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_林艳艳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_林艳艳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_林艳艳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_林艳艳

?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Ξ

林艳艳1,李朝旭1、2

(1.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曲阜 273165;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 100875)

摘 要:在西方国家,许多学者对爱情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他们对爱情都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Davis (1985)认为爱情等于友谊加上两个集束:激情与关心;Rubin(1970,1973)认为爱情与喜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并通过研究爱情与喜欢的区别,建立了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斯腾伯格(1986,1988)在研究爱情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情三角形理论等。本文从爱情起源理论、爱情分类理论和爱情观理论这三大方面,对国外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做一简要介绍。通过对相关理论的介绍增加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同时也为我国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爱情;爱情理论;爱情起源;成瘾;依恋;人际吸引

中图分类号:B8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32(2006)01-0040-05

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心理学界,研究人际吸引的相关文章并不多见,专门探讨有关爱情方面的文章就更是少之又少。作为人际吸引的最高形式,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课题,它一直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课题。“爱情”作为一个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社会构念,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或涵义,这种涵义因文化、个体而异,不同的人对爱情的理解不同。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外的相关爱情理论做了简单介绍。

一、爱情起源理论

许多理论家如弗洛伊德,Sullivan,Harlow都集中于把母子关系看作是爱情关系的原型。关于成年人的爱情起源问题,我们从人格缺陷、人格完整(超人格)、社会规范和生理唤醒这四方面,对有关理论加以介绍。

1.人格缺陷说

有些研究者把爱的需求看成是人格缺陷(per2 sonality inadequacy)的标志。Casler认为“爱就是害怕失去获得满足的源泉”,“一个不能独立的人通常认为自己有缺陷”。[1]他把爱的需求看作是人格缺陷的基本反应,但他并不认为爱是病理性的。Mar2 tinson关心自己对结婚的需求,他认为这种需要是建立长久爱情关系的基础,Martinson总结道:“结婚的人比独身的人表现出更大的自我缺失感。”[2]弗洛伊德和Reik把爱情看作是在其伴侣中反映出个人未实现的理想概念,[3]但他们认为人格缺陷并非是病理性的,而是人类状态的内在的东西,因为我们不能实现我们所有的理想。

有的人认为对爱情的成瘾就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把爱情理解为成瘾是Solomon和Corbit对抗过程(opponent-process)动机理论的一部分,但它被解释为人类的自然反应。[4]爱情所产生的美好感觉使一个人逐渐成瘾于其中,这是人的自然反应;但慢慢的就不会这样了,失去爱情会变得非常痛苦,以至于那些成瘾者会觉的比以前更需要它更沉迷于它。Peels认为“成瘾”存在于“当一个人对一种感觉、一个物体或一个人着迷时,他就会把用来处理他周围的或个人其他事情的一切兴趣和能力集中起来,以至于他逐渐地把这种感觉当作是他获得满足的唯一源泉”。[5]他认为对一个人的成瘾能使一个人逃避自我,他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对方身上,从而使其人际交往能力严重缺乏,最终导致人格的缺陷。但Peels并不认为爱情是对一个人的成瘾,他的爱情观将在后面加以表述。

2.人格完美说

此理论所持的观点与人格缺陷说的观点截然相反,它认为爱是合乎正常的,人格缺陷的人是不能做到的。有的理论家认为爱的容纳力和爱的倾向性只来源于完美人格(personality adequacy)。Winch认为缺乏爱的人对爱的需求能使那些能提供此需求的人更有吸引力,人是充满爱的,他们需要把这种爱去表达给其他人或具体的某个人。[6]

马斯洛和Lewis论述了缺失爱与存在爱之间的区别。缺失爱来源于人格缺陷的人,而存在爱来源

2006年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

第一期 Journal of G annan Teachers College Feb.2006Ξ收稿日期:2005-06-10

 作者简介:林艳艳(1980—),女,山东平度人,曲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朝旭(1973—),男,山东省巨野县人,曲阜师范大学心理学讲师、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研究:实验社会心理学。

于完美人格的人。人格缺陷的人与人格完美的人都有爱的需求,但两者是不一样的,完美人格的人所具有爱的需求不是人们所理解的“没有它就寸步难行”,完美人格的人即使没有具体的爱人也能正常生活,这种需求应该被理解为“所喜欢的而不是所必需的”。当一个人的感情和性的需要在爱情中得到满足时,他看起来是最正常的。

3.社会规范说

此理论认为研究爱情的起源不应该只局限在人格的领域,爱情应该是一个人的社会经历,社会中的爱会导致符合社会要求的婚姻。Greenfield认为浪漫的爱情是行为的复合物,它的功能是激发个人应站在丈夫—父亲和妻子—母亲的位置上并形成核心家庭,这有利于人类的繁衍和社会化。[7]Greenfield 认为社会所赋予的丈夫—父亲和妻子—母亲的角色不仅包括很多的责任而且社会利益有可能与他们个人利益相冲突,因此他们须认识到生活不能仅仅考虑物质方面的东西还有更多的东西,爱情能使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它能使社会体系处于良好的工作秩序,并使其发展下去。

