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居住区技术经济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13.66 MB
- 文档页数:70
2023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单选题(共30题)1、当初步设计达到一定深度,建筑结构比较明确,并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出概算工程量时,编制概算可采用:( )A.概算定额法B.概算指标法C.类似工程预算法D.预算定额法【答案】 A2、下面哪项是国务院条例规定的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报考条件?( )A.取得建筑学硕士以上学位或相近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并从事建筑设计或者相关业务3年以上的B.取得建筑学学士以上学位或相近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并从事建筑设计或者相关业务4年以上的C.具有建筑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从事建筑设计或者相关业务5年以上的D.具有建筑学相近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从事建筑设计或者相关业务5年以上的【答案】 C3、有永久性顶盖无维护结构的场馆看台建筑面积应:( )A.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B.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计算C.按其顶盖面积计算D.按其顶盖面积的1/2计算【答案】 A4、一般情况下,有防尘和防静电要求的专业用房的建筑地面工程最好是采用:( )A.活动地板面层B.塑料板面层C.大理石面层D.花岗石面层【答案】 A5、居住区技术经济指标中的人口净密度指的是()。
A.居住总户数/住宅用地面积B.居住总人口/住宅用地面积C.居住总户数/居住区用地面积D.居住总人口/居住区用地面积【答案】 B6、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在设计任务书报请批准时,必须附有哪个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 )A.建设主管部门B.规划主管部门C.房地产主管部门D.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答案】 B7、设计概算是设计单位编制和确定的建设项目从筹建至()所需全部费用的文件。
A.竣工交付使用B.办理完竣工决算C.项目报废D.施工保修期满【答案】 A8、下列哪一项不包括在注册建筑师的执业范围内?()A.古建筑修复设计B.对本人主持设计的项目进行施工指导和监督C.室内外环境设计D.施工项目经理从业【答案】 D9、注册建筑师小张在甲设计公司注册执业工作8个月后跳槽到乙设计公司。
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学研究的是从劳动消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观点来评价技术活动。
建筑技术经济就是对建筑产品的技术方案(包括投资方案、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技术政策)进行技术与经济的分析、计算、比较和评价。
从中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指标是对设计质量优劣和设计方案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的评价的项目指标。
由于影响设计方案和设计质量的因素繁多,而且不少因素对方案优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多以一组指标来评价,这成组的指标也叫指标体系。
建设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按要求可分为几大类。
1.按指标的范围,可分为综合指标和局部指标。
2按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实物(使用价值)指标和货币指标(价值)。
3.按指标的应用,可分为建设指标和使用指标。
4.按指标的性质,可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是针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评估项目。
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中每一项都有针对性地评价和反映着某些方面的控制作用和使用意义,每一项都是居住区整体居住水平的反映,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评价、使用评估都要通过这每一项指标来表达。
另外,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起制约作用。
评价或优化规划方案时,应综合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整体地、综合性地评价和优化。
还有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价和优化结果,不仅仅取决于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还要看规划方案的功能合理性,布局创新的科学性,环境质量的保证度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水平。
也就是说同样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几个方案。
要善于运用这些指标系列,评价出优秀方案。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居住区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来确定: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
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的设计其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必须计算,下列指标包括必要指标、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规定。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现在解释一下各项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一、规划总用地是规划局批准的地块,不是全部能用于居住区设计的,其“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1、居住区用地(R)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1)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地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2)公建用地(R02)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底层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A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栋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B底层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专用场院或因公建需后退红线的用地,(如公交车站马路加宽处)均应计入公建用地。
(3)道路用地(R03)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按道路红线宽度计算。
△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有人行道时也计入面积。
△组团(级)道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我认为,现在有的已加宽,连接停车位或兼作消防车道的所以应计算面积。
居民停车场计入面积。
(4)公共绿地(R04)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绿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A 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2条的规定: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道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它围墙、院墙算到墙角;B 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算;C 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3条的规定: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m;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m;D 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应符合本规范表7.0.4 ---2要求;至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级主路敞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主要出入计算组团绿地面积还应满足1/3绿地面积在基本日照阴影线之外的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涂黑其相应的编号)1.为了提高砖混结构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环绕整个建筑物墙体所设置的梁是()。
A.连续梁B.简支梁C.圈梁D.主梁2.结构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耐久年限较长,多层、高层建筑都可采用的建筑结构类型是()。
A.砖混结构B.砖木结构C.钢结构D.钢筋混凝土结构3.下列类型的电梯中,一般需要选用高速电梯的是()。
