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are重症监护信息系统中护理知识库的构建与应用重点
- 格式:pdf
- 大小:949.34 KB
- 文档页数:3
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赵巍;李中鹏;祁美丽【摘要】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笔者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以及在医院重症监护病区的应用,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优化了流程、规范了流程操作、完善了评估体系.对提升医疗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发掘信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现代医院管理》【年(卷),期】2016(014)001【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ICU;重症监护临床信息;信息挖掘;信息系统【作者】赵巍;李中鹏;祁美丽【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处,江苏省连云港市222000;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处,江苏省连云港市222000;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处,江苏省连云港市2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随着医院规模扩大,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承担危重及急救病患的能力不断提升,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工作量增长迅速。
ICU收治的病患具有病情危重、变化迅速、产生的各类监测治疗数据繁多、临床数据应用紧急等特点,在针对重症病患的临床诊疗过程中,临床信息系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
ICU中病患产生的医疗数据有着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1)数据量大,危重病患在监测、治疗中使用的现代化设备基本都是数字化设备,其实时输出的数据对临床科研、教学、诊疗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3-4];(2)数据种类多,涉及范围广,由于病患病情复杂无论在诊断、护理还是用药中都对检查、检验、实时体征等数据有高度的依赖性[5];(3)数据处理时效性强,危重病患病情多变,必须对危重病患临床数据做到有效集成、实时调用才能达到改善救治情况的目标。
鉴于以上情况,重症临床信息系统需要拥有一些特殊功能:(1) 提升临床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2) 提高数据记录及处理繁杂文档的工作效率;(3) 需要有丰富的信息接口;(4) 标准化的数据管理;(5) 具有可持续改进的临床流程优化;(6) 智能的评估方式;(7) 高效的数据处理方式。
临床DoCare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医iiii学i~!信iiii息ii:※※※篓黧耋;要塑;薹曼."2010~12,9.';临床DoCare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徐丹丹【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959{2010)12—0027一O1护理记录单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我院为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及管理,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维护患双方合法权益,2009年5月我院护理部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建立了重症监护I临床信息系统,对危重患者的监护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应用至今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工作站的配置我科共有32张床位,护理人员多,每班次l】个护理人员,共分两个护理小组,每人每班负责2~3张床位.我们采用加配无线网及移动工作站的方式,每位责任护士配置一台安置有无线连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便于医护人员在床旁使用系统,既不影响医疗操作,也利于护士在处理文书时能看到患者的详细情况.2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具本原理通过将DoCare重症监护临床信息引入l临床信息系统(CIS),将监护设备上产生的患者数据信息通过采集中心服务器采集并实时记录,体现患者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等)数据的定时自动采集,实现护理记录单的自动生成.3数据分类3.1自动采集项目3.1.1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人院日期,人监护室时间,病情等级护理等.3.1.2监护设备产生的数据:心电监护仪采集数据:心率,呼吸,有创/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在该界面内可以通过"采集间隔"和"采集次数"来限定采集频率.可依具体情况设定.我科一般设置采集频率为15min/次.若遇到紧急情况,如抢救患者时,可以缩短采集间隔,加大采集次数来设置多频率采集,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到救治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3.1.3医嘱信息:各种用药时间,药名,剂量,浓度,途径.3.2需手工录输入的项目:包括治疗项目,各种引流管的出入量.如患者的病情记录,手术记录,护理措施记录,抢救过程的记录,血气分析记录,各种管道每小时引流量记录,饮食途径记录,交接班记录等.这些项目系统支持汉字直接录人方式,也可使用模板直接复制,做到监护系统的完整性.4应用特点4.1医嘱处理,记录精确:以往手工记录内容太多,存在计算错误,漏记等现象,导致液体出入量不准确,对危重患者病情出入量评估出现偏差.运用此系统只需将护士工作站转抄的医嘱提交到重症监护系统中, 并按照执行时间根据不同班次进行交班.护士进入监护系统中的医嘱界面,提取医嘱,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输入每个时间段所用液体及药物的毫升数,输入的液体量会自动保存,累积,便于医护人员随时掌握患者的各种液体及药物的出入量,有利于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4.2信息输出细化:①系统可以自动提取每个患者每天各时间点自动采集的生命体征数据.②护理记录:记录患者某一时间段的病情,治疗及护理措施的内容.记录中不仅支持汉字直接录入方式,也支持模板调用录人方式.③护理提示:该界面显示本病区所有病人对应时间点的"护理信息",便于每班护士下班前自查.④录入体征修正:如血氧检测仪未和病人手指接触好等人为因素引起采集数据的不准确,护士可以手工修该自动采集的生命体征数值数.5体会传统方式下,ICU护士需要对患者的体征参数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手记笔描,ICU危重病人多,换床多,病情变化快,抢救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护士在第一时间准确记录当时病情变化的生命体征,但往往护士忙于抢救,而出现记录不准确的情况发生.我科使用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后生命体征通过采集程序自动实时的记录到特别护理单,减少了人为干预,太大的减小了产生误差的可能.