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古诗文比较教学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弟子规》教学反思反思《弟子规》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教育著作之一,被视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教育环境下,我们可以通过对《弟子规》的教学反思,探讨其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传统价值观的传承1.1 《弟子规》中强调孝道的重要性,教导学生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1.2 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3 通过教授《弟子规》,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品德修养的培养2.1 《弟子规》中注重品德修养,教导学生要谦虚、诚实、守纪。
2.2 品德修养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才。
2.3 通过学习《弟子规》,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
三、自律自强的意识培养3.1 《弟子规》教导学生要自律自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2 自律自强的意识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3.3 通过教学《弟子规》,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
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4.1 在传统教育中引入《弟子规》的教学内容,可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4.2 通过教学《弟子规》,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3 教学《弟子规》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5.1 《弟子规》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5.2 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教育理念,可以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5.3 通过对《弟子规》的教学反思,可以为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结语:通过对《弟子规》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年级语文组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与优化建议一、增加传统文化课程内容1.古诗文教学:在现有的古诗文教学基础上,增加更多传统文化元素,如《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启蒙读物,使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
2.民间故事与传说:将民间故事和传说融入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传统文化知识普及: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适时引入传统文化知识,如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优化传统文化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
例如,在讲解传统节日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节日习俗体验活动,如包饺子、做灯笼等。
2.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传统文化。
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传统文化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认同。
三、丰富传统文化教学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以全面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2.展示性评价: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在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的成果,如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民间故事演讲等。
3.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活动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四、加强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培训1.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2.鼓励教师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分享优秀教学经验和做法。
3.加强与校外传统文化专家的合作,邀请专家为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三年级语文组在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与优化上,我们不仅增加了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情境教学、互动教学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让学生在包饺子、做灯笼的过程中,了解节日的习俗;在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博物馆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们不仅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篇1一、学习内容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二、教材分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无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一种过错;如果明知故犯,就是一种恶劣的行为了,就会受到眼里的惩罚。
生活中,我们要做到知错就改。
三、教学目标1、理解本段弟子规的含义与内容2、养成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由《曹操割发》的故事导入三国时,有一次曹操率领军队去打仗。
出发前,他警告将士,不要毁坏麦田,如果有人违反规定,一定杀无赦。
队伍正在田间的路上行走,忽然一群小鸟从麦田中飞出来,曹操的战马受惊,冲向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
曹操对军法官说:“我违反了军令,应按军法治罪。
”说着,他拔出了宝剑,说:“我是主帅,不能自杀,就把头发割下来代替砍头吧!”说完,用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
曹操严于律己,有错必纠的品质,表现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胸怀。
2、指名读出学习目标。
3、齐读学习内容,用五分钟读背这一内容。
4、检查背诵情况。
5、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理解本段弟子规的含义与内容。
6、指名小组发言,说一说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
其他小组补充矫正。
7、教师重点点拨突破难点。
8、小组讨论:如何做一个严于律己有错必纠的中学生?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交流9、集体交流10、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无心)非——错(有心)非——恶非既是错严于律己有错必纠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篇2一、教学内容弟子规关于诚信的有关内容“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二、教材分析诚信是金,《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闻过则喜是其中心内容,漂亮话、奉承话往往害人害己。
弟子规教案设计教学反思引言《弟子规》作为经典的儿童教育读本,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和家庭教育中。
本文将对在教学中使用《弟子规》所设计的教案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教学效果和改进的方向。
一、教案设计的背景和目的在设计该教案之前,我们对教学目标和背景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
在传统文化教育日益重要的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弟子规》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
二、教案内容的规划和设计该教案设计按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进行了分层次的规划。
主要内容包括《弟子规》的背景介绍、十二个入门要领的学习和理解、相关案例分析和道德情境模拟讨论等。
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
同时,我们也结合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情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的道德规范与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做出联系。
三、教学实施的反思和总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1.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弟子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某些概念和道德规范,因此需要采用更具体、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
例如,在讨论环节中,可以加入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2. 教学内容的重复和复习《弟子规》的内容较多,而教学时间有限,在很短的时间内无法深入学习和理解每一个规范和案例。
因此,我们需要安排一些集中的复习和总结时间,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小测验或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道德规范。
