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输容市2018年八年级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30.01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教材分析:五四运动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深入人心,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进一步得到传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口号和发展等情况)。
2.分析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学生、工人和商人爱国行动的学习,感悟五四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中国青年是怎么做的?你从他们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指出当代青年在国家和人民出现危难时的担当和责任感,那在100多年前,国家面临危难时,当时的青年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一、国家耻辱—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教师:中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还先后派出14万劳工“以工代兵”,积极参与一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对巴黎和会充满了怎么样的期待?中国人民的心情是怎样的?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来到巴黎,发誓要寻求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这次巴黎和会召开时,中国可以挽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使中国能够与英法美并驾齐驱。
—1919年1月5日上海《民国日报》期待: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挽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使中国能够与英法美并驾齐驱。
心情:喜悦对未来充满期待教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9页回答: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结果怎样?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一、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二、废除“二十一条”三、收回青岛主权结果: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教师:想一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弱国无外交3、教师:请同学们自主思考: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巴黎和会的消息传到中国,中国人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巴黎和会的消息最后传到这里时,我们都感到非常震惊,中国没有太阳升起,甚至连国家的摇篮也给偷走了。
课题第13课五四运动备课时间课节累计13 科目历史班级课时1课时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二、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时间教学手段(一)启:回顾旧知: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有谁?4.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什么?5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6.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7.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导入新课:青年节是哪一天?每年的5月4日。
青年节是怎样命名的呢?导入第13课《五四运动》。
(二)读:导学提纲:1.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口号?2.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和表现?3.五四运动主力和中心的转移情况?4.五四运动的结果、性质和历史意义?(三)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5分钟7分钟5分钟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导学提纲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四)知:导入新课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新课讲授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
我们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有关?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这些问题,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明白。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会议上提出、、等正当要求。
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1919年,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举行。
学生们提出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师寄语:你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继续努力学习,你会更加优秀。
继续努力奋斗,你的人生一定会十分精彩!!学习目标1、记住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结果,记住两点意义。
一、自主学习:(用五分钟快速浏览课文59-62页五四运动的内容,做出下面填空题,把答案勾画在课本上,再用六分钟时间记忆,然后复述)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原因a ---b-----、时间--------、地点a ---b-----、口号a ---b-----c----、领导者a ---b-----、结果a ---b-----c----,意义a ---b-----。
二、检查记忆。
(用七分钟总结记忆的方法,检查用这种方法记忆后的成果。
)三基础练习(用7分钟时间师生共同完成基础练习)单项选择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B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加剧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结果2.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不包括(A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的卖国行径3 、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
这充分说明了(C)A 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B 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 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五四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4、下列对五四运动的表叙,不正确的是(D)A 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侵犯推动了运动的爆发B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C 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起了领导作用D推动了青年知识分子与劳苦大众的结合5 、五四运动最主要的作用是(B)A 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B 促成中国人民的觉醒C 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D促使北洋军阀政府撤销三个卖国贼的职务6.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B )A.鸦片战争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四、小组合作探究(四分钟时间同座讨论完成下面两题把要点写下来,小组代表发言)比较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点?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第四单元第13课五四运动知识点1 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2)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
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3)消息传到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相关链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而不是巴黎和会召开。
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知识点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发展(1)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面对中国人民的正义抗争,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这种挑衅行为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2.高潮: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
消息传出,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
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技巧方法】绘制图示记忆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3.结果: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第13课五四运动【学习目标】1.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中心以及初步胜利。
2.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五四精神。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五四精神。
【预习自测】(一)导火线: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二)概况:1、爆发:(1)时间:年5月4日(2)地点:口号:“,内除国贼”“誓死力争,”“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陆宗舆、章宗祥。
2、扩大:(1)中心:由北京转移到(2)主力:由学生转变为(3)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四)历史意义:1、中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2、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合作探究】从课文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解难答疑】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反馈拓展】1.五四运动的口号有()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③“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④“废除二十一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成果是()A.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罢免了三个卖国外交官员的职务C.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废除了“二十一条”3.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北洋军阀逮捕爱国学生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4.下列口号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5.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教学设计和作业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展示了五四运动中学生的勇敢和坚定,以及他们对和科学的追求。
教材还介绍了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五四运动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五四运动中学生们的勇敢和坚定,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共同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深入研究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2.视频资料:关于五四运动的视频片段。
3.图片资料:五四运动的相关图片。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特点和背景。
提问:“你们对五四运动有什么了解?五四运动是什么原因引发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第13课五四运动【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歌词中对五四运动高度评价,说“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它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
【新课探究】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社会背景(1)基本原因【材料链接】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等地。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实际上也就承认了日本在山东霸占的权益。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之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扩充自己的实力。
日本乘机提出在山东驻军的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材料二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总结归纳】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一度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此时的中外矛盾集中体现在中日矛盾上;另一方面,北洋政府实行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掠夺人民的反动政策。
这些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探索新的道路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以及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和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创设情境,结合有关史料、歌曲和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五四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教学重难点】1.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关键节点。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五四运动的爆发(1)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怎样的要求?外交结果怎样?消息传到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
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五四运动。
(2)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中国的主权为什么仍然被侵犯呢?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弱国无外交”。
