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元综合检测(五)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综合检测(五)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综合检测(五)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综合检测(五)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综合检测(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

建立

A卷——学业水平达标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中外关系史上,某条约是中国由天朝时代转入条约体制时代的界碑。这个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选A《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国由天朝时代转入条约体制时代的界碑。

2.2018年4月,疑似圆明园被劫掠的青铜器文物“虎蓥(yíng)”在英国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谴责这一行为。如果虎蓥确系为圆明园文物,它被劫掠应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解析:选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劫掠了大量文物,并火烧圆明园。

3.近代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扶清灭洋”D.三民主义

解析:选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出台《资政新篇》,这是近代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4.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其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B.“求强”“求富”

C.顺应世界潮流D.实现中国近代化

解析:选B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求强”“求富”。

5.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它是() A.“致远”舰B.“定远”舰

C.“靖远”舰D.“经远”舰

解析:选A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是“致远”舰,故A项正确;“定远”舰由管带刘步蟾代为指挥,故B项错误;“靖远”舰管带是叶祖珪,故C项错误;“经远”舰管带是林永升,故D项错误。

6.1898年春,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宣统帝,要求拒签条约,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史称“公车上书”。以上表述中需要更正的地方有几处()

A.2处B.3处

C.4处D.5处

解析:选C1895年,甲午战争惨败,康有为等人联络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上书光绪帝,要求进行资产阶级改革,有4处需要更正,故C项正确。

7.康有为撰写的著作是()

A.《孔子改制考》B.《海国图志》

C.《革命军》D.《文学革命论》

解析:选A康有为撰写的著作是《孔子改制考》,《海国图志》是魏源撰写,《革命军》是邹容撰写,《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撰写。

8.如图为中国近代某团体用于联络的“信物”拓片,使用该“信物”的团体是()

A.拜上帝会B.兴中会

C.义和团D.中国同盟会

解析:选C抓住拓片关键信息“保清灭洋”,由此可知使用该“信物”的团体是义和团。

9.“……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一条款应当出自于()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选D根据材料“……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这是《辛丑条约》的规定,故D项符合题意。

10.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可以称之为20世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下列选项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建立中华民国B.迫使清帝退位

C.铲除了封建专制制度D.加快了近代化进程

解析:选B辛亥革命中迫使清帝退位,用和平的方式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最能佐证辛亥革命可以称之为20世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

11.“皇帝倒了,辫子割了”是少年瞿秋白对一场革命之后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这场革命是()

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

C.土地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选A“皇帝倒了,辫子割了”是辛亥革命影响下的社会变化。

1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部门是()

A.冶铁业B.纺织业

C.采矿业D.机器制造业

解析:选B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是轻工业,纺织业是轻工业,B项符合题意。

13.下列报纸杂志书籍开始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

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

C.《民报》D.《新青年》

解析:选D《新青年》开始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海国图志》《新学伪经考》《民报》在新文化运动之前就已经出现。

14.《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尽管1915~1916年和1917年曾经有过企图抹煞辛亥革命的尝试,但主张共和政体的革命党人还是达到最低目标: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这里提到的企图是()

A.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B.段祺瑞与黎元洪“府院之争”

C.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

D.颁布了《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解析:选C通过所学知识可知,1915~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和1917年张勋复辟都是恢复帝制,这是在抹煞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故选C项;“中日民四条约”是1915年日本逼迫袁世凯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无关,排除A项;“府院之争”是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的权力斗争,此事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和共和政体无关,排除B 项;《修正大总统选举法》颁布于1914年12月,该文件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它使总统的权力无限放大,排除D项。

15.“府院之争”发生在()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运动时期

C.北洋军阀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解析:选C“府院之争”发生在1917年,当时中国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6分,共3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中国研究者一般称之为“鸦片战争”,国外学术界在评论这场战争时,有的把它说成是单纯的“通商战争”,是为了打破中国对对外贸易的限制。

材料二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材料一中对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的哪一命名更准确地说明了战争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论证。(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说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鸦片战争”更能体现战争的性质;第二小问,根据所学,

鸦片战争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通商战争,而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迫切想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借助鸦片发动的一次对华侵略战争。第(2)问第一小问,《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得出丧失领土主权;《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得出丧失贸易主权、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中领事裁判权,得出丧失司法主权。第二小问,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1)观点:第一种命名更准确。

