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法(新)
- 格式:pptx
- 大小:63.94 MB
- 文档页数:145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及质量要求浅析摘要:建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真实准确的掌握土地利用现状,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简要的从县级数据库建设流程、关于建设数据库的关键问题、数据库建设要求、数据库建设用途介绍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数据库建设;图形数据;属性数据1.县级数据库建设流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最终数据库成果包需通过国家统一下发的国家级质检软件导出,导出成果包前流程包括:(1)可以使用杭州今奥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调数据建库软件,收集勾绘的县级全区域.shp格式图斑矢量数据、村级调查区、行政区、城镇村范围、路面范围、坡度图、耕地等别等基础数据。
(2)进行拓扑检查,检查规则包括图斑不能重叠、图斑不能有缝隙、行政区域界线与图斑完全套合等,若出现问题需要微调整图斑轮廓,直至拓扑检查错误数为零。
其他检查包括数据属性基础检查、控制面积检查、属性检查、拓扑检查、城乡数据衔接检查、坐落逻辑一致性检查、现状要素内逻辑一致性检查、现状要素与其他要素逻辑一致性检查等矢量数据检查。
(3)进行椭球面积计算、控制平差、汇总平差,县级区域面积需与国家下发区域面积数一致。
(4)利用今奥软件一键成果输出,输出内容包括:①“互联网+”举证成果②DOM影像图③基础数据包④其他资料⑤扫描资料⑥文字报告(5)将成果包导入国家级三调检查软件进行质检,若有质检问题,软件会报告问题类型,通过今奥软件进行修改,反复此过程直到国家级三调质检软件错误数为零。
最终导出的成果包即可上报省级检查。
数据成果目录如下:2.关于建设数据库的关键问题(1)已有数据资料质量控制。
已有的年度变更数据库、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耕地等别更新等数据库坐标系统都是西安1980坐标系统,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要求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因此,要将现有的数据资料首先进行坐标转化,确保大地基准一致。
同时要检查已有数据之间是否套合,是否存在属性、范围、界线矛盾冲突。
全国三调数据采集方法及数据库创建思路探讨发表时间:2019-11-06T11:04:20.8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陈少峰1 苏琳2[导读]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发扎十分迅速,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土地的合理利用成为限制城市扩大的主要因素。
郑州华程测绘有限公司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发扎十分迅速,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土地的合理利用成为限制城市扩大的主要因素。
为了协调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迫切需要了解目前全国的土地利用情况,就此在全国范围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
文章对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测绘成果、数据库的创建思路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土地调查;测绘成果;数据库引言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国土三调)于2017年正式启动。
2018年2月2日国务院国土三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指出,国土三调是在国土二调成果基础上利用遥感、航测、地理信息、互联网和测绘等技术实施全国土地的地类、面积、权属和现状等基础属性的摸排清查。
国土三调将启动包括卫星遥感、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登记实地调查核实等方式的技术手段。
1全国三调测绘成果外业数据采集方法1.1传统调绘方法土地利用现状这一调查,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很多,最新的手段有卫星遥感、航测和直接外业调绘。
其中,遥感数据具有一定的便捷性,但分辨率并不高,主要用于某一区域的土地进行动态监测。
1.2基于PixelGrid的区域网平差方法PixelGrid采用基于RFM通用成像模型的算法,可以实现对稀少地面控制点区域的区域网平差技术。
在PixelGrid软件主要进行局域网平差解算、RPC参数文件更新。
首先利用RPC拟合工具将不同类型的RPC文件拟合成PG软件相适应的类型。
然后分析已有资料,在有1:10000基础测绘DEM和DOM成果覆盖区域,优先采用基于1:10000正射影像和DEM密集匹配的方式开展平差,多点自动匹配能够实现多度重叠区的控制点以及连接点匹配,从而减少人工采集控制点的工作量。
数据库标准修改说明在2020年10月15日下发版本基础上,做如下修改:1. 删除表2中分类因素图层中【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表15生物多样性属性表。
2. 数据库标准要求,扩充分类单元图层是必须的,“三调”有这两类图斑的,必须有这个图层;没有的不需要建空图层。
表2中扩充分类单元的约束条件修改为O(可选)。
3. 表5、表6、表9和表10,将“c-标准制”修改为“c-国际制”。
4. 表5、表6中①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级别对应的字段代码由“TRZJSWRZKJB”修改为“TRZJSWRJB”,长度缩减为9个字符。
②耕地二级地类GDEJDL,因在表6中增加了“即可恢复、工程恢复”类别,表5、表6的字段长度统一由原来的6位修改为8位。
5. 表6注15:种植属性为“即可恢复”的耕地二级地类填写“即可恢复”,“工程恢复”的填写“工程恢复”,耕地二级地类级别代码均填写小写字母k。
修改为“种植属性为“即可恢复”的耕地二级地类填写“即可恢复”,种植属性为“工程恢复”的耕地二级地类填写“工程恢复”,级别代码分别选填表36中的对应代码。
”6. 修正表6 注15和表7注16的表述。
表20中地类编码长度变为5。
7. 因有些省份收集到的污染数据是点位的,因此原【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TRZJSWRZK】图层扩充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图斑TRZJSWRTB】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样点TRZJSWRYD】两个图××/T ××××—××××层,两个图层的属性结构分别按照表15和表16描述。
在表2中约束条件由M调整为C,表示仅需提供“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图斑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样点”二者之一。
8. 表18中的【OUT丰度指数】修改为【Ace指数】。
对应的字段代码【OUT_FDZS】也修改为【Ace_ZS】。
