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体会

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体会

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体会
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体会

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5-01-26T15:40:26.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6期供稿作者:肖佳佳

[导读] 肺泡灌洗术(BAL)是目前医学界公认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

肖佳佳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内科 510010)

【摘要】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回顾分析经我院肺泡灌洗术治疗的2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资料,观察其护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2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未见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并且,治疗后动脉氧分压高于治疗前,而二氧化碳分压却低于治疗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而言,合理的治疗结合精心的护理,是肺泡灌洗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更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肺泡灌洗术;肺泡蛋白沉积症;护理方法;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238-02

肺泡灌洗术(BAL)是目前医学界公认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长期以来,肺泡蛋白沉积症都是医学界的一个棘手问题,其病因未知,致病机制未明,药物治疗基本无效,临床上多采用肺泡灌洗术予以治疗,再辅以精心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据此,本文就2008年2月以来,经我院BAL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本病护理方法的临床经验与临床价值,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的21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经BAL治疗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其中男14例(66.67%),女7例(33.33%),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48.53±6.32)岁。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2)年龄不宜超过60岁;(3)能够耐受手术的进行;(4)意识清楚,能够进行沟通;(5)坚持完成治疗,配合研究的进行;(6)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者;(2)器官严重障碍者;(3)手术禁忌者;(4)不同意接受研究者。临床表现主要有反复咳嗽、呼吸困难、活动后气短、咳白色黏痰、甲床发绀,偶有胸闷胸痛及咯血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全麻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双腔气囊充气,予灌洗肺的对侧肺行通气[2]。待两侧肺分隔满意后,予以吸氧治疗,便于消除灌洗侧肺内的氮气[3]。再以300~400ml/min的速率向患者肺内灌入37℃的无菌生理盐水,保留5min后[4]。据患者心率、呼吸、循环稳定情况等体征,适当重复灌洗,直至流出液清澈为止。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1)档案建立:核实患者的个人情况,建立个性化档案。(2)健康教育:由护士依照手术护理原则,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如疾病知识、治疗原理、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的普及。(3)心理辅导:注意疏导患者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4)手术准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排痰练习,便于术后肺功能迅速恢复;术前4h就须禁食、禁饮,备好灌洗液,再将手术所需的各类药品设备准备齐全。

1.3.2 术中护理(1)吸氧护理:患者选取最佳姿势躺位(多以平卧为主),放松身心,给予患者充足的吸氧治疗,并不断鼓励安慰患者,指导其积极配合治疗。(2)灌洗护理:护士协助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确保导管位置适当,再配合医生进行肺灌洗,灌洗液应加温至体温温度,以减少对机体的刺激。(3)体征监控:灌洗过程中,全面监控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脸色、抵抗程度、血压心率等,据此合理调整灌洗速率及吸氧浓度。(4)统计数据:肺灌洗完成后,积极配合医师将其患者的痰液和其他液体吸出,注意统计病人的各项数据,如痰液颜色与性质,灌洗液出入量等。(5)后续护理[5]:静脉注射20mg呋塞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063;生产单位: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以防肺水肿发生。

1.3.3 术后护理(1)观察病情:术毕,患者送入ICU病房监护,连接呼吸机,心电图监护。(2)并发症预防:预防急性肺水肿与肺部感染的发生,以及肺泡萎缩,要注意隔离,保持病房卫生,控制无关人员的随意进出。(3)呼吸道护理:合适体位的选取、吸痰的必要性,保障患者呼吸道顺畅。(4)饮食指导:术后6h,可适当给予患者营养补给,多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食为主。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变量资料采用(±s)来予以构成。分类变量采用(%)来进行表示。根据资料的性质分别采用t或x2检验来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21例患者肺泡蛋白沉积症经BAL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复查胸片、CT、肺功能均较治疗前大幅度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肺弥散功能有所好转,未见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表明精心护理联合BAL疗效确切。

2.2 临床指标:治疗2周后动脉氧分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1);治疗2周后二氧化碳分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n=21例,±s)

3 讨论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病症。其特点是肺泡内有不可溶性富磷脂蛋白沉积而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大量临床事实表明,肺泡灌洗术是治疗肺泡蛋白沉着症最为有效的方法,可改善患者症状、运动耐受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内分流,改善肺功能。由于肺泡灌洗术必须在患者全麻情况下才能进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未知性。因此,必须联合全面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才能发挥最佳治疗效果。

据此,本文总结我院近几年来,经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再结合各大相关文献发现[6,7]:对PAP患者,开

