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氯离子对氨氮测定的影响及消除
- 格式:pdf
- 大小:281.47 KB
- 文档页数:3
蒸馏--中和滴定法测氨氮的影响因素及消除作者:官香元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9年第06期摘要:氨氮是评价水质好坏和污水治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蒸馏--中和滴定法因测定上限可在达到1000mg/L,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监测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
本文讨论了蒸馏--中和滴定法测氨氮的影响因素及消除方法。
关键词:蒸馏--中和滴定法;氨氮;影响;消除氨氮是评价水质好坏和污水治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氨氮的测定方法比较多,主要有蒸馏--中和滴定法、纳氏比色法、水杨酸--次氯酸盐比色法、电极法等。
蒸馏--中和滴定法因测定上限可在达到1000mg/L,准确度和精密度都比较高[1],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监测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
水体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态NH3和离子态NH4+形式存在的氮,高氨氮废水的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线路板制造、化肥生产等。
近年来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种类日益复杂,水处理剂次氯酸钠、硫化物等的使用,对蒸馏--中和滴定法测氨氮产生了很大的干扰。
因此有必要对氨氮测定中产生的干扰进行消除。
蒸馏--中和滴定法测氨氮的原理是调节水样pH值6.0-7.4,加入轻质氧化镁使之呈微碱性,蒸馏释放出的氨被接收瓶中硼酸溶液吸收,以甲基红--亚甲蓝为指示剂,用酸标准液滴定馏出的氨。
1 影响及消除方法1.1 pH值的影响及消除氨氮以游离态氨或铵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和水温。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氨和铵离子构成共轭酸碱对,即NH4++OH-⇌NH3+H2O,Kb=[NH4+][OH-]/[NH3],当OH-浓度大时,即pH值偏高时,用利于氨的逸出,但pH过高,氨逸出速度过快,吸收液吸收不完全,造成检测的负误差;当pH值偏低时,NH4+的比例高,使氨不能完全逸出,亦将造成检测的负误差。
总之pH值偏高或偏低都不利于氨氮的测定,使测定结果偏低。
因此调节水至pH6.0-7.4,加入氧化镁使呈微碱性,便于氨氮以氨的形式释放出来。
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氯离子对CODcr测定的影响和消除试验摘要:废水中COD的重铬酸钾测定法[1]具有准确度好、精密度高、操作方便等优点,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但在废水中大多含有氯的化合物,因Cl-易被酸性重铬酸钾氧化,进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水样测定前必须对Cl-进行隐蔽或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
现有文献资料[2]主要介绍了含氯离子水样的处理方法,但均未明确Cl-在低浓度COD测定中的影响,本文以某污水处理厂出水为对像,考察了废水中不同Cl-浓度对CODCr测定值的干扰和消除。
1原理CODcr是指在强酸性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所消耗氧化剂的量。
对特定的物质而言,当氧化剂浓度、酸度、氧化温度、介质酸度等测定条件一定时,该物质被氧化的比例基本恒定,Cl-也不例外。
在测定条件一定时,Cl-被重铬酸钾氧化的比例也是一定值,即当Cl-浓度一定时,CODCr(Cl)也是定值。
Cl-与K2Cr2O7之间的反应为[3]:232722Cr O146273H Cl Cr H O Cl-+-+++→++↑由于此,Cl-对COD的贡献理论依据为,2个氯离子失去电子,相当于1个氧原子获得2个电子,即1mg氯离子对应COD值为0.226mg。
2主要仪器和试剂2.1仪器全玻回流装置(250ml标准磨口锥形瓶、300mm长的回流冷凝管);变阻电炉;50ml酸式滴定管;150ml锥形瓶;10ml、20ml大肚吸管;50ml、100ml量筒。
2.2试剂0.25mol/L、0.025mol/L的重络酸钾标准溶液;0.1mol/L、0.01mol/L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0.0141mol/L的硝酸银标准溶液;30g/L的氯离子标准溶液;试亚铁灵指示液;铬酸钾指示液;浓硫酸;Ag2SO4。
