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3周)周末培优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310.00 KB
- 文档页数:5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4周)周末培优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周末培优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5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合诗的首联,可知是朋友新居落成,自己心情闲适;颔联和颈联写景,有山有水,有松有花,景色优美;颔联写新居的自然环境,颈联写新居主人对新居环境的营造,疏种碧松,可赏明月;多栽红药,以妆春天,此联也见诗人品味高雅;尾联既是对朋友的赞美,也是抒写志趣相同之感。
结合。
赏析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表达效果的鉴赏。
表达效果的分析,就是看诗歌〔诗句〕写的是什么形象〔怎样的景、怎样的人和怎样的事〕、所要表达的什么情感,围绕此来分析就不会错。
〔3〕把握诗歌中诗句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都应该注意从诗歌的整体出发。
此题考查诗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更是应该根据整首诗的理解来分析把握。
对此,要首先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
另外就是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从诗的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为友人的新居落成而写的,诗的首联为“起〞,点题并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喜欢闲适,到朋友新居“开颜〞;颔联和颈联通过写景,来表现新居的景色优美,主人品味的高雅,诗人心情的闲适;诗的尾联“合〞,“新居〞只是诗歌的形象,也就是思想情感的载体,它承载的是高雅,是闲适,无论文书再多都能找到“诗人在此间〞,因此这两句诗也即尾联所表现的也就是:一对新居主人的赞美,二诗人羡慕,向往,三诗人与友人志趣相投。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汴京的星河叶文玲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
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
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对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
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飞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得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
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声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
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
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
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朱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5周)周末培优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新人教版周末培优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居秦。
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
后文解狐、午、腹〔tūn〕,均为人名。
1.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至.公也A.到达 B.极、最 C.至于 D.导致②忍.所私以行大义A.忍耐 B.容忍 C.对……狠心 D.抑制2.以下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其.谁可而为之/君知其.难也B.午非子之.子邪/今者有小人之.言C.而遂.杀之/后遂.无问津者D.伤人者.刑/同予者.何人3.以下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不与其子而授舜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参考答案】1.①B ②C2.A3.B【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周末培优【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
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
”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楚可下矣。
”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
”桓公曰:“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
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
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
”公曰:“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
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
周末培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
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
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
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周末培优【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闾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试题分析】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从表现手法角度,还是从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首先,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即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再次,解释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看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
最后说说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公安县怀古①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
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
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
周末培优【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闾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试题分析】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从表现手法角度,还是从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首先,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即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再次,解释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看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
最后说说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公安县怀古①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
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
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
周末培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戏台记祝勇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戏台。
绍兴旧府八县,可以说村村有戏台,几乎每隔一二里,甚至半华里,就有一座戏台,组成一张戏台的网络。
当年的乡土绍兴,弹唱声密集,无论何时,总会有一座戏台在演戏。
当大地陷入沉寂,悠扬婉转的唱腔却此起彼伏。
所有的戏台同时开演,定如无数朵焰火同时在黑夜里绽放,成为一场无比盛大的感官盛宴。
精美绝伦的戏台,容纳了绍兴人的梦想和荣耀。
对此,他们态度认真,绝不造“豆腐渣工程”。
他们把戏台称为“万年台”。
他们打算让这些戏在戏台上持续一万年,比朝廷“万岁”活得更久。
戏台就这样,在不紧不慢、优然闲适之间,瓦解着宫殿的权威。
当铁血帝王们纷纷变成了历史,那些古老的戏台,依旧是现实的一部分。