及时转抄,执行医嘱,实时记录出入液量,护理措施等,体征信息自动保存到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形成特别护理记录单,省去手工劳动,免去护士大量的记忆工作,节省大量时间看护病人,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的要求,时刻保证病人安全,提升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同时也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少了医疗护理差错,取得了良好效果.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是专为医院ICU设计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它覆盖了和重症监护相关的各个临床工作环节,能够将ICU的日常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整个工作流程的效率,为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护过程,为临床科研, 为提高医疗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071000河北保定解放军二五二医院ICU浅谈医疗设备的规范化管理郭明权【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中图分类号]R197.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959(2010)12一OO27—0d医疗设备是医疗活动中必要的工具和医学科学研究的手段,是医院借以提高诊断,治疗技术和科研能力的保障.随着医疗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国内外各种先进医疗设备大量进入医院,庞大的医疗设备,数量多,型号复杂,知识覆盖广,这对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因此需要加强医疗设备的规范化管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将结合我院工作实际,谈谈在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当前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医疗设备购置存在问题;存在部分使用科室盲目攀比仪器的先进性;或在"灰色收入"吸引下,部分管理人员及采购人员大量重复购鼍医疗设备或已淘汰设备;同时医院在医疗设备投资时,没有对设备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作全面分析和论证;大型仪器购买前调研论证不充分.1.2医疗设备验收存在问题:购买后对仪器设备的质量把关不严,采购,验收,入库环节管理较差,从而使得投资费用高,效益差,使用率低,造成资产的浪费损失.1.3医疗设备使用存在问题:由于没有严格的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各管理部门的权限,职责不明确,使用科室无专人保管仪器,无良好的使用环境.部分医疗设备数量有限,分布不够合理,使用效益不甚高;有的操作人员对仪器性能不了解,掌握不够,不能充分利用设备功能;或是课题做完后,仪器就闲置一旁,造成国有资产浪费,损失;有的操作人员缺乏保养,维护知识,造成设备易损;有的科室安装游戏软件,造成病毒感染,丢失使用文件,造成设备瘫痪,又无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有的对离职,调动人员移交工作无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造成资产流失等.1.4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维修存在问题: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尤其保养落后,不及时,不到位,造成不应有的磨损.医疗设备技术含量高,要求购买人员和使用人员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有的医院购进设备后, 人员不会操作或不够熟练.有的缺乏专门人员,造成设备不能用,不适用,造成浪费.1.5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存在问题:档案不健全,对设备资料的归档管理不够重视:对设备档案的管理制度执行不够统一,档案资料基本内容缺乏统一规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归档内容不够规范和完备,部分必要的资料缺损,不能如实反映设备真实情况.医疗设备管理无历史档案,没有完整的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在医疗设备的使用, 管理,报废过程中缺乏依据1.6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存在问题;有的科室对报废设备不进行严格的审查,鉴定,评估,不该报废的设备提前报废,或报废的残值不入账,转入科室"小金库".2医疗设备规范化管理对策2.1强化管理意识,完善制度建设:在有些医院中,把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作为一般技术科室或后勤科室对待,设备科的人员也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简单供与修的技术工作,形成了你要我买,你坏我修的被动局面. 我们认为,要做好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强化管理意识.目前医院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还是长期依靠经验,致使管理水平低下,工作缺乏计划性,保障档案,记录和文书管理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制约了学科的发展和保障能力的提高o[]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制度设计,制度创新开始,把医学工程保障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制订起来:如采购管理制度,安装验收管理制度,维修管理制度, 大型设备保修管理制度,医疗设备计量制度,器械供应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做好对设备的三级保养工作.只有具备完整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才能更好地保证维修管理工作的实施,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下转29页)一27—。
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孟亚楠①①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信息中心,450008,郑州市东明路127号摘要: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的使用,使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日常工作流程标准化、自动化,实现了临床各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了医疗质量。
该系统能自动采集床旁监护设备的体征数据,并生成医疗护理文书,极大地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临床信息系统;重症监护;环节质量控制;医疗护理文书;信息共享1.前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病人病情变化快,必须及时记录、反馈并采取紧急处施 [1-2]由于病情复杂,对各种检查检验结果及监护数据的依赖性更大,必须对所有的数据做到有效集成、灵活调用才能达到救治的临床信息需求。
