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1.3 论点、论据和论证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86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讲)一、必备知识(一)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第三,一篇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一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
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同时,也要注意详略。
3.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据的展开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理性。
(二)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种类1.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
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概览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二、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3要素〞(一)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X。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
2.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3.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在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时,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结论的。
(二)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
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即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
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三)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或论点〞的问题。
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论证是逻辑过程,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因此,需要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或论题的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三、掌握论述类文本的“3步读文法〞第一步:速读全文找关键1.标注关键词重点句主要包括内容句和结构句: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第二步:读完每段理关系梳理关系有两层含意: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考点40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修订版)新增加的考点,这个新考点在2017年全国新课标三套语文试卷以及其他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均有明显体现。
其实,在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多年考查中,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作为论述文的三要素,一直涉及其中,只是没有单独作为考点列出来而已。
在2017年新修订的高考大纲中,明确列出了这个考点,表明对这方面的考查将会更加重视,今后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设置上也会进一步强化。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修订版)明确界定了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选材范围和考查目标:“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从中可以看出,新增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点,将是今后几年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主要考查目标之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袁钟瑞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艺术家在曲阜想向路边的老大娘问路,于是先客气地打了个招呼:“大娘,您吃饭了吗?”大娘回答说:“食久矣.”艺术家不禁感慨万分:曲阜真不愧是孔圣人的故乡,连老太太说话都是先秦古汉语!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方言,则为语言的艺术锦上添花。
文康用北京话写的《儿女英雄传》,邹必显用扬州话写的《飞砣子传》,韩子云用苏州话写的《海上花列传》……都是小说作品中的奇葩。
而江苏昆曲、苏州评弹、安徽黄梅戏、京韵大鼓、闽南南音、客家山歌、陕北民歌、山东梆子、东北二人转……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以方言来表现的艺术形式.如果没有方言,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怪乎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戴庆厦曾言道:“方言式微,文化遗产保护将成空中楼阁。
”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方言的确日渐式微,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方言资源流失”现象。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一、考点解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是针对论述性质的材料而言的。
可以用客观题形式考察,也可以用主观题形式考查,客观题形式通常为新高考试卷中第三题。
解答这一类型试题,需要熟悉论述性文本论述性文本三要素的基本知识,知晓论述性文本的常用结构。
二、知识储备(一)论述性文本“三要素”1.论点①概念: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主张、观点和表示的态度。
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②分类: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
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
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
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③位置:文章标题(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2.论据①概念:是用来证实(明)论点的根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在逻辑学上,它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判断。
②分类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论据的种类可分为:a事实论据→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据包括个别事例、具体事例、概括性事实、统计数字、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亲身经历等等。
b理论论据→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
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释说明的过程。
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以理服人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等。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论述文“三要素”》论述类文本是以论述、分析为主要方式,阐明事理、表明主张的文章,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
论点、论据和论证是其三要素。
(一)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表述得较为简明扼要。
它出现的位置多变,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有的放在结尾,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
此外,有的文章中,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
一个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二)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一般包括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两种:类型内容特点事实论据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真实、典型事理论据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公认的道理等。
准确、权威(三)论证(1)常见的论证结构完整的论证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一般来说,引论就是开头,主要提出论题或论点;本论就是主体,是分析问题、论证观点;结论就是结尾,主要归纳总结。
其中本论部分又有以下几种结构模式:模式表现形式链接教材总分式①总—分②分—总③总—分—总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主体部分并列式①并列分论点②并列论据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层进式①论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张岱年《修辞立其诚》②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③摆现象说危害析原因给对策对照式①论证正反对比②观点破立结合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鲁迅《拿来主义》(2)论证思路论证思路有3类呈现形式,分别是句间关系、段落间关系和篇章层面间关系,考生要注意把握。
句间关系具体解说标志性词语因果关系原因及产生的结果因为、所以、因此条件关系实现事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只要……就……”“只有……才……”目的关系事件的动机或目的为了、使承接关系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逻辑顺序等相承相连然后、之后、接着并列关系几句之间是横向并列存在的同时、又、并且选择关系从两种或几种相关情况中进行选择“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毋宁……”递进关系前后语句之间在意义上有进一层的关系“不仅……而且……”“不但……还……”转折关系前后两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但是、却、然而、“虽然……但是……”假设关系在逻辑上假设为真,从而得出推论如果、假如、即使段落间关系具体解说相承关系承接关系由观点到分析是相承或层层递进的,表现为段落之间有先后顺序,也有可能会层层深入。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知识梳理一、什么是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啊,就是那种充满各种观点论述的文章啦。
就像是一群人在争论一个事儿,然后把这些争论用文字写出来,让咱们去分析理解。
它可能是关于文化现象的,像对某个古老习俗的现代解读;也可能是关于学术观点的,比如某个学者对文学流派的新看法。
二、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常考的内容1. 文章的论点这可是文章的核心啊,就像一个人的心脏一样。
论点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有时候作者会直接说出来,比如“我们应该倡导绿色生活”,这就很直白。
但有时候也会藏着掖着,得咱们自己从文章里找,就像寻宝一样。
2. 论据的类型论据就是用来支持论点的东西。
有事实论据,像历史上发生的具体事件啦,科学家做的实验结果之类的。
还有理论论据,像是名人名言,或者是一些经典的学术理论。
3. 论证的方法这就比较有趣啦。
有举例论证,就像我刚刚说的用事实论据的时候,作者举个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还有对比论证,把两种相反的东西放在一起比较,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另外还有比喻论证,把抽象的东西比作具体的东西,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
三、如何读懂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1. 先看标题标题往往能给我们一个大概的方向,就像一盏路灯,照亮我们阅读的道路。
如果标题是“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那我们大概就知道文章是围绕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展开的。
2. 梳理文章结构可以把文章想象成一座房子,每一段就是一个小房间。
我们要看看每个房间是干嘛的,它们之间是怎么连接的。
是总分总结构呢,还是分总结构,或者是其他的。
3. 抓住关键词那些重复出现的词,或者是表达重要概念的词,就是关键词啦。
就像我们在人群中找那个穿着特别衣服的人一样,找到关键词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
四、应对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的答题技巧1. 选择题做选择题的时候,一定要把选项和原文仔细比对。
有时候选项会偷偷地改变原文的意思,就像一个调皮的小恶魔。
比如原文说“大部分人喜欢绿色”,选项可能会改成“所有人都喜欢绿色”,这就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