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生产设计 第一章 船舶生产设计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37
1船舶生产设计概论1.1船舶生产设计的基本概念1.1.1船舶工程特点及造船市场竞争需要11.1.2船舶生产设计基本概念21.1.3我国引入船舶生产设计的过程31.2生产设计的基本内容1.2.1船舶生产设计的内容及分类31.2.2船舶生产设计的事前准备41.2.3绘制生产设计图表51.2.4生产设计的工作流程及工作要求51.3生产设计的管理体制1.3.1现行生产设计体制141.3.2生产设计组织形式141.4生产设计的特点和作用1.4.1现行生产设计体制151.4.2 生产设计主要作用161.5推行生产设计的基础162船舶生产设计的准备工作2.1原则工艺说明书2.1.1事前准备工作的作用及必要性172.1.2生产设计前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182.2船舶建造方针书的编制2.2.1船舶建造方针书及其编制要求182.2.2船舶建造方针书的内容192.2.3建造方针书的编制方法202.3造船网络图2.3.1造船网络图222.3.2造船生产过程网络图的编制方法222.3.3船台吊装网络图242.4船舶建造施工要领的编制2.4.1船舶建造施工要领概述252.4.2船体施工要领的基本内容介绍252.5计划准备2.5.1计划准备概述282.5.2负荷计划282.5.3日程计划293船舶生产设计编码系统3.1生产设计编码的基本概念3.1.1编码的含义323.1.2造船生产设计编码的分类333.1.3成组技术、组合件333.2制订生产设计编码系统的原则333.3船体生产设计编码系统3.3.1生产设计编码系统的内容组成353.3.2船体结构编码的一般结构形式353.3.3不同工艺流程零件的编码形式363.3.4标准件编码结构形式363.3.5船体结构编码其他系统形势举例364船体建造工艺符号4.1生产设计标准体系4.1.1标准及船舶生产设计标准概述374.1.2生产设计标准体系374.1.3生产设计标准体系的结构374.1.4生产设计标准的级别划分374.1.5生产设计标准的管理374.2生产设计标准内容4.2.1基础标准384.2.2船舶生产设计标准384.2.3生产设计标准举例395船体工作图及管理表5.1船体生产设计的内容5.1.1船体生产设计概要405.1.2船体生产设计的主要内容405.2船体生产设计要领书的编制5.2.1船体生产设计要领书及其编制的目的415.2.2生产设计要领书的作用415.2.3生产设计要领书的主要内容415.2.4生产设计要领书的编制425.3船体工作图的设计出图模式5.3.1绘制船体工作图的两种模式425.3.2工序工位作业对信息的要求和表达方法435.3.3两种出图模式的比较445.3.4出图模式的选择445.4船体工作图5.4.1按工序工位出图的工作内容455.4.2按分段出图的工作图内容475.5套料图5.5.1套料图及其作用485.5.2手工套料485.5.3计算机套料495.6管理表5.6.1管理表及其作用495.6.2零件明细表495.6.3装配长度和焊接长度表515.6.4工时定额表525.6.5分段钢材备料表525.6.6分段重量重心表525.6.7自制、外协、外购、铸锻件清单536船体辅助性作业的设计(什么是造船生产的辅助性作业)6.1吊环及加强材的设计6.1.1吊环的设计536.1.2加强材的设计546.2脚手架的设计6.2.1船台墩木、支柱布置图556.2.2船台脚手架布置图556.2.3分段脚手架搭设图566.3工艺孔、通道及安全设施的设计6.3.1工艺孔576.3.2临时通道576.3.3安全设施577托盘管理简介7.1船舶舾装工程的发展过程7.1.1舾装作业及其特点587.1.2传统舾装597.1.3预舾装技术597.1.4区域西装技术607.1.5国内外预舾装水平607.2舾装综合布置图7.2.1区域西装设计的任务617.2.2舾装综合布置图概念及区域划分617.3编码技术概述7.3.1信息在船舶建造中的重要地位627.3.2编码627.3.3船舶建造采用编码技术的重要性627.4船舶建造编码系统的组成7.4.1船舶建造编码系统的基本构成627.4.2成本区分代码637.4.3作业类型代码637.4.4托盘管理代码637.4.5物资代码647.4.6舾装件代码647.4.7船体结构代码657.5船舶建造编码系统的组成7.5.1船舶建造编码系统的基本构思677.5.2船舶建造编码分类原则67。
第一章造船工程概论1.船舶建造工艺的任务(1)根据现有技术条件,为造船生产制订优良的工艺方案和工艺方法,以缩短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和改善生产条件。