9. 关于耕地二级地类的编码,在表36中增加j-即可恢复和g-工程恢复分类。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探究摘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调查中国土地利用现状,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对新时期推进国民经济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时,需要参照前两次土地调查时建立的数据库资料,借用先进的仪器设备,由专业的人员全程跟进,从而提高调查的效率,不可盲目调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获取的数据导入数据库后,增强了数据库的完善性和全面性,让我国的土地利用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探究1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数据库的建设方案设计应当秉承科学合理的原则,参照已完成调查的土地数据,使得设计方案更加符合数据库建设的需要。
在构思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确保该设计符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能够满足当前土地利用现状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与《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内部规定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或者相互矛盾的地方,从而确保工作方案能够切合实际需要,确保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创建人员能够按照设计方案建设数据库。
2基本数据的准备和处理2.1基础资料的准备2.1.1 DOM资料DOM资料主要包括县级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作为地类图斑采集和对比分析的基础资料。
县级卫星影像来源于国家下发,选择分辨率优于1米的遥感影像,使得后续工作开展更加方便。
航空影像一般分辨率比较高,来源于地方采集补充,选择分辨率优于0.2米的航空影像。
2.1.2土地管理资料除了需要获取到地理信息的普查与监测信息、建设用地审批信息、农业用地定级评价信息以外,其他有价值的信息也必须尽量获取,使得获取到的土地管理资料更加完善,如农业用地储备资源信息、土地建设规划信息、基本农田信息等,若是无法收集以上信息,就会造成基础数据缺失。
在建设数据库时必须有土地管理资料,否则这个数据库必然是不完整的。
2.1.3土地调查资料土地调查资料可以从相关数据库中获取,如农村地籍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建设用地调查、年度变更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等数据库资料,各个类型的土地调查资料是三调数据库建设的基础,要确保对上述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搜集。
第三次全国国⼟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概述(⼀)项⽬背景开展第三次全国国⼟调查⽬的是在第三次全国⼟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细化和完善全国⼟地利⽤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地利⽤现状和⼟地资源变化情况,进⼀步完善国⼟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态⽂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宏观调控、⾃然资源管理体制改⾰和统⼀确权登记、国⼟空间⽤途管制等各项⼯作的需要。
开展“三调”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地制度,提升国⼟资源管理精准化⽔平,⽀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三调”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新常态,不动产统⼀登记、⽣态⽂明建设和⾃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等⼯作提上了重要议事⽇程,这些都对⼟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更精、更准的需求。
开展“三调”,全⾯掌握各⾏各业⽤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状况,是实施⼟地供给侧结构性改⾰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降⼀补”精准发⼒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端的现实需要。
(2)开展“三调”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态“三位⼀体”保护,确保国家粮⾷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产资料和最基础的⽣活保障。
我国⼈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平的1/2,中低产⽥约占72%,粮⾷⽣产保障能⼒不够稳定。
随着⼈⼝持续增长,我国⼈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步加剧。
这⼀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熊猫⼀样保护耕地。
开展“三调”,全⾯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地整治,建设⾼标准农⽥,合理安排⽣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划⾜、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建⽴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38 科学与信息化2023年9月上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核查基础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王伯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摘 要 国土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成果核查涉及数据量大,调用频率高,数据版本繁多复杂。
针对各类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核查基础数据库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设计,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基于统一的存储框架,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数据特点与应用场景进行汇集、整合,构建分布存储的数据库集群,以满足第三次国土调查高并发、高吞吐、高性能的数据查询、浏览、应用和服务,为国土调查工作提供高效数据支撑。
