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
- 格式:docx
- 大小:334.11 KB
- 文档页数:8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一、新生儿黄疸的概念一般来说,在医学上把出生28天之内新生儿的黄疸就成为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主要指的就是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身体各项机能发育还不够完全,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不够完善,血中胆红素水平急剧升高,无法得到良好的环节,皮肤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染症状,这是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的新生儿黄疸主要指的就是因为胆红素代谢不够充分,而引起的暂时性黄疸,一般来说会在新生儿出生之后2-3天内出现,出现后的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完全消退。
早产儿黄疸持续的时间会久一点,还会伴随有食欲不振的情况。
二、新生儿黄疸的原因(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出现原因和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息息相关,比如说胆红素生成比较多,新生儿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新陈代谢;新生儿肝脏发育不够完全,干细胞的摄取能力还不能达到一定标准;新生儿缺乏胆红素的排泄能力。
以上种种原因都决定了有一半以上的足月儿和接近85%的早产儿都会在出生的第一周就出现黄疸现象;1.病理性黄疸1.胆红素生成过多。
因为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遭到破坏,导致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会导致血管外溶血、感染等症状,危害到新生儿的安全;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还不够充分,就会出现干细胞摄取功能低下的情况,会引发新生儿的缺氧和感染症状,还会引发Crigler-Najjar综合征,也就是先天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氨基转移酶缺乏,还会破坏新生儿的甲状腺功能;3.胆汁排泄障碍。
干细胞排泄功能受损,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
(3)母乳黄疸哺乳也是会让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原因之一,不过母乳黄疸并不会让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大量堆积,也不会对新生儿产生健康方面的危害。
母乳黄疸一般来说都会在新生儿出生后4天左右出现,持续时间在1-2周左右,在医生确定是母乳黄疸之前,需要先排除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黄疸。
宝宝得了黄疸怎么办在产科查房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家长焦虑的问“大夫,您快看看我家孩子是不是变黄了?”介于这种普遍现象,那么下面我们来给各位宝妈们普及黄疸是怎么回事,宝宝得了黄疸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1.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它是新生儿易发的一种疾病,可见于50% 以上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
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期(出生到生后28天)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经皮测值超过5~7mL/dL)从而导致皮肤、黏膜、巩膜及全身其他组织不同程度黄染的现象,其中根据血里面胆红素的水平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2.怎么区别宝宝是哪类黄疸呢?一般来讲生理性黄疸的宝宝生后2天后慢慢出现皮肤发黄,血中胆红素值正常范围,且一般状态良好,黄疸持续7-10天可自行消退。
如果宝宝有以下一些情况,那么我们需要注意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皮测及血中胆红素值超过正常范围;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超过2-4周;④还有一些疾病的因素,例如:感染、窒息、缺氧、低血糖、颅内出血、大便排泄异常、溶血(多见于母亲为O型血,宝宝不是O型)等。
如果宝宝有这些情况宝妈们就要引起重视啦!3.黄疸有什么危害?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高浓的胆红素能透过宝宝的血脑屏障,渗入脑细胞,从而引起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 ,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4.黄疸常规治疗方法有哪些?这里有众所周知“光照疗法”,耸人听闻的“换血疗法”,专业性很强的“药物疗法”及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的“中医药疗法”。
4.所有的黄疸都要积极干预吗?其实不然,黄疸需要达到病理性的诊断标准才需要积极干预。
对新生儿黄疸干预过于积极,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亦可能对患儿造成不确定的伤害。
5.如何预防宝宝的黄疸发展成为病理性的呢?那么这里我们就要说到中医治未病这个思想啦。
中医研究认为,新生儿黄疸属于中医学“胎黄”范畴。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黄相似》称:“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一、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新生儿黄疸是指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并导致皮肤和眼结膜呈现黄色。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肝功能未完全成熟,胆红素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差所引起。
以下是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常见原因:1. 生理性黄疸:这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约有60%左右的新生儿会在出生后数天内出现轻度至中度的黄疸。
