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鲁教版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学案(无答案)(新版)鲁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一、备课标(一)课程标准:“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之(三)“质量守恒定律”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4、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化学具体目标:1.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观、变化观。
2.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关系,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解释简单的化学问题。
3.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4. 能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5.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
6.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7.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这一基本的自然规律,二是通过从微观和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三是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其核心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实质,即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总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不变?教材重点确定为: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重点知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实质重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的科学探究,经历“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表述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重点情感类目标:1.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学习目标】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从宏观和微观解释量守恒的原因(重点及难点)2.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3.学会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组成(重点)【学习活动】一、导学自习:任务1: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自主学习课本P100-101你推测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验证你的猜想?任务2: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你能设计哪些实验?盐酸+碳酸钙→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我的反思:为什么同学们所获得的实验结论不相同?你认为那种结论正确?导致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你能否对你所做的实验加以改进?任务4:你能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吗?二、研习展评课堂练习1:1.12克碳与32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克二氧化碳,12克碳与33克氧气反应(其中1克氧气有剩余)则生成克二氧化碳2.判断:(1)10克糖溶解在90克水中,可生成100克糖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因此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任务5 :探究质量守恒的原因阅读课本103页,并练一练:4个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成种原子,分别为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这些原子,生成个氢分子 . 个氧分子。
小结:你能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吗?课堂练习2:1.在化学反应前后:①物质的化学性质②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其中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表示为:H2O+CO2淀粉+O2,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3.将某化合物隔绝氧气加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元素。
课后巩固:(一)课外作业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堂探究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1.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案1:盐酸与某某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反应①称量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为m1;②挤压滴管胶头,滴入盐酸;③称量反应后生成物和容器的总质量为m2当盐酸滴入盛有某某石的锥形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化钙;砝码和游码不动,反应后天平仍平衡,说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实验方案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①称量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为m1;②将锥形瓶中的小试管倾斜,使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③称量反应后生成物和容器的总质量为两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沉淀。
砝码和游码不动,反应后天平仍平衡不动,反应后天平仍平衡,说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实验方案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①称量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为m1;②用放大镜聚焦阳光引燃白磷;③称量反应后生成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砝码和游码不动,反应后天平仍平衡平衡,说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的问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说明: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的问题(1)正确理解“参加反应”的含义。
不能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理解成“反应物”。
化学反应中往往存在“反应物过量”问题。
(2)正确理解“质量总和”的含义,不要漏掉气体或沉淀。
很多化学反应不仅有气体参加反应,而且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时,各状态均要一起讨论,不能遗漏。
也不能因为生成了气体,而误认为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明确普遍性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中的普遍规律,没有一个化学反应是例外的。
(4)明确适用X围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如1 g水加热后变成了1 g水蒸气,这一变化虽然前后质量相等,但不能说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微观分析,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量和质量不发生变化,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实质。
学习重点:1.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质量受恒定律作出解释。
2.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学习难点:1.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质量受恒定律作出解释。
学习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知识链接:1.科学探究包括:、、、、、等几个基本环节。
2.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
3.化学变化的实质。
自主学习:1.无数实验证明:参加等于,这个规律叫做。
2.物质是由、、等基本粒子构成。
3.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没有增减,没有变化,所以参加反应的必然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合作探究:小组活动一:推测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关系1.推测:分解了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关系:(改变或不变)2.从微观的角度对你的推测作出解释,得出合理推测。
小组活动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提出问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都发生了变化,并有新物质生成。
那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猜想与假设: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化学知识,提出三种假设:1.发生了变化,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2.发生了变化,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3.没有变化,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收集证据:1.查阅化学史: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2.实验探究:(1)确定一个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思考:确定化学反应的研究对象是应注意什么?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注意什么?(2)确定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3)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思与交流:1.你的实验是否验证了自己猜测?2.你的实验是否存在失误?怎样解决失误?小组活动三:理解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5.1 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守恒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经过实验研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有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全部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量没有变化。
【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解析实验现象。
2.经过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生活和生产中化学现象进行解说,提升解析解决本质问题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定量研究和解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过对化学反响的定量研究、推理,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永久运动和变化着的,既不可以凭空产生也不可以凭空消逝,浸透辩证唯心主义看法。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教课难点】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全部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量没有变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托盘天平、烧杯、试管、胶头滴管、锥形瓶、酒精灯、橡皮塞、导管、试管夹、玻璃棒、塑料袋(或气球)、细线、细沙、放大镜、火柴;盐酸、大理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白磷等。
