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小梁切除术近期和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方法选择行小梁切除术后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47眼),其中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2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4眼。
术后6~30个月随访。
主要指标眼压与视野。
比较青光眼术前与术后近期和远期眼压;利用HPA国际视野分期法根据术前视野将青光眼分为早、中、晚期后,比较青光眼术后早、中、晚不同时期的近期和远期眼压;并进一步比较术后早、中、晚不同时期青光眼的术前和术后视野(平均光敏度及平均缺损度)。
结果(1)术后闭角型青光眼术前眼压与术后近期和远期眼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2)各期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平均光敏度及平均缺损度变化的频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长期有效的降眼压方法;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稳定于正常水平时,其青光眼视神经病损可能无明显进展。
手术疗效与病情程度无关,但还须进一步观察确定统计学结论的正确性。
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手术治疗对于恶性青光眼的在远期内的实际效果。
方法抽取40例恶性青光眼患者(共42眼)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前部玻璃体的切除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远期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并最终得出结论。
结果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在术后的1个月内,对照组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的机率要远远高于观察组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过后的患者中均出现了眼压的显著下降,尤其是观察组的观察指标下降远大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借助手术来治疗恶性青光眼,其在远期范围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很少出现并发症,能够很好的解决患者的视力问题。
【关键词】恶性青光眼;远期疗效;手术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恶性青光眼一般是指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
这种疾病一般发病率较低,但是一旦得病其病情表现的十分严重。
如果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与手段的话,那么其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患者很容易会出现病情加重的问题,甚至导致患者失明的危险。
在传统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恶性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依靠全身药物与局部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伴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与相关设备的成熟与完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被逐渐运用到恶性青光眼的治疗中去,进而发展成为有效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方法与手段。
鉴于此,本文随机抽取了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诊的40例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深入探讨手术治疗在恶性青光眼治愈恢复的远期效果,现将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2017年1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40例恶性青光眼患者(共44眼)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22例(24只眼),女18例(20只眼),患者的年龄在40~8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59.2±7.9)岁。
临床论著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August 2020 Vol.20 No.14,1658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高建民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40例(40眼)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方法均为23G 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前房深度、眼压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术后1、3、6个月视力明显改善,>0.3的患者占比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1周、1、3、6个月患者眼压逐渐下降,各时间点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1周、1、3、6个月患者前房深度逐渐增加,各时间点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结论 23G 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安全有效,恢复良好,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 23G 微创玻切;恶性青光眼;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77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0)14-058-03恶性青光眼又称睫状环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各种解剖结构上的变异与缺陷而导致的前房浅房角窄,从而引起房水排出障碍,其特点为术后眼压升高,晶体虹膜隔向前移,致使全部前房明显变浅甚至消失[1-2]。
目前临床上治疗恶性青光眼遵循及早治疗谨防复发原则,常采用眼球减压、打破睫状环阻滞并辅以药物治疗和玻璃体切割术或晶体摘除术等,有研究证明[3-4],微创玻璃体切割应用于恶性青光眼的治疗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患者视力恢复快,且极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本文探讨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来我院眼科诊治的40例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27眼),女性13例(13眼);年龄45~ 72岁,平均57.39±7.42岁;术前视力≤0.3,患眼眼压18.53~57.28mmHg,平均38.14±9.26mmHg;眼轴长度19.79~22.68mm,平均20.56±0.55mm;中央前房深度0.97~1.88mm,平均0.84±0.15mm。
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摘要】目的:探究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的方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治疗活动,观察患者手术后视力、眼压、角膜、水肿等情况。
结果: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在治疗后效果较好,视力评分18.11±1.23、眼压13.96±2.75、前房深度2.07±0.24,预后情况相对较好。
