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伤口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5
换药室工作制度1、换药室须由专人负责管理。
工作人员进入换药室应衣帽整齐,操作前后戴口罩、洗手。
2、严格区分无菌区与污染区,无菌物品、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别放在固定位置,界限清楚,不得混放。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先换无菌伤口,后换感染伤口,特殊感染者不得在换药室换药。
4、室内用具整洁,摆放有序,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换药桌或换药车两次。
清洁工作后30分钟再开始换药。
5、使用无菌持物钳(镊)夹取无菌物品,持物钳(镊)用后立即放回持物筒内,禁止用此钳(镊)夹取油纱布。
6、保持换药用品的无菌,器械盒、药瓶、敷料缸取物后应随手盖上。
置于容器中的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24小时更换。
7、污敷料放入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8、换药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空气消毒两次,每周彻底清扫一次,每周空气培养监测达标。
换药室工作职责1、换药室须有专人负责管理。
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每日用消毒液清洁操作台面、治疗车、器械柜、窗台,做到无尘土,并用消毒液擦地2 次(7:30 和16:30)。
2、清点各种包的数量,要与基数相符,出现问题,及时追问,并检查有无过期物品。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4、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并做好登记。
5、每周用95%酒精擦试紫外线灯管一次,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6、工作人员进入换药室应衣帽整齐、戴口罩换药,操作前、后洗手。
7、严格区分无菌区与污染区,无菌物品、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应分别放在固定位置,界线清楚,不得混放。
8、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换药时做到1人1碗(盘),2钳及1份无菌物品。
先换无菌伤口,后换感染伤口,特殊感染者不得在换药室换药。
9、各种无菌敷料、纱布、棉球由容器内取出后不可再放回原处。
污染或已用过的敷料须放入桶内,不得随意乱扔。
污物桶应及时更换,每周五用“8.4”消毒液擦拭消毒1次。
10、每次换药完毕,整理用物,放置在固定位置。
11、换药碗、弯盘、镊子每日清洗并高压消毒后备用,持物钳、敷料罐每周高压消毒1次,器械消毒液按要求更换。
门诊换药室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消毒与灭菌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进换药室要衣帽整齐、戴口罩,减少空气污染,不必要的人员不准入内。
二、清洁区与污染区应严格区分,清洁伤口与感染伤口分区域处理,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每换药一次一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特殊感染伤口在隔离室内进行。
处理完一个患者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或消毒,必要时带手套。
三、换药用具一人一套,换下的敷料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四、各类换药物品标志明显,并注明灭菌日期及有效日期,有效期到期前给予更换或消毒。
消毒棉球现泡现用,消毒液开启后一周内有效,并注明开启日期。
五、换药室内应保持清洁、整齐、光线明亮通风好。
室内每天用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消毒,每季度空气细菌培养及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每月物表细菌培养,结果存档保存。
七、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防止过失事故的发生。
八、物品分类放置,保持干燥,定期检查。
换药包及器械单包数目
每日清点并记录。
治疗、换药室工作制度一、治疗室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二、严格区分有菌无菌治疗床,以防交叉感染。
三、在治疗室换药应根据伤口的性质进行辩证换药。
四、敷布腐蚀性药物时,应注意防止伤及周围健康组织,头、指、趾等肉薄近骨处慎用烈性腐蚀性药物。
五、换药时动作应轻柔,先处理清洁创口,后处理感染伤口,特殊感染不得在换药室处理。
六、换药器械每个患者使用一套,不得共用。
器械浸泡液每周必须更换两次。
手术室制度一、手术室器械由专人负责保管,每班清点。
缺少要即时补充,损坏要及时修好。
二、保持室内清洁,出入关好门窗。
三、手术室床单每天定时更换,如有污染,随时更换。
每晚进行紫外线消毒一次。
四、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应穿工作衣、戴帽子口罩,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定。
五、非手术人员禁止进入手术室。
六、手术室器械不得外借。
七、手术室对施行手术的患者应作详细登记,按月统计上报。
负责保存和送检手术采集的标本。
注射室工作制度一、工作人员要着装整齐,热情接待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注射时注意保暖。
