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336.10 KB
- 文档页数:2
怎样护理小儿肺泡性蛋白沉积症的孩子
一、概述
孩子有一段时间突发发烧、咳嗽、食欲不振,最后还咯血、呼吸困难。
送到医院后被诊断为小儿肺泡性蛋白沉积症。
在医院做了支气管肺灌洗术后休养康复了。
但只并不是根治,医生提醒说此病复发的机会非常大,日后的护理工作很重要。
于是某同事遵照了医生的建议来护理孩子,几年过去了,孩子恢复的情况很好,暂时没有复发。
现在就把某同事的一些护理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同某同事一样情况的家长有帮助。
二、步骤/方法:
1、每天按时按量的吃药,定期回医院复诊,监控好各项指标,情况恶化的话可能又要进行一次灌洗术。
2、注意远离粉尘多的地方。
尘埃多的天气可以佩戴口罩后才出门。
避免复发。
避免让好走进行剧烈运动,也避免让孩子参加游泳活动,避免肺部进水感染。
3、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能力。
所以就要在饮食方面加强孩子的营养。
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热量的食物,适时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
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还可以给孩子煲一些润肺的汤水。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适当给孩子注射一些免疫剂和营养剂。
4、保持室内通风和病室干净卫生,留意房间温度湿度是否在正
常水平。
注意孩子的口腔护理,每天晨起、餐前后、睡前,都帮孩子清洁好口腔。
做好孩子的保暖工作,预防感冒咳嗽,引起复发。
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灌洗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体会。
方法:2010年11月至今,我院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患者12例,对1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其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12例PAP患者均能顺利完成肺泡灌洗术且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疗效满意。
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密切观察、配合,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保证肺泡灌洗术的顺利进行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灌洗术治疗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237-021.临床资料2010年11月至今,我院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33岁。
主要的临床表现:患者起病隐匿,患者相对轻微的症状与严重的影像学表现或肺功能障碍往往不相符合。
临床症状变异性大,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多数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咳嗽[1]。
少数患者出现消瘦、乏力、胸痛和咯血。
部分患者甚至没有症状。
发热常提示合并感染。
体格检查通常正常或肺部没有特异性的体征,少数的患者有紫绀,半数可闻及吸气性爆裂音。
2.灌洗方法在手术室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稳定,静脉快速诱导下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双腔),先通气30min然后改为灌洗对侧肺通气,并确定双侧肺分隔满意后行一侧肺灌洗,用生理盐水,灌洗量为500ml/次,灌洗速度为300ml/min~400ml/min,灌洗后通气振荡2min,随后,Y型管灌注管道夹住,另一端接负压引流瓶,负压约10kPa,持续引流约数分钟,引流后双肺呼吸机通气3min,再行下一次灌洗,如此反复灌洗至引流液色淡无沉淀为止,总灌洗量7000ml~10000ml,1周后用同样方法行另侧肺灌洗治疗[2]。
3.结果12例PAP患者接受全肺泡灌洗治疗6次。
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护理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以富含磷脂的蛋白样物质沉积于肺泡及细支气管腔内为特征,影响肺泡与血液间的氧转运。
患者表现为运动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常因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和肺心病而死亡[1]。
我科于2005年1月收治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先后实施2次全肺灌洗术,术后无任何并发症,于8周后康复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半年,伴胸闷,活动后气喘2个月于2005年1月25日收入我科治疗。
曾于2005 年1月10日在邢台市人民医院查肺CT示:两肺弥漫性粟粒状大小密度增高影,大小不一,部分融合成片,肺气肿,考虑过敏性肺炎可能性大。
肺功能示:严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曾给予阿奇霉素0.5 g/d,鱼腥草60 ml/d,甲强龙40 mg/d,喘定0.5 g/d,静脉滴注10 d,症状未缓解。
此次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
入院后查体:体温36.6℃,心率80次/min,呼吸 20次/min,血压125/74 mm Hg,神清,精神差,口唇轻度紫绀。
双下肺可闻及少量细湿啰音。
我院CT示:肺部呈毛玻璃状及斑片状阴影,病变与周围肺组织间有明显界限且不规则,呈“地图样”改变,结合肺泡灌洗液呈乳白浑浊状,考虑肺泡蛋白沉着症。
血气分析回报:pH 7.4,PO2:51.5 mm Hg; 血常规:白细胞7.84×109/L,Hb 169 g/L,CEA 7.71 mg/dl, ESR 83 mm/h;离子:K+3.2mmol/L,CRP 1.7 mg/dl,肺泡灌洗液PAS染色(+)。
于2005年3月2日和11日2次在全麻下行全肺灌洗,术后患者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减轻,胸片及 CT复查结果较前好转,血气示:pH 7.407,PaCO2:42.4 mm Hg,PaO2:57.5 mm Hg(不吸氧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于2005年3月22日治愈出院。
2例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行全肺灌洗术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行全肺灌洗术的护理技术。
方法对2例PAP患者行3次全肺灌洗术的护理进行总结。
结果 2例患者均无出现并发症,疗效满意。
结论术前护理,术中的密切观察、配合,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保证了全肺灌洗术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着症全肺灌洗术护理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PAP)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少见疾病,特点是肺泡内有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不可溶性富磷脂蛋白沉积,从而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主要临床表现为气短、咳嗽和咳痰[1]。
