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按12穴位可治日常小病
- 格式:doc
- 大小:407.50 KB
- 文档页数:16
常用50个穴位的位置及作用1.百会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
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2.印堂取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作用:本穴多与百会配合用于预防高血压、失眠及忧郁症等。
3.素髎取穴:在面部,当鼻尖正中。
作用:本穴为预防休克之要穴,可配合人中(水沟)同用。
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本穴能限止血压下降,促使血压上升,具有兴奋呼吸机能,以及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和代偿能力。
4.风池取穴:在项部,枕骨之下两侧,正当斜方肌外缘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压。
对预防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等也有一定作用。
5.太阳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作用:预防感冒、急性结膜炎以及头痛发作。
6.中脘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
使病人仰卧,在胸骨剑突至脐心连线中点取之。
作用: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食欲。
为传统的防病健身穴。
7.神阙(脐中)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
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延年益寿”。
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
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
8.气海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
是防病强身穴之一。
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9.关元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保健益寿之穴。
《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篯(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
儿童日常艾灸的穴位和好处
儿童日常艾灸的穴位主要包括神阙、身柱、大椎、风门和三阴交等。
艾灸这些穴位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1.温经散寒:艾叶性温,燃烧后还会产生热量,具有温通经络、驱散寒邪的作用。
儿
童艾灸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或寒凝引起的感冒、咳嗽、头痛、腹痛以及腹泻等病症。
2.温阳补脾:艾灸具有温补、温通的功效,通过艾灸中脘穴、天枢穴可起到温阳补脾
的作用,可用于调理儿童脾虚或受凉出现的消化不良。
3.防病保健: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等腧穴,可鼓舞人体正气,增强儿童的
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4.促进发育:灸身柱可强身除病,这也是小孩子在幼儿期防病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灸大椎加强免疫,儿童常灸大椎,可培补阳气、强健身躯,提高免疫力,对外感人群及体质虚弱者尤为适宜;灸风门可祛风固表,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一切风疾,像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必灸风门;灸三阴交促进发育,儿童常灸三阴交,可调节肝脾肾三脏,有助生气血、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尤能促进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还可防治遗尿。
总的来说,儿童日常艾灸可以起到温经散寒、温阳补脾、防病保健、促进发育等作用。
但是,儿童进行艾灸时需要注意艾灸的时间和位置,防止烫伤。
此外,如果儿童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1)子时养生——照顾好胆经是最好的进补 [23:00点——1点] 子时前入是对胆经最好的照顾胆经是诸经中最火的明明挠头其实是刺激胆经做决断(2)丑时养生——养肝如同养护树木 [1点——3点]肝经的时间一定要熟睡肝经诸穴是治妇科病的灵药有了脾气要发出来——生闷气比发脾气更伤肝久视伤肝血——电脑族更要养肝亚健康是肝疲劳的预警信号春季是最宜养肝的时机(3)寅时养生——娇生惯养的肺经可以这样养 [3点——5点]寅时醒来寻大渊“窝囊废”其实是“肺窝囊”秋季养肺——该收的时候一定要收(4) 卯时养生——只有大肠经通了肠道才通畅 [5点——7点]卯时是最“方便”的时候合谷穴是大肠经最好的献礼让人不安的便秘和腹泻可以这样治“莫饮卯时酒”与“再三防夜醉”(5) 辰时养生——辰时是胃经“瓜分”食物的最佳时刻 [7点——9点]胃是人体能量的发源地早餐宜吃温势的食物养胃女人要在35岁之前养好胃经足三里是胃经最得力的干将(6)已时养生——脾为后天之本 [9点——11点]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口唇是脾经的一面镜子思伤脾——思念也是一种病小病不求人,但求按脾经长夏最宜养脾(7) 午时养生——心经会告诉你有多棒 [11点——13点]脏腑有问题,舌头先知道午时小憩是对心经最好的回馈养生从安心神开始治病救人的心经腧穴“心腹之患”是大患夏季养心重在静(8)未时养生——小肠经能治大病 [13——15点]未时午餐午时吃小肠经穴位是最好的“按摩师”面如桃花也是病真的是“吃哪儿补哪儿”吗?(9)申时养生——膀胱经上有灵药 [15点——17点]膀胱病的两大信号:遣尿和小便不通运动和学习的最佳时间在下午4点劳官寻天柱,解乏又明目(10) 酉时养生——肾主封藏 [17点——19点]肾经决定你的寿命长短为什么现代人多肾虚“我很笨”——其实是您的肾出了问题要做大事先保肾精常按肾经,健康一生冬季如何养肾(11) 戍时养生——心包经是一条让人快乐的经 [19点——21点]代心行事同时又代心受邪的心包经心包经是快乐健康之源(12) 亥时养生——三焦通则百病不生 [21点——23点]三焦是管理水道和主气的官儿亥时三焦通百脉阳池穴是手足冰冷的克星亥时性爱是身体最快乐的表达十二经脉穴位位置与其对应疾病的治疗发布:admin | 发布时间: Tuesday, March 02, 2010肺经天府:鼻尖触手臂处。
膻中穴、中院穴、关元穴、气海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八醪穴、背俞穴等穴位按摩作用及按摩手法膻中穴膻中穴为任脉穴位,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中点。