3实验方法根据前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在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添加氯离子并测定其浓度,以考察实验精度;第二步:0.25mol/L重络酸钾标准溶液下,测定水样COD;第三步:0.025mol/L重络酸钾标准溶液下,测定水样COD;第四步:实际COD的计算。
浅谈纳氏试剂测定氨氮的注意事项发布时间:2021-01-12T11:32:13.60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作者:郑少丽[导读] 摘要:废水中氨氮的测定方法通常有纳氏试剂光度法、水杨酸光度法,气相分子吸收法和滴定法。
广东省汕头市生态环境潮阳监测站 515100摘要:废水中氨氮的测定方法通常有纳氏试剂光度法、水杨酸光度法,气相分子吸收法和滴定法。
其中纳氏试剂光度法因其灵敏、操作简单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测定,是国内外环境监测工作中普遍使用的标准方法之一。
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纳氏试剂光度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
1方法原理及实验步骤水溶液中的氨氮以游离氮和铵盐两种形态存在于水中。
两者组成比例取决于水中的PH值和水温。
游离氨所占的比例随着水温和PH值的升高而增加,反之则铵盐的比例较高。
水中氨氮是影响感官水质指标因素之一。
氨氮的浓度与有机物的含量,溶解氧的大小有着相关性,标志着水污染的程度。
水中氨氮首先来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分解生成氨,如氨基酸的分解;其次来源于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厂废水,氮肥废水以及农田排查;再次是缺氧条件下硝酸盐在反硝化菌作用下还原为氨。
地表水由于受到污染程度不同,氨氮的含量差异较大。
饮用水氨氮的含量,除直接受原水影响外,也与氨胺消毒有关。
2.1方法原理:用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合物,于波长420mm处分光测定,因为此颜色在较宽的波长内具强烈吸收,通常可在波长410-425mm范围内测其吸光度,计算其含量。
2.2实验步骤:取100水样,加入NaOH溶液调节其PH在10左右和1ml的ZnSO4溶液,调匀,生成沉淀后经无氨水充分洗涤过的中速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加入酒石酸钾钠溶液1ml,摇均后加入纳氏试剂1ml,摇均后放置12min后,在波长420mm处,用20m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氨氮测定细节注意事项一、氨氮先期测定需要了解水样含量的步骤1、客户水样氨氮不超过5mg/L,可以直接取10毫升,直接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测定例如:客户达标排放氨氮数据是15mg/L,处理后小于5mg/L,可以直接操作(前提是要水样相对澄清,无悬浮物、泥土、渣滓等杂质,如果有这些可以静置一会,取中间悬清液)。
2、如果客户水样氨氮超过5mg/L,需要先稀释后,再按步骤操作实验。
例如:客户原水样,氨氮浓度比较高,为400mg/L,需要先稀释100倍,取10毫升定容在1000毫升的容量瓶中。
然后测定稀释后的污水样,出来的结果乘以稀释的倍数。
就是最终的原水水样。
(体积数最少取10毫升,如果取1毫升定容在100毫升容量瓶中,容易造成稀释误差大)3、如果客户水样中氨氮超过5mg/L,钙、镁、氯离子等干扰测定离子含量也比较多,会影响测定,加入试剂后会产生浑浊和沉淀,首先要稀释这些离子含量到不干扰测定浓度以下,再进行操作实验。
例如:客户水样钙、镁、氯离子离子含量比较高,加入N2N3试剂以后,测定水样中会产生浑浊,水样报废,结果测定出来也不准确,数据会显示几十、几百、几千。
需要稀释到无沉淀或浑浊,不会干扰的倍数下,再进行测定。
二、氨氮测定中钙、镁、氯离子等干扰测定判断,及稀释的倍数大概判定。
现象:取水样10毫升加入N3N2试剂后,产生浑浊,沉淀,水样发红,则水样报废,出来的数据结果是错误的,不能进行测定。
稀释倍数判定:最少需要稀释10倍以上,甚至是100倍、200倍以上,然后再进行测定,显示的水样颜色为微黄、澄清,为合适。
出来的结果再乘以相应的倍数。
注:以上是工作经验所得,如果还有浑浊,需要再加倍数稀释,消除浑浊。
