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体学翻译文本

文体学翻译文本

文体学翻译文本
文体学翻译文本

E-C

1)There are countless ways to experience the wonder of Victoria Falls: by hot air balloon, helicopter, even on the back of an elephant. But if you are the type that prefers to keep your feet on the ground, a hike through the falls should do you nicely. Just be sure to bring your raingear, a constant mist soaks everything in sight.

人们可以通过无数种方式来体验神奇的维多利亚瀑布:乘热气球,直升机,甚至是骑在大象背上。但你如果更钟情于站在地面上观看,那最好的选择就是徒步穿越瀑布了。但一定要带好雨具,因为一切你看到的景物都浸润在雾中。

2) Sitting in the north of the Pacific Ocean, the string of Hawaii islands has some of the most beautiful breaches on earth. With pure white sands lined with green cliffs, in summer the sea is great for surfing, swimming and diving. The mild climate, green trees and charming flowers offer beauty and harmony to tourists all year round.

坐落于太平洋的北部,夏威夷群岛拥有着世界上最美丽的海岸。夏季的夏威夷,纯洁的白色沙粒混着蓝色的浪花,使其成为人们冲浪、游泳和潜水的极佳去处。美丽的夏威夷四季如春,那里温和的气候、葱郁的树木和迷人的花草随时等着您的到来。

C-E

1)崂山,林木苍翠,繁花似锦,到处生机盎然。其中,更不乏古树

名木。景区内,古树名木有近300株,50%以上为国家一类保护植物,著名的有银杏,桧柏等。

Mountain Lao is full of vitality everywhere with green trees and blooming flowers. In the scenic spot, there are even some ancient trees, among nearly 300 of them, more the half are firs-class national protected plants, such as famous gingo and GuiBai, etc.

2)宽广的湖泊,辽阔的草坪,花草树木一应俱全的上海最大的公园

—世纪公园,如今又将成为忙碌的上班族的一个新去处。该公园是为那些住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的居民设计建造的。这是一个接近自然的所在,在这里你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享受绿草,花香,鸟语。

Century park-- the largest park in Shanghai—with broad lake and vast lawn, will be another good choice for busy office workers. It was built for those who live in high-rise buildings of Metropolis, and you have access to close to the fresh air, green grass, fragrant flowers and singing birds.

科技文本的翻译

(一)科技英语特点和翻译原则 科技文本:科学专着、科学论文、科学报道、试验报告、技术规范、工程技术说明、科技文献以及科普读物等。 科技文本的特点:用词非常严谨,行文规范,注重客观;描述平易,一般不带感情色彩;准确,正式,逻辑严密。 1. 科技英语的词汇。 i. 普通词汇 ii.半专业词汇 半专业词所表达的意义根据不同的学科内容而定 .:1. pencil 光学中:光纤锥,射束 机械中:metal pencil 焊条 2. concentration

