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86例效果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64.79 KB
- 文档页数:2
厄贝沙坦对老年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影响。
方法:78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150mg,每天一次,治疗32周,分别测量血压(SBP/DBP)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比值。
结果:治疗后血压(SBP/DBP)、LVDd、IVST、LVPWT、LVMI均明显下降,LVEF、E/A均明显上升。
结论:厄贝沙坦不仅能有效降低老年人高血压和逆转其左心室肥厚,而且能明显改善其左心舒张功能。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d the effects of irbesartan 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elderly patientsMethods78 elderly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were given irbesartan 150mg once daily for 32 weeks.Before and after 12 months treatment,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LVDd),left ventricalar septal thick(IVST),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 (LVPWT),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 ,the ratio of peak flow velocity in early diastolic to that at atrial contraction(E/A) were measured by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ResultsAfter 12 months treatment,blood pressure(SBP/DBP) 、LVDd、IVST、LVPWT and LVMI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LVEF、E/A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ConclusionNor only Irbesartan can decreased the hypertension and remodel the hypertrophied ventricle.but also improve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Keywords】Hypertension ;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 Irbesartan高血压(HE)是一种慢性病,也是一种不断进展的疾病,高血压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1],而目前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达8346万,约每2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
厄贝沙坦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厄贝沙坦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给予复方卡托普利片治疗)与研究组(43例,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指标、不良反应以及整体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66%)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6.74%),差异显著(P<0.05)。
结论:厄贝沙坦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血压,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厄贝沙坦片;老年高血压;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2-0087-02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进入到老龄社会,老年高血压发病率日益增加。
且大部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下降的情况,在发病后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不但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外,还会导致后期血压控制效果差,治疗难度增加,造成恶性循环。
老年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及脉压差升高,若长期升高,将直接影响患者心、脑及肾功能,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脑卒中等疾病,甚至死亡。
在临床上,通常选择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但是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内平衡作用不断减退,对药物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老年高血压者采用降压药物治疗时,还应重视靶器官的保护,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及时有效治疗并且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对老年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而厄贝沙坦片是一种口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强效拮抗剂,通过高选择性阻滞ATI受体,可有效预防血管紧张素Ⅱ对周围阻力血管发挥强缩血管的作用,有效控制血压时,也能够保护患者的心脑肾等器官。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较吴菲1 张兴梅(通讯作者)【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方法:现对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对照组采用福辛普利治疗,在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
最终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反映。
结果:两组患者对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福辛普利的耐受性都比较好,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病症都有明显的改善,不过最终在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效果明显高于使用福辛普利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80%。
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明显优于福辛普利,能够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避免或减少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普遍的推广运用。
【关键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福辛普利;原发性高血压【中图分类号】R97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75-01随着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的增加,老龄人群的数量自然也就逐渐增多了。
在老龄人群中,其免疫力以及身体的各方面功能都较之年轻人要弱上许多,因此也就更加容易患病。
而心血管病则是在老龄人群中非常常见的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也是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并且这个病症的发病人群已经正趋于年轻化。
其临床症状诸如头晕、头胀、失眠、健忘、耳鸣、乏力、多梦、易激动等等,1/3~1/2高血压患者因头痛,头胀或心悸而就医,也有不少病人直到出现高血压严重并发症和靶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出现相应临床表现时才就医[1]。
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被不断发现,越来越多的病症也在被逐渐的克服,而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其更多的在于进行更适合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对于本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进行了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福辛普利的治疗,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
3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比较裴泽军;钟皎【摘要】目的比较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单独和联合使用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68例患者按使用的降压药物类型分为氨氯地平组、贝那普利组、厄贝沙坦组、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组(氨贝组)、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组(氨厄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氨氯地平组、贝那普利组和厄贝沙坦组均能较好地控制血压,贝那普利组和厄贝沙坦组的尿蛋白也有显著下降,但贝那普利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联合用药组的降压疗效、肾脏保护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单药各组.结论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均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其中厄贝沙坦降压作用与氨氯地平相当,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后疗效增强,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使用.【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019)003【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疗效【作者】裴泽军;钟皎【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临床中8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1-3], 血压升高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而肾病进程加快也会导致血压的进一步升高[4-6]。