医院护理论文:肺泡灌洗术治疗的护理

医院护理论文:肺泡灌洗术治疗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术治疗的护理技术。方法对152例患者行肺泡灌洗术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52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肺泡灌洗术,疗效满意。结论对152例的患者行肺泡灌洗术结果有效率达100%,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提出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术中的规范操作,重视术后的观察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环节。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密切观察、配合,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保证肺泡灌洗术的顺利进行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是以纤支镜嵌入到肺段或亚段支气管水平,反复以无菌生理盐水灌洗、回收的一项技术,对其回收液(BALF)进行细胞学、生化学、酶学和免疫学等一系列检测和分析,是作为研究肺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一项手段,是纤支镜应用的重要发展[1]。依灌洗范围和应用的不同,将BAL方法分为两种:全肺灌洗和肺段或亚段灌洗。我科2009年1月至12月对152例患者行BLA治疗,由于护理得当,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52例中,男110例、女42例,年龄最小

12岁,最大85岁,平均43.3岁。患者均在近1月余活动后明显憋气,指测血氧饱和度(SpO2)60%~90%,胸部X线摄片示不同程度的双肺弥漫性病变。 1.2灌洗方法: 1.2.1全肺灌洗主要用于肺泡蛋白沉着症、严重哮喘发作、肺尘埃沉着症、肺泡微石症的治疗。以肺泡蛋白沉着症为例简要说明其操作过程。在手术室全麻下进行为宜,先经纤支镜引导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双腔气囊充气,予灌洗肺的对侧肺行通气,确定两侧肺分隔满意后,予100%纯氧(至少20min),以清除灌洗侧肺内的氮气;将无菌生理盐水(36℃~37℃)以300~400 ml/min的速度快速灌入肺内,保留5 min 后,将灌入肺内液体通过负压装置吸入5000~10000 ml的量筒中。根据患者的呼吸、循环稳定情况可重复进行灌洗,直至流出液清澈为止。灌洗总量一般为10000~40000 ml。1周后用同样方法行另侧肺灌洗治疗[2]。 1.2.2肺段灌洗主要用于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石棉沉着病、结节病、弥漫性肺泡癌和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断和疗效的判定,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当支气管肺感染严重,尤其是支气管结构异常,如支气管扩张症、肺囊肿、变性纤维化等症继发感染时,引流不畅、周身用药难以奏效,可通过BAL反复灌洗、注药进行治疗。

