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指关系、概念和语义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浅析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摘要:能指与所指是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论述语言符号的性质这一章节中提出的一对概念,关于这二者究竟是一对什么样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又有何种关系,本文将结合语言符号的相关内容,对能指与所指进行解读。
关键词:能指所指语言符号1.引言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20世纪最著名的、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关于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把语言学塑造成为一门影响巨大的独立学科,揭开了语言研究的历史新篇章。
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观点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以及全新的思维方式。
书中,索绪尔提出了语言符号的性质,引入了能指与所指的概念。
因此,本文主要就语言符号的相关内容来解析能指与所指。
2.什么是语言符号索绪尔认为:每一个符号都由能指和所指组成,即符号=能指+所指,所以想要理解能指与所指,必须先要知道何为符号。
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常常听到符号这个词,但是本文中所言的“符号”并非通常所言的符号。
按照一般的定义,符号是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它是意义的承载,物质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完全由主体来加以确认。
同一系统中的符号彼此之间不相混淆。
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符号”是“语言符号”,索绪尔说:“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语言符号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即符号受指和符号施指的结合。
符号受指是概念,符号施指是音响形象。
两者既彼此分离,又互相对立;既互为条件,又互为依存,共同构成语言符号。
换言之,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其中的“义”现实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而“音”则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用以表达意义的声音,是意义的物质载体。
3.能指和所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上文所述,构成语言符号的两个基本要素是能指和所指。
那么,能指的定义是什么?所指的定义又是什么?能指是通过自己的感官所把握的符号的物质形式,所指是符号使用者对符号所涉及的对象形成的心理概念。
能指和所指举例一、能指和所指的概念解释在语言学中,能指和所指是弗雷格(Gottlob Frege)提出的一对概念,旨在区分语言中的不同层次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能指是指词语所表示的概念、意义或者概念的内涵;而所指则是指在现实世界中,词语所对应的具体事物、实际对象或者概念的外延。
能指和所指通常存在于词语和句子之中,通过它们的关系,我们能够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含义和意义。
二、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能指和所指是密切相关的概念,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能指通过语言的符号来表示,它是人们对于现实世界事物和概念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苹果”这个词语的能指是一种水果,我们通常会通过这个词来表示水果的概念。
而所指则是能指对应的具体事物或者概念的外延。
在这个例子中,“苹果”所指的是我们看到、摸到和吃到的那些具体的苹果。
三、能指和所指的举例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以下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1.艺术品–能指:艺术品可以包括绘画、雕塑、音乐作品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
–所指:一幅画作、一尊雕塑、一首曲子等具体的艺术作品。
2.动物–能指:动物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各种不同的生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等。
–所指:猫、狗、大象、鸟类等具体的动物个体。
3.城市–能指:城市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人口的居住地区,包括了城市规划、建筑、交通等方面的要素。
–所指:纽约市、伦敦、北京等具体的城市名称。
4.抽象概念–能指:抽象概念是指那些无法通过感观直接感知的概念,如爱、自由、幸福等。
–所指:对于抽象概念的所指往往因人而异,具体内容可能难以准确确定。
四、能指和所指的应用举例能指和所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语言学、逻辑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人们常常通过能指和所指来进行语义分析、概念建立和思维认知的研究。
以下为能指和所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举例:1.语义分析–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能指和所指的概念被用来解析和理解自然语言中的句子和文本,并进行语义推理和语义角色标注等任务。
概念和含义的关系
概念和含义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它来源于实践,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和反映。
含义则是指事物所包含的意义,也指带有某种意思。
它是个体对事物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和飞跃,是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
