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观念
- 格式:ppt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医养生康复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扶正辟邪《素问》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养生始终强调“治未病”,这也是中医养生的最终目的。
疾病的发生有其特定的内外因素,病变虽复杂,但大部分疾病其病因可知、病势可测、病兆可察,只要加以适当合理的控制干预,是可以预防的。
大多数人误认为没有症状就是健康或小病拖延,或病后忽略保健,都是不可取的。
适时地体检、就医对您自己及家人、社会都是积极有益的。
2.动静互涵,形神合一动与静是事物相对的两种表现形式。
中医养生注重动静结合,形与神俱;动静适宜,形神共养;动以练形,静以养神。
养生是运动与静养的结合,中医养生注重倡导适宜的各种传统养生方法、体育锻炼之类的形体劳动,使气机顺畅、气血流通而百病不生。
适当的动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等形体组织,可增强脾胃的健运功能,脾胃健旺,气血生化之源充足,便可健康长寿。
“静”包括精神上的清静和形体上的相对安静状态。
心神之静不提倡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指精神专一、摒除杂念、心无妄用,以达到心境空明宁静的境界。
形宜静养,中医养生主张动与静适宜有度、劳逸结合,才能达到形神合一、增强体质的目的。
3.审因施养,三因制宜中医养生提倡养生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实际情况,找出适合个人的养生保健方法,不可一概而论。
人们可以主动采取适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施以调节手段,减少不良因素影响,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养生强调因时制宜。
人体的一切生理和心理活动都与外界阴阳消长转化息息相关。
中医学倡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起居有常,衣着适当,以适应四时气候等环境的变化。
个体应根据四时、月廓、昼夜的变化规律,调控自身精神活动、起居作息,利用最适合的时间和方法来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养生强调因地制宜。
不同方位地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对人的生、长、壮、老及生理、病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景色宜人、日照充足,有助于安定情绪,能改善和提高呼吸、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
1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是借助草药,结合禁忌、饮食调养、运动调理、心理疏导等方法,保持和恢复机体的健康,使人们实现身心健康而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达到良好平衡。
中医养生康复学倡导守正、戒邪、调和三原则。
守正原则是指,应该遵循自然和尊重中医理论中的相关论述,保持道德行为的正义,本着仁爱的心理准则,回归本respite礼仪,增强养生意识,尊重生命等原则。
戒邪原则是指,让自己免于精神和生理上的恶劣影响,远离恶习和毒品。
调和原则是指,保持自然和社会秩序的平衡;在生活中奉行爱心、宽容和和谐;不以言语、行为伤害他人;修正缺陷,摆脱误区。
中医养生康复学从四面把持起来,有标准地调节自身的情绪、生活习惯和饮食;勤于体育锻炼和运动,使自己的身体健康;加强阅读,多看书、学习,增强知识修养;认真研究和学习中医养生理论,加深对养生观念的了解。
只有遵循了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才能保持和恢复机体的健康,达到良好的生活平衡,使整个人体始终能够达到健康而稳定的境界。
康复中医知识点总结大全一、中医康复的理论1. 中医康复的基本理论中医康复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精气神学说等。
其中,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是中医思想的起源,阐述了事物的相对,即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在疾病康复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理阴阳平衡,是中医康复的重要原则。
2. 中医康复的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康复的病因病机学说主要包括外感、内伤、情志、饮食、生活方式等。
外感病因是指外界有害因素侵入人体,引起疾病的发生;内伤病因是指人体内部因素失衡,引起疾病的发生;情志病因是指情绪不畅,导致人体内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饮食病因是指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体内气血不畅,引发疾病的发生;生活方式病因是指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影响人体的健康。
3. 中医康复的治疗原则中医康复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辨证施治、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祛病强身、防病治未病等。
这些原则是中医康复的基础,它们指导着中医医生进行康复治疗的具体操作,使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二、中医康复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康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使用中药材制成的药物来调理患者的身体,促进疾病的康复。
