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换药要点及注意事项

外科换药要点及注意事项

外科换药要点及注意事项
外科换药要点及注意事项

外科换药

目的: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原则:1.无菌原则;2.清除失活坏死组织;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4.促进伤口愈合;

换药的基本技术:1.树立无菌观念;2.解除敷料的方法;3.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

4.创面及四周皮肤的消毒方法;

5.包扎固定方法;

6.污物敷料的处理;

一、换药前预备

1. 充分了解伤口,创面的部位大小深浅,伤腔内填塞纱布的数量,引流物有无及是否拔除或更换,是否需要扩创或冲洗,是否需要拆线或缝合等。对所需的敷料器械药品等先检查是否齐备,对病人精神状态,全身状况及换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均应具体了解充分预备。

2. 无菌预备:一般换药要求在晨间护理或换药室清洁工作后半小时进行,最好能在换药室换药。戴好口罩帽子,把患者请到换药室,观察伤口情况(揭开纱布要顺着伤口方向揭,垂直揭开易使伤口再裂开),评估需要的器械,和敷料的数量,种类,然后去洗手后,预备换药的物品。一般需要两个无菌弯盘,两把镊子,酒精棉球等,夹拿器械时,镊子一定要头朝下,不可以翘起来,夹顺序先夹镊子,放弯盘中间,夹纱布盖在上面,碘酒,酒精分放在弯盘两边,先夹碘酒棉球后夹酒精棉球。

3. 操作:手取外辅料,再用镊子取内层,若粘住用盐水棉球湿润后揭开。两把镊子,一把接触皮肤,一把接触辅料(两把始终不要碰触)。左手持另一把无菌镊子将药碗内的碘伏棉球传递给右手的一把镊子操作,用以创口周围皮肤擦洗。清洁伤口先由创缘向外擦洗,化脓创口,由外向创缘擦试。消毒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然后(清洁的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酒精两遍以上,范围要超过盖的纱布。盖纱布光面朝下,盖八层纱布以上(一般一块纱布块四层)。粘胶布要顺皮纹方向且垂直纱布粘,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中间一条。最后洗手(保护自己)。

4. 顺序:先干净后污染,先简单后复杂。一个病人多个伤口也是如此。

二、换药频率

原则上辅料湿透即应换药,原则上应尽量少换药,使创口自行愈合,减少肉芽损

伤或再感染机会,因此对外科手术切口即一期缝合的无菌伤口,若病人无应,也可直到拆线时再换药。但如病人有发热、创口疼痛、肿胀或有渗了时,应检查创口并换药。对普通感染伤口,分泌物不多,肉芽上皮生长较好才者,间隔1~2日更换敷料一次。分泌物多的创面,应每天或隔天换药。脓液或渗液基金的创面,应每天换药1~2次。较大较深的创口,填塞的湿纱布条必须每天换1~2次。必要时更换湿透的外层敷料,不必每次作创口内换药。

三、敷料选择多少合适?在开始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所以开始几天敷料可以多用几层,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而到了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面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薄。敷料除了保护创口不受外界污染的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引流作用,所以换药时应保证敷料与创口紧密贴附,尤其是在创口较四周低凹的时候。

四、常用敷料选择

1.酒精:褥疮防护(50%的)、皮肤及器械消毒(70%的)。表皮完整的伤口可以用酒精换药,假如表皮破损就不能用酒精了,一般选用碘伏。经典的消毒方法是2%碘酒二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

2、碘伏: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碘伏无论是应用范围,还是消毒效果均优于碘酒,不过也有适用范围,出血多的伤口,效果不好,创面过大也不宜应用。有些医院已经淘汰碘酒,因为过敏反应多,需要脱碘,有腐蚀作用。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而酒精或者碘酒就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而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所以会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四周。

3. 生理盐水(0.9%):创口的洗涤湿敷。一般用在血供丰富,创面分泌物较多,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注和湿化,因为对于一个面积广泛的创口或者合并并不平整的创口,冲注能够去处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4. 高渗盐水:用在创面水肿较重时。高渗盐的目的是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高渗盐水加凡士林纱布可刺激肉芽的生长,在临床经常用于没有一期闭合的创口,或是感染创口清创彻底后应用。

5. 高渗葡萄糖:为一种脱水药,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

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

外科换药SOP 一、目的 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 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4.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流程 (一)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 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 剂消毒双手。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 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二)操作步骤 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臵。 2.观察伤口。

(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臵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 (2)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 5.安臵病人处理用物。 (1)分类放臵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感染性的医疗废物混放。 (2)用后的可回收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应在流动水下冲干净放入污染的器械回收箱,保持箱子的密闭,不得暴露在外。 (3)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6.操作者处理。 摘去口罩及帽子臵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四、注意事项 1.在整个换药过程中,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严格执行无 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 2.给不同的患者之间换药要进行手卫生,给感染伤口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