二、各种注射应按注射单和医嘱执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对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注射前必须按规定做过敏试验。
三、注射时及注射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一旦发生过敏或其它注射反应和意外,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急诊医生。
若出现一般不适,应报告经治医生。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注射时必须每人一针、一管等,每注射一人,要清洁双手一次。
五、备齐抢救药品、器械,并置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和更换。
六、室内每天消毒一次,每月采样做细菌培养一次。
七、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凡需隔离患者接触使用过的物品如床铺、便器等,应及时更换消毒,用2%次氨酸钠抹洗桌椅。
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为加强药品的科学管理,保证药物供应和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制订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章程。
一、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组织机构:根据药政管理的要求,药事管理委员会在医院领导下成立如下的组织机构:主任委员:院长副主任委员:分管医疗业务的院长委员:临床科室主住或高年资医师,药剂科主任秘书:药剂科主任(兼)二、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性质:在医院领导下的药事监督和咨询机构,药事委员会采用不定期形式开展活动,其工作情况和讨论审议的意见由秘书负责综合整理,上报主任委员审定。
医院换药室工作制度
一、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换药技巧和敏锐的伤口观察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提高。
二、换药室环境必须保持整洁,每天湿式清扫及通风,消毒空气、物品表面。
三、护理人员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换药用具坚持一人一使用,换药前后应洗手。
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并做好监测登记。
四、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与污染区,各类物品不得混放,每日检查、补充、更换、消毒。
五、开包后未用完的换药碗、盘、钳、镊、敷料等每日高压消毒一次;启封的外用无菌溶液仅限当日使用。
放置无菌钳(镊)的无菌罐、盘每周高压消毒二次,消毒液更换按院感规定。
六、特殊感染伤口的敷料、用具,按特殊消毒灭菌要求处置,一次性用具到地点焚烧等。
换药流程: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感染伤口,特殊感染伤口不得在换药室换药。
门诊外科换药操作流程一、目的1.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便酌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2.清洁伤口,去除异物、渗液或脓液,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3.伤口局部外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或加速伤口肉芽生长及上皮组织扩展,促进伤口尽早愈合;4.包扎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休息,减少病人痛苦;5.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邵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二、适应证1.无菌手术及污染性手术术后3-4天检查刀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2.估计手术后有刀口出血、渗血可能者,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3.从位于肢体的伤口包扎后出现患肢浮肿、胀痛;皮肤颜色青紫;局部有受压情况者;4.伤口内安放引流物需要松动、部分拔除或全部拔出者;5.伤口已化脓感染,需要定时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者;6.伤口局部敷料松脱、移位、错位,或包扎、固定失去应有的作用者;7.外科缝合伤口已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线者;8.需要定时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者;9.手术前创面准备,需要对其局部进行清洁、湿敷者;10.各种瘘管漏出物过多者;11.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浸湿附近伤口敷料者;三、准备工作1.病人的准备:了解病人的心情,向病人讲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惧;病人应保持合适体位,既有利于病人舒适,也有利于医生换药;2.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3.