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 格式:doc
- 大小:0.84 KB
- 文档页数:1
头期胃液分泌:这⼀期胃液分泌由进⾷动作引起,其传⼊冲动均来⾃头部感受器包括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迷⾛神经是这些反射共同的传出神经。
迷⾛神经除了释放⼄酰胆碱直接作⽤于壁细胞刺激其分泌外,还可作⽤于胃窦部的G细胞。
条件反射由和⾷物的形象、⽓味、声⾳等刺激相应感受器引起,⾮条件反射是咀嚼吞咽⾷物时,刺激⼝腔和咽喉等处的化学和机械感受器引起的。
胃期胃液分泌:主要途径为:①扩张刺激胃底、胃体部的感受器,通过迷⾛-迷⾛神经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直接或间接通过胃泌素引起胃液分泌;②扩张刺激胃幽门部,通过壁内神经丛,作⽤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③⾷物的化学成分直接作⽤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
肠期胃液分泌: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机制实现的。
⼗⼆指肠释放的胃泌素是肠期胃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之⼀。
⼩肠粘膜还可能释放⼀种叫“肠泌酸素”的激素刺激胃液分泌。
三期胃泌胃液特点⽐较头期分泌量⼤酸度⾼,胃蛋⽩酶尤其⾼。
胃期:酸度⾼,胃蛋⽩酶不⾼。
肠期:分泌量⼩。
消化名词解释消化:消化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过程,它可以将外界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从而提供能量和营养。
它是人体和其他动物体内所有生理过程的基础,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和核心营养物质,以支持身体机能和维持生命活动。
消化系统是由多个结构组成的,它们包括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直肠、肝脏以及胆囊等。
消化的关键步骤是摄取食物,使其进入生物系统,并最终将其转化为生物利用的各种营养物质。
在消化过程中,口腔和其他器官的运动、消化液的分泌物质、消化酶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均起着重要作用。
消化过程由多个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是口腔消化,口腔消化是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片段的过程,并消除大部分食物形态。
第二阶段是消化液分泌,消化液分泌是指胃液和肠道液分泌,它们可以将食物液化并分解成更小的营养物质,使营养物质更容易被消化。
第三阶段是消化酶的作用,消化酶的作用是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更加易消化的物质,从而使营养物质更加易于被人体吸收。
第四阶段是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的吸收是将营养物质从消化道中吸收到血液中的过程,从而提供给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饮食和消化是人体健康的基石。
如果人体的消化不良,会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可能引起很多疾病或状况。
此外,消化中的有害物质也可以通过肠道进入体内,如细菌、病毒等,因此对于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消化系统健康的主要方法有:健康饮食,均衡饮食,避免甜食,充足睡眠,少吃辛辣食物,经常运动,保持口腔卫生,注意消化系统疾病的早期症状等。
总之,消化是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它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健康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应该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
正常成人每天胃液分泌量在1.5-2.5L,纯净的胃液为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 值在0.9-1.5。
胃液的主要成分除盐酸外,还包括胃蛋白酶原、内因子、黏液和碳酸氢盐等。
胃液分泌可分为消化间期和消化期,消化间期胃液分泌量很少,胃液分泌主要在消化期,消化期分泌又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1、头期:食物影响、气味刺激头面部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可引起胃液分泌。
进食后食物刺激口腔、咽部的机械和化学感受器,又可以通过非条件反射引起胃液分泌。
头期胃液分泌持续时间可达2-4小时,胃液分泌量约占整个消化期的30%,酸度和胃蛋白酶原含量高,消化能力强;
2、胃期:进入胃腔内的食糜刺激胃壁上机械和化学感受器,可促进胃液大量分泌。
该期胃液分泌量约占整个消化期的60%,酸度和胃蛋白酶原含量也较高;
3、肠期:食糜进入肠道后,仍可刺激胃液分泌,该期主要通过胃肠激素释放产生体液调节机制实现。
肠期胃液分泌量较少,约占整个消化期的10%,酸度不高,胃蛋白酶原含量也不高。
胃酸分泌规律
胃酸分泌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胃酸分泌规律:
1. 消化期胃酸分泌:胃酸分泌主要在消化期进行,包括头期、胃期和肠期。
在头期,胃酸分泌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如迷走神经刺激和胃泌素释放。
胃期主要是在食物进入胃后引起的反射性胃酸分泌,而肠期则是在小肠消化吸收后引起的胃酸分泌。
