解决滑翔机的稳定飞行和操纵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1903年莱特兄弟‘飞行者’1号飞机实现了人类最早的持续动力飞行 1906年法国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成功的飞行了他们自己设计的飞机 1909年法国布莱里奥成功的飞行了他们自己设计的飞机(首次飞越了英吉利海峡) 第一次世界大战肯定了飞机在战争中的应用。空气动力学理论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大量应用于飞机设计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飞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声障”问题、“热障”问题 1968年底苏联首先试飞了超声速旅客机图-144 1969年初英、法合作研制的‘协和号’旅客机试飞 “声爆”问题 直升机的飞行稳定问题和操纵问题比较复杂,直到1936年才成功的试

航天发展史简介

航天发展史简介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从1956年至今,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包括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以及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究与发展,同时各种卫星应用技术、空间加工与制造技术、空间生物技术、空间能源技术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经过艰苦努力,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如今,航空航天行业是支持整个中国的重要行业。 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不仅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还将发挥保护人类、保护地球的重要作用。比如,卫星通信技术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电话、电报、传真、数据传输、电视转播、卫星电视教育、移动通信、数据收集、救援、电子邮政、远程医疗等上百种服务,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而载人航天、空间站、天体探测与地外资源开发技术又为人类的未来开辟了美好的前景。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在军事国防上讲,具有中流砥柱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开展“两弹一星”工程的主要原因。拥有航天火箭发射能力,是一个国家拥有核威

慑力能力,远程核打击能力的前提条件。现代战争,是海陆空天为一体的立体复杂信息化战争。拥有制空权、制天权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因此,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 航天技术作为高科技前沿,其产业化依赖于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传统产业的支持。航天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航天技术的发展将牵引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航天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可以直接或经过二次开发后在传统产业中进行推广、应用和移植;航天技术的管理方法、通用软件、人才和设备优势也可以为传统产业借用,极大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如今,中国航空航天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继续以大型飞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以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为引领,加强航空航天与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顶层衔接,促进军民用技术相互转移和军民融合式发展,全面振兴航空航天事业,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同行共享发展成果。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不断推出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扶持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技术发展现状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技术发展现状 2008-11-25 中国复合材料在线[收藏该文章] 材料的水平决定着一个领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航空、航天、空天三大领域都 对材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材料科技制约着宇航事业的发展。 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其结构简单,机动、可靠、易于维护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武器系统及航 天领域。而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情况是衡量固体火箭发动机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 一。在固体发动机研制及生产中尽量使用高性能复合材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发展目标, 目前已拓展到液体动力领域。科技发达国家在新材料研制中坚持需求牵引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做到了需求牵引带动材料技术发展,同时材料技术创新又推动了发动机水平提高的良性发展。 目前,航天动力领域先进复合材料技术总的发展方向是高性能、多功能、高可靠及低成本。 作为我国固体动力技术领域专业材料研究所,四十三所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各类结构、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及成型技术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研究水平,突破了我国固体火箭发动 机用复合材料壳体和喷管等部件研制生产中大量的应用基础技术和工艺技术难关,为我国的 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牵引我国相关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总体水平的 提高。建所以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通讯卫星东方红二号远地点发动机,气象卫星风云二号 远地点发动机,多种战略、战术导弹复合材料部件的研制及生产任务。目前,四十三所正在 研制多种航天动力先进复合材料部件,研制和生产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逃逸系统发动机部件。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国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1结构复合材料 国外发动机壳体材料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主要方向是采用炭纤维缠绕壳体,使发动机质量比有较大提高。如美国“侏儒”小型地地洲际弹道导弹三级发动机(SICBM-1 、-2、- 3 )燃烧室壳体由IM-7炭纤维/HBRF-55A 环氧树脂缠绕制作,IM-7炭纤维拉伸强度为 5 300MPa , HBRF-55A 环氧树脂拉伸强度为84.6MPa,壳体容器特性系数(PV/Wc )>3 9KM ;美国的潜射导弹“三叉戟II (D5 )”第一级采用炭纤维壳体,质量比达0.944,壳 体特性系数43KM,其性能较凯芙拉/环氧提高30% 国外炭纤维的开发自八十年代以来,品种、性能有了较大幅度改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①性能不断提高,七、八十年代主要以3000MPa的炭纤维为主,九十年代初普遍使用 的IM7、IM8纤维强度达到5300MPa,九十年代末T1000纤维强度达到7000MPa,并已开始工程应用;②品种不断增多,以东丽公司为例,1983年产的炭纤维品种只有4种,至U 1995 年炭纤维品种达21种之多。不同种类、不同性能的炭纤维满足了不同的需要,为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芳纶纤维是芳族有机纤维的总称,典型的有美国的Kevlar、俄罗斯的APMOC,均已在多 个型号上得到应用,如前苏联的SS24、SS25洲际导弹。俄罗斯的APMOC纤维生产及其应 用技术相当成熟,APMOC纤维强度比Kevlar高38%、模量高20%,纤维强度转化率已达到75%以上。PBO纤维是美国空军1970年开始作为飞机结构材料而着手研究的产品,具有刚