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

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斌恺赖克方洪燕华王法霞陈如冲林少建钟南山 【摘要】目的目前国内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 小鼠的评价多数仅立足于气道炎性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哮喘的病理生理特征。本所率先从国外引进了小动物无创检测和有创检测肺功能仪。无创法检测时小鼠不必麻醉,而且每次可以同时检测多只小鼠,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能否取代有创法尚需更多的数据。本研究旨在建立无创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测方法,并与有创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根据动物模型和气道反应性检测方法不同,动物分为: ①无创哮喘组; ②无创对照组; ③有创哮喘组; ④有创对照组。采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BALB/ c 小鼠哮喘模型,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用无创和有创的方法测定气道反应性。哮喘动物雾化吸入0 . 2~50 g/ L 倍增浓度的乙酰甲胆碱( Mch) ,测定相应浓度下的增强呼气间歇( Pe nh) 值或气道阻力( RL ) 值等指标。将小鼠吸入Mc h 后RL 或Penh 增加 2 倍的激发浓度以PC100 来表示。所有动物都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收集灌洗液, 涂片染色后分类计数。结果无创哮喘组PC100 均≤6 . 25 g/ L ,对照组PC100 均≥12 . 5 g/ L 。其Lo g2 ( 10 PC100 ) 值( 5 . 36 ±0 . 84) 显著低于对照组( 7 . 97 ±0 . 82)( P < 0 . 01) 。无创哮喘组从Mc h 浓度3 . 12 g/ L 开始, 其Pe nh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创哮喘组RL 值从Mc h 浓度0 . 39 g/ L开始就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 P < 0 . 05) 。无创组与有创组的气道反应性相关系数R = 0 . 96 ( P < 0 . 01) 。无创哮喘组和有创哮喘组的嗜酸粒细胞分别为( 54 . 00 ±5 . 96) % , ( 55 . 93 ± 5 . 92) % ,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的( 0 . 38 ±0 . 52) % , ( 0 . 63 ±0 . 74) %( P < 0 . 01) 。结论本研究表明以Penh 为主要测定指标的无创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 【关键词】小鼠;气道反应性; 支气管哮喘;增强呼气间歇; 无创检测 【Ab st ra ct】Objective Most of t he evaluation on asthmatic mouse model only based on the airway inflammation , not fully reflecting its pathophysiology. Noninvasive method of measuring bronchial hyper responsiveness can detect several conscious mice in one time , but whether it can replace the invasive technique needs more data to be identified. This study aims to establish a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mouse airway hyper responsiveness ,comparing with the invasive method.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ays of detection , mice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 non-invasive asthma group , non-invasive control group ,invasive asthma group and invasive control group . Mouse was sensitized and challenged with ovalbumin ( OV A) for asthmatic model . The mice were challeng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methacholine aero sol from 0 . 2 250 g/ L ,and the airway resistance was measured. Enhance pause ( Penh) or airway resistance ( RL ) was taken for each group . The dose of methacholine causing 100 % increase of respiratory resistance was defined as PC100 . The PC100 values were converted into Log2 ( 10 PC100 )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Bro nchoalveolar lavage cytolog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airway inflammation. Results The PC100 of non-invasive asthma group was ≤6 . 25 g/ L , and the non-invasive control group’s ≥12 . 5 g/ L . I t s Lo g2 ( 10 PC100 )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 5 . 36 ± 0 . 84) vs ( 7 . 97 ± 0 . 82) ( P < 0 . 01) . The Penh value of non -invasive asthma group began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Mch was 3 . 12 g/ L . The RL value of invasive asthma group was increasing at the beginning of 0 . 39 g/ L ( P < 0 . 05) . The coefficient rate of two groups was 0 . 96 ( P < 0 . 01 ) . The EOS ( %) of non-invasive asthma group or invasive asthma group was 54 . 00 ± 5 . 96 , 55 . 93 ± 5 . 92 respectively ,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0 . 38 ± 0 . 52 ,0 . 63 ±0 . 74 , P < 0 . 01) .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hows that single-chambered barometric whole-body plethysmography as a non- invasive lung function test can success fully detect airway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李松1,邹琳2,符州3,王莉佳4,代继宏3 儿童发育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临床分子中心2,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呼吸中心3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呼吸实验室4, [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O)小鼠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40只 SPF级 C57BL/6雄性小鼠(6-8w)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两组。模型组的构建采用初次气管内滴注二乙酰(DA)(490mg/ml,500mg/kg)1次,对照组采用已消毒的蒸馏水代替,其余实验条件和方法均相同, 饲养于SPF级动物中心,至第3天和第7天收集标本。饲养期间观察小鼠一般状态,监测两组体重变化、肺功能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计数及炎性细胞分类计数;病理切片、HE染色等。结果模 型组小鼠给予DA(500mg/kg)后1天可出现吼喘、呼吸加快等表现。模型组小鼠BALF液炎性细胞总 数及分类计数可见:3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7天以淋巴和单核细胞为主(p<0.05);病理切片HE染 色可见典型的BO改变(气道上皮脱落严重;细支气管管腔内及管腔周围3天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伴肺泡急性出血,气道上皮大部分脱落,管腔严重闭塞;7天可见管壁增厚,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类 纤维化表现)。结论 C57BL/6小鼠给予气管内滴注DA(500mg/kg)1次,可于第7天观察到典型的急 性期BO改变。 [关键词]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二乙酰;小鼠;模型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model of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Li Song1, Zou Lin2, Fu Zhou3, Wang Lijia4, Dai Jihong3(1Key Laboratory of Developmental Diseases in Childhood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2Center for Clinical Molecular Medicine, 3Center of Respiratory Disorders, 4Laboratory of Respiratory Disorders ,Children’s Hospital,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BO) method of mouse animal model. Methods Fourty C57BL/6 mice ( SPF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BO model group ,20 mice per group. BO group intratracheal 作者简介 李松,硕士研究生,E-mail:qwe130********@https://www.doczj.com/doc/7510962185.html, 通信作者代继宏,主任医师,博士,E-mail:danieljh@https://www.doczj.com/doc/7510962185.html,