2. 昼夜节律:胃酸分泌存在昼夜节律性,通常在早上醒来后达到高峰,而在晚上逐渐减少。
这种节律可能与人体内生物钟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有关。
3. 应激和情绪反应:应激和情绪反应可以影响胃酸分泌。
例如,当人们感到压力或紧张时,胃酸分泌可能会增加,导致胃部不适或胃食管反流病等症状。
4. 饮食和药物:某些食物和药物可以影响胃酸分泌。
例如,辛辣食物、咖啡因和某些药物可以刺激胃酸分泌,而某些食物和抗酸药可以抑制胃酸分泌。
5. 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酸分泌可能会减少,导致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下降。
女性在怀孕期间可能会出现胃酸分泌过多的情况,这可能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总之,胃酸分泌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并预防和治疗相关
疾病。
生理学┃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展开全文生理学· 消化和吸收第三节胃内消化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成年人胃的容量为1~2L,具有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
食物入胃后,经过胃的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食团逐渐被胃液水解和胃运动研磨,形成食糜(chyme)。
胃的运动还使食糜逐次、少量地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一、胃液的分泌胃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是通过胃黏膜中多种外分泌腺细胞分泌的胃液来实现的。
胃黏膜中有三种外分泌腺:①贲门腺,为黏液腺,位于胃与食管连接处宽1~4cm的环状区;②泌酸腺,为混合腺,存在于胃底的大部及胃体的全部,包括壁细胞(parietal cell)、主细胞(chief cell)和颈黏液细胞(neck mucous cell);③幽门腺,分泌碱性黏液,分布于幽门部。
另外,胃黏膜内还含有多种内分泌细胞,通过分泌胃肠激素来调节消化道和消化腺的活动;常见的内分泌细胞有:①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样物质,分布于胃窦;②δ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对促胃液素和胃酸的分泌起调节作用,分布于胃底、胃体和胃窦;③肠嗜铬样细胞(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ECL cell),合成和释放组胺,分布于胃泌酸区内。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纯净的胃液(gastric juice)是一种无色的酸性液体,pH 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1.5~2.5L,其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其余为水、HCO3-、Na+、K+等无机物。
1.盐酸:胃液中的盐酸(hydrochloric acid,HCl)也称胃酸(gastric acid),由壁细胞(parietalcell)分泌。
胃酸有游离酸和结合酸两种形式,两者在胃液中的总浓度称为胃液的总酸度。
空腹6小时后,在无任何食物刺激的情况下,胃酸也有少量分泌,称为基础胃酸分泌。
基础胃酸分泌在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也有所不同,平均0~5mmol/h,且有昼夜节律性,即早晨5~11时分泌率最低,下午6时至次晨1时分泌率最高。
生理学胃液分泌胃液是胃内分泌物的总称,它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胃液分泌的生理学机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胃液的成分主要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内因子等。
其中,盐酸是胃液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由胃壁细胞分泌。
盐酸的作用十分广泛,它不仅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从而促进蛋白质的消化,还能抑制和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为胃内的消化创造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
此外,盐酸进入小肠后,还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胃蛋白酶原主要由主细胞分泌,在盐酸的作用下,它会被激活成为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将其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
不过,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相对较弱,其作用的最适pH 值约为20。
黏液是由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的。
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它可以有效地阻挡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和损伤,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内因子则是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能够与维生素 B₁₂结合,促进维生素 B₁₂在回肠的吸收。