这种情况通常在出生后第2至3天开始,之后逐渐消退,而不需要特殊治疗。
2. 产房窒息: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窒息时,身体氧供不足会导致肝功能受损,使得胆红素代谢能力下降。
3. 胎红细胞溶解:有些情况下,在母亲血液中存在与胎儿红细胞血型不配合的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红细胞溶解并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
4. 母婴血型不兼容:当母亲是Rh阴性,而父亲是Rh阳性时,胎儿可能会继承到Rh阳性基因。
如果母体在第一次怀孕或分娩过程中接触到Rh阳性胎儿的血液,她的免疫系统将会产生抗抗体。
这些抗体会穿过胎盘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导致红细胞溶解并引起黄疸。
5. 母乳喂养黄疸:新生儿从母乳中摄取的不同种类的物质可能干扰肝脏对胆红素代谢和排泄的正常功能。
某些情况下,这种影响会导致新生儿发生黄疸。
二、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1. 光照治疗:对于轻度至中度的新生儿黄疸,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通过特殊波长的蓝光光源进行光照。
这样可以将皮肤中的胆红素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并排出体外。
一般情况下,光照治疗需要持续数天至一周左右。
2. 血浆交换:对于严重黄疸的新生儿,或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重度溶血性疾病导致的黄疸等特殊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血浆交换治疗。
这种方法通过将患儿的血液与健康供者的血浆进行置换,以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和抗体。
3. 药物治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选择使用药物来帮助促进胆红素代谢和排泄。
典型的例子是使用苯巴比妥钠(Phenobarbital)来刺激肝脏酶系统。
4. 解决母婴血型不兼容:如果母婴之间存在血型不兼容问题导致黄疸,医生通常会给接受Rh阴性母亲产后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来预防潜在问题。
新生儿黄疸的产生原因及治疗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症,特征是皮肤和眼球发黄。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但对于有些婴儿而言,黄疸可能会引发一些健康问题。
了解黄疸的产生原因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父母来说非常重要。
一、产生原因1. 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最为常见的类型,占所有新生儿黄疸的70%以上。
通常在出生后2-4天内出现,并在大约一周内消退。
造成这种类型黄疸的原因是新生儿血液中较高水平的胆红素。
在胎儿时期,胆红素主要通过母体代谢,在出生后才开始由孩子自身代谢处理。
然而,在处理速度与产生速度之间存在差异时,就会导致胆红素积累。
2. 非免疫性草率型黄疸草率型黄疸也被称为乳头溃破型或外周血红细胞溶血型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的头几天内发生。
这种类型的黄疸并不常见,占新生儿黄疸的一小部分。
它是由于孩子与母亲的血型不兼容而导致。
当母婴之间的血型差异很大时,母亲体内产生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从而导致溶血。
3. 非免疫性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通常发生在新生儿先天性感染、敗血症、肺炎或尿路感染等情况下。
这些感染引起了整体身体系统的反应,从而影响到新生儿肝脏功能,导致胆红素处理能力下降。
4. 肝脏相关问题少数情况下,新生儿黄疸可能是由于肝脏本身存在问题所致。
这些问题包括遗传性胆汁淤积症和其他罕见的代谢障碍。
二、治疗方法1. 给予足够喂养足够的喂养能促进新生儿的肠道蠕动,加快胆红素的排出。
对于母乳喂养或部分母乳喂养的婴儿来说,频繁而充足地哺乳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其他情况下的喂养方式,医生会提供适当建议。
2. 光疗光疗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黄疸的方法。
通过将新生儿置于特殊波长的荧光灯下,可以帮助降解体内过多的胆红素。
在进行光疗时,通常会让婴儿只穿尿布,并保护眼睛。
3. 确认并处理潜在原因如遇到异常情况或持续高黄疸值,及时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其他潜在原因。
如果有感染、溶血等问题,则需要相应治疗。
如发现肝功能异常,则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症状及处理方法在孩子刚出生后的几天或几周内,他们可能会出现一种常见的疾病,即新生儿黄疸。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过多而导致的皮肤和眼睛发黄的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症状以及如何处理该问题。
一、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症状1. 皮肤发黄: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皮肤呈现黄色。
这是由于胆红素在血液中的积累导致的,通常从头部开始,然后逐渐蔓延至全身。
当婴儿的眼白也变黄时,黄疸症状更加明显。
2. 意识不清:高胆红素水平可能会影响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其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意识不清或嗜睡的症状。
3. 饮食问题:黄疸婴儿可能会出现饮食问题,如哺乳困难、进食量减少或频繁呕吐。
4. 异常排尿和排便:胆红素积累还可能影响婴儿的排尿和排便功能,导致尿液颜色变深并出现蒜瓣便。
二、处理新生儿黄疸的方法1. 观察:对于大部分出生后几天或几周内出现黄疸的婴儿来说,黄疸通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密切观察婴儿的症状,并确保他们的饮食和其他生活习惯正常。
2. 曝光于太阳光下:阳光中的特定波长可以有助于减少胆红素水平。
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将婴儿脱下衣服,暴露在阳光下,但要避免他们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