A.客梯B.货梯C.消防电梯D.观光电梯4.为使厨房吊顶耐火和不变形,常选用的理想吊顶面层材料是()。
A.石膏板B.PVC板C.矿棉板D.铝合金板5.能够从中查阅或确认建筑物室内外地面标高和外墙构造情况的施工图是()。
A.建筑平面图B.建筑立面图C.建筑剖面图D.建筑详图6.在合同实施阶段,按合同调价范围和调价方法,对实际发生的工程量增减、设备和材料价差等进行调整后计算并确定的工程造价是()。
A.合同价B.结算价C.决算价D.修正预算价7.能够反映调查区域内各宗土地的分布、界线、位置和面积,经过土地登记具有法律效力的专题地图是()。
A.地形图B.房产图C.宗地图D.地籍图8.关于房产图的测绘顺序,正确的是()。
A.房产分幅图、房产分户图、房产分丘图B.房产分幅图、房产分丘图、房产分户图C.房产分丘图、房产分幅图、房产分户图D.房产分户图、房产分幅图、房产分丘图9.张某购买了一套住宅,测量结果表明:该住宅套内使用面积为110 m2;套内自有墙体的水平投影面积为8m2,共有墙体的水平投影面积为12m2;封闭阳台的水平投影面积为6 m2,未封闭阳台的水平投影面积为4m2,则该住宅的套内建筑面积为()m2。
A.128B.132C.134D.14010.通常采用城市化率指标来测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的计算公式为()。
A.城镇人口数/农村人口数B.城镇企业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C.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D.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11.根据城市景观要求,沿街建筑物通常需适当退后建设,所依据的规划控制线是()。
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定义、内容、成果、审批一.定义,内容:控制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和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的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详细确定规划地区各类用地的界限和使用范围,提出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的控制指标:规定各类用地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规划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后退红线等;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的用地界限;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细则。
这一阶段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主要依照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景观设计要求,提出各项景观建设标准和用于景观设计的各项控制指标,指导下一阶段景观设计。
二.成果:(一)位置图。
图纸比例不限;(二)用地现状图。
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必要时分别绘制;(三)土地使用规划图。
图纸比例同现状图,画出规划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范围;(四)地块划分编号图。
图纸比例1/5000,标明地块划分界线及编号(和本文中控制指标相对应);(五)各地块控制性性详细规划图。
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图纸标绘以下内容:1.规划各地块的界线,标注主要指标;2.规划保留建筑;3.公共设施位置;4.道路(包括主、次干道、支路)走向、线型、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5.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必要时4、5两项可单独绘制)。
(六)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
标绘各类工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三.审批:应该由市人民政府审批。
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的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6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确定的意义、如何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规定性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泊车位及配套服务设施,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
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要:住宅建筑面积密度。
包括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及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这项指标用以衡量住宅容量是否合理及控制住宅面积建设量来自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建筑面积。
指建筑物各层面积的总和,包括主要使用面积、辅助使用面积和结构面积三项。
在住宅设计中主要使用面积是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的起居室、餐室、卧室等面积的总和。
辅助使用面积是建筑物各层平面中从属于起居活动的房间(厨房、盥洗、厕所、储藏室等)面积的总和。
结构面积是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的墙柱等结构物所占面积的总和。
在居住区规划中,建筑面积用于计算建筑面积总量及建筑面积密度等指标。
2.建筑密度。
指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与基地面积之比,一般以百分比表示,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的空地率和建筑物的密集程度。
3.人口密度。
分为人口毛密度与人口净密度两种,人口毛密度是按居住区或居住小区总用地计算。
通常作为计算城市规划用地的控制指标。
人口净密度按住宅用地计算,主要衡量居住密集程度和居住水平。
4.住宅建筑套密度。
包括住宅建筑套数毛密度及净密度,前者指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后者指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
住宅建筑套密度反映在用地单位面积上的住宅密集度和居住环境质量。
5.住宅建筑面积密度。
包括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及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这项指标用以衡量住宅容量是否合理及控制住宅面积建设量。
6.住宅建筑净密度。
指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的比率(%)。
7.建筑面积密度。
又称容积率。
指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面积(m↑2/ha)。
它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程度,容积率越高,土地开发强度越高。
容积率是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8.住宅居住面积密度。
指居住区、居住小区或住宅组团内全部住宅可供居住的总面积(卧室、起居室、餐厅)与用地总面积之比(m↑2/ha)。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36879 50180-93(2016 年版)目录1 总则2 术语、代号3 用地与建筑4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5 住宅6 公共服务设施7 绿地8 道路9 竖向10 管线综合11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附录A 附图及附表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附录A 附图及附表1 总则1总则1.0.1 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 1.0.3 的规定。
1.0.4a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 小区- 组团、居住区- 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1.0.5 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1.0.6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5.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1.0.5.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1.0.5.3 符合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1.0.5.3a 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充分利用河湖水域,促进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1.0.5.4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1.0.5.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1.0.5.6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1.0.5.7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1.0.5.8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1.0.7 居住区规划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