《灵枢•海论》中记载:“膻中者,为气之海。
”所谓人有四海,即脑为髓之海,胃为水谷之海,冲为血海,膻中为气之海,即膻中穴是容纳一身之气的大海。
气会膻中穴,承中州脾胃之供养,合天地之清气而聚于胸中,调补虚实,而为上焦气机调畅之关键。
此穴能帮助女性调理气血,尤其对于女性的乳房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是女性乳房疾病的“女福大穴”。
经常按摩膻中穴,还可以通乳下奶。
日常保健按摩手法:用一手拇指或中指螺纹面着力,置于膻中穴上,其余四指轻抚体表或抱空拳,腕关节轻轻摆动或小幅度环旋转动,使着力部位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做反复不间断、轻柔和缓、有节律地回旋揉动。
•拇指按第1中穴中院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属任脉,首见于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
中魔穴为胃之募、腑之会,还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之交会穴,可用于治疗一切腑病,尤以胃的疾患为先。
中院穴具有补中气、理中焦、和胃健脾之功效。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胀满疼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痉挛、胃下垂、膈肌痉挛、子宫脱垂等。
对女性来说,中脱穴可用于防治子宫脱垂、更年期不适及其他中气下陷之类的疾病。
日常保健按摩手法:取仰卧位,将两手手掌相贴,用力快速搓动,当手掌极热时,双手相叠,迅速覆盖于中院穴上,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揉动10分钟。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关元穴为小肠募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
《类经图翼•任脉穴》记载:“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凡先天不足、久病体虚及一切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的病证,关元穴堪当治疗重任。
治疗由虚而引起的久泻、脱肛、疝气、便血、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阴瘙痒等病症,关元穴均为首选。
人体经络与重要穴位(中里巴人),坚持按摩可治百病肺经:由胸走手。
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肺主咳嗽、心烦、掌中热。
1、中府穴:胸骨旁开六寸(四横指是三寸,一横拇指是一寸)处。
治疗:气不足、咳喘、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胳膊腋横纹下三寸处。
古人找此穴的方法:两胳膊前伸端平,掌心相对,用鼻尖找胳膊的点,该点就是天府穴。
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端末处。
尺是肾的意思,泽是恩泽,所以此穴是补肾穴。
按揉此穴,让气下行,治疗高血压、哮喘。
(肾虚就是肾不纳气。
气走上边来了,人就会头重脚轻)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处。
此穴较深,按揉时要重些压。
主管所有的毛孔,是治疗鼻孔出血、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或大夏天不出汗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是郗穴,郗治急症,治急性咽喉痛。
5、列缺穴:两个合谷(虎口)相对,食指下面的凹陷处就是。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特别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以及头项的病。
因为不好找此穴,所以人们用的少,其实它很重要。
6、经渠穴:治咳嗽。
7、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
补气,是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等。
此穴较深,要用大拇指硌它。
从太渊穴到孔最穴之间,这一段为“止咳点”,大家在咳嗽时,可以找此处最敏感的地方多揉一揉,症状马上就会减轻。
8、鱼际穴:小儿咳、热、积食。
9、少商穴: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点刺放血最佳。
大肠经:由手走头。
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功能:打通大肠经,可防皮肤病;可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如果排便不畅就敲打大肠经小臂这一段,边排便边敲打效果更明显。
长期便秘的人,在肘下这一段很痛,很敏感,要常揉。
还有一个好办法,用大拇指内侧推二三间到商阳,两边都要推,肚子就会有感觉,一定要推到商阳穴,这是排便捷径。
1、商阳穴:在食指指甲盖底的外侧处。
用指甲掐,治便秘。
2、三间穴:位于食指近拇指侧根部,第二掌指关节后,好找,按摩方便,随时都可以操作。
它最善通经行气,上可通达头面,治疗三叉神经痛、齿痛、目痛、喉肿痛和肩膀痛;下能通腹行气,泻泄可止,便秘可通。
人体经常应用穴位地位图及感化与利益导读:经由数千年的研究和沉淀,穴位摄生的平庸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中医以为,人体经脉上有361个穴位,假如再加上经脉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个.要控制这些常识,对于通俗人来说十分艰苦,是以穴位摄生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涯还有点远.本文总结出便于大家记忆的十个主要摄生穴位,日常平凡按揉几下,可助您强身健体,祛病摄生.一、风池穴:明目醒脑中医讲“头子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的地位: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合营,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合营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四周肌肉,可以有用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表里风邪激发的头痛,以及长时光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惫.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清除疲惫的感化.二.中脘穴:养胃中脘穴的地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衔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斯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合营治疗.