环境准备: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4.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治疗碗2个、无菌镊子个、酒精棉球树个、盐水棉球树个、分置于无菌治疗碗内,无菌纱布数快,置于无菌治疗碗内、弯盘、胶布或绷带,铺好橡胶单、治疗巾,根据伤口情况可备引流物、血管钳、探针、凡士林纱布或雷夫诺尔纱条等;四、操作方法1.除去外层辅料: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纵细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2.冲洗原则:无菌技术物品准备:无菌冲洗包;无菌手套;医嘱规定的冲洗液或生理盐水;无菌18或19号针头和7号头皮针;无菌棉纱敷料填充用;无菌4×4纱布;普通手套;纸胶布;垃圾袋;护肤液安息香酊等;无菌30ml或50ml注射器;洗手,戴普通手套;测量及评估伤口;除去用过的手套,洗手;以无菌技术打开无菌冲洗包将纱布,注射器,针头,头皮针放入冲洗包;倒无菌溶液至无菌冲洗盒内;戴无菌手套,将头皮针剪去针头备用;冲洗①用注射器吸满无菌溶液,接上针头,握住注射器和针头,由伤口上方跑-5cm距离向下冲洗,用手的力量控制冲洗速度,轻轻的冲洗肉芽组织,而用力冲洗黄或黑的坏死组织;②移走针头,接上头皮针导管,把导管顶端放入潜行伤口或很难冲洗到的地方,冲洗伤口内部深处;③再慢慢轻柔的把伤口深部的冲洗液回抽;④用无菌纱布轻轻拍干伤口内过多的冲洗液,保持伤口微湿但不积水;⑤用无菌纱布擦干伤口周围皮肤;3.处理伤口左手持另一把无菌镊子将药碗内的洒精棉球传递给右手的一把镊子操作,用以创口周围皮肤擦洗;清洁伤口先由创缘向外擦洗,勿使洒精流入创口引起疼痛和损伤组织;化脓创口,由外向创缘擦试;交换左右手镊子,右手持的无菌镊子,处理伤口内;直接用右手的无菌镊子取药碗内的盐水棉球,轻轻清洗创口,禁用干棉球擦洗创口,以防损伤肉芽组织;去除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腐败组织或异物等,观察伤口的深度及有无引流不畅等情况,再用洒精棉球清除沾染皮肤上的分泌物;最后用消毒敷料履盖创面;4.包扎固定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胶布固定的技巧:①选择何种胶布时应考虑病人的过敏史,全身状态,皮肤特性,胶布粘着时间,是否需要加压止血等,以不引起皮肤张力或牵拉力的方法放置胶布,通常,第一条胶布固定敷料的最上方,长度以一半粘住敷料,另一半粘住两侧皮肤,不可过短过长,粘贴时时敷料的中间先固定,再分别粘住两边;第二条胶布固定敷料中间,第三条胶布固定最下方;②胶布固定时注意必须与躯体肌肉运动呈相反的方向,如躯体关节位,不能顺躯体长轴固定,必须顺横轴固定;③移去胶布时必须顺毛发方向,一手轻拉,一手保护皮肤,轻柔地打开两侧胶布后再整个移除敷料如果胶布固定的一时无法揭开,则可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先湿润胶布,等胶布软化后再慢慢揭除;五、注意事项1.换药者操作应当稳、准、轻,禁忌动作过粗过大,严格遵守无菌外科技术;2.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换药敷料和用品,应勤俭节约,物尽其用,不应浪费;3.合理掌握换药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过长不利伤口愈合,间隔时间过短因反复刺激伤口也会影响伤口愈合,同时增加病人痛苦,并造成浪费;4.每次换药完毕,须将一切用具放回指定的位置,认真洗净双手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工作人员进换药室要衣帽整齐,戴口罩,尽量减少空气污染,不必要的物品及人员不准带入室内。
二、换药时一人一洗手一消毒,为避免交叉感染,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遇特殊感染的,尽量不在一般换药室进行或放在最后处理,处理时要戴手套,用具严格浸泡消毒后再清洗送高压灭菌,传染病人及特殊感染者用过的用具,应用有效氯1000mg / l—2000mg / l消毒液浸泡30min—45min后冲洗,做好标记,送供应室高压灭菌三、换药用具一人一套,用完按常规进行消毒处理,持物钳及容器每周灭菌二次,器械浸泡液每周换二次,应保证有效浓度。
四、除固定敷料外一切换药用品均需保持无菌,提倡使用小包装,各类换药物品标志明显,并注明灭菌日期,定期更换。
五、换药室应保持清洁、整齐、每日通风换气。
六、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台面、物体表面等,地面用消毒液拖擦,如地面有脓血,随时消毒擦去,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时间不少于30min。
七、各种消毒剂、灭菌溶液现用现配、加盖、保持有效浓度、注明名称、浓度、配制时间,定期更换。
八、一次性医疗用品按本院制定的相关规定处理,换药用过的敷料一律焚烧。
伤口造口护理质量标准第一节结构质量标准一、制度与规范(一)组织管理目前我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门诊工作开展模式大致分为三种:病房门诊一体化、门诊和住院部归属不同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中心,以伤口治疗中心∕伤口护理门诊∕换药室多见;住院部工作多以伤口小组∕压疮小组的管理模式运作。
门诊和住院部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以专职或者兼职的形式服务全院病区,部分医院门诊专科护士承担压力性损伤∕压疮质量管理工作,共同组成医院伤口造口护理专业组。
1.组织体系构建具备三级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1)伤口造口护理专业组在护理部的管理和指导下开展工作。
专业组可下设继续教育小组、质量控制小组、科研管理小组等,各小组内设置组长、副组长、组员,各司其职。
(2)组织管理架构详见图9-1。