结论: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手术治疗及药物干预的方式,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青光眼;并发症;临床治疗青光眼属于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常见疾病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问题,发病原因各有不同,大多是由于病理性眼压增高,患者视神经供血不足、神经压力损伤等多方面原因,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
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中也被称为睫状环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通常属于青光眼的术后并发症,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中央和外周前房变浅,晶状体极度前移、眼压出现波动,通常以高眼压为主[1]。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恢复患者前房深度,有针对性的控制患者眼压,以此来实现对症治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人,女性患者9人,患者年龄在47到72岁之间,发病时间在1到14d之内。
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恶性青光眼诊断标准、患者病情可控、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疾病患者、患者患有恶性肿瘤、患者精神异常沟通困难、患者生活无法自理。
1.2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恶性青光眼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患者的用药情况相同。
恶性青光眼对侧眼不同手术方式疗效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分析恶性青光眼对侧眼青光眼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76例恶性青光眼对侧眼青光眼患者。
参照组:对患眼实施复合小梁切除加透明角膜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
观察组:对患眼实施复合小梁切除术。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37%,比参照组81.58要高(P<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低于参照组的13.16%(P<0.05)。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37%,比参照组81.57%要高(P<0.05)。
结论:对恶性青光眼对侧眼进行治疗,复合小梁切除术联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置入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视力,在临床中应用价值高,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对侧眼青光眼;恶性青光眼;治疗效果【 abstract 】 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contralateral eye malignant glaucoma glaucoma treatment effect.Methods:choose 76 cases of malignant glaucoma the contralateral eye glaucoma patients.Control group:the trabeculectomy treatment to patients.Observation group:for patients with surgical treatment.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97.37%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81.58%(P < 0.05).The incidences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observe 5.26% less than 13.16%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Observation group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was 97.37%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81.57% (P < 0.05).Conclusion:to treat the contralateral eye eye malignant glaucoma trabeculectomy combined artificial lens placement and transparent corneal inci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extraction,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vision,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s high,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青光眼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属恶性青光眼,是由于玻璃体晶状体和睫状环过于紧贴,引发后房房水不能进入前房,导致玻璃体容积逐渐增加,从而对视力产生一定影响。
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疗效观察孟王乐;韩晓冬;李燕龙;杨敏【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5(15)9【摘要】目的:观察应用25 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br>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9/2013-10在我院就诊的恶性青光眼确诊患者11例13眼,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闭角型青光眼病史及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手术史。
入院时平均最佳矫正视力( LogMAR视力)为0.70依0.13;平均眼压41.3依12.7 mmHg;UBM检查提示角膜及睫状体水肿,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及虹膜位置显著前移,平均前房深度0.69依0.17 mm。
所有患者均接受25 G经睫状体扁平部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囊膜切开手术治疗,其中,有晶状体眼7眼,术中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植入人工晶状体。
<br> 结果:术后随访6~18(平均11.7依5.4)mo。
末次随访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至0.29依0.08;平均眼压为18.6依3.9 mmHg;术后1 mo复查UBM 提示睫状体水肿消退,人工晶状体及虹膜平面平坦,平均前房深度2.48依0.31 mm。
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后弹力层皱褶、前房炎症反应、纤维素性渗出、虹膜局限性后粘连及低眼压(眼压≤5mmHg)。
1眼术后眼压升高至26.4mmHg,需长期局部应用一种降眼压药物以控制眼压≤21 mmHg。
无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人工晶状体夹持、眼内出血、感染、眼压失控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br> 结论:25 G微创玻璃体手术可有效控制恶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并减少传统玻璃体手术的相关并发症,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视功能。
