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比热容(第1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15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第十三章 第3节 比热容(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年 级: 九年级 科 目: 物理 设 计 者: 马学军内 容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知识: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技能: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质比热容概念,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科学意识。
重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难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质比热容概念。
学习过程:知识提要:第3节 比热容1.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
(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
2.热量的计算一、创设情境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
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导入想想议议:生活中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与水温升高的多少有什么关系?要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来支持你的观点。
结论:对于同一种物质,例如水, 。
2.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2)阅读课本P11“实验”内容。
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所用的主要器材。
设计实验表格:3.比热容(1)阅读课本P11下-12上的内容。
小结: 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用符号 表示,它的单位是 ,符号是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
物质名称 质量m/g 初温t 0/℃ 末温t/℃ 升高的温度 (t-t 0)/℃ 加热时间t/min水食用油内容学习注解(2)阅读课本P12的“小资料”。
新人教9年级上册物理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上网查阅《气候与热污染》的相关资料,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应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铁架台、电炉子(或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干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玻璃棒等.【教学课时】1.5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一天的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我国各省内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吧.【进行新课】知识点1 认识比热容1.探究水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提出问题: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回忆并思考,发表各自建议:①水多些时,加热时间要长些;水少些时,加热时间要短些.②加热时间长时,温度升高多些;加热时间短时,温度升高低些……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板书:(1)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2)水吸收的热量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2.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有关——比热容师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或者说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引导学生选择器材: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食用油或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2)引导学生拟定方案:怎样确定水和食用油(或沙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经过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运用“转换法”把比较吸热多少转换为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更易于操作)(3)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了解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各小组学生派代表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收集、整理,点评引导,择优确定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实验.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如沙和水),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注意使两个装置的热源相同且较稳定.)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实验装置上图同样适用).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设计、交流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如:a.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或沙子)?b.你们怎样使食用油(或沙子)内、外温度达到一致?c.你们采用的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4)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正自己的方案.教师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①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若是选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高的热水;②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5)学生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6)分析与论证:各小组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学生不难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的结论.师为了表示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物理学中引进物理量——比热容.注意:要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即必须让质量相同,温度升高度数也相同,故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kg),温度都取升高1℃,比较起来最为方便.(让学生类比密度的定义方法,用比值定义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板书:(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3.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2页《小资料》并思考,可以发现有什么规律?学生分析、讨论回答: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水与冰的比热容不同;水的比热容最大;泥土比水的比热容要小……板书: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即是物质的属性),物质种类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已经知道哪些物理量可以反映物质的自身性质,它们有什么特点?生:密度,密度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多少而改变,也不随位置变化而改变.师既然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那么,它同样也具有与密度相似的性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多少无关(特别提醒,它还与温度变化无关).那么请大家思考:把一盆水倒掉三分之一,比热容有无变化?把这盆水由20℃加热到100℃,比热容有无变化?生:(齐声回答)不变.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2 水的比热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由之前探究煤油(或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1:由表一数据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或比热容)比煤油(或沙子)强,要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需对水加热久一些.生2:由表二数据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时,水的温度变化慢些,煤油(或沙子)温度上升得快些.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2页的《小资料》和P13页的《想想议议》,说说在生活、生产中如何应用水的比热容.生思考、分析、发表看法:因为水的比热容与其他的液体相比要大得多,这样水在降低相同温度时,放出的热量多些.