有Rosen于1958年首次报道。
全肺灌洗治疗是迄今为止被证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灌洗将沉积在肺泡表面的蛋白物质清除,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本科于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收治PAP患者2例。
行3次全肺灌洗治疗,经过治疗及护理,2患者均康复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1,女性,68岁,为“反复活动后气促7个月,加重1周”入院,曾于外院治疗,效果欠佳而到我院就诊;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酸碱度(PH):7.43,二氧化碳分压(PCO2)45mmHg,氧分压(PO2):65mmHg。
患者2,女性,28岁,为“反复活动后气促6个月,加重3天”入院,曾于外院治疗,效果欠佳而到我院就诊;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PH:7.39,PCO2:39mmHg,PO2:60mmHg;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均诊断为肺泡蛋白沉着症。
1.2 治疗方法全肺灌洗是迄今为止被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2患者治疗上均予全麻下行全肺灌洗术,患者1因年龄较大,耐受能力较差,行2次单侧全肺灌洗术,双肺交替进行,2次间隔1星期;患者2较年轻,耐受性较好,予1次全肺灌洗术。
2位患者均于手术室,在静脉全麻下,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经纤维支气管镜定位,证实2肺分隔完好后,双腔予100%氧通气20min后,一侧肺进行单肺通气,观察生命体征平稳,特别是SPO2在98%以上,进行另一侧肺大容量肺泡灌洗。
肺泡灌洗术医治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术医治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护理技术。
方式:对3例PAP患者行肺泡灌洗术的护理进行总结。
结果:3例PAP患者均能顺利完成肺泡灌洗术且无一例显现并发症,疗效中意。
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充分的术前预备,术中的紧密观看、配合,术后踊跃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保证肺泡灌洗术的顺利进行且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肺泡灌洗蛋白沉积症护理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病因不详的肺部疾病,以肺泡及细支气管腔内堆积过量的无定形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的蛋白性物质为特点[1]。
肺泡灌洗被以为是目前最有效的医治PAP的方式。
通过肺泡灌洗将沉积在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排除,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但对中重度患者仅能临时减缓病症,需按期反复进行。
本院于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对3例确诊PAP的患者行肺泡灌洗术取得中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别离为35岁、42岁及57岁,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活动后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白色黏痰,偶有胸痛及咯血,三者均经影像学和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性肺泡灌洗液的外观和病理学检查PAS阳性而确诊。
2 灌洗方式在手术室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稳固,静脉快速诱导下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双腔),先通气30 min然后改成灌洗对侧肺通气,并确信双侧肺分隔中意后行一侧肺灌洗,用生理盐水,灌洗量为500 ml/次,灌洗速度为300 ml/min~400 ml/min,灌洗后通气振荡2 min,随后,Y型管灌注管道夹住,另一端接负压引流瓶,负压约10 kPa,持续引流约数分钟,引流后双肺呼吸机通气3 min,再行下一次灌洗,如此反复灌洗至引流液色淡无沉淀为止,总灌洗量7 000 ml~10 000 ml,1周后用一样方式行另侧肺灌洗医治。
3 结果3例患者行肺灌洗医治前动脉氧分压平均为63 mmHg(1 mmHg= kPa)、二氧化碳分压平均为36 mmHg,灌洗后2周动脉氧分压平均为89 mmHg,二氧化碳分压平均为23 mmHg,气促病症明显减缓,3例患者均未显现严峻并发症。
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5-01-26T15:40:26.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6期供稿作者:肖佳佳
[导读] 肺泡灌洗术(BAL)是目前医学界公认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
肖佳佳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内科 510010)
【摘要】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价值。
方法 2008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回顾分析经我院肺泡灌洗术治疗的2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资料,观察其护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治疗后,2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未见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
并且,治疗后动脉氧分压高于治疗前,而二氧化碳分压却低于治疗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而言,合理的治疗结合精心的护理,是肺泡灌洗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更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肺泡灌洗术;肺泡蛋白沉积症;护理方法;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238-02
肺泡灌洗术(BAL)是目前医学界公认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
长期以来,肺泡蛋白沉积症都是医学界的一个棘手问题,其病因未知,致病机制未明,药物治疗基本无效,临床上多采用肺泡灌洗术予以治疗,再辅以精心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据此,本文就2008年2月以来,经我院BAL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本病护理方法的临床经验与临床价值,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的21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经BAL治疗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其中男14例(66.67%),女7例(33.33%),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48.53±6.32)岁。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2)年龄不宜超过60岁;(3)能够耐受手术的进行;(4)意识清楚,能够进行沟通;(5)坚持完成治疗,配合研究的进行;(6)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者;(2)器官严重障碍者;(3)手术禁忌者;(4)不同意接受研究者。