三.关元穴:补肾固元关元穴的地位: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按揉关元穴可填补肾气,延缓年轻.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失落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懈弛解许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瞄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到发烧.四.内关穴:养护心脏内关穴的地位:张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段,可以看到手臂中央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段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 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疏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阁下,直至局部觉得酸麻.除了呵护心脏,内关穴照样个济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时代,合营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痛苦悲伤的后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痛苦悲伤等病症.五.合谷穴:清热止痛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张开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沉着止痛的感化,仇人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感化.因为风热伤风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克不及立时奏效,均可经由过程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觉得酸.麻.胀为宜.假如伴随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四周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六.委中穴:解腰背酸痛委中穴的地位: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态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畅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行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持续按压20次阁下.值得提示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照样要以补肾为本.七.阳陵泉:舒筋活络阳陵泉的地位: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刻要危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崛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地位.日常平凡按揉阳陵泉,再合营运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四周的痛苦悲伤.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感化.八.足三里:“万能”穴平易近间一向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地位: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假如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别的,足三里对高血压.冠芥蒂.肺芥蒂.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感化.白领和亚健康人群,天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惫.九.三阴交穴:滋阴养颜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感化.从经期前三天开端,天天按揉三阴交,保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竖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阁下,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感化,所以不合适妊妇.十.涌泉穴:安神健体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平易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天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阁下,有助睡眠.神经虚弱的人,可将时光延伸为半个小时.气象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漫步,刺激涌泉穴.专家提示:平凡按揉穴位可以治疗懈弛解疾病,有摄生保健的感化,但其实不料味着包治百病.除下场部按揉外,还要调剂全身的状态.值得留意的是,穴位按揉固然简略有用,也其实不是人人合适,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大夫的指点下操纵,不要随便测验测验.【免责忠言】本站宣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干操纵请咨询当地病院医师,或参加穴位摄生③群:82716593 交换评论辩论.。
小穴位揉出大健康美女中医”李智传授防病治病特效穴位按摩法“穴位很有趣,养生很便宜。
”这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美女中医”李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昨天的演讲中,李智用幽默、睿智的语言,不仅为读者们分析了现代都市常见的疾病,还现场传授了不花钱的养生之道——特效穴位按摩。
便秘:对应穴位-合谷穴-位置一只手呈八字打开,放到大拇指和食指连接缘的地方就是合谷穴。
疾病分析李智说,便秘是日常生活中大家常常碰到的问题,只要两天以上没有排便,就叫做便秘。
便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由于排便时需要使劲,往往还会让心脑血管发生意外。
此外,便秘还会导致神经错乱、记忆力减弱、脸上长斑、长青春痘。
穴位按摩解决便秘,李智给大家推荐了6个穴位。
