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第七章第九节 新生儿黄疸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57
湘南学院临床医学系教案首页授课对象专业:影像诊断学年级班级:编写时间:年 2月28日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教师教研室:儿科教研室姓名:贺春华职称:主治医师讲授课程科目:儿科学教材名称及版本:儿科学第八版教学时数: 4 学时章节名称:第七章第九,十节新生儿黄疸,溶血病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掌握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掌握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及常见的几种病因。
熟悉母婴血型不合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掌握溶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了解溶血病的预防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讲述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重点讲解治疗本病的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及产前治疗。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大课讲授教具(图、表、模型、CAI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及内容摘要:(包括导入、讲解、示范、提问、释疑、板书设计、课堂组织与训练等)【定义】: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表现。
新生儿血中胆红素>5~7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1.胆红素生成过多;2.联结的胆红素量少;3.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4.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和吸收增加;※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疸加重;【新生儿黄疸分类】特点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黄疸足月儿早产儿足月儿早产儿出现时间2~3天 3~5天生后24小时内(早)高峰时间4~5天 5~7天消退时间5~7天 7~9天黄疸退而复现持续时间≤2周≤4周>2周 >4周(长)血清胆红素μmol/L<221 <257 > 221 >257(高)mg/dl <12.9 <15 >12.9 >15每日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85μmol/L(5mg/dl)血清结合胆红素䦋㌌㏒㧀좈琰茞㵂Ü>34μmol/L(2mg/dl)一般情况良好相应表现原因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病因复杂【病理性黄疸分类】1.胆红素生成过多:1)血红蛋白病2)α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F-Poole和血红蛋白Hasharon等;血红蛋白肽链数量和质量缺陷而引起溶血红细胞膜异常3)G-6-PD、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维生素E4)缺乏和低锌血症等→红细胞膜异常→红细胞破坏2.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 :1) 缺氧: 窒息和心力衰竭等→UDPGT活性受抑制2) Crigler-Najjar综合征(先天性UDPGT缺乏)3) Gilbert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功能障碍黄疸较轻,伴UDPGT活性降低时黄疸较重,酶诱导剂治疗有效,预后良好4) Lucey-Driscoll综合征(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5) 磺胺、水杨酸盐、VitK3 、消炎痛、西地兰等某些药物,与胆红素竞争Y、Z蛋白的结合位点;6) 其他: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垂体功能低下和先天愚型等常伴有血胆红素升高或黄疸消退延迟;3.胆汁排泄障碍 :1)新生儿肝炎:多由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及EB病毒等常见;2)先天性代谢缺陷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酪氨酸血症、糖原累积病Ⅳ型及脂质累积病(尼曼匹克氏病、高雪氏病)等有肝细胞损害;3) Dubin-Johnson综合征: (先天性非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增高症)肝细胞分泌和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所致;4) 胆管阻塞: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是新生儿期阻塞性黄疸的常见原因;胆汁粘稠综合征→胆汁淤积在小胆管中→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见于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肝和胆道的肿瘤→压迫胆管造成阻塞;5)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如同时有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伴有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询问病史:母亲孕期病史,家族史,患儿情况,尤其黄疸出现时间时间可能的情况24小时内Rh或ABO溶血病、宫内感染2~3天生理性黄疸4~5天感染、胎粪排出延迟生理黄疸期已过,黄疸持续加深母乳性黄疸、感染性疾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体格检查:黄疸部位血清胆红素μmol/L(mg/dl)面、颈部100.9±5.1(5.9±0.3)躯干上半部152.2±29.1(8.9±1.7)躯干下半部及大腿201.8±30.8(11.8±1.8)臂及膝关节以下256.5±29.1(15±1.7)手、足> 256.5(15)3.实验室检查1)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血型(ABO和Rh系统),红细胞脆性实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2)血清特异性血型抗体检查: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的主要依据3)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浆蛋白和凝血酶原4.诊断步骤5.组织和影像学检查:1)影像学检查:B 超,计算机断层摄影(CT),核同位素扫描2)肝活组织检查【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胆红素脑病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死亡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 一、病理表现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均有胆红素浸润,不同部位病变轻重不1.脑基底核等处最明显病变部位的选择性可能与神经细胞酶系统的成熟度有关UCB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对生理上最活跃的神经细胞影响最大镜下病理变化以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肿胀和苍白明显UCB影响细胞线粒体的氧化作用,使能量产生受抑二、发生机理1.游离胆红素梯度: UCB浓度过高、白蛋白含量过低、存在白蛋白联结点的竞争物等均使血游离胆红素增高,致核黄疸;2.血-脑屏障的功能状态:UCB为脂溶性;与白蛋白联结后,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作用受缺氧、感染、低血糖及酸中毒等因素影响“屏障开放”时, UCB(与白蛋白联结的也可)进入脑组织新生儿血-脑屏障未成熟,尤其早产儿、生后头几天;3.胆红素的细胞毒性4.神经元的易感性三、临床分期分期表现持续时间12~24小时警告期嗜睡、反应低下、吮吸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12~48小时痉挛期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轻者双眼凝视;重者肌张力增高、呼吸暂停、双手紧握、双臂伸直内旋2周恢复期吃奶及反应好转,抽搐次数减少,角弓反张逐渐消失,肌张力逐渐恢复后遗症期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和牙釉质发育不良等四联症【新生儿黄疸的治疗】1.光照疗法(光疗)是降低血清UCB简单而有效的方法1)原理:①UCB 在光的作用下,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②波长425~475nm 的蓝光和波长510~530nm的绿光效果较好,日光灯或太阳光也有一定疗效;③光疗主要作用于皮肤浅层组织,皮肤黄疸消退并不表明血清 UCB 正常;2)设备和方法:主要有光疗箱、光疗灯和光疗毯等;光疗箱以单面光160W、双面光320W为宜,双面光优于单面光;上、下灯管距床面距离分别为40cm和20cm;光照时,婴儿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除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外,其余均裸露;照射时间以不超过3天为宜。
新生儿黄疸名词解释儿科护理学
新生儿黄疸,也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黄疸的出现。
黄疸是一种皮肤和眼部黄色染色的症状,由于胆红素沉积在皮肤和眼白部分,通常在出生后2至4天出现,最长可持续2周。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约60%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内出现轻度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儿肝脏未能快速清除体内的胆红素。
胆红素是由红细胞分解后产生的一种物质,正常情况下,它经过肝脏的代谢和排泄,排出体外。
但由于新生儿肝脏的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导致胆红素不能正常代谢,而在体内积累,致使黄疸出现。
另外,早产儿和母体血型不兼容的新生儿出现黄疸的风险更高。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处理,最重要的是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
如果黄疸不严重,通常只需要保持良好的喂养和积极观察。
但是,如果黄疸过严重,则需要采取治疗措施,例如光疗和输注葡萄糖酸钙等。
在护理新生儿黄疸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新生儿足够的液体摄入和充足的营养,保持体温适宜,并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和血液检查,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