教课过程一、情形创建【情境引入】举出生活中常有的一些自然现象:给煤炉换炭,拿出的煤渣与加入的煤对比,煤渣的质量明显变轻了;一瓶液化气很重,使用一段时间后,质量明显变轻了;铁生锈后质量变重了;酒精燃烧连灰烬都没有留下。
这是为何呢?【教师指引】在前方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经过化学反响不但能实现物质的转变,也能实现能量的转变。
请同学们思虑,在化学反响过程中,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如何变化呢?今日我们就来研究化学反响中物质的质量能否会发生变化。
二、讲课过程(一)推测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关系【活动天地】课本第100 页发问: 1.这个反响前后都有哪些分子和原子?2.分解了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拥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答案: 1.过氧化氢分解了,分子变了,质量也变了。
2.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固然变了,但是原子没有改变,质量应该不会改变。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能用微粒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探究。
【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自主学习】1.用15分钟反复阅读课本P100—103内容,用红笔勾画出重点内容,并思考:(1)P100最下面图示的两位同学对过氧化氢分解前后质量变化的猜测,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观点更合理?(2)怎样设计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3)通过课本的阅读,我知道了什么?还有那些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并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或疑惑用红笔在书上进行标记或记录。
2.(1)水通电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水通电,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从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在通电的条件下,每个水分子分裂成,每两个重新组合成一个,每两个重新组合成一个。
在这个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2)质量守恒定律是指。
(3)物质由等基本粒子构成。
在中,构成物质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真的守恒吗?为了彻底弄明白它,让我们用合适的实验来证明吧!【合作探究】探究任务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这里老师为你提供碳酸钙与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白磷等三组反应物,你该怎样操作?)反思与交流:1. 你的实验是否验证了你的推测?2.你的实验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是否影响了你的实验结果?3.实验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选择反应容器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探究任务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教材P103交流共享:为什么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呢?请你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课堂小结】★★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第五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曲阜市尼山镇昌平中学张玉新第五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且理解“六不变”和“两变”。
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应用→加深理解。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投影仪、托盘天平(带砝码)、白磷、酒精灯、玻璃棒、火柴、锥形瓶(塞子)、稀盐酸溶液、石灰石、镊子;2.学生用具:(1)托盘天平、锥形瓶、白磷、酒精灯、镊子;(2)托盘天平、小烧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狄仁杰的疑惑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猜想、讨论】【回答】学生甲: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这很好,那么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关系。
【活动与探究】学生实验1、白磷与氧气反应;2、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导学案(新版)鲁教版【主要知识点】1、通过对电解水反应的微观分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实质。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3、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的优点,理解为什么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并能说出具体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4、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能够正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读和写)代表性的、常见的、简单的化学反应。
5、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解决化学变化中简单的定量问题。
【重点】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了解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方法,根据提供的化学变化事实,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认识化学变化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和微观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解决简单的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定量问题。
【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微观实质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解决化学变化中简单的定量问题。
一、预习指导(课本P100-104)●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二、学习导航【问题】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吗?【实验探究】(1)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出现_____色沉淀,天平CuSO4+ NaOH---Na2SO4+Cu(OH)2↓(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天平表达式(3)盐酸和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反应,出现_____,天平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反应后生成的生成物总质量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等于反应后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
【讨论互动】(1)、甲同学说:“10克食盐放在90克水里得到100克食盐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他的话是否正确,为什么?(2)、乙同学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升氢气和1升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升水蒸气。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学年我所带的班级为九年级四班,由于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山岭地区,所以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难以养成,平时主要以填鸭式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曾经我也尝试过其他的教学模式,但是效果不佳,甚至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进度,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二、教情分析本节课我会结合PPT和课堂教学的模式来进行,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和兴趣。
能够让学生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来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并且会结合相关的例题来巩固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观原理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3)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量实验,学习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方法,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体会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诗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五、教学难点1、从微观上能够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并了解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变化与未变化的因素。
2、通过对质量守恒的学习,能解决相关计算问题。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PPT、类比教学七、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会发生变化吗?(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并思考课本P100活动天地)2、实验探究,展示PPT<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PPT展示)(有气体参加)<方案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PPT展示)(反应前后均没有气体)<方案三>: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演示实验、PPT展示)(有气体生成)问题:反应前后的质量会不会发生改变?假设: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或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从宏观和微观解释量守恒的原因(重点及难点)
2.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
3.学会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组成(重点)
【学习活动】
一、导学自习:
任务1: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自主学习课本P100-101你推测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任务2: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你能设计哪些实验?
