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申报
- 格式:doc
- 大小:159.50 KB
- 文档页数:12
附件1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研究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名称课题指南编号负责人职称联系手机E-mail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申请日期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编制附件2: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研究课题申报项目汇总表申报单位(盖章):填报日期:年月日填报人(联系人)联系电话:注:1. 此表由推荐学校填报,以书面一式二份,连同课题申报材料一并报送。
并请报电子文档,电子邮件发送至***************.cn。
推荐时须排序,请勿超报。
2.课题指南编号是指省研究会通知立项范围“课题指南编号”。
3.推荐类别填写“重点”、“一般”。
4. 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学校,不是部门。
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研究课题暂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我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实验室研究课题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依据《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实验室研究委员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高校实验室建设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教育装备和资产管理的课题研究,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决策服务。
第三条实验室研究课题面向全省高校,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保证重点。
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和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第四条江苏省实验室研究会具体负责全省实验室研究课题的立项、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各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协助研究会负责实验室研究课题的联络工作;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应在经费和条件支撑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二章课题立项第五条实验室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选题,针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实验室队伍和仪器设备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面临的具体问题,确立研究目标,注重交叉学科和跨地区、跨学校的研究。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 题 论 证 书课 题 批 准 号 D / 2 0 1 3/ 0 2 /3 5 8 课 题 名 称榜样教育引领学校师生发展的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 所 在 单 位 开 题 日 期 杨仁元 常州市新桥中学 2014 年 1 月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1 / 162013 年 11 月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应不少于 2 人) 、参与 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4 年元月 9 日 地点: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 主持人:薛辉 评议专家:龚国胜 王俊 薛辉 参与人员:杨仁元 莫文晓 徐惠仁 万荣庆周文荣韩岳元 潘采方二、课题组成员(不包括主持人,限 10 人) 序号 1 2 3 4 5 6 姓名 莫文晓 李坚 周文荣 丁涵松 韩岳元 洪军 职称 中学高级 教师 中学一级 教师 中学高级 教师 中学高级 教师 中学高级 教师 中学高级 教师 工作单位 常州市新桥 中学 常州市新桥 中学 常州市新桥 中学 常州市新桥 中学 常州市新桥 中学 常州市新桥 中学 研究专长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 行动研究 研究任务分工 副组长负责教师层面研究工作副组长负责学生层面研究工作负责资料收集工作 子课题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2 / 16中学高级 常州市新桥 7 高健 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 教师 中学 三、开题报告要点: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组织管理、研究进度、经费分 中学高级 常州市新桥 5000 字左右, 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 (可加页) 。
8 潘采方 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 教师 中学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中学一级 常州市新桥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榜样”解释为: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 , 9 榜 样: 笪儒卿 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 教师 中学 英语中通常认为榜样应该对应的词汇为“model”,其义为:某人或某事被认为是其同类中的优秀 中学高级 常州市新桥 10 黄建华 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 者,同时是值得效仿的。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主体间性视域下义务制学校师生成长共同体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修改稿)江阴英桥国际学校课题组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落实起始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由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申报、陶伟校长承担的《主体间性视域下义务制学校师生成长共同体实践研究》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获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
为指导实施课题的部门与研究成员正确理解本课题的理念和内容,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保证课题研究和实践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要求,特制订本课题实施方案。
现就课题研究的准备情况进行汇报,敬请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领导和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缘起“共同体”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探索源于20世纪杜威“雏形的社会”的学校概念,几乎成为每次教育改革必然涉及的内容,国内外研究最有成效的当是“学习共同体”,随之衍生出“道德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等,分别取得一定成效。
近年来,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基于教育领域“共同体”基本内涵,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受到我国教育理论界的关注。
“师生成长共同体”是一个师生平等、双向沟通、交互作用的基本教育单位,强调的是师生同发展、共成长,追求的是和谐。
“师生成长共同体”,在微观上指具有共同愿景的师生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活动组织。
“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成员,在彼此尊重、理解、坦诚、关爱、接纳、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就思想、心理、行为、生活、学业、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制定目标计划,探讨解决办法,不断实践反思,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主体间性视域下义务制学校师生成长共同体实践研究》课题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在汲取学术界关于“主体间性”、“师生成长共同体”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与拓展的结果。
