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图土地调查数据更新系统操作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67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及数据库更新方案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及数据库更新是国家土地部门的一个常规业务。
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可以总体掌握区域内土地现状和变化情况。
本公司的有关解决方案是执行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如,《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管理制度(试行)》、《全国土地分类》等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系统流程。
充分考虑到数据更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故制定内外业集合的操作规程。
具体如下,
数据入库、出库流程如下,
变化更新成果如下,
1、数据成果
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⑵新增耕地数据表
⑶GPS工作站大地坐标数据表
2、图件成果
⑴土地利用现状图
⑵土地利用变更图
⑶辅助更新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图
3、文字报告
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暨数据库更新工作报告
⑵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暨数据库更新技术报告
⑶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暨数据库更新数据分析报告。
一、67版软件修改-20140109(一)建库系统1.新建有矢量工程、新建工程后,工程中增加当年验收非当年变更耕地、当年验收非当年变更耕地注记、临时用地范围、临时用地注记等图层。
2.数据结构升级功能,将数据库各图层结构升级为标准结构。
3.工具箱中增加“当年验收非当年变更耕地信息处理”功能,可自动提取当年验收非当年变更耕地信息(DNYSFDNBGGD.WP),并自动重算面积。
说明:该功能使用方法如下:①使用功能之前,当前工程中必须有空的“当年验收非当年变更耕地信息(DNYSFDNBGGD.WP)”图层,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法之一保证工程中有该图层:方法一:使用“新建有矢量工程”功能,必要时可以使用“新建工程”然后映射导入其它图层数据。
方法二:将建库系统安装目录program\ccsys\stdsys下的DNYSFDNBGGD.WP拷贝到当前工程目录下,然后在【土地利用】组名点右键,使用功能“添加图层”,“路径”选择当前工程目录下的DNYSFDNBGGD.WP,图层描述为“当年验收非当年变更耕地”,如下图所示:②使用工具箱中“当年验收非当年变更耕地信息处理”-“当年验收非当年变更耕地信息提取”功能,选择平台中已做好的范围,系统自动利用范围与地类图斑叠加提取得到当年验收非当年变更耕地信息。
③使用“当年验收非当年变更耕地信息处理”-“当年验收非当年变更耕地信息重算”功能,系统自动维护面积字段。
(二)管理系统1.数据变更时,若由耕地变为耕地,支持“新增耕地类型”填写ZZL或QT。
2.“导出MAPGIS增量数据库”时自动给线状地物、零星地物更新层和更新过程层的新增建设用地类型、新增耕地来源字段赋值。
3.新增“检查MAPGIS增量数据库”的功能,用于检查线状地物更新过程层、零星地物更新过程层新增建设用地类型、新增耕地来源字段为空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图斑由耕地变为耕地、建设用地变为建设用地,并且该图斑内部有灭失线物、零物),检查结果上提供右键功能支持用户修改。
农村土地详查与更新调查管理系统第一章系统安装说明1.1系统实现的软硬件环境1.1.1软件环境操作平台:Windows NT, Windows 2000;基础平台:GeoStar开发语言:Visual Basic, Geomap控件, Access 。
1.1.2硬件环境主频:PIII-500以上;硬盘:20G 以上;内存:256M 以上;1、 GEOMAP 安装在系统安装的同时系统会自动安装 GEOMAP ;2、变更子系统安装运行 Setup ,按照系统提示完成系统的安装;3、登记子系统安装运行 Setup ,按照系统提示完成系统的安装;4、软件狗安装在系统安装的同时系统会自动安装软件狗驱动程序;1.2系统作业流程1.2.1作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作业流程:1.3注意事项:1﹑建议不要在同一工程路径下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程2﹑数据转换是在工作区提交生成工程之前对工作区的属性数据进行转换,不能对工程进行数据转换3﹑工程提交:假如先打开工程 1,要将工程 2提交到工程 1中,如果工程 2与工程1中有相同的工作区, 工程 1中的该工作区的数据将被工程 2中的同一工作区的数据覆盖, 所以要保留原来工程 1中的数据,提交工程 2之前,先备份工程 1。
此外在提交工程之前, 要整理工程中的各个工作区范围, 检查每个工作区图廓线外是否有因误操作产生的几何目标,要先删除,在整理工作区范围,以免工程中的工作区范围重叠。
4﹑要保持变更数据的历史连续性,历年的变更操作必须在同一工程文件中进行。
5﹑对一幅图的变更编辑操作必须在一个工程文件中完成,如果在不同的工程文件中完成,无法将不同工程文件中变更结果汇集到一个文件中第二章系统设置2.1系统界面●图形显示区 :显示图形的区域。
●当前工作区 :指工程中有多个工作区时, 目前处在显示区域的工作区。
或者在初始录入状态,打开多幅工作区时,处在当前编辑状态的工作区。
图形显示区域● 当前地物类 : 指当前处于编辑状态的地物类。
2011年土地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V2.2更新说明一、检查内容调整1 修改基本农田补划表容限与基本农田情况统计表容限一致;2 修改控制面积检查规则,检查单位由公顷改为平方米;3 按照最新汇交文件夹命名要求(详见《报送县级成果文件目录模板》)修改成果完整性检查规则;4 增加检查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之间面积关系检查;5 修改了整库一致性对比的检查规则。
二、功能修改1 提升了系统创建任务与执行检查的运行效率;2 修正地类界线的界线类型属性一致性检查算法;3 修正了地类界线穿越图斑被打断检查算法;4 支持所有错误结果的显示,不限制只显示1000条错误;5 修正了超大数据时创建任务失败的问题;6 支持严重缺陷无法标识例外。
三、界面调整更新为Office 2007 blue的界面皮肤。
四、环境升级软件运行环境须安装ArcGIS Engine 9.3 SP1 补丁包(ArcGISEngine93sp1.msp)。
下载地址如下:/zh-cn/content/patches-and-service-packs ?fa=viewPatch&PID=59&MetaID=1457五、注意事项1、使用数据库一致性对比工具需要Arcinfo 许可,即须安装ArcGIS Desktop 9.3(ArcGIS 桌面端软件)和相应的用户许可;2、使用软件进行数据检查前,必须安装ArcGIS Engine 9.3 SP1 补丁包,否则会造成检查结果不准确;3、如果操作系统为Windows 7,需要在Windows XP兼容模式下运行软件(单击软件桌面图标右键属性—兼容性—以兼容模式运行软件在WinXP选项打钩)。