(2)大力研究开发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造船工艺水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船舶建造的内容(1)船体建造:船体号料、船体构件加工、中间产品制造、船台总装(2)舾装工程:主船体和上层建筑以外的机电装置、营运设备、生活设施、各种属具和舱室装饰等。
(3)涂装作业:在船体内外表面和舾装件上,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除锈和涂敷各种涂料,使金属表面与腐蚀介质隔开,达到防腐蚀处理的目的。
3.船舶制造流程:准备工作,零件加工,中间产品制造,船舶总装,船舶下水,船舶试验,交船与验收4.造船作业任务分解:将船舶建造这一工程项目划分为若干子项目的工作。
(1)系统导向型任务分解:对船舶按功能系统分解任务。
(2)中间产品导向型任务分解:将最终产品分解为若干中间产品的分类方法称为中间产品导向型任务分解。
(成组技术原理、生产作业分类、中间产品特征分类)5.造船模式的内涵和演变:造船技术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五个有代表性的造船模式6.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ALS7.造船生产准备工作内容:设计准备,工艺和计划准备,材料与设备,工厂设施,人员准备(1)设计准备:初步设计(意向书及技术附件、造船合同及附件),详细设计,生产设计(2)工艺和计划准备:工艺准备(准备阶段、加工制作阶段、中间产品组装阶段、船舶总装和船内舾装阶段、船舶下水阶段、码头舾装阶段、船舶试验与交船阶段)、计划准备第二章船体放样与号料1.船体放样定义:即将图纸上以一定缩尺比例绘制的设计图,放大成1:1的实尺图样(或1:10、1:5的比例图样),作为船体构件下料、加工的依据。
目的:设计图放大,将设计图上因比例限制而隐匿的型值误差和曲线(面)不光顺因素予以消除,对型线进行光顺。
油船的现代化程度油船的发展从最早的专业化运输船开始,主要是运输散装石油的油船,其他运输船舶的专业化大体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才迅速发展起来的。
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天然气、石油气的扩大应用,使油船、液化气船需求增加,各种类型、用途的油船进一步增加。
船舶的大型化可以降低单位造价,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商船特别是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想大型化方向发展非常迅速。
1950年世界上最多的油船载重量仅2.8万吨,到了1975年则造出了56.5万吨的“海上巨人”号超大型油船,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运输船舶。
目前,世界上拥有的10万吨以上的超大型油轮(VLOC)已达数百艘。
以下以308000载重吨超大油轮为例,介绍现代化油轮的特点。
本船是一艘远洋航行、单桨、单柴油机驱动的原油船,它适合载运闪点低于60℃的原油。
船舶参数主尺度:载重量:入级符号:总长≤333.00m设计吃水≈285,000吨C CS垂线间长320.00m 结构吃水≈308,000吨★CSA Oil Tanker, DoubleHull,CSR,型宽60.00m 服务航速:15.7knotsF.P.≤60C,ESP.LoadingComputer S.I.D.型深29.80m续航力:★CSM.AUT-0,SCM,VSC,LGS,PMS设计吃水20.50m 以服务航速航行 20,000海里&结构吃水21.80mDNV1A1,Tanker for Oil ESP,CSR,E0VCS-2,TMON船舶性能稳性: 船舶受外力作用离开平衡位置倾斜而不至倾覆,当外力消除后仍能回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能力。
此船的船型决定它需要非常好的稳性,而油在船舱里会震荡,使船的稳性变差,解决的方法是在船舱内加设纵舱壁来制荡,60米的船宽使油船加设了两道平板纵舱壁。
抗沉性:船舶遭受海损事故而使舱室进水,但仍能保持一定的浮性喝稳性而不至于沉没或者倾覆的能力。
传统的油船甲板一般为单层板架,货油藏区域大多采用纵骨架式结构,小型油船也有采用横骨架式结构的。