论证:将这场战争命名为鸦片战争是由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推行禁烟政策(或虎门销烟),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列强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不断对外扩张,这是这场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打破中国对对外贸易的限制(或闭关锁国政策),抹杀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提出其他观点,论据合理,也可)

(2)丧失的主权: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自主权,司法主权。

变化: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材料三1914~1919年,新开设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包括矿场)共379家,资本额8 580万元,平均每年开设63家,新投资1 430万元。据1920年的统计,新设工厂的单位资本额在10万至100万元之间的约占当时工厂总数的36%,而1914年则只占11%,可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超过了大战前19年间所达到的水平。

——摘编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企业的类型。(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民族工业的不足之处。(6分)

(3)依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14~191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时代原因。(7分)

解析:第(1)问,英国人创办的耶松船厂是外资企业,荣氏家族的保兴面粉厂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第(2)问,从分布地点看,地区分布不平衡;从企业名称看,结构不合理。第(3)问,据材料三数据对比,概括出1914~191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黄金时期”;结合所学,多角度分析其时代原因。

答案:(1)外资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

(2)地区分布不平衡,多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

(3)特点:发展迅速,出现“黄金时期”。

原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B卷——选考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英国在市场扩张的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下列条款出自《南京条约》并能反映上述动机的是()

A.中英协定关税B.赔款2 100万银元

C.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D.派兵保护各国使馆

解析:选A鸦片战争的动机是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所以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商品的倾销,故A项正确;赔款不能体现倾销商品的动机,故B项错误;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是19世纪末《马关条约》的条款,故C项错误;派兵保护各国使馆是20世纪初《辛

丑条约》的条款,故D项错误。

2.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也。”这一现象发生在哪个时期之后() A.18世纪40年代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初期

解析:选B《南京条约》签订以后,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片面最惠国待遇,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

3.“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这一“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民报》发刊词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选A《天朝田亩制度》实行的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制度,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与材料内容相符,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与公有制秩序无关,排除。

4.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

A.标志着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

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解析:选C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是《南京条约》附件中的规定,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材料中“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说明西方司法精神对中国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结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D项错误。

5.有同学在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叙事中看到如下表述:“割绿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二十多个岛屿”“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据此可知,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选C根据材料“割绿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二十多个岛屿”“大大加深了中国

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结合所学,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故C项正确。

6.孙中山曾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造成民众态度发生这种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改良道路受挫

C.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D.洋务运动破产

解析:选C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末,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使资产阶级由改良转向革命,但这不属于外部因素,故B项错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其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故C项正确;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7.《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维新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封建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维新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故选C项。其他选项与史实不符。

8.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确信“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这反映出孙中山()

A.未能看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

B.认为民族主义目标已经完成

C.认为三民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成功

D.对中国的国情认识尚不充分

解析:选D A、B、C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反映孙中山对清除封建专制思想,过于乐观,进而说明对

中国的国情认识尚不充分,故D项正确。

9.下图反映的是1912~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变化,其主要因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B.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解析:选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A项错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故B项正确;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5年,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

10.1913年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爆发,袁世凯政权查禁报刊,全国报刊由1912年的500家减少到139家;而同时期《孔教会杂志》《孔圣杂志》《宗圣杂志》等“应运而起”。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控制舆论为复辟造势B.舆论自由被破坏殆尽

C.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D.尊孔复古是时代所趋

解析:选A通过题干中全国报刊数量的减少以及“《孔教会杂志》《孔圣杂志》《宗圣杂志》等‘应运而起’”这些现象,再结合题干所提及的时间点——1913年,可以得知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在舆论上大造声势,故选A项;题干中所提及被袁世凯所查禁的全国报刊数量“由1912年的500家减少到139家”,不能证明舆论自由被破坏殆尽,排除B项;题干中所提及的“《孔教会杂志》《孔圣杂志》《宗圣杂志》等‘应运而起’”,这一现象的

实质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而不是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排除C项;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成为历史的发展大势,并非尊孔复古,排除D项。

11.1919年1月,陈独秀坦言:“本志经过三年,发行已满三十册……八面非难,那旧派人物是不用说了,就是聒聒叫的青年学生,也把《新青年》看作一种邪说、怪物,离经叛道的异端,非圣无法的叛逆。”这说明当时新文化运动()