普外科常见并发症处置预案及流程

普外科常见并发症处置预案及流程

一、手术后腹腔内感染处置预案及流程 1、腹部手术后出现发热,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排除肺部感染及手术切口感染等明确感染情况,影像学检查提示膈下、盆腔等处积液,考虑腹腔内感染。 2、诊断为腹腔内感染后,应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时给予相应的广谱抗生素,有引流管者应立即行引流液细菌培养+药敏,根据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 3、保持引流通畅,注意体位引流。 4、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可少量多次输血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 5、如已形成包裹性积液,可试行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或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6、如部位深在、穿刺困难或穿刺引流不彻底,腹腔内感染难以控制,可选择合适路径手术引流。 7、手术后继续抗炎及全身治疗并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定期影像学检查了解积液改善情况以确定管时机。 流程:腹腔内感染→抗生素及支持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经皮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手术引流→继续抗炎及全身治疗 二、切口感染处置预案及流程 1、术后48小时后,静止情况下出现切口处疼痛,伴不明原因发热,换药时见切口处红、肿、压痛,考虑切口感染,挤压切口或穿刺抽得脓液可确诊。 2、缝线针孔脓肿一般在拆线后很快既能自愈。蜂窝织炎轻者于拆线后局部以酒精纱条湿敷及理疗,一般炎症可控制,脓肿形成者应切开引流。 3、脓液应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开始可根据脓液性质、颜色和气味选择适当抗生素,以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改用敏感抗生素。

4、定期换药更换切口内引流条,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并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局部应用疮疡灵促进切口愈合。 流程:切口感染→拆除局部缝线并酒精纱条湿敷→脓肿形成者撑开切口彻底引流→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广谱抗生素治疗→定期换药→敏感抗生素→局部 应用疮疡灵 三、腹壁切口裂开处置预案及流程 1、术后7~10天、拆除切口缝线后1~2天,发现敷料染有大量粉红色液体,检查切口见切口裂开或虽皮肤切口完整,但皮下各层裂开,均确诊为切口裂开。 2、如切口裂开的范围很小且腹内脏器与切口周围粘连者,可用蝶形胶布拉合切口以促进愈合。 3、切口裂开较大者,应对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和安慰,以免患者惊慌不安,同时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棉垫覆盖切口,迅速送入手术室做进一步处理。 4、若患者一般情况好,切口无明显感染,可在全麻下肌肉完全松弛的情况下争取立即缝合。条件许可者可予以逐层缝合并加全层减张缝合。如局部层次不清、组织水肿、不能承受分层缝合者,可用钢丝或粗丝线做全层缝合,然后再用丝线间断缝合皮肤。 5、若患者病情严重,不能耐受二次缝合手术,可于静脉强化麻醉后,用温热的生理盐水清洗创缘和脱出的内脏,然后回纳内脏,将大网膜覆盖其上,再用含有抗生素的凡士林纱条轻轻贴敷,凡士林纱条的一端可从切口的最下方引出以利引流,然后用宽胶布拉合切口。定期更换敷料,以后做二期缝合。 6、治疗引起切口裂开的原因,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流程:切口裂开→裂口较小者蝶形胶布拉合→裂口大者无菌生理盐水棉垫覆盖切口并立即送入手术室→病情轻者立即分层或全层缝合→病情重者回纳内脏 并拉合切口→全身及抗生素治疗→二期缝合 四、手术后胰瘘处置预案及流程 1、手术后腹腔液体经引流部位或切口流出超过5天,引流液中淀粉酶浓度3倍于血清值,液体量>10ml/24h,即可诊断为胰瘘。 2、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及时发现并处理低钾、低钠和脱水。 3、应用抑制胰腺分泌药物,思他宁或生长抑素3mg,持续12h泵入,Bid。

人卫第六版外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第十七章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症护理 (1)呼吸困难,窒息:最危急;血肿,水肿,气管塌陷,双侧喉返神经损伤:①.剪开缝线敞开伤口 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③.情况好转后送手术 (2)喉返神经损伤:手术误伤(多),血肿压迫①单侧:声音嘶哑②双侧:失声或呼吸困难③.暂时性损伤3-6个月恢复。 (3)喉上神经损伤:手术损伤①内支(感觉):误吸呛咳;②外支(运动):音调降低; ③理疗后恢复 (4)甲状旁腺损伤:手术损伤;①血钙↓手足抽搐;②面部针刺样麻木;③限肉蛋奶类食品(磷高);④发作者,静推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20ml;⑤必要时补充钙剂 (5)甲状腺危象:术前准备不足、手术应激等;①碘剂;氢化可的松;②肾上腺素能阻滞剂;③镇静;吸氧;强心剂;④降温;予大量葡萄糖 第四十四章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 第二节牵引术 1、牵引术: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达到复位和维持复位的治疗方法。 2、分类:皮牵引、骨牵引、兜带牵引 3、适应证 ①骨折、关节脱位的复位及维持复位后的稳定 ②挛缩畸形的矫正治疗和预防 ③炎症肢体的制动和抬高 ④骨和关节疾病治疗前准备