附件1:“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优秀教材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工作,推进我省高等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苏教高〔2013〕1号)精神,为做好“十二五”我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以下简称“省重点教材”)立项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1.省重点教材建设遵循选优、选精、选特、选新的原则,充分发挥我省高等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高校高水平教师参与,整合全省高校专业优势与教材资源,整合国内出版社优质教材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建设一批代表我省高等教育水平的优秀教材,打造江苏教材品牌。
2.省重点教材分为修订教材和新编教材。
(1)修订教材:出版时间不超过6年(从立项当年的1月1日计算,以版权页的出版时间为准),经过教学实践检验,使用效果好的各种形式教材。
教材有修订计划,能在2年内(从立项当年的7月1日起计算)实现再版(以下统称为出版)。
(2)新编教材:反映学科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内容创新、富有特色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教学急需、填补学科专业空白的教材;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教材;体现改革创新的实验教学教材和实习实训类教材;开展双语教学的教材。
立项后1年内(从立项当年的7月1日起计算)出版。
二、基本要求1.教材充分反映当代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最新成果,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经教学改革实践检验效果显著,应与时俱进、紧跟科技进步、瞄准国际水平、反映区域特色与学校特点。
2.本科教材能全面准确地阐述本学科先进理论与概念,充分吸收本学科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科学系统地归纳本学科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与发展规律,反映区域和学校特点;高职高专教材能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吸收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
3.教材富有特色,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注重素质教育,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附件四: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教材规划申报指南(本科部分)计算机类指南号课程名称指南号课程名称B0806201 大学计算机基础B0806216 信息处理基础B0806202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B0806217 计算机绘谱设计B0806203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B0806218 计算机音频编辑B0806204 C++ 程序设计B0806219 计算机音序制作B0806205 Java程序设计B0806220 数字化录音基础B0806206 计算机网络B0806221 新媒体艺术概论B0806207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B0806222 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B0806208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B0806223 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B0806209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B0806224 动画计算机辅助设计B0806210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B0806225 展示艺术计算机辅助设计B0806211 计算机辅助设计B0806226 环境艺术计算机辅助设计B0806212 程序设计基础B0806227 染织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B0806213 网页设计B0806228 产品造型计算机辅助设计B0806214 多媒体技术应用B0806229 商业插图计算机辅助设计B0806215 社会统计学分析及应用基础生物医学工程类化工与制药类基础医学类预防医学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口腔医学类中医学类法医学类护理学类(高职高专部分)食品药品管理专业(专业代码5304)临床医学类专业(专业代码6301)护理类专业(专业代码6302)药学类专业(专业代码6303)医学技术类专业(专业代码6304)卫生管理类专业(专业代码6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一、重大课题重大课题围绕江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设立。
以全省性的宏观教育政策研究、原创性的理论研究为主,着眼于全面提升省级研究的前瞻性、学术性和创新性。
课题在全国范围内招标。
课题名称不能改变,研究内容要依据本指南所提出的“研究要点”设计,可增设但不可减少。
课题申报填写《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大课题申报评审表》,经过初评后以现场集中答辩的方式进行评审。
1.江苏教育全面现代化核心指标的研制研究要点:系统回顾江苏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历程和阶段,明确江苏教育现代化已经达到的现实水平;以当今主要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水平为参照,明确人力资源强省、学习化社会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依据《江苏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发展目标,研制包括投入水平、办学水平、结构水平、质量水平等在内的核心指标及评估标准;提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对策等。
2.完善江苏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制度与关键政策研究研究要点:“十一五”期间江苏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主要成绩与存在问题的研究;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制度与关键政策的价值选择、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的理论研究;发达国家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和政策的分析和案例研究;弱势群体子女(特殊儿童、贫困学生、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接受公平教育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完善江苏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制度和政策的对策和建议等。
3.2020年江苏教育资源配置的前瞻性研究研究要点:“十一五”期间江苏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以江苏规划纲要所提出的2020年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提出全省教育资源配置的总体方案和设想;明确提出各级各类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特殊教育)资源配置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对策建议等。
4.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教育质量标准的分类研究研究要点: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明确研制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思路、基本依据和基本原则;发达国家教育质量的内涵、框架和标准的比较研究;建构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基本框架和主要指标;提出保障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对策与建议等。
江苏省陶研会“十二五”立项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㈠选题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基于这一改革理念,老师们掀起了课堂情境创设的热潮,并在各自的课堂中实施。
然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从情境创设引入,往往易犯喧宾夺主、顾此失彼、弄虚作假、情境牵强、不符合年龄特征等错误,不但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甚至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习思维的发展。
适宜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不切实际,抽象空洞的情境创设只会是学生产生高深莫测的心理困惑。
那么怎样才能创设有效的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什么要求呢?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