%AIM: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25G vitrectomy surgery for malignant glaucoma. <br> METHODS:Thirteen eyes of 11 patients withmalignant glaucoma who had a history of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from Septem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All patients had undergone a prior surgery of trebeculectomy combined with iridectomy. The pre-operative mean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 BCVA) in LogMAR was 0. 70±0. 13 and the mean intraocular pressure ( IOP) was 41. 3±12. 7mmHg. Corneal edema, ciliary bod y edema and very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with a mean value of 0. 69±0. 17mm were showed by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 UBM ) . Anterior vitrectomy and posterior capsulotomy were performed with 25G vitrectomy system in all eyes. Seven phakic eyes underwent phacoimulsification combined IOL implantation surgery during vitrectomy. <br>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18mo with an average of 11. 7±5. 4mo. BCVA at the last follow-up improved to 0. 29±0. 08 and the mean IOP was 18.6±3.9mmHg. UBM res ults showed that ciliary body edema was eliminated, the iris was flattened and the anterior chamber was deepened with a mean depth of 2. 48 ±0.31mm at 1mo after surger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corneal edma, Descemet membrane folds, anterior chamber inflammation, fibrotic exudation, local iris posterior synechia and hypotony (IOP≤5mmHg). One eye had high IOP of 26. 4mmHg and required long-term topical antiglaucoma medication to control the IOP≤21mmHg. 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corneal endothelium decompensation, IOL capture, intraocular hemorrhage, infection and uncontrolled IOP were observed. <br> CONCLUSION: 25G vitrectomy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reating malignant glaucoma, controls IOP and reduces complications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vitrectomy. Combined vitrectomy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ma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and visual function.【总页数】3页(P1645-1647)【作者】孟王乐;韩晓冬;李燕龙;杨敏【作者单位】710014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710014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710014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710014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conbercept眼内注射联合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J], 高自清;戴青;王爱莲;蒋胜群;赵思婕2.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 [J], 冀鹏飞;高延庆;李松涛;潘俊辉3.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6例疗效观察 [J], 翁碧艳;霍灿明4.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25G玻璃体微创手术治疗PDR患者的疗效观察 [J], 刘军磊;李兵5.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摘出及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 [J], 孙超; 谭澄烨; 王清如; 鲍迅; 庄淼; 姚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恶性青光眼手术后的护理术后观察
1. 观察患者的视力、眼部疼痛、红肿等症状的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
2.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头痛等全身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
3.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眼压增高、视力下降等术后并发症,及时就诊。
术后用药
1. 遵医嘱按时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 眼药水使用时,严格遵守医嘱,注意药水的保存和保质期。
3. 如有口服药物,按照医嘱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用,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术后生活护理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用眼。
2. 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避免眼部受到外伤。
3. 饮食方面,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
4.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体质。
术后复诊
1. 按照医生的预约时间进行复诊,如有视力、眼部疼痛等症状的变化,及时就诊。
2. 复诊时,携带相关的医疗资料,如病历、检查报告等,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
3.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术后康复期的检查和治疗。
恶性青光眼手术后的护理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家属的关心支持。
希望本手册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术后恢复顺利!。
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分析宦会娟【摘要】目的:分析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方法31例(37只眼)恶性青光眼患者,均为药物治疗无效转为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手术治疗远期效果。
结果37只眼中,14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余23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前部玻璃体切除+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前患者平均眼压控制(22.93±2.42) 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随访平均眼压为(12.78±2.06) mm Hg,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4眼需要使用降眼压药物,且2眼并发角膜水肿,1眼瞳孔散大、变形,对光反射减弱。