⑤防止骨骼病变 4、禁忌证:局部皮肤受损和对胶布或泡沫塑料过敏者禁用皮牵引。 5、【护理措施】 (1)保持有效的牵引 ①保持反牵引力 ②保持轴线正确 ③牵引重锤保持悬空,不可随意放松牵引绳,重量不可随意增减 ④出现松脱、移位情况及时调整 ⑤避免过度牵引,定期测量患肢长度并与健肢对比。 (2)并发症的护理 1)牵引针眼感染 ①预防:骨牵引针两端套上软木塞或胶盖小瓶;针眼处每日滴75%酒精2次;及时擦去针眼处分泌物或痂皮;牵引针若向一侧偏移,消毒后调整。 ②处理:发生感染者充分引流,严重时须拔去钢针,改变牵引位置。 2)关节僵硬 ①原因:主要与腓总神经受压及患肢长期固定体位、缺乏功能锻炼有关。最常见为足下垂畸形。 ②护理:下肢水平牵引时,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用垂足板将踝关节置于功能位(中立位)定时做踝关节活动预防足下垂。 第三节石膏绷带固定术 1、适用于骨关节损伤和术后的固定。 2、适应证①骨折复位后的固定;②关节损伤和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固定;③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或损伤,皮肤缺损,手术修复后的制动④急慢性骨、关节炎

外科换药操作规范精选文档

外科换药操作规范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外科换药 一、目的 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 三、 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4.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流程 (一)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二)操作步骤 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2.观察伤口 (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臵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 (2)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 5.安置病人处理用物 (1)分类放置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感染性的医疗废物混放。

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

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外科换药S O P 一、目的 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 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4.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流程 (一)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 止一切清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 毒双手。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 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二)操作步骤 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观察伤口。 (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置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 (2)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5.安置病人处理用物。 (1)分类放置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感染性的医疗废物混放。 (2)用后的可回收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应在流动水下冲干净放入污染的器械回收箱,保持箱子的密闭,不得暴露在外。 (3)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6.操作者处理。 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四、注意事项 1.在整个换药过程中,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严格执行无菌技 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 2.给不同的患者之间换药要进行手卫生,给感染伤口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后方 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外科手术学基础考试重点

外科手术基础操作考试重点 一、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无菌原则、无瘤原则、微创原则 灭菌:又称之为消毒,是指将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杀死或消除,使之达到无菌处理抗菌:是指用化学方法杀死存在的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医院常用的物理灭菌法有:热力、紫外线灭菌临床运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有效期为7d)手术室运用最多的气体熏蒸灭菌法是:福尔马林熏蒸发灭菌检测的常用方法有:仪表检测、化学指示剂、生物指示剂、程序检测无菌敷料室应专人负责,做到三定:定物,定位,定量手术室内空气应该定期消毒,通常采用:乳酸消毒法(100 平米空间可用80%乳酸12ml 倒入锅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完后将火熄灭,紧闭30min后打开门窗通风)手术衣的无菌范围:腋前线颈部以下及腰部至肘关节以上5cm 无瘤原则:是指应用各种措施防止手术操作过程中离散的癌细胞直接种植或播散一般肿瘤活检的首选方式是:切除活检微创原则:指手术操作过程中对组织轻柔爱护,最大限度的保存器官组织及其功能,促进对伤口的愈合(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精细分离组织、严密地保护切口、迅速彻底止血、分层缝合组织、不可盲目扩大手术视野) 二、外科常用手术器械和使用方法手术刀的作用:主要用于切割组织,有时也用刀柄尾部钝性分离组织手术刀的使用方法:执弓式、执笔式、握持式、反挑式 高频电刀的优势是可以减少出血手术剪分为组织剪(直组织剪、弯组织剪)和线剪(剪线剪、拆线剪)临床上常用的几种血管钳:蚊式血管钳、直血管钳、弯血管钳、有齿血管钳手术镊分为有齿镊和无齿镊持针器的作用主要用于夹持缝合针来缝合组织,也用于器械打结;执握方法有:把抓式、指扣式、单扣式布巾钳主要用于夹持固定手术巾,并夹持皮肤,防止手术中移动或松开组织钳:Allis 钳,一般用于夹持组织,不易滑脱拉钩分为:甲状腺拉钩、腹腔平头拉钩、皮肤拉钩、S 形拉钩、自动拉钩 手术器械台摆置原则:1)严格分清无菌与有菌的界限 2)器械台面和手术台面以下为有菌区 3)保持无菌不类干燥 4)台面保持干燥、整洁、器械安放有条不紊手术前准备的基本内容 1进入手术室之前 1.1手术治疗方案的确定 1.1.1诊断的确定和手术适应症的掌握 1.1.2 手术方法的选择 1.1.3 手术耐受力的判断 1.2 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准备 1.2.1一般性生理准备(功能性锻炼;输血和补液;改善心、肺、肝、肾功能、营养的 补充、预防感染和术前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1.2.2 特殊性生理准备 1.2.3 心理准备 1.3 手术前其它常规性准备工作 2进入手术室后:手术人员的准备,病人的准备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急缓程度的不同,可将手术分为:急诊性手术、限期性手术、择期性手术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换药术 (2) 二、拆线 (5) 三、清创术 (8) 四、急救止血法 (9) 五、腹膜腔穿刺术 (10) 六、胃插管术 (12) 七、气管切开术 (13) 八、胃肠减压术 (15) 九、清创缝合术 (16) 十、胸腔闭式引流术 (19) 十一、骨牵引 (22) 十二、皮牵引 (23) 十三、石膏固定 (24) 十四、小夹板的制作和应用 (25) 十五、外固定架技术 (28) 十六、内固定技术 (29) 十七、关节穿刺及引流 (31) 十八、局部注射疗法 (32)