如果内因子分泌不足,会导致维生素 B₁₂吸收障碍,进而引起恶性贫血。
胃液的分泌分为基础分泌和消化期分泌。
基础分泌是指在没有食物刺激的情况下,胃仍会持续少量地分泌胃液,这有助于保持胃黏膜的完整性和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
消化期胃液分泌又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头期胃液分泌是指食物的色香味等刺激通过视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受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再通过迷走神经传出,引起胃液分泌。
这一时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分泌量多、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高,消化能力强。
胃期胃液分泌是指食物进入胃后,通过机械扩张刺激胃底、胃体和幽门部的感受器,引起胃液分泌。
此外,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如蛋白质的消化产物等,也能直接刺激胃黏膜的 G 细胞,使其释放胃泌素,进而促进胃液分泌。
胃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分泌量多、酸度高,但胃蛋白酶含量相对头期较低。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等候伊人2、简述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与机制。
[考点]消化管不同部位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不同。
[解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食糜到达回肠时,营养物质多已吸收完毕。
另外,胆盐和维生素B12则主要在回肠主动吸收。
(1)糖的吸收食物中的淀粉和糖原需要消化成单糖后,才被吸收。
在肠管中吸收的主要单糖是葡萄糖,而半乳糖和果糖较少。
单糖是通过载体系统的主动转运过程而被吸收的。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当钠泵被阻断后,单糖的转运即不能进行。
糖被吸收后,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而进入淋巴的很少。
(2)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食物分解为氨基酸后,由小肠全部主动吸收。
与单糖的主动吸收相似,转运氨基酸也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氨基酸吸收后,几乎全部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3)脂肪的吸收脂肪(甘油三酯)在消化后主要形成甘油,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此外还有少量的甘油二酯和未经消化的甘油三酯。
胆盐可与脂肪的各种消化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并聚集成脂肪微粒。
一般认为脂肪的吸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吞饮脂肪微粒;另一种是脂肪微粒的各种成分,分别进入肠上皮细胞,在细胞内,进入的脂肪分解产物又重新合成脂肪,形成乳糜微粒。
乳糜微粒和分子较大的脂肪酸最后转移入淋巴管。
甘油和分子较小的脂肪酸可溶于水,在吸收后扩散入毛细血管。
所以,脂肪的吸收有淋巴途径和血液途径两种,但以前者为主。
(4)水分的吸收水分主要由小肠吸收,大肠可吸收通过小肠后余下的水分,而在胃中吸收很少。
小肠吸收水分主要靠渗透作用。
当小肠吸收其内容物的任何溶质时,都会使小肠上皮细胞内的渗透压增高,因而水分随之渗入上皮细胞。
(5)无机盐的吸收一般单价碱性盐类,如钠、钾、铵盐吸收很快;而多价碱性盐类吸收很慢。
凡能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盐、磷酸盐和草酸盐等,则不能吸收。
三价的铁离子不易被吸收,维生素C可使高价铁还原为两价的亚铁而促进其吸收。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生理学知识点:胃液一、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1.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酸性液体,pH 在 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 1.5~2.5 L,其主要成分有:(1)盐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
作用:激活蛋白酶原,为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促使食物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质水解;杀灭细菌;促进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分泌,进而引起胰液和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钙铁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主要由主细胞合成与分泌,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也可以分泌。
胃蛋白酶原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储存在细胞内。
当其被盐酸激活后,变成胃蛋白酶,消化水解蛋白质,已被激活的胃蛋白酶可自我激活胃蛋白酶原,这是一种正反馈。