因此,对这类患者的治疗需兼顾血压、血糖、肾功能等多个方面。
基础降压治疗不仅要求药物能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血压之下,还需具备良好的靶器官保护作用,避免对患者血糖调节和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7-9]。
本文选取临床使用较普遍的三大类降压药物中的代表药物—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比较单药应用和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2月新收治并确诊为高血压伴糖尿病肾病的患者268例,均符合1999年中国糖尿病学会和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收缩压在140~180 mmHg, 尿微量白蛋白>30 mg/L; 严格饮食控制,药物控制血糖,单独或联合使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或厄贝沙坦治疗2月以上。
老年高血压的用药指导我国有超过两亿的高血压病人,其中以中老年为主,比例达到65%左右。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而我们对它的认识、治疗与控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更是如此。
那么老年人群中,患有高血压的人群该怎样用药呢?一、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其收缩压至少为140 mmHg,舒张压为90 mmHg。
收缩压在140 mmHg以上,舒张压在90 mmHg以下,可视为患有老年高血压。
二、老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1.以血管弹性下降,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主动脉壁异常;2.压力受体的敏感性下降,使其对血压的调节作用减弱,导致血压波动性增大;3.左心室压力增加,心肌负荷增加,心房面积增加,易发生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4.肾脏方面,衰老所致的肾脏组织结构改变,使细胞外液量增加,水钠滞留,而长期高血压又使肾脏灌流受损加剧,使肾功能恶化;5.高血压长期存在,会导致血管内皮和脑血管发生氧化应激损伤,导致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受损,严重时还会导致脑白质的退化。
三、老年人高血压用药原则每个人的血压水平和伴随的其他疾病都不相同,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来制定治疗方案。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则。
①低剂量:应以最低有效剂量作为初始治疗的起点;②长效型:宜选用长效型,每天一次的服药方式,血压更平稳,依从性更好;③联用:如果单独用药无法达到血压标准,可以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④个体化用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病人的耐受性,选用适当的药物。
首次或组合用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常用的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CCB 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等。
对于上述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比如病人是否存靶器官损害、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因素及并存疾病、有没有药物禁忌等。
依那普利与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比研究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依那普利与厄贝沙坦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0月1日-2013年10月1日共收治的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共62例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62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
治疗6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结果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0/6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59/6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血压降低幅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厄贝沙坦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依那普利,且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厄贝沙坦;依那普利;原发性高血压;对比作为一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原发性高血压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该病病因较为复杂且进展缓慢,好发于中老年人,可严重降低患者健康水平,也是目前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1】。
目前,作为一种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的降压效果已被临床证实【2】。
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现汇报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
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
对照组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32-65岁,平均(48.7±5.4)岁,平均收缩压(164.1±13.5)mmHg,平均舒张压(108.4±7.8)mmHg;观察组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30-62岁,平均(47.3±4.1)岁,平均收缩压(163.9±12.1)mmHg,平均舒张压(101.2±6.3)mmHg。
培哚普利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陈化【期刊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年(卷),期】2003(11)3【摘要】为探讨培哚普利对血压正常的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2 4h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 ,选择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中 ,血压为 10 0~ 14 0 6 0~ 90mmHg ,2 4h 尿白蛋白排泄率为 2 0~2 0 0 μg mim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5 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 30例和对照组 2 0例。
两组血糖均控制在空腹≤ 7.0mmol L、餐后2h≤ 10 .0mmol L后 ,检测血压、微量白蛋白尿、肾功能和血清钾离子水平 ,给予实验组培哚普利 2~ 4mg 天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治疗后第 12周和 2 4周分别复检上述指标。
结果发现 ,较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第 12周和 2 4周微量白蛋白尿实验组分别下降 4 9.6 % (P<0 .0 5 )和 4 1.4 % (P <0 .0 5 ) ,对照组分别增加 7.8%和2 .5 % ,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肾功能和血清钾离子水平均无显著变化 ;实验组因咳嗽停药者占 6 .7% (2 30 )。
结果提示。
【总页数】2页(P269-270)【关键词】培哚普利;糖尿病肾病;疗效;药物对照试验;微量白蛋白;老年人;药物治疗【作者】陈化【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相关文献】1.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112例疗效观察 [J], 向朝芳;戴顺;宋秀三;覃正碧2.缬沙坦与培哚普利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的比较 [J], 陈化3.厄贝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J], 刘新安4.阿托伐他汀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J], 韩晴;张丹;彭燕;严晓琴;李书国5.培哚普利联合舒洛地特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J], 胡猛;吕柏宁;周建国;郭进春;徐显华;肖欣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厄贝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人高血压86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对左心室肥厚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86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和培哚普利组,在服药前和服药后4周、12个月测血压,服药前和服药后12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比值。
结果:服药4周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
治疗12个月后两组LVEF、FS无改变,LVD、IVST、LVPWT 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降低(P<0.01),E/A比值明显升高(P<0.01)。
结论:厄贝沙坦、培哚普利不仅能有效降低老年人高血压,而且能明显减轻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效果明显。
【关键词】厄贝沙坦;培哚普利;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老年高血压病人靶器官并发症较为常见,致残率、死亡率高,所以选择合适的降压药以降低血压、逆转靶器官的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持老年人较好的生活质量尤其重要。
左心室肥厚(LVH)是EH病人常见的心脏结构改变,而LVH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各种降压约物逆转LVH的作用差别很大,我们选择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以比较两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入选者为2002~2006年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即治疗前3次不同时间测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的轻、中度EH老年病人,经超声心动图明确有LVH且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共86例,年龄65~79岁,其中男70例,女16例。