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

?论著?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斌恺 赖克方 洪燕华 王法霞 陈如冲 林少建 钟南山 【摘要】 目的 目前国内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的评价多数仅立足于气道炎性指标,不能完全 反映哮喘的病理生理特征。本所率先从国外引进了小动物无创检测和有创检测肺功能仪。无创法检测时 小鼠不必麻醉,而且每次可以同时检测多只小鼠,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能否取代有创法尚需更多的数据。 本研究旨在建立无创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测方法,并与有创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根据动物模 型和气道反应性检测方法不同,动物分为:①无创哮喘组;②无创对照组;③有创哮喘组;④有创对照组。采 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BALB/c小鼠哮喘模型,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用无创和有创的方法测定气 道反应性。哮喘动物雾化吸入0.2~50g/L倍增浓度的乙酰甲胆碱(Mch),测定相应浓度下的增强呼气间 歇(Penh)值或气道阻力(R L)值等指标。将小鼠吸入Mch后R L或Penh增加2倍的激发浓度以PC100来表 示。所有动物都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灌洗液,涂片染色后分类计数。结果 无创哮喘组PC100均≤ 6.25g/L,对照组PC100均≥12.5g/L。其Log2(10PC100)值(5.36±0.84)显著低于对照组( 7.97±0.82) (P<0.01)。无创哮喘组从Mch浓度3.12g/L开始,其Pen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创哮喘组R L值从 Mch浓度0.39g/L开始就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无创组与有创组的气道反应性相关系数R= 0.96(P<0.01)。无创哮喘组和有创哮喘组的嗜酸粒细胞分别为(54.00±5.96)%,(55.93±5.92)%,显 著高于各自对照组的(0.38±0.52)%,(0.63±0.74)%(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以Penh为主要测 定指标的无创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 【关键词】 小鼠;气道反应性;支气管哮喘;增强呼气间歇;无创检测 Establishment of non2invasive method for measuring airway re sponsiveness of asthmatic mouse model L I B in2kai,LA I Ke2f ang,HO N G Yan2hua,W A N G Fa2x ia,CH EN R u2chong,L I N S hao2j ian,Z HON G N an2shan.Guangz hou I nstitute of Res pi ratory Diseases,the Fi rst A f f iliated Hos pital of Guangz hou Medical College,Guangz hou510120,China Corres ponding author:LA I Ke2f ang 【Abstract】 Objective Most of the evaluation on asthmatic mouse model only based on the airway inflammation,not f ully reflecting its pathophysiology.Noninvasive method of measuring 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can detect several conscious mice in one time,but whether it can replace the invasive technique needs more data to be identified.This study aims to establish a non2invasive detection of mouse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comparing with the invasive method.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ays of detection,mice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 s:non2invasive asthma group,non2invasive control group,invasive asthma group and invasive control group.Mouse was sensitized and challenged with ovalbumin(OVA)for asthmatic model.The mice were challeng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methacholine aerosol f rom0.22 50g/L,and the airway resistance was measured.Enhance pause(Penh)or airway resistance(R L)was taken for each group.The dose of methacholine causing100%increase of respiratory resistance was defined as PC100.The PC100values were converted into Log2(10PC100)for statistical analysis.Bronchoalveolar lavage cytolog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airway inflammation.Re sults The PC100of non2invasive asthma group was≤6.25g/L,and the noninvasive control group’s≥12.5g/L.Its Log2(10PC100)valu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5.36±0.84)vs(7.97±0.82)(P<0.01).The Penh value of non2invasive asthma group began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Mch was3.12g/L.The 基金项目:“863”计划(2006AA02Z4Z5) 作者单位:510120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通信作者:赖克方

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体会

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5-01-26T15:40:26.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6期供稿作者:肖佳佳 [导读] 肺泡灌洗术(BAL)是目前医学界公认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 肖佳佳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内科 510010) 【摘要】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回顾分析经我院肺泡灌洗术治疗的2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资料,观察其护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2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未见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并且,治疗后动脉氧分压高于治疗前,而二氧化碳分压却低于治疗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而言,合理的治疗结合精心的护理,是肺泡灌洗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更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肺泡灌洗术;肺泡蛋白沉积症;护理方法;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238-02 肺泡灌洗术(BAL)是目前医学界公认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长期以来,肺泡蛋白沉积症都是医学界的一个棘手问题,其病因未知,致病机制未明,药物治疗基本无效,临床上多采用肺泡灌洗术予以治疗,再辅以精心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据此,本文就2008年2月以来,经我院BAL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本病护理方法的临床经验与临床价值,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的21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经BAL治疗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其中男14例(66.67%),女7例(33.33%),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48.53±6.32)岁。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2)年龄不宜超过60岁;(3)能够耐受手术的进行;(4)意识清楚,能够进行沟通;(5)坚持完成治疗,配合研究的进行;(6)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者;(2)器官严重障碍者;(3)手术禁忌者;(4)不同意接受研究者。临床表现主要有反复咳嗽、呼吸困难、活动后气短、咳白色黏痰、甲床发绀,偶有胸闷胸痛及咯血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全麻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双腔气囊充气,予灌洗肺的对侧肺行通气[2]。待两侧肺分隔满意后,予以吸氧治疗,便于消除灌洗侧肺内的氮气[3]。再以300~400ml/min的速率向患者肺内灌入37℃的无菌生理盐水,保留5min后[4]。据患者心率、呼吸、循环稳定情况等体征,适当重复灌洗,直至流出液清澈为止。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1)档案建立:核实患者的个人情况,建立个性化档案。(2)健康教育:由护士依照手术护理原则,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如疾病知识、治疗原理、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的普及。(3)心理辅导:注意疏导患者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4)手术准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排痰练习,便于术后肺功能迅速恢复;术前4h就须禁食、禁饮,备好灌洗液,再将手术所需的各类药品设备准备齐全。 1.3.2 术中护理(1)吸氧护理:患者选取最佳姿势躺位(多以平卧为主),放松身心,给予患者充足的吸氧治疗,并不断鼓励安慰患者,指导其积极配合治疗。(2)灌洗护理:护士协助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确保导管位置适当,再配合医生进行肺灌洗,灌洗液应加温至体温温度,以减少对机体的刺激。(3)体征监控:灌洗过程中,全面监控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脸色、抵抗程度、血压心率等,据此合理调整灌洗速率及吸氧浓度。(4)统计数据:肺灌洗完成后,积极配合医师将其患者的痰液和其他液体吸出,注意统计病人的各项数据,如痰液颜色与性质,灌洗液出入量等。(5)后续护理[5]:静脉注射20mg呋塞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063;生产单位: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以防肺水肿发生。 1.3.3 术后护理(1)观察病情:术毕,患者送入ICU病房监护,连接呼吸机,心电图监护。(2)并发症预防:预防急性肺水肿与肺部感染的发生,以及肺泡萎缩,要注意隔离,保持病房卫生,控制无关人员的随意进出。(3)呼吸道护理:合适体位的选取、吸痰的必要性,保障患者呼吸道顺畅。(4)饮食指导:术后6h,可适当给予患者营养补给,多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食为主。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变量资料采用(±s)来予以构成。分类变量采用(%)来进行表示。根据资料的性质分别采用t或x2检验来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21例患者肺泡蛋白沉积症经BAL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复查胸片、CT、肺功能均较治疗前大幅度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肺弥散功能有所好转,未见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表明精心护理联合BAL疗效确切。 2.2 临床指标:治疗2周后动脉氧分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1);治疗2周后二氧化碳分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n=21例,±s) 3 讨论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病症。其特点是肺泡内有不可溶性富磷脂蛋白沉积而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大量临床事实表明,肺泡灌洗术是治疗肺泡蛋白沉着症最为有效的方法,可改善患者症状、运动耐受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内分流,改善肺功能。由于肺泡灌洗术必须在患者全麻情况下才能进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未知性。因此,必须联合全面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才能发挥最佳治疗效果。 据此,本文总结我院近几年来,经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再结合各大相关文献发现[6,7]:对PAP患者,开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操作方法