含义可以包含概念,因为概念本身也是一种含义,只不过它更侧重于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因此,概念和含义的关系是: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含义则是指事物所包含的意义,可以包含概念。
在理解概念和含义时,需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能指和所指名词解释举例
能指和所指是逻辑学和语义学中用于描述语言中词语与实际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概念。
能指(Signifier)是指语言系统中具体的词语或符号,它是以声音、文字、手势等形式存在的,用来表示概念或意义的符号本身。
所指(Signified)则是指语言所表示的概念、意义或实际对象。
它是通过能指与实际对象之间的关联来建立的,因此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举个例子来说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
能指:单词“狗”(dog)
所指:实际意义上的狗,也就是狗这个动物本身
在这个例子中,"狗"是能指,它是一个符号,通过声音或文字的形式用来表示狗这个概念或实际对象。
而所指则是实际的狗,即我们所理解的狗这种动物。
能指“狗” 与所指的狗之间建立了一种关联,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听到或看到这个能指,来联想到所指的狗。
需要注意的是,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即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甚至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在不同语言中,用来表示狗的能指可能是不同的,但它们都指向相同的所指,即狗这个动物。
总结起来,能指是语言中具体的词语或符号,而所指则是能指所表示的概念、意义或实际对象。
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让我们能够通过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和理解。
普通语言学概要(第四章第一节词义)第四章语义语义可大致分为词义和句义两大类。
第一节词义一、词义(一)词义的含义词义就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负载的全部信息内容。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附加意义和语法意义。
一般所说的词汇意义指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就是词典中对词项所作的说明。
如“书”:成本的著作;信;文件等。
本章讨论的词义只限于词的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
词的语法意义我们将在语法一章中讨论。
(二)词义三角词义是用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
那么,词义同语音形式、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关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奥克登和查利兹在《意义的意义》一书中做过论述。
他们首先提出了“词义三角”理论。
所谓“词义三角”指:概念(词义)、符号(语音形式)、所指物(客观事物)之间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
主要内容是:概念与符号、概念与所指对象之间有直接关系,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有间接关系。
语音和词义之间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语音形式表达语义内容,也就是表达和表达的关系;词义与客观事物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发音和客观事物没有必然联系。
语音形式只能通过词义成为客观事物的符号,指代客观事物。
它们是指称和被指称的关系。
(三)词汇意义词汇意义是以词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评价。
词汇意义主要由实词来表达。
1、理性意义/概念意义/逻辑意义/指称意义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反映而形成的。
也叫概念意义。
是词义的核心。
我们研究词义主要是掌握它的理性意义。
词典里字词的意义主要是理性意义。
理性意义是语义标记功能和交际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处于核心的地位(基本意义→收录在词典中)。
它属于语言范畴,职能是交际→人们相互理解,抓住区别性特征即可;但理性意义不等于概念。
概念是思维范畴,它用来认识反映客观世界→全面深刻。
2、附加色彩指附着在理性意义上的附加意义。
词的附加意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时地色彩。
作者: 沈三山
作者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系 510421
出版物刊名: 现代外语
页码: 13-17页
主题词: 所指关系;语言符号;普通语义学;精神世界;指称语;“白”;真实世界;认知活动;指称关系;Semantic
摘要: <正> 0.基本概念和问题 什么是所指关系(reference)?简单地讲,语言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所指关系。
在英语中,“apple”和现实世界中那个被称之为“苹果”的水果有所指关系。
“Apple”这个词是指称语,指称语所代表的事物是指称语的所指。
在经典的语义三角理论(semantic triangle)中,指称语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要通过概念才能建立起来。
因此,John Lyons把所指关系划分为两种:denotation和reference,这里姑且分别译为统指和专指(Lyons,1977:207)。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能指与所指名词解释能指与所指名词解释在语言学中,能指(Sense)与所指(Reference)是用来区分名词的两个重要概念。
能指是词语的意义或定义,而所指是指向现实世界中具体个体或事物的指代。
能指是一个词语的语义内涵,它反映了词语在人们心中的概念或意义。
可以说,能指是一个词语所表达的抽象思维,它是理解和使用语言的基础。
以“椅子”为例,能指就是这个词语所包含的一般概念,即一种供人们坐的家具。