3. 学生参与度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对《弟子规》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尝试设计一些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如通过游戏、故事讲解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改进和提升的方向根据教学实施中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对教案进行一些改进和提升。
《弟子规》教学反思反思引言概述:《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它以教导儿童为目的,通过教授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成为有品德、有素质的人。
然而,在当代教育中,我们是否还能从《弟子规》中找到一些有益的教学反思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1.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弟子规》中强调了诚信、尊重、恭敬等价值观念,教育者应该通过讲解故事、引导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些价值观念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1.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弟子规》中规定了许多行为准则,如早起、勤学、节约等,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将这些准则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
1.3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弟子规》中要求学生要尽到孝道、友道、师道、义道的责任,教育者应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预志愿者工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他们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二、倡导良好的师生关系2.1 建立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2.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弟子规》中强调了勤学的重要性,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弟子规》中要求学生要恭敬师长、友爱同学,教育者应该通过开展团队活动、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成长。
三、注重情感教育3.1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弟子规》中要求学生要宽心、温和、温良,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积极应对各种情绪的变化。
3.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弟子规》中要求学生要待人宽厚、体谅他人,教育者应该通过教育案例、情景剧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他们能够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弟子规》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
》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
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三、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
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帮助学生总结:(1)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四、课堂拓展、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弟子规教学反思(上)引言概述: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经典教材之一,通过教导儿童如何做人做事,培养他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然而,在现代教育环境下,我们需要对弟子规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弟子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学生个性的尊重、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一、教材内容的时代性1.1 弟子规的传统价值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孝道、忠诚、诚实等传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1.2 时代变迁对教材内容的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弟子规的某些内容可能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例如,弟子规中对于女性的教育内容相对较少,这与现代社会追求男女平等的价值观不符。
1.3 更新教材内容的必要性因此,我们需要对弟子规的教材内容进行更新,使其更贴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例如,可以增加对环保意识、互助精神和创新思维等现代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2.1 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传统的弟子规教学方式主要以背诵和解读为主,这种方式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2.2 创新教学方式的应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尝试更多的创新教学方式,如故事演绎、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思考。
2.3 教学方式的个性化选择同时,我们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有些学生可能更适合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而有些学生则更喜欢通过阅读和写作来理解弟子规的内容。
三、学生个性的尊重3.1 弟子规的普适性与个性差异弟子规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但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都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3.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来理解和应用弟子规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弟子规的教义。
弟子规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弟子规》进行教育,希望通过这本经典的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然而,在使用《弟子规》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思和改进。
首先,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弟子规》的理解和接受度不高。
尽管我在课堂上讲解了《弟子规》的内涵和重要性,但是有些学生仍然对其中的一些权威规定产生了质疑和抵触心理。
他们认为这些规定太过严苛,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自由意志。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方法和态度。
或许我在讲解《弟子规》时没有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没有让学生认识到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将《弟子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接受其中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后很快忘记了《弟子规》中的规定和要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布置相关的作业和发布相关的学习资料,希望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弟子规》的记忆和理解。
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发现我过于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重复,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对《弟子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另外,我也发现《弟子规》在一些方面与现代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有所出入。
比如,《弟子规》中有很多关于服从、纪律和廉洁的规定,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追求个性和自由。
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我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平衡,既要传授《弟子规》中的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规范。
同时,在教学中,我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遵循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弟子规教学反思(上)弟子规教学反思(上)引言概述:《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教导孩子们如何做人、做事。