把小鼠喉咙处皮肤剪开,用镊子把气管周围的组织分离开,气管暴露出来。注射器7号针头,针尖剪掉,再磨平,把动物仰位固定,针头从嘴巴里进去,伸到气管里。和平时灌胃一样,只是现在伸到气管。在甲状腺(气管显得稍宽处)下面,针头就伸到这里,大约甲状腺过3毫米处。然后拿一根线,从气管下穿过,把针头和气管一起结扎了,其实就是把针头固定在里面,不让它跑出来。打结时用点力,手拨动针头时明显感觉针头动不了就可以了。然后注射器吸取液体推进气管,第一次一般吸不完全,没关系,第二次的液体推进去后就能吸出来很多了。我基本能全部吸出来的。 希望能帮上忙。 标题:小鼠肺泡灌洗标准操作规程 关键词:肺泡灌洗;细胞分类计数;细胞因子 目的:检查小鼠各种病理生理状态(特别是肺部疾病)下,肺部 出现的各种病理改变。 例:哮喘模型中检测嗜酸细胞的分类数有否提高,灌洗 液中各种细胞因子,如IL-4,IL-5,IL-10,IFN-r等水平。 主体内容(操作步骤): 实验的准备 实验的器材、仪器、药品:4℃遇冷的单纯PBS和4℃遇冷的含1%BSA的PBS; 手术器械:眼科剪,眼科镊,穿刺针或4号半头 皮针;血细胞计数板;低温离心机 实验操作规程:灌洗分单侧和双侧。单侧一般为颈部和胸部解剖,气管和一侧肺叶结扎。再用穿刺针插入气管上端,0.3mlPBS反复冲洗,一般为3遍,每遍冲洗次数根据需要决定,一般3-5次即可。 双侧灌洗则只需要进行颈部解剖,暴露气管进行插管。PBS灌洗量增高到0.8ml.灌洗次数同上。 结果判定:1.回收的灌洗液4℃,1500r离心10分钟,回收上清置于-20℃等待进行细胞因子检测; 2.用1ml含有1%BSA的PBS重悬细胞沉淀,取10ul重悬液进行细胞计数。余液再次4℃离心,参数同上; 3.离心后去上清,不需太彻底,可根据第二步细胞计数所得结果和需要涂片张数决定需要残留多少上清重悬细胞沉淀。一般如果细胞总数有10*6次方/ml的话,用80-100ul重悬可以涂三张片,这样玻片上细胞密度比较适中。 4.涂片后待玻片自然晾干,然后置于10%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10分钟以上,随后就可以进行常规HE染色。5。染色后就可以进行细胞分类计数,计算300个以上细胞,结果就比较可靠了。 使用静脉留置针,颈部解剖显露气管,插入留置针,用细线打结固定,拔出针芯。链接注射器,即可开始灌洗!本实验室是这么做的,很方便,效果很好