船舶概论名词解释:1.垂线间长LPP:船中首、尾垂线之间的纵向距离称为间长.(P11)2.型表面:钢船船体外板的内表面称为船体型表面.(P11)3.性深D:在船长中点处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上甲板横梁上缘的垂直距离.(P11)4.型宽B:在船体最宽处.沿船舶设计水线自一舷的肋骨外缘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P11)5.吃水d:在船长中点处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夏季载重水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型吃水.(P12)6.干舷F:在船长中点处由夏季载重水线量至上甲板边缘线上缘的垂直距离.F=D-d+干舷甲板厚度(P12)7.水线面系数Cw:水线面面积Aw与船长L和型宽B的乘积之比,称为水线面系数.即:Cw=Aw/L×B(P12)8.中横剖面系数Cm:中横剖面浸水面积Am与对型宽B和型吃水d的乘积之比,称为中横剖面系数.即:Cm=Am/B×d(P12)9.方形系数:型排水体积V与船长L型宽B及型吃水d的乘积之比,称为方形系数.即CB=V/L×B×d(P12)10.纵向棱形系数CP:型排水体积V与以中横剖面面积Am为断面,长度为船长L的柱体的体积之比.即CP=V/L×Aw=CB/CW(P12)11.浮性:船舶在一定装载情况下漂浮与水面一定平衡位置的能力,称为船舶浮性.12.稳性:船舶受给定外力作用发生倾斜但不倾覆.当外力消失后能自行回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性能,称为船舶稳性.(P19)13.储备浮力:船体设计水线以上水密体积所能提供的浮力.储备浮力通常用干舷表示,干舷越大,储备浮力越大,船体强度越好.(P22)14.空船排水量:是指船舶出厂时空船的排水量.它包括船体、机器、锅炉、设备、船员及行李的重量(P20)15.抗沉性:船舶一舱或连续数舱破舱浸水后,能保持一定的浮性和稳性的性能.称为船舶抗沉性.(P19)16.限界线:沿着船舷由舱壁甲板上表面一下76mm处绘的线,称为限界线.(P26)17.一舱不沉制:指任意一舱破舱进水后的最终平衡水线不超过限界线,且能达到抗沉性所要求的浮性和稳性的船舶(P26)18.稳心:船舶小倾角横倾前后浮力作用线交点.(P24)19.快速性:在一定的主机功率情况下,表征船舶航行速度快慢的性能,称为船舶快速性.船舶快速性分为阻力和推进两个方向.(P19)20.兴波阻力:船舶航行时兴起船行波,改变水在船体表面的压力分布而形成的首尾压差阻力,称为兴波阻力.Rw.(P28)21.耐波性:船舶在波浪上克服摇摆等运动的性能.(P19)22.转首性:表示船舶应舵转首的性能(P39)23.推进系数:船的有效功率Pe和主机功率之比,以Pc来表示.Pc=Pe/Ps.(P27)24.谐摇:船舶受到的遭遇周期等于固有横摇周期时的横摇.25.操纵性:船舶能够保持或改变航向的性能(P19)26.航向稳定性:保持原有的航向能力.(P39)27.纵骨架式:板格的长边沿船长方向,短边沿船宽方向,纵向骨材的间距小,横向衔材的间距大.(P48)28.总纵弯曲:作用在船体上的重力、浮力等而引起的船体绕水平横轴的弯曲称为总纵弯曲(P46)29.总纵强度:船体结构抵抗纵向弯曲不使整体结构遭到破坏或严重变形的能力.称为总纵强度(P47)30.横骨架式:板格的边长沿船宽方向.短边沿船长方向,横向骨材的间距小,纵向衔材的间距大.(P48)31.锚泊设备:利用抓力或自重使船舶于水面固定位置的设备.它由锚锚链锚链筒止链器起锚机械锚链管和锚链舱等组成(P88)32.船舶系统:是指船上输送液体和气体所需的管子及其附件阀件机械和仪表的总称.主要包括舱底水系统灭火系统日用水系统通风系统空气调节系统(P99)33.航海仪器:是用于确定船位和保证船舶安全航行仪器的统称,主要是航行定位仪器.主要分为航迹推算陆标定位天文定位和无线电定位(P103)34.区域造船法:以区域为基础,将船体建造舾装和涂装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相互协调和有机结合地组织生产,形成壳舾涂一体化建造技艺.35.舾装工程:造船业通常将主体船和上层建筑以外的机电装置运管设备生活设施各种属具和舱室装饰等,统称为舾装工程.(P110)36.船体建造工艺:加工制作船体构,再将它们组装成中间产品(部件分段总段),然后吊运至船台上总焊接装成船体建造工艺.简答题:1.古代船舶和近代船舶各有什么特点?答: (1)古代船舶的特点是木质船体,依靠人、畜或风帆推进,排水量小。
船舶生产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船舶生产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流程。
2. 掌握船舶结构、船舶图纸的识别和解读。
3. 了解船舶生产中的材料选择、工艺方法及其对船舶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船舶结构图、船体布置图的能力。