生活中汽车用水作为冷却剂.春天,农民伯伯育秧苗,每到傍晚往田间灌水,防止秧苗在夜间被冻坏;而白天放出秧田里的水,便于晒田,促进秧苗生长.师真棒!大家分析得很对,请大家课后阅读教材P12~P13页的最下面两段文字,思考为什么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课堂交流、小结与延展】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了比热容的概念,学会了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还明白了比热容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呢?请相互交流、讨论.生1: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水的吸热本领最强.生2:通过学习,我们明白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生3: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与温度、质量、体积都没有关系.生4:在生产、生活中,为什么经常用水作为取暖剂(或冷却剂),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最大,在质量相当,变化相同的温度时,水与其他物质相比,水吸收热量多;换句话说,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放出的热量要多些.生5:质量相当的沙子和海水,接收太阳光的照射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由于沙子的比热容大约只有水的1/4,因此,沙子升高的温度大约是水升高温度的4倍.所以,炎热的夏天,我们赤脚走在海滩上,感觉沙子热烫热烫的,而海水却是凉凉的,就是这个道理.生6:为了保护大自然,为了保护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防止热污染,我们要提倡低碳生活,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教师结束语】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不少知识.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知道了物质吸热的多少取决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变化的温度.而且明白了水的比热容较其他物质的比热容大,这点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自然界中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与这有着很大的关系.大家深深体会到,物理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就会轻松地学好物理.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设计此课时,从市民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是从提出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引领学生走向科学知识的殿堂.3.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在身边”的理念,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在推导热量计算公式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数据到归纳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和记住.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1)水冷系统的应用人们很早就开始用水来冷却发热的机器,在电脑CPU散热中可以利用散热片与CPU核心接触,使CPU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输到散热片上,然后利用风扇将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带走.但水的比热容远远大于空气,因此可以用水代替空气作为散热介质,通过水泵将内能增加的水带走,组成水冷系统.这样CPU产生的热量传输到水中后水的温度不会明显上升,散热性能优于上述直接利用空气和风扇的系统.热机(例如汽车的发动机,发电厂的发电机等)的冷却系统用水作为冷却剂,也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2)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苗的时候,为了防止霜冻,农民普遍采用“浅水勤灌”的方法,即傍晚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再把秧田中的水放掉.根据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在夜晚降温时,使秧苗的温度变化不大,对秧苗起了保温作用.(3)热水取暖冬季供热用的散热器、暖水袋.。
第一章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3.经历探究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
课前学习一、复习回顾热量的定义:。
热量的单位:。
二、尝试学习(看书P11—13完成)1.水吸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叫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表示。
3.比热容的单位是。
水的比热容是。
课堂学习一、物体的吸热能力1.交流讨论:水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你是怎样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你是通过保持不变,改变。
比较。
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你是通过保持不变,改变。
比较。
交流结果: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与、有关。
2.科学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猜想与假设:。
(依据是什么?)设计实验、进行实验:(1)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大小?。
(2)实验设计采用什么方法?,(3)分组探究:①比较加热时间的多少:保持不变,改变。
合作探究:分别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使它们升高的相同,比较。
通过实验发现,加热时间的多。
②比较温度变化的多少:保持不变,改变。
合作探究:分别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使它们加热的相同,比较。
通过实验发现,温度变化的多。
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物体吸热量的多少与、、。
二、比热容1.叫比热容,用符号表示。
2.比热容的单位是,读作。
3.比热容是物质的。
4.查P13“几种物质的比热容”表可知,水的比热容是 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冰的比热是 J/(Kg·℃),干泥土的比热是 J/(Kg·℃),表中比热容最大的物质是;[及时练习]1.沙漠地带昼夜温差很大,而沿海地区则昼夜温差不大,这是什么原因?2.海陆风和陆海风的是怎样形成?当堂检测1.我市在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时,大量增加水面面积,是利用水的大的特性,且水在蒸发时 (选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气温,营造“宜居重庆”的舒适环境。
第三节比热容第1课时、物质的比热容一、基础知识一、物质吸热能力的判断(1)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越多,吸热能力________.(2)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越高,吸热能力________。
二、比热容(1)比热容的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_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___。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都无关。
(4)自然界的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等于______________J/(kg.℃),它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是根据研究物质比热容实验时绘制的图象,实验中两种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初温度相同,选用的加热器相同,根据图象可知()A.若加热相同时间,a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吸热能力越弱B.若吸收的热量相同,b物质温度升高的多,吸热能力越强C.若加热时间相同,b物质的末温度高,吸热能力越弱D.若吸收的热量相同,b物质末温度低,吸热能力越强解析:AC、若加热相同时间,因为选用的加热器相同,所以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错误;加热相同时间,由图可知,b物质的末温度低,故C错误;BD、若吸收的热量相同,因为选用的加热器相同,所以加热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加热时间相同时,b物质末温度低,b物质温度升高的少;可知,b物质的吸热能力更强,故B 错误,D正确;答案:D.例2、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是()A.在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C.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D.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解析:A、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是将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没有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故A正确;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故B错误;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故C错误;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故D 错误.