坎地沙坦与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蒋学林【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年(卷),期】2012(000)008【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坎地沙坦和培哚普利在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代谢指标影响。
方法选取2009年5月到2010年6月的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坎地沙坦每日8mg;对照组患者加服培哚普利每日4mg,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为8周,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血尿酸和胱抑素的变化情况。
结果在两组患者治疗第8周末,患者的血压水平全部降低,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脉压缩小幅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坎地沙坦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脉压,降低血尿酸和胱抑素水平。
【总页数】2页(P3359-3360)【作者】蒋学林【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相关文献】1.培哚普利联合坎地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 [J], 易华;秦福芳;李愔2.培哚普利和坎地沙坦倍增剂量治疗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J], 胡佳勇;王红勇;曾春雨;张晔;袁东;刘质;杨剑;王旭开3.用坎地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J], 周良斌;胡昌盛4.用坎地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J], 周良斌;胡昌盛5.坎地沙坦与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研究 [J], 邱彦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培哚普利联合伊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张翠云;唐珺【摘要】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血肌酐、血钾、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2例高血压病患者依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使用培哚普利降压,必要时加用吲达帕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伊贝沙坦,疗程均4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压、 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钾.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血压和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明显( P< 0.01) ,血肌酐及血钾水平无明显改变( P>0.05) .治疗后两组间血压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 ,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P<0.01).结论:培哚普利联合伊贝沙坦对降低高血压病患者尿蛋白排出量较单独应用培哚普利疗效更佳.【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08(034)004【总页数】2页(P256-257)【关键词】培哚普利;伊贝沙坦;高血压病【作者】张翠云;唐珺【作者单位】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17;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医院,四川,成都,6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均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和靶器官保护作用,我们将两种一线药物联合用于高血压病患者,观察联合用药对患者血压、血肌酐、血钾、尿蛋白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2007年1~12月在两院就诊的高血压病(Ⅰ期、Ⅱ期)患者共52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1],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并糖尿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
将52例高血压病患者依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26例。
观察组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7~73岁,平均55±18岁。
对照组26例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3~75岁,平均54±21岁。
氯沙坦与培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导读:本文氯沙坦与培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氯沙坦与培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张碧珍陈炳煌王挹青氯沙坦(Losartan,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通过选择性、特异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型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有效的抗高血压效应。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Losartan与ACEI类药物培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
1一般资料按照1978年WHO诊断标准选择高血压病患者55例,病人分为氯沙坦组(25例)、培多普利组(30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平均体重、平均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观察方法以2周安慰剂服用准备期,继而以12周的治疗期。
安慰剂服用最后1次就医时每隔30 min测量一次卧、立位血压和心率,共3次,取基平均值为基值。
氯沙坦剂量为1日1次,1次口服50 mg,培多普利为1日1次,口服1次4 mg.服后第2、4、6、8、12周测量卧、立位血压和心率各1次。
3结果3.1卧位血压与心率氯沙坦组的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基值为170/106 mmHg,用药后各次测值分别较基值平均降低13/12 mmHg、17/19 mmHg、24/22 mmHg、28/25 mmHg、31/26 mmHg,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培多普利组的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基值为168/105 mmHg,用药后各次测量亦分别较基值平均降低13/12 mmHg、18/19 mmHg、23/22 mmHg、27/24 mmHg、30/27 mmHg,均有显著性差羿(P<0.05)。
治疗前后两组卧位心率均无明显变化。
3.2立位血压与心率氯沙坦组的立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基值为183/108 mmHg,用药后各次测量较基值降低20/13 mmHg、24/18 mmHg、31/25 mmHg/34/26 mmHg、37/28 mmHg,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培多普利的立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基值为170/107 mmHg,用药后各次测值亦分别较基值平均降低18/12 mmHg、22/19 mmHg、25/24 mmHg、30/25 mmHg、35/27 mmHg,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高血压日科普降压药,普利比沙坦更好?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高血压常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共存,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困素,可损伤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高血压分为:1、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的95%,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
2、继发性高血压(即症状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高血压只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约占高血压的5%。
高血压定义: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值收缩压均≥140mmHg和(或)舒张压均≥90mmHg,可诊断高血压;或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虽血压<140>仍诊断为高血压。
病因: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基础上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国内调查发现,与无高血压家族史比较,双亲一方有高血压病者其高血压患病率高1.5倍,双亲均有高血压者则高2~3倍。
近年来发现,一些基因突变与高血压相关,一些与高血压相关的因素,如盐敏感、胰岛素抵抗等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中间表型。
二、环境因素:1、饮食:高钠低钾饮食:大量研究证实,钠的代谢与本病有密切关系,膳食中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
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每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mmHg及1.2mmHg。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人每天摄盐量应控制在5g以下。
钾的摄入量与血压呈负相关。
高蛋白质摄入属于升压因素。
我国人群叶酸普遍缺乏,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与高血压发病正相关,尤其增加高血压引起脑卒中风险。
2、体重:体重增加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肥胖的类型与高血压发生关系密切,腹型肥胖者容易发生高血压。
3、吸烟、饮酒:吸烟通过尼古丁引起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升高血压,大量饮酒的升压作用主要反映在心排血量与心率增加,可能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