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系统同步原理共16页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16
数字通信原理第一章概述一、通信及通信系统的构成1、概念2、构成二、信息、信号及分类1、信息:用来排除不定性的东西。
2、信号:是用来携带信息的载体。
3、信号分类:模拟信号:强度的取值随时刻连续变化,取值个数无限。
数字信号:强度参量的取值是离散变化的,取值个数有限。
PAM信号是模拟信号。
(时刻上离散,但幅度取值不是有限个。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四、数字通信的特点及性能指标1、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存(2)便于加密处理(3)利于采纳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4)设备便于集成化、小型化(5)占用频带宽2、性能指标:信息传输速率(bit/s):每秒钟传输的信息量。
有效性指标符号传输速率(Bd):单位时刻内传输码元的数目。
频带利用率:单位频带内的传输速率。
误码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误码的码元个数与传输的总码元数之比。
可靠性指标抖动:是指数字信号码相关于标准位置的随机偏移。
M进制信号与二进制信号码元数n的关系为:M = 2n因此,信息传输速率与符号传输速率的关系是:Rb = NB·M2log式中:Rb 为信息传输速率。
NB为符号传输速率。
M为码元(或符号)的进制数。
例如:四进制码元序列符号传输速率2000Bd,其信息传输速率为多少?Rb = NB· log2M= 2000×log24= 4000 bit/s用来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效率(有效性)的指标应当是单位频带内的传输速率。
误码率(平均误码率)P e = ∞→N lim Nn传输总码数发生误码个数第二章 语声信号数字化编码第一节 差不多概念A/D 变换 抽样:是将模拟信号在时刻上离散化的过程。
量化:是将信号在幅度上离散化的过程。
编码:是将每个量化后的样值用一定的二进制代码来表示。
D/A 变换:译码、滤波(低通)第二节 PCM 编码一、抽样1、抽样定义及实现的电路模型)(t f s = )(t f ×)(t S T2、抽样定理(能判定信号的类型,确定抽样频率的大小,画出频谱图)(1) 低通型信号:是指低端频率从0或某一频率0f 到某一高限频率M f 的带限信号,并有0f 〈M f -0f 的限定条件。
通信原理同步
通信原理是指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中,同步是通信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通信中,同步是指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时钟信号保持一致,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同步可以分为硬件同步和软件同步两种方式。
硬件同步通常通过传输中的特殊信号来实现,例如串口通信中的RTS(Request to Send)和CTS(Clear to Send)信号线,
以及以太网通信中的同步帧等。
接收端根据发送端发送的同步信号来确定数据的传输时机,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接收。
软件同步则是通过通信协议或者算法来实现的。
发送端和接收端通过预先约定的规则来保持同步,例如在通信协议中规定每个数据帧的起始和结束标志位,接收端根据这些标志位来判断数据的边界,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同步在通信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它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并保证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电话通信、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等领域都有同步的应用。
总之,同步是通信原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时钟信号、特殊信号或者通信协议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接收端的同步,为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