2.五四运动的扩大简单说出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
经过:①前期:中心在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
②后期:中心在上海,运动主力为工人。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合作探究1.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什么还是成为列强牺牲的对象?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格局的变动不可避免地会波及中国。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导学案1.通过分析材料、识读图片等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爆发、口号、发展、初步胜利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通过对当时青年学生、工人和商人等挽救民族危亡史实的学习,感悟五四爱国精神。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标内容: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________________。
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_________________、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
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让给_________________。
2.爆发:1919年5月4日,在________爆发。
学生们提出“__________________”“誓死力争,还我青岛”“__________________”“拒绝在____________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_________、_________。
北洋军阀政府逮捕爱国学生。
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领导:陈独秀起草__________________,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面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6月5日,上海__________________,商人罢市。
2.主力:6月5日以后,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为__________________3.中心:开始在北京,后来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______________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__________________。
五四运动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平津战役D.开国大典3.标语、口号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
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时代诉求的是()A.“自强”,“求富”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民主”,“科学”4.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A.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5.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 B.《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 D.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6.1919年5月,上海许多家长都收到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的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你认为通知所说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A.社会动荡,逃避战乱 B.学生参与反帝爱国运动C.家境贫困,难以为继 D.民族工业发展扩大招工7.随着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青春》的热映,刮起一阵“致青春”的热风.九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用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向青春致敬,当时最能体现该运动性质的响亮口号是()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取消“二十一条”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8.梁启超在评述某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这场运动最有可能是()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大革命9.1919年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它就像一道分水岭一样,使得中国革命有了更多活力和生机,中国的民主革命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B.五四运动 C.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D.中华民国成立10.1901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被认同的背景应该是()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维新思想初见端倪 C.传统文化备受冲击D.军阀割据战火连年11.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下列说法符合其性质是()A.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B.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C.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2.“北京天安门,曾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其中,中国人民“觉醒”的见证指的是()A.五四运动 B.平津战役 C.开国大典 D.四五运动1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真正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个新主要体现在()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C.以无产阶级为革命领导 D.提出民主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14.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
最新(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五四示威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2. 深刻理解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3. 能够感受五四运动所表达出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爱我中华。
4. 培养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民主自由和国家繁荣的意识,努力研究,为祖国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2. 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听“义勇军进行曲”,带领学生感受一下爱国的情感,创设话题。
询问学生对五四运动是否有所了解,如有。
继续询问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如没有,则对五四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研究过程(3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或在小组合作下阅读课本P36——P41,为后续限时演讲而做好准备。
3. 操作(15分钟)分小组进行限时演讲,每组3个人,2分钟(可酌情增减),内容包括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五四运动的背景和重要意义等,学生间互相评价。
4. 解决问题(10分钟)讨论限时演讲中不太确切的表述,补充未及提及的知识点,并通过老师的点拨深入理解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5. 当堂检测(10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2.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有哪些启示?6. 作业(2分钟)预第14课《近代中国的转型与挑战》。
四、板书设计五四运动背景:废除二十一条,巴黎和约、凡尔赛条约内容:五四爱国,倡导民主意义:播下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的一步,是中国近代史的“起始点”。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3课五四运动一、学习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自主预习1. ,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2.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
3.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4.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三、合作探究1.材料展示: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织、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2)从材料二可知6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四、随堂演练1.“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该材料反应的历史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南昌起义2.1919年5月6日,《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呼吁同学们支持北京同学,同时,江苏教育会的大、中学校长呼吁上海各社会团体参加次日支持北京学生的国民大会,上海的“五四运动”揭开了序幕。
这说明()A.上海是五四运动的发起地B.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组织作用C.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以上材料反映的“‘五四’精神”不包含()A.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B.不屈不挠的革命主义精神C.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D.敢于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4.“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这一口号出现在()A. 1929年B.1919年C.1934年D.1921年5.1919年5月4日,有三千多学生在北京的大街上整队游行,烧毁了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
第13课五四运动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弘扬五四精神。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背景(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6
月在巴黎召开所谓的“”。
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
废除、收回等正当要求,然而英美法等列强操纵了会议,竟
然将。
2.经过: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
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提出“”、
“”“”“”等口号,要求严惩
亲日派卖国贼、、。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填压,建捕了30多
名爱国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表现(1)陈独秀亲自起草《》,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
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全国200多个城市的一致罢课,支持学生的反帝爱国
斗争。
(3)6月3日,北京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
军警镇压,先后有
多名学生被捕。
(4)6月5日,工人,罢市。
2.运动主力军:;运动中心由转移到了。
3.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罢免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的性质:。
2.运动中伟大力量是,起重要作用是。
3.五四运动是中国的开端。
【重难点突破】
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摘编自《五四运动史》材料二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国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了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训练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
()
A.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还我山东 D.废除“二十一条”
2. 五四运动之所以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促进作用
B.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D.十月革命的影响
3.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
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4.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
学生领导人们在天安门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那是难以想象的。
”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
A.取消了二十一条 B.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5.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
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
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
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
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摘编自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革命有希望,中国不会亡,要改变过去革命的办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显了。
——摘編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五四运动的大功劳,是解放思想。
我自己就解放了思想。
我抛弃了从前的“书不读秦汉以下,文章以骈体为正宗的信条”,把从前读过的经史子集统统置于高阁,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浏览欧洲十九世纪各派的文艺思潮。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与以往的革命运动相比,依靠的对象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主要是由于哪一阶级的参与?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找到的新的革命办法是什么?这些新的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历史经验教训?
(3)据材料三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五、教学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