三、氨氮水样稀释手法1、稀释2倍,取100毫升容量瓶,量取100毫升蒸馏水,倒入500毫升烧杯中,使用同一个容量瓶,污水样先清洗2遍(因为挂壁的蒸馏水会稀释了水样,保证内壁是同一水样)量取100毫升,倒入同一个500毫升烧杯中。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影响因素研究作者:杨培玉来源:《科技信息·中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是测量水中氨氮的常用测定方法,由于测定试验涉及较多外在因素的影响,针对于此,本文结合具体试验操作,对影响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因素进行探究,并提出了具体消除影响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氨氮;纳氏试剂;测定;影响;消除水中氨氮物的多少,可作为水体受污染程度的考核指标。
其中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因其灵敏、操作简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测定。
为进一步准确测得水中氨氮含量,需要针对其测定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及消除,以使测定结果更加精确,为防污调度提供更准确的数据资料。
1 实验用水及药品试剂的影响1.1 实验用水的影响用无氨水与新鲜蒸馏水做空白用水,测定吸光度。
结果见表1环境中有氨或铵盐通过其它途径进入实验用水中,导致空白增高,标准中规定试验用水为无氨水。
表1测定数据表明,无氨水与新鲜蒸馏水空白吸光度相对偏差最大4.2%,两者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别。
只要空白吸光度小于0.030,就不影响测定结果,实验中可用新鲜蒸馏水代替无氨水。
1.2 药品试剂的影响酒石酸钾钠、碘化汞纯度不够,会给实验造成空白值偏高和引起测试水样浑浊等不良影响。
1.2.1 酒石酸钾钠的影响酒石酸钾钠是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的掩蔽剂,其掩蔽机理为酒石酸钾钠和金属离子络合,避免加入纳氏试剂后形成沉淀,影响测定。
市售的酒石酸钾钠一般含铵盐、钙、镁等杂质比较多,使得标准曲线截距值、空白值偏高。
实验证明向定容的酒石酸钾钠溶液中加入5ml纳氏试剂搅拌均匀,静置取上清液,置于冰箱冷藏保存,可以减小空白值,延长保存时间。
1.2.2 纳氏试剂的影响纳氏试剂是氨氮测定中的显色剂,决定着曲线的灵敏度,直接影响显色效果和测定值。
纳氏试剂主要有两种配制方法:一种是二氯化汞―碘化钾―氢氧化钾,另一种是碘化汞―碘化钾―氢氧化钠。
浅谈氯离子对COD测定的干扰及消除方法浅谈氯离子对COD测定的干扰及消除方法摘要:在长期的废水COD监测实践中发现Cl-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测定的准确性,如何消除Cl-的干扰,提高COD测定的重复性和准确度,同时减轻二次污染,是广大环境监测者非常关注并且着重研究的问题。
本文综合分析了Cl-对COD测定的影响原因,并介绍了COD 测试中消除Cl-干扰的方法原理和应用实例。
关键词:COD测定 Cl- 干扰消除方法一、COD的测定1.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oxygenDemand)是水质监测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其含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COD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在检测分析过程中,水样中Cl-极易被氧化剂氧化,大量的Cl-使得测定结果偏高,高氯低COD废水的测定更是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
在实际监测中发现,化工废水Cl-含量都很高,其COD测定需要对Cl-进行屏蔽后进行测定。
广大环境监测工作者在Cl-对COD测定干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下面从Cl-影响方式和现有的Cl-干扰消除方法两方面进行阐述。
2.Cl-的干扰与消除在《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中,明确指出水样中Cl-含量过高时需要加入硫酸汞等屏蔽剂加以屏蔽,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两点。
3.Cl-被氧化的反应方程式Cl-被氧化剂氧化,因而消耗氧化剂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具体反应方程式为:二、COD测定中消除Cl-干扰的方法及应用对水样进行稀释是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国标中也提到对Cl-含量超过2000mg/L水样进行稀释,但对于高氯低COD的水样稀释倍数过高会影响测定精度。
目前,消除Cl-的干扰方法大量涌现,主要有汞盐法、银盐沉淀法、标准曲线校正法、氯气校正法、密闭消解法、低浓度氧化剂法、氧化法、铋吸收剂除氯法等。
我厂主要采用汞盐法。
1.汞盐法汞盐法也叫硫酸汞络合法,是国标中屏蔽Cl-的方法。
