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二年级下期科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27
2.四季与动物【教学分析】第二课的重点讲四季对动物的影响。
本课要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事实证据——表达交流——得出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
有兴趣地坚持观察四季里天气和动植物的变化,搜集事实证据侧重四季对动物的影响。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目标】(1)有兴趣地坚持观察四季里天气和动物的变化,搜集事实证据——四季对动物的影响。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搜集四季里有趣的动物现象的资料。
如图画、调查表、资料、科学小报等。
(2)活动场地: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1)导入:视频:冬天里的小动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冬季里小动物们在干嘛呀?生:青蛙冬眠。
师:在寒冷的冬季,很多动物缺少食物,就会躲在洞里呼呼大睡,等待来年春天再醒来。
除了青蛙,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冬眠吗?(蛇、熊……)适时出示幻灯片图片。
生:老师,小松鼠冬天冬眠吗?师:松鼠有很多种类,有些种类的松鼠是不需要冬眠的,如北美红松鼠、虾夷松鼠;有些松鼠是会冬眠的,如金花鼠、极地松鼠。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过冬的方式?生:我知道小燕子会飞到南方去。
师:对,许多鸟类会飞到温暖的南方去躲过寒冷的冬季,第二年春季再飞回来,像小燕子、大雁都是,我们在冬季是见不到它们的。
总结:冬季天气寒冷,小动物们都有过冬的本领。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同时为下面的搜集事实证据提供一部分资料。
孩子们看视频和凭借生活经验里对四季的认识会得出寒冷的冬季有的动物会储存粮食,有的动物会冬眠,有的动物会迁徙等等,然后扩展到四季里动物有趣的现象。
(2)表达交流:四季里动物有趣的现象。
课前布置了同学们搜集四季里有趣的动物现象的资料。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多媒体展示影像资料小松鼠、大雁、小青蛙、小羚羊、小燕子等动物在四季里有趣的现象。
(3)活动:填一填。
(4)游戏:角色扮演——四季变化中的动物。
先小组内交流展示。
教师准备好小动物的头饰,鼓励一个小组上台戴头饰来表演,让孩子们边表演边做动作边介绍。
完整版)大象版二年级下期科学教案有一天,你和几个朋友去旅行,不料船只遇到了风暴,最后你们被海浪冲到了一座荒岛上。
现在你们需要在这座荒岛上生存,你们会怎么做呢?2.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在荒岛上生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二、讲授新课一)了解荒岛生存1.什么是荒岛生存?2.荒岛上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二)采集食物和水源1.在荒岛上,我们该如何寻找食物和水源?2.哪些植物和动物可以作为我们的食物?三)搭建住所1.在荒岛上,我们需要搭建住所来保护自己,该如何搭建?2.哪些材料可以用来搭建住所?四)制作工具1.在荒岛上,制作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该如何制作工具?2.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工具?五)活动分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荒岛上生存更长时间。
六)经验交流会分享自己在荒岛上生存的经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大家分享。
三、课堂练说一说,在荒岛上生存需要哪些基本技能?四、作业布置想一想,如果你被困在荒岛上,你会准备哪些物品?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荒岛生存的基本技能,掌握了采集食物和水源、搭建住所、制作工具的方法,增强了自理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采集食物、搭建住所、制作工具等过程,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评价活动中,应该更注重团队合作和个人表现的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三百年前,英国有一位传奇人物XXX。
他从小就很顽皮,长大后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去贩卖黑奴。
在海上,他遭遇了狂风巨浪,同船的十一个人中,十人被海浪吞没,只剩下XXX一人。
他流落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这个岛上,他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教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然后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最后终于成了一位大富翁。
这个故事,就是英国小说家XXX写的《鲁滨逊漂流记》。
2.装订我的小书【教学分析】本课紧跟上一课的手工造纸,利用上节课的造纸成果继续进行加工——装订,通过体验老式线装和现代订书机装订两种方法来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目标】(1)了解订书机的结构和功能。
(2)学会使用订书机装订。
(3)体会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
(4)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每组:棉线;剪刀;订书机(配订书针)。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经过了几天的晾晒,我们完成了手工造纸的最后一步,得到了我们亲手制作的手工纸。
看,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的纸,我们真是太棒啦!怎么才能把这些纸张变成一本小书呢?生:把它们订在一起就可以了。
师:是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把这些纸装订成自己的小书。
二、制作:装订师:看!(展示已经装订好的小书)这是老师已经装订好的小书,你能看出来我是怎么装订的吗?想一想?生1:老师是用线穿上的。
生2:老师在纸上打了孔,然后用线一张一张的穿起来师:真聪明!你们的观察真细致!(出示步骤图)首先用铅笔尖打洞,然后将棉线穿过,再打一个结就可以了,很简单。
同学们也想试试吗?生:想!师:但是在开始装订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能做到吗?生:能!师:请材料员领取材料,开始装订自己的小书。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少数同学打结有困难,提示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师:好的,请材料员回收材料放好,取回另一盒材料。
师:谁认识它?(出示订书机图片,展示订书机。
)生:订书机。
