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问题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50.57 KB
- 文档页数:2
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探讨摘要】在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城镇土地管理是城镇化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在土地管理中,地籍管理是最为核心的内容。
作为土地管理核心部分的地籍管理,其最有效的数据采集途径是数字化地基测量,相比于传统地基测量方法,数字化地籍测量在测量的精度以及效率、成果等诸多方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优势。
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城镇地籍调查;应用研究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概述数字化地籍测量是利用GPS接收机、自动化成图软件、电子全站仪,测量和量算城镇宗地位置和面积,宗地数据的处理,以及生成地籍测绘图。
城镇宗地权属、面积、界址线等的清查是城镇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以数据、表册、图件等资料的形式,为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的建立做基础性依据。
其中,城镇宗地的面积、位置、经济价值等是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目标,采集地籍信息并制成数据,最后建立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管理模式。
此外,数字化地籍测量主要内容还包括了宗地面积量算、分类统计、汇总;地籍首级控制测量、地籍图根控制测量等。
数字化地籍测量使用仪器:GPS、全站仪、自动化成图软件CASS;全站仪、自动化成图软件CASS。
二、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特点1.精确度高与传统的测绘相比,在传统的测绘中地表物平面位置的误差主要是因为在解析图根点时由于展点误差和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的影响,导致传统的测绘的数据具有相当大的误差。
而数字化地籍测量,配合全站仪测量,测量的信息转换为数字数据形态,可直接进行传输记录,储存,绘制成图,在这过程中通过全站仪的测量数据不会产生所谓的传统测绘中的展点误差、视距误差、方向误差等,能够保证到外业测量的高度精确,为整个的地籍测量工作提供了一个高精度且准确的测量成果。
2.自动化程度高通过与全站仪等各种测量仪器的配合,采集的各种信息,数据,可以自动记录于测量仪器中,避免了传统的手写输入和繁琐的记录、计算、检查,大大的提高了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外业工作时间,并且室内的工作也可以只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绘图,有效的缩短了测绘数据成图周期。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问题探讨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地籍数据管理、调查方法,并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提高城镇地籍调查更新数据汇总的工作效率及数据质量。
关键词:地籍调查;数据更新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有关地籍和为全面研究土地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评价和地籍档案与信息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措施。
现代地籍管理是以土地地块为基础的地籍信息系统管理。
为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实现国土资源管理跨越式发展,需建立完善、规范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一、地籍数据管理相关概念阐述权属数据和地类数据是地籍管理中的两项重要基础数据。
其中,权属管理是以产权管理为核心的地籍管理工作,管理中形成的权属数据是权属调查成果和登记结果的体现;地类管理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手段,管理中形成的地类数据是土地调查成果和用地审批结果的体现。
总体上,以权属和地类为基础的地籍数据管理主要是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和日常用地管理信息进行管理。
土地利用现状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遥感监测、地籍调查等调查监测得到的土地实际利用状况。
土地(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的法定程序,其资料成果经土地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
用地管理信息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土地征收转用、土地登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等审批、验收或备案形成的审批资料总称,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行政行为的结果。
用地管理信息中记录了权属和地类等多种信息,是实施产权管理和用途管制等具体体现。
二、城镇地籍调查方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一般程序较为复杂,系统性极强。
根据本地区地籍调查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方式开展城镇地籍调查。
1、直接汇总方式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覆盖到每一块土地,从而建立完善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且进行信息汇总,得出城镇范围内所有地块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2、实地调查方式地籍调查目的是建立完善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可采取实地调查或利用最新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直接判读的方式,将土地利用信息补充到数据库中,统计汇总出城镇内所有地块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城镇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方法与应用探讨发布时间:2023-01-12T12:09:34.354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第8月16期作者:徐雷1 闫志昂1 薛博2[导读] 宿迁市作为全国城镇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示范点之一徐雷1 闫志昂1 薛博21.江苏中天吉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 2211002.宿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宿迁市作为全国城镇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示范点之一,根据自然资源部有关要求,在完成调查示范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机制,夯实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