中药治疗的优点是疗效稳定,副作用小,适合长期服用,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康复非常有效。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康复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它通过刺激穴位,调理经络,促进气血畅通,达到治疗疾病,康复患者的目的。
针灸治疗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适用范围广,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疼痛疾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康复的另一种方法。
它通过按摩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理气血,调和阴阳,促进身体的健康康复。
推拿按摩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无副作用,适合老幼妇孺,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康复具有良好效果。
4.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中医康复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调理气血,促进身体健康的康复。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概念及学科特点
中医养生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养生指导下,以康复锻炼为基础,以调节人体生理机能,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健康意识,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对健康概念的了解,让人
们行之有效的保健的一种综合的体育运动科学。
中医养生康复学主要研究内容有:
1、康复锻炼方法:综合运动、物理康复疗法、药物康复疗法、按摩疗法、疗效评价等。
2、健康教育:从中医养生理论出发,制定合理的防疗保健措施及锻炼方案,加强营
养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知识的全民参与程度,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生理机能调节:依据生物变化原理,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
促进人体各器官系统共同协调发展,实现强健、主动、和谐的状态。
4、中医养生康复指导:针对不同人群,按中医养生基本原理,采用非药物措施,结
合中医养生疗法,包括体育锻炼,合理膳食等,及时调整生活环境,达到有效保健的目的。
1、以中医养生学为基础:中医养生康复融合了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其有
效的康复运动动作、技术、方法及护理的专业性学科。
2、综合性:中医养生康复学将医学知识、体育运动知识、健康教育知识、营养知识、心理学等进行综合应用,结合传统中医经典,深入研究其相关准则和法则,系统探讨中医
养生康复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3、实用性:中医养生康复学关注健康进行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将健康管理贯
穿预防、健康促进、疾病预防与治疗等各个环节,促使人们全面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
自我保健能力。
中医养生康复学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加入现代科学技术,综合研究其养生调理原
理及其实现有效康复目的的方法和技术,是一门对未来人类健康有着重要作用的学科。
中医康复学的五个基本原则一、整体观念原则咱中医康复学啊,有个特重要的原则就是整体观念。
啥叫整体观念呢?就是说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的各个部分那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就像一个小机器似的,一个小零件出问题了,其他部分可能也跟着有点状况。
比如说你头疼,可能不只是脑袋的事儿,也许是身体里气血不通畅了,或者是内脏啥的有点小毛病反映到脑袋上了。
在康复的时候呢,咱可不能只盯着头疼这个地方,得把整个人体都考虑进去。
从饮食到作息,从心理状态到身体锻炼,都得综合起来看。
不能说光给头疼开个药就完事儿了,得看看这个人整体的生活习惯,是不是压力太大啦,是不是睡眠不足啦,这些都可能影响康复效果呢。
二、辨证论治原则这辨证论治啊,可是中医康复学的精髓呢。
不同的人就算是得了看起来一样的病,可能在中医这儿的“证”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同样是感冒,有的人可能是风寒感冒,流清鼻涕、怕冷,有的人可能是风热感冒,流黄鼻涕、嗓子疼。
那康复的方法就不一样啦。
对于风寒感冒,可能就得用一些温热的药来驱寒,像生姜啊之类的。
对于风热感冒呢,就得用清热的药。
而且啊,每个人的体质也不一样,有的人身体壮实,能承受药力强一点的治疗,有的人身体比较虚弱,那用药就得谨慎点。
所以在中医康复学里,一定要先辨证,确定到底是啥情况,然后再论治,可不能一概而论。
三、功能康复为主原则中医康复学很看重功能康复呢。
咱身体要是出了毛病,不管是受伤了还是生病了,最重要的是让身体的功能恢复正常。
比如说胳膊骨折了,那在康复过程中,不能光等骨头长好就行,还得让胳膊能像以前一样灵活地动起来。
要通过一些适当的锻炼啊,物理治疗啊啥的,来让肌肉、关节这些都恢复功能。
不能只盯着疾病本身,要把目标放在恢复身体的各种功能上,像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语言功能等等。
就像一台电脑,要是某个部件坏了修好了,还得让整个电脑的各项功能都能正常运行,这才算是真正的康复。
四、康复预防原则这康复预防可太重要啦。
中医早就知道要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