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同性与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热弹塑性本构理论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2.11 KB
- 文档页数:2
综合测试试题一一、问答题:(简要回答,必要时可配合图件答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固体材料弹性变形的主要特点。
请参见教材第49页。
2、试列出弹塑性力学中的理想弹塑性力学模型(又称弹性完全塑性模型)的应力与应变表达式,并绘出应力应变曲线。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1、在表征确定一点应力状态时,只需该点应力状态的___个独立的应力分量,它们分别是__。
(参照oxyz直角坐标系)。
2、在弹塑性力学应力理论中,联系应力分量与体力分量间关系的表达式叫___方程,它的缩写式为___。
三、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答案,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果。
每小题4分,共16分。
)1、试根据由脆性材料制成的封闭圆柱形薄壁容器,受均匀内压作用,当压力过大时,容器出现破裂。
裂纹展布的方向是:_________。
A、沿圆柱纵向(轴向)B、沿圆柱横向(环向)C、与纵向呈45°角D、与纵向呈30°角2、金属薄板受单轴向拉伸,板中有一穿透形小圆孔。
该板危险点的最大拉应力是无孔板最大拉应力__________倍。
A、2B、3C、4D、53、若物体中某一点之位移u、v、w均为零(u、v、w分别为物体内一点,沿x、y、z直角坐标系三轴线方向上的位移分量。
)则在该点处的应变_________。
A、一定不为零B、一定为零C、可能为零D、不能确定4、以下________表示一个二阶张量。
A、B、C、D、四、试根据下标记号法和求和约定展开下列各式:(共8分)1、;(i ,j = 1,2,3 );2、;五、计算题(共计64分。
)1、试说明下列应变状态是否可能存在:;()上式中c为已知常数,且。
2、已知一受力物体中某点的应力状态为:式中a为已知常数,且a>0,试将该应力张量分解为球应力张量与偏应力张量之和。
为平均应力。
并说明这样分解的物理意义。
3、一很长的(沿z轴方向)直角六面体,上表面受均布压q作用,放置在绝对刚性和光滑的基础上,如图所示。
基于双屈服条件准则的横观各向同性本构模型研究及其数值模拟QU Guangxiu;REN Peng【摘要】为研究层状岩体的力学特性,提出基于双屈服条件强度准则的本构模型.基于双屈服条件强度准则,联合横观各向同性的广义虎克定律刚度矩阵建立考虑横观各向同性的本构模型,并结合岩石单轴压缩试验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该模型的参数;实现该模型的单轴压缩试验数值模拟,并通过室内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本构模型在层状岩体的力学分析方面具有适用性,为层状岩体力学特性研究及层状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年(卷),期】2019(016)006【总页数】6页(P1448-1453)【关键词】横观各向同性;本构模型;双屈服条件强度准则;数值模拟【作者】QU Guangxiu;REN Pe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58层状岩质边坡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其明显的横观各向同性力学特性对边坡的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如何建立适用的本构模型以探究其力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关于横观各向同性岩石的本构模型研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刘运思等[1]通过室内试验对横观各向同性岩体的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
Gonzaga等[2]通过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如何确定横观各向同性岩石的力学参数。
ZHANG等[3−5, 11]通过不同试验手段研究了横观各向同性岩石的破坏机理,探讨了加载速率对破坏过程的影响。
熊良宵等[6−8]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横观各向同性岩体的力学特性。
Colak等[9−10]对横观各向同性岩体的破坏强度准则进行了研究。
上述研究成果大都基于Hoek-Brown准则,描述横观各向同性岩体的强度和变形特征,并提出不同的强度准则和弹塑性本构模型,但大多研究成果仅从强度或者变形特征这种单一因素考虑横观各向同性岩体的本构模型,如何科学地描述层状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征仍值得商榷。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金属合金的塑性行为研究一直是重要课题。
2219铝合金作为一种常用的高强度、高塑性的工程材料,其力学性能和塑性行为的研究对于优化其应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是描述材料在多方向应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行为的重要工具。
本文旨在研究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探讨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形行为,以期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选择与准备本研究选择2219铝合金作为研究对象。
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切割和加工,以确保样品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实验方法(1)进行拉伸实验,获得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数据。
(2)通过金相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观察和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
(3)建立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的拟合和验证。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通过拉伸实验获得2219铝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
在多个方向上进行的实验表明,该合金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
在特定方向上,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和塑性。
2. 微观结构分析利用金相显微镜和EBSD技术,观察到2219铝合金的微观结构具有明显的晶粒取向和相分布特征。
这些特征对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3. 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建立与验证基于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建立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
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塑性变形行为。
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讨论1. 各向异性来源分析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主要来源于其微观结构的晶粒取向和相分布特征。
这些特征导致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存在差异,从而表现出各向异性的塑性变形行为。
2. 模型应用与优化建立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可以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用于预测和评估2219铝合金在多方向应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行为。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塑性变形是决定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领域,轻质、高强度、可塑性好的铝合金成为了主要的应用材料。
而作为具有高塑性的2219铝合金,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
对于此类材料的本构模型研究,尤其涉及各向异性塑性行为的探索,成为了工程研究和学术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篇论文将深入探讨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关于铝合金的塑性本构模型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于材料的各向同性行为,而忽视了各向异性行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219铝合金作为一种具有显著各向异性的材料,其塑性行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建模两个方面。
实验研究主要通过不同方向的单轴拉伸实验、多轴压缩实验等手段来获取材料的应力-应变数据。