3. 多喂奶:如果婴儿在哺乳方面存在问题,可能需要增加喂奶次数,并确保婴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母乳喂养对于处理黄疸有积极作用。
4. 医疗干预:在一些情况下,黄疸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测试来确定胆红素水平,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光疗或输血。
这些治疗方法旨在降低胆红素水平并减轻黄疸症状。
总之,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在处理时需要密切关注婴儿的症状。
对于大部分婴儿来说,仔细观察和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是处理黄疸的首选方法。
然而,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如果你对自己孩子的黄疸症状感到担忧,请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以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新生儿退黄疸的方法新生儿有黄疸是非常常见的,但是不一定全部都是病理性的,刚出生的孩子都会有黄疸,但是如果孩子已经满月还存在黄疸的话,那么就应该及时就医了,因为满月的孩子的黄疸应该已经消退了。
但是各位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心,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新生儿退黄疸的办法吧。
1)晒太阳治疗黄疸利用太阳中的蓝光和绿光来治疗减轻宝宝的黄疸,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治疗办法。
刚出生的宝宝比较娇嫩,在晒太阳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①首先要保护宝宝的眼睛,可以自己在家用黑布制作一个眼罩,给宝宝戴上;②要做好外生殖器的保护,在晒太阳的时候给宝宝穿上尿不湿(有专用蓝光尿不湿)就有防护作用;③隔玻璃晒,减少紫外线对新生儿皮肤的伤害;注意每次晒的时候注意换体位,先仰晒,再翻过来晒;④晒太阳的时间一天需要累计2-4个小时;晒完太阳后,需要多给宝宝喂一些奶或水,利于宝宝体内胆红素的排出。
2)蓝光治疗黄疸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简便、疗效好、见效快的方法,就是通过照光,能让体内的胆红素转换成其他物质,使得体内不断堆积的胆红素找到另一个出口,黄疸症状就能逐步改善,最终全部消退。
3)药物治疗口服茵栀黄:对于治疗黄疸有一定作用,但是吃完后有的孩子会腹泻,如果黄疸不见好,孩子又腹泻严重,就停止使用;关于黄疸的误区:红糖水能治疗宝宝黄疸?很多老人认为喝红糖水可以治疗宝宝黄疸,甚至有些医生也是这么认为,这种误区的产生源于一种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这种酶是一种蛋白质,在黄疸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有些医生误以为红糖代谢产生的葡萄糖能够增加这种酶的量或活性,其实酶是蛋白质,它与葡萄糖无关,所以红糖水对于黄疸治疗几乎没什么作用。
其实,广大家长不用过于担心,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幼儿疾病,治疗的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现在的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也趋于简便快速了,并且更加安全,不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任何的不良影响。
教案
系(部):
学科:儿科学
授课题目:新生儿黄疸(PBL课程)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年月日时至
年月日时止
授课教师:
三、课前准备
PBL课前准备包括理论知识准备、病例准备、课上纸质材料准备、组建PBL课程微信群。
1、理论准备:教师在课前复习新生儿黄疸相关理论知识,做好知识储备。
正常新生儿胆红素代:
在新生儿期,多数胆红素来源于衰老红细胞。
红细胞经网状皮系统破坏后所产生的血红素约占75%,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胆绿素,后者在胆绿素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胆红素。
1g血红蛋白可产生35mg(600umol)未结合胆红素。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多数与白蛋白结合,以复合物形式转运至肝脏。
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后一般是“无毒的”,即不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未与白蛋白结合的、游离状态的未结合胆红素呈脂溶性,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胆红素脑病。
某些情况,如低血白蛋白血症、窒息、酸中毒、感染、早产和低血糖等,可显著降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率;游离脂肪酸、静脉用脂肪乳剂和某些药物,如磺胺、头孢类抗生素、利尿剂等也可竞争性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
胆红素进入肝脏后被肝细胞的受体蛋白(Y和Z蛋白,一种细胞的转运蛋白)结合后转运至光面质网,通过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催化,每一分子胆红素结合二分子的葡萄糖醛酸,形成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胆汁排泄至肠道。
3、课堂纸质材料准备
将病例打印成纸质版,供大家传阅,可配上对比彩图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4、组建PBL课程微信群
可于第一次课前组建微信群,向学生讲解PBL课程的模式及要求,课前的准备。
四、教学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1、自我介绍(包括老师和学生) 5-10min
2、如果人多可以分成两组,保证一组在10人以,可安排组长 5min
3、解释PBL课程模式和要求 5min
4、介绍病例1 (第一幕) 5min
5、病情分析及讨论、问题汇总 20min
6、介绍病例2 (第二幕) 5min
7、病情分析及讨论、问题汇总 20min
8、总结及反馈,安排下一次课的课前准备容 20min
9、负面反馈可与课后通过微信进行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
教学难点:①新生儿黄疸发生机制,②新生儿胆红素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