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六章 多基因遗传病1.5h
- 格式:ppt
- 大小:13.16 MB
- 文档页数:38
《医学遗传学》第六章多基因遗传病第六章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某些病(高血压、糖尿病、唇腭裂等)患病率超过1%,发病有遗传基础(家族倾向),也是一种“全或无”性状,但遗传方式不简单的孟德尔遗传,即系谱分析不符合AD、AR、XD、XR的遗传方式,这种疾病的发生不决定于一对等位基因,而是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决定,称为多基因病(polygenic disorders),这类疾病的形成还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称多因子病(multifactorial disorders)。
第一节数量性状的多基因遗传一、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1.数量性状:受2对甚至更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称多基因性状。
2.微效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的多对等位基因之间没有显、隐区分,是共显性的,这些基因对该遗传性状的形成作用微小,也称微效基因(minor gene)。
微效基因的作用累加起来可形成明显的表型效应,即累积效应(additive effect)。
3.多基因遗传(polygenic inheritance):性状或疾病受多对微效基因控制,同时还受环境影响,其遗传方式称多基因遗传或多因子遗传。
4.质量性状(quantiative character):单基因遗传的性状称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在一个群体中的变异分布是连续的,呈正态分布曲线,大多数人群性状变异近于平均值,极端性状占少数。
如人的身高。
质量性状的变异呈“全或无”的不连续分布。
如白化病。
二、数量性状的多基因遗传数量性状的遗传机制1.由多对微效基因控制。
如人的身高是数量性状,假设有3对基因控制,其表示为AA’、BB’、CC’,则ABC控制人体增高,而A’B’C’则控制人体减低,若在平均身高(165cm)的基础上增高或减低5cm,则具AABBCC基因型的个体身高可达196cm,而AA’BB’CC’的个体则身高只有135cm。
2.微效基因之间遵循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
如一个中等身材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CC’,其形成的配子有ABC、AB’C、AB’C’、A’B C、A’B’C、A’BC’、ABC’、A’B’C’。
第六章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类病因复杂、发病率高的常见病,多发病。
多基因遗传的疾病或性状受控于多对等位基因,也可以说受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微效基因没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是共显性的,有累加效应,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分析和研究多基因遗传病病因、发病机制、再发风险估计,要考虑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
本章详细讲解多基因遗传的定义和特点、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和再发风险的估计等,扼要介绍多基因假说的主要论点和遗传度的计算方法。
一、基本纲要1.掌握多基因遗传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多基因遗传、微效基因、易感性、易患性、阈值等。
2.掌握多基因遗传性状和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3.熟悉多基因假说。
4.了解遗传度的计算方法。
5.掌握多基因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的估计。
二、习题(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A.冠心病 B.唇裂 C.先天性心脏病 D.糖尿病 E.并指症2. 下列关于多基因遗传的错误说法是______。
A.遗传基础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B.多为两对以上等位基因作用C.微效基因是共显性的 D.环境因素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E.微效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3.多基因病的遗传学病因是______。
A.染色体结构改变 B.染色体数目异常 C.一对等位基因突变D.易患性基因的积累作用 E.体细胞DNA突变4.在多基因遗传中起作用的基因是______。
A.显性基因 B.隐性基因 C.外源基因D.微效基因 E.mtDNA基因5.累加效应是由多个______的作用而形成。
A.显性基因 B.共显性基因 C.隐性基因D.显、隐性基因 E.mtDNA基因6.多基因遗传与单基因遗传的共同特征是______。
A.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明确 B.基因的作用可累加C.基因呈孟德尔方式传递 D.基因是共显性的E.不同个体之间有本质的区别7.如果某种遗传性状的变异在群体中的分布只有一个峰,这种性状称______。
A.显性性状 B.隐性性状 C.数量性状D.质量性状 E.单基因性状8.有两个唇腭裂患者家系,其中A家系有三个患者,B家系有两个患者,这两个家系的再发风险是。
第六章多基因遗传病重点内容提示:一、微效基因与多基因遗传人类的一些遗传性状或遗传病不是决定于一对主基因,而是受多对基因的影响,每对基因彼此之间没有显隐性的区别,呈共显性,每对基因对多基因性状形成的效应是微小的,称为微效基因。
许多微效基因的共同作用产生加性效应,表现出来的性状即多基因性状。
此外这些性状还收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多基因遗传。
微效基因的效应往往是累加的。
人类的血压、身高、肤色等性状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状。
二、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1.质量性状:单基因遗传的性状或疾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相对性状之间的差异显著,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可以明显地将变异个体分为2-3群,且个体间差异显著,这类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这种性状称为质量性状。
2.数量性状:一些遗传性状或遗传病由多对基因控制,其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连续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只有量的不同,没有质的差异,这种变异在群体中呈正态分布,这种形状称为数量性状。
三、多基因遗传的特点1.两个极端变异的个体婚配,子1代都是中间类型,但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变异范围。
2.两个中间类型的子1代个体婚配后,子2代大部分也是中间类型,但变异范围广泛,有时会出现一些极端变异的个体,除环境因素外,还有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作用。
3.在一个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变异范围广泛,但是大多数个体接近中间类型,极端变异的个体很少,这些变异的产生中多基因的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
四、阈值学说1.易感性:在多基因遗传病中,若干作用微小但有加性效应的致病基因是个体患病的遗传基础。
这种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某种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
2.易患性:易患性是人类患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大小,即是否容易患某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易患性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两方面的影响。
易患性低,患病的可能性小;易患性高,患病的可能性大。
3.阈值:群体中大多数个体的易患性都接近平均值,患病风险很大和患病风险很小的个体数量都很少。
第六章多基因遗传病一、数量性状的遗传质量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为质量性状,相对性状之间差异明显,呈不连续变异,可将群体分为区别明显的2至3群。
二、多基因假说瑞典遗传学家尼尔逊-爱尔用多基因假说来解释数量性状的遗传。
①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也是基因,但不是一对,而是两对以上的基因;②每对基因的两个基因之间没有显隐性的区别,而是共显性,但作用大小有区别;③每个基因的作用是很小的,称为微效基因,但有累加效应;④既受遗传基础影响,也受环境因素影响。
据多基因假说,多基因遗传有以下特点:多基因性状既受遗传基础的控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有如下特点(以人的身高为例说明):假设人的身高有三对基因AaBbCc控制, A、B、C每个基因可决定30cm的身高,a、b、c每个基因可决定25cm的身高。
1、两个不同的极端变异个体杂交,F 1代都是中间类型,但也有一定的变异,这是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
2、两个中间类型的F 1代杂交,F 2代大部分还是中间类型,但变异范围加大,并可出现极端个体。
这是由于除基因的自由组合外,环境因素也起一定的作用。
例如:极高个体(AABBCC )和极矮个体(aabbcc)婚配,后代都是中间类型(AaBbCc), 应是165cm 的身高,但有一定的变异,可能在160~170cm 之间。
如:两个中等身高的人(AaBbCc)婚配,后代大部分还是中等身高,但变异范围加大,并可出现极高和极矮个体。
AaBbCc个体可形成8种生殖细胞,两性配子随机结合,结果见下表:三、多基因遗传病一些常见的畸形和疾病发病率较高,大多超过1‰,并且这些病表现有家族倾向, 如:唇裂脊柱裂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哮喘精神分裂症等都是多基因遗传病和单基因病不同,多基因病由多对基因控制,并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患者亲属中的发病率没有单基因病高。
单基因病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AD病为1/2;AR病为1/4;多基因遗传病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约为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