(3)内因子壁细胞分泌。
与 VitB12 结合,保护其不被肠内水解酶破坏。
若内因子缺乏,会导致 VitB12 缺乏,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黏液和碳酸氢盐黏液由胃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泌酸腺、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共同分泌,主要成分是糖蛋白,HCO3- 由胃粘膜内的非泌酸细胞分泌。
HCO3- 与黏液结合形成黏液-碳酸氢根屏障,能有效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损害。
2. 消化期的胃液分泌(1)根据消化道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将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分为头期、胃期、肠期三个时期。
(2)头期头期的胃液分泌,也就是食物的色香味以及咀嚼、吞咽的动作,可以刺激眼、耳、鼻、口腔、咽等处的感受器,传入冲动反射性引起胃液分泌,成为头期分泌,也就是食物还没有进入胃。
引起头期胃液分泌的.机制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迷走神经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共同传出神经,其末梢主要支配胃腺和胃窦部 G 细胞,既可以直接促进胃液分泌,也可以通过促胃液素间接促进胃液分泌。
头期胃液分泌持续时间长(2~4 小时),分泌量大(约占消化期分泌总量30%),酸度及胃蛋白酶原含量高。
(2)胃期胃期的胃液分泌是食糜通过食道进入胃内,刺激胃壁上的机械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促进胃液大量分泌,冲动沿着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到中枢,在通过迷走神经中的传出纤维引起胃液分泌,食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肽和氨基酸,可直接作用于 G 细胞,引起促胃液素的分泌。
胃液的分泌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进食情况下胃液的分泌量可大大增加,称消化期胃液分泌。
一般进食后半小时左右达高峰。
胃液中主要含以下几种成分:盐酸、胃蛋白酶、黏液、碳酸氢盐和内因子。
盐酸:泌酸腺的壁细胞分泌。
在食物和某些药物刺激下,盐酸排出量可明显增加。
壁细胞依靠细胞膜上的质子泵逆浓度差向胃液中分泌盐酸。
胃蛋白酶原:泌酸腺的主细胞分泌。
迷走神经兴奋、进餐等刺激时可引起释放增多。
胃蛋白酶原在胃酸或已激活的胃蛋白酶作用下可被激活,转变成胃蛋白酶。
黏液和碳酸氢盐:黏液由胃黏膜表面的上皮,泌酸腺的黏液颈细胞以及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
碳酸氢盐主要是由胃黏膜的非泌酸细胞分泌的。
内因子: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二、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乙酰胆碱(Ach)促胃液素(gastrin)壁细胞组胺(histamine)细胞钙离子、低血糖、咖啡因和酒精等也可刺激胃酸的分泌。
①乙酰胆碱:迷走神经及部分肠壁内在神经末梢释放可被胆碱受体阻断剂阻断,如阿托品②促胃液素:多肽激素,G-34(肠粘膜G细胞) G-17(胃幽门部G细胞)引起gastrin分泌:a.胃窦部的蛋白质消化产物b.机械扩张胃窦部c.迷走神经兴奋③组胺:胃泌酸区黏膜中的ECL细胞分泌,旁分泌作用于邻近壁细胞H2受体,并提高壁细胞对乙酰胆碱或促胃液素的敏感性引起组胺分泌:a.促胃液素b.乙酰胆碱H2型受体阻断剂,如雷尼替丁其他因素:可口可乐、茶、啤酒、牛奶、咖啡、高浓度乙醇明显增加胃酸分泌(引起壁细胞分泌胃酸的大部分刺激均能促进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和黏液细胞分泌黏液。
)①乙酰胆碱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的强刺激物。
②促胃液素直接作用于主细胞;③氢离子可通过壁内神经丛反射性地刺激胃蛋白酶原的释放;④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刺激胃蛋白酶原的分泌。
三、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神经系统因素:1、精神、情绪因素,通过高位中枢一直迷走神经中枢的兴奋性;2、任何原因导致交感神经紧张性升高,使微血管收缩,黏膜血流减少,也间接一直胃液的分泌。
生理学胃液分泌(一)引言:胃液是胃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重要消化功能的液体。
其分泌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局部调节的影响。
本文将从胃液成分、分泌机制、调节因素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生理学胃液分泌的相关知识。
一、胃液成分1. 胃酸:主要由壁细胞分泌,具有消化食物、杀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功能。
2. 胃蛋白酶:由主细胞分泌,能够分解蛋白质成小肽和氨基酸。
3. 粘液:由颈部细胞分泌,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4. 酶原:胃蛋白酶的前体形式,通过酸性环境激活成胃蛋白酶。
5. 其他成分:包括胃腺素、胆碱、组织胺等。
二、胃液分泌机制1. 神经调控: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或抑制,影响胃液分泌。
2. 内分泌调节:胃黏膜末梢细胞分泌促胃泌素、胃泌素等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胃腺细胞。