在我们大脑中形成了这个概念后,我们就能根据这个概念来认识和理解椅子。
所指则是指词语在现实世界中所指代的具体个体或事物。
继续以“椅子”为例,所指就是现实中的具体椅子。
不同的椅子就是所指,它们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用到的具体家具。
当我们说“我想买一把椅子”时,这里的所指就是我们要购买具体的一把椅子。
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能指决定了所指。
我们之所以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词语,就是因为我们具有这些词语的能指,能够把所指和能指联系起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存在着固定的能指和所指。
有些词语的能指和所指是相对模糊的,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比如,“这个人真高”。
在这个句子中,“这个人”作为一个名词短语,它的所指是不确定的,需要通过上下文来确定具体指代的是哪个人。
同样地,有些词语的能指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个体或事物。
比如,“爱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所指是所有关于爱的具体经验和情感。
总而言之,能指和所指是解释名词意义和指代的重要概念。
能指是一个词语所包含的意义或定义,它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抽象思维;而所指则是词语在现实世界中所指代的具体个体或事物。
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和使用语言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到语言上下文的影响。
一、语义和语义学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一)语义的性质1.语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2.语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3.语义的稳固性和变异性(二)语义的类型语义包括词语的意义和句子的意义。
词语的意义首先可分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两种。
语言意义又可分成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类。
语汇意义一般分为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两大类。
1.概念意义概念意义,又称理性意义等,反映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认识。
(1)通俗意义和专门意义通俗意义反映一般人对所指对象的一般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往往只反映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特征,往往比较肤浅、模糊。
专门意义反映具备某种专门知识的人对所指对象的特殊认识,往往反映事物内部的本质特征,往往比较深刻、明确。
(2)认知意义和指称意义认知意义反映概念的内涵,表示概念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指称意义反映概念的外延,表示所指对象的范围和类型。
2.附加意义(1)感情意义感情意义是词语所反映出来的,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感情态度,又称评价意义。
感情意义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感情意义,一种是隐性感情意义。
(2)理据意义理据意义是由造词理据所体现的形象色彩、意趣情调、文化背景等联想意义,主要包括形象意义和文化意义两种。
文化意义:第一类是人名、地名、店名、品牌等专有名称;第二类是成语典故之类的词语;第三类是外来词语。
(3)语体意义语体意义,又称语体色彩或风格意义,是某些词语由于常常用于某种特定的语体而形成的某种风格色彩。
一般分口语风格和书面语风格两大类。
(三)语义单位1.义项义项,又称义位,是由语汇形式表示的、独立的、概括的、固定的语义单位。
义项的基本性质:义项是由语汇形式(语素、词和固定短语)表示的。
一个语汇形式表示的一种意义,就是一个义项。
所谓单义词、多义词,就是指有一个义项的词和有多个义项的词,多义词的每一种意义都是一个义项。
2.义素义素是构成义项的语义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语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又叫语义成分、语义特征等。
《语义学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语义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言的意义,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日常交流到文学创作,从学术研究到人工智能,语义学的影响无处不在。
本文将全面阐述语义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基本概念1. 语义的定义语义是指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句子意义和语篇意义等。
它涉及到语言符号与所指代的事物、概念、情感之间的关系。
2. 语义单位语义学中常见的语义单位有词素、词汇、短语和句子等。
词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词汇是由词素组成的词语,短语是由词汇组成的语言片段,句子则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3. 语义特征语义特征是指词汇或语言单位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属性。
例如,“红色”这个词汇具有“色彩鲜艳”“暖色调”等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词汇和语言单位,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三、核心理论1. 指称理论指称理论关注语言符号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探讨语言如何指代现实中的事物和概念。
指称可以分为直接指称和间接指称。
直接指称是指语言符号直接指代具体的事物或概念,如“苹果”这个词汇直接指代一种水果。
间接指称则是通过隐喻、转喻等修辞手法来指代事物或概念。
2. 涵义理论涵义理论研究语言符号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涵义可以分为概念涵义和情感涵义。