盐酸+碳酸钙→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我的反思:
为什么同学们所获得的实验结论不相同?你认为那种结论正确?导致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你能否对你所做的实验加以改进?
任务4:你能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吗?
二、研习展评
课堂练习1:
1.12克碳与32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克二氧化碳,12克碳与33克氧气反应(其中1克氧气有剩余)则生成克二氧化碳
2.判断:(1)10克糖溶解在90克水中,可生成100克糖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因此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任务5 :探究质量守恒的原因
阅读课本103页,并练一练:
4个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成种原子,分别为个氢
原子和个氧原子;这些原子,生成个氢分子 . 个氧分子。
小结:你能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吗?
课堂练习2:
1.在化学反应前后:①物质的化学性质②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其中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表示为:H2O+CO2淀粉+O2,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3.将某化合物隔绝氧气加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元素。
课后巩固:
(一)课外作业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
(2)煤燃烧后,生成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填空
(1)电解18克水,可生成2克氢气和克氧气。
(2)3g碳在8g氧气中完全反应,生成11g二氧化碳,现有6g碳在20g氧气燃烧,可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3.已知 A.B各表示一种元素,X表示一种物质,用下式表示一个化学反应:B2+2AB2=2X,试推断X的化学式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含义。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活动】
一、导学自习:
课前准备:
1.早知道:阅读课本105-106
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 ,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质量 。
3.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氢气 氧气 碳 硫 磷 铁 铜 镁 水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氧化镁
五氧化二磷 氧化铜 四氧化三铁 氧化铝 高锰酸钾 锰酸钾 氯化钾 二氧化锰
任务1:探究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
(1)阅读课本105页,你认为选择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更好,理由是什么?
(2)分析4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及数一数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你又会
发现什么?
元素种类 反应前(种) 反应后(种)
原子个数 反应前(个) 反应后(个)
铁原子
氧原子
你发现了: 。
任务2:讨论辨析:下列书写的“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的方程式对吗?若不对,说①Al+O 2 ②Al 2O 3 ═Al+O 2 ═ Al 2O 3
小结:你能说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吗?
任务3: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讨论交流:
请你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吗?观察下列式子,你认为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为什么?
H 2+O 2 ═ H 2O
例题1:如何书写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小结:阅读课本106页,并根据例题你能总结出书写方程式的步骤吗?
二、研习展评
课堂练习1: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 。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
例题2:如何书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例题3: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讨论交流: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1) P+O 2═PO 2
(2)Fe ↓+CuSO 4═Cu+FeSO 4
(3)S+O 2↑═SO 2↑
课堂练习2:
(1
①C+CO ②Al+O 3
③2 ④CH 4+O 2 2O
(2)尝试推断:在化学反应中,2X 2+3Y 2═2R 中,R 的化学式为 ( )
A X 2Y 3
B X 2Y 2
C X 4Y 3
D X 3Y 4
活动4:探究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1)阅读课本106页,你能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吗?
(2)讨论与交流:2H 2+O O ,想一想,你有几种读法?
课后巩固:
(一)课外作业:
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碳在空气中燃烧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③硫在氧气中燃烧 ④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⑥磷在氧气中燃烧
⑦电解水 ⑧将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
2.根据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铅丹+ 4HNO3 = PbO2 + 2Pb(NO3)2 + 2H2O,可以推知铅丹的化学式是( )
A. Pb
B. PbO
C. Pb2O3
D. Pb3O4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