本文介绍宿迁市在城镇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中主要工作方法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期为其他地区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提供经验。
关键字: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不动产登记;成果应用1 引言不动产地籍调查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基础,是条例实施、簿册统一和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慎重稳妥做好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意义重大[1]。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便民利民,进一步夯实不动产登记基础,宿迁市作为全国城镇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示范点,在2019年选取15.67平方公里的范围开展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探索了城镇全覆盖地籍调查的工作组织模式、技术路线、成果质量控制等;2020年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探索建立地籍调查贯穿土地管理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实现“一码管地”。
2 调查路线与方法结合宿迁市不动产地籍调查与登记的实际情况,在总结前期不动产数据整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围绕“宗落地、幢落宗、户落幢”的目标,坚持数据优先、大数据科学分析,坚持“先空间后属性、先内业后外业”的原则,按照“前期准备--内业分析--外业调查(测绘)--内业整理--数据建库(质检、更新)--数据应用共享”的工作路线,积极推进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
项目实施过程中收集了示范区自然资源、住建、公安、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物业等部门相关数据资料,查清了示范区内不动产的权属、界址、面积、用途等,完成了不动产权属调查和不动产测量等工作,建立了示范区范围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数据库,探索了数据库的更新维护机制,通过系统研发及功能实现,扩大成果应用范围,实现了不动产地籍调查信息查询,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机制;通过全面梳理土地管理业务流程,在用地预审环节即预编不动产单元代码,在贯穿到后期交易、登记等环节,实现不动产单元代码全流程。
基于SuperMap的城镇地籍更新探讨摘要:本文根据笔者自身从事的全国二次城镇地籍调查的实际工作;探讨了基于SuperMap城镇地籍更新的整体流程;详细分析了SuperMap地籍更新的各项具体操作;总结了新一轮城镇地籍更新的优点与缺点。
关键词:SuperMap,城镇地籍,更新调查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of the national secondary engaged in their own cities cadastral investigation of the actual work; SuperMap was discussed based on cities cadastral update to the whole process;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uperMap cadastral update each concrete operation; Summarizes the new cities cadastr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update.Key words: SuperMap, cities cadastral, update the investigation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城镇数字地籍图与数字地籍数据平台已建立,为确保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致性和现势性,确保数据库数据与地籍档案资料的一致性,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势在必行。
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更新调查的主要任务是:以县(市、区)为基本调查单位,全面进行权属调查或核查;开展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建立或更新地籍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地籍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管理[1]。
SuperMap系统能够方便准确地将SuperMap图形输出到CAD、ARCGIS、MAPGIS、MAPINFO、国家空间矢量(VCT)等格式,图形和属性可按照二调数据入库标准的要求进行转换做到图属结合完整再现,基于SuperMap系统的地籍更新调查被广泛应用[2-3]。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报告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报告一、概述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是指对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和更新,以确保城镇地籍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城镇规划、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等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本技术报告旨在介绍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调查内容和调查过程,并对更新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技术方法1.遥感影像技术:利用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对城镇土地利用进行快速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到大范围的土地利用信息,并能够实时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2.现场调查技术:利用GPS定位仪、测量仪器等设备进行现场调查,包括地形测量、界址测量和用地占用情况调查等,以获取详细的地理位置和土地利用信息。
3.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遥感影像、测量数据和相关的地籍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构建城镇地籍数据库,并进行空间分析和挖掘潜在的地籍关系。
4.全息地理信息系统(HGIS)技术:基于GIS技术的发展,HGIS技术可以实现对城镇地籍信息的三维可视化和空间分析,为城镇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更直观、更精确的参考数据。
三、调查内容1.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和记录各地块的土地利用类型,如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以及土地利用的具体用途。
2.土地面积和面积变化:测量土地面积,记录土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包括新增用地、停用用地和面积变化情况等。