航空用钛合金的发展概况

航空用钛合金的发展概况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曹春晓 摘要:航空用钛合金近期工程化发展中呈现出一些技术创新的"亮点",其中工艺创新的亮点比成分创新的亮点更多一些。这些亮点包括阻燃钛合金、钛基复合材料、纤维钛层板、超塑性钛合金、特大整体结构件锻造工艺、金属型精铸工艺、大型整体结构件精铸工艺、激光成形工艺、摩擦焊工艺和β热处理工艺等。 关键词:钛合金飞机发动机热处理工艺 20世纪50年代,军用飞机进入了超声速时代,航空发动机相应地进入喷气发动机时代,原有的铝、钢结构已不能满足新的需求。钛合金恰恰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工业性发展阶段,由于它具有比强度高、使用温度范围宽(-269~600℃)、抗蚀性好和其他一些可利用的特性,因此很快被选用于飞机及航空发动机。50年来的世界钛市场中最大的用户始终属于航空。当前,航空仍然占50%左右市场份额。 受2002年"9.11"事件影响,美国2003年钛工业产品发货量降至15625t(2002年为16071t),日本2003年钛加工材发货量则降至13838t(2002年为14481t),而中国从2000~2004年的钛加工材销售量却一直以很高的速度增长(见表1)。 1993年以后,几乎看不到新推出的工业性钛合金,而钛合金工艺方面的创新却屡见不鲜。这既与冷战时代的结束有关,也与工艺创新往往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有关。 一、钛合金在飞机及航空发动机上的用量不断扩大 . 飞机机体的钛用量 表2中列出的-18、A-22、F-35三大战斗攻击机和B-2轰炸机是美国在2015年前保持空中优势的4块"王牌"。由表2可知,总的发展趋势是钛在飞机机体上的用量不断扩大。-18在不断改型的过程中其钛用量也不断增多。 民用飞机的钛用量也在不断扩大(图1和表3)。 我国战斗机的钛用量也在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开始服役的歼八系列的钛用量为2%,两种新一代战斗机的钛用量分别为4%和15%,更新一代的高性能新型战斗机的钛用量将达25%~30%。 . 航空发动机的钛用量 从表4和图2可知,国外先进发动机上的钛用量通常保持在20%~35%的水平。 我国早期生产的涡喷发动机均不用钛,1978年开始研制并于1988年初设计定型的涡喷13发动机的钛用量达到13%。2002年设计定型的昆仑涡喷发动机是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钛用量提高至15%。即将设计定型的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发动机又进一步把钛用量提高到25%的水平。 二、航空用钛合金近期工程化发展中的一些"亮点" . 阻燃钛合金闪亮登场 为了避免"钛火",俄罗斯曾研制了含Cu高量的BTT-1和BTT-3阻燃钛合金,但由于其力学性能和熔铸性能差而未能工程化。美国发明的AlloyC(Ti-35V-15Cr)阻燃钛合金近期已成功地应用于F119发动机(-22战斗机的动力装置)的高压压气机机匣、导向叶片和矢量尾喷管。这是高温钛合金领域的最新亮点,也是钛发展史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和未来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与未来 从1956年至今,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有12种型号,具有发射低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8次发射;其中对外发射成功22次,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从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6次发射成功。 从“东方红”卫星上天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空间技术通过空间应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民用航天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卫星应用蓬勃发展,民用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现已建立了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普查、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微重力试验、空间科学研究等卫星应用系统。 1、卫星遥感 我国有6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直接从事卫星遥感研究、试验和开发应用工作,初步形成一支领域广泛、专业基本配套的卫星遥感应用队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遥感中心等单位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数据,使卫星遥感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国土资源调查与开发、农业资源规划和估产、森林草原监测和保护、环境灾害监测与评估、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迅速发展。 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数万米地物照片和其它卫星获得的地物信息,经国家经济和科研部门处理分析后,从中获取到许多用其它手段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资料,为国家进行国土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照片,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进行了京津唐、塔里木盆地、黄河三角洲等7个区域的资源和环境调查,各有关单位开展了其它方面的多项专题应用。实践表明,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照片具有视野宽阔、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好、清晰度高、能提供宏观和实用性强的第一手普查资料等特点,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中国已建成能接收各类(光电型、雷达型)资源卫星数据的遥感卫星地面站。利用该站发布的数据,各部委和各省市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和规划、土地利用和普查、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探、重大灾害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在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之际,遥感卫星地面站根据卫星获取的微波遥感资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教学文案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