理论建模则主要是根据实验数据和材料的微观结构来建立相应的本构模型。
尽管在模型研究和应用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关于模型的精度和适应性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为了更深入地研究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一)实验材料与设备我们选用标准规格的2219铝合金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向的单轴拉伸设备进行实验。
同时,我们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来获取材料的应力-应变数据。
(二)实验方法我们首先对材料进行不同方向的预处理,包括热处理和机械处理等,以获得不同的微观结构。
然后进行单轴拉伸实验,记录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数据。
此外,我们还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微观结构。
(三)结果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数据和微观结构观察结果,我们发现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行为主要表现在不同方向上的屈服强度、延伸率和硬化行为等方面。
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力学
各向同性弹性力学(Isotropic Elasticity)指的是一种物理学理论,用来描述物质的弹性特性。
它是一种基于均匀变形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变形行为。
该理论假设材料在任何方向上的弹性行为都是相同的,因此称之为各向同性弹性力学。
该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解释物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行为,从而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性质。
例如,可以利用各向同性弹性力学来研究材料的抗弯性能、抗压性能、抗拉性能等,以及材料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变形行为等。
此外,该理论还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疲劳损伤行为,以及材料在复杂环境中的行为。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篇一摘要本篇论文旨在深入探讨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该合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并建立相应的本构模型。
本文首先介绍了2219铝合金的应用背景和意义,随后概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接着详细阐述了实验方法和材料模型的理论基础,最后通过分析结果讨论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应用前景。
一、引言2219铝合金作为一种常用的工程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力学性能的准确描述对于结构设计和性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材料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行为,因此研究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2219铝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了多种本构模型。
然而,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各向同性模型上,对于各向异性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
随着多尺度模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进行研究,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实验方法为了研究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我们采用了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单轴拉伸实验和多轴加载实验,获取了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变形数据。
其次,基于实验数据,结合材料力学和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本构模型。
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四、材料模型理论基础本文所研究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基于经典塑性理论,包括屈服准则、流动法则和硬化规律等。
屈服准则是描述材料开始屈服的条件;流动法则是描述材料在屈服后的变形行为;硬化规律则是描述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的硬化行为。
通过这些基本理论,我们建立了适用于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
五、分析结果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我们得到了2219铝合金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变形数据和本构模型参数。
板岩横观各向同性力学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自然界中具有片理状的变质岩和层理状的沉积岩等岩石在垂直于层理面方向和平行于层理面方向的物理、力学性质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称为岩石的横观各向同性。
层状岩石具有横观各向同性性质,我国层状岩石分布广泛,在公路、铁路和矿山等岩石工程中经常遇到。
岩石的横观各向同性对岩石工程的稳定性等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岩石的横观各向同性对岩石工程的设计、施工、变形和稳定性的预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炭质板岩的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塑性和蠕变性质,并提出相应的本构模型。
在弹塑性方面,开展水平层理试样和竖直层理试样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建立了横观各向同性岩石弹塑性本构模型,提出了弹塑性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并对弹塑性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求解。
以炭质板岩为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横观各向同性岩石弹塑性本构模型和参数求解方法。
分析了横观各向同性岩石的强度特征与破坏机理。
在蠕变方面,通过开展水平层理试样和竖直层理试样的三轴压缩蠕变试验,研究不同层理的炭质板岩在不同加载路径下的蠕变特性,分析了蠕变流动方向。
采用基于不可恢复应变的内变量蠕变方程,建立了横观各向同性岩石蠕变本构模型,提出了模型参数求解方法并求解了模型参数。
以炭质板岩为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横观各向同性岩石蠕变本构模型和参数求解方法。
本文研究成果将为丰富岩石力学基本理论和解决相关工程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开展横观各向同性岩石弹塑性本构模型数值化研究,推导了横观各向同性岩石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总刚矩阵。
在Fortran编译环境下,采用ABAQUS中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对横观各向同性岩石弹塑性本构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将编写的UMAT子程序嵌入ABAQUS运行,模拟水平层理圆柱试样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验证了本文所提横观各向同性弹塑性本构模型和编写程序的正确性。
将本文所提模型应用于不同层理面隧道开挖研究,分析了层理面倾角对隧道变形的影响,与Hill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本文所提模型能更好的适用于横观各向同性岩土材料。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铝合金因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等特性在航空、汽车、船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2219铝合金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尤为突出。
然而,铝合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这对其精确成形和性能预测提出了挑战。