3.界址和用地占用情况:测量和记录各地块的界址情况,并调查验证土地的实际占用情况,包括占用情况和占有者等相关信息。
4.地籍信息核查:核查地籍证明、土地权属证书和地籍调查记录等地籍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土地利用规划一致性分析:将土地利用现状与城镇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城镇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规划的一致性。
四、调查过程1.数据准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地理数据,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地籍信息数据、城镇规划数据等。
2.调查计划: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确定调查范围、调查时间和调查任务等。
地籍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土地的所有权、权属关系、土地规划和利用等方面, 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 在地籍管理方面, 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地籍信息不完整、不准确, 土地权属争议等。
因此, 有必要对地籍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来完善地籍管理工作。
本文将对地籍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期为地籍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地籍管理存在的问题1. 地籍信息不完整地籍信息的完整性对于土地管理和规划至关重要。
然而, 目前地籍信息不完整的情况比较普遍, 土地的边界、规划用地、土地权属等信息存在缺失或错误。
地籍信息不完整会影响土地规划和利用的准确性, 也会给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权属争议解决带来困难。
2. 土地权属争议土地所有权是土地管理的核心问题, 然而, 目前存在许多土地所有权争议。
这种争议往往由于地籍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所引起, 导致不同单位或个人对同一块土地存在争夺。
土地所有权争议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正常利用和开发, 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3. 地籍管理体系不完善地籍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支持, 以保障地籍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然而, 目前地籍管理体系存在不完善的情况, 地籍管理的程序和制度不够健全,地籍工作的监管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地籍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4. 地籍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由于地籍信息不完整、土地权属争议等问题的存在, 地籍管理工作效率普遍较低。
地籍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来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核实, 这给地籍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也使得地籍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
二、改进措施针对地籍信息不完整的问题,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地籍信息。
首先, 可以加强对地籍信息的调查和整理工作, 对地籍信息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核实, 确保地籍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其次, 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 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对地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 提高地籍信息的可视化和检索能力。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17-11-02T12:14:40.2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作者:黄素娥朱勇[导读]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地籍数据管理、调查方法,并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提高城镇地籍调查更新数据汇总的工作效率及数据质量。
东莞市常平镇测量队 523560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地籍数据管理、调查方法,并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提高城镇地籍调查更新数据汇总的工作效率及数据质量。
关键词:地籍调查;数据更新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有关地籍和为全面研究土地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评价和地籍档案与信息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措施。
现代地籍管理是以土地地块为基础的地籍信息系统管理。
为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实现国土资源管理跨越式发展,需建立完善、规范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一、地籍数据管理相关概念阐述权属数据和地类数据是地籍管理中的两项重要基础数据。
其中,权属管理是以产权管理为核心的地籍管理工作,管理中形成的权属数据是权属调查成果和登记结果的体现;地类管理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手段,管理中形成的地类数据是土地调查成果和用地审批结果的体现。
总体上,以权属和地类为基础的地籍数据管理主要是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和日常用地管理信息进行管理。
土地利用现状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遥感监测、地籍调查等调查监测得到的土地实际利用状况。
土地(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的法定程序,其资料成果经土地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
用地管理信息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土地征收转用、土地登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等审批、验收或备案形成的审批资料总称,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行政行为的结果。
用地管理信息中记录了权属和地类等多种信息,是实施产权管理和用途管制等具体体现。
二、城镇地籍调查方法
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一般程序较为复杂,系统性极强。
根据本地区地籍调查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方式开展城镇地籍调查。