关键词 第三次国土调查;基础数据库;设计与实现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asic Database for Result Verification of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Resource Survey Wang Bo-chao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Natural Resources Plann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Urumqi 830011,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Abstract National land resource survey is a major survey of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result verification involves a large amount of data, high frequency of calling, and a variety of complex data versions. For all kinds of data, the basic database for result verification of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Resource Survey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Autonomous Region) is designed in a centralized management manner. In accordance with unified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based on a unified storage framework, an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data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scenarios, a database cluster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is built to meet the high concurrency, high throughput and high performance of data query, browsing,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of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Resource Survey, and provide efficient data support for the National Land Resource Survey.Key words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Resource Survey; basic databas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引言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工作涉及大量的影像数据和调查成果数据,涉及数据量之大、调用频率高,数据版本繁多复杂,对开展三调和后续变更调查工作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TD/T XXXX—XXXX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数据库建设要求 (1)5 数据库建设步骤 (4)6 准备工作 (4)7 数据预处理 (5)8 数据库建设 (7)9 数据汇总 (9)10 质量检查 (9)11 主要成果 (11)12 数据库维护 (12)附录A(规范性附录)国土调查数据库成果目录 (13)附录B(规范性附录)数据汇总方法 (15)ITD/T XXXX—XXXX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延利、冯文利、张炳智、白晓飞、张嘉、王刚武、汪秀莲、胡小华、陈红兵、曾巍、周连芳、梁耘、李琪、杨地、何超英、姜开勤、赵伟、王尔林、滕学伟牛春盈、张小桐、辛丽璇、朱秀丽、刘茂国、黄润兴、刘小芬、黄家林、宋英赫、唐仰军。
TD/T XXXX—XXXX引言为规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的内容、程序、方法及要求,保证数据库成果质量,促进国土调查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等法律、法规,参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等标准、规程,制定本规范。
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对本规范的未尽事宜制定补充规定,但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
IIITD/T XXXX—XXXX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的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质量要求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要求等,适用于指导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更新与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工作流程简述及建库方法研究发布时间:2021-12-05T07:01:53.606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11月上31期作者:赵贺[导读] 本文阐述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工作的工作流程及建立“三调”统一时点增量数据库的流程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赵贺摘要:本文阐述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工作的工作流程及建立“三调”统一时点增量数据库的流程关键词;三调统一时点时点更新 GIS随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初始调查工作的基本完成,“三调”工作进入到了统一时点更新阶段。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的主要目标是在“三调”初始调查成果基础上,通过全面内、外业补充调查,将“三调”成果反映的国土空间利用状况更新到2019年12月31日统一时点上,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国土利用基础数据的需要[1]。
2020年1月,国家在初始调查成果复核完成的基础上,组织了全国“三调”统一时点更新的培训会议,并出台了“三调”统一时点更新技术方案、变更规则、统计说明、质检细则、报送要求等相关文件指导全国工作。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及培训要求,“三调”统一时点更新工作开展的主要前提是完成“三调”初始调查工作及县级数据库接边工作,国家统一下发完成县级接边并通过国家复核的初始调查成果作为“三调”统一时点更新工作的基础数据库,供各地开展工作。
全国三调办统一制作分县(市、区)的2019年年底时段的正射影像图,并提取“三调”初始调查影像时点以来的疑似建设变化遥感监测图斑下发各地。
同时,下发新增建设用地,新增耕地等用地管理信息,辅助地方开展调查[1]。
“三调”统一时点更新调查的数学基础、调查分类、调查精度等技术指标与“三调”初始调查一致。
其主要工作流程为:1)自主变化图斑提取及更新调查:对比“三调”统一时点与初始调查时段的正射影像图,内业提取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图斑,形成调查底图。
“三调”统一时点更新工作的调查目标主要是国家下发的监测图斑,地方自主提取的变化图斑,以及初始调查的问题图斑,对于在初始调查工作中,未上图的监测图斑、变化图斑,应开展外业实地调查举证工作。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高登峰(东莞市测绘院广东东莞523000)【摘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我国首次对国内自然资源进行笛一个系统性调查,是土地调查向自然资源调查的历史性转变,是我国目前一项相当重要命国情国力调查。
因此,保证其调查数据曲准碉性和真实性十分重要。