水中氯离子对氨氮测定的影响及消除作者:沈丽丽, 青华, SHEN Li-li, QING Hua作者单位:新疆环境监测总站,新疆乌鲁木齐,830011刊名:干旱环境监测英文刊名:ARI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年,卷(期):2009,23(1)被引用次数:1次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20021.张佩琴.孙建富.ZHANG Peiqin.SUN Jianfu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水质氨氮的不确定度评定[期刊论文]-北方环境2010,22(2)2.王屹.WANG Yi污水氨氮测定中蒸馏法预处理研究[期刊论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4)3.朱智.朱健.张志贵测定氨氮的经验点滴[会议论文]-20074.刘建雄.LIU Jian-xiong氨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监测2008,24(1)5.卢玉环.王红色度对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体中氨氮的影响及消除方法[期刊论文]-科技资讯2010(10)6.沈燕飞.厉以强氨氮测定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环保科技2008,14(3)7.陈彩霞.CHEN Cai-xia氨氮测定中水样预处理方法的改进[期刊论文]-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3)8.孔敏.崔华.KONG Min.CUI Hua曲阜市乡镇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期刊论文]-职业与健康2008,24(3)9.于丽莉.霍亮生.周峰.Yu Lili.Huo Liangsheng.Zhou Feng氨氮测定中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期刊论文]-电子测试2008(8)10.李晓莉云南省饮用水中氨氮允许限量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2001,17(2)1.张邦喜.夏品华.李存雄.林陶氨氮测定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监测 2012(1)本文链接:/Periodical_ghhjjc200901014.aspx。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含氨氮废水及工艺设计方案文章根据湿法生产车间废水特点,研究了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含氨氮工业废水的可行性,分别考察了废水中氨氮含量、氧化时间、废水中氯离子含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废水中的氨氮工艺路线可行,最佳条件为:进水氨氮浓度小于400mg/L,氧化时间90分钟,废水中氯离子含量1.5g/L,在此条件下,氧化效率能达到90%以上,废水中残留氨氮小于30mg/L。
最后,针对车间废水特点设计了可行的处理方案。
标签:电催化氧化法;吹脱法;氨氮;废水处理;工业废水文章以湿法生产车间废水为例,主要研究了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去除工业废水中氨氮的可行性及最佳条件,然后根据试验结果,设计了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1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氨氮机理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使污染物在电极上直接发生电化学反应或利用电极表面产生的强氧化性物质使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者称为间接电化学反应。
如图1所示:电催化氧化(ECO)机理主要是通过电极和催化材料的作用产生超氧自由基(·O2)、H2O2、羟基自由基(·OH)等活性基团来氧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若溶液中有Cl-存在,还可能有Cl2、HClO-及ClO-等氧化剂存在,能大大提高降低污染物的能力[1]。
电催化氧化法利用阳极氧化性可直接或间接地将氨氮氧化,具有较高的去除率,该方法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要添加氧化还原剂,避免污泥的二次污染,能量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下即可。
其缺点是耗电量大[2]。