师:观察一下,订书机有哪几个部分组成?生:底座,手压的,放订书针的槽(展示)师:嗯,有底座,压柄还有钉槽,下方还有一块成型板。
那就请大家用订书机把小书的封皮和封底订起来吧。
注意观察、思考,订书机是如何装订的?每个结构都有什么功能呢?(学生活动,教师提醒注意安全,不要订到手指)师:好的,请材料员整理材料并放回。
师:你刚才是如何使用订书机的?订书机是如何工作的呢?生1:压下手柄后订书针很尖,可以直接刺破纸,然后手一使劲,两个针尖就向里弯,就订上了。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案)二年级下册科学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大象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象的特征和习性。
2. 熟悉大象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环境。
3. 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大象的外貌和生活环境。
课本《科学大象版》二年级下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大象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问学生们是否听说过大象,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大象有什么特点等。
2. 学习内容(20分钟)a. 大象的体型特点:- 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
- 大象有长长的鼻子,叫象鼻,可以用来摄取食物。
- 大象有两只大耳朵,可以帮助散热。
- 大象有长长的象牙,用于拔起树木或自卫。
b. 大象的食物和生活环境:- 大象是草食动物,吃草、树叶、树皮等。
- 大象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生活在河流和森林中。
3. 深化学习(3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大象的特征和生活环境,教师可以将幻灯片展示给学生看,并逐步解释幻灯片上的内容。
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并展开讨论。
例如:- 大象为什么有长长的鼻子?- 大象吃什么样的食物?- 你想知道大象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吗?4. 巩固练习(20分钟)a. 判断正误:根据教师的描述或图片展示,学生判断以下句子的正误,并解释原因。
- 大象是世界上最小的陆地动物。
(错误)- 大象的鼻子叫象鼻,可以用来摄取食物。
(正确)- 大象生活在雪山上。
(错误)b. 补全句子: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补全有关大象的句子。
例如:- 大象是世界上最____的陆地动物。
- 大象的鼻子叫____,可以用来摄取食物。
- 大象生活在____的热带地区。
5. 实践应用(15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大象的理解,可以设计小组活动。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以小组展示的形式介绍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环境,其他小组提问和评论。
其中一个小组选择大象作为研究对象。
准备单元我的气垫船模型教学目标:1、能通过亲身实践制作出气垫船模型,并探究控制气垫船的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体验反思探究的过程。
3、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重、难点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并能初步体验反思探究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材料:纸杯、塑料饭盒、安全剪刀(适合低年级学生操作)、马克笔、实验记录表。
教师材料:课件、气垫船模型等。
教学过程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个子像楼房,声音像汽笛。
只在水里走,不在路上行。
”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物体呢?生:船。
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艘与众不同的船,请同学们睁开你的大眼睛好好瞧瞧哦!这是什么船呢,你们见过吗?(播放气垫船在海上飞驰的视频片段。
)生:这是气垫船,我在电视上看到过……师:你真棒!真是见多识广啊!那你们想拥有一艘属于自己的气垫船吗?生:想!(全班齐答)师:那今天我们在科学课中学习做“我的气垫船模型”。
二、设计制作1、阅读资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举行一个气垫船模型大赛,大家想不想作为参赛选手来参加比赛呢?(学生迫不及待的说想)那现在先请大家认真阅读老师发给大家的关于气垫船的相关资料。
并思考问题:气垫船为什么能离开水面?生:气垫船可以将空气向下吹,船就可以被吹起来,所以船就会离开水面。
师:你阅读能力真好,所以同学们听懂了吗?气垫船会将空气向下吹,在船底与水面之间形成气垫,从而脱离水面。
(教师结合图片给学生讲解)2、开展任务(1)任务一:材料超市。
师:我们现在进行第一个任务:选材料。
我们先认识材料:有纸杯、塑料饭盒、剪刀、马克笔。
(学生认识材料。
)师:在正式开始制作前,老师有几点温馨提示:第一,认真倾听每一个步骤。
第二,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可以对着别人,也要小心扎着自己。
第三,音乐响起实验开始,音乐停止时,希望同学们把材料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然后坐端正。
(音乐响起。
文章主题: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部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1.1 科学教育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已经成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科学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科学教育被视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科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科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是评价科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深度是指科学教育能否深入到学生的思维深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和实践;广度是指科学教育是否能够全面覆盖科学知识和方法。
