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时分层集训2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
- 格式:doc
- 大小:226.00 KB
- 文档页数:7
课时分层集训(二十)(建议用时:45分钟)A组基础达标1.(2018·海南海口调研)下列关于生物体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突变可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C.发生在DNA中的突变一定导致基因结构上的改变D.发生在植物体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DNA上的片段不一定都是基因,则发生在DNA 中的突变不一定导致基因结构上的改变,C错误。
]2.(2018·吉林长春二模)若某植物的白花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缺失的变异,则( )【导学号:41780107】A.该植物一定不出现变异性状B.该基因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C.该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该基因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的比值改变B[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某植物的白花基因发生碱基对缺失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植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C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突变后嘌呤数与嘧啶数的比值不变,D错误。
]3.(2018·柳州模拟)由于控制某种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该酶的一个赖氨酸被一个精氨酸所取代,导致酶的活性下降,这种改变是由( )A.DNA中碱基对的增添引起B.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引起C.mRNA中碱基的缺失引起D.染色体片段的移接引起B[DNA中碱基对的增添后,会引起相应的mRNA上突变点后的密码子全部错位,这将导致之后的多个氨基酸顺序改变,A错误;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将导致该处转录形成的mRNA 上的一个密码子改变,从而引起该酶的一个赖氨酸被一个精氨酸所取代,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酶的活性下降,B正确;题干中提出“控制某种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即基因发生改变,不是mRNA发生改变,C错误;根据题意可知,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而不是染色体变异,D错误。
第7单元变异、育种与进化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考试说明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点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图7-20-1(1)图示中a、b、c过程分别代表、和。
突变发生在(填字母)过程中。
(2)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由突变成了。
2.基因突变要点归纳图7-20-2理性思维1.[归纳与概括]基因突变为什么常发生于DNA复制时?一个人是否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能否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2.[归纳与概括]就“插入”“缺失”“替换”而言,哪类碱基序列改变导致的变异幅度更大?有无例外?科学探究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请依据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合理解释: 。
1.基因突变机理图7-20-32.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2)基因突变不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①突变发生在基因的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
②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不同密码子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③纯合子的显性基因突变为杂合子的隐性基因,如AA突变成Aa ,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④某些突变虽然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位置,但并不影响该蛋白质的功能。
3.基因突变对子代的影响(1)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子形成时),将遵循遗传规律随配子传递给后代。
(2)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则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但有些植物体细胞中的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
角度1 考查基因突变的实质、特点1.[2017·安徽江南十校二模]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内DNA在复制时偶然出现碱基配对错误而导致基因突变B.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物质能改变DNA的结构而导致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产生的是等位基因,因此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无关,因此不同种群发生的基因突变相同2.某二倍体植株染色体上控制花色的基因A2是由其等位基因A1突变产生的,且A1、A2基因均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来控制花色。
第2讲染色体变异和人类遗传病李仕才(对应学生用书第136页)[识记—基础梳理]1.下图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识图回答:(1)甲表示易位,特点: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2)乙表示缺失,特点: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
(3)丙表示倒位,特点: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
(4)丁表示重复,特点: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
(5)果蝇的棒状眼、人类的猫叫综合征、果蝇的缺刻翅分别属于上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丁、乙、乙。
(填“甲”“乙”“丙”或“丁”)2.辨析易位与交叉互换图1 图2(1)图1是易位,图2是交叉互换。
(2)发生对象:图1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图2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3)变异类型:图1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图2属于基因重组。