A.没有社会基础B.需要推进思想启蒙

C.即将以失败告终D.理论上宣告破产

解析:选B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任务任重道远,而非社会基础,故A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需要进一步推动民众思想的解放,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局,且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12.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提出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是继承以往的科学和民主思想而来的,但亦有重要的不同。这里的“不同”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强调() A.实现富国强兵B.改造社会制度

C.提高国民觉悟D.批判传统文化

解析:选C A、B两项新文化运动均未涉及;“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主要强调提高国民觉悟,故C项正确;“批判传统文化”只是新文化运动的形式,其真正目的是提倡民主与科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

1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

——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

同时避免战争吗?》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摘编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

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材料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外敌入侵进行了哪些抗争。(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5分)

解析:第(1)问,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主权和经济等方面造成的危害来阐述。第(2)问,注意反抗斗争和反抗外敌入侵抗争的区别,不要混淆,根据所学概括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得出腐败严重,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答案:(1)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各种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原因:腐败严重;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慈禧挪用军费或疏于国防或武备陈旧。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纵观近代中国历史,清朝统治者根本没有……那种不断的妥协精神,历史说明,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出来的。

材料二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

材料三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

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据1912年3月5日《时报》文章《新陈代谢》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政府是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解析:第(1)问,据所学从参与推翻清政府的力量有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立宪派、封建官僚、普通的民众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三逐层概括,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分析。

答案:(1)镇压戊戌维新运动使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走不通,改良派走上革命道路。出卖民族利益,成为帝国主义的朝廷。以预备立宪之名,行君主专制之实,欺骗民众,使汉族官僚和立宪派离心,等等。

(2)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促进了教育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近代化。

爱国知识竞赛试题

爱国知识竞赛 3、圆明园被称为我国古典园林的“万园之园”。 5、我国的第一位封建皇帝是秦始皇·赢政。 6、我国第一部自己拍摄电影是鬼谷子。 7、邓小平被称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8、我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9、我国现任的国务院总理是温家宝,主席是胡锦涛。 10、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人工河是京杭运河。 11、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是香港、澳门。 12、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是张衡发明的。 13、被称为我国“国球”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乒乓球。 16、领导广东的禁烟运动,并下令在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 17、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的新国家叫中华民国。 21、我国战国时代出现的最著名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是《孙子兵法》。 22、邓稼先被誉为“两弹之父”(原子弹、氢弹)的我国著名科学家。 23、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我国古代数学家是祖冲之。 24、我国的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 25、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27、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 28、我国的四大主要戏剧剧种是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 29、布达拉宫是藏族少数民族的著名建筑。 30、容国团获得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许海峰夺得了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31、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了行使主权。

32、200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9届北京奥运会上,获得51 枚金牌,名列奖牌榜第一名。 33、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军事阅兵。建国50周年庆典阅兵是新中国13次国庆阅兵中兵种最多的一次。 34、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浩瀚的太空中,奏响了《东方红》旋律。 35、建国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成渝铁路,京九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 36、我国第一座核电站是秦山核电站,我国第一座大型合资核电站是大亚湾核电站。 37、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世界排名, 1997年,中国以3250亿美元的进口总值,首次跻身全球十强。 38、有“中国原子弹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钱学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袁隆平。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填词,聂耳作曲。 40、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41、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42、中国第一乘坐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登上太空的宇航员为杨利伟,第一位实施空间出舱活动的宇航员为翟志刚。 4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时间是2001年。 44、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当代政治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对于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经济、社会性质都发挥了关键性的引导力量。我想辛亥革命在驱动中国政治现代化方面的影响尤为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已绵延整整两千多年,在此期间历经了一代代王朝的变迁。这种历代政权的变迁并非革命,只是一种改朝换代。“原有政权的崩溃并非意味着造反者希望变更体制的运用规则,认可关于政治合法性的新的政治价值标准,仅是对效忠对象的改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辛亥革命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前所未有地提出建立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可以说是我国由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发展的里程碑 ,是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虽然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治依然命途多舛,发展风云多变 ,但“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辛亥革命及其以后中国在政治现代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为我国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启示。 首先,辛亥革命从政治形态与体制上彻底推翻了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虽然民主共和制度在当时的中国只是徒具形式,但这个形式使人们观念上引起的巨大转变却不容小觑。人们不再把自己看作皇上的“子民”,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有了这样的背景,各种政党团体、社会组织和报纸杂志纷纷涌现,政治生活空前活跃,民主精神普遍高涨。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继续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其次,我想政党政治是辛亥革命对政治的影响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对于国家政治结构与模式的建立意义十分重大。“皇权专制时代,政党不允许存在,即使在‘预备立宪’的清末,凡与政治及公事有关的结社集会,同样也不可以‘照常设立’。” 最后,我想以上海为例,尽可以说明辛亥革命在帮助各大城市确立以后的政治地位,增大政治影响方面的重大影响。孙中山曾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后上海政治及各方面突飞猛进的伟大意义:“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辛亥革命给上海带来的进步可以说是全方面的,尤其推动了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上海本身作为一个驰名中外的通商巨埠,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极强的经济实力。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疾风骤雨般的革命更是为上海提供了一个政治突越的契机。“当时上海聚集了一大批有政治声望、有全国影响、有经济实力的士绅名流,如赵凤昌、熊希龄、伍廷芳、李平书,等等,他们的态度逐渐转变,与革命党人携手合作,大大提升了上海在当时政治风云中的影响力”。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在上海整个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都可以算是一个意义显赫而无比重要的里程碑。