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专用软件3.5.5更新说明一.更新内容为确保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更新工作按时顺利完成,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专用软件进行如下更新:1.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专用软件无须授权文件。
2.完善地类变更工具功能。
3.完善增量数据汇交功能。
4.增加Oracle支持增量数据汇交。
5.增加增量数据导入功能。
6.修改可调整地类公顷表本地和Oracle不一致问题。
7.修改城镇农村合库数据结构修改提示错误问题。
8.修改城镇系统证书关系查询显示关系不正确问题。
9.增加实时变更工具功能。
10.修改城镇输出土地利用分幅图图例问题。
11.修改城镇个别符号问题。
12.增加变更记录表导出功能。
二.更新安装方法1.卸载3.5.5之前版本软件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专用软件3.5.5为完整版安装程序,安装前需要先卸载3.54之前版本,关闭辽宁省二调土地调查软件全部程序,包括正在使用的工具集,在开始菜单→所有程序→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专用软件,执行卸载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专用软件。
卸载结束后,删除安装程序未卸载文件,C:\Program Files\GTIS\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专用软件。
2. 安装3.5.5版本3.5.5版本与之前版本区别无须授权文件,便可以使用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专用软件。
双击setup.exe 安装程序。
开始安装程序,按照堤示进行安装,在出现的《许可协议》中选择“我接受许可协议条款”,然后继续点击“下一步”进行安装。
填写客户信息,继续点击“下一步”。
在此界面点击“下一步”在默认目录安装程序或点击“浏览”选择您的程序安装目录。
选择安装类型为“数据建库子系统”,继续点击“下一步”,可以安装程序了,点击“安装”程序。
“完成”软件安装。
为了使图形符号化填充效果能够显示出来,就需要更新字体文件。
其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打开系统软件安装目录中的sys文件夹,选择字体文件。
例如软件安装在C盘的话,那么就打开C:\Program Files\GTIS\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专用软件\sys。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变更及更新功能修改要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目的、任务、内容、流程、方法及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
根据2010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要求,《规程》在数据库更新、数据成果输出等方面进行了补充规定和相应调整。
为保证数据库更新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相关软件开发单位按照《规程》要求,对本单位开发的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变更相关功能进行修改完善,保证软件更新成果满足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一、规程调整内容说明《规程》在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了调整。
(一)境界调查要求1.国界、省级行政区域界线的调整,由国土资源部负责。
2.大陆、海岛与海洋分界线(即零米线)一般不得擅自改动,确需调整的,由地方依据最新的遥感影像确定,将调整后所涉及的图幅矢量数据和相应影像数据提前单独上报,经国土资源部确认并下发控制面积后方可使用。
3.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调整,由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的调整,由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4.所有涉及县级及以上境界线调整的,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接边,并将界线调整后的数据库及界线调整前后的对比表(详见附录C表)提前上报国土资源部,经审核通过后,方可作为当年变更的基础数据库。
(二)地类调查要求宽度小于上图标准的单线线状地物,作为境界或权属界线时,线状地物准确位置应调绘上图,并标注清楚线状地物的归属,但该线状地物不参与面积计算。
(三)遥感监测图斑调查要求结合遥感影像提取的变化图斑,在开展变更调查同时,调查变化前后地类;填写《遥感变化图斑记录表》,按有关规定上报成果。
(四)新增可调整地类调查要求1.可调整地类指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后,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过程中由耕地改为园地、林地、草地和坑塘水面,且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2.可调整地类包括:可调整果园、可调整茶园、可调整其他园地、可调整有林地、可调整其他林地(耕地改为未成林地、苗圃)、可调整人工牧草地和可调整坑塘水面等7个可调整地类。
弘图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培训教材(农村部分)武汉弘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目录第1章软件与数据库安装、配置 (5)§1.1运行环境 (5)§1.1.1服务器端运行环境 (5)§1.1.2客户端运行环境 (5)§1.2系统安装 (6)§1.3服务器配置 (9)§1.4A RC SDE连接不上的解决方法 (14)§1.5客户端配置 (14)§1.6数据库创建 (15)§1.6.1属性数据(公共数据)库创建 (16)§1.6.2空间数据库创建 (21)§1.6.3注记表结构创建 (23)§1.6.4影像库创建 (24)§1.6.5文档数据库创建 (26)§1.7数据库还原与备份 (26)§1.7.1数据库还原 (26)§1.7.2数据库备份 (32)第2章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35)§2.1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流程 (35)§2.2数据分层 (36)§2.2.1矢量数据图层 (36)§2.2.2图层逻辑关系 (38)§2.3原始采集数据要求 (38)§2.4土地利用数据的入库和生成 (43)§2.4.1数据入库流程 (43)§2.4.2行政区(XZQ)入库 (43)§2.4.3行政区字典和乡、区(县)界的生成 (45)§2.4.4管理区字典和街坊、街道、管理区界的生成与入库 (47)§2.4.5行政界线(XZQ_XZJX)入库 (50)§2.4.6所有权宗地(ZD)、界址点的入库 (51)§2.4.7所有权界址线(JZX)属性的输入 (54)§2.4.8地类图斑(DLTB)属性拷贝与入库 (55)§2.4.9线状地物(XZDW)入库 (57)§2.4.10零星地物(LXDW)入库 (59)§2.4.11上报线状地物(SBXZDW)的生成 (60)§2.4.12地类界线(DLJX)的生成 (60)§2.4.13基本农田保护片(块)(JBNTBHPK)的入库 (61)§2.4.14基本农田图斑(JBNTBHTB)的生成 (62)§2.5属性数据的自动维护 (63)§2.5.1最大值的维护 (63)§2.5.2图斑维护 (64)§2.6面积计算统计 (65)§2.6.1计算椭球面积 (65)§2.6.2计算台帐 (66)§2.6.3误差处理 (67)§2.6.4计算统计簿 (67)§2.7表报输出 (68)§2.7.1浏览村台帐 (68)§2.7.2浏览生产组台帐 (69)§2.7.3统计簿一 (70)§2.7.4统计簿二 (71)§2.7.5基本农田情况统计报表(必需上报) (72)§2.7.6飞入地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73)§2.7.7飞入地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74)§2.7.8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75)§2.7.9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76)§2.7.10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77)§2.7.1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必需上报) (78)§2.7.12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必需上报) (79)§2.7.13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必需上报) (80)§2.7.14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81)§2.7.15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82)§2.7.16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必需上报) (83)§2.7.17土地利用现状批而未用分类面积汇总表 (84)§2.7.18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批而未用分类面积汇总表 (84)§2.7.19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平衡表 (85)§2.7.20村生产组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 (86)§2.8图件输出 (87)§2.8.1总体规划图 (87)§2.8.2行政界线图 (87)§2.8.3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88)§2.8.4基本农田分布图 (88)§2.8.5耕地坡度分级专题图 (89)§2.8.6乡土地利用现状图 (89)§2.8.7权属界线图 (90)§2.8.8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90)§2.8.9标准分幅图 (91)§2.8.10四色图 (91)§2.8.11黑白图 (92)§2.9土地利用VCT数据输出 (94)§2.10权属单位代码表输出 (95)第3章数据库检查成果的输出 (97)§3.1检查成果输出流程 (97)§3.2检查软件目录及文件说明 (98)§3.2.2Excel 格式数据..............................................................................................................98§3.2.3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99§3.2.4文字报告........................................................................................................................99§3.2.5其他目录 (99)§3.3省厅下发界线的处理........................................................................................................99§3.4必备空间数据拓扑和属性检查......................................................................................101§3.5生成、检查行政区(村、乡、县)数据......................................................................101§3.6生成相关数据..................................................................................................................101§3.7成果输出检查..................................................................................................................102第4章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103§4.1地类图斑(地类图斑(DLTB DLTB DLTB))..........................................................................................................103§4.1.1属性错误......................................................................................................................103§4.1.2空间拓扑错误..............................................................................................................104§4.2线状地物(线状地物(XZDW XZDW XZDW))..........................................................................................................104§4.2.1属性错误. (104)§4.2.2空间拓扑错误 (104)§4.3宗地(宗地(ZD ZD