1)Electrode potential depend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irons.(浓度) 2) A concentration process is important now that the depletion of high grade ores is possible. (富集) iii.专业词汇 i.词义专一,构成呈多样化,前后词缀,如:auto-, a-, semi-,micro-等。 ii.外来词多 2.科技英语中长句较多, 汉译英时注意拆分 科技英语重表示某些复杂概念时用的长复合句大大多于一般英 语。长句特点是从句和短语多,同时兼有并列结构或省略,倒装顺序,结构显得复杂。但其所表达的科技内容严密性、准确性和逻辑性较强。 见4. . 3.科技英语专业术语性强,汉译英是强调术语翻译的正确性。 专业术语语义具有严谨性和单一性 平时阅读与所译材料同类的英文材料 给概念以约定俗成的译名 .:药品的“保存期”是“shelf life”而不是“storage period” 肺活量是“vital capacity”而不是“lung capacity” 科技英语重缩略语情况也比较多,需勤查相关专业词典或参考书,采用公认的缩略形式。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翻译标准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翻译标准 万正发 (1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21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 412008)3 摘 要: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文体再现又是翻译标准的核心。对翻译标准文体理论的系统再认识,有利于再现原文的文体特征,从而明确文体学对翻译标准确立的意义。 关键词:翻译标准;文体特征;文体再现 On Tran sl a ti on St andards from the Angle of Stylisti cs Abstract:Regarding translati on standards,the key point of translati on theory,the p resent article syste m ically analyzes the theory of translati on standards in style.It points out rep r oducti on motivati on of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target language,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ty2 listic study t o translati on standards. Key words:translati on standards;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style rep r oducti on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5757(2008)0920053202 1.引言 翻译标准和原则,在翻译界可谓众说纷纭,其中很多翻译标准都提到了对文体的要求。Tytler在Princi p les of Translati on中提出译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应与原文具有相同的特征;奈达在Translati on Theory and Practice中也提出:翻译要从语义到文体,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在接受语言中再现源语信息[1];我国学者严复的“信、达、雅”、鲁迅“要保留原文的风姿”等理论也表达了对翻译标准文体论的探讨。 2.文体探微 文体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英语style 一词源于拉丁语的stilus,原指古人在蜡板上写字用的一种用金属或骨头制作的“笔”。随着时间的推移,style一词的词义不断扩大,以至《牛津英语词典》曾在该词下面列出26个义项。[2] 现英文Style既可指某一时代的文风,又可指某一作家使用语言的习惯;既可指某种体裁的语言特点,又可指某一作品的语言特色。它包含文体、语体和风格等方面的意思。因此stylistics这个词便译为“文体学”、“语体学”或“风格学”。 随着文体学的发展和完善,它已经成为研究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的重要理念。一些学者曾指出运用文体学确立翻译标准的意义,并作出了一些精辟论述,集中在语体、语言常规与变异以及语言结构与功能等方面。但笔者认为这些论述对文体所蕴涵的意义不够系统和全面。根据泰特勒、奈达等学者翻译标准中的要求,文体style至少应包括语体、文类体裁、功能文体、修辞与篇章等多个层面。 3.文体多层面对翻译的要求 3.1语体(f or mality) 语体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距离,与语域即使用语言的主体、场合和情景相关。语体在作品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描写话语环境、展示人物身份、反映社会文化、体现原作的文体风格等。译者应了解作者的语体使用意图,在译文中设法去再现这些方面的效果,以求获得语用等值。如:[3] a.H is bel oved parent has j oined the heavenly choice. b.H is dear father has passed a way. c.H is father died yesterday. d.H is old man has kicked the bucket. 根据所表达的拘谨、正式、商议及随意等不同文体,宜分别译为: 他慈父已登仙界。 他亲父已去世。 他父亲昨天过世了。 他的老家伙已经翘辫子了。 对语体的翻译须辨析词汇所归属的语体等级,以做到选词准确。词汇的语体色彩除了可以在相关词典中查找外,还可以根据语言环境推断,注意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语体使用相应的语言,完成不同语体之间的对应翻译。翻译标准文体理论体现在语体上贵在“信”,即保持原语与译语在语体上的一致性。 3.2.翻译与文类题材(types of writing or genre) 35 第24卷 第9期Vol.24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 CHUAN C OLLEGE OF E DUCATI O N 2008年9月 Sep.2008 3收稿日期:2008205211  作者简介:万正发(1982—),男,湖北监利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浅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简析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论文摘要:如何破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障碍,更有效地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在思维差异、文化心理、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及生活习俗等几个方面,阐明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翻译文化意识文化与思维 1.引言 朱光潜先生认为,外国文学中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中最难处理。因为它在文学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但对于文学来说却又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一国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否则在做翻译的时候就会有无法下手的感觉。(朱光潜,1996:184)。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人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乃至多元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才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2.影响翻译的文化元素 2.1宗教 大家都知道,《圣经》在西方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源头的角色。相关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仍然信信仰宗教。而中国人则长期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即使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佛教,也是一种受到深刻世俗影响的多神论,这就不同于西方人大一统的一神论宗教观念。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在语言中就有“玉帝”、“佛祖’’等词语,而西方则人信仰基督教,所以就有“上帝”一词。汉语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英语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译法,即“Man propose,Heaven disposes”;或者是‘‘Man Dropose,God disposes”。它们的差异就在于对“天”字的不同翻译。“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佛教·道教色彩,而“God”则具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后者的归化变译法固然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但不利于“天”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的传播。英语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成语中,如It’s in God’s hands(听天由命)等。翻译中对于宗教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以汉语中的“临时抱佛脚”这个成语为例,如果简单地翻译成“to 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就会让西方读者感到奇怪,为什么在有需要时要抱佛主的脚呢?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稍加处理的话,西方读者理解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to 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seek help at the last moment”。(包惠南,2003:20)。 2.2文化心理 由于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各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各具特色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对一个民族的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文化的不同主要在一些历史典故以及许多忌讳和好恶的差异上得到体现。以数字“9”为例。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的意义很特别,因为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意义:即九九归一,一统天下之义。而“4”这个数字由于和汉语中的“死”读音相近,所以很多人现在还是不喜欢这个数字,尤其是电话号码。相当多的人不愿意要以“4”为尾号的号码。至于“8”这个数字由于与发财的“发”谐音而深受一些人的热捧。而在西方人的意识里,4、8和9只是极普通的自然数符号,并不具备这些特殊的意义。众所