然而,在现代教育中,我们需要反思弟子规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现实社会的要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弟子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弟子规的教学内容1.1 强调仪表端正弟子规中强调了仪表端正的重要性,但在现代社会中,仪表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仪表仅仅指外在的穿着、举止,而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仪表的内涵进行拓展,教导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1.2 强调孝敬父母弟子规中将孝敬父母作为第一条规则,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发生了变化,孝敬父母的方式也需要适应现实情况。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孝敬父母的内涵,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应注重情感的交流和关怀。
1.3 强调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弟子规中的重要内容,但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诚实守信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和传播信息,以及如何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质。
二、弟子规的教学方法2.1 强调示范教学弟子规中的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示范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弟子规的内涵和应用。
2.2 强调互动教学弟子规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的灌输。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互动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和记忆。
2.3 强调情景教学弟子规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弟子规的原则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弟子规》教学反思反思《弟子规》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弟子规》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是一部关于修身养性、修养品德的教育经典。
在当今社会,教育者们可以从《弟子规》中汲取教学的智慧,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弟子规》教学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明确《弟子规》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1.2 分阶段设定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设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逐步领悟《弟子规》的内涵和精神。
1.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将《弟子规》的教义付诸实践,通过行动来体现道德规范。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2.1 精选重点内容在教学中,要重点讲解《弟子规》中的重要内容,如孝道、忠诚、诚实等,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道德准则的重要性。
2.2 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引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3.1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2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
3.3 实践教学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弟子规》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评估的方式4.1 多样化评估方法在教学结束后,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如考试、作业、口头表达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定期反馈定期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4.3 自我评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长经历,促进自我完善和成长。
《弟子规》与古诗文比较教学探讨
作者:张荣华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年第04期
[摘要] 《弟子规》凝结了儒家思想的智慧,对于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规范学生思想和行为意义重大。
古诗文是古代先贤哲人以及伟大诗人创作的优秀作品,凝结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突出的审美价值。
两者在内容以及教育意义等方面存在着差别,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也要提高针对性,选择最为科学和高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弟子规》;古诗文;比较教学
《弟子规》与古诗文都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思想内涵来说都是十分关键的。
1.开展多样化诵读活动
第一,指导学生在早读时间诵读《弟子规》,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来加强理解。
第二,教师带领学生对《弟子规》进行认真诵读,针对其中的一些难点进行指导。
第三,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号召家长参与亲子诵读活动,共同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
2.注重生活式的解读
《弟子规》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对语言包含的思想内涵以及指明的行为规则进行理解,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树立起自身的行为标准,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对《弟子规》进行深入解读,但是在解读时必须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因为小学生的思维以及理解能力都处在较低水平,往往无法理解晦涩难懂的内容。
3.指导学生批判继承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批判地继承与学习,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收其中的思想精髓,而不是全盘照收。
在涉及不利于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内容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实现批判性的学习。
1.允许学生模糊解读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那么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教学就需要把握教学侧重点,以免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起到相反的教学效果。
根据当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层次,教师在古诗文教学当中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而不是要求学生理解得过深,因此不
必字字疏通,允许学生模糊解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于古诗文学习的看法,只要学生在表达当中能够说明大体意思,并且语言通顺,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2.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古诗文与《弟子规》在内容方面的一个大的不同点就是古诗文风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拥有深刻的文化意境。
为了带领学生深刻的体会古诗文营造的深远意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老师就要为学生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降低学生对古诗文理解的难度。
例如,在教学《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为学生直观清晰的表达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在白纸上动手绘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联想能力,让学生在绘画当中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绘画出一幅凄美的秋夜羁旅图。
3.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为学生呈现出更加鲜活的意境,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化和审美熏陶。
另外,古诗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当中熏陶学生的文化内涵。
传统单调的课堂讲解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科技则可以改变这一现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山行》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山行过程当中的景象,让学生直观欣赏山林秋色图以及枫叶图,丰富学生美的感知。
《弟子规》与古诗文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而两者在内容以及教育意义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别,这就为教师的差异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弟子规》与古诗文教学时要加强差异化的指导,灵活的选用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大化的挖掘教学内容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进而打造更加科学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许友良.给孩子一个“说”的舞台[J].小学阅读指南(中),2011(7).
[2]金雪燕.在经典中分享诗意的温暖[J].小学教学参考,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