结论根据恶性青光眼患者实际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患者远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08【总页数】2页(P69-70)【关键词】恶性青光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远期疗效【作者】宦会娟【作者单位】471002 河南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药物治疗无效的恶性青光眼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为其进行严谨的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主要原则。
此次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估手术治疗安全性,为此回顾性分析本院31例(37只眼)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1月31例(37只眼)恶性青光眼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21眼),女12例(16眼),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2.7±5.1)岁,此次研究所选病例均符合严重青光眼相关诊疗标准[1],且对本院的相关诊疗活动知情同意。
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22.93±2.42) mm Hg,术前视力光感至0.5,晶状体核硬度Ⅱ~Ⅳ级,随访6~24个月。
青光眼手术与疗效评估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严重程度逐渐加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受损。
为了遏制青光眼的进展,青光眼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并通过疗效评估来判断手术效果。
一、青光眼手术概述青光眼手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旨在降低眼内房水的压力,减轻对眼神经的损伤,从而控制疾病的进展。
常见的青光眼手术包括激光手术和过滤性手术。
1. 激光手术激光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常用于开放角型青光眼。
激光通过脉冲状束光作用于小梁网膜,创造出小孔,促进房水的排出,从而降低眼内房水压力。
激光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优点,但疗效相对较短暂,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治疗。
2. 过滤性手术过滤性手术是一种抗青光眼手术,常见的方法有经典三脚外翻术和新型矩形瓣法。
过滤性手术通过创造一个通道,使房水通过新的通道排出,从而降低眼内房水压力。
这种手术具有持久的疗效,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周期长。
二、青光眼手术的疗效评估青光眼手术后的疗效评估对于了解手术效果、调整治疗方案以及预测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疗效评估指标包括眼内压、视野损害、视神经损伤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
1. 眼内压眼内压是青光眼主要的检测指标之一,是评估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手术后,通过测量眼内压的变化,可以判断手术是否有效,以及持续的时间。
通常,手术后眼内压的降低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
2. 视野损害视野损害是青光眼的主要病变表现之一,通过视野检查可以评估手术前后的情况。
手术后,视野损害的改善程度可以反映手术的有效性。
视野检查可以通过静态自动计算机化视野检查、变化静态自动计算机化视野检查以及蓝黄色视野检查等方法进行。
3. 视神经损伤视神经损伤是青光眼的主要病变之一,手术后可通过视神经检查来评估手术效果。
视神经检查可以通过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方法进行,可以观察到视神经头及视神经纤维层的情况。
4. 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估是用来评估青光眼手术的综合效果,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2020年5月第12卷第10期11恶性青光眼对侧眼青光眼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贾莹莹【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恶性青光眼对侧眼青光眼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联合治疗,同时使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小梁切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前房深度、眼压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
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前房深度、眼压,还是在治疗后的并发症上,都明显优于观察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恶性青光眼治疗中,如果仅仅依靠小梁切除术,很难保障患者能够健康恢复,所以必须要采取联合治疗,同时使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小梁切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避免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恶性青光眼;白内障摘除术;小梁切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在眼科疾病中,恶性青光眼是青光眼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并发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晶体虹膜向前移动,眼压升高,前房变浅甚至是全部消失[1]。
导致恶性青光眼疾病的因素有很多种,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因为生理上或者是解剖导致的遗传和变异。
外因主要与患者的情绪有关,情绪激动导致虹膜根部涌向周连,导致角房被堵塞,也有可能是因点散瞳冻结,从而导致眼内压增高[2]。
从治疗方法上看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手术去改变患者的症状,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性。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恶性青光眼为例,研究联合治疗方法,现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
患者入院后全部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诊为恶性青光眼,并确认患者是否具有其他病史,确认患者无其他疾病后纳入研究对象。
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效果观察曹双胜【摘要】目的观察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颐和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例(13眼)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角膜水肿等情况.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7、30、90、180 d眼压均低于术前(t=24.5437、32.7573、25.0378、20.9352,P<0.05).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450,P<0.05).13例患者(13眼),手术后角膜清亮4眼、角膜轻度水肿8眼、结膜水肿1眼.结论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效果较佳,值得在临床推广.【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12【总页数】2页(P2263-2264)【关键词】微创玻切联合手术;青光眼;恶性青光眼【作者】曹双胜【作者单位】郑州颐和医院眼科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青光眼主要特征为视乳头萎缩、凹陷、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发病机制为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视神经压力损伤等,会对患者的视力构成直接影响。