2 实验部分2.1 试验过程针对湿法生产车间废水特点,为了研究电催化氧化法去除氨氮最佳条件,做了以下实验:进水来自某湿法生产车间产生的含氨氮废水,初始氨氮含量约为1500mg/L,稀释后作为实验用水,通过调节氧化电流及电压,控制氧化时间,调节进水中氯离子含量,达到去除废水中氨氮的效果。
2.2 试验装置3 结果与讨论3.1 氧化时间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生产线含氨氮废水经稀释后,氨氮含量329.28mg/L作为实验用水,固定电流(80A)电压(5.0V),进水中氯离子含量小于0.5g/L,PH:8.2,调整循环时间,实验结果见图3。
氨氮测定细节注意事项一、氨氮先期测定需要了解水样含量的步骤1、客户水样氨氮不超过5mg/L,可以直接取10毫升,直接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测定例如:客户达标排放氨氮数据是15mg/L,处理后小于5mg/L,可以直接操作(前提是要水样相对澄清,无悬浮物、泥土、渣滓等杂质,如果有这些可以静置一会,取中间悬清液)。
2、如果客户水样氨氮超过5mg/L,需要先稀释后,再按步骤操作实验。
例如:客户原水样,氨氮浓度比较高,为400mg/L,需要先稀释100倍,取10毫升定容在1000毫升的容量瓶中。
然后测定稀释后的污水样,出来的结果乘以稀释的倍数。
就是最终的原水水样。
(体积数最少取10毫升,如果取1毫升定容在100毫升容量瓶中,容易造成稀释误差大)3、如果客户水样中氨氮超过5mg/L,钙、镁、氯离子等干扰测定离子含量也比较多,会影响测定,加入试剂后会产生浑浊和沉淀,首先要稀释这些离子含量到不干扰测定浓度以下,再进行操作实验。
例如:客户水样钙、镁、氯离子离子含量比较高,加入N2N3试剂以后,测定水样中会产生浑浊,水样报废,结果测定出来也不准确,数据会显示几十、几百、几千。
需要稀释到无沉淀或浑浊,不会干扰的倍数下,再进行测定。
二、氨氮测定中钙、镁、氯离子等干扰测定判断,及稀释的倍数大概判定。
现象:取水样10毫升加入N3N2试剂后,产生浑浊,沉淀,水样发红,则水样报废,出来的数据结果是错误的,不能进行测定。
稀释倍数判定:最少需要稀释10倍以上,甚至是100倍、200倍以上,然后再进行测定,显示的水样颜色为微黄、澄清,为合适。
出来的结果再乘以相应的倍数。
注:以上是工作经验所得,如果还有浑浊,需要再加倍数稀释,消除浑浊。
三、氨氮水样稀释手法1、稀释2倍,取100毫升容量瓶,量取100毫升蒸馏水,倒入500毫升烧杯中,使用同一个容量瓶,污水样先清洗2遍(因为挂壁的蒸馏水会稀释了水样,保证内壁是同一水样)量取100毫升,倒入同一个500毫升烧杯中。
氨氮实验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1药品的纯度纳氏试剂比色法实验所用试剂主要有格酒石酸钾钠,KI、HgCl2、KOH。
某些市售分析纯试剂常达不到要求,从而给实验造成较大影响。
不合格酒石酸钾钠会导致实验空白值高和引起实际水样浑浊,影响测定。
HgCl2为无色结晶体或白色颗粒粉末,变质的HgCl2试剂常见红色粉末夹杂其中。
不纯试剂从外观上难以鉴别,只有通过预实验检验才能判定是否符合要求。
2纳氏试剂的配制纳氏试剂有2种配制方法,第一种方法利用KI、HgCl2和KOH配制,第二种方法利用KI、HgI2和KOH配制。
2种方法均可产生显色基团[HgI4]2-,一般常用第一种方法配制。
该方法关键在于把握HgCl2的加入量,这决定着获得显色基团含量的多少,进而影响方法的灵敏度。
但方法未给出HgCl2的确切用量,需要根据试剂配制过程中的现象加以判断,经验性强,因而较难把握。
有人据经验总结出HgCl2与KI的用量比为0.44∶1时(即8.8gHgCl2溶于20gKI溶液),效果很好。
我们依据上述纳氏试剂配制反应原理,根据反应得出HgCl2与KI的最佳用量比为0.41∶1(即8 2gHgCl2溶于20gKI溶液),以此比例配制的纳氏试剂经多次实验检验,灵敏度均能达到实验要求。
配制过程中,HgCl2一般溶解较慢,为加快反应速度,节省反应时间,有人提出可在低温加热中进行配制,还可防止HgI2红色沉淀提前出现。
酒石酸钾钠配制方法较为简单,但对于不合格试剂,由于铵盐含量较大,只靠加热煮沸并不能完全除去,可采取以下2种方法:(1)向定容后的酒石酸钾钠溶液中加入5ml纳氏试剂,沉淀后取上层清液使用。
(2)向酒石酸钾钠溶液中加少量碱,煮沸蒸发至50ml左右后,冷却并定容至100ml。
我们认为,第二种方法优于第一种方法,即使铵盐含量很高的酒石酸钾钠,经处理后空白值也能满足实验要求。
3高空白实验值空白实验值可反映实验过程中各种因素对物质分析的综合影响,空白值高会影响实验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因而每个实验对空白值均有一定要求。
第9卷第6期2017年12月环境监控与预警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ForewarningVol.9 ,No.6December2017DOI:10. 3969/j.issn. 1674—6732. 2017. 06. 010水体中总氮测定的影响因素及方法改进黄文婷,周俊,张奇磊(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常州213001)摘要:对浊度、氯离子及高浓度氨氮对国标法测定总氮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浊度会使地表水中总氮测定的结果偏低,采用消解后3 500 r/m in离心可以基本消除该影响;氯离子质量浓度>3 000 m g/L时,对220 nm处吸光度值出现正干扰'水体中氨氮浓度较高时,会出现总氮测定结果严重偏低的现象,采用趁热摇勻法可以有效地避免高氨氮的干扰。