2020年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153题)

2020年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153题)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____C_____。 A.全面协调可持续 B.统筹兼顾 C.以人为本 D.发展经济 2、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_____C______算起。 A.填写入党志愿 B.入党宣誓 C.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 D.党组织找他谈话 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________B_。 A.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委员会 C.党组 D.中央政治局 4、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_____D______的开放战略。 A.互惠互利 B.改革进取

C.共建共享 D.互利共赢 5、2009年11月15-18日,美国总统 A 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会谈,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声明》。A.奥巴马 B.布什 C.克林顿 D.希拉里 6、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_____C______年举行一次。 A.2年 B.3年 C.5年 D.10年 7、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_A__________。 A.战斗堡垒 B.战斗集体 C.先锋队 D.基础阵地 8、_D__________不是党选拔干部的方针。 A.革命化 B.知识化

C.专业化 D.信息化 9、党章规定共产党员享有___C________项权利。 A.六项 B.七项 C.八项 D.九项 10、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___A________,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A.党的支部 B.党的书记 C.党的培训 D.党的组织 11、党章规定,申请入党的同志,必须年满______C_____岁。A.16 B.17 C.18 D.20 12、党的十七大对军队提出的“三化”是_____C______。 A.革命化、国际化、现代化 B.国际化、现代化、正规化 C.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异同(一)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异同篇一 (1)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3)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国民革命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靠革命党的力量,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 (5)革命纲领方面。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 (6)革命武装方面不同。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7)群众觉悟程度不同。人民觉悟提高,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8)斗争方式不同。辛亥革命是直接通过武装起义方式进行的,主要依靠新军和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革命采取工农运动和革命战争想结合的方式进行,既依靠军队力量,又依靠工农力量。 篇二 一、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与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亿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国民革命是由国共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决定了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当时的国民党,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内容代表着各革命阶级的共同利益,因而成为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领导,动员了群众,促进了团结,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的进行。 二、群众觉悟程度不同。辛亥革命时群众对革命党人武力推翻清朝的革命手段缺乏认同,决定了其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正如孙中山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回忆的那样“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漫骂之声,不绝于耳”。二是由于当时改良思潮盛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1、1892年,____在香港成立辅仁文社,以“开通民智,讨论时事”为宗旨。1895年,他在香港加入兴中会,被推举为会长。 A.孙中山 B.陆皓东 C.杨衢云 D.谢缵泰C 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起建立兴中会,在入会誓词中提出____的革命纲领。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A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军政、训政、宪政 D.光复汉族,还我山河 3、____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B C.《南京条约》 D.《瑷珲条约》 4、1900年7月,维新派激进分子____邀集维新人士在上海张园召开“中国国会”,主张推翻清朝政府,请光绪帝复辟,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A.严复 B.康有为 C.唐才常 D.徐勤C 5、1901年7月24日,清政府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____,“班列六部之首”。 A.学部 B.商务部 C.陆军部 D.外务部D 6、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后,____与刘坤一联衔合上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新政”活动的重要蓝本。 A.李鸿章 B.袁世凯 C.张之洞 D.盛宣怀C 7、在清政府实行的____中,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学校教育实现了与科举取士彻底脱钩。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B C.洋务运动 D.预备立宪 8、1902年,____与伍廷芳一道出任修律大臣。他融通中西法律,修订了《大清现行刑律》,主持制定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等,被誉为近代中国“法学泰斗”。 A.沈家本 B.唐绍仪 C.顾维钧 D.吴经熊A 9、1902年2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____,介绍西方的政治文化,宣扬君主立宪,后来又反对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 A.《国闻报》 B.《时务报》 C.《新民丛报》 D.《东方杂志》C 10、1903年,____发表了传诵一时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明确指出以革命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A.严复 B.陈天华 C.邹容 D.章炳麟D 11、1903年,____撰成《革命军》,号召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金冲及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像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像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卷五)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大无畏气概,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到了近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急遽激化,使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和变化中。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前仆后继。但是,直到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前,还没有一个人提出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来。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洪秀全做了天王,其实还是皇帝。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更只是“扶清灭洋”。资产阶级改良派鼓吹爱国救亡,介绍了不少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政治制度到中国来,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可是,他们把忠君和爱国看作是一回事。康有为那些声泪俱下、处处不忘“列祖列宗及我皇上深仁厚泽涵濡煦育数百年之恩”的话,是最能打动当时一般士大夫的心的。而那时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法美两国外,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沙俄等等无一不保留着君主制度。所以,康有为提出以俄国彼得大帝和日本明治天皇的改革作为中国学习的榜样,在许多人看来是很有理由的。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破天荒地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孙中山在几次演讲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见《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