第二部分: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的深度和广度评估2.1 知识点的深度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的知识点深度适中,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知科学,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知识点的广度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的知识点广度较为全面,包括生物、物理、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不同学科领域的整体认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第三部分:总结和回顾3.1 总结通过对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的深度和广度评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教案在教学设计和内容安排上较为合理,既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兼顾了科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要求。
3.2 回顾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所涉及的知识点,其实可以成为我们探讨科学与生活、科学与实践之间联系的契机。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更多的实践、应用场景融入其中,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第四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4.1 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科学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知科学、探究科学,并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2 理解通过深度和广度评估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我对科学教育的意义和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科学教育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春夏秋冬》,内容从谈话导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夏季和春季的不同现象。
又从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出发,讨论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现象。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将四季变化与现象相对应,激发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标。
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已有对四季的了解,并且在季节与部分动植物联系方面也能够建立一定的认知体系,但是对于四季里天气影响和动植物的不同表现还缺乏整体的认识。
二、学习目标:
1.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现象。
2.对坚持观察四季天气变化和动植物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三、学习重点:
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现象。
四、学习难点:
对坚持观察四季天气变化和动植物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五、教学准备:
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
六、学习过程:。
最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目录最新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
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我们生活的改变。
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
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大象版二年级下册
课题:大象的特点和习性
教学目标:
认识大象,了解它的特点和习性。
能够描述大象的外貌特征和身体部位。
理解大象生活的环境和食物来源。
培养对大象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大象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大象的模型或图表。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步骤:
导入:
展示一张大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象的兴趣。
提问:大象是什么动物?它们长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回答,并激发他们对大象外貌特征的思考。
呈现:
3.展示大象模型或图表,指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大象的外貌特征,如大耳朵、长鼻子、长牙齿等。
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描述。
探究:
4.引导学生思考大象的生活环境。
提问:大象生活在哪里?它们喜欢什么样的气候和地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推理回答,并记录学生的回答。
引导学生了解大象的食物来源。
提问:大象吃什么?它们从哪里找到食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并记录学生的回答。
总结:
6.回顾学生的观察和回答,总结大象的特点和习性。
强调大象的体型庞大、喜欢生活在热带地区,以及以植物为食。
拓展:
7.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图书馆找更多关于大象的资料,丰富他们的知识,并鼓励他们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课堂延伸活动:
8.分发练习册上关于大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
课堂评估:
9.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和参与度,评估他们对大象的特点和习性的理解程度。
二年级下册大象版科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大象的科学探索主题:大象年级:二年级下册科目:科学学习目标:1. 了解大象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探索大象的食物喜好和饮食习惯。
3. 了解大象的生活环境和栖息地。
教学准备:1. 大象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2. 大象的模型或塑料玩具。
3. 学生笔记本或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大象的图片,并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叫什么名字?”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象的认识和感受。