3. 局部调节:胃内传感器探测胃内压力、pH值等变化,通过反射机制调节胃液分泌。
4. 壁细胞膜转运:胃壁细胞通过质膜上的离子泵、通道和载体蛋白,完成胃酸、氢离子和离子交换的过程。
5. 细胞内信号传导: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胃蛋白酶酶原激活物质等,在细胞内通过信号传导通路调节胃液分泌。
三、胃液分泌调节因素1. 神经调节因素: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胃内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2. 激素调节因素:胃黏膜末梢细胞分泌的促胃泌素、胃泌素等。
3. 胃内环境调节因素:胃内压力变化、pH值变化等。
4. 胃肠道反射调节因素:胃空肠反射、胃幽门反射等。
5. 食物因素:食物进入胃部刺激胃黏膜细胞,释放相应激素和神经传导物质。
结论:生理学胃液分泌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种胃腺细胞、激素和神经传导的相互作用。
胃液的成分包括胃酸、胃蛋白酶、粘液等,其分泌机制主要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局部调节的影响。
了解生理学胃液分泌对于深入理解胃消化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各章作业习题、讨论习题和思考题总汇王国卿六消化生理一.名词解释:1 消化2 吸收3 基本电节律4 胃肠道激素5 脑-肠肽6 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7 内因子8 胃排空9 胆盐肠-肝循环10 胃容受性舒张二.填空题:1 消化的两种方式是————和————。
2 胃液的成份有————、————、————和———,其pH显—性。
3 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分为—期、—期和—期,其中以—期的胃液质量最高。
4 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有————、————和————。
5 胃的运动形式是————、————、————和————。
6 胰液的主要成分有————和————,其pH值显——性,其分泌调节包括————调节和————调节。
7 胆汁的主要作用是——和——,其分泌调节包括——调节和——调节。
8 小肠的运动形式有————、————和————。
9 大肠内细菌活动可合成维生素————和维生素————。
10 消化吸收主要部位在————。
三.单选题:1 消化器管不具备下列哪种功能(E)A.消化食物B.内分泌C.免疫D.吸收营养E.维持酸碱平衡2 对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B)A.富有伸展性B.具有像心脏一样规则的自律性C.具有紧张性收缩D.兴奋性低E.对机械牵张刺激敏感3 迷走神经兴奋时将引起(C)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B.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多C.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多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E. 胃肠平滑肌活动变化不明显,消化腺分泌增多4 关于胃肠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E)A.调节消化道活动B.调节消化腺分泌C.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D.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E. 调节小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5 消化道平滑肌对下列哪种刺激反应不敏感(B)A.机械牵张B.电和切割C.温度变化D.酸碱等化学物质E. 缺血和平滑肌痉挛6 对食物理化特性在胃排空速度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D)A.稀比稠快B.流体比固体快C.颗粒小比颗粒大快D.非等渗溶液比等渗溶液快E.糖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最慢7 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E)A.壁细胞分泌盐酸B.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C.粘液颈细胞分泌粘液D.幽门腺细胞分泌粘液E.主细胞分泌内因子8 激活胃蛋白酶原的物质是(B)A.肠激酶B.盐酸C.组织液D.胃泌素E.胰泌素9 头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是(E)A.纯条件反射B.纯非条件反射C.纯神经调节D.纯体液调节E.神经- 体液调节10下列哪种物质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D)A.乙酰胆碱B.胃泌素C.组胺D.促胰液素E.肠泌酸素11下列因素中,哪项有促进胃运动的作用(A)A. 胃泌素B.肠-胃反射C.胰泌素D.抑胃肽E.盐酸12下列促进胃排空的因素是(E)A. 盐酸B.脂肪C.肠抑胃素D.高渗溶液E.蛋白质分解产物13下列哪项不是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E)A.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B.有利于化学性消化C.有利于物质吸收D.有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E.可推进食糜从小肠始端一直送到小肠末端,甚至推送入大肠14下列哪种不是胰液的成份(E)A. 胰淀粉酶B.胰脂肪酶C.胰蛋白酶原D.糜蛋白酶原E.肠激酶15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B)A. 