关键词:总氮;浊度;氯离子'氨氮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6732(2017) 06-0045 -03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etli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Total Nitrogen In WaterHUANG Wen-tin/,ZHOU Jun,ZHANG Qi-lei$Chang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Changzhou,Jiangsu 213001,China)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turbidity,chloride ion and high concentration ammonia nitrogen on GBmethod was analyzed.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urbidity results in low total nitrogen in 3 500 r/min after digestion can basically eliminate the influence.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it causes positive intererence on220 nm absorbancc.When theccncc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is on the low side,an effective way to avoid the interference of high amm Key words:Total nitrogen;Turbidity;Chloride ion;Ammonia nitrogen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中,总氮测定采用碱性过硫 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水中余氯与氨氮的研究岳琳【摘要】针对出厂水余氯不稳定,氨氮超标的现象,进行实验室小试和管网水安全评估,研究水中余氯和氨氮含量的变化关系,提出解决水质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期刊名称】《资源节约与环保》【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1页(P52-52)【关键词】原水;出厂水;余氯;氨氮:亚硝酸盐氮【作者】岳琳【作者单位】长沙水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15【正文语种】中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出厂水游离余氯在接触30min后不得低于0.3 mg/L,管网末梢水游离余氯不应低于0.05 mg/L,出厂水氨氮不得大于0.5 mg/L。
为了确保供水安全,降低生产成本,探索原水水质与氯耗的关系及出厂水余氯不稳定的原因,对管网水安全性进行调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
2.1 实验原理2.1.1 余氯及总氯的概念[2]液氯加入水中后,形成次氯酸和盐酸的混合物,实际上盐酸又被完全分离成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下:因此,产生的游离余氯为HClO与ClO的总和。
从上反应式(1)可知,当pH值较低时,反应倾向于向左移动,一定数量的液氯加入水中后,所产生的游离余氯较大;当pH值较高时,反应倾向于向右移动,部分氯转化成了氯离子,大大降低了水中的游离余氯。
如果水中存在含有氨和某些氨基(氮基)化合物时,或水中氨氮增加时,会生成额外的化合物即氯胺,同时也会大大降低水中的游离余氯。
反应方程式如下:从反应式(2)、(3)、(4)中可以看出,总氯是化合性残余氯和游离残余氯的总和。
2.1.2 加氯曲线的概念及意义较低的氯气投放量,产生一氯胺和二氯胺,在曲线峰值的左侧描述成一个残余量增加的情况。
当所有的游离态氨氮均被用于形成氯胺,曲线峰值出现。
随着加氯量进一步增大,氯胺不再稳定出现分解:当氯气投加量达到水中氨氮浓度的8~10倍时(理论比值是7.6)到达折点,因为氯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反应,所以实际比7.6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