最值得一说的,是那些临河而建的水上戏台。
它们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智慧结合得那么天衣无缝,如春天骤雨后的茶园,有着贴心贴肺的清雅。
烟波浩渺的近水远山,那一座戏台就成了近景,在视线里聚焦。
它们是真实中的幻景,是真正的“海市蜃楼”。
它们有的正面立于水中,仅有一面傍岸,以减轻水流的冲击,也有的跨河而立,完全凌驾在河面上——四根柱子架在河的两岸,柱子间铺上台板供演戏,观众看不见台板,感觉上面人影摇荡,演绎出无限的风流,更像是一场轻梦。
鉴湖,曾有一座水上戏台,叫做钟宴庙戏台。
这座戏台的台基均在水中,仅有左方的古柱靠近岸边。
远远地,就能看见它伸展的挑角,如一只蝴蝶,在风中张大了翅膀,让人相信它的轻盈,永远不会在水面上沉没。
除了这些古老的水上戏台,还有许多新建的戏台在水面上耸立。
在绍兴柯岩景区,我就看到了这样一座戏台,歇山顶,龙吻脊,戏台主体皆在水中,通过石桥与河岸连接,虽是新建,却气韵未失,在水上,有着极强的雕塑感。
我看到新旧戏台之间的传递关系,像水面上的波纹,在岁月中不断扩散。
很多年后,它们也会成为古戏台,有人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探望今天的一切。
这些戏台,既是地理上的制高点,也是心理上的停泊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7周)周末培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新人教版周末培优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4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詹鼎传【明】方孝孺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
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
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
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
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
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
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
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
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
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
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
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
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
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
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
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
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述,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
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
上怒,欲举兵诛之。
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
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
〞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
未完,有司请除吏。
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其.见称如此。
周末培优
【2015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参考答案】
(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
“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
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试题分析】
但也有一定的难度。
不要把词语理解为真正的“悬崖”,要结合前句“仔细”分析。
此题关键是对诗歌的意象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诗意进行分析,注意和全诗的情感结合体会诗歌
意象的内涵。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从题中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两项()
A.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
B.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诗歌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的表现了采摘野菜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D.第三、五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六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在意义上与前句没有变化。
E.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2.前人读这首诗时认为,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屈原庙
[明]梁辰鱼①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②。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③昼舞白昵霓旛。
龙舆已逐峰头梦④,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⑤,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①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臣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
②水蘩: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
③灵儿:与“山鬼”分别为屈原作品中所描绘的民间传说中仙灵、山神的形象。
④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
⑤杜:指杜蘅,香草名。
【作者简介】梁辰鱼,字伯龙,号少白、仇池外史,明代戏剧家。
曾作《红线女》等杂剧,但以传奇《浣纱记》最为著名。
此外,还写过《远游稿》《江东白苎》等。
梁辰鱼是利用昆腔来写作戏曲的创始者和权威人士,因其作品的脍炙人口,无形中给昆腔的传播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从元末到魏良辅时期,昆腔还只停留在清唱阶段;到了梁辰鱼的手里,昆腔才焕发出舞台的生命力。
这是梁辰鱼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大贡献。
3.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
4.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
一、
1.AD
2.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乐的劳动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的方向是诗歌中的景象。
首先默读诗歌,圈出诗歌中所写的景物以及人物活动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
诗歌中的单数句都是重复
的,都是说“采呀采呀采芣苢”,这是人物的活动,双数句都是人物的具体动作,“一片一片摘下来……一把一把捋下来……提起表襟兜起来……掖起衣襟兜回来”,根据这些内容可以知道,这是描写劳动的场面,而劳动的主角应是妇女,她们一边唱歌一边采野菜,整个画面非常欢快。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概括画面题,答题步骤如下:首先是概述画面,可采用“一幅+修饰语+画面”的格式,其中修饰语根据诗歌特点,往往包括“时间(如深秋)”“地点”“景物特点(如萧瑟荒凉”等;接着描绘景物,描摹出诗歌中的主要景物,不必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把主要景物找出来加以描述。
比如本题中,找出诗歌中人物劳作的内容,然后分析传达出的欢乐情绪即可。
二、
3.“空”字用得最妙。
此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字,饱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智,到头来也是一切成空,落得个可悲的结局。
4.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
这样结尾的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供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以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
【解析】作者用丛丛斑竹、杜蘅低泣、鹧鸪乱飞、夕阳西下等意象组成了一幅萧索凄凉的景色。
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