1、直接汇总方式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覆盖到每一块土地,从而建立完善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且进行信息汇总,得出城镇范围内所有地块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2、实地调查方式
地籍调查目的是建立完善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可采取实地调查或利用最新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直接判读的方式,将土地利用信息补充到数据库中,统计汇总出城镇内所有地块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3、土地登记方式
可利用土地登记资料、用地审批资料、勘测定界资料等汇总变更数据,从而形成城镇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4、抽样和推算方式
未开展地籍调查且基础资料缺乏的城镇,依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城市和镇区面积确定总面积。
采用区域抽样调查计算或依据已有典型城镇数据推算的方式获取各分类的面积。
三、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存在的问题我国地籍信息已取得长足发展,且已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此应加快地籍数据规范化、城乡一体化、三维空间化的步伐,以满足海量数据管理、地籍信息现势性及地籍图生产和快速更新等要求,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1、数据标准规范不完善
我国现有的地籍信息化标准相对滞后且不够完善,尽管现有的《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地籍调查数据库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从实践来看,该标准远远不够完善,尤其制约着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的发展。
由于地籍管理应用方向、比例尺、数据结构不一致,更新周期不同,造成数据冗余及资源浪费,同时数据的互操作性、可移植性和数据转换共享也产生不同问题。
2、权属数据与地类数据分头管理我国地籍管理分为以利用现状管理为主的农村地籍和以权属管理为主的城镇地籍两套体系。
地籍基础数据中,以地类调查为主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中包含了部分权属信息(如权属性质、权属单位等),同时权属调查和登记发证数据中也包含了地类(如土地用途)相关信息。
由于一直以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其成果更新侧重于地类管理,权属信息的现势性和准确性相对较落后。
而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发证侧重于权属管理,相应也存在土地用途信息未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中及时更新的情况。
各地方地籍管理中的权属数据和地类数据一般是依托不动产统一登记相关系统和“一张图”业务审批系统分别进行管理的。
由于两种管理方式未做到无缝衔接和同步更新,实际上权属数据与地类数据仍是分头管理的,这给地籍基础信息查询、统计和应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3、地区发展不平衡
土地管理业务一直处于城乡土地分割管理的“二元结构”,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的基础数据库分别为“城镇地籍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数据库”。
城镇地籍由于经济发达,发展速度快,采用高精度大比例尺的地籍数据,其更新较快。
而农村地区发展滞后,一般采用的是小比例尺、粗分类的地籍数据,更新周期也较慢。
城乡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各种问题,在接边处很难衔接,这就造成了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权属和土地面积统计不准和不实等问题。
4、宅基地权属信息缺失
由于目前我市土地登记系统尚未进行私人宅基地登记,导致很多宅基地产权不明晰。
目前地籍相关信访案件中十有八九是宅基地产权纠纷。
且宅基地审批等相关资料未入库,甚至早些的未入档案,只在当地村委会留档,信息化程度严重落后。
这些问题都加大了权属争议解决的难度。
四、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对策建议
1、建立地籍管理标准
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建立一个统一标准规范的地籍管理数据库。
应尽快发布地籍数据库的相关行业标准,出台相应的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同时完善已有的技术规范,从根本上解决地籍信息生产、成果共享、国家信息安全与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存在的标准不一致、转换不方便、共享性不高等问题。
2、完善地籍数据库内容
地籍基础数据管理建议按照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用地管理信息、土地执法检查信息三层架构,实行多时序、多维度联动管理。
全覆盖并随时更新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用地管理信息记录和反映土地征转、登记、验收或备案等土地管理行政行为结果的用地审批情况;土地执法检查信息独立于土地利用现状和用地管理信息,用来记录未批先建和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违法违规用地情况。
同时,土地利用现状信息记录实际利用状况,用地管理信息记录依法审批状况,土地执法检查记录违法用地状况。
在三层架构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通过时序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可以审查土地管理行为是否合法合理。
通过建立相应规则和机制,可以满足不同管理需求的土地信息查询、统计、应用和审查要求。
3、推进城乡一体化
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加快,给土地登记、统计、汇总等带来诸多新的挑战,亟需建立一套统一坐标系、统一平台、统一分类体系、统一技术标准的地籍信息系统。
首先,要对原有的农村地籍调查制度进行完善并与城镇地籍调查相匹配,建立完整的地籍调查制度;其次,要尽快对原来的农村地籍数据,特别是农村宅基地、其他集体建设用地进行补充调查、更新;第三,要研究解决信息系统建设技术的融合等一系列新问题,加强对与城镇/农村地籍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相关的数据分类体系、农村地籍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的关系、数据网络管理和共享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镇地籍调查是按照相应的工作方针、技术、步骤开展一项调查统计任务,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数据的使用率及数据真实性的检查工作,以此不断提高数据质量,使得城镇地籍调查统计总数据是可靠的、权威的。
参考文献:
[1]何志凌,刘连胜.2010年度城镇土地变更调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6)
[2]侯树兵,李伟.农材集体土地使用权地籍调查探讨[J].测绘工程,2014,23(5)
[3]刘松贤;刘连胜.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若干问题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