一、换药术 【适应症】 1.手术、创伤、烧烫伤、感染。 2.术后复查、引流管、造瘘口。 【术前准备】 1.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 2.与患儿及家属谈话,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争取病人及家长配合。 3.准备换药包、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4.洗手、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为保护隐私可用屏风遮挡。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2.用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湿润后再揭下。 3.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如伤口创面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4.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2遍,

范围≥15cm。有坏死组织或异物的应进行清理。清理后再消毒2遍。 5.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必要时用引流物,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或头套包扎。 6.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7.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尖锐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混放。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8.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术后处理】 告知注意事项: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注意事项】 1. 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2.在整个换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按

普外科轮转出科小结

普外科轮转出科小结 1、普外科轮转出科小结 通过在普外科轮转这段时间的实习,我特别感谢各位老师前辈的悉心指教,我会牢记她们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谨慎严谨的工作态度。并将不断鞭策自己,不断提醒自己,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保持自己的优点,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2、普外科轮转出科小结 在普外科轮转期间,我尊敬老师,关爱病人,团结同学,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操作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而且在思想上也有了大的提高! 首先,普外科是一个手术特别多的科室,每一个病人在手术之前都是惴惴不安,所以带教老师特别教导我要注意病人的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只要一接触到病人,我们就给他们讲一些有利于他们疾病恢复的知识,减少病人对手术,医院的恐惧,在大家的努力下,每一位在普外科住院的病人,都有一颗轻松的心。我想我学到这些东西,无论是到别的科室实习,还是以后参加工作,都会对我,对我接触的病人大有帮助。 其次,在普外科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对严重组织外伤的心理承受能力。刚到普外科,每次医生给患者换药,每次较大面积创伤的清创,那种揪心的疼痛一直使我不敢站在一旁学习,在带教老师严厉教导下,我不得不坚持学习,从只是在一旁咬牙看,到辅助大夫清创包扎,再到小伤口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包扎完毕,一步步,不仅使我更注重无菌操作,也是我明白,以前理解所谓医生,护士的心狠,一切都是为了病人。 在普外实习,我感触颇多,不能一一细表,希望今日之学,能成明日之用。 3、普外科轮转出科小结 在普外的轮转眨眼就结束了,回顾这些日子里,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的收获颇多,熟悉了医院看病的基本流程,多本科室的常见病如(具体科室而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多一些简单的操作如(自己实际出发)能独立完成。对待病人如亲人,我的热情和耐心会一直保持下去的。

换药操作流程

外科换药操作流程 目的 1.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便酌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2.清洁伤口,去除异物、渗液或脓液,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3.伤口局部外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或加速伤口肉芽生长及上皮组织扩展,促进伤口尽早愈合。 4. 包扎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休息,减少病人痛苦。 5.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邵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准备工作 1.病人的准备:了解病人的心情,向病人讲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惧。病人应保持合适体位,既有利于病人舒适,也有利于医生换药。 2.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 3.环境准备: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4.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治疗碗2个、无菌镊子个、酒精棉球树个、盐水棉球树个、分置于无菌治疗碗内,无菌纱布数快,置于无菌治疗碗内、弯盘、胶布或绷带,铺好橡胶单、治疗巾,根据伤口情况可备引流物、血管钳、探针、凡士林纱布或雷夫诺尔纱条等。 操作方法 1.除去外层辅料: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纵细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 2.冲洗 2.1原则:无菌技术 2.2物品准备:无菌冲洗包;无菌手套;医嘱规定的冲洗液或生理盐水;无菌棉纱敷料。无菌4×4纱布;普通手套;纸胶布;垃圾袋;无菌5ml或20ml注射器。 2.3洗手,戴普通手套; 2.4测量及评估伤口; 2.5除去用过的手套,洗手; 2.6以无菌技术打开无菌冲洗包将纱布。 2.7倒无菌溶液至无菌冲洗盒内; 2.8戴无菌手套; 3.处理伤口 3.1左手持另一把无菌镊子将药碗内的洒精棉球传递给右手的一把镊子操作,用以创口周围皮肤擦洗。清洁伤口先由创缘向外擦洗,勿使洒精流入创口引起疼痛和损伤组织。化脓创口,由外向创缘擦试。 3.2交换左右手镊子,右手持的无菌镊子,处理伤口内。直接用右手的无菌镊子取药碗内的盐水棉球,轻轻清洗创口,禁用干棉球擦洗创口,以防损伤肉芽组织。 3.3去除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腐败组织或异物等,观察伤口的深度及有无引流不畅等情况,再用洒精棉球清除沾染皮肤上的分泌物。最后用消毒敷料履盖创面。