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拟的,如果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㈡国内外研究现状1.通过对苏北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方法与途径的研究,形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范式,填补国内此项研究的空白,并为农村中学的情境创设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
2. 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范式”的过程中,我们将其纳入新课程体系,将“课堂教学情境有效创设”作为我校特色来开发。
目前,这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因此我们认为本课题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有创新。
普通高中实施通用技术教育实践研究中期报告执笔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陶锡泉摘要: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 年 3 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技术作为新增的科目被列为高中的八个学习领域之一。
技术课程的开设,是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它以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为主要目标,技术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中重知识技能、轻能力培养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但在技术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它的实效性如何,是否如课程设计者所愿,发挥了应有的价值,在实施中有哪些问题,存在哪些困难,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更多事实、更多论据来说明。
基于上述想法,本研究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视角出发,围绕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认同、普通高中提高通用技术教育效率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优化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方法、学校实施通用技术教育的资源保障及教师实践通用技术教学的方法等。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以校本、实践研究为主,具体包括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访谈法、对比法等。
以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心理学与行为理论等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本身以及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与结果的认同状况以及影响学生课程认同的因素,并就如何增强高中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同度提出建议,进而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通用技术技术教育、技术素养实践能力学生发展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立项背景纵观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实践,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将传统工艺(技能)教育逐渐转向当代(技术素养培养取向)技术教育。
与此相应,技术教育的目标已超越传统的技能发展目标,转而强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技术素养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才竞争已经世界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技术素养已被公认为现代人必备人的文素养、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三大素养之一,现代社会的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和角落,技术已与人们的生活心心相关。
附件1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施方案(2019年修订版)一、总则1. 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江苏省“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下简称“教改课题”)立项建设管理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2. 教改课题立项建设的宗旨是:引导高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结合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积极探索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新情况、新要求,着力研究和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探索形成江苏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的新亮点,培育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升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整体水平。
二、立项要求3. 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的基本要求为:(1)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富有创新性,致力于研究和解决创新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有整体的研究与实施方案,有明确的预期成果。
(3)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较好的推广价值。
(4)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研究力量,学校积极支持,在人员、经费和条件等方面有保障措施。
在上述条件基础上,根据课题的综合性、前瞻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践性,遴选出一般课题、重点课题和重中之重课题。
重中之重课题原则上需两所及以上高校(单位)共同申报、研究。
4. 省教改课题选题范围参照申报当年发布的《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指南》,具体课题名称由申报者自定。
三、申报与遴选5.教改课题由全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职高专院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及高等教育相关研究会,按照规定限额推荐申报。
6. 课题主持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新建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及成人高校的教师要求可放宽到中级职称。
课题主持人不超过2人,且每次只限申报一个课题项目。
7. 已经列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各类课题不再重复申报。
附件三: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立项申报书
批准编号:
课题名称:
指南领域名称:(非指南领域可用适当文字表述):
课题类别:
课题负责人: 办公电话:传真:
E-mail: 手机号: 工作单位:
邮寄地址:
邮政编码:
申报日期:
起止年月: 年月日——年月日
说明
一、本申报书所列各项内容均须实事求是,认真填写,表达明确严
谨。
二、上报的申报书一式5份,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加盖公章后报送江
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
三、课题类别为:重点资助课题、一般资助课题和立项不资助课题
四、申报人不必填写封面的“批准编号”。
五、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及意义的填写,应简明扼要。
六、有关外文缩写,须注明完整词序及中文含义。
七、本申报书为大十六开本(A4),左侧装订成册。
可自行复印,但
格式、内容、大小均须与原件一致。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2011年4月
一、数据表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三、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简况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五、预期研究成果
六、经费概算
七、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各省高等教育学会、各行业高等教育学会、各分支机构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审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