文体学第二章翻译总结

文体学第二章翻译总结 一五五零七一二〇八 第二章文体分析的步骤 文体分析通常按照语言描写、文本分析、语境因素分析的顺序进行。 一、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指:对给定文本的语言特征进行的研究和分类。语言特征通过在文本中出现的相对频度表现出来。通常来说,当我们说一篇文章有特定的语言特征,就指这些特征在文章中出现的很多,这就意味着,我们应当对一篇文章中特定语言特征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另外,在一篇文章中,局部特征和主导特征的安排可能暗示着写作人的态度意图。这就是文体学的关注点。并不是说出现频次最少的就不值得关注,有可能也是文章的一个特殊之处。 文章风格的塑造者用最常出现或最少出现的语言特征代表一种特定的文风文体。利奇和肖特在阐述问题分析的方法时,列出了四个语言学和文体学目录,分别是:词汇学种类、语法种类、修辞以及衔接和语境。 在本书中,我们提供一个从五方面进行语言描写分析的目录:音韵学、笔迹学、词汇学、语法学和语义学。 语言描写分析目录:

【音韵】这里的音韵学指一种语言的发音系统,包含以下方面: 1. 2. 3. 4. 5. 音的省略语音象征组音押韵节奏 6. 7. 8. 9. 停顿重音速度语调 10. 头韵 11. 谐音 12. 尾韵 13. 拟声 14. 音高 【笔迹学】这里的笔迹学指书写形式,在文章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 2. 3. 标点符号的使用字母大写段落划分 4. 5. 6. 7. 【词汇】词汇的选择包含以下角度: 斜体印刷布局图解标志拼写 一五五零七一二〇八 1. 词汇选择 2. 高级或低级 式 词源是古英 准 6. 正式或非正9. 直白或委婉

10. 讨喜与否 7. 标准或非标 词 8. 动态或静态 12. 常用词还是稀有词 13. 抽象或具体 11. 新词还是旧 语还是拉丁语 3. 生 4. 5. 音节的多少描述或评价本义还是衍 【语法】句中连接和排列词汇的方式。 1. 2. 3. 4. 5. 句子类型句子长度句子的复杂程度名词短语从句类型 6. 7. 8. 9. 短语类型语法结构词语顺序时态 10. 主被动 11. 是否符合语法性 【语义】主要讨论修辞手法,可分为八种类型。 1. 2. 3. 4. 5.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 伴随中外学术交流的频繁展开,英语作为中外交流的桥梁,越来越受到关注。翻译工作者只有把握好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让英语翻译表达更为准确,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英语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更好地展现语言的魅力。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标签:英语文化;翻译效果;影响 一、文化和翻译的内涵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经历长期的历史沉淀。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内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此外,文化也是不同的。基于流畅性和准确性的翻译是一种改变语言信息的文化行为。翻译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迫切需要沟通和交流的背景下,同时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任何翻译都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也不例外。经验丰富的英语翻译和翻译研究人员都重视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虽然理解了原文的意义,但远不止简单的语言理解,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言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段落理解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他或她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翻译是语言转换的过程,但由于翻译具有许多社会功能,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时期的翻译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译者必须在翻译过程中理解翻译的功能及其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只有这样,译者才能正确处理英语文化因素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并在英语翻译中成功传达。否则译者很容易犯下社会语用错误。可以说,如果不考虑文化因素,翻译工作无法进行,没有文化的翻译将是苍白无力的。 二、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效果影响 1.社会历史背景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每个国家的历史都不同,所以不同国籍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和態度。与此同时,民族语言的发展是由社会发展过程和民族的一切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的,尤其是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更加突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和谐”,主要体现在句型流畅。英语更加侧重分析,句型主要是基于主语和谓语为主,再加以短语及从句。译者应注意用英语句子表达的文化含义,而不是字面翻译,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2.环境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Review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概论 押题: 1、隐马尔科夫模型 2、机器翻译的方法 3、文本电子化OCR 4、双语对齐处理 5、汉语切分的方法和关键问题 5-20考试——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 考试题型:填空、判断、问答7-8个 考查内容:基本概念梳理,理解分析能力,考题思路,课件! 1、概论 1.1概况 为什么要研究翻译技术? 何谓翻译技术(translation technology)?能够用来进行语言翻译或辅助进行语言 翻译的信息技术。 解决或缓解语言障碍(language barrier)问题,提高翻译从业人员的生产率。 翻译技术的研究始于机器翻译 关于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定义:利用计算机及其软件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为另外一种语言的技术。 机器翻译研究的目标是研制具有翻译能力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机器翻译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 机器翻译结论很困难。 翻译技术的分流 机器翻译(MT):机器翻译的主体是机器。目前比较困难。(目标是寻找彻底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主体是人。相对比较容易,但却很实用。 计算机辅助翻译立足为翻译人员提供(软件)工具。协助翻译人员提高效率(生产率)。 名词辨析 CAT -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MAT - Machine-aided(-assisted) Translation MAHT - Machine-assisted Human Translation HAMT - Human-assisted Machine Translation MT - Machine Translation FAHQMT - Fully Automatic High Quality MT