图9-1 伤口造口护理专业组管理架构2.工作职责(1)在护理部的领导下进行管理工作,做好全院压力性损伤预防、伤口、造口、失禁等的评估、指导、督导工作。
(2)督促所负责病区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压力性损伤护理措施,防止护理因素导致的压力性损伤发生,负责本病区压力性损伤的监控与记录。
(3)负责院内各病区的压力性损伤访问及指导疑难伤口的处理。
(4)科室上报压力性损伤后,压力性损伤管理小组在24h 内查看患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确认是否为难免压力性损伤,并提出进一步的防治措施。
(5)对高危科室压力性损伤联络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积极推广已得到证实的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护理方法。
(6)收集所负责病区有关压力性损伤护理方面的问题及信息。
及时向压力性损伤联络护士反馈问题。
(7)具体岗位说明详见表9-1。
表9-1 伤口造口护理专业组岗位说明续表9-1(二)管理制度1.伤口治疗中心∕伤口护理门诊∕换药室工作制度(1)严格遵守医院及门诊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
(2)热情接待就诊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
(3)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安静,确保就诊有序。
(4)做好门诊患者的档案管理,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5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洗手规程1.手部预洗。
在进行任何护理技术操作之前,首先需要将双手在肥皂和温水中进行预洗,确保双手表面干净。
2.手部消毒。
在进行无菌操作或接触感染性患者时,需要将双手进行消毒,确保双手没有细菌残留。
3.洗手步骤。
洗手时,应先潮湿双手,涂抹适量肥皂,揉搓双手至起泡,包括手指缝隙及指尖。
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使用干净的纸巾擦干。
二、患者翻身规程4.准备工作。
在进行患者翻身操作前,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护理床单、护理垫等。
5.协助患者转换体位。
在进行翻身操作时,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翻身方法,保证患者转换体位的顺利和安全。
6.督促患者配合。
在进行翻身操作时,护士需要督促患者积极配合,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三、压疮预防护理规程7.定期翻身。
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8.皮肤清洁。
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9.使用护理床垫。
在卧床患者的床上铺设专用的护理床垫,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四、静脉输液护理规程11.静脉穿刺。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确保穿刺的准确和安全。
12.输液速度控制。
在进行输液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输液药物来控制输液的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五、导尿护理规程13.导尿前准备。
在进行导尿前,需要准备好导尿管、导尿袋、消毒液等必要设备和工具。
14.导尿操作。
在进行导尿操作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和导尿袋,确保导尿的准确和安全。
15.导尿后护理。
在导尿后,需要及时更换导尿袋,保持导尿通畅,避免感染的发生。
六、胃管护理规程16.胃管插入前准备。
在进行胃管插入前,需要测量胃管插入长度、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药物。
17.胃管插入操作。
在进行胃管插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插入方式,并确保插入的准确和安全。
18.胃管固定。
在插入胃管后,需要将胃管固定在患者身体上,避免胃管的移位。
清洁伤口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一) 换药前准备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2、病人准备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信息,向患者说明换药目的及可能引起的感觉并取得患者合作。
叫患者至换药室准备换药.3、换药者准备剪好指甲,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先帽子后口罩,帽子需将所有头发罩入,口罩需掩盖口鼻,蓝色面靠外白色面靠内(蓝外起过滤作用,白内起吸潮作用)。
4、查看伤口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站在患者右侧,一只手按住皮肤,一只手由远至近撕开每条胶布,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如无消毒镊子可直接打开全部敷料,注意不要接触污染切口。
观察伤口的类型、大小、有无渗血、渗液、感染,需要的敷料类型及数量等.5、洗手与物品准备接触患者后再次按上述步骤洗手,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检查物品消毒有效期,消毒液是否在开瓶时间有效期内。