恶性青光眼,也称为睫状环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1]。
其发病与解剖结构正常范围内变异、遗传缺陷、生理性改变、情绪、激素等存在密切联系。
临床主要症状为眼压增高、晶状体虹膜前移、前房变浅等。
当前,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
相关研究表示,房水向前排出受到阻滞,会进到玻璃体腔中,引发晶状体虹膜膈前移[2]。
这时,前房易于发生变浅/消失现象,且眼压增高。
本次研究选取13例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分析微创玻切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郑州颐和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例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
晚期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效果评估乔建平【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长期跟综调查于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于濮阳市南乐县人民医院进行青光眼手术治疗的120名患者的术前和术后青光眼变化情况,以视力、眼压情况、结膜滤过泡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为指标进行调查,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采用青光眼手术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情况有大幅度好转,眼压由(42.18±21)mmHg下降至(18.9±4.6)mmHg,术后并发症少且轻.结论:手术治疗是一种疗效很好的青光眼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高,远期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1(009)020【总页数】2页(P68-69)【关键词】青光眼;手术;疗效【作者】乔建平【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民医院,河南,濮阳,457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5青光眼是一种能够迅速发病、危害性很大,并且能够导致失明的常见疾病。
目前所采取的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具有本身的毒副作用并且疗效不持久,激光治疗范围有限且疗效难以持久,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在控制眼压和进行引流方面作用持久且效果好[1,2]。
本文就青光眼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眼部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青光眼手术疗效进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在于2009年3月至2009年12于濮阳市南乐县人民医院确诊为青光眼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120眼)进行实验效果对比分析。
男性55例,女性65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69.47±10.01)岁。
对患者进行眼压、视力、视野,眼底和房角镜等检查结果显示92例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诊断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1例患者仅有少量光感,22例患者手动,56例患者视力<0.1,21例患者视力为0.1~0.4,术前进行视野检查大多数患者仅能检查出光定位。
手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临床分析【摘要】观察手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56例57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前房角分离术,睫状体冷冻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等综合性手术方法。
结果:术后28眼视力提高(49%)无变化25眼(44%),视力下降4眼(7%)。
术后6mo复查视野有改善18眼(69%)。
眼压:术前平均眼压49.76mmHg(1mmHg =0.133kPa),术后平均观察18mo,眼压≤21mmHg82%,对照组93%。
眼部疼痛、流泪等症状消失。
结论:手术治疗晚期青光眼,对于挽救患者视力,防止视野的进行性损害,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青光眼0引言晚期青光眼(绝对期或近绝对期,视野丧失或视野≤5~10?觷或中心视力≤0.05,眼底呈现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神经乳头凹陷,杯/盘面积比值(C/D)≥0.8,持续高眼压,药物治疗无效,眼痛、流泪或伴头痛,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多因病程较长,视功能损害严重,患者自觉症状突出,单纯药物治疗疗效差,但手术治疗,相对风险增大,手术并发症较多,视功能恢复受限。
因此,我们对于晚期青光眼,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回顾分析我院2001-04/2004-03手术治疗的晚期青光眼56例57眼,其中不包括因先天性青光眼致角膜葡萄肿而眼球破裂的2例。
男29例29眼,女27例28眼,年龄10~80(平均51.2)岁;失明时间(指视力≤0.05~无光感)2mo~8a,平均18.7mo,共36眼。
患病类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晚期13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绝对期或近绝对期17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晚期或绝对期16眼,继发性青光眼11眼。
随机抽取同期手术的非晚期青光眼50例57眼作为对照。
1.2方法晚期青光眼中,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46眼,即做以鼻上方或颞上方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结膜筋膜瓣,瓣下放置丝裂霉素C棉片(MMC 0.2~0.3g/L)2~4min后,生理盐水或平衡液冲洗,制作4mm×5mm,1/2厚度的板层巩膜瓣,剥离至透明角膜缘内约1~1.5mm,行鼻侧或颞侧透明角膜缘内前房穿刺,切除小梁组织约2mm×2mm,宽基底的周边虹膜切除2mm×3mm,巩膜瓣复位,用10-0尼龙线顶端各缝合1针,巩膜瓣1侧或2侧中央置1针或2针可拆除缝线,前房穿刺口注入平衡液形成前房,观察滤过量适中后分层缝合Tenon 囊及结膜瓣。
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拉坦前列素与毛果芸香碱滴眼液联合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研究进展。
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青光眼的患者中抽取8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拉坦前列素与毛果芸香碱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变化。
结果:两组术后的视力和眼压、泪膜稳定性和炎症反应均优于术前; 观察组术后 1 个月的视力优于对照组( P<0.05)、异常眼压例数少于对照组( 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6.36%(P<0.05)。
