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中医药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32
针灸联合康复护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发布时间:2022-12-04T03:47:36.944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9期作者:王金妍[导读] 主要研究护理措施、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等,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病患给予针灸治疗和康复护理王金妍郧阳区人民医院,湖北十堰,442500一、摘要主要研究护理措施、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等,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病患给予针灸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状况。
抽取80例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病人为实验对象,对其实施治疗与护理干预,治疗方式相同,护理措施不同。
其中研究组的40例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并且予以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的40例病患进行针灸治疗,同时接受常规护理措施。
采取不同护理后的具体情况说明,康复护理的满意度情况为39/40(97.50%)例,常规护理满意程度为32/40(80.00%)例。
接受常规护理的病患护理效果为33/40(82.50%)例,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为40/40(100.00%)例。
给予常规护理的并发症为11/40(27.50%)例,康复护理的并发症率为1/40(2.50%)例;由此显示,针灸结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降低膀胱的残余尿量,提高膀胱功能,并且护理满意度较好,护理效果确切,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对疾病的恢复具有一定性的促进作用。
二、引言近年来,神经源性膀胱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患病后病患的排尿功能出现障碍现象,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还容易引发感染,危害性极大。
当膀胱周围神经或者控制膀胱中枢神经受损将导致排尿功能障碍,因此称神经源性膀胱。
该病的临床症状为膀胱储尿、排尿功能障碍,属于下尿路感染一种相应并发症的总称,神经系统损伤是致使脊髓损伤后发生神经源性膀胱的关键因素,。
脊髓损伤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就是神经源性膀胱,该病将严重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重者将危及生命安全。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研究概况陈一鸣;邱晶晶;黄睿;谢斯婷;彭炳森;郑永泽;李赛美【摘要】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中医多种外治法如针刺、穴位贴敷、艾灸、耳穴贴压、推拿等,均可改善DNB患者症状和体征.文章通过对近3年中医外治法治疗DNB相关文献资料的进行综述,认为临床上治疗DNB应当在重视基础疗法如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定期排尿训练等,积极结合中医外治疗,以改善DNB患者症状和体征,减少西药副作用,避免外科手术创伤,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危害.【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7(026)017【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中医外治法;研究概况【作者】陈一鸣;邱晶晶;黄睿;谢斯婷;彭炳森;郑永泽;李赛美【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69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越发上升,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会面临泌尿系的慢性并发症[1],而其中以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发病率最高,达25%~85%[2]。
DNB是指由糖尿病引发的控制膀胱排尿的中枢及周围神经损害所致的下尿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导致膀胱容量增大,残余尿量增多,逼尿肌无力等[3]。
中医上归属“消渴”、“癃闭”范畴,基本病机为肾与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且与肺、脾、肝、三焦有密切关系。
常见症状为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晚期可发展为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最后致慢性肾功能不全[4]。
西医治疗DNB在控制血糖上,多采用修复和营养受损神经、外科手术导尿、排尿训练等[5]对症治疗支持方法,疗效欠佳。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膀胱研究进展李生龙1,赵永强 2,贾云鹏2,梁永林3,卢刚刚1,赵渊博1,马 旭1(1.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2.甘肃省中医院泌尿外科,甘肃 兰州 730050; 3.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摘要] 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膀胱(DNB )是一种由高血糖引起的自主神经受损导致的异常排尿反应和膀胱功能障碍的统称,多见于糖尿病病史15年以上的患者。
近年来,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DNB 的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小,且能够避免外科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的危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DNB 的发病机制、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认为可能与糖代谢改变、神经传导通路障碍、逼尿肌细胞损伤、氧化应激损伤、尿路上皮的改变及尿道的形态和功能改变等有关。
中医则认为DNB 病位主要位于肾和膀胱,与肺、脾、肝、心、小肠、三焦关系密切。
中医药治疗方面多采用著名医家的独到疗法,结合针灸、穴位贴敷、中药封包、循经走罐、滚珠式手足按摩、耳穴贴压、穴位注射、低频脉冲及推拿等外治方式,内外合治,临床疗效突出。
参考文献41篇。
[关键词] 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膀胱;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 R25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7-358X (2024)04-0435-06DOI :10.16295/ki.0257-358x.2024.04.020Research Progress on Treating Neurogenic Bladder of Diabet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 Shenglong 1,ZHAO Yongqiang 2,JIA Yunpeng 2,LIANGYonglin 3,LU Ganggang 1,ZHAO Yuanbo 1,MA Xu 1(1.College of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30,China ;2.Urology Department ,Gans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50,China ;3.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30,China )Abstract Diabetic neuropathic bladder(DNB ) is a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 urination reactions and bladder dysfunction caused by autonomic nerve damage due to high blood glucose level. It is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diabetes for more than 15 years. In recent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DNB due to it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minimal adverse reactions ,avoidance of surgical trauma ,reduction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 quality of lif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genesis ,etiology ,and progress of TCM treatment for DNB. Western medicine has not fully elucidated its pathogenesis which is currently thought to be related to altered glucosemetabolism ,blocked neural conduction pathways ,damage to detrusor cells ,oxidative stress damage ,changes in the urothelium ,and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the urethra. According to TCM ,DNB is primarily located in the kidneys and bladder ,closely related to lungs ,spleen ,liver ,heart ,[收稿日期] 2023-12-10[基金项目]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2JR5RA638)[作者简介] 李生龙(2000—),男,甘肃临夏人,2023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泌尿外科研究,邮箱:2827033**********。
付于主任医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思路初探田春洁【摘要】付于主任善从膀胱气化不利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其病机以肾精亏虚、下焦虚寒为本,气滞、血瘀、热客膀胱为标,临床上多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证.临床诊治中应注意辨病因、寒热、虚实、病程、体质及兼症.文章还列举了付师用药精华、针灸治疗及日常调摄以增强疗效,并附验案1则.【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6(025)002【总页数】3页(P262-264)【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中医治疗;经验【作者】田春洁【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8付于主任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后,研究生导师。
师从著名中医内科专家王永炎院士和著名针灸学家韩景献教授,善于针药并用治疗疑难杂症,临证多效验。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良多。
现将付于主任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经验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神经病变导致的膀胱和(或)尿道功能异常,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疾病总称。
其临床表现随病因的不同而有变化,但临床上主要以尿频、尿急、尿不尽、尿潴留、尿失禁等症状多见[1-2]。
付于主任擅长针药并用,同时辅以生活起居调摄综合治疗本病,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付于主任认为其与古籍中所记载的“尿失禁”“癃闭”“淋证”等病症相类似。
本病多因年老体虚,由外感、内伤、饮食不当、情志不遂而触发,多见于中风、消渴、外伤等的并发症[3]。
中风后清窍被蒙蔽,神明难主,肝肾亏虚不足,下元虚寒,湿浊瘀血阻于下焦,膀胱自行其令,气化开合失司;消渴日久,下焦精血亏虚,脉络瘀阻,导致膀胱气化失司;头部、脊柱外伤后,伤及督脉,肾气肾精受损,寒客下焦,影响州都之管司开合之职发为本病。
付于主任根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的论述,认为本病总的病机为膀胱气化失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