危重病人在监测、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现代监护设备(监护仪、呼吸机等)都是智能化的数字设备,其产生的信息利用。
2.系统概述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就是专为重症监护病房设计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覆盖个临床工作环节,能够将重症监护病房的日常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极大地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整个工作流程的效率,为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护过程,提高医疗水平和临床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系统主要由数据库服务器、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以及监护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
系统采用独立服务器模式,建立“数据同步工作站”。
床旁采集电脑采用摇臂式电脑、支架支撑的方式,既可完成床旁监护设备数据采集自动获得病人生命体征数据,也可作为医护工作站站使用。
3.系统模块和接口3.1 系统模块3.1.1 医生工作站医生工作站使用的对象是 ICU 的医生,系统通过采集床旁设备的各类数据(心率、血压、体温、血氧等)为ICU 的医生提供详细的体征趋势变化图,使医生全面了解患者体征情况。
还能自动完成补液平衡计算,进行危重评分等业务[3]。
根据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协助医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系统在自动分析补液平衡、护理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辅助和优化相关的临床决策。
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临床重症监护系统在我院的应用,该系统以危重病人的临床护理过程为主线,利用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信息流,按照信息采集、信息整合、信息分析和信息输出的数据流程,建立ICU临床信息数据库,规范了临床重症监护的工作流程,减少了ICU护士记录患者体征和医疗护理文书的手工操作,完善了医疗、护理科研的统计查询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为实现医院临床医疗信息网络化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ICU 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我国ICU起步较晚,全程管理ICU临床信息流、建立临床信息数据库仍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随着更现代化、更先进的监测、抢救和治疗仪器设备的应用以及ICU的逐步成熟,ICU的临床信息量也不断增大,对临床信息系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我院根据自身ICU特点,采用了重症临床信息系统,对重症病人的临床护理过程进行规范管理,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1.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特点针对ICU病人病情危重、变化迅速,各种监测、治疗数据繁多的特点,设计合理的重症监护特别护理记录单(包括监测项目、出入量、病情及用药),对各项的仪器监测项目和液体出入量进行记录并统计,对每条医嘱的执行操作、医疗护理的处理过程以及交接班的病情状态进行详细记录,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集成,方便的提取转抄医嘱,实现病人入出转信息、检查检验信息、麻醉手术信息以及各种报告资料的共享,推动了医院临床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
2.重症监护临床信息主要内容2.1重症监护临床信息流程图2.2主要内容2.2.1信息采集病人的体症数据(如心率、血压、体温、血氧)可直接从不同厂商的监护仪上由信息系统实时自动采集,医生下达的医嘱可从医院信息系统直接转抄执行。
护士可根据每条医嘱的不同执行情况,选择医嘱的执行状态并记录出入液量,还可对调泵、换泵、血滤、冲洗、输营养袋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2.2.2信息整合按照各种信息的性质归类整理,分成监测项目、出入量和病情及用药等特殊护理信息。
信息系统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ICU工作中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应用2、浅谈网络空间信息系统模型与应用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分析4、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与技术观察5、血糖监测信息系统对出院患者管理效果全文总字数:22794 字篇一:ICU工作中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应用ICU工作中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应用摘要:研究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在ICU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12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实验组60例,患者严格依据重症监护信息系统(intensiveclinicalinformationsystem,ICIS)完成相应的看护;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看护方式。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每24h病情记录的时间、观察项维护的时间、出入量维护的时间及核对确认医嘱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书写质量的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书写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在ICU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病历书写的质量,对于推进医疗服务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ICU;重症监护信息系统;临床应用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信息系统在临床工作中使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监护信息系统。
重症监护信息系统(ICIS)可从多个方面给予重症患者比较全面系统的保障。
ICIS作为临床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1],因其产生数据多、监控患者信息、及时处理临床问题、与医院多个信息系统连接实时共享患者信息等特点在临床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2]。
据统计,美国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大型医院应用了ICIS。
但是国内ICIS水平离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3]。