2. 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船舶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参与船舶生产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船舶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的设计方法和工艺技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船舶生产设计在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船舶生产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案例为引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船舶生产设计基本原理:包括船舶结构、设计流程、设计规范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船舶图纸识别与解读:涉及船体结构图、船体布置图、电气系统图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船舶材料与工艺:介绍船舶生产中常用的材料、加工工艺及对船舶性能的影响,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CAD软件应用:学习运用CAD软件绘制船舶结构图、船体布置图等,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
5. 船舶生产设计案例解析:分析典型船舶生产设计案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船舶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7. 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团队协作、项目管理,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应教材第七章内容。
111.4船舶设计的阶段划分第一章船舶设计概要1.4 船舶设计的阶段划分根据现代造船的特点,船舶设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完工文件1.4 船舶设计的阶段划分在深入分析任务书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全局出发,提出船体、轮机、电气不同专业方面的各种可行性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一个能满足船东要求的合理的设计方案。
一、初步设计初步设计●确定船舶主要要素;●在总布置、主机选型、船体型线、主要性能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工作;●通过计算、绘图、必要的模型试验及分析论证等技术于段,得出决定全船技术形态的总体方案;●在船体基本结构、主要舾装设备、机舱布置、电力负荷及电站配置、机电设备选型等方面开展初步设计。
1.4 船舶设计的阶段划分一、初步设计初步设计的关键工作内容是总体设计(1)船体说明书;(2)总布置图;(3)型线图;(4)中剖面结构图及构件计算书;(5)航速、稳性、舱容、干舷等估算书或计算书;(6)机舱布置图;(7)电力负荷估算书;(8)主要设备规格和厂商表。
初步设计应当形成的主要技术文件1.4 船舶设计的阶段划分一、初步设计显然,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是初步的。
但是,涉及全船主要技术形态的参数和指标应当是可靠的,技术和措施应当是合理的。
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所完成的工作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1.4 船舶设计的阶段划分一、初步设计主要图纸和技术文件应取得船东认可,作为下一阶段设计的依据。
1.4 船舶设计的阶段划分二、详细设计在初步设计所形成的总体设计的基础上,依据造船详细设计合同和经审查通过的初步设计技术文件,对各个局部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开展各个分项目的详细设计和计算,调整和解决船、机、电各方面具体的问题和矛盾。
最终确定有关设计船的全部技术性能和船体结构,对重要设备和材料提出选型订货的技术要求,等等。
●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送法定检验机构和所入船级社进行审查。
●审查通过后,还需根据审图意见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
第一章1.造船的定义是什么?造船是为客户(私人、公司、政府等)生产产品(船舶、近海结构浮动设施等)的一门工业。
2.船舶建造过程分哪几个特定阶段?船东需求(设计任务书的确定)一初步设计(初步概念设计)一合同设计一报价投标签合同一详细设计(生产设计)一实际建造。
3.施工设计和生产设计的区别?生产设计是告诉生产者怎样造船。