因此,研究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对于提高其成形精度和性能预测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对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本构模型。
这些模型主要基于物理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通过引入各向异性参数来描述材料的塑性行为。
然而,现有的模型在描述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行为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参数过多、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进行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单轴拉伸实验和多方向拉伸实验,获取2219铝合金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数据。
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包含各向异性参数的本构模型,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确定模型中的参数。
最后,通过对比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单轴拉伸实验和多方向拉伸实验,我们获得了2219铝合金在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曲线。
这些曲线显示出了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即在不同方向上,材料的力学性能存在显著差异。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包含各向异性参数的本构模型,并通过拟合实验数据确定了模型中的参数。
我们对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进行了评估。
通过对比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行为,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
这表明我们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五、讨论与展望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描述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行为的本构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铝合金因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在航空、汽车、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219铝合金作为其中一种常见的合金材料,其力学性能和塑性行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复杂的工程应用中,各向异性塑性行为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因此,对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众多学者对铝合金的塑性本构模型进行了深入探讨。
其中,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因考虑到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差异,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2219铝合金的研究方面,虽然已有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但关于其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尚不够完善。
因此,进一步研究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对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优化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单轴拉伸实验,获取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数据。
其次,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2219铝合金的有限元模型,并采用合适的本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最后,通过对比拟合结果与实验数据,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四、结果与讨论(一)实验结果通过单轴拉伸实验,我们获取了2219铝合金在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数据。
这些数据反映了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差异,为后续的本构模型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二)本构模型拟合结果我们采用多种本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包括各向同性模型和各向异性模型。
通过对比拟合结果与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各向异性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2219铝合金的塑性行为。
其中,XXX本构模型在描述材料的屈服行为和塑性流动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准确性。
(三)模型验证与讨论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我们将拟合得到的本构模型参数应用于有限元模型中,对材料的力学行为进行模拟。
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我们发现XXX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2219铝合金的力学性能。
岩土工程中横观各向同性Drucker屈服准则
贾乃文
【期刊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3(000)002
【摘要】本文以Hill正交异性屈服准则为基础,讨论了横观各向同性条件下,岩土中出现塑性屈服的Drucker准则修正表达式。
【总页数】1页(P49)
【作者】贾乃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52
【相关文献】
1.关于横观各向同性体在其各向同性面内弹性问题的一个常数 [J], 王建祥
2.各向同性和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统一点力解 [J], 丁皓江;梁剑;陈波
3.各向同性土与横观各向同性土的力学特性和持水特性 [J], 郭楠; 陈正汉; 杨校辉; 郭剑峰; 孙树国
4.横观各向同性Drucker屈服准则 [J], 贾乃文
5.各向同性弹性半空间与带孔隙横观各向同性热弹性材料界面上波的传播 [J], Rajneesh库玛;Rajeev库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各向同性与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热弹塑性本构理论研究
近年来,材料科学迅猛发展,耐高温材料在航空、航天以及发电机组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建立考虑温度影响的材料热弹塑性本构理论成为当前力学、材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高温材料本构关系研究,大多基于唯象理论,针对具体材料,不具有普适性。
建立同时考虑外力及温度耦合引起变形的双变量热弹塑性统一本构方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于高温合金材料在我国大型装备制造业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张量函数表示定理,建立描述材料力学行为的本构方程,在当前变形体力学研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材料的对称性决定了本构方程张量表示的具体形式,本构方程的完备性、不可约性明确规定了非线性本构方程中标量不变量的数目与类型,明确了独立的弹性张量、弹塑性张量分量的数目和具体形式,广泛适用于一大类材料,具有普适性。
本文在有限变形范围内,以张量函数及其表示定理为基础,研究了各向同性、横观各向同性2n阶弹性、弹塑性常数个数,推导出各向同性、横观各向同性这两大类材料非线性弹塑性本构方程。
在弹塑性本构方程基础上,通过考虑温度变化引起的材料变形,推导得到了各向同性、横观各向同性两大类材料在热加载阶段,用不变量表示的非线性全量热弹塑性本构方程。
将方程退化到单向拉伸状态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选取AZ31铸造镁合金以及45号钢常温条件下的拉伸实验与弹塑性本构方程进行拟合分析,选取HCP多晶镁材料的高温实验与热弹塑性本构方程进行拟合分析;对于横观各向同性材料,选取的是DZ125材料的常温拉伸与高温拉伸实验,与弹塑性
与热弹塑性本构方程进行拟合分析。
得到如下结果:准静态单轴载荷下各向同性材料、横观各向同性具体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不同温度区间,所研究材料的弹塑性常数、热弹塑性常数;基于张量函数的非线性热弹塑性本构方程能有效地描述上述材料的拉伸硬化、软化等完整力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