监护信息系统在临床工作中对病人的诊治及护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
而ICIS是将患者生命监测信息集合的一个中枢,应用计算机的性能,可数字信息化收集患者数据和生成护理记录单,通过和医院现有临床应用系统无缝连接,实现ICU监护病房的数字化、信息化[5]。
数字化重病监护病房的建立与信息系统的管理应用包勇①杨军①谢洪波①唐夏①朱彭龙①①遂宁市中心医院信息科摘要将数字智能设备与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系统应用整合并进行一体化管理,这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将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采用,先进的数字智能设备通过网络与多个管理系统集成连接,为临床提供数据自动采集、抽取、数据关联与共享,并实现数据集成平台与区域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数字化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成功建立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医疗差错,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了抢救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更好的体现现代医院的医护水平、管理水平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与数字智能设备一体化管理与应用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信息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ICU 数字化建立随着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应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来为临床服务,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差错,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
如今人们对医疗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重症医疗是临床最重要最复杂的急救环节之一,数字化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将数字智能设备与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系统应用进行一体化管理,将非常复杂繁琐的医疗护理进行了精细化管理,提高了临床管理效能,实现了信息传播、共享和无纸化作业,在大流量数据传输支持下将诊疗、护理、管理、探视等医疗活动实现整合。
从而提高了抢救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更好的体现现代医院的医护水平、管理水平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数字化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设计理念与规划传统方式下,ICU的护士需要对患者的体征参数及所采集的护理措施进行手记、笔描,形成各种护理记录单,这些不仅使护士的工作量很大,而且也很难保证数据的完整准确。
加之,ICU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医疗现场,医生需要经常出入了解患者的情况,家属也要对其病人进行探访,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赵颖①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80例,分别给予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组每24h病情记录时间、观察项维护时间、岀入量维护时间及核对确认医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V0.05)o干预组每24h病情记录差错率、观察项维护差错率、出入量维护差错率及核对确认医嘱差错率均低于对照组3V0.05)。
结论: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能够缩短护理记录时间,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护理Doi:10.3969/j.issn.l673-7571.2020.10.047[中图分类号]R319;R472.9[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of the Intensive Care Clinical Infonnation System in ICU Nursing/ZHAO Ying.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linical infonnation system in intensive care unit(ICU).Methods:A total of360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ICU of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2017to November2018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18()cases.The patients were given intensive care clinical infonnation system nursing and routine nursing respectively.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The time of condition record,maintenance of observation items,maintenance time of entry and exit volume and time of checking and confirming doctor's order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every24hours(Z7<0.05).The error rate of medical record,observation maintenance,access maintenance and check-up confirm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every24hours(Z><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ICU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n ICUnursing can reduce nursing record time,reduce nursing error rate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work.Keywords intensive care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intensive care unit,severe patients,nursingFund project Gener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Beijing Mentougou District Hospital(No.Z161100000516206) Corresponding author Beijing Mentougou District Hospital,Beijing102300,P.R.C.重症监护病房(ICU)属于医院监护重症患者的特殊场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