外科换药术

换药器械及敷料 包括换药所需要的器械和敷料。 (一)常用换药器械 持物钳、长镊、无齿和有齿镊、换药碗、弯盘、血管钳、手术剪、探针、手术刀、持针器、缝线等。 (二)换药常用敷料 棉球、纱布、纱条、棉垫,其它尚应备有胶布、绷带、棉签、胸腹带、治疗单、松节油、普通剪刀及污物桶等。 换药方法 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避免浪费和临时忙乱。换药者穿戴好衣、帽和口罩,洗手后准备换药物品。一般常规换药物品包括换药碗两个,一个盛放无菌纱布及油纱布条等干敷料,另一个盛放碘伏棉球、酒精棉球或湿纱布等湿敷料;弯盘一个,盛放从创面上取下的敷料、引流物和换药时用过的棉球、敷料等污秽物。换药镊两把(有齿、无齿各一把)o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一般换药法 (一)一般换药法 1.去除敷料 (1)先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绷带及敷料。撕胶布时应自伤口由外向里,可用手指轻轻推揉贴在皮肤上的胶布边沿,待翘起后用一只手轻压局部皮肤,另一只手牵拉翘起的胶布,紧贴皮面(即与皮肤表面平行)向相反的方向慢慢取下,切不可垂直地向上拉掉,以免产生疼痛或将表皮撕脱。还可用一只手指伸至敷料边缘与皮肤之间,轻柔地用手指向外推压皮肤或分离胶布与皮肤的粘合部分。若遇胶布粘着毛发时,可剪去毛发或用汽油、乙醚、松节油等漫润后揭去。 (2)伤口内层敷料及引流物,应用无菌镊取下,揭起时应沿伤口长轴方向进行。若内层敷料与创面干结成痂,则可将未干结成痂的敷料剪去,留下已干结成痂的敷料使其愈合;若创面内层敷料被脓液浸透,可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轻轻地顺创口长轴揭去。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

6清创换药术

滨州医学院教学(实验)教案

备课笔记 一、教材:周荣祥,毛宾尧主编《外科学总论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二、章节:第五节清创换药术 三、主要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 一、清创术 (一)清创术目的和适应症(二)术前准备 (三)于实验动物实施清创术(四)病人术后治疗处理 二、外科换药( (一)换药目的和适应症(二)换药器械及敷料 (三)换药的基本技术(四)换药常用药物 三、外科引流 (一)、引流目的(二)、外科引流的作用原理 (三)、外科引流的分类(四)、常用引流物及其选择 (五)、外科引流的注意事项 目的要求: 1、掌握清创术的目的和适应症及清创术的步骤。 2、掌握换药目的和方法及正规拆线方法。 四、课后思考内容 1、如何正确实施换药操作 2、换药时怎样遵守无菌原则 3、临床上在什么情况下施行清创术 4、清除术手术操作的要点 五、参考书 齐秀申,王国柱,钟启芳,丛雅琴主编《临床见习指导》,山东科技技术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