ZD))......................................................................................................................105§4.3.1属性错误. (105)§4.3.2空间拓扑错误..............................................................................................................105第5章数据编码...............................................................................................................................108§5.1行政区代码......................................................................................................................108§5.2小组编码..........................................................................................................................108§5.3地类图斑号......................................................................................................................108§5.4线状地物编号..................................................................................................................108§5.5零星地物编号..................................................................................................................108§5.6界址点编号......................................................................................................................108§5.7宗地号..............................................................................................................................108§5.8地籍号..............................................................................................................................108第6章属性项代码...........................................................................................................................109§6.1控制点类型代码..............................................................................................................109§6.2单位性质代码..................................................................................................................109§6.3界线类型代码..................................................................................................................110§6.4界线性质代码..................................................................................................................110§6.5等高线类型代码...............................................................................................................111§6.6权属性质代码...................................................................................................................111§6.7耕地坡度级别代码...........................................................................................................111§6.8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111§6.9土地级别代码..................................................................................................................112§6.10证件类型代码..............................................................................................................113§6.11界址线类别代码..........................................................................................................113§6.12界址线位置代码. (113)§6.14界址点类型代码 (114)§6.15开发园区类型代码 (114)§6.16地类图斑地类标注 (114)§6.17行政区描述说明 (115)§6.18地类界线型代码 (115)§6.19标志类型代码 (115)§6.20标石类型代码 (115)§6.21专项类型代码 (115)§6.22房屋结构类型 (115)§6.23索引图点、线、面类型的定义 (116)第1章软件与数据库安装、配置§1.1运行环境§1.1.1服务器端运行环境操作系统环境Windows2000/2003GIS平台ArcSDE9.2for Oracle9i/Oracle10G数据库环境Oracle Database9i/10G;硬件环境服务器:P41.8G/1G/40G§1.1.2客户端运行环境操作系统环境Windows2000/XP/2003GIS平台ArcEngine9.2Runtime+SP6数据库环境Oracle9i/10G OLEDB Driver;其他MS Office2000及以上版本;IE6.0及以上版本;硬件环境客户机:P3800M/512M/20G外部设施必要的外业数据采集设备(如测量仪器、电子手簿等)WINDOWS支持的打印机(必备)WINDOWS支持的绘图仪(可选)A3/A4、A0/A1扫描仪(可选)§1.2系统安装配置好系统运行环境后,就可以进行安装弘图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具体安装步骤如下:1、运行“弘图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exe”文件,弹出系统安装欢迎界面,如图1-2-1:图1-2-12、点击下一步,阅读弘图软件最终用户许可协议,并同意接受协议条款,如图1-2-2:图1-2-23、选择同意些协议后,点击下一步,选择系统安装目录,如图1-2-3,可以通过浏览来更改目录位置;图1-2-34、选择好安装目录后,点击下一步,选择安装内容,如图1-2-4,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安装自己需要的应用工具,例如客户端只进行数据处理,不进行系统设置则只需要选择安装【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处理工具】;图1-2-45、选择好安装内容后,其它的都按默认设置,选择下一步即可,直到系统安装完成,如图1-2-5,点击完成,则完成系统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