结论:拉坦前列素与毛果芸香碱滴眼液联合治疗青光眼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青光眼;拉坦前列素;药物治疗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glaucoma patientsAbstract: Objective:Observe Ra tan and ordinand alkali eye drops combined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glaucoma.Methods:From glaucoma in patients of our hospital from 8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s,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using Ra tan other treatment with alkali ordinand eye drop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parison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treatment of binocular pressure, vision changes.Results:Two groups of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and binocular pressure, stability and inflammation appears superior to preoperative;Observation group after 1 month of visio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abnormal binocular pressure were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mplication rate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reatment of joint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ninety-two point eight percen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seventy-six point three percent (P<0.05).Conclusion:Ra tan other associated with ordinand alkali eye drops glaucoma with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 Glaucoma;Ra tan front element;Drug treatment青光眼作为一种缓慢进展的视神经病变,排在全世界致盲性眼病的第二位,是不可逆性盲的首要原因。
联合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王立春;王红星;唐炘【摘要】目的探讨23G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内镜下房角分离、前后房沟通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恶性青光眼24例 (30只眼) (有晶状体眼), 均曾行小梁切除手术, 且药物及激光治疗无效.所有患者接受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前房成形、内镜下房角分离、前玻璃体切除、前后房沟通术.联合手术治疗后, 对术眼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及各项指标进行观察随访,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 17±0. 16;平均眼压(26. 04±8. 09) mm Hg;平均前房深度(1. 02±0. 45) mm, 平均眼轴(21. 35±0. 75) mm.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术后随访6~12个月, 眼压平稳, 前房稳定.末次随访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到0. 30±0. 15, 平均眼压下降至(13. 70±4. 19) mm Hg, 平均前房深度加深至(2. 58±0. 27) mm, 与术前对比, P <0. 05, 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内镜下房角分离、前后房沟通术治疗恶性青光眼有效, 观察期内复发率低, 联合手术减少了多次手术风险并减轻了患者精神及经济压力.%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23-g pars plana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and anterior synechia separation using endoscope and irid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glaucoma. Methods30 eyes of 24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glaucoma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5 in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All the eyes underwent combined surgery. Control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pre-and postoperative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 and development of intra-and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during follow-up. Results The pre-operative mean BCVA in Log MAR was 0. 17 ± 0. 16, the mean I OP was (26. 04 ± 8. 09) mm Hg, the mean value of ACD (1. 02 ± 0. 45) mm. No severe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BCVA at the lastfollow-up improved to 0. 30 ± 0. 15 and the mean IOP was (13. 70 ± 4. 19) mm Hg. UBM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D was (2. 58 ± 0. 27) mm after surgery. Conclusions 23-g pars plana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reating malignant glaucoma.【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9(027)001【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恶性青光眼;联合手术;疗效【作者】王立春;王红星;唐炘【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眼科,100022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眼科,100022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100730【正文语种】中文恶性青光眼又称为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
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韩冬【摘要】目的观察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对恶性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到2015年2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就诊的31例(42只眼)恶性青光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2只眼术前眼压平均(32.15±4.17) mmHg,术后眼压平均/(14.07 ±2.15) mmHg,经统计学计算术前术后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0.01).前房深度由术前(0.956 ±0.37) mm加深到(1.83±0.41)mm,经统计学计算术前术后前房深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0.05).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恶性青光眼可以破坏玻璃体水囊,沟通前后房,使前房加深,阻止房水逆流,有效的降低眼压,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地手术方法.【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6(024)001【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恶性青光眼;前部玻璃体切除;眼内压;前房深度【作者】韩冬【作者单位】054001 河北邢台,河北省眼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恶性青光眼又称为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ciliary block glaucoma)是一种相对少见而严重的特殊类型闭角型青光眼,它可以造成一眼或双眼失明。
