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54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2)会用有效碰撞理论解释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实验法: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简单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归纳法:由实验现象归纳同种影响因素对不同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宏观现象到微观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分许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控制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对生产生活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
难点:用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活化能概念模型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主要为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生活中涉及到很多化学反应,如金属的腐蚀、食物的变质、燃料的燃烧、污水的处理、药物的研发与生产等等。
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对人们生产生活也有利有弊。
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生产效益从而更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往往需要对化学反应速率加以影响和控制。
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大家可以根据黑板上提供的例证加以总结归纳:【问提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思考与总结】请大家比较以下各组反应速率并总结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1、Na + H2O Fe + H2O2、夏天食品变质冬天食品变质3、在空气中加热铁丝在纯氧中加热铁丝4、普通电饭锅与高压锅做食物5、面粉厂禁止明火【生】归纳,叙述。
【板书】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反应物的性质。
2、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原电池原理等。
【过渡】本节课重点学习浓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那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呢?【生】控制变量法研究。
第2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数据分析,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并能分析推测其相关应用。
2.构建化学平衡常数相关计算的思维模型(三段式法),理清计算的思路,灵活解答各类问题。
一、化学平衡常数及表达式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表达式 (1)分析教材表中数据,发现以下规律: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体系内生成物浓度幂(以其化学计量数为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就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K 的数值与各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和反应路径________。
(2)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表达式⎩⎪⎨⎪⎧任意时刻,浓度商Q =c p(C )·c q(D )c m(A )·c n (B )平衡状态时,K =Q =2.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同一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与浓度、压强________,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反之减小。
如不同温度时,H 2(g)+I 2(g)2HI(g) ΔH =-14.9 kJ·mol -1的平衡常数K :温度 425.6 ℃ 457.6 ℃ K54.548.73.K 与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关系反应进行得越完全,K 越大,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K 越小。
一般来说,当K >105时,该反应就进行得________了。
如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①N 2(g)+3H 2(g)2NH 3(g) K (298 K)=5.6×105 ②N 2(g)+O 2(g)2NO(g)K (298 K)=1.9×10-31两个反应中进行彻底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在常温下很难进行的是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和反应物、物的概念1.2 化学平衡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平衡常数和平衡移动原理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平衡的掌握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动力学2.1 化学反应速率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2 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概念和意义掌握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表和实例讲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动力学的概念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动力学的应用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动力学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反应速率和动力学的掌握第三章: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学3.1 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学基本原理理解化学计量学的定义和意义掌握物质的量、摩尔和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3.2 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学计算理解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学计算方法掌握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比例和反应限制因素的计算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通过练习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化学计量学的计算方法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化学计量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计量学计算方法的掌握第四章:酸碱反应与溶液的pH值4.1 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酸碱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掌握酸碱的分类和酸碱反应的类型4.2 溶液的pH值与酸碱度理解溶液的pH值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掌握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反应的关系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的pH值与酸碱度的关系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酸碱反应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溶液的pH值与酸碱度的掌握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和氧化还原数的定义5.2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方法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计算和电极电位的应用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方法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方法的掌握第六章:有机化学反应原理6.1 有机化学反应概述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分类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团6.2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理解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步骤和类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条件和机理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分类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应用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掌握第七章:有机合成反应7.1 有机合成反应概述理解有机合成反应的目标和策略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7.2 有机合成反应技术理解有机合成反应的技术和条件掌握有机合成的实验操作和技巧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有机合成反应的目标和策略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合成反应技术的应用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有机合成反应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有机合成反应技术的掌握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8.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方法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原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确定和分析技术8.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实验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实验的操作和技巧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实验的结果和解释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实验的应用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实验的掌握第九章:化学反应的应用9.1 化学反应在工业中的应用理解化学反应在工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掌握化学反应在工业中的具体应用和技术9.2 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掌握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技术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化学反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应用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应用的掌握第十章:化学反应的安全与环保10.1 化学反应安全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反应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掌握化学反应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措施10.2 化学反应环保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环保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掌握化学反应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化学反应安全和环保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性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安全和环保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安全和环保的掌握重点和难点解析补充说明: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如何影响反应速率。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第2章化学反应方向、限度及速率第1、2节复习课教学案例(第1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在内容上如此多定量探讨内容,在高中阶段有什么用途和意义呢?在过去教材使用过程中,常常遇到学生“ 这个反应为什么可以发生而另一个反应却不能发生?” 、“ 这些反应条件怎样影响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等等问题让我们欲言难齿而苦恼。
现在教材中第2 章“ 化学反应方向、限度及速率” 是在具有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初步概念并已经能够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热效应基础上引入“ 焓变” 及“ 熵变” 定量探讨化学反应进行方向,引入“ 化学平衡常数” 定量探讨和描述化学反应限度,应用化学平衡常数定量探讨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
引入“ 反应速率常数” 定量探讨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引入“ 活化能” ,结合反应速率常数定量探讨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
本专题在模块中处于中介和桥梁作用。
化学反应中焓变,以及及熵变一起是判断化学反应方向依据,化学反应快慢、方向和限度又是溶液中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高一学年学习和锻炼,在心理上逐渐趋于理性,认识事物能力得到加强,并具备了一定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必修2 化学反应速率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慢和限度之分,浓度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和化学反应限度,但不知其因,也没有作定量研究。
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求知欲,加强过程及方法培养,提高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1. 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方向。
2. 描述化学平衡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转化率。
3.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过程及方法:把握整体思路,抓住问题线索。
标准提出“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方向”,仅仅要求学生知道化学反应发生总趋势是体系能量降低和熵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