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90.00 KB
- 文档页数:7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课题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知识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理解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资料、动手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性教学目标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2.渗透基因与染色体同步变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化抽象为具体的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了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激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本质和生殖的生物学含义,领悟生命的神奇。
一、教学重点1.描述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2.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二、教学难点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讨论亲代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基本内容是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
本节内容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教学设计思路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内容,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
教材以基因为核心概念和主要线索,在认识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基础上,理解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过程。
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文字量很少,但人体染色体图片以及染色体和 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内涵丰富。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在上册学习过细胞核知识,在七年级下册学习过人类的生殖知识,前面一节课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另外大部分孩子也从其他渠道了解了一些染色体、基因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相关学习内容并不陌生,但是不系统、不了解生殖过程与遗传变异的关系。
三、设计思路紧扣“基因”核心概念这个主线开展教学。
首先,通过DNA鉴定技术的应用,引出基因的概念和基因与DNA关系的思考、引出本课课题。
然后,根据示意图理解染色体、DNA 和基因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读图分析人体染色体的特征,通过课堂游戏学习染色体的传递特点。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章节(课题)名称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学时 1总课时6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教学难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导入:教师:我们刚刚学过遗传的知识,现在来看一副照片(一个三口之家的照片),这个小男孩是这对夫妇所生的吗?学生:看着像教师:那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眼睛、鼻子、脸型都像。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师:围绕这样一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基因通过什么传递?2、基因是怎样传的?3、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学生:看着像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如基因在什么地方?是怎样传的?基因通过什么传递?基了解基因的遗传讨论、分析、推理三者的关系基因随着染色体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教师: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学生:生殖细胞。
教师:那么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小桥”的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受精卵在进行分裂时,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细胞核,而细胞核里有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基因和染色体都在细胞核里,那基因和染色体什么关系?看书第29页,染色体是由什么构成的?蛋白质和DNA教师:你在这张图上找到基因了吗?学生:没有。
教师:那基因在哪儿呢?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看谁能从录像中找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板书,一、基因、DNA和染色体)三、染色体、DNA和基因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推理三者的关系。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理解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资料、动手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2.渗透基因与染色体同步变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化抽象为具体的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了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激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本质和生殖的生物学含义,领悟生命的神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2.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教学难点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
2.人体染色体图片。
3.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图片。
4.两两相同的水性笔、铅笔,颜色不同的贴纸等。
四.教学过程由母体直接产生的。
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备母体的遗传特性,是母体的“克隆”,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状况无关。
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用你自己的话总结出来。
【展示】学生自主总结后,展示本课的知识提纲,给学生填空。
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个人的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PPT展示练习题。
完成练习题。
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P32上的练习题。
2.自选材料,制作“基因、DNA和染色体”的模型。
板书设计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本讲主题重难点易错点解析有性生殖的生物:一、基因、DNA和染色体1.性状的遗传亲代的基因是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子代的。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染色体(1)概念:细胞核内存在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染色体(或染色质)。
(2)存在形式人体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23对46条(2)存在形式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而且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3)组成3.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着大量的遗传信息。
DNA分子呈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
4.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5.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1.科学家的研究(1)1883年,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2)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2.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半。
●形成受精卵时,精子与卵细胞内的染色体配对。
3. 生殖过程中基因的变化●位于成对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随着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进入到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形成受精卵时,精子与卵细胞内成单的基因又恢复成对。
金题精讲题一: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的数目一样多B.DNA和基因共同组成染色体C. 一个DNA分子中含有一个基因D. 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题二: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个基因B. 同种生物的受精卵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C. 不同种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D. 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比体细胞中少一半题三:人的正常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有关该细胞核中染色体、DNA与基因的数量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染色体>DNA>基因B. 染色体<DNA<基因C. 染色体=DNA<基因D. 染色体=DNA>基因题四:下图表示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条。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知识点梳理1、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2、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
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3、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结构由 DNA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上,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
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
4、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5、基因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引起基因突变。
6、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染色体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7、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8、如果亲代的体细胞染色体为2n,则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为 n ,子代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染色体也是 2n ;因此从亲代到生殖细胞再到子代,染色体数量的传递规律是 2 n ;n ;2n 。
9、如图是人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示意图(不完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代表__染色体,A和a代表___基因。
(2)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体细胞中的每对染色体中的_ 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3)受精卵中的成对的染色体组成来源是_ 一半来源于父方,一半来源于母方。
(4)若图中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孩,请写出下列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受精卵___ 22对+XY ,母亲产生的卵细胞__22条+X _ ,父亲产生的精子_ 22条+X 或22条+Y _ 。
10、男性的染色体组成是 22对+XY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 22条+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 22条+Y染色体的精子。
女性的染色体组成是 22对+XX ,女性则只产一种含 22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
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⑵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⑶说出基因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激发深层次的对生命的思考,珍爱生命。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1、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说出基因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难点说出基因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式、举例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请生物课代表展示昨天收集统计的数据,关于性状的,每小组多少位同学存在相对形状,有无耳垂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能否卷舌?然后提问导出课题:1、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答:基因。
2、生物遗传下来的是什么?答:基因。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出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明确本节课任务。
一. 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幻灯片展示染色体和DNA片段的图片,简略概括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板书: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二.介绍人类的染色体,从中得出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1、观察幻灯片,思考下面的问题:(1)人类有多少对染色体?(2)染色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就以上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予以点拨:(1)人类有23对染色体.(2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2、看图片,交待什么是染色体?有何特点?学生动手动脑活动,利用教师提供的一米长毛线小组为单位看如何折叠模拟染色体的结构。
(1)染色体是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人教版八下生物第7单元第2章第2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础一、单项选择题(共9小题;共18分)1. 人的新生命开始于A. 婴儿出生B. 胎儿形成C. 受精卵D. 卵细胞2. 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了生物的A. 适应现象B. 进化现象C. 变异现象D. 遗传现象3. 染色体、基因和DNA的关系,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 B.C. D.4. 下面与遗传有关的概念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 基因染色体DNAB. 基因DNA染色体C. 染色体基因DNAD. 染色体DNA基因5. 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不能得出的答案是A. 所有的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C.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 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6. 有性生殖生物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A. 受精卵B. 卵细胞C. 白细胞D. 体细胞7. 如图是小明画的人体细胞中可能存在的性染色体的组成示意图,其中不正确的是A.精子B.卵细胞C.受精卵D.女性口腔上皮细胞8. 人类通过生殖和发育得以世代延续。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人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B. 正常男性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C. 卵巢是胎儿发育的场所D. 美容手术获得的双眼皮可以遗传给后代9. 马蛔虫是常见的马寄生虫,其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只有2对染色体。
下图中,能表示马蛔虫正常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染色体上基因组成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16分)10. 观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1表示过程,在此过程中,首先是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
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然后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染色体由和蛋白质组成。
(2)过程2表示过程,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和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
答案第一部分1. C2. D【解析】生物学上把亲代与后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