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泡蛋白沉积症( Pulmonary alveolus protein deposition sickness)是一种罕见病。肺泡有蛋白样物质沉积﹐使肺内出现病变。约1/3病人无症状﹐临床表现有发热﹐继以间歇期﹐以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低热。咳嗽﹑咯痰﹑胸痛﹑体重减轻等。X射线胸部检查肺内病变类似急性肺水肿。病因未明﹐本病于1958年首次报告时命名为肺泡蛋白沉积症﹐至今仍沿用这一病名。 目录 编辑本段病因和发病机理 据报告﹐自7~8个月的婴儿至72岁的老人均有患肺泡蛋白沉积症者﹐但以30~50岁者居多。男性约为女性的3倍。 分析表明肺泡腔内沉积的颗粒状和絮状物﹐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同属脂蛋白﹐富含磷脂﹐均为过碘酸希夫氏染色强阳性﹐在化学结构上两者也基本相同。电镜下﹐肺泡沉着物并不全是无定形者﹐而有许多迭层状小体﹐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过碘酸希夫氏染色阳性颗粒﹐与I型肺泡细胞中的迭层状小体相同。因而推想﹐本病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过度分泌而清除减慢所致﹐或为异常型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II型细胞产生后排入肺泡腔。在实验动物肺泡蛋白沉积症时﹐这种排入肺泡腔的过程增强。排入肺泡腔的迭层小体迅速被巨噬细胞吞噬﹐巨噬细胞因而胀大﹐其活动力显著减弱﹐终于破裂﹐于是迭层小体在肺泡内不断贮积﹐即成肺泡蛋白沉积症。因而肺泡清除机制减退可能也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迭层小体经巨噬细胞处理后失去活性﹐且能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 鉴于约半数病人经常接触各种粉尘或有害气体﹐且以硅尘长期给鼠吸入﹐可使动物患肺泡蛋白沉积症﹐故认为本病可能是肺泡对化学性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但尚有半数左右病例无此线索﹐因此确切的病因尚待进一步探索。 病肺重量增加﹐在水中下沉。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肺泡胀大﹑肺泡腔﹑呼吸细支气管甚至小的细支气管均充满嗜伊红颗粒物质﹐过碘酸希夫氏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电镜下﹐这种颗粒为迭层状小体。肺泡壁及肺泡结构正常﹐邻近的肺泡壁可见大量巨噬细胞。 肺功能检查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最大通气量及用力呼气肺活量/肺活量比值正常。弥散功能减低。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治疗进展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治疗进展 肺泡蛋白沉积症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 是 Rosen 等于 1958 年首先报道的一种少见的肺部疾病。PAP 的病理学特征为肺泡及细支气管腔内充满无定形的过碘酸雪夫 (periodic acid-Schiff,PAS) 染色阳性的磷脂蛋白样物质。过量的磷脂蛋白样物质沉积导致患者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进行性呼吸困难等。 PAP 分为先天性、继发性、免疫性三类,其中约 90%为免疫性。长期以来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全肺灌洗术 (whole lung lavage,WLL),但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 PAP 发病机制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新方法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现将 PAP 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支气管肺泡灌洗:Ramirez1965 年首次使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 PAP 后,此方法已成为目前治疗 PAP 的首选手段,有效率约为85%。支气管肺泡灌洗通过去除 PAP 患者体内过量的肺泡磷脂样物质、抗 GM-csF 抗体、肺泡巨噬细胞 (GM-csF 的靶细胞),从而改善PAP 患者的肺功能,缓解患者症状。 临床工作中肺泡灌洗术主要有两种形式:(1) 全肺灌洗术:患者全身麻醉后行双腔气管内插管,灌洗下侧肺,上侧肺行机械通气,灌洗单侧肺常需要 10~20 L 生理盐水。WLL 的优势为灌洗较彻底,效果显著,疗效维持时间长,因此仍是目前治疗 PAP 最有效的方案。

但是 WLL 时需要患者行全身麻醉准备,灌洗液体量大,耗费时间长,并非所有患者可耐受,特别是婴幼儿、老年人,或机械通气也不能改善低氧血症的 PAP 患者,可在体外循环支持下或采用高频通气技术辅助对以上人群进行 WLL。(2) 支气管镜下分段肺泡灌洗术:患者局部麻醉后在支气管镜下行肺叶或肺段灌洗治疗,灌洗单叶肺每次需200~300 ml。 此方法优势为灌洗液量少、操作时间缩短,灌洗造成的不良反应较轻,适用于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或单侧肺通气的患者。但是因其单次灌洗液量少,可能造成灌洗不彻底。 肺泡灌洗术的适应证尚未有统一共识,大多认为当 PAP 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静息时 PaO2<65 1=""40="" mmhg="0.133">10%时,即有肺泡灌洗指征。 肺泡灌洗术的常见并发症有灌洗液外漏、低氧血症、气液胸、肺出血、心律失常等。最常见的是灌洗液外漏,可使用支气管镜定位或水杯法试漏装置确认两肺分隔是否满意。单侧通气及肺内分流常造成术中低氧血症,可在灌洗间期进行问隔正压纯氧通气合并交替负压吸引;伴发肺气肿的 PAP 患者易发生气液胸,可采用小潮气量、快频率的通气模式或术中灌洗侧肺不做加压通气来预防其发生。