其中合谷穴就是虎口穴,常常按揉不仅可以治疗便秘,还可以治疗治牙疼,尤其是经常吃火锅、牙龈肿、口腔溃疡的。
右侧牙疼揉左侧的合谷,左侧牙疼揉右侧合谷。
按揉合谷穴还有手指操,叫拍拍手腕,揉揉合谷,捋捋食指。
每天做200次。
相当于帮人们打通了大肠这条经络。
此外,每天早上起来喝一杯温开水,或在温开水中加入蜂蜜,多吃纤维丰富的膳食,也可以解决便秘。
肥胖症:对应穴位-太冲穴-位置位于足背,在第一、第二脚趾的趾缝向上量约一横指。
疾病分析谈到肥胖,李智说,吃饭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超过1小时之后,让大脑不知道你是否吃饱了,慢慢的你的饭量就会变得很大,越吃越多就变胖了。
还有一个原因会产生肥胖,就是情绪变化,因为情绪无法控制食欲,久而久之就变肥胖。
穴位按摩太冲穴离冲脉很近。
太冲穴是肝经上的穴,按摩这个穴,很快就会感觉不生气,另外能够降血压。
每天在家里的时候,不穿鞋子,可以互相用左右脚的脚后跟去蹭脚背上的太冲穴。
此外,无论在家还是在办公室,都可以做简单的减肥操:把自己的上臂握紧圈抬起,两脚站在地上原地不动,以最大的可能性转到腰部的左侧,再转到右侧,同时挥动上臂,每天扭腰200次,一个月瘦三四斤是没问题的。
心脏病-对应穴位-内关穴-位置握紧拳头,在手腕上会出现一条竖向的筋。
一、经典原文及注解1、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十要穴保健歌传统中医保健流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利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可以动手,无副作用。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可以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1)风池穴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方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2)曲池穴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凹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3)内关穴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相对)。
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
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4)合谷穴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5)后溪穴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常用人体穴位治病功效歌诀尺泽喘咳痛肋胸,列缺头痛咽肿宁,合谷面口鼻齿患,曲池肩臂痛必松,肩禺臂痛无力举,迎香鼻塞即时通,地仓口歪不能语,颊车齿痛与中风,下关耳鸣上牙痛,天枢泻痛气上冲,三里主治肚腹病,内庭胀满牙病停,脾胃生育三阴交,水肿腹坚找阴陵,神门失眠心惊悸,后溪肩背并耳聋,听宫亦治耳中病,攒竹一刺目即明,脏腑俞穴皆在背,都治该脏与腑病,腰背委中求最灵,昆仑头痛目眩终,太溪一补滋肾水,曲泽烦热呕吐宁,内关胃痛心胸满,外关头痛热病清,翳风耳鸣颊肿好,瞳子寥治眼病灵,风池感冒头痛用,听会治病同听宫,环跳能治腰腿痛,风市冷庳瘫痪动,阳陵肋痛鹤膝肿,绝骨手足不遂行,侠溪胆火头目晕,太冲肝阳上亢平,命门火衰用艾灸,大椎泻热功最洪,哑门专治不语症,百会脱肛尸厥醒,人中神志不清醒,关元益气壮阳功,一点就灵的点穴治病术穴位分布与预防和主治的疾病(图文)男女人体经络穴位图集一、腰部扭伤点穴救治术一般练武之人活动之后致使腰肌损伤,要5-6天才敢活动,影响了练功进程,下面介绍的就是令你在数分钟内即可令伤者行走自如。
点穴法:不论摔伤哪侧腰肌,即先按那侧大拇指后的“太冲穴”一分钟,然后再按另一脚的“太冲穴”一分钟,之后双侧的“太冲穴”再按一分钟。
注意:1、本术对腰扭伤患者愈严重愈有效。
2、在3天内救治效果更好。
3、点穴得用力令患者必须有强烈的酸胀感方才有效。
二、脚腕扭伤点穴术脚腕扭伤的机会比要不还要多,是各种扭伤的总和,而且轻微的扭伤即严重影响活动,本法最简单:强力刺激脚底涌泉穴,用拇指强烈按压令患者有强烈的刺痛感,如拇指力量不够时可用中指弯曲用力顶压,令病人有吃不消的感觉即可,约3 - 5分钟即可活动自如。
三、急症点穴治病术1、⑴.跌打摔昏用拇指压:人中穴、合谷穴、百会穴、大椎穴即可(用公鸡冠血点入鼻内即醒)。
⑵.打伤气急欲绝按压:肺愈穴、檀中穴、神门穴。
附:内治法:昏死后用白糖冲热酒,用白糖二至三两冲热酒饮服,不引酒者用温开水冲白糖愈堕愈妙,无论受伤有多重,服之可免淤血攻心,切勿轻心。
.~1.保心护主的安脉.心包经天池穴:按天池远离亚健康..天泉:腋下横纹两寸。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
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治心血的供应。
保肝护肝的重要穴位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 5 寸处。
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
按这个穴必然要用大拇指按住,尔后手段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惹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治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
可治压力惹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胃部不适找内关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
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
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
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1.手少阴心经:调神理智的心脉..2.极泉穴:快乐生活,近离抑郁症的困扰.,在腋窝终点。
可以探查可否存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尔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3.青灵穴:今后远离止痛药.4.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
是心经的合穴。
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治很好。
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扎实不下来。
可调治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5、灵道穴 : 腕横纹下 1.5 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宁静心神。
对慢性心脏病的人特别重要。