知识探索:1. 展示一段关于大象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倾听。
2. 提问学生关于大象的问题,例如:“大象有哪些独特的特征?它们是如何生活的?”3. 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和回答问题。
实践活动:1. 分发大象的图片或模型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和描述大象的外貌特征。
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大象的食物喜好和饮食习惯,并写下来。
3.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大象的进食行为和饮食习惯。
探索环境:1. 使用图片、视频或书籍,向学生展示大象的生活环境和栖息地。
2. 让学生在学生笔记本或活动手册上绘制或写下他们对大象的生活环境的想象或描述。
总结和评价:1. 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描述结果。
2. 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课中学到的关于大象的知识。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通过互联网进行虚拟动物园之旅,进一步了解大象的生活环境和栖息地。
2. 让学生创作一副关于大象的艺术作品,并在班级展览中展示。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根据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大象的理解和探索。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资源的准备充足,例如图片、视频和模型等。
2.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调整教学语言和内容,以适应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
《科技产品体验会》教学设计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1.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2.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科技产品体验会》,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本课以活动“科技产品体验会”为主线,让学生边体验边记录,从而多角度、多方面体验和感受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变化,从而让学生经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得出结论的完整学习过程。
学生分析:
在认知上,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科技产品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在认知上可能很少对这些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关注;在能力上,让学生经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得出结论这一学习过程还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
二、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不同科技产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使用科技产品的感受。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
3.通过体验不同科技产品,能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使用科技产品的感受。
三、学习重点:
通过体验不同科技产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使用科技产品的感受。
四、学习难点:
通过体验不同科技产品,能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使用科技产品的感受。
五、教学准备:
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计算器、电动充气泵、普通温度计、电子体温计。
六、学习过程:。
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 1.《荒岛生存》2.《我们的小船》3 . 我们的家园【教学分析】教材分析:第三课《我们的家园》延续上两节课的故事,夏令营活动结束后主人公回到校园与小伙伴们的对话情景,引出有的物品是“自然形成的”,有些物品是“人工制造的”为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两个概念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看我漫画后,也会有和图中小朋友一样的感受,求知欲好奇心一样很重,因为他们对于荒岛生活的真实情景是陌生的,他们头脑中的已有信息大部分来自现代生活中的人工世界。
因此故事的情节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因为这是学生获取关于荒岛上的自然世界的知识的来源。
【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荒岛上的物品那些是天然形成的,那些是人工制造的,引发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对比。
(2)通过调查我们生活中那些物品是天然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体会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特点。
(3)通过讨论“是否应该将自然世界改造成人工世界”这一问题,意识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同时培养孩子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1)学习手册,彩笔,画纸等。
(2)活动场地:教室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教师:同学好!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学校,讲述他们荒岛求生的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搜集相关信息,从吃穿住行等方面进行表述)。
小伙伴们都非常喜欢听,把他们当明星一样问东问西,想了解在荒岛上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问的问题呢?学生1:我想问问他们荒岛上的野果、野菜好吃吗?小鱼和小虾怎么做熟呀?学生2:住在山洞里有没有被子呀?冷不冷?学生3:岛上有没有野兽,遇到危险怎么办呀?. . . . .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关心,请你们回忆一下,开始他们来到荒岛上之后都利用了那些岛上资源才生存的呢?这些资源那些是天然形成的?学生1:我知道他们到树上摘野果,到山坡采摘野菜吃,野果、野菜是天然形成的。