清创术(讲稿) 目的和要求: 1.将污染伤口变为清洁伤口,以利于愈合。 2.学习实验动物的准备,动物的麻醉方法和手术区的准备。 3.学会清创术的操作方法。 器械:刀、剪、血管钳、持针钳、咬骨钳、手术镊、缝针、丝线、刷子、换药碗、肥皂水、双氧水飞生理盐水。 一、清洗 1.麻醉成功后,选择适宜的体位,将动物绑扎于手术台上。 2.先用无菌小纱布覆盖伤口,剪去伤口周围的毛发。术者常规洗手,戴无菌手套。用消毒肥皂水和软毛刷洗刷伤口周围皮肤,除去污垢和油腻。再用无菌等渗盐水冲冼干净。换毛刷重复刷洗2~3遍,直至清洁为止。用无菌小纱布轻轻吸干创面。脱去手套。 3.参加手术者重新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用3%碘酊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待碘酊干后,以70%酒精将碘酊擦净两次。注意勿使消毒液流入伤口。铺上无菌手术巾,进行伤口处理。 4.清洗伤口:仔细检查伤口,了解伤口部位、大小、污染程度及有无合并伤。清除表面的血凝块和异物,然后由浅及深有序地处理。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每一个盲角或死腔,直至洗净。为方便处理伤口深部及探查伤口,可适当延长伤口和切开筋膜。 5.修剪创面组织:术者右手持剪,左手持有齿镊,切除失活组织、血供不良组织和明显挫伤的创缘组织。提起伤口皮肤边缘,在离创缘0.2cm处,剪除破碎不整的皮肤和伤口表面的污染组织。皮肤切除不应过多,以免缝合时张力过大而影响愈合。伤口整齐、伤后时间短,污染轻,皮缘可不切除。如有异物一并清除。 6.彻底止血:以血管钳钳夹出血点,以细丝线逐个结扎或电凝止血。 7.肌肉、筋膜的处理:已撕碎、压烂、断裂的肌肉、筋膜都应彻底切除。坏死的肌肉须切至出血或钳夹时有收缩为止,清除创腔和创袋,一切异物均应力求取净。 8.肌腱的处理:已坏死、污染和挫压严重的应切除。 9.血管损伤:如果侧循环良好,不妨碍远端血运,用丝线双重结扎。若危及远端肢体血运,用血管夹控制止血。 10.神经的处理:任何神经均应保留。 11.骨骼的处理:完全游离的小骨折片应清除,大块游离骨片消毒清洗后臵于原位。污染断端可用咬骨钳咬除,髓腔内的污染用刮匙刮净。 12.再次清洗:以3%双氧水冲洗伤口,特别注意伤口深部及死角。生理盐水冲净,再用活力碘原液(有效碘为1%)稀释10倍冲洗或活力碘原液稀释40倍浸泡5分钟,大中型伤口用1/1000新洁尔灭浸泡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冲净后,擦干皮肤。

普外科常用英语单词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普外科常用英语单词(一)

1.Appendicitis阑尾炎/?pendi`saitis/ 2.intestinalobstruction肠梗阻 /in`testin?l//?b`strΛk∫?n/ 3.gastriccancer胃癌 /`g?strik//`k?ns?(r)/ 4.livercancer肝癌 /liv?(r)//`k?ns?(r)/ 5.cholelithiasis胆石病 /,k?lili`θai?sis/ 6.cholecystolithiasis胆囊结石病 7.choledocholith胆总管结石 8.pancreatitis胰腺炎 /,p?ηkri?`taitis/ 9.carcinomaofstomach胃癌 /ka:si`n?um?//`stΛm?k/ 10、carcinomaofcolon结肠癌 /ka:si`n?um?//`k?ul?n/ 11、carcinomaofrectum /ka:si`n?um?//`rekt? 12、pepticulcer /`peptik//`Λls?/ 13、 14、 /`θ 15、 /`n? 16、 /haip?`θair?idzm/ 17、injuryofabdomen腹部损伤 /`ind?ri//`?bd?m?n/ 18、injuryofskinandsofttissue 皮肤软组织损伤 /`ind?ri//skin//s?ft//`ti∫u:/ 19、liverinjury肝损伤 /`liv?(r)//`ind?ri/ 20、ruptureofspleen脾破裂 /`rΛpt∫?//spli:n/ 21、ruptureofthebowel肠破裂 /`rΛpt∫?//`b?u?l/ 22、portalhypertension门脉高压症 /`p?:t?l//,haip?`ten∫?n/ 23、gastrointestinaltractbleeding 胃肠道出血 ?/ )n/ 29、breastcancer乳癌 /brest//`k?ns?(r)/ 30、mammarycancer乳癌 /`m?m?ri//`k?ns?(r)/ 精心整理

外科换药具体步骤

外科换药 1、概述 合理的换药方法、伤口用药、引流条放置、适当的敷料、恰当的换药间隔时间是保证创口愈合的重要条件,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延误伤口愈合,甚至导致感染,因此正确的换药是提高外科治疗的关键。 2、换药前准备 ⑴换药室应提早做好室内各种清洁工作,换药前半小时室内不作打扫。 ⑵换药前必须初步了解创口部位、类型、大小、深度、创面情况,是否为细菌或化脓创口,有无引流物,以便准备适当敷料和用具,避免造成浪费或临时忙乱。无菌创口换药到无菌室进行,感染创口在普通换药室内进行。 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换药者应戴好口罩、帽子,操作前清洁洗手,对化脓创口换药后须重新洗手,再继续换药。 ⑷病员应选择适当体位,避免病人直接观察伤口的操作,必要时给平卧位,伤口要充分暴露,换药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光线,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会阴部及大面积创口宜用屏风隔开或单独在室内换药。 ⑸用物准备:换药碗2只,1只盛无菌敷料,1只盛洒精棉球、盐水棉球、引流物。镊子2把,1把作清洁创口周围皮肤用,另一把作为创口内换药用。按创口需要加用油纱布、纱布条、引流药、外用药和纱布等。