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 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

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天津航空航天产业概况

天津航空航天产业一飞冲天 从无到有,以年均180%的速度成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四,以空客大飞机、中航直升机、彩虹无人机、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直播通信卫星等龙头产品为标志,形成“三机一箭一星”的发展格局——这是“十一五”走出的非凡历程; 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进入全国前三名,打造形成以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大运载火箭、直播通信卫星、空间站为代表的“三机一箭一星一站”产业结构——这是“十二五”可预期的美好前景。 站在2010年岁末抚今追昔,本市航空航天产业硕果累累。 短短几年间,空客A320总装线、中航直升机、彩虹无人机、长征火箭、通信卫星等一批航空航天产业龙头项目纷纷“空降”津城,成为本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2005年,本市航空航天产业总产值仅为2.2亿元,到2009年,实现112亿元,增长了近50倍,预计今年末,总产值将达到210亿元,天津成为全国唯一兼有航空与航天两大产业的城市。 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区正在加速形成,天津被确立为中国航天在21世纪重点发展的四大基地之首。 目前,本市已形成以临空产业区(航空城)航空制造业,开发区西区、滨海高新区航天制造业为核心的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区,已入驻空客(天津)总装有限公司、西飞国际(天津)航空制造有限公司、中航直升机有限公司、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等近50家航空航天制造企业;吸引了包括美国古德里奇、法国佐地亚哥、泰雷兹、瑞士华格、索科墨和汉斯公司、西班牙英德拉、加拿大FTG、吉富中国投资、PPG、德国汉莎航空货栈、空客物流中心、天津航天神舟科技、神州通用等上百家航空配套企业,形成了由飞机总装和零部件配套制造业带动,高端航空金融租赁、航空物流、航空培训、商务会展以及航天技术服务、航天投资融资等配套企业聚集的雏形,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完善。 过去五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直升机研究所等航空航天领域国家级院所陆续来津建设研发试验基地,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天津大学航空航天产业研究院相继成立,航空航天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全市共有十几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参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二代导航、大型飞机等国家航空航天领域重大工程研制,在空间电源、惯性制导、卫星通信导航、复合材料等领域形成了创新优势。 展望未来,信心满满。 对大飞机,五年后,本市将达到年产空客319、320、321系列飞机48架,并将积极跟进承接空客350项目,形成空客系列机体、部件、发动机的系列维修能力和货机改装能力,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是一个底子薄、人口多、工业基础差的发展中国家,因而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不同年代,始终根据国家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选择有限目标,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和壮大的策略。我们首先发展了进入空间的能力,随后发展了空间应用的能力,在国家经济实力壮大之后,开始发展载人航天的能力。现在我们正在发展深空探测的能力。经过5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和配套能力。实践证明,我们走过的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之路。 1. 进入空间的能力 开展航天活动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进入空间的能力。因此, 中国航天事业的早期活动集中在火箭技术的开发研制上。1970年,我们在中程导弹的基础上,研制了首枚液体运载火箭长征1号,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中国开展航天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以后的30多年中,长征火箭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运载能力和可靠性不断提髙。1981年,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1984年突破了低温发动机技术,成功地将通信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80年代末,掌握了运载火箭捆绑技术,1990年长征2号6捆绑火箭首发成功,为中国的大型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打下了基础。 90年代,长征运载火箭的可靠性获得了极大提高,从1996年10月至今,已经连续进行了59次成功的发射,将载人飞船和各种卫星送入不同轨道。 2007年7月初,长征火箭刚刚完成了第101次成功发射。目前,长征运载火箭己形成了谱系,具备了9.5吨的近地轨道、5.5吨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以满足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各类有效载荷的需要。 2、空间应用的能力 当火箭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之后,我们正式启动了卫星研制计划,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于1970年4月发射成功。此后,我们在通信、遥感、导航定位和科学实验卫星四个领域,逐步形成了广播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海洋卫星、导航卫星、科学实验卫星等7个卫星系列。至今,我们研制并发射了 80多颗卫星,目前在轨运行的有28颗卫星。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13亿人口,发展广播通信卫星是造福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1984年,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发射成功,开辟了中国卫星通信事业的新时代。此后,发展了东方红2号甲实用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通信广播卫星。