概念涵义是指词汇或语言单位所表达的客观概念,如“汽车”这个词汇的概念涵义是一种交通工具。
情感涵义则是指词汇或语言单位所表达的主观情感和态度,如“美丽”这个词汇的情感涵义是积极的、赞赏的。
3. 语义场理论语义场理论认为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相互关联的语义网络中。
同一语义场中的词汇具有相似的意义和用法,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等。
例如,“红色”“蓝色”“绿色”等词汇属于颜色语义场,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
4. 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关系语用学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效果,与语义学密切相关。
英语专八人文知识语言学:语义学一、语义学的七种意义——Geoffrey Leech 里奇七种意义可以被分成三大类:概念意义Conceptual,联想意义Associative and 主题意义Thematic Meanings1. 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是Leech理论的中心Core概念,表示单词和其所指代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类似于“Reference”2. 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五小类——内涵意义,社会Social意义,情感Affective意义,反映Reflected意义和搭配Collocative意义内涵Connotative意义:指在交际中语言所传达出来的意思社会Social意义:使用语言时传达出的有关社会场合的信息情感Affective意义:指说话人或作者表达出来的情感或态度反映Reflected意义:通过联想某个表达法的别种意义而产生出来的意义搭配Collocative意义:通过联想经常同现于一个语境中的单词而产生的意义3. 主题意义Thematic Meanings通过信息的组织方式而传达的意义what is communicat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message isorganized in terms of order and emphasis二、语义关系Sense Relations——三种:同义关系Synonymy,反义关系Antonymy,上下义关系Hyponymy1.同义关系Synonymy来源有二——Anglo-Saxon Language and Latin;完全同义的单词不存在,主要差别在于地域Dialect,场合Register,风格Style,正式度Formality,态度Attitude等2.反义关系Antonymy可分等级的Gradable:最常见的,两词间并非绝对而是相对对立的。
新传必考理论精讲| 能指与所指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信息传播离不开符号。
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用于解释语言学中符号学的“能指”与“所指”理论,对于我们研究传播过程中符号的概念和含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能指与所指在传播学中,符号具有极为广泛的含义。
日本学者永井成男认为,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Y便是X指代的事物或表述的意义。
这个关系,被索绪尔界定为“能指”与“所指”。
“能指”与“所指”理论是瑞士语言学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奠基人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de.Saussure)在1916年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有关语言学中符号学的理论。
索绪尔把符号看作是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的结合。
能指也叫做意符,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所指也称为意指,即意符所指代或表述的对象事物的概念(意义)。
他还指出语言是用声音表达思想观念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
一切符号都是音响形象(soundimage)和概念(concept)的结合,他将音响形象称为“能指”,把其指代的概念称为“所指”。
举例来说,一个国家的国歌是由歌词和乐曲组成的,歌词和乐曲构成了国歌的能指(意符),而它们所代表的国家历史和民族精神,则构成了国歌的概念意义(意指);拿玫瑰花来说,玫瑰的形象是能指,爱是其所指,两者加起来,就构成了表达爱情的玫瑰符号。
能指、所指及其相互关系1. 能指、所指都是心理性的。
能指(音响形象)不是物质的声音(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迹,我们的感觉给我们证明的声音表象。
如:我们不动嘴唇舌头,就能自言自语,或者能够在心里默念一首诗。
所指不是“一个事物”,而是这个“事物”的心理复现。
索绪尔在把所指称为概念时,明确地指出所指的心理性质:“牛”这个词的所指不是动物牛,而是它的心理复现。
从所指与能指关系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者:赵彤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08期摘要:任意性是语言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在语言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通过对语言符号所指与能指含义的解析,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解析,以及对语言符号的相对任意性的阐述,从而加深读者对语言符号所指与能指关系的任意性原则的理解,说明只有正确认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才能理解语言的多样性。
关键词:语言符号所指能指任意性相对任意性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为现代语言学的开创做出了毋庸置疑的巨大贡献。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语言符号的“所指”(signified)和“能指”(signifier)任意性关系,认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是语言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产生的根源。