答案:A.三、课后作业1、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比较,两液体的比热容是()A.a液体比热容大 B.b液体比热容大C.两种液体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判断2、下列事例没有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是()3、下面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C.冰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D.从游泳池里上来感觉冷是由于水蒸发放热4、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嘉峪关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甚至出现“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A.海水的比热容大,沙石的比热容小 B.海水的密度小,沙石的密度大C.海水的内能多,沙石的内能少 D.海水吸收的热量少,沙石吸收的热量多5、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将4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J/(kg•℃).6、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非燃料液体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变化情况的图象,请根据图象中提供的信息判断,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如果要你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择_______液体更好.7、“汽车不但要吃油,有时也要喝水”,用水冷却发动机是因为水的_______大,在发动机开始工作后一段时间内,水箱中水的内能会 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这是通过_______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认识比热容01知识管理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比较方法: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比较__________________;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物体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变量:不同的物质,质量________,使用________的电加热器.说明:本实验认为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________,所以可以通过加热时间判断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________.2.比热容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______________.注意:比热容反映的是物质吸、放热的能力,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吸收的热量多少、温度高低及温度变化、物体的质量等无关.但同一种物质的状态不同,比热容也可以不同,如水和冰.02基础题知识点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曲靖中考)在比较两种不同液体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升高快慢的实验中,需要控制一些变量,下列各控制内容,有必要的是()A.加热时所用酒精灯里装有的酒精量必须相等B.盛放液体的容器要相同,两种液体的质量要相等C.两种液体的体积要完全相等D.两种液体的初温一定要相同2.为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选取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不同物质A和B,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相同的时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在实验中必须使用的测量工具有钟表和________;由图象可判断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更强.3.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表中数据.(1)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有关.(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2比热容4.根据比热容的概念,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 ℃的水比80 ℃的水的比热容大B.一杯水的比热容比半杯水的比热容大C.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D.玻璃被打成碎片后比热容不变5.酒精的比热容为2.4×103 J/(kg·℃),其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杯酒精倒去一半,剩下酒精的比热容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铅、铜两个金属球(c铅<c铜),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两个球的末温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从沸水中吸热多的是________球.03中档题7.在下列过程中,物质的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A.把铜放在热水中再取出B.把煤块碾成煤粉C.水凝固成冰D.水吸热升温8.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图,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放在盛水烧杯中同时对两试管加热.哪一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9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103 J/(kg·℃)]物质水酒精煤油水银冰砂石铝铜比热容 4.2 2.4 2.1 0.14 2.1 0.92 0.88 0.39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大B.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C.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大10.(易错)(广州中考)如图1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2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线,则()A.乙中温度计示数为32 ℃B.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D.甲杯的水加热2 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 min吸收的热量相同11.小明在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水和另一种液体(c水>c液),在相同环境下,进行了放热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________(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在降低相同温度的情况下,甲所需的时间比乙所需的时间________(填“长”或“短”).12.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水60 20 6 45食用油60 20 6 68(1)(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________这个物理量来描述.(4)该实验所用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04拓展题13.(攀枝花中考)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铜块投入水中(c水>c铜,不计热损失),则()A.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升高的温度和铜块降低的温度相同B.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降低的温度和铜块升高的温度相同C.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少的内能相同D.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减少的内能和铜块增加的内能相同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计算01知识管理1.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应用:(1)水的比热容大,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热(或放热)________.所以发动机用水冷却、暖气用水作媒介.(2)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________.可调节温度,海边的昼夜温差比沙漠中的小.注意: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小,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大.2.热量的计算物体的吸热公式:Q吸=____________;物体的放热公式:Q放=____________.说明:式中Q吸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Q放表示物体放出的热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物体的质量,t表示物体的末温,t0表示物体的初温.