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康复学-3情志养生
- 格式:ppt
- 大小:298.00 KB
- 文档页数:3
1, 养生,是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
2. 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恢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3.精,是指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发育的基本物质,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气,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也是推动各种生命物质在人体川流不息的动力,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
血,是滋养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需求,化生精、气、神、乳汁、经血、精液、体液等生命物质的物质源泉。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运动、知觉等。
4.天人相应:(一)适应季节(二)把握时间(三)顺从地理(四)适应社会5.食物的滋养调整作用:滋养作用:水谷精微滋养脏腑、经脉,乃至筋骨、肌肤、皮毛等,并与人体的真气结合,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抗御邪气。
调整作用: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是养生最重要的法则。
利用饮食的性味对机体阴阳失调进行调整。
阳虚者补阳,阴虚者当清补,偏热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寒的食物,偏寒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热的食物。
6起居养生:起居养生的方法是:(一)起居有常(二)劳逸适度(三)合理睡眠7.饮食康复原则:平衡阴阳调整体的原则,协调脏腑重脾肾的原则,辩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三因制宜的原则。
8解表类:生姜、大葱、大蒜、豆豉等,用于风寒感冒。
外感初起,可用生姜红糖饮、葱姜醋粥、薄荷叶健脑益智类:常以核桃仁、芝麻、龙眼、猪脑、猪心、莲子、木耳、大枣、百合等健脑养心的食品为主,或与益智仁、枸杞子、茯神、柏子仁、何首乌等健脑药相配。
9.减肥类:常以冬瓜、黄瓜、赤小豆、薏苡仁、萝卜、山楂、海带等利水消脂的食品为主,或与泽泻、荷叶、茯苓等利水药相配,具有降脂减肥的作用。
《中医养生康复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中医养生康复学:是研究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养生康复方法和手段,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学科。
2.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阴阳代表两种对立统一的力量,五行则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用于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人体生理病理变化。
3.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系统。
4. 脏腑功能失调:是指中医理论中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被破坏,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状态。
5. 食疗:是利用食物的性味功效,调整人体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增强体质的一种养生方法。
二、填空题1.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病后康复和______(老年养生)。
2. 中医认为,情志过度会影响脏腑功能,其中怒伤______(肝),喜伤心,忧伤______(肺),思伤______(脾),恐伤______(肾)。
3. 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______(阳),秋冬养______(阴)”的原则。
4. 针灸是中医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通过刺激体表的______(穴位)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5.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______(病因病机)等。
三、单项选择题1.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核心理念是(A)。
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 以药为本,治病救人C. 手术治疗,快速康复D. 心理疏导,精神治疗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养生原则?(D)A. 动静结合B. 因人制宜C. 调整饮食D. 持续高强度运动3.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于(B)的协调作用。
A. 气血B. 阴阳C. 脏腑D. 经络4. 下列哪种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C)A. 羊肉B. 牛奶C. 菠菜D. 红薯5. 下列哪种情况适合进行艾灸治疗?(B)A. 实热证B. 虚寒证C. 血热证D. 瘀血证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养生方法?(ABCD)A. 饮食调养B. 运动锻炼C. 情志调适D. 药物调理E. 高强度工作2. 中医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人体生病?(ABCD)A. 六淫邪气B. 七情内伤C. 饮食不节D. 劳逸过度E. 长期睡眠3. 下列哪些是中医康复治疗的方法?(ABCDE)A. 针灸B. 推拿C. 中药D. 气功E. 穴位贴敷4. 下列哪些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养生原则?(ABCD)A. 天人合一B. 动静结合C. 因时制宜D. 因人制宜E. 持续高强度运动5. 下列哪些是中医对脏腑功能的认识?(ABCD)A. 脾主运化B. 肝主疏泄C. 心主血脉D. 肺主气司呼吸E. 肾主思维五、判断题1. 中医养生康复学主张“治未病”,强调预防为主。
中医的情志护理在中医理论中,情志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一种生理反应,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
情志过度或不足,不仅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干扰人体的生理平衡,影响病情的康复。
因此,中医非常注重情志护理,认为通过有效的情志护理,可以帮助病人恢复身心健康。
情志护理的目标是帮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中医认为,情志的平衡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情志护理需要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对于喜怒无常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手段,帮助他们平复情绪;对于忧思过度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帮助他们释放压力。
情志护理还强调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在中医看来,医生和患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关系。
因此,在情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真诚地关心患者,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求,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
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向患者传递积极的信息,增强他们对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情志护理还注重环境的影响。
中医认为,环境对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情志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
例如,可以通过布置病房、添加绿植等方式,让患者感到心情愉悦。
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室内的光线、温度等物理因素,以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的情志护理是一种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它不仅患者的生理状况,还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
通过情志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促进康复。
医护人员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情志护理的相关知识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让他们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得到身心的健康与安宁。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情志护理研究进展。
中医情志护理作为一种独特的护理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情志护理的历史沿革、现状、理论基础与内涵,以及在疾病治疗和健康人群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古代中医与社会科学第一节情志是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中医认为,人生病不外乎外因性疾病与内因性疾病两大类:外因性疾病主要是六淫”和外伤、疬气、劳逸、饮食、蚊虫致病。
六淫”即自然界过盛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内因性疾病主要指七情致病。
是指由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失调引起疾病。
中医认为,外因致病轻,往往都是由表及里,逐步加重,如受了风寒或风热患了感冒,一般都是先有鼻塞流涕、嗓子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影响到气管,出现咳嗽吐痰,进而发展到肺炎,如疾病不能很好的治疗,严重者甚至引起心肌炎、肾炎。
这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中医认为外因性疾病轻,而内因性疾病重,情志失调直接伤人内脏,对人的健康影响最大,所以中医看病非常重视情志。
七情致病气耗生命:中医认为情绪对人的伤害最大,当情绪发生变化时,会直接损伤内脏,严重危害人的身体。
中医把情绪分为七种,也叫七情”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并认为喜伤心、怒伤肝、悲思伤肺、忧伤脾、惊恐伤肾。
下面我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中医七情与人健康的关系。
1、喜则气缓。
包括缓和紧张情绪与心气涣散两个方面。
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
心主神,人如果过分激动,不能控制好情绪等就会伤到心,具体表现为心神不宁、心慌、睡眠不安、消瘦、毛发枯悸、憔悴无精神等。
许多心脏病人,往往就是过分激动,导致心肌梗死发作。
如小说《隋唐演义》里说了一位唐朝大将程咬金,就是因战争胜利而过分高兴笑死的。
2、怒则气上。
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并走于上。
临床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至于昏厥卒倒。
肝主魂,人生气发怒、抑郁、悲哀会伤及肝脏,弓I起肝郁气滞,魂不内守,失眠、心烦、头痛、造成胁肋区疼痛,筋骨失养。
常见的病征表现为肝炎,关节炎,抑郁症、精神病、失眠等。
如《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就是被诸葛亮激怒,怒气伤肝而亡。
3、忧、思则气结。
是指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导致气机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