施工设计是告诉生产者建造怎样的船。
现代造船: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传统造船: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完工设计。
4.船舶实际建造分哪几个阶段零部件生产、组合件生产、分段生产、船体大合拢。
5.造船企业的目标是什么?通过造船获得利润。
6.船舶的定义是什么?船舶是在水中漂浮的复杂建筑物。
7.船舶类型主要有哪些?客船、杂货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滚装船、油船。
8.写出中、美、英、德、日、挪威、俄、意船级社英文缩写。
中国一CCS美国一ABS英国一LR德国一GL小日本一NK挪威一DNV俄国一RSU意大利一RINA法国-BV9•四次造船高峰:一二次分别是一二战期间,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第四次是21世纪初。
第二章1.什么是现代造船模式?现代造船模式的技术基础有哪些?现代造船模式可理解为统筹优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以中间产品为向导,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均衡,连续的总装造船。
现代化造船模式的技术基础是成组技术等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目标是贯彻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建造策略,实现造船效率,质量,和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
2.现代造船模式的内涵及基本要素是什么?现代模式的内涵:1)应用成组技术的制造原理和相似性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统筹优化理论,是形成现代现代造船模式的理论基础。
2)应用成组技术的制造原理,建立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生产作业系统,是现代化造船模式的主要标志。
3)中间产品导向型的生产作业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以中间产品的生产任务包形式体现的。
2012~2013年船舶概论重点归纳第一章船舶分类与用途1、不同分类方法,船舶种类的分类。
2、几种特殊船舶的分类归属:载驳船→运输船;浮船坞、海洋开发船、钻井船、钻井平台→工程船舶;调查船→渔业船;消防船、供应船→港务船;医院船→舰艇。
3、几种船舶的特点:①杂货船:配备有完善的期货设备。
②集装箱船的特点:装卸运输效率高。
③散货船的特点:④油船的特点:要求防火防爆⑤客船的特点:要求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适航性与居住、生活等设备5、气垫船的分类:全垫世气垫船(全浮式,有两栖能力)与侧壁式气垫船。
第二章船舶的几何形状1、船舶的主要尺度及其含义:总长LOA;设计水线长LWL;垂线间长LPP;型宽B;型深D;吃水T;干舷F。
2、船型系数的含义:面积系数→水线面系数CW;中剖面系数CM;体积系数→方形系数CB;纵向棱形系数CP。
4、主尺度比影响的内容:①长宽比L/B:与船的快速性有关。
例如高速船这比值越大,船越细长,在水中航行时所受的阻力越小;②宽度吃水比B/T:与稳性、快速性、耐波性与操纵性都有关;③型深吃水比D/T:与船的稳性、抗沉性、船体强度及船体的容积有密切的关系;④长深比L/D:与船体总强度有关,长深比小,船短而高,强度好;⑤船长吃水比L/T:主要影响船舶的操纵性,比值越小,回转性越好,转动越是灵敏。
5、船体线形图:纵中剖面;中横剖面;设计水线面。
6、横剖线、纵剖线、水线在基准投影面上的投影是船体得真实形状。
7、船舶的外形的内容:船舶的外形包括首、尾部形状、上层建筑形式、机舱位置的安排及烟囱、桅杆等上层舾装件的形状与布置等。
8、船舶首尾形状的分类。
第三章船舶的航行性能1、航海性能:各种船舶从事运输生产或执行特定任务时,经常航行于凶涛骇浪的海洋或急流险滩的江河里,它们之所以能顺利完成预订的任务,在于船舶本身具有一些特定的性能,我们称之为船舶的航海性能或航行性能。
内容:浮性——在一定装载情况下,船舶在水中具有正常浮态漂浮的能力;稳性——船舶在外力(或外力矩)的作用下偏离原平衡位置时,当外力(矩)消除后船舶恢复到原平衡位置的能力;抗沉性——当船舶破舱淹水后保持浮性与稳性不致沉没的能力;快速性——船舶的主机功率一定时所能达到最高航速或者在一定的航速要求下船舶消耗最小功率的性能;耐波性——船舶在波浪中具有缓与的摇摆性能;操纵性——船舶保持航向与改变航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