本文对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现实意义和问题进行了有力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数据库建设方案和针对性的质量控制举措。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829(2020)10-045-0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面国土资源调査的工作,它的根本性质上升到了国情国力层面。
此次土地调查的主要目的对土地利用基础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挖掘细 化和完善,对前两次的土地调查结果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全面清查我国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变动情况,进一步掌握当前土地使用的真实 情况,以健全完善土地监测和统计制度,加强对土地的管理。
三调数据结果的精确性和真实性直接关系到下一步国家土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也进一步完善前两次土地建设所存在 的不足,但是经过前两次土地调查还 遗留着一些历史性的问题,这都导致三调不仅需要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
一、需考虑的关键性问题1.数据库的建设范围由于第三次土地调查内容包括全国土地的权属、使用情况、土地的基本地理情况等信息,在进行数据库建设的时候应执行TD/T1016标准,准确划分辖区,根据土地资源调查和专项调查的结果,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数据库。
此外,土地调查和专项调查的数据应进行一体化建库,然后进行分图层存储,以实现土地调查和专项调查数据成果的有机衔接。
2.各级数据库的建设方式对于不同级别的数据库,应采用合适的建设方式。
县到国家四个层级应分别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相应的管理系统,也要分别构建适合的数据成果共享平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方法分析摘要:三次调整是一项涉及需求侧改革的重大项目,其全过程数据信息和最终成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尤为重要。
在这一阶段,对三色调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是在数据信息准备阶段对遥感技术的三色调图像的质量评价方法、数据采集方法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而对三色调效果的质量管理的科学研究相对较少。
如何控制三次调整的有效性和质量,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已成为能否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三次调整的根本。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方法1三调工作技术流程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的前提下,第三次土地调查要全面优化和完善全国土地资源利用数据,详细准确地掌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规划变更情况,建设为国家发展建设提供土壤资源数据服务的重大项目。
第三次调查的日常任务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重点商业用地调查与评价、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方法2.1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三调中也有十分广泛的运用,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做到对数字资料的准备、生产与验收,并且此技术也始终贯穿三调全程,能够为国土调查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发挥积极的作用。
比如,利用遥感技术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之后,即可借助人机交互对影像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基于计算机读取获得其中的各条信息,进而充分了解土地的使用类型,其后按照土地的使用特点所体现出的影像纹理进行图斑的提取,将其制为调查底图,然后把调查底图传送给各个省份,再全方位实施全国国土调查活动。
在把底图传送给各个省、市、县以后,县级部门需要基于国家下发的调查底图,对底图加以补充、提取变化图斑与各种信息,进而让底图内容更为丰富、完整。
在这一环节中,凭借计算机技术的人机交互功能,可以按照影像传递出的特点,综合地区调查范围以内的各种土地资源利用信息数据、当地各部门所提交的土地使用和管理信息资料进行内业图斑的边界绘制,为国家土地资源的详细、全面调查,制作外业调查数据。
另外,在各省市对调查结果的内业核查工作中,一样采用了计算机的自动对比与人机交互检查功能,以此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
关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的探究从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到国土三调办《关于切实加强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的发布,"内容更广、精度更高、评价更深"的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在全国各省市陆续开展,旨在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
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和推进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举措;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土地调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的基本前提。
作为本次调查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形式,土地调查数据库直接关系到三调能否圆满收尾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实。
本文将从领导班子组建、作业队伍遴选、建库软件选型、质量控制机制建立四个方面谈些看法和意见,探索提升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质量之路。
1地类转换流程1)对照关系的分析需要找出二次调查和本次调查工作以及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分类,并按照具体的分类关系建立起这两次调查工作的对照表,分别列出不同地类间可以进行有效转化以及无法进行转化的地类。
2)地类转换通过本单位针对此次调查工作所研发的软件,结合地类转换的相关文件,可以将二调地类的相关信息数据转化为三调地类的数据资料。
3)线状地物图斑化针对河流、公路、农村道路等线状地物,需要对其进行图斑处理,并对处理后得到的地类图斑层进行相同属性之间的合并,属性类型包括地类编码、权属性质等。
针对线状地物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需要按照二调数据中对其精度的要求,来设置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应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