水多,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多B. 水和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多C. 水和碳酸氢盐多,胰酶含量少D. 水和碳酸氢盐多,胰酶含量少E. 水和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少16 胆汁成分中,下列哪种是促进脂肪消化吸收最重要的成份(C)A. 胆色素B.胆固醇C.胆盐D.卵磷脂E.碳酸氢盐17下列哪种不是胆汁的作用(B)A.作为乳化剂,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B.分解脂肪为脂肪酸和甘油一酯C.作为脂肪分解产物的动载工具D.可中和一部分胃酸E.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18人体最重要的消化液是(D)A. 唾液B.胃液C.胆汁D.胰液E.小肠液19 关于铁的吸收,错误的是(C)A.高价铁不易吸收,亚铁易吸收B.机体缺铁时,吸收铁的能力增强C.维生素D可促进铁吸收D.胃酸可促进铁吸收E.铁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20 关于糖的吸收,错误的是(D)A.以单糖的形式吸收B.是继发性主动转运C.需要Na+参与D.吸收途径为血液和淋巴液E.已糖吸收比戊糖快四.回答题1.试述胃肠道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常见的胃肠道激素种类。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具有暂时贮存食物的功能。
成人胃的容量约1~2L。
食物在胃内还将受到胃液的化学消化和胃壁肌肉运动的机械消化。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粘膜是一个含有三种管状外分泌腺(胃腺)和多种内分泌细胞的复杂的分泌器官。
胃腺主要有贲门腺、泌酸腺(位于胃底和胃体)及幽门腺三种。
胃液(gastric juice)是由这三种腺体和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分泌物构成的。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pH为0.9~1.5的无色液体。
正常人每日分泌量约1.5~2.5L。
胃液的成分除水分外,主要有盐酸、胃蛋白酶、粘液、HCO3-和内因子。
(一)盐酸由泌酸腺中的壁细胞分泌的。
正常人空腹时盐酸排出量(基础酸排出量)为每小时0~5mmol。
在食物或某些药物刺激下,盐酸排出量可明显增加。
正常人的盐酸最大排出量每小时可达20~25mmol。
胃液中H+的最高浓度可达150 mmol/L,比壁细胞胞浆的H+浓度高约300万倍。
因此,壁细胞分泌H+是逆着巨大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过程。
壁细胞胞浆内的水解离生成H+和OH-,H+在位于壁细胞内的分泌小管膜上H+-K+依赖式ATP酶(又称质子泵)的作用下,主动分泌到小管内,OH-留在细胞内有待被中和。
由于壁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它能将从血浆中摄取的和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水化合,形成H2CO3。
H2CO3随即解离成H+和HCO3-。
H+和OH-中和生成水,HCO3-则与血浆中的Cl-进行交换而进入血液,与Na+形成NaHCO3。
而血浆中的Cl-则进入壁细胞,再通过分泌小管膜上特异性的Cl-通道进入小管腔,在小管内与H+形成HCl。
当需要时再由壁细胞分泌入胃腔。
胃酸的作用:1.可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2.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其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3.盐酸进入小肠内可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有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的作用;4.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利于铁和钙在小肠内吸收。
头期胃液分泌:这一期胃液分泌由进食动作引起,其传入冲动均来自头部感受器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迷走神经是这些反射共同的传出神经。
迷走神经除了释放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壁细胞刺激其分泌外,还可作用于胃窦部的G细胞。
条件反射由和食物的形象、气味、声音等刺激相应感受器引起,非条件反射是咀嚼吞咽食物时,刺激口腔和咽喉等处的化和机械感受器引起的。
胃期胃液分泌:主要途径为:①扩张刺激胃底、胃体部的感受器,通过迷走-迷走神经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直接或间接通过胃泌素引起胃液分泌;②扩张刺激胃幽门部,通过壁内神经丛,作用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③食物的化成分直接作用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
肠期胃液分泌: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机制实现的。
十二指肠释放的胃泌素是肠期胃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之一。
小肠粘膜还可能释放一种叫“肠泌酸素”的激素刺激胃液分泌。
三期胃泌胃液特点比较头期分泌量大酸度高,胃蛋白酶尤其高。
胃期:酸度高,胃蛋白酶不高。
肠期:分泌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