打开换药包,注意无菌操作,用钳子将换药碗分开,分出无菌的置物碗及污物碗,将污物碗置于患者右侧身旁。
将敷料,棉球等依次放入,先放后用的,再放先用的(先敷料再棉球).打开敷料、棉球等外包装时注意无菌操作,前后撕开,用换药包中的无菌钳或镊子夹入碗中。
并倒入消毒液(注意消毒液的量不要太多)。
(二)操作步骤1、告知患者换药开始,做适当的人文关怀,解除患者紧张心理.换药过程中也可以适时询问患者情况。
2、揭开敷料,暴露创面.(1)揭去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放入污物碗。
(4)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手保持相对固定姿势,无特殊情况不随意将钳子镊子放下。
清洁伤口换药得标准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
(一) 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
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2、病人准备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信息,向患者说明换药目得及可能引起得感觉并取得患者合作。
叫患者至换药室准备换药。
3、换药者准备
剪好指甲,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先帽子后口罩,帽子需将所有头发罩入,口罩需掩盖口鼻,蓝色面靠外白色面靠内(蓝外起过滤作用,白内起吸潮作用)。
4、查瞧伤口
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站在患者右侧,一只手按住皮肤,一只手由远至近撕开每条胶布,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如无消毒镊子可直接
打开全部敷料,注意不要接触污染切口。
观察伤口得类型、大小、有无渗血、渗液、感染,需要得敷料类型及数量等。
5、洗手与物品准备
接触患者后再次按上述步骤洗手,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得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检查物品消毒有效期,消毒液就是否在开瓶时间有效期内。
打开换药包,注意无菌操作,用钳子将换药碗分开,分出无菌得置物碗及污物碗,将污物碗置于患者右侧身旁。
将敷料,棉球等依次放入,先放后用得,再放先用得(先敷料再棉球)。
打开敷料、棉球等外包装时注意无菌操作,前后撕开,用换药包中得无菌钳或镊子夹入碗中。
并倒入消毒液(注意消毒液得量不要太多)。
(二)操作步骤
1、告知患者换药开始,做适当得人文关怀,解除患者紧张心理。
换药过程中也可以适时询问患者情况。
2、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揭去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得纱布、敷料放入污物碗。
(4)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手保持相对固定姿势,无特殊情况不随意将钳子镊子放下。
两把镊子不可碰撞接触,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全换药过程中钳尖镊尖应朝下。
消毒镊不可入无菌碗中夹取棉球及敷料,亦不能放回无菌碗内。
如伤口有血块等需要蘸洗,应于消毒前用盐水蘸洗。
(1)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得沾一下,点状消毒,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距伤口35cm,应略超过覆盖得纱布。
(2)消毒3遍,每次消毒范围不超过前一次得消毒范围,不留空白区。
消毒后棉球置于相对有菌得污物碗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根据切口将纱布打开适合得大小,光面朝伤口及朝外,铺46层(未打开得纱布算4层,完全打开得纱布算1层),不留毛边。
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
略小于消毒
得范围。
(2)胶布固定方向:顺皮纹方向,由近向远,两边压边粘贴,中间根据固定、美观得原则决定胶布数量,胶布距纱布边缘3cm。
先贴上方后贴下方,先贴前方后贴后方。
换药完毕后帮患者整理衣物,扶患者下床送回病房,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伤口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等)
5、敷料用品得处理。
(1)分类放置医疗废物(黄色垃圾袋),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将损伤性得医疗废物与感染性得医疗废物混放。
(2)用后得可回收得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应在流动水下冲干净放入污染得器械回收箱等待消毒,钳子应打开后放置在碗内。
(3)未使用得已开包装得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三)、注意事项
1、在整个换药过程中,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与手卫生规范。
2、给不同得患者之间换药要进行手卫生,给感染伤口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3、换药时应查瞧各种敷料、消毒液就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就是否完整,污染得敷料应立即放在医疗废物筒内或有菌得弯盘,不得随便乱丢。
4、体位:原则上应能充分显露创面,取坐位、仰卧位、侧卧位等舒适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