近期成功开发的东方红4号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平台,设计寿命15年,输出功率10.5千瓦,适用于大容星通信广播、电视直播等,将满足中国卫星通信的需要。目前我们利用这一平台已研制并发射了鑫诺2号直播卫星、尼日利亚通信卫星,并正在为委内瑞拉制造新的通信卫星。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概况和成就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概况和成就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 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 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3年底,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的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神舟六号”飞船载著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3位中国宇航员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它向世界宣示,中国从此进入强势 的航天时代。 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仿制别人到自行研制,走过了艰苦的创业、配套 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中华飞天梦,为国民经济建设、国 防建设、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增强了我国的综 合国力。 神一到神十发射历程 神舟一号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考 核了飞船重要的5项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技术、调姿和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 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 神舟二号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2001年1月10日1时0分03秒

航空航天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航空航天技术现状及未来发 展趋势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从1956年至今,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包括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以及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究与发展,同时各种卫星应用技术、空间加工与制造技术、空间生物技术、空间能源技术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经过艰苦努力,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如今,航空航天行业是支持整个中国的重要行业。 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有12种型号,具有发射低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8次发射;其中对外发射成功22次,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从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6次发射成功。从“东方红”卫星上天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空间技术通过空间应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民用航天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卫星应用蓬勃发展,民用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现已建立了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普查、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微重力试验、空间科学研究等卫星应用系统。 1、卫星遥感 我国有6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直接从事卫星遥感研究、试验和开发应用工作,初步形成一支领域广泛、专业基本配套的卫星遥感应用队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遥感中心等单位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数据,使卫星遥感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国土资源调查与开发、农业资源规划和估产、森林草原监测和保护、环境灾害监测与评估、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迅速发展。 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数万米地物照片和其它卫星获得的地物信息,经国家经济和科研部门处理分析后,从中获取到许多用其它手段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资料,为国家进行国土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照片,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进行了京津唐、塔里木盆地、黄河三角洲等7个区域的资源和环境调查,各有关单位开展了其它方面的多项专题应用。实践表明,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照片具有视野宽阔、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好、清晰度高、能提供宏观和实用性强的第一手普查资料等特点,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中国已建成能接收各类(光电型、雷达型)资源卫星数据的遥感卫星地面站。利用该站发布的数据,各部委和各省市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和规划、土地利用和普查、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探、重大灾害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在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之际,遥感卫星地面站根据卫星获取的微波遥感资料,对灾情最严重的地区进行了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为抗灾、救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于1999年发