浅谈科技文本的翻译方法

浅谈科技文本的翻译方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科技英语的翻译也因此而逐渐发展起来。为了更好地实现科技英语翻译的交际功能,科技文本适用的翻译方法也是当今科技翻译工作者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科技文本的翻译方法与技巧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科技文本;翻译方法;专业术语;句子 翻译首先靠考虑的就是语篇风格,科技文本的翻译与文学类等其他文体翻译相比,有其自己的独特性[1]。第一,科技文本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为人们提供新的科技内容,所以不像文学作品那样重在生动的描写或多用表现文采的修辞手法,而是着重把握文体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客观性。科技文本用语不讲究华丽,但内容必须表达精准,要体现科技文体科学严谨的特性;第二,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科技文本重点在于准确表达内容,无须带有任何主观成分,以客观的表达方式叙述事实和真理,以显示其科学性。科技文体不存在夸张夸大的语句,更不存在华丽的辞藻,表达方式大多平铺直叙、逻辑性强。因此,科技文本的翻译也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一要准确,就是理解和表达科技内容、科技术语、语言形式、逻辑关系、符号公式、图表数字等要准确无误,要忠实于原文;二要简洁,就是用词、造句、行文要简洁明了,精炼通顺;三要规范,就是语言、文字、术语、简称、符号、公式、语体、计量单位等都要规范统一,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这三条翻译标准是密切联系的,在翻译实践中应同时兼顾,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必须要把握好原语文本的语篇风格才能保证科技文本翻译之后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确定科技文本翻译的整体风格后,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句子的翻译。科技文体中,作者常用的几种句子结构包括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第三人称和一般现在时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使得科技文体的这些特征在翻译时都无法保留或无须保留,必须保留的是其中的语法意义和所传达的信息。因此,句法作为语言的外壳有时可以舍弃。比如被动语态在汉语中不常用,翻译时应尽量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转换成主动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基本相同時,可采用顺序驱动原则,翻译时语序基本不变。但是总的说来,中英文句法上的差异还是大于相同之处。科技文本中多用长句,主要是因为长句能够表达复杂的科学思维,可以体现表述的严谨性和逻辑性。长句是指句子中含有数量较多或相当长的词组定语、词组状语等,或含有数量较多又相长的各种从句的主从复合句等。翻译长句,首先要弄清楚全句的中心内容及各部分的逻辑关系,然后将原文按照目的语特点的表达方式将原文的含义准确地道地表达出来。常用的翻译方法,首先就是顺序法,就是按照原文的叙述顺序或逻辑关系依次翻译;二是逆序法,就是从后面开始翻译,逆着原文的顺序翻译,这与顺序法正好相反[2]。如果句子太长,结构太复杂,我们也可以采用拆句的方法。拆句法是指将原文长句中存在的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独立结构以及介词短语等拆分,将原文的一个句子拆译成两句或更多句。转换法也是为了获得语义对等所必不可少的翻译方法,它包括词性的转换(比如名词转换成动词,介词转换成动