(4)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图1,观察不到的是图2。
[思维辨析]1.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的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提示】染色体缺失也有可能导致隐性基因丢失,不利于隐性基因的表达。
2.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提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有可能使个体表现型不变。
3.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提示】染色体易位不改变细胞内基因的数量,可能对当代生物体不产生影响,也可能产生影响,并且染色体变异大多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4.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提示】染色体片段缺失和重复一定会导致基因的数量变化,而重复不会导致基因的种类变化。
5.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可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6.果蝇棒眼的形成与染色体缺失有关。
(×)【提示】果蝇棒眼的形成与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有关。
[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分析与判断1.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图中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①和②依次是( )A.突变和倒位B.重组和倒位C.重组和易位D.易位和倒位D[由题图可知,变异类型①中a、b基因被j基因替换,变异类型①为易位;变异类型②中c、d、e基因发生颠倒,变异类型为倒位。
课时分层集训(二十一)(建议用时:45分钟)A组基础达标1.(2018·东北师大附中第一次月考)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B.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C.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相互交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部分所致,C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
]2.(2016·上海高考)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图中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①和②依次是( )A.突变和倒位B.重组和倒位C.重组和易位D.易位和倒位D[由题图可知,变异类型①中a、b基因被j基因替换,变异类型①为易位;变异类型②中c、d、e基因发生颠倒,变异类型为倒位。
]3.(2018·江西赣州期末)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可以表示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四倍体西瓜体细胞的基因组成B.②可以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C.③可以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的基因组成D.④可以表示雄性蜜蜂体细胞的基因组成A[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均加倍,故不会出现一个a基因,故A错误。
] 4.(2018·大连联考)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
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C[a中细胞内右下的染色体为3条,其他染色体都成对,是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b 中多了片段4,是染色体片段重复;c属于三倍体;d中3、4片段缺失。
] 5.(2018·山东德州上学期期中)利用二倍体植株培育作物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单倍体缺少生长发育所需全套遗传信息,植株弱小,种子和果实比较少C.诱变育种的缺点是由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低频性所致D.某新品种发育延迟,结实率低,则在培育该品种过程中可能用到秋水仙素B[二倍体的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但其含有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信息。
] 6.如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Ⅵ是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萌发的种子B.培育品种⑥的最简捷的途径是Ⅰ→ⅤC.通过Ⅲ→Ⅵ过程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通过Ⅱ→Ⅳ过程育种最不容易达到目的A[⑤ab为单倍体,没有种子,过程Ⅵ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A错误;Ⅰ→Ⅴ为杂交育种,培育品种⑥的最简捷的途径是杂交育种,B正确;Ⅲ→Ⅵ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其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正确;Ⅱ→Ⅳ过程为诱变育种,最不容易达到目的,D正确。
] 7.(2018·包头模拟)下图是利用野生猕猴桃种子(aa,2n=58)为材料培育无籽猕猴桃新品种(AAA)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41780113】A.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B.若④是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1/16C.AA植株和AAAA植株是不同的物种D.若⑤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7B[③和⑥两过程都需要使染色体数加倍,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若④是自交,则AAaa产生AA、Aa、aa三种配子,其比值为1∶4∶1,故产生AAAA的概率为1/6×1/6=1/36;AA植株和AAAA植株由于存在生殖隔离,是不同的物种;若⑤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8+29=87。
]8.(2018·河南百校联盟质检)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低温处理洋葱根尖后会引起成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B.在观察低温处理的洋葱根尖装片时,通过一个细胞可以看到染色体的变化情况C.低温处理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材料的原理是相同的D.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细胞,将所要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调节视野的亮度,再转动粗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C[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制成装片时细胞已经死亡,所以不能通过一个细胞观察染色体的变化情况,B错误;低温处理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都是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细胞染色体加倍的,C正确;在高倍镜下观察时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D错误。