关于辛亥革命起因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辛亥革命起因问题的文献综述 学号:09313242 姓名:吴威其实,对于辛亥革命起因的问题史学界早就开始研究讨论了,无论是中国大陆学者,还是台湾学者,甚至是海外学者都有瞩目的研究成果。他们一致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虽然有部分的偶然性,但其爆发是大量历史因素累积起来的共同结果。其中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因素:思想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在这里我想着重总结有关思想及政治因素的论述,至于其中的具体内容接下里我会仔细阐述。 一、引起辛亥革命的思想因素 一场革命的发生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思想基础,各种思潮推动了并诱导了革命的发生。辛亥革命前出现了的大量社会思潮,包括反清排满思想、民主共和思想、国粹思想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思想因素为其中的三个内容。 1、反满排满思想。对此研究较好的有刘大年的《辛亥革命与反满问题》,他更多的从阶级利益方面分析了辛亥革命与反满问题,认为“辛亥革命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为直接目标,具有浓厚的反满民族斗争色彩······辛亥革命中的反满问题是从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1高明和高燕军的《辛亥革命中的反满问题》2赞同并延续了刘大年的观点,将反满与阶级斗争进行联系。钟珍维的《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反满问题》3、钟卓安的《辛亥革命与反满思潮》4和张振铎的《论章太炎与孙中山的反满革命思想》5则都从当时危亡的民族局势来分析,反满思想的提出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达到使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结合起来的目的。 2、民主共和思想。郑克强在其《略论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国思想》一文中认为“民主共和国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性、先进性和实践性”6这种思想的影响是十分有力的。美国学者沙培德在《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之共和思想—国家与社会的制衡》7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情况的新视角。刘义辰的《论清末民主共和思潮的兴起》直接认为民主共和思想是“反对封建、反对复辟的思想武器”8,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做了思想准备。 3、国粹主义思想。这方面的研究有杨天石的《论辛亥革命前的国粹主义思潮》9、房德邻的《论国粹主义》10认为“它鼓吹‘排满革命’,致力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对于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它其实是狭隘落后的一种思想,是反满思想的极端化表现,很快就退出了历史。此外,郑师渠则有专著《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11一书,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摘要:辛亥革命被称为“不结果实的花”,本文围绕着这一观点,以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历程作为基础,阐述了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与其历史意义。不夸大辛亥革命的正面影响,也不对它的历史进步方面的意义予以抹杀,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袁世凯,失败,历史意义 一、革命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而帝国议会产生的历程和君主立宪制的实现,特别是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激励了中国官僚、士绅等追求宪政。日本实行宪政的步骤和朝野推动立宪的方式成为了中国朝野各界开展立宪运动的范例。 2、清末变革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发起“戊戌变法”,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导致流产。1901年,原维新派领袖、后来的立宪派首领梁启超便曾发表《立宪法议》一文,鼓吹君主立宪制。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2月5日,清末立宪派开始结成组织推动君主立宪。1905年,清政府曾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1907年9月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组成皇族内阁,彻底暴露了集权皇室的阴谋;令有心改革之士大失所望,转而同情革命,也敲响了亡清的丧钟。 3、文化与军队的革新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为了培养新军的军官,各地开办了许多新军学堂。部分地方的新军(如张之洞主持的湖北和湖南地区)大量起用留学生为军官;相反,北洋新军中留学生却极少。到辛亥革命前夕,组编好的部队已达整编16镇和10余个协、营。 