航天发展概况

一航天行业概况 2010年是央企整合的关键之年,在国资委的牵头引导下,央企整合步伐一直在有序进行。特别是2010年经济复苏的确定性带来的增长,为央企整合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与电力和钢铁业整合相比,航天军工板块的重组预期相对强烈,有着更清晰的思路和可操作性。 从2008年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央企业调整合并的速度在明显加快:央企重组逐步从企业自愿组合转向由国资委主动推进,有76家央企进行了35次重组,中央企业集团从2008年初的151家调整到2010年5月26日的125家,央企内部主业重组和非主营业务分离重组工作加紧推进,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分离企业办社会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有序实施。国有企业在数量减少的同时,盈利能力大为增强。 航空航天产业具有巨大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带动作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比2,而相关产业的辐射则可达到1比8至1比14。而由航空产业直接或间接带来的相关产品的销售额,是航空产品本身销售额的15倍。多项技术扩散的来源都是航空航天产业。 目前航天军工板块整合空间巨大。中航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和兵器工业集团的重组预期较强。这四大军工企业“大集团小公司”结构比较明显,集团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仅占集团资产规模的14.8%,未来整合空间巨大。同时,未来军工产业也面临更多的政策扶持和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中航工业旗下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情况 2357.HK 中航科工中航工业置换汽车资产,注入中航光电; 收购航航电资产购航电资产 高高 600038.SH 哈飞股份中航直升机公 司 无高高 002013.SZ 中航精机中航系统公司无高低002179.SZ 中航光电中航系统公司置换进入港股中航科工低中等 600391.SH 成发科技中航发动机公 司 增发,收购高中等 600372.SH 中航电子中航系统公司注入XX机电、XX万里, 后续继续注入6家航空电子资产 中等中等 600316.SH 洪都航空中航防务公司增发,注入洪都集团飞机资产中等高002190.SZ 成飞集成中航防务公司无低低

“航空航天”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

航空航天 航空与航天是20世纪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进程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航空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航天指飞行器在大气层外宇宙空间的航行活动。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早就产生了翱翔天空、遨游宇宙的愿望。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很低下的时代,这种愿望只能停留在幻想的阶段。虽然人类很早就做过种种飞行的探索和尝试,但实现这一愿望还是从18世纪的热空气气球升空开始的。自从20世纪初第一架带动力的、可操纵的飞机完成了短暂的飞行之后,人类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古老梦想才真正成为现实。经过许多杰出人物的艰苦努力,航空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飞机性能不断提高。人类逐渐取得了在大气层内活动的自由,也增强了飞出大气层的信心。到了50年代中期,在火箭、电子、自动控制等科学技术有了显著进展的基础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开始成为人类活动的新疆域。 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是20世纪科学技术飞跃进步,社会生产突飞猛进的结果。航空航天的成果集中了科学技术的众多新成就。迄今为止的航空航天活动,虽然还只是人类离开地球这个摇篮的最初几步,但它的作用已远远超出科学技术领域,对政治、经济、军事以至人类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人类活动范围的飞跃 人类为了扩大社会生产活动,必然要不断开拓新的天地。人类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大气层到宇宙空间的逐渐扩展的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飞跃,都大大增强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类为了实现腾空飞行的理想,曾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中国西汉时期的飞人试验、中世纪欧洲人的跳塔扑翼飞行和其他先驱者的勇敢尝试屡遭失败,使人们认识到简单模仿动物,特别是鸟类飞行的做法并不能使人升空。飞行探索遂转向研究轻于空气的航空器。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的热空气气球和J.A.C.查理的氢气气球相继升空成功,实现了