]9.棉纤维白色(B)和红色(b)是一对相对性状,育种专家发现深红棉(棉纤维深红色)的基因型为bb,其单倍体植株为粉红棉(棉纤维粉红色),粉红棉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单倍体植株棉纤维少,产量低。
为了获得产量高的粉红棉新品种,育种专家对深红棉做了如图(Ⅰ和Ⅱ为染色体)所示过程的技术处理,得到了基因型为ⅡbⅡ(右上角字母表示该染色体所含有的基因,没有字母表示该染色体不含此基因)的粉红棉新品种,解决了单倍体植株棉纤维少的难题。
(1)图中培育新品种的处理过程发生的变异为________,该粉红棉新品种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出现了一种白色棉,该白色棉新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
请用遗传图解说明该白色棉新品种产生的过程。
(2)通过分析,粉红棉新品种的种子不能大面积推广。
欲得到能大量推广的粉红棉种子,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明材料和方法即可)。
(3)图中基因A 、a 控制的性状分别是抗旱与不抗旱,则图中新品种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理论上抗旱粉红棉占总数的________。
[解析] (1)由图可知,Ⅱ号染色体经过处理后缺失了一部分(b 基因丢失),得到了基因型为ⅡbⅡ的粉红棉。
分析粉红棉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知,两个b 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深红棉,只有一个b 基因时表现为粉红棉,没有b 基因时表现为白色棉。
(2)最简单的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欲得到能大量推广的粉红棉种子,可用基因型为Ⅱb Ⅱb 和基因型为ⅡⅡ的个体杂交,即用深红棉与白色棉新品种杂交。
(3)图中新品种的基因型为AaⅡb Ⅱ,其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理论上抗旱粉红棉占总数的34×12=38。
[答案] (1)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缺失) ⅡⅡ 遗传图解如下:(2)用深红棉与白色棉新品种杂交 (3)3810.(2018·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一模)野生香蕉是二倍体,通常有大量的硬籽,无法食用。
在大约1万年前的东南亚,人们发现一种很少见的香蕉品种,这种香蕉无籽、可食,是世界上第一种可食用的香蕉,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无籽香蕉是三倍体。
(1)三倍体香蕉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之所以无籽是因为此香蕉在减数分裂时________________,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2)由一种变异的致命真菌引起的香蕉叶斑病正在全球蔓延。
在世界许多香蕉农场,每年多次、大量喷洒杀菌剂来抑制真菌的散播。
但此做法未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在此,杀菌剂的使用对真菌起到了________作用。
(3)生物学家到目前仍然没有找到携带该真菌抗性基因的二倍体野生香蕉,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如果找到具有抗真菌基因的二倍体野生香蕉,可以尝试用________育种方式,以获得________倍体香蕉作母本,然后与________倍体野生香蕉作父本杂交,从其后代的三倍体无籽香蕉中选育出抗病的品种。
[解析](1)三倍体香蕉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三倍体香蕉因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三倍体香蕉无籽。
(2)杀菌剂的使用对真菌的不定向变异起到了定向的选择作用。
(3)由题干中“生物学家到目前仍然没有找到携带该真菌抗性基因的二倍体野生香蕉”可知,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或低频性的特点。
若找到具有抗真菌基因的二倍体野生香蕉,可采用多倍体育种的方式,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野生香蕉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以获得四倍体野生香蕉,再以该四倍体野生香蕉为母本,以二倍体野生香蕉作父本,让二者进行杂交,从其后代的三倍体无籽香蕉中选育出抗病的品种。
[答案] (1)染色体(数目)变异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2)选择(3)不定向性或低频性多倍体四二B组能力提升11.(2018·山东济南一模)脆性X染色体是由于染色体上的FMR1基因出现过量的CGG//GCC重复序列,导致DNA与蛋白质结合异常,从而出现“溢沟”,染色体易于从“溢沟”处断裂。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脆性X染色体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脆性X染色体更易发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C.男性与女性体细胞中出现X染色体“溢沟”的概率不同D.由于存在较多的CGG//GCC重复序列,脆性X染色体结构更稳定D[脆性X染色体是因为基因中出现过量的CGG//GCC重复序列,这属于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为基因突变,A正确;脆性X染色体易于从“溢沟”处断裂,说明易于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出现X染色体“溢沟”的概率更大些,C正确;较多的CGG//GCC重复序列使染色体结构不稳定,D错误。
]12.(2018·河南南阳高三上学期期中)水稻的高秆、矮秆分别由A和a控制,抗病和不抗病分别由B和b控制。
现有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品种,如图为不同的育种方法培育矮秆抗病植株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41780114】A.杂交育种包括①③过程,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人工诱变育种为②过程,B可能来自b的基因突变C.单倍体育种包括①④⑤过程,⑤过程常用花药离体培养法D.多倍体育种包括①⑥⑦过程,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B[过程①③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突变,A错误;②过程为人工诱变育种,将aabb人工诱变可获得aaBB,b变成B源于基因突变,B正确;过程①④⑤为单倍体育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经花药离体培养(④)得到单倍体,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⑤染色体加倍成纯合体,选育得到aaBB,C错误;过程①⑥⑦为多倍体育种,可获得多倍体aaaaBBBB,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加倍,即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