4、革命团体的陆续成立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卷五)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大无畏气概,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第10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1、史实: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接任临时总统 2、史能: (1)归纳整理: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和武昌起义的背景及其阶段性的历史作用。(2)分析比较: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在领导力量、目的要求、斗争方式、结果影响等方面的异同。 (3)分析理解:全方位解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3、史识: (1)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主要革命活动,感怀他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史实,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追求进步、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民主共和,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辛亥革命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需要另谋新的救国之路,任重而道远。 二、教学要点 1、重点:辛亥革命步步深入的发展阶段及其历史成果。 2、难点:如何全面、合理地评价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活动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导入:到20世纪初,中国人探索了哪几条救国道路?结果怎样? 第10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背景 1、甲午战争以来,民族危机深化。 (1)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以上所有这些,使中华民族危机深化。 2、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说明必须另辟救国之路。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选择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清统治者所主持的“新政”与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所领导的反清革命运动,是发生于同一历史时空中两个水火不容的重大事件,影响及于后世,非同小可。可以说,清末新政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至于怎样看待二者的价值与作用,后世研究者也是见仁见智,聚讼纷纭。纵观各文献,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无意义,认为清朝再过几年就有立宪,便废除君主专制;也有人否认清末新政的积极意义,认为这无非是清朝快崩溃前的苟延残喘,与辛亥革命并无直接联系。 我认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是息息相关的,无论从经济、文化、法律……辛亥革命的发展都是与清末新政极有关系的。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这是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由于清末新军的出现,由于革命党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军,新军就逐渐成了清政府的掘墓人,成了民主革命的阵地。 下面我分别阐述下我的观点: 一、君主立宪削弱了清廷的控制力 1901年开始的仿行立宪对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表面看来,君主立宪似乎既能让屡战屡败的清政府恢复体面,维持君主统治,又能稳定社会,强国富民,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一种比较稳妥的渐进式改革。 但政治改革风险极大,它尤其需要最高领导人(层)在长期执政经历中形成的领导权威。这种权威是攻克改革难点,稳定改革成果的关键所在。而清政府在与外敌入侵的较量中却一败再败,大失人心,1900年与八国联军开战前,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四川总督奎俊、闽浙总督许应骁、福州将军善联、巡视长江李秉衡、江苏巡抚鹿传霖、安徽巡抚王之春、湖北巡抚于荫霖、湖南巡抚俞廉三、广东巡抚德寿等重臣合奏: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端不可开。山东巡抚袁世凯也提出:朝廷纵乱民,至举国以听之,譬若奉骄子,祸不忍言矣。紧接着抗旨发兵救京,实行东南互保。反击八国联军的失败使慈禧的执政能力受到极大质疑,而1908年光绪、慈禧的相继去世,使得形势更加恶化,清政府也失去了稳定和控制社会政局的最有力法码。这样,君主立宪的主要领导权就落到了以醇亲王载沣为代表的皇族手里,而政治资历和权威的缺乏使得他们在政治改革中困难重重,也迫使他们更多地依赖本族亲信,用抱团取暖的方式来维系满族高层的实权,而这恰恰同君主立宪要求的权力开放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改革中的许多做法使一大批被点燃改革热情的有识之士感到失望与不满,清末的政治新政进入了不改不行,越改各种政治势力越不满的怪圈之中。 而与君主立宪配套的中央官制改革加剧了更多官员的离心倾向。1906年,“五大臣”组成的政治考察团结束日、美、欧访问回国,在随后的考察报告中,他们明确指出“立宪利于君,利于民,不利于官”,而随后的改革事实也验证了这一观点,这也是相当多的官员在君主立宪与共和之间采取骑墙态度乃至最终抛弃清朝的原因。