文体学第二章翻译总结

第二章文体分析的步骤 文体分析通常按照语言描写、文本分析、语境因素分析的顺序进行。 一、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指:对给定文本的语言特征进行的研究和分类。语言特征通过在文本中出现的相对频度表现出来。通常来说,当我们说一篇文章有特定的语言特征,就指这些特征在文章中出现的很多,这就意味着,我们应当对一篇文章中特定语言特征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另外,在一篇文章中,局部特征和主导特征的安排可能暗示着写作人的态度意图。这就是文体学的关注点。并不是说出现频次最少的就不值得关注,有可能也是文章的一个特殊之处。(比如口语词汇不会出现在书写的法律文件中) 文章风格的塑造者用最常出现或最少出现的语言特征代表一种特定的文风文体。利奇和肖特在阐述问题分析的方法时,列出了四个语言学和文体学目录,分别是:词汇学种类、语法种类、修辞以及衔接和语境。 在本书中,我们提供一个从五方面进行语言描写分析的目录:音韵学、笔迹学、词汇学、语法学和语义学。 语言描写分析目录: 【音韵】这里的音韵学指一种语言的发音系统,包含以下方面: 1.音的省略 2.语音象征 3.组音 4.押韵 5.节奏 6.停顿 7.重音 8.速度 9.语调 10.头韵 11.谐音 12.尾韵 13.拟声 14.音高 【笔迹学】这里的笔迹学指书写形式,在文章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标点符号的使用 2.字母大写 3.段落划分 4.斜体 5.印刷布局 6.图解标志 7.拼写 【词汇】词汇的选择包含以下角度:

1.高级或低级词汇选择 2.词源是古英语还是拉丁语 3.本义还是衍生 4.音节的多少 5.描述或评价 6.正式或非正 式 7.标准或非标 准 8.动态或静态 (动态动词包括:①持 续的活动。比如“走” “读”“说”②过程或转 化。比如“成长”“到达” “成为”③瞬间动作。 “跳”“踢”;静态动词 包括:①关系或者存在 状态。“属于”“拥有” ②看法角度。“听”“看” 以及情感态度比如“爱” “恨”) 9.直白或委婉 10.讨喜与否 11.新词还是旧 词 12.常用词还是 稀有词 13.抽象或具体 【语法】句中连接和排列词汇的方式。 1.句子类型 2.句子长度 3.句子的复杂程度 4.名词短语 5.从句类型 6.短语类型 7.语法结构 8.词语顺序 9.时态 10.主被动 11.是否符合语法性 【语义】主要讨论修辞手法,可分为八种类型。 1.比较的手法(明喻、暗喻、类比、拟人、通感) 2.替换的手法(转喻、提喻、换称、用典、夸张、委婉语、轻描淡写) 3.重复的手法(头韵) 4.对比和并置的手法(对照) 5.双重含义的手法(双关)

HYPALON的技术文件中文翻译

技术文件 海帕龙的类型分类,性能及应用 海帕龙Hypalon.是一种由美国杜邦DUPONTt公司生产的高性能弹性体氯璜化聚乙烯合成橡胶类,高性能的耐臭氧,氧化,耐候,耐热,耐油和化学品。Hypalon也具有优良的耐光暴露褪色,配方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如好拉升强度和耐磨特性。 Hypalon.具有多种品种和类型用于提供各种的用途需求,常用性能介绍如图表1,并附有各种材料的详细描述,所有这些品种均可以用于固体硫化弹性体的加工工艺,某些用于两种其他的工艺,非硫化应用和溶剂涂层工艺。 Hypalon配方的选择应该从产品的用途进行,同样重要的是需要选择其他的配方成分,如以下的介绍 该技术说明是一个选择Hypalon品种的建议 操作时的安全预防措施 安全操作知识 合成橡胶含有很低量的四氯化碳和三氯甲烷作为生产的残余,等等可以参考MSDS Hypalon的一些原料生产过程的化学物控制符合OSHA的要求(略) 更多的对于操作时对人体的伤害资料,请参照dupont公司的“毒性和操作指南”和MSDS材料安全手册 混合物的组分 Hypalon的成分包含过氧化物和铅基的催化剂,有关注意事项见相关说明 生产产生的废弃物处理(略) 表1 Hypalon.品种类型