3、换药步骤 ⑴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纵细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取敷料的镊子与接触伤口的镊子要分开。 ⑵左手持另一把无菌镊子将药碗内的洒精棉球传递给右手的一把镊子操作,用以创口周围皮肤擦洗。清洁伤口先由创缘向外擦洗,勿使洒精流入创口引起疼痛和损伤组织。化脓创口,由外向创缘擦试。 ⑶交换左右手镊子,右手持的无菌镊子,处理伤口内。直接用右手的无菌镊子取药碗内的盐水棉球,轻轻清洗创口,禁用干棉球擦洗创口,以防损伤肉芽组织。 ⑷去除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腐败组织或异物等,观察伤口的深度及有无引流不畅等情况,再用洒精棉球清除沾染皮肤上的分泌物。最后用消毒敷料履盖创面。 愈合。

换药术及手术后的七大注意事项

手术后的七大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除了实施正确的手术方案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外,术后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妥善认真的伤口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手术之后,病人要努力配合医护人员,预防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后果的发生。 1、保持术后的良好体位。 手术后,一般中、小手术的病人即送回原来的病室,而大手术或危重手术病人,则送到术后病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全身麻醉的病人,此时尚未清醒,应平卧,不垫枕头,头偏向一侧,以防唾液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的病人,术后要平卧6~12小时,以防术后头痛的发生。颈、胸、腹部手术之后,多采“胱或半卧位。脊柱手术后的病人,要睡硬板床。四肢手术后的病人,须抬高手术的肢体或进行牵引。 2、协助医护人员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如有自我感觉不适、发热和心跳快等,应向医生、护士报告。这里要告诉您一点常识,术后3~5天内,体温常在38℃左右,这是必然的,叫术后反应热,或吸收热,对此不必紧张。 3、加强饮食配合。手术后要加强营养,以利于身体康复。 一般的手术,术后即可进食,腹部手术的病人,要待肠蠕动恢复、产生虚恭(即放屁)后,方可进液状流食;胃肠手术的病人,先进行胃肠减压,同时应禁食,停止胃肠减压后才能进流食,以后慢慢恢复到正常饮食;大手术或全身麻醉手术后,多有短期消化功能减退,不想吃饭,甚至恶心、呕吐,可以要求输液。严重时,医生会插胃管,通过胃管注入流食。 4、协助医护人员严格术后的伤口管理。 不要乱动,不要随意揭开覆盖伤口的纱布,更不能用手去触摸或用水清洗伤口,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如自己不小心弄湿或污染了纱布,应请求医生护士给予更换,以防切口感染化脓。如发现伤口周围红肿或有血水流出,应及时告诉医生护士,争取给予及时妥善的处理。 5、术后要早期活动。 根据手术的大小和术后的病情,在经过医生准许的条件下,争取早期下床活动。这对于增加呼吸深度,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胃肠功能,增进食欲,都十分有利;对于防止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如腹部手术,一般术后2~3天就应该适当下床活动或作床上活动,以防止腹胀和肠粘连。痰多的病人,应多翻身,并用手压住伤口,协助咳嗽排痰,以防肺部感染。肥胖病人应多活动四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6、掌握拆线的最佳时间。 术后切口的拆线时间,要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而决定。一般手术,于术后5~7天拆线;下腹部、会阴部手术的拆线时间适当延长;上腹、胸、背及臀部术后7~9天拆线;四肢术后10~12天拆线,关节及其附近的手术,于术后14天拆线较为适宜;全层皮肤移植术,应于术后12~14天拆线;年老、体弱、贫血或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外科换药经验

换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是最普通的事,然而也是最容易疏忽的事。一个无菌切口可以因为换药不当而感染;因酒精的刺激而使皮瓣坏死;更头疼的是一些皮肤坏死的创面,要经过漫长的换药才能愈合;而骨外露往往要通过皮瓣才能搞定。换药确有很多讲究,恰到好处的换药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本人亲眼目睹过内固定手术后由于皮肤坏死至钢板及骨外露的患者,经中医祖传秘方换药,不到一个月,奇迹般的痊愈了。还有一例是指骨开放性骨折,交叉克氏针术后,皮肤由于搓伤而坏死,导致伸肌腱外露,两周中药换药后痊愈。它的意义在于:“石头上能长草”。从此对换药愈加重视,对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而折服。现在我们看看各大门派的换药技巧。 原则是:无菌。清洁。清除失活坏死、组织。保持、促进肉芽生长。防止创面裸露及覆盖裸露创面。促进伤口愈合。 至于生理盐水一般用在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 葡萄糖和胰岛素合用有刺激肉芽生长的作用。 而高渗盐水可能有抑制肉芽生长的作用 首先我讲碘伏和酒精的应用的更适应的范围。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而酒精或者碘酒就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而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所以会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不过上述这两种因为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开放创口不能应用。