1906年起,中央官制改革开始实施,三权分立、分职专任、责任内阁等西方先进的行政体制初露端倪:实行内阁成员大臣制,做到“分之为各部,合之皆为政府,入则同参阁议,出则各治部务”;中央机构则通过留、改、并、增,使设置更合理;官员人数采取以事而定,以职而定的方式,提高了办事效率。但清末的官制改革却使部分汉族官员丧失了一定权力,而对满族官员影响较弱,因为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大权不旁落满族之外。如政府规定凡涉及皇族、宫廷事务的机构,如宗人府、内务府等或予保留,或改换名称,导致在军机处和11个部中,满人、王公亲贵占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说课稿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华东师大版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从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部分。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它给中国的封建制度以猛烈冲击,迫使中国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探索。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所以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材整合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还有武昌起义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是重点,但不作为难点处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属于应用层次的要求。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为主。同时,了解、知道部分的内容为探讨提供史实依据,将三部分有机结合。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创办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领导机构、革命纲领、成立意义,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观察图画的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三、学情分析 这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从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经过一年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浅谈辛亥革命 众说周知,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随着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战败以及面对外国列强的软弱无力,中国的有志之士们开始寻求中国强盛的道路。作为面对外国列强掠夺般行为的第一线,清政府的官员们不得不为了清廷的延续而尝试做出改变。从洋务运动开始,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在稳定统治与改革之间徘徊不停,而历史却不断给清廷开一个个玩笑。 很多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的一部屈辱史,血泪史。不错,之鸦片战争开始,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列强侵略战争,清政府打了无数的白条给每一场战争的胜利者,像是在展示中国地大物博似的。每一个不平等条约就像是给中国打了一针吗啡,那些庞然大物们希望中国这头狮子在平静中“安详的”死去。清政府的改革派们试图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立宪运动给狮子打一针强心剂,却无奈的看着强大的北洋舰队,新军一次次的倒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一次次的失败,这些改革派们再也没有继续变革的信心和能力,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的傀儡政府。 清政府在失去维护中国独立与统一的信心与能力的同时也失去了广大农民的民心,单纯但是强悍的农民们用自己种了一辈子地的双手反抗着强压于身上的重担。在清政府不怀好意的挑拨和引导下,农民们的怒火释放到了每一个外国人身上。可是延续千年强大的封建观念让这些英勇的农民英雄们倒在了自己人的铡刀之下。 这些英雄们的热血并没有让那些吸收了外国思想的中国精英们有所触动,那庞大的变革力量却让他们害怕,他们怕这些单纯的英雄们会坏了自己的好事,他们依然幼稚的把希望寄托在曾经侵略过自己祖国的列强们。但精英毕竟是少数的,在绝对的数量面前他们所谓的力量什么也不是。一次次的起义换来的不是胜利而是无谓的牺牲,那些应该在革命成功后可以为建设中国做出更多贡献的精英们只能无奈的死在本可以成功的起义之下。终于,可能是老天都看不过去了。1911年10月10号,起义终于在武昌成功了,武昌起义成功的带起来了一系列省市的独立运动,辛亥革命成功在望。 但或许是无奈,或许是一厢情愿,伟大的辛亥革命后这些精英们只能把自己想要打倒的封建官僚们再度拉到身边。袁世凯用一个脆弱的诺言把辛亥革命几乎所有的成功果实骗到了自己手里,中国又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关于这段广义上的辛亥革命,历史上一直没有给它一个公认的说法。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毛主席1939年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提出的,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