如何理解索绪尔提出的任意性(Arbitrariness),语言符号是否是任意的,语言符号是否是相对任意的,以下对此进行分析。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概述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符号系统或语言的结构,索绪尔在批判了命名主义的基础上阐述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性特征。
西方哲学史上存在着经验论和唯理论两种观点。
两个观点虽然相互对立,但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都假定有一个完整的、明晰的并自在的宇宙存在。
两派都承认语词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约定论认为名称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内在必然的联系,以柏拉图为代表的自然论认为名称和其所代表的事物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命名主义就是在这两种哲学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任意性(Arbitrariness)是语言最基本特征之一,索绪尔认为,任意性就是指的就是“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之间不存在什么自然、必要或逻辑的联系,即是“任意性”(arbitrary)的关系。
索绪尔所说的“任意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语音和语义或概念,“声音形象”和所代表的概念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意义(sense)与所指(reference)-2002年《现代语言学》自考题解析意义(sense)和所指(reference)是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意义是词语或表达所传递的信息,是语言符号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所指是指语言符号所指称的具体对象或概念。
本文将分别解析这两个概念,并提供相关参考内容,以便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首先,意义(sense)是语言符号所传递的信息或表达的含义。
在语言学中,意义被认为是由于一种词语或表达所引起的概念或思维机制。
意义通常可以通过定义、解释、示例等方式来进行阐释。
例如,对于词语“苹果”,其意义可以是一个水果的名称,并且可以通过描述苹果的形状、颜色、口感等特征来进一步解释其意义。
意义的理解和描述需要考虑到语境的影响。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词语“篮球”在篮球比赛的语境中指的是一种体育项目,而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指的是一种球类运动。
而所指(reference)指的是语言符号所指称的具体对象或概念。
所指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如“桌子”、“北京”等,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爱情”、“自由”等。
所指也需要考虑到语境的因素。
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语所指的对象或概念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词语“书”在一个图书馆中的语境中所指的是图书馆中的图书,而在一个五金店的语境中所指的可能是一些手册或指南。
为了更好地理解意义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1. 语义学的理论框架:可以引用不同语义学理论家的观点,如康德、维特根斯坦、格鲁斯等,介绍他们对于意义和所指的理解和分析。
2. 语言符号的功能:可以介绍语言符号所具有的功能,包括表达意义、传递信息、实现交际等。
同时还可以探讨意义和所指在语言符号功能中的作用和地位。
3. 语义的描述与分析:可以介绍语义学中的一些主要方法和工具,如语义角色标注、语义网、语义场论等,以及这些方法和工具在意义和所指描述中的应用。
语言和语言学试题总汇!!!名词解释语言的接触与融合语言的同化语言的社会变异和语言的风格变异基础方言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外部言语、内部言语亲属语言、谱系分类法汉藏语系谱系分类分布分析法互补分布历史比较法语言计划共时文化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乔姆斯基沃尔夫洪堡特萨丕尔戴震《中国文法革新论丛》粘着语语言习得(Acquisition)语言能力洋泾浜语书面语试题分析【考点】语言分类名称,语言学理论范畴,语言学流派,分支语言学名称,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研究方法,语言学家及其代表性著作。
【难点】语言学体系严谨,知识点众多,复习时应注意把握。
【重点】有关语言分类、分支语言学、方言、语言学家及其代表著作。
填空题人类语言按照形态学分类法来划分,一般认为可以分出孤立语、( )、( ) 和复综语。
语言发展的内部一般规律有( )。
言语交际中保证会话对方能进行交际的最主要原则是( )。
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 )(国名)语言学家( )(人名)的代表作是( )。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又称作( ),代表人物是( ),代表作是( )。
( )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诞生,这一理论被誉为“()的革命”。
我国语言学家高名凯先生的代表作是(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作者是( )。
汉语七个主要的地域方言分别为( )、( )、( )、( )、()、( )、( )。
梅县为( )方言的代表点。
《方言》为西汉学者( )根据当时口语的实际情况所编撰一部方言学著作,该书全名是( ),它实质上是一部( )著作。
汉语和它的方言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是( )、( )。
在语言类型学中,日语、朝鲜语、维吾尔语属于( )型语言。
当今形式主义语法学派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非亲属语言因同化而发生融合,形成一种混合语言,并被该社会采用为主要交际工具,作为母语来学习和使用,这种语言叫做( )。
语⾔学期末题及参考答案I1、结构主义语⾔学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今)索绪尔的语⾔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语⾔学的建⽴。