6、阴郗穴:腕横纹上 0.5 寸。
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扎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中间,点按要往里掐。
7.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
穴位深。
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
就是安放心神的门户。
增强睡眠。
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
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
还可防范老年痴呆。
一安放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
二增强胃动力。
三防老年痴呆。
四治疗晕车。
目录:第一章:日常急救小常识常按12穴位可治日常小病第二章:5种日常疼痛按穴位可舒缓第三章:养生必知:和你最亲密的六大穴位编者按: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小病小痛,说去医院吧太夸张了,可是又给身体带来不适与疼痛。
那么面对这样的小疾病,中医有什么治疗高招呢?按压哪些穴位能缓解身体不适呢?日常急救小常识常按12穴位可治日常小病中医认为,通过穴位按摩,可强身健体百病不生。
这是因为穴位按摩可疏经络、调节人体机能、平衡阴阳,进而达到防治各种常见小病、延年益寿之功效。
需注意的是,不同的穴位按摩具有不同的功效,如按摩列缺可补肾。
下面为您归纳了常见小病按摩哪些穴位及按摩方法。
一、补肺益肾:按摩列缺穴一、补肺益肾:按摩列缺穴冬季到,意味着又要降雪了。
人们在欣赏雪景的同时,也别忘了补肾。
冬天是补肾养肺最好的季节。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
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按摩方法: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二、保护心脏:按摩内关穴二、保护心脏:按摩内关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内关穴取穴方法为:伸开手臂,掌心向上。
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按摩方法:日常按揉内关穴,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三、补血养肝:按摩血海穴三、补血养肝:按摩血海穴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
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按摩血海穴可补血养肝。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的9-11时,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
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
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四、舒服腰背:按摩委中穴四、舒服腰背:按摩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委中穴取穴方法为: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
按摩委中穴,同样可起到治疗腰背痛的功效。
按摩方法: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
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五、促消化:按摩天枢穴五、促消化:按摩天枢穴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
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另外,天枢是大肠的募穴。
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
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
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常按摩天枢穴,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按摩方法: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六、治失眠:按摩神门穴六、治失眠:按摩神门穴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
按摩神门穴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按摩方法:用手指按揉神门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七、治腰疼和痔疮:按摩长强穴七、治腰疼和痔疮:按摩长强穴长强穴位于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长强穴属于督脉,可治疗痔疮、脱肛、便秘、腰疼等疾病。
常按摩长强穴,配合承山穴治痔疮效果更好。
按摩方法:患者俯卧,双脚稍稍分开,用手指揉、按压长强穴,每次揉4分钟,双手交替按摩。
每日2次。
八、治便秘:按摩腹部八、治便秘:按摩腹部有人认为便秘不是大毛病,无须看医生,去药房买点泻药吃吃即可。
其实,这是错误的。
便秘原因有多种。
从中医角度讲,便秘分为实症和虚症。
实症为积热上火,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常由吃火锅、食辛辣、熬夜等因素引起。
虚症主要是气虚阴亏,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主要是脾胃不合导致的。
因此,得了便秘应到医院求治,对症服药。
如果不对症治疗,仅靠吃泻药通便,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便秘更严重。
按摩方法:腹部按摩可预防便秘。
早晚按摩腹部:可站位,也可仰卧位,左手掌按于脐部,右手叠压左手上,先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腹部81次,再向逆时针方向揉腹部,次数相等,意注掌下,呼吸自然。
九、治肠胃疾病:按摩膈俞穴九、治肠胃疾病:按摩膈俞穴肠胃不好的人可按摩膈俞穴。
膈俞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胃痛、呕吐、厌食、便血、咳嗽、气喘、盗汗等疾病。
按摩方法: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膈俞穴。
每次2分钟左右。
十、治疗皮肤瘙痒:按摩百虫窝十、治疗皮肤瘙痒:按摩百虫窝冬天气候干燥,全身痒得难受,严重的时候,小腿前面和胳膊上的皮肤还会出现鱼鳞样的改变,瘙痒无比,这都是干燥惹的祸。