注:本表中的数据为大约值,只是用于解释各种产品,不用于规格指标表续

Hypalon.的应用特点 Hypalon.是用硫化和过氧化反应生产氯璜化聚乙烯弹性体。它的综合性能如上表说明 优异的综合性能用于橡胶加工行业,如: 永久的颜色稳定性 超级耐臭氧和耐侯性,甚至为非黑色产品 耐温性达到150°C .广泛的抗化学品性能 依照含氯量的不同具有耐油和耐溶剂性能 电绝缘性能 .低燃烧性能,依照氯含量 耐磨耗和物理疲劳 应用的领域 汽车工业的软管和输油软管,电缆材料单层的屋顶防漏材料,.增强织物材料,涂层Hypalon,无论硬质或柔软。 图1Hypalon,原料选择的原则 hapalon48更好的耐油性,高模量,高硬度和好的非硫化性能 hapalon4085更大的配方适应性,更短的硫化时间 hapalon6525更大的配方适应性,更短的硫化时间,更好的低温和高温性能 hypalon40 基础用途,良好的耐油性和好的热性能 hypalon45 良好的非硫化性能,低温柔软性好硬度,更好的撕裂和耐热性 hypalon40是在第增塑剂用量下配方,需要更高的硫化时间 用于涂层加工的系列 Hypalon20 柔软良好的低温柔软性 Hypalon30,更加硬度,薄膜表面,耐油性优异 Hypalon48 硬质光滑表面,耐油,比3更好的低温性能

试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一)

试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一) 论文摘要:如何破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障碍,更有效地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在思维差异、文化心理、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及生活习俗等几个方面,阐明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翻译文化意识文化与思维 1.引言 朱光潜先生认为,外国文学中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中最难处理。因为它在文学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但对于文学来说却又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一国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否则在做翻译的时候就会有无法下手的感觉。(朱光潜,1996:184)。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人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乃至多元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才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2.影响翻译的文化元素 2.1宗教 大家都知道,《圣经》在西方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源头的角色。相关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仍然信信仰宗教。而中国人则长期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即使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佛教,也是一种受到深刻世俗影响的多神论,这就不同于西方人大一统的一神论宗教观念。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在语言中就有“玉帝”、“佛祖’’等词语,而西方则人信仰基督教,所以就有“上帝”一词。汉语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英语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译法,即“Manpropose,Heavendisposes”;或者是‘‘ManDropose,Goddisposes”。它们的差异就在于对“天”字的不同翻译。“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佛教·道教色彩,而“God”则具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后者的归化变译法固然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但不利于“天”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的传播。英语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成语中,如ItsinGodshands(听天由命)等。翻译中对于宗教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以汉语中的“临时抱佛脚”这个成语为例,如果简单地翻译成“toembraceBuddha’Sfeetinone’Shourofneed”就会让西方读者感到奇怪,为什么在有需要时要抱佛主的脚呢?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稍加处理的话,西方读者理解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toembraceBuddha’sfeetinone’shourofneed——seekhelpatthelastmoment”。(包惠南,2003:20)。 2.2文化心理 由于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各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各具特色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对一个民族的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文化的不同主要在一些历史典故以及许多忌讳和好恶的差异上得到体现。以数字“9”为例。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的意义很特别,因为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意义:即九九归一,一统天下之义。而“4”这个数字由于和汉语中的“死”读音相近,所以很多人现在还是不喜欢这个数字,尤其是电话号码。相当多的人不愿意要以“4”为尾号的号码。至于“8”这个数字由于与发财的“发”谐音而深受一些人的热捧。而在西方人的意识里,4、8和9只是极普通的自然数符号,并不具备这些特殊的意义。众所周知,在西方人