纤支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术的护理体会

纤支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术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12-26T09:20:46.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8月第23期供稿作者:刘燕玲[导读] 纤支镜灌洗术重复性及可控性强,创伤小,可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和有效地控制感染。 刘燕玲(江苏沛县人民医院ICU 221600) 【摘要】目的对纤支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术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30名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肺部感染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经人工气道纤支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经人工气道常规吸痰治疗,总结其护理体会。结果 30名患者均实施纤支镜吸痰及灌洗术治疗,没有患者出现临床并发症,且均 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研究表明,纤支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术是对肺部感染进行控制的一种有效、安全治疗方法,有效的护理配合极具重要价值。【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291-02 纤支镜灌洗术重复性及可控性强,创伤小,可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和有效地控制感染。但该术是一项有创的侵入性操作,有些患者因恐惧而拒绝或不太配合影响检查效果。我院通过加强术前和术中的护理以及术后的观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选取30名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纤支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术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总结其护理体会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30名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均为ICU病房开放人工气道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危重患者行纤支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术治疗严重的肺部感染患者,19名男性,11名女性,年龄为19-66岁,平均年龄为(34.6±10.5)岁,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经人工气道行纤支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经人工气道常规吸痰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配合。具体步骤为:1.2.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患者病史,排除禁忌证,并检查血常规、出凝血常规、血气分析、CT、心电图、胸片等,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①心理护理:病人因受本身疾病的影响容易情绪不稳,他们易产生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医护人员应耐心地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术后达到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②患者准备:术前2小时禁水、4小时禁食,将患者移至床头,肩下垫一软枕,使头后仰,有利于纤支镜顺利插入。③物品准备:确保纤支镜、冷光源和吸引器的状态良好,把灌洗液预热到37℃备用,以减少低温对肺功能的影响。患者均在监护室完成操作,床旁有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和急救药品。④术前用药:术前30分钟注阿托品0.5mg,用于减少支气管分泌物。如有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疾病者则禁止使用阿托品,精神极度紧张者可注安定10mg,禁止用吗啡、哌替啶等药物,以防抑制呼吸,可用多卡因5mL氧气雾化吸入进行局部麻醉。 1.2.2.术中护理采用PENTAXT40型纤支镜及MGB成像系统。术前做好常规准备,均是有气管插管或器官切开的患者经气管导管进入呼吸道。灌洗过程中给予100%氧,操作过程中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操作过程中应停止应用PEEP或至少减少50%,同时监测气道峰压。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如有变化应立即停止操作,配合医生抢救。当纤支镜进入气道后,可先吸尽痰液和分泌物。对那些不易清除的痰栓和血痂,我们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局部支气管肺泡灌冼,这有助于吸出。为了减少刺激,灌洗液温度应与病人体温接近。每次注入灌洗液10-l5毫升,15-30秒后再吸出,可以反复分次分肺段注入,灌洗液总量100-150毫升,回吸量应大于70%持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 1.2.3.术后护理 ①一般护理:术后嘱咐病人要卧床休息,床头抬高20-30度,避免用力咳嗽,2-3小时后方可试进少量温凉流质的食物,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②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呼吸,心率,血压情况,并监测病人呼吸的频率和幅度有无异常。③术后宣教:瞩托患者加强营养,预防上呼吸道的感染,卧床患者应多翻身拍背,术后可能出现少量咳血,不必太紧张,如果咳血增多了或出现了明显的胸闷气促及胸痛时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1.3.疗效评定对比治疗初始与治疗7d的初始情况,参考Pugin等人所编写的肺部感染评分表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t检验,P<0.05表示差异性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肺部感染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7d后的肺部感染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肺部感染评分对比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14名患者肺部感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 3.33%,对照组患者,7名患者肺部感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6.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技术操作规范(详细参考)

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技术 【概述】 60年代后期随着可曲性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的开发与 应用,逐渐兴起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oelar lavage)技术。1974年由Reynolds和Newball首次发表了有关BAL的文章,1989 年欧洲肺病学会建立了BAL协作组并报导了正常人和各种肺疾病患 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多中心检查结果。中华医学会呼吸分 会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分别于1993年和2002年也制定出有关BALF细 胞学检查技术规范(草案),使此项检查技术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由于BAL能直接获取肺内炎症免疫效应细胞,是探讨肺局部免疫病 理过程的一种相对比较安全有用的检查方法。因此,BAL已成为某 些肺疾病,特别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以及免疫受损患者肺部感染 等疾病的辅助临床诊断、病变活动性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检测手段。【适应症】 1.凡能接受纤支镜检查患者均能承受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检查。 2.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结节病、外源 性过敏性肺泡炎、结缔组织病伴肺纤维化、组织细胞增生症X 以及嗜酸细胞肺浸润等。 3.弥漫性肺部肿瘤和免疫受损患者肺部感染诊断,如卡氏肺孢 子虫肺炎、细支气管肺泡癌。 4.用于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诊断与治疗,行局部和全肺灌洗。