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

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 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现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以下就是我国几年来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顺利完成了我国首次在人航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

中国航空航天制造发展现状

中国航空航天制造发展现状 一、国内现状: (一)、中国的航天工业业起步晚于前苏联和美国,属于第二梯队,但在后来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很大发展,正迈向第一梯队,载人航天的实现,探月计划的有序推行,以及规划中的空间站,都表明了我国航空工业具有较强的实力,总体而言,中国航空航天处于世界前列,且发展速度快,但与现在的俄罗斯和美 国还有很大差距,比日本欧洲略强。 (二)、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体系,近年来成功研制了以歼15、歼20、运20、武直10等为代表的军用飞机;在民机方面“新舟”系列已交付百架,ARJ21等支线客机即将投入航线,大型干线客机C919的研制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并已得到四百多架订单,小型无人机和通航飞机正处在快速发展之中;总的来说,我国航空制造业发展较快,且市场尤其是通航制造市场潜力巨大,但总体制造水平不高,民航大型客机全靠进口,通航制造业发动机制造水平落后,整个航空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很小。 二、国外现状: 世界航空工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市场上已形成了高度垄断,美国是当今世界上航空工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拥有完备的工业和科研体系,在技术上全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实力的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在世界航空航天100强企业中,美国占44家,在前10强中,美国占7家,其2012年的销售收入为2179亿美元,出口额为955亿美元,绝对领先其他国家。 欧洲的大型客机、军机、直升机、发动机均占有国际市场的相当大份额;2012年销售收入1600亿美元,其中出口占60%;在世界航空航天100强企业中,欧洲占据了35家。 俄罗斯军机产品较强,民品比较逊色;加拿大是喷气公务机和支线客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之一,巴西的支线客机也占有世界市场的半壁江山,日本是世界主要民用客机和发动机生产商的重要合作伙伴,乌克兰具有大型运输机、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和生产能力。 注:资料来源于工信部官网“《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航空装备发展”、《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0年](发展战略)航天发展概况精编

(发展战略)航天发展概况

一航天行业概况 2010年是央企整合的关键之年,在国资委的牵头引导下,央企整合步伐一直在有序进行。特别是2010年经济复苏的确定性带来的增长,为央企整合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与电力和钢铁业整合相比,航天军工板块的重组预期相对强烈,有着更清晰的思路和可操作性。 从2008年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央企业调整合并的速度在明显加快:央企重组逐步从企业自愿组合转向由国资委主动推进,有76家央企进行了35次重组,中央企业集团从2008年初的151家调整到2010年5月26日的125家,央企内部主业重组和非主营业务分离重组工作加紧推进,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分离企业办社会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有序实施。国有企业在数量减少的同时,盈利能力大为增强。 航空航天产业具有巨大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带动作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比2,而相关产业的辐射则可达到1比8至1比14。而由航空产业直接或间接带来的相关产品的销售额,是航空产品本身销售额的15倍。多项技术扩散的来源都是航空航天产业。 目前航天军工板块整合空间巨大。中航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和兵器工业集团的重组预期较强。这四大军工企业“大集团小公司”结构比较明显,集团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仅占集团资产规模的14.8%,未来整合空间巨大。同时,未来军工产业也面临更多的政策扶持和优惠措施,从事高科技军民品开发的军工企业将长期受益。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中航工业旗下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情况

(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公司主要研制、生产、经营航天运载器、航天器、各类战略战术导弹以及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等各类航天产品;专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东方红”卫星平台是集团知名品牌。集团负责是我国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是中国航天产业的核心企业集团。 航天工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进程慢于航空工业和兵器工业,目前,航天科技集团在上市公司里的资产约168亿,仅占航天科技集团总资产的11%。航天工业资产证券化程度最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航天工业以研究所为主,研究所作为事业单位进入上市公司有一系列的制度约束。我们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航天工业资产证券化趋势不可逆转。 (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