文本类型及相关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及相关翻译策略 摘要:文本类型是语言学、语用学里一项重要的内容,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也影响到了翻译的方方面面。文本的分类是翻译的参考性依据,近些年来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人致力于文本类型及翻译策略的研究。其中,德国翻译理论家凯瑟琳莱斯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不仅为翻译研究、方法和翻译批评的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如何精准翻译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文本类型理论;翻译策略;凯瑟琳莱斯 一、文本类型理论 长久以来,语言一直被分为功能性语言(functional language)和文学性语言(literary language),如果硬要通俗点说,可能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口头语和书面语是较为类似的。由此可见,两种语言的所用的地点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再进一步细化,Karl Buhler将其分为信息性文本(informative),表达性文本(expressive),还有呼唤性文本(vocative),这三种类型也与人认知的三方面相切合:思考(thinking or perceiving),感觉(feeling)和意愿(willing)。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e Reiss)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她认为翻译前必须先对翻译材料进行文本类型分类,然后根据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根据之前的三种分类,莱斯进行了详尽的解释:1)信息功能文本(informative),凡是旨在传递信息、知识、意见等事实的文本,皆属于信息功能文本,文本的重心在其内容和主题;2)表达功能文本(expressive),强调文本的创造性构建和语言的美学层面,突出文本作者及文本本身;3)呼唤功能文本(vocative),旨在通过说服文本读者或者接受者采取某种行动,从行为上对文本作出反应,其语言特点是对话式的,文本的重点在于感召。 这三种文本也与人际交流和沟通的三方面相对应:发送人(sender, speaker or writer),接受人(receiver, hearer or reader),话题(topic or information)。如此一来,我们也可以将这三种文本与人际沟通的内容也挂上等号。1)信息功能文本(informative)对应的是事实传递的普通交流(plain communication of facts),类似新闻、知识、信息、观点、争论、感觉、论断等都属于这一类。实际上的信息价值是零,信息就是交流本身;交流完毕,信息也传达完毕。2)与表达功能文本

浅谈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Each language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its culture. Language reflects cul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language is restricated by culture. In different culture the same words or expression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On the other hand, different words and expression can have the same meaning. In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idioms have inten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y can be regarded as nucleus and cream of language when translating idioms, we must correctly handl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Hand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s becoming the key point of the succeeding in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There are six ways of translating idioms. Keywords: culture; translation; idiom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非技术文本翻译实践-20140506 v3

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机器翻译的 非技术文本翻译实践 徐彬,山东师范大学;崔启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CAT)应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译员以及翻译教学和研究者的认同。然而,在CAT技术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的背景之下,我们仍会看到,很多翻译教学和研究人员,囿于旧有的认识,认为CAT只是对技术类文本的翻译有效,并不适合应用到文学翻译等非技术文本的翻译中。本文从分析CAT的性质入手,借助实际出版翻译案例,说明CAT可以也应该用于非技术文本翻译;结合高质量的机器翻译(MT)以及译后编辑(PE),“MT+CAT+PE”的模式对于一些非技术文本的翻译也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电脑辅译;机器翻译;非技术文本 Abstract:The necessity of applying 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is recognized by more and more translators as well as translation researchers/educators. The education of CAT relat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emerged at the turn of the 21st and is becoming a focus in translation education. However, against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acceptance of CAT technology is growing steadily, a great number of translation researchers/educators still hold that CAT is only suitabl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technical texts, not for literary and other non-technical text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ature of CAT, and illustrates with three translation cases that CAT can be—and should be—applied to the translation of non-technical texts; and the translation mode of post-editing of machine translation in CAT is also applicable. Key Words: Computer Assisted Translation; Machine Translation; Non-Technical Texts 1.引言:电脑辅译能否用于文学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被误解为“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到现在大多数翻译领域的研究者和教育者能够基本厘清“CAT”和“MT”之间的区别,前后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然而,伴随着这一认识上的突破,相当多的翻译教学者和研究者却又形成了新的认识局限,认为CAT“仅”适用于技术文本的翻译,不能应用于文学翻译。 这一认识可能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众多CAT厂家在推广自己的软件时,往往会突出强调CAT软件对于翻译技术文本的作用,从不言及文学翻译;其次,是CAT研究领域一些有影响力的研究者在相关著作中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如Lynne Bowker (2002:112)就曾指出,“并非所有文本都同样适合包含在翻译记忆(TM)中”,又指出,“技术、科学,以及法律文本往往包含重复内容,而文学和广告文本往往包含较少的重复,因而通常就不适合包含在TM中”。Quah (2008:193) 更进一步指出,大多数的翻译记忆软件都是针对半技术及高度技术性文本(semi-technical and highly technical texts)而开发的,对于半创造性和高度创造性的文本(semi-creative and highly creative texts)就不那么适用了。Austermuehl (2006:139)也指出技术文本更适合使用翻译记忆等工具。 应当看到,CAT是一种专门为译者开发的生产力工具,既然是工具,它就有“器物之用”。即使完全不考虑文本中的“重复性”,单纯考虑多数CAT为译者构建了更方便、更专门化的工作界面,我们就有理由将其应用到几乎所有类型的文本的翻译中。徐彬在2005年就指出,翻译记忆系统能够给文学文本的翻译带来助益(2005: 75),并在《翻译新视野——CAT》(2010a: 72)一书中进一步细化了这一分析,指出CAT可以:提供便捷的词汇查询以及更快的译文输入方式;提供更符合人体工学的翻译环境;提供更友好的译文校对环境。 本文拟通过作者亲历的三个CAT应用案例,说明CAT不仅可以应用到文学翻译,而且很有必要将其扩展到技术文本以外的半创造性乃至高度创造性文本的翻译工作中,为了更清晰简明的指称这类文本,本文将这其称作“非技术文本”。