临床表现主要有反复咳嗽、呼吸困难、活动后气短、咳白色黏痰、甲床发绀,偶有胸闷胸痛及咯血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全麻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双腔气囊充气,予灌洗肺的对侧肺行通气[2]。
待两侧肺分隔满意后,予以吸氧治疗,便于消除灌洗侧肺内的氮气[3]。
再以300~400ml/min的速率向患者肺内灌入37℃的无菌生理盐水,保留5min后[4]。
据患者心率、呼吸、循环稳定情况等体征,适当重复灌洗,直至流出液清澈为止。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1)档案建立:核实患者的个人情况,建立个性化档案。
(2)健康教育:由护士依照手术护理原则,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如疾病知识、治疗原理、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的普及。
(3)心理辅导:注意疏导患者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
(4)手术准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排痰练习,便于术后肺功能迅速恢复;术前4h就须禁食、禁饮,备好灌洗液,再将手术所需的各类药品设备准备齐全。
1.3.2 术中护理(1)吸氧护理:患者选取最佳姿势躺位(多以平卧为主),放松身心,给予患者充足的吸氧治疗,并不断鼓励安慰患者,指导其积极配合治疗。
(2)灌洗护理:护士协助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确保导管位置适当,再配合医生进行肺灌洗,灌洗液应加温至体温温度,以减少对机体的刺激。
(3)体征监控:灌洗过程中,全面监控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脸色、抵抗程度、血压心率等,据此合理调整灌洗速率及吸氧浓度。
(4)统计数据:肺灌洗完成后,积极配合医师将其患者的痰液和其他液体吸出,注意统计病人的各项数据,如痰液颜色与性质,灌洗液出入量等。
(5)后续护理[5]:静脉注射20mg呋塞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063;生产单位: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以防肺水肿发生。
1.3.3 术后护理(1)观察病情:术毕,患者送入ICU病房监护,连接呼吸机,心电图监护。
(2)并发症预防:预防急性肺水肿与肺部感染的发生,以及肺泡萎缩,要注意隔离,保持病房卫生,控制无关人员的随意进出。
(3)呼吸道护理:合适体位的选取、吸痰的必要性,保障患者呼吸道顺畅。
(4)饮食指导:术后6h,可适当给予患者营养补给,多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食为主。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连续变量资料采用(±s)来予以构成。
分类变量采用(%)来进行表示。
根据资料的性质分别采用t或x2检验来进行统计。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21例患者肺泡蛋白沉积症经BAL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复查胸片、CT、肺功能均较治疗前大幅度改善。
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肺弥散功能有所好转,未见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表明精心护理联合BAL疗效确切。
2.2 临床指标:治疗2周后动脉氧分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1);治疗2周后二氧化碳分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
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n=21例,±s)
3 讨论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病症。
其特点是肺泡内有不可溶性富磷脂蛋白沉积而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大量临床事实表明,肺泡灌洗术是治疗肺泡蛋白沉着症最为有效的方法,可改善患者症状、运动耐受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内分流,改善肺功能。
由于肺泡灌洗术必须在患者全麻情况下才能进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未知性。
因此,必须联合全面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才能发挥最佳治疗效果。
据此,本文总结我院近几年来,经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再结合各大相关文献发现[6,7]:对PAP患者,开
展档案建立、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手术准备等术前护理措施,落实吸氧指导、灌洗护理、体征监控、数据统计、后续护理等术中护理措施,实施观察病情、并发症预防、呼吸道护理、饮食指导等术后护理措施,是肺泡灌洗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临床护理的重点。
本研究表明:经本文治疗护理的PAP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并且,术后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
总而言之,合理的治疗结合精心的护理是PAP患者肺泡灌洗术成功的关键,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康复,需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顾异香,吴宏成.3例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行双肺同期序贯全肺灌洗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30-931.
[2]杨柳,邝军,张桂丽等.全肺大容量肺泡灌洗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09(05):81-82.
[3]杨永静.全肺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07):93-94.
[4]李爱香,刘丽艳.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灌洗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8):361-362.
[5]余芳.同期大容量肺泡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围手术期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11):14-15.
[6]李晓凤.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01):202.
[7]王汇,张伟,沙亚丽等.肺泡蛋白沉着症行全肺灌洗术患者20例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0):779-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