5.用于肺部感染细菌学检测及肺化脓症冲冼引流治疗。 【禁忌证】 1.凡纤支镜的禁忌证均为支气管肺泡灌洗的禁忌证。 2.精神高度紧张不能配合完成纤支镜检查患者。 3.严重通气和换气功能患者,PaO2小于50mmHg或吸氧状态下PaO2小于70mmHg。 4.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频发心绞痛患者。 5.主动脉瘤和食道静脉曲张有破裂危险的患者。 6.近期发热、咯血和哮喘发作患者。 【术前准备】 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术前准备,常规在纤支镜于活检刷检前做BAL。局部麻醉剂为2%利多卡因。 【操作程序】 1.灌洗部位选择: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选择右肺中(B4或B5)或左肺舌叶,局限性肺病变则在相应支气管肺段进行BAL。 2.BAL操作步骤:①首先要在灌洗的肺段经活检孔通过一细硅胶管注入2%利多卡因1-2ml,做灌洗肺段局部麻醉;②然后将纤支镜顶端紧密楔入段或亚段支气管开口处,再经活检孔通过硅胶管快速注入37℃灭菌生理盐水。每次25-50ml,总量100-250ml,一般不超过300 ml;③立即用50-100mmHg负压吸引回收灌洗液,通常回收率为40-60%;④将回收液体立即用双层无菌沙布过滤除去粘液,并

支气管肺泡灌洗、操作技术及评分标准

支气管肺泡灌洗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是以纤支镜嵌入到肺段或亚段支气管水平,反复以无菌生理盐水灌洗、回收的一项技术,对其回收液(BALF)进行细胞学、生化学、酶学和免疫学等一系列检测和分析,是作为研究肺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一项手段,是纤支镜应用的重要发展。依灌洗范围和应用的不同,将BAL方法分为两种:全肺灌洗和肺段或亚段灌洗。 (一)全肺灌洗用于肺泡蛋白沉着症、严重哮喘发作、肺尘埃沉着症、肺泡微石症的治疗。 以肺泡蛋白沉着症为例简要说明其操作过程。在手术室全麻下进行为宜,先经纤支镜引导下Carlen双腔管,吸纯氧10~15min 后,以150cm H2O压力,滴入37 ℃灭菌生理盐水500~1000ml,然后吸出或任其自行流出或虹吸回收,回收的流失量不超过200ml .灌洗应反复进行,直至洗出液完全清亮,总量一般在3~10L ,个别可高达18L .先灌洗一侧,隔2~3 天再灌另一侧。全肺灌洗技术操作较复杂,有一定风险,为此,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可选择小液量选择性肺叶灌洗,每次 50~100ml ,反复灌洗和吸出,一侧肺灌洗总量200 ~ 2000ml,隔3~7 天一次,两肺交替进行。 肺泡蛋白沉着症在采用BAL 治疗前,仅有1 / 4 病例病变可安然无恙全消退,死亡率高达 32 .4 % ;采用灌洗治疗,约3 / 4 患者症状可获缓解,有效者于灌洗后1~2 天,症状即见改善,胸部X 线表现的改善则较慢,一般需数日~数周。严重哮喘发作进行灌洗时,可于灌洗液中加溶痰剂,如乙酰半胱氨酸以增加粘液廓清作用;根据病情,可在局麻下进行小容量(250ml)灌洗,效果良好,操作并发症和死亡率很低,据24521 例的统计,分别为0 .08 %和0 .01 %。全肺灌洗治疗肺尘埃沉着症的操作方法,与肺泡蛋白沉着症基本相同,某组治疗之I~III期硅沉粉病70 余例次,灌洗后症状普遍好转,通过灌洗清除SiO2,典型病例肺通气功能、P(A-a)O2均有明显好转,虽然对已经发生的纤维化改变不能逆转,但对阻止病变继续进展,改善患者长期顶后,肯定会有好处。 (二)肺段灌洗主要用于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石棉沉着病、结节病、弥漫性肺泡癌和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断和疗效的判定,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当支气管肺感染严重,尤其是支气管结构异常,如支气管扩张症、肺囊肿、变性纤维化等症继发感染时,引流不畅、周身用药难以奏效,可通过BAL 反复灌洗、注药进行治疗。 1 .术前准备用药和麻醉同纤支镜检。 2 .在常规纤支镜检查气道后,于活检和刷检前进行BAL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常选右肺中叶或左肺舌叶支气管,局限性病变则在相应支气管肺段进行BAL.嵌入后,经纤支镜活检孔注入2 %利多卡因,做灌洗肺段的局部麻醉,从活检孔快速注入37 ℃灭菌生理盐水l00ml 后,在6 .7 ~ 1 3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