结构主义语⾔学可以分成五个流派:(王德春P54)1、布拉格学派2、哥本哈根学派3、美国描写语⾔学派4、伦敦学派5、莫斯科学派2、语⾔和⾔语:1、定义:(1)a、⾔语就是讲话或写作,是⼀种⾏为动作。
b、语⾔也是所讲的话或所写的⽂章,是⾏为动作的结果。
(2)“语⾔”不是⾔语活动本⾝,⽽是隐藏在⾔语活动或⾔语结果中的⼀个规则系统。
直观地说就是语⾳、词汇、语义、语法系统或者叫⾳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2、区别:(1)⾔语是个⼈的⾏为,每个⼈可以⽤不同的嗓⾳进⾏说话,每个⼈都有不同的⾔语风格,每个⼈都有⾃⼰的“⾔语”。
(2)每个⼈必须按照语⾔系统的规定去说话,必须遵循这个系统的规则,但每个⼈不能创造⾃⼰的“语⾔”,语⾔是社会的,⾔语是个⼈的。
3、联系:“语⾔”和“⾔语”具有紧密的联系⽽且互为前提的:要⾔语为⼈所理解,并产⽣它的⼀切效果,必须有语⾔;但是要语⾔能够建⽴,也必须有⾔语。
从历史上看,⾔语的事实总是在前的。
语⾔和⾔语是互相依存的,语⾔既是⾔语的⼯具,⼜是⾔语的产物。
(1)⾔语是第⼀性的,语⾔是第⼆性的。
那⾥有⾔语,哪⾥就有语⾔;哪⾥没有⾔语,哪⾥就没有语⾔。
语⾔是存在于⾔语之中的。
(2)语⾔来源于⾔语,⼜反作⽤于⾔语。
语⾔虽然是第⼆性的,但它绝不是消极的。
相反,它对第⼀性的⾔语起着积极的、巨⼤的作⽤,即强制性的规范作⽤,使得任何⼀个说话的⼈或写作的⼈都必须遵照⼀定的规则进⾏,否则就不能被⼈们理解,得不到社会的承认。
3、语⾔是⼀个符号系统:1、符号:(1)符号是⼀种信号、记号、或标记。
被约定⽤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志。
(2)符号由两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能指和所指,它们合在⼀起组成⼀个符号。
(3)符号的本质特征:任意性/规定性(可变性/不变性)a、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具有任意性和规定性的⽭盾统⼀性。
《语言学概论》笔记及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如汉语史、英语史。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相对静止的情况,如现代汉语。
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的关系等。
隐性形式:从微观角度看,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具有层次性。
这种层次性不能从外表一眼看出来,需要我们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地分析。
显性形式:从宏观上看,句法结构外部形式是线条性,我们把它叫显性形式。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符号”必然包括有任何情况下永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质的实体,另一个方面是约定俗成的意义。
“能指”:是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创制的一个专门的术语。
也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所指”:是索绪尔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的一个专门术语,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语音: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根据音质的不同,对一串语音不断加以切分,直到不能切分为止,这样得到的语音就是“音素”。
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音标”。
“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
语音中除音质外,音高、音强、音长也能起这种作用,因此也构成音位。
所指关系、概念和语义
词是由其形态和意义一起构成的,其中形态又包括语音和拼写。
所指关系、概念和语义是与词相关的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其中所指关系指的是语言符号与客观世界中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即由语言符号联想到客观世界里的符号。
提到所指就可以顺便说说能指了,能指对应音响形象,是语言的心理印迹。
即它不是指纯粹的物理声音,而是指人对声音的感觉。
比如,看到字的时候会在心理默念,这就是能指。
同声音与意义的关系一样,所指关系具有任意性与习惯性,同时还具有概括性与抽象性(在上下文背景下也具有特定含义)。
概念是指符号(包括语言符号与客观世界里的符号)在人脑中的大致印象。
是人脑的一种认知反应。
同一个概念在不同语言里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比如说客观世界里叫“猫”的那种动物在汉语中叫“猫“在英语中叫”cat“。
总而言之,”概念“是当谈到某一个符号时,人脑对那种符号的特征的总体印象的认知。
语义是语言内部的联系,也称作“意义的意义“每个存在的词都有语义,但不一定有所指。
比如说”yes”,它是对说话人的赞同,具有语义,但在客观世界中没有相对应的符号,因而没有所指。
总之,符号所传达的信息就是语义。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这些,我认为,所指关系一般用于理解,即双方交流的时候彼此明白所说的是什么。
而概念一般用于判断。
比如我说这是“书“,你说不是,为什么?因为在你的大脑里对”书“的特征有一定的认知,因而你能判断出它是不是”书“。
而语义,用于传达信息。
写了这些关于所指关系、概念和语义的,然而还有几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尚待考究。
第一,词汇学书上所指关系里说“只有语言与所指物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这个符号才有意义”也就是说如果某个符号有意义,它必然有所指关系。
在语义那一节里又说“每一个有意义的词都有语义但未必有所指关系”。
这两句貌似有点矛盾。
如果解读成“没有所指关系就没有意义,但却有可能有语义”这两句就不矛盾了。
那么意义与语义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个待考究。
第二,概念那一节里说“many和much”是同一个概念,但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不同的概念。
因为它们修饰不同类的词。
第三,概念是否有正确的概念和错误的概念之分呢?第四,概念是否具有所指关系的特征如任意性和习惯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