这时可按摩百虫窝穴。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的内上缘向上约一掌(四指并拢为一掌)处为经外奇穴百虫窝,它在足太阴脾经的循行线上,临近血海穴。
按摩百虫窝穴可以活血止痒。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按百虫窝穴,直到局部有酸胀感后放松,隔几秒钟再继续点按,瘙痒即能止住。
十一:治冠心病:按揉心腧穴十一:治冠心病:按揉心腧穴心腧穴,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等疾病。
中医认为心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癫痫、狂躁、咳嗽等。
按摩保健: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
每次2分钟左右。
十二:散热去痛:按摩尺泽穴十二:散热去痛:按摩尺泽穴尺泽穴主要作用是泻热。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因此,按摩尺泽穴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按摩方法:尺泽穴,位于手心朝上,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
5种日常疼痛按穴位可舒缓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命。
这里说的是,日常一些小病痛虽然不会给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却让人很不舒服。
今天小编教大家按压几个穴位来舒缓日常常见的几种疼痛。
牙痛牙痛时可以尝试按压“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侧,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中点。
此穴位是多种疾病的保健穴,因为这个穴位还可以清热解毒,对于排毒或者是祛痘痘,都有显著的效果。
落枕落枕多因夜间睡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
这时,只要按摩特定的落枕穴,就能缓解疼痛。
落枕穴位于手背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向上半个拇指宽处。
用食指或中指指腹侧面用力来回按压。
闪腰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多由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
闪腰时可按摩“腰痛点”,非常显效。
“腰痛点”位于手背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无名指与小指之间,手腕横纹与掌指关节的中点,一侧两穴,左右共四穴。
腰扭伤后可交替按压这四个穴位。
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是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绞痛,阵发性加重,常伴有右肩背疼、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等,严重时全身黄疸。
这时可按压“胆囊”穴止疼。
在小腿外侧膝关节下方可以摸到一个突起,此处下方的凹陷处再向下两个拇指宽的地方就是“胆囊”穴。
急性阑尾炎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腹痛开始的部位多在上腹痛、剑突下或脐周围,约经6~8小时或10多小时后,腹痛部位逐渐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
腹痛固定后,原来初发部位的疼痛可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当阑尾炎发作时可按压“阑尾穴”以缓解疼痛。
“阑尾穴”位于小腿前侧,膝关节髌骨下缘向下五个拇指宽,小腿骨外侧一中指宽。
穴位按压不是治疗方法,只能缓解方法,必要时及时就诊。
养生必知:和你最亲密的六大穴位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保健养生,养生的方法也随之浮出水面,有人喜欢采用食补、有的喜欢拔罐,还有的喜欢按摩和针灸。
人们普遍认为这些养生疗法无副作用,效果好,可起到强身健体、防病祛病的功效。
其中,无论是拔罐、按摩还是针灸必须知道一些养生穴位。
那么,哪些穴位跟您最亲密呢?下面为您推荐了和您最亲密的六大养生穴位。
亲密的养生穴位1:太白穴,缓解脚痛位置: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
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走一段路后会发现脚部疼痛,回家就脱掉鞋捏捏脚,可有效缓解脚部疼痛。
其实,这是因为您按摩刺激了脚掌前面的太白穴,因此会有减痛的效果。
专家指出,刺激太白穴除了用手按摩外,可采用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的方法刺激太白穴,这样刺激穴位的效果更佳。
这是因为除了脚部更好使劲外,是取身体左右平衡的原理。
身体长得很对称,左右脚、左右手都是两两相对的,就像天平的两边。
在按摩时,有意识地用身体的一侧来按摩另一侧,可以更好地调节身体的平衡。
亲密的养生穴位2:委中穴,缓解腰背痛位置: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
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
此外,肩周炎患者还可试试把右手指从后背尽量对左手指尖,再反过来。
通过这样交叉,类似搓澡的动作,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亲密的养生穴位3:阳池穴,保护腕关节位置: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
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
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
打电话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用肩膀夹着话筒,站起来,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坏处,还可以保护手腕。
亲密的养生穴位4:内关穴,改善心脏功能位置:内关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横纹上面两横指,我们稍微用点劲,有两个大筋,在两个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轻轻按压有一种很酸胀的感觉。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
经常按摩内关穴,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
按摩内关穴时,可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亲密的养生穴位5:阴陵泉穴,帮助腿部消肿位置: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