2019年庆祝建国七十70周年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2019年庆祝建国七十70周年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的目的是:使党员(C)党内事务。

A、更好地了解、参与和支持 B、更好地了解、支持和参与 C、更好地了解、参与和监督 2、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除履行党员的监督责任和享有党员的监督权利外,按照有关规定对(C)进行监督,反映所在选举单位党员的意见和建议。 A、党委、政府 B、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成员 C、其选举产生的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成员 3、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C),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 A、充分论证 B、广泛讨论 C、广泛集中民智 4、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C)进行工作。 A、在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下 B、在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下 C、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双重领导下 5、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弘扬(A)。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6、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B)一道工作。 A、同自己意见一致的同志 B、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 C、犯了错误的同志

7、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A、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8、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C)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A、党的中央政治局 B、党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C、党的中央委员会 9、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A)的原则。 A、少数服从多数 B、民主集中制 C、下级服从上级 10、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A)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同级党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本地方的工作,定期向上级党的委员会报告工作。 A、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 B、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委会 C、书记和副书记 11、党的基层总支部、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A)。 A、两年或三年 B、三年或四年 C、四年或五年 12、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党的基层组织作用是(C)。 A、领导本单位工作 B、支持和保证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2016中共党史国史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2016中共党史国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0题): 1、中国共产党是(C)诞生的。 A、1919 B、1920 C、1921 2、中国早期共产主义小组有(A)个 A、8 B、9 C、10 3、北伐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中心在(B) A、江西 B、湖南 C、广东 4、中国革命的道路是(C) A、农村包围城市 B、武装夺取政权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5、全民族抗战的起点是(C)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6、我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C)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7、在(A)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党的七大 B、党的八大 C、党的十五大 8、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是(B) A、实事求是、独立民主、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9、党的七大是在(B)召开的 A、北京 B、延安 C、西柏坡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头三年的主要任务是(B) A、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 B、恢复国民经济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标志是(B)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2、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是(C) A、革命纲领不同 B、革命路线不同 C、革命领导权不同 13、1931年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A)成立 A、瑞金 B、兴国 C、于都 1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C)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富农多余的土地 B、没收一切土地 C、减租减息 15、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 C、争取外援 16、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是(B)作出的。 A、党的七大 B、党的的七届二中全会

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610332162.html, 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作者:张海鹏 来源:《党建》2011年第10期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皇帝制度,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辛亥革命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中国历史上掀倒皇帝宝座的例子很多,每次掀倒后,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个宝座。近代中国也是这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号称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免不了要登上皇位;戊戌变法也是一场以拥立皇帝为目的的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旗帜上写的是“扶清灭洋”,就是说反对外国侵略,拥护皇帝。辛亥革命则不同,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这就是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系列的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公开成立,纷纷表达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在时代的碰撞、打磨中,有两个政党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重心。这就是1921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192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加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国 共两党的联合与斗争,成为此后半个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内容。 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是辛亥革命开启的。毫不夸张地说,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拉开了序幕。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

选择题。全国党建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00题)

全国党建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00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__B__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A.新社会阶层 B.中华民族 C.知识分子 D.农民阶级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__C__;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封建主义 C.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民族复兴 3.__A__是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A.李大钊 B.毛泽东 C.陈独秀 D.瞿秋白 4._C___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辛亥革命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5.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开幕。后因代表们的活动受到监视,大会转移到浙江___B_继续召开。党的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A.杭州西湖 B.嘉兴南湖 C.绍兴东湖 D.宁波东钱湖 6.1922年7月,党的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明确的__B__的民主革命纲领。 A.土地革命 B.反帝反封建 C.社会主义革命 D.民族革命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是D____。 A.香港海员大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8.1923年6月,党的三大制定了_A___的方针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中国革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20年中共党史国史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2020年中共党史国史知识竞赛试题库 100题及答案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__B__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新社会阶层 B、中华民族 C、知识分子 D、农民阶级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__C__;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封建主义 C、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民族复兴 3、__A__是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A、李大钊 B、毛泽东 C、陈独秀 D、瞿秋白 4、_C___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辛亥革命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5、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开幕。后因代表们的活动受

到监视,大会转移到浙江___B_继续召开。党的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A、杭州西湖 B、嘉兴南湖 C、绍兴东湖 D、宁波东钱湖 6、1922年7月,党的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明确的__B__的民主革命纲领。 A、土地革命 B、反帝反封建 C、社会主义革命 D、民族革命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是__D__。 A、香港海员大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8、1923年6月,党的三大制定了_A___的方针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中国革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 B、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反抗帝国主义 C、建立民族主义联合战线反抗军阀 D、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 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