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洗和湿化,因为这可能是一个面积广泛的创口或者合并并不平整的创口,希望冲注能够去处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高渗盐的目的是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和有的讲蜂蜜的作用一样。 还有局部放庆大霉素针等主要是已经感染的创口。 谈不上是原则吧。就像以前还有用新洁而灭一样。可能对碘伏的效力不是很有信心的缘故。紧要关头还是要应用碘酒、酒精的。 1、外科换药首先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从开始取料时直到换药结束都应遵守。 2、什么时候该用酒精,什么时候该用凡士林纱条,这都是有学问的。必须熟悉生理盐水,酒精,碘伏,黄纱条以及凡士林纱条的作用机制,这样在处理不同的伤口时就可以适当选择。 3、敷料的选择。有些人喜欢用大量的敷料,以为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持无菌状态;也有些人只用少数几层,认为可以节约成本。其实敷料多选少选都是不合适的。敷料选择多少合适呢?这得从伤口的生长说起,在开始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所以开始几天敷料可以多用几层,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而到了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

普外科各班职责课稿

主班护士职责 1、负责物品交接及急救药械、毒麻药品交接。参加晨会交班及床头交接班,了解病人动态及病情。 2、整理黑板。核对夜班处理的用药医嘱,卡单核对签名。 3、负责接待病人及各种咨询,不离开护士站。 4、办理病人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手续,联系会诊。 5、处理医嘱,各种检查、治疗、手术、护理及时通知到各责任组及相关班次。 6、将用药医嘱、手术通知单及各种费用输入计算机。 7、准备各种标本瓶,交总务班送到病人。 8、核对总务班领回的口服药。 9、打印次日输液卡。 10、下午上班首先核对早班处理的用药医嘱,卡单核对签名。 11、参加查对医嘱,整理治疗单、黑板,核对治疗室警示牌。 12、摆口服药。 13、书写交班报告,完成各种登记。 14、清理欠费病人,及时通知到医生、责任组。 15、清理办公室、办公桌,随时保持整洁,清洁交班。 16、对回收的体温表进行消毒整理。 17、当护士长及责任组长不在班上时,负责主持工作。 早班护士职责 1、早7:30上班,根据病人在院情况配制当日的液体及各种注射药物,严格三查七对及规范操作。 2、负责检查并更换浸泡桶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 3、负责各治疗盘的整理、规范。 4、协助责任班完成病人的各种治疗。 5、巡视病房,添加液体,观察输液情况。 6、随时保持治疗室的整洁、卫生,物品规范放置。 7、11:15——11:45进午餐(有治疗班时11:00-11:30进餐),与各班做好交接。 8、负责处理12:00——14:30之间病房所有事物,包括各种治疗、护理,接待新病人、手术病人,

完成相关记录,并做好交班。 9、安排好治疗班或协助班的工作,做好分工协作。 10、了解病人进午餐情况,保证重危卧床病人的生活护理。 11、清理探视人员,保证病房安静,让患者午休。 12、核对次日输液卡。 13、做好治疗室、处置间、办公室的卫生,消毒液拖地、擦拭物表,清洗擦手毛巾。 14、清洗止血带、网套、输液卡套、摆药筐,清理冰箱、杂物柜。 15、将本班处理的医嘱交主班核对,做好床头交班。 夜班护士职责 1、1:00交接班,接物品、床头交接病人,认真交接特殊治疗、检查、护理。 2、核对中班处理的用药医嘱,卡单核对签名。 3、巡视病房,一般病人1小时1次,重危病人15—30分钟1次,保证病人安全,了解病人睡眠情况, 观察病情,做到四轻。 4、核对输液卡、药物、标本瓶。准备次日冷开水。 5、完成时间性治疗、护理,抽血,并协助病人留取各种检验标本,做好登记。 6、完善手术病人的各项术前准备。 7、接待本班新病人,完成相关记录。 8、完成本班各种护理文件书写,收取本班发生的各种费用。 9、做好重危病人及卧床病人的生活护理。 10、完成治疗室、换药室空气消毒,做好消毒监测登记本登记。周六负责监测戊二醛浓度并登记。 11、做办公室、治疗室、值班室卫生。清洗擦手毛巾。 12、清理输液卡,清理前一日病人未注射的药物,并在治疗单上注明。 13、对次晨长期液体分类摆放(在院、离院、手术、欠费),早班核对,协助早班配药。 14、将本班处理的医嘱交主班核对,做好晨会交班及床边交班。

外科换药操作规范

外科换药 一、目的 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 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促进肉芽生 长。4.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流程 (一)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二)操作步骤 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2.观察伤口 (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臵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