学生2:我知道他们到大海边捕鱼和虾来吃,小鱼和小虾是大海里生活的,也算自然形成的。
大象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通用17篇)大象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篇1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正规学习,已经进一步认识了科学这门学科,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知道在科学课上认真听讲,能够和同伴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掌握了科学教材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天气方面的知识、太阳月亮星星方面的知识、力和光方面的知识等等。
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
不过,仍有少部分同学上课不能安静的听老师讲课,也不喜欢和同伴合作交流,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都不太理想。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对这部分同学加强引导,端正其科学学习的态度,力争使同学们都达到科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共分四个单元,12课,还有一个专项学习。
第一单元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包括三课内容,分别为《认识常见的材料》《各种各样的杯子》《神奇的新材料》。
材料的发现、发明及利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材料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本单元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目的是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认识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第二单元玩磁铁,共有三课内容,分别为《磁铁的磁力》《磁铁的两极》《自制指南针》。
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不同形状,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知道磁铁总是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通过阅读材料和收集资料,懂得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舒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分为三课内容,分别为《栽小葱》《养蚂蚁》《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
土壤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也孕育了生命。
本单元的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实验和记录,交流研讨各自发现,从而丰富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知道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欢动物、植物,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有趣的发现。
第四单元力和形变1.推力和拉力【教学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一课,这一课主要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利用活动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推力和拉力。
教材先通过玩水枪的场景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推和拉。
然后,让学生交流对推、拉的感受与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推力和拉力的概念。
进而通过“谁动了”活动,进一步达成知识目标:“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教学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水枪、水、常见推拉活动的挂图或照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玩水枪师:(出示推拉式水枪)同学们,你是怎么玩水枪的?生:(交流各自玩水枪的经验。
)(设计意图:简单的谈话,帮助学生聚焦学习内容:推和拉。
)二、观察活动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推和拉,你能说说在下面的场景中,他们是在推还是在拉吗?(PPT出示场景图片)生:(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场景中的人物在推还是拉。
)师: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导学生说一说物体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并说说理由。
)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帮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形成推力和拉力的概念。
)三、游戏:谁动了师:(PPT出示游戏活动图)讲解游戏规则和安全提示:(PPT出示)两人一组共同完成下列活动:1.互推手掌,看谁先被推动。
2.互相用力拉,看谁先被拉动。
安全提示:游戏时注意安全,避免摔倒。
生:(汇报交流。
)师:(PPT出示小结):我们把物体向外推开的时候用的力是(),把物体朝着自己拉过来的时候用的力是()。
(填推力、拉力)(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力和拉力,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拓展活动师:请你在课后帮老师想个办法,用像皮球一次性击倒所有纸杯(PPT出示活动图片,材料),应该怎么做?看谁的方法最好,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尝试体验,指导学生想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准备单元我的气垫船模型教学目标:1.了解气垫船为什么能离开水面。
2.懂得制造气垫船的过程。
3.通过学习积累经验,更加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懂得制造气垫船的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制造气垫船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陆上行,水里开,它的速度实在快,不是飞机和火箭,却能腾空飞起来。
(打一交通工具)生思考,回答谜底:气垫船2.同学们,你们了解气垫船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我的气垫船模型》感受气垫船在地面和水面上的用途。
二、讲授新课(一)了解气垫船1.什么是气垫船2.我对气垫船的感受。