文化与翻译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11期(总第127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教 授 孙致礼 文化与翻译 以前,人们常说我国翻译界存在两大流派:文艺学派和语言学派。前者强调传达原作的艺术意境,因而把“传神”、“入化”视为翻译的最高境界;后者则将语言学的某些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上,要求译作与原作“等值”、“等效”。但是,令人可喜的是,近些年来,我国翻译界又悄然崛起了一个新的流派:文化学派。他们认为,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两种不同的民族语言相交流,实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的交流。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两个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人能否相互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于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蕴意的理解。因此,他们主张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① 中外学者对翻译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其中张今先生的定义尤为惹人瞩目:“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②进行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这正是翻译的根本任务和最大意义所在。 从我国翻译界目前的状况来看,文化学派似乎尚未形成堪与文艺学派和语言学派并驾齐驱的势头。但笔者认为他们的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笔者就从文化与翻译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体会。 一、“文化传真”是翻译的基本原则 鲁迅说:“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时,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很相像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③什么叫“异国情调”呢?显然,鲁迅指的不是在语言上“一味仿效西洋”,而是尽量保存原文所蕴含的异域文化特色。这就是说,翻译不仅要考虑语言的差异,还要密切注视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处理的好坏,往往是翻译成败的关键。语言可以转换,甚至可以“归化”,但文化特色却不宜改变,特别不宜“归化”,一定要真实地传达出来。因此,“文化传真”应是翻译的基本原则。 “文化传真”可以说是在“更大语境”下做翻译。有时,从语言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一个译法,而从文化的角度考虑,可能得出另一种译法,而且可能是更高一筹的译法,例如: (1)“Y ou don’t want to lose Larry altogether,do you?” She shook her head.(S.Maugham:The Razor’s Edge, p.256) “你不想完全失掉拉里,是吗?” 她点头。(周煦良译《刀锋》,p.245) 在回答否定疑问句时,英美人着眼于所问的内容是否属实,而中国人则着眼于问话本身是否正确。如果仅仅从语言的角度考虑,周先生的译文无可指摘;然而,从文化的角度考虑,似乎有些“失真”:原文明明是“摇头”,译文为何改成了 “点头”?笔者认为,这两句话改一个译法,则可达到“文化传 真”的效果: “你并不想完全失掉拉里吧?” 她摇摇头。 “文化传真”的反义词是“文化误导”。如果我们光在文 字上作文章,不考虑其文化内涵,有时难免会破坏原文的“异 国情调”,代之以不伦不类的“本国情调”。例如: (2)“I bet you can’t spell my name,”says I. “I bet you,what you dare I can,”says he. “All right,”says I,“go ahead.” “G eorge Jaxon-then now,”says he.(Mark Twain:The A 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Ch.17) “我敢说你准不知道我的名字是哪几个字,”我说。 “我敢说你这可难不住我,我知道,”他说。 “好吧,”我说,“你说说看。” “荞麦的荞,自治的治,清洁的洁,克服的克,孙子的孙— 怎么样,”他说。(张友松、张振先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 记》,p.116) 上面两位译者用心虽好,结果却是弄巧成拙:使不懂洋 文的读者误以为英文用的也是方块字。如果这种译法在50 年代还可说得过去的话,现在却是万万要不得的,而应老老 实实译成: ①王宁:文化研究语境下的翻译研究,《外语与翻译》,1998年第2期。 ②张今:《文学翻译原理》,第8页。 ③《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第246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