早在100多年前,Von graefe首先提出了恶性青光眼,常发生在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后,具有浅前房,高眼压,一般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无效的特点。
我院自2013年3月到2015年2月对31例(42只眼)接受前部玻璃体切除的恶性青光眼患者进行了疗效分析,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3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恶性青光眼31例(42只眼),患者中男性21例(30只眼),女性10例(12只眼)。
年龄11~67岁,平均为(37.17±4.6岁)。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7例(22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18只眼),小眼球2例(2只眼)。
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远期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恶性青光眼患者30例(共34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7眼)和观察组(17眼),各15例。
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实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手术。
比较两组患者远期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随访,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所有患者眼压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远期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
关键词恶性青光眼;远期疗效;手术治疗
在临床中,恶性青光眼就是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
该种疾病并不多见,但是病情相对比较严重。
如若患者确诊该种疾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有可能增加患者病情,有引发失明的可能性[1]。
在过去,治疗恶性青光眼主要有全身药物与局部药物治疗。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与设备的完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开始应用于临床中,且发展成为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法。
本文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恶性青光眼患者30例(共34眼)为研究对象。
研究探讨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远期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恶性青光眼患者30例(共34眼)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3例(15只眼),女17例(19只眼),患者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9.2±7.9)岁。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相关的辅助性检查。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实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手术。
即在手术治疗前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1%阿托品散瞳,并口服抗炎药物。
在实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时候,需要使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并在颞侧进行透明角膜切口,在前房内注入粘弹剂,以此形成前房。
使用超声乳化仪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清除内部参与杂质,使用消毒空气维持前房,并在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与地塞米松。
在超声乳化操作的过程中,应当使用截囊针环形截开后囊中央形成3~4 mm直径裂孔,切除患者1/3的玻璃体。
在切除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玻璃体界面与靠近玻璃体基底的皮质。
在手术结束后的当天,继续静脉滴注20%甘露醇,以此加强抗炎效果。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有必要的时候使用降眼压药物。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随访,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29.4%(5/17)高于观察组5.9%(1/17)(P<0.05),即对照组患者中共有2只眼眼压升高、3只眼前房变浅,而观察组患者并未出现眼压升高与前房变浅,仅有1只眼术后出现少许玻璃体积血,经药物治疗后吸收;与此同时,术后所有患者眼压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关于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至今并无统一认识。
有关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认为该种病症在晶状体、玻璃体以及睫状突的解剖出现异常的时候,就会导致房水逆流至玻璃体腔中,引发恶性青光眼。
经过几年的临床研究,人们认为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其中晶状体阻滞是引发该种疾病的主要因素,但是也不可忽视玻璃体阻滞性的影响。
在明确该种疾病产生机制的基础上,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2]。
恶性青光眼作为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病症,对患者视觉功能的损害非常明显,且是眼科难以治疗的疾病之一。
恶性青光眼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局部睫状麻痹剂、降眼压药物以及全身性渗剂等药物的联合使用,达到浓缩玻璃体,减少房水的形成作用。
但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在白内障手术逐步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该病的治疗有新的方向,即利用手术治疗可解除晶状体阻滞因素,对改善患者视力具有明显的效果[3]。
临床实践表明,恶性青光眼采用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疾病,从根本上解决恶性青光眼阻滞性因素的存在。
综上所述,采用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远期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
参考文献
[1] 杨新光,刘钊,郭斌,等.青光眼术后继发恶性青光眼19例手术疗效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09,9(5):877-878.
[2] 蔡克波,郑岩. 25G微创玻切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医学临床研究,2014,31(8):1513-1515.
[3] 杨瑶华,俞颂平,施天严,等.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探讨.临床眼科杂志,2013,20(17):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