(二)阅读气垫船为什么能离开水面想一想,气垫船为什么能离开水面阅读教材1页,然后回答。
气垫船将空气想下吹,使船体离开水面,并在船底与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
(三)设计制作气垫船模型制造气垫船的材料:纸杯、塑料饭盒、安全剪刀说一说,制作气垫船的过程学生思考,阅读材料,小组交流,然后回答。
(四)活动比一比,看谁的气垫船模型跑的更快。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选出优胜者,在进行比赛,然后评出最佳制造者。
(五)经验交流会把你交流制作和使用气垫船模型的经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大家分享。
(六)反思通过其他同学们的述说,你有怎样的感受,其他同学的检验以及他们提出的建议,那些对我们是有用的把它们记录下来。
三、课堂练习说一说,气垫船的特点四、作业布置想一想,用其他材料做一下气垫船模型。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气垫船,掌握了气垫船的制作过程,并积累了经验,为我们下一次活动做准备。
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荒岛生存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荒岛上的资源进行生存。
2.懂得我们的生活所需是动植物提供。
3.在野外生活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为人类自身的生存服务,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自理能力,将来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能够利用荒岛上的资源进行生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诉故事:三百年多前,在英国,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鲁滨孙,他从小就很顽皮,长大后,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去贩卖黑奴,在海上,遭遇了狂风巨浪,同船的十一中,十人被海浪吞没,仅剩下鲁滨孙一人,流落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岛上,他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巡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然后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最后终于成了一位大富翁。
这个故事,就是英国小说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能够在荒岛上生存利用自然资源生存了28年,加入我们在荒岛上,应如何生存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荒岛生存》,感受荒岛上生存的方法。
2.学生倾听故事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讲授新课(一)阅读:野外生存夏令营开始招生了!思考:1.岛上的情况怎样2.可以在岛上怎样的生活3.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利用荒岛上的哪些资源来生活教师小结:同学们,开动了脑筋,相处了很多利用岛上的资源来生活的事例,现在,把你们的记录和发现展示给同学们吧!(二)事实证据我们在家时生活离不开动植物,那么,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下列物品从哪来馒头麦子棉衣棉花牛奶奶牛书本纸张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从哪里来学生分小组进行表达交流,分享观点。
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
(三)设计制作给校园里的植物做个爱心标志牌吧!三、课堂练习生活中的下列物品从哪里来大米糖课桌四、作业布置写出一则保护植物的广告语。
五、课堂小结在荒岛上,我们可以利用岛上的资源,为我们的生存服务。
教学反思:我们的小船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荒岛上的资源制造生活用品。
2.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3.在实践中,找出制造的优缺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教学重难点:能够利用荒岛上的资源制造生活用品,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如果从这岸到达对岸,我们应该乘坐怎样的交通工具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船)2.船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交通工具,那么,我们怎样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制造它今天我们就学习《我们的小船》。
二、讲授新课(一)阅读思考:荒岛上的生活新奇有趣,他们幻想着做什么他们幻想乡原始人一样,利用岛上的资源造一只船。
教师:荒岛上有哪些资源,怎样来造船呢(二)提出问题他们提出了怎样的问题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情况。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的开动了脑筋,进行了思考,相处了很多很多可行方法,想到很多课利用的资源。
那么,他们是怎用进行制作的(三)设计制作为了证明我们的想法的可行性,看看他们设计了怎样的方案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制作。
(四)表达交流展示制造的模型,并把制造的过程说给大家听。
学生认真思考,然后交流自己的制作过程。
三、课堂练习1.想一想,我们可以利用荒岛上什么资源来造船2.怎样作用气球做羊皮筏模型四、作业布置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来制作船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只要我们善于思维,善于动脑,就能利用身边的资源,制造生活中所需的物品。
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1 我们来造纸教学目标:1.了解造纸的材料,会手工造纸。
2.体验造纸的过程,了解信息的记录和传递。
教学重难点:1.了解造纸的材料,会手工造纸。
2.体验造纸的过程,了解信息的记录和传递。
教学准备:课件废纸网纱造纸工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能造纸的材料有很多,我们废纸来体验一造纸过程吧二、设计制作(手工造纸):1.浸泡捣碎。
将废纸撕碎,浸泡5分钟,然捣碎。
2.搅拌。
搅拌成纸浆。
3.抄纸。
用纱网抄起一层纸浆,再用干毛巾吸去纸浆里的水分。
4.晾干。
轻轻揭下成形的纸,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三、表达交流向同伴说一说手工造纸的体会。
(小组交流)学生:就是是有些麻烦。
学生:手工造纸也很有趣!学生:速度也很慢四、了解阅读信息的记录和传递1.信息记录媒介龟甲竹简纸电子设备2.信息记录方式刻字书写语音输入打字3.信息传递方式网络通信电报驿马传递电话五、课堂练习同桌互相说一说造纸的过程。