在热传递过程中,不计热量损失时,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另一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注意:“升高了”不同于“升高到”,“升高了”代表的是物体温度的变化量,而“升高到”代表的是末温;同样,“降低了”也不等同于“降低到”.02基础题知识点1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1.下列事例没有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是()A.热水袋用水来取暖B.夏天中午洒水车洒水降温C.初春夜晚要向稻田中灌水D.城市建造人工湖来调节气温2.我国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新疆沙漠地带要小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水的________比较大的缘故,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温度变化________(填“大”或“小”).知识点2热量的计算3.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3,比热容之比是1∶2,当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A.1∶3 B.3∶1C.3∶4 D.4∶34.将质量为1 kg、初温20 ℃的水加热到100 ℃,需要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质量为2 g的烧红的铁钉,温度为600 ℃,用水将它降温到100 ℃,释放的热量为________J.[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铁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5.(东营中考)为了取暖,每天需要给房间供热4.2×107J.若流进房间散热器的水温是60 ℃,流出的水温是56 ℃,则每天需要________kg的水流经散热器.[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6.质量为0.2 kg的某种液体,吸收了 4.2×103J的热量,温度升高了 5 ℃,则这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____.7.质量是500 g的铝块,放出880 J的热量后,温度降低到12 ℃,求铝块原来的温度多少?[c铝=0.88×103 J/(kg·℃)]03中档题8.(株洲中考)如图为海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9.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铜块和水放出相同的热量后,(c铜<c水)再把铜块放入水中后它们之间()A.不发生热传递B.热量由水传给铜C.温度由铜传给水D.热量由铜传给水10.1千克20 ℃的水吸收4.2×105 J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①80 ℃②100 ℃③120 ℃④130 ℃A.1 B.2 C.3 D.411.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 min记录一次数据,如下表所示,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加热时间/min 0 1 2水的温度/℃20 26 32液体的温度/℃20 34 48A.0.9×103 J/(kg·℃)B.1.8×103 J/(kg·℃)C.3.6×103 J/(kg·℃)D.1.2×103 J/(kg·℃)12.(哈尔滨中考)用如图所示的两个相同装置,同时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铁砂加热,升温较慢的物质是________,因为它的__________较大.13.(益阳中考)下表列举了部分物质的比热容.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物质比热容物质比热容c/[J·(kg·℃)-1] c/[J·(kg·℃)-1]水 4.2×103铝0.88×103酒精 2.4×103干泥土约0.84×103煤油 2.1×103铁、钢0.46×103____________的性质;现有2 kg的煤油吸收了4.2×104 J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将变化________℃.1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2 kg,温度是30 ℃的水,吸收7.56×105 J的热量之后,温度将升高到多少?04拓展题15.实验测得1 kg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c1=2.1×103 J/(kg·℃),设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在最初2 min内,物质温度升高了40 ℃,则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2)比较第1 min与第2 min的内能,第______min时物体的内能较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第4 min与第8 min的内能,第______min时物体的内能较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图可知在温度都升高40 ℃的情况下,该物质固态和液态时吸收的热量之比是________,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c2=______________.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认识比热容知识管理1.物体升高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相同相同规格相同不同2.质量升高的温度J/(kg·℃)基础题1.B 2.温度计B 3.(1)质量(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或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4.D 5.1 kg酒精温度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2.4×103 J不变 6.相同铜中档题7.C8.C9.B10.D11.甲长12.(1)升高的温度(2)水大于(3)比热容(4)控制变量法拓展题13.C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计算知识管理1.多小 2.cm(t-t0)cm(t0-t)等于基础题1.B 2.比热容 小 3.A 4.3.36×105 J 460 5.2 500 6.4.2×103 J/(kg·℃) 7.由Q 吸=cmΔt 得铝块温度的变化量:Δt =Q 放cm =880 J 0.88×103 J/(kg·℃)×0.5 kg=2 ℃ 铝块原来的温度:t 0=t +Δt =12 ℃+2 ℃=14 ℃中档题8.A 9.B 10.C 11.B 12.水 比热容 13.比热容大 10 14.由Q吸=cmΔt 得:Δt =Q 吸cm=7.56×105 J4.2×103 J/(kg·℃)×2 kg =90 ℃ 由题知,水的初温为30 ℃,则末温t =t 0+Δt =30 ℃+90 ℃=120 ℃ 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所以水的末温为100 ℃,即水吸收7.56×105 J 的热量之后,温度升高到100 ℃.拓展题15.(1)8.4×104 (2)2 第 2 min 时物体的温度比第 1 min 时的高 (3)8 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4)1∶2 4.2×103 J/(kg·℃)。
第13章: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的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下来,但是海水仍然暖暖的。
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节比热容(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
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希望大家紧张自学,力求达到这个目标!三、【自学指导】讨论的基础上引新课:1.把一壶水从20 ℃加热到100 ℃和把半壶水从20 ℃加热到100 ℃,哪种情况需要吸收的热量多?2.把一壶水从20 ℃加热到100 ℃和把一壶水从20 ℃加热到60 ℃,哪种情况吸收的热量多?3.把一壶水和一壶食用油都从20 ℃加热到60 ℃,吸收的热量一样吗?(一)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并结合下面表格中的数据,2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面的问题:1.吸收相同的热量,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
2.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水吸收的热量。
(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1页到课本第12页前面三段和小资料,2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1.什么叫做比热容?用什么符号表示?2.比热容是表示不同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读作。
3.通过小资料可以知道: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和有关;其中的比热容最大,等于,其物理意义是。
(三)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2页到课本第13页小资料下面的内容,2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1.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1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 J 的热量。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司机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因为水的大,在相同条件下水能带走较多的,冷却效果好。
2.为什么海边的昼夜气温变化不会很大,而沙漠的昼夜温差很大呢?3.在生产生活中,常用水作为发动机、发电机的冷却剂,在冬季也常用水作为暖气的供暖剂,在冬季来临之前常给庄稼浇防冻水,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四、【先学】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