教学反思:装订我的小书教育目标:1、了解装订、固定纸张的工具,探索使用方法,并尝试学习使用。
2、尝试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进行装订。
3、体验将纸张装订成册的喜悦。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了解过装订、固定纸张的工具。
2、物质准备:共同收集电钻、订书机、打孔机、回形针、钻子等装订工具;双面胶、香糊、针、线等固定工具;大小、质地不同的纸张等材料。
电脑、幻灯片、木板、剪刀、湿毛巾。
活动过程:一、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散乱的纸张有序地整理可以用什么方法将其固定成册二、第一次装订。
1、提要求:装订的册子要牢固、整齐又便于使用。
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2、分组操作:学生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并尝试使用工具将散乱的纸张装订成册。
3、围绕是否牢固、整齐、便于使用等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检验。
三、观看幻灯片,引导学生感受特殊的装订方法,按“整理---固定---钻洞---缝线”的程序进行装订。
四、第二次装订。
1、提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尝试不同的装订方法进行装订。
与同伴一起合作装订成册。
2、分组操作: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装订方法,自由选择同伴合作装订。
3、交流:请学生将装订好的作品与客人老师和同伴交流,并介绍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装订的。
活动延伸:1、区角活动中继续将纸张装订成册。
2、将装订好的册子投放到语言角、科学角、自然角中使用。
教学反思:科技产品体验会教学目标1. 感受科技对生活和社会的巨大作用;初步培养科学的生活态度。
2.通过活动,理解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激发自己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
3.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初步认识科技与生活、科技与社会、科技与未来的关系,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学生准备:通过报刊、杂志、电视节目或上网查阅资料,收集科技新名词及生活中的科技事例;收集三次科技革命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科技方面的图片,资料,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的科技知识和遇到的科技方面的困惑;制作课件教学活动: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教师播放视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多媒体出示课题:现代科技在身边(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我国在探月工程和深海探测方面的科技成就,感受我国的科技的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知识的热情。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话题一感受科技的新变化教师:说说生活中的现代科技产品。
(衣、食、住、行、用多个方面)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出“大视野”:如:手机、数码相机、纳米洗衣机、克隆技术、液晶电脑、掌上电脑、电子化服饰、转基因蔬菜、MP3、网络、微波炉、磁悬浮列车、水陆两用汽车、电动自行车、变身自行车等。
教师:展示资料。
活动一:感受现在科技想一想:这些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结论: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
丰足的衣食,舒适的住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这一愿望得以实现。
结合与生活相关的这些科技产品,说一说现代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学生:看完上述材料,谈感受。
教师: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哪些新变化学生:归纳总结。
①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愿望逐步变为现实。
③新科技产品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④离开了现代科技,这些生活新变化难以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和2014最新前沿技术引导学生认识:科技改变生活,从而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领略到了科技的神奇力量,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和推测一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未来生活会是怎样的……活动二:畅想未来教师:想象和推测一下,随着科技的发展, 3000年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交流。
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描述未来,展示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家庭生活自动化,包括穿衣、吃饭、洗澡、看电视等;人身体器官损坏后可以随意更换;人类已经能够在月球上长期定居;已经攻克了癌症难题,人类再也不受“癌魔”的困扰(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畅想未来”和播放“未来科技生活的一天”,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技、热爱社会的情感。
通过信息收集与交流,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活动三:你说我说课件展示网络学习——相伴一生的充电器和漫画《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教师:科技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何重大影响,假如离开了科技,我们的社会生活将会怎样学生: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中,人们利用网络了解时事、查找料、学习文化知识、娱乐等,网络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使人们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讨论:现代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小组代表发言:……归纳总结: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载体;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