社会规范说看起来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经济大部分需要调节以适应婚姻、孩子的需求,而商品的生产也需要维持家庭。但Greenfield把因果混合起来了,人们如果完全倾心于爱情和婚姻中,是否就能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这一点受到怀疑。

4.生理唤醒说

Walster写了一本有关激情之爱的理论著作,他认为当人们的感情在生理上被强烈的唤醒或在特定条件下这种唤醒发生时,他们都会经历激情的爱,爱情(love)是这些感觉最恰当的表达词。[8]

这个理论来源于Schachter和Singer(1962)著作并且以这样一种实验作为依据[9]:在这个实验里,被试被分为两组。第一组被试被注射了肾上腺素这样一种药物,被注射的被试会有手颤、心悸、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脸发热等反应,其中出现的害怕、焦虑、生气等情感方面的反应是最典型的;这组被试又被分成两小组:第一小组被告诉注射后所带来的实际反应,而另一小组被告诉会产生其他一些综合症,比如身上发痒发麻或者无感觉。第二组被试被注射的是安慰剂(食盐水),他们没有收到注射以后所产生反应的任何信息。所有的被试都被告诉他们被注射的是一种新的复合维生素suproxin。经观察,那些被注射肾上腺素而未被告知其所产生实际反应的被试比那些被注射肾上腺素但被告知其产生实际反应和被注射安慰剂的被试表现出更大的情绪反应。从这些数据中Walster总结分析出:当对某情景的认知评价能正确解释爱情时(如面对一个有吸引力的异性),那么唤醒(尽管其证据比较单薄)可以使一个人处于激情的爱中。

生理唤醒说把爱情还原到生物层面上,这是十分荒谬的,因为生理唤醒的征兆(掌汗、手颤、心悸、呼吸急促等)可以是激情之爱的表现,也可以是恨、愤怒和攻击准备状态的反应,若把它视为爱情的起源,岂不是爱恨不分?这种错误同弗洛伊德用性本能概念来解释人类心理活动的“泛性论”如出一辙。爱情虽然有它的生物属性和生理机制,但它的本质却是一种社会建构,带有社会的烙印。正是由于这个属性,多数社会学家都把爱情看作一种“不太真实”的东西或“假象”、“幻想”,甚至有极端者如李银河博士竟然认为爱情从古到今就没有存在过。但是,从对个体行为与幸福感的影响来看,我们不同意她这种论调,反而觉得爱情不仅存在,而且是一种可能更适合于心理学家来研究的社会文化构念。

二、爱情分类理论

许多研究者通过对爱情的因素分析或聚类分析来决定现在有多少种爱情划分,研究者们在爱情的测量中集中研究其基础或组成部分。下面主要介绍李约翰(John Lee)、戴维斯(Davis)和斯腾伯格(Sternberg)等人的爱情分类理论。

1.李氏爱情风格理论

加拿大社会学家李约翰(John Lee)认为爱情的三原色是“激情”、

“游戏”和“友谊”,这三种颜色的再组合便构成爱情的次级形式:占有型爱情包含激情和游戏的成分;利他型爱情包含激情和友谊;实用型的爱情包含游戏和友谊的成分。于是他总结出爱情的6种类型[10]:(1)Eros,即“激情型”,这种爱情风格是指一个人所追求的爱人在外表上酷似自己心目中业已存在的偶像;(2)Ludus,即“游戏型”,是逢场作戏、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式的爱情;(3)Storge,即“友谊型”,是一种缓慢地发展起来的情感与伴侣关系;(4)Mania,即“占有型”,指那种以占有、忌妒、强烈情绪化为特征的爱情;(5)Agape,即“利他型”,或称之为无私的爱,在这种爱情之中,爱被视为他(她)的义务,并且是不图回报的;(6)Pragma,即“实用型”,是一种务实的或功利的风格,譬如把对方的出身以及其它客观情况都考虑在内。对一个特定的人,他(她)不一定在其所有的爱情关系之中都表现出同一种风格。也就是说,不同的关系会唤起不同风格的爱。即使在同一关系中,人们也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从一种风格转向另一种风格。

在这一理论研究基础上,Lasswell和Norman建构了“爱情评定问卷”(Love Scale Questionnare),C. Hendrick和S.Hendrick(1986)也使用自编的量具和因素分析法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检验,结果有力地验证了其效度。

2.爱情依恋理论

Bowlby通过对离开照顾者(通常是母亲)的婴儿或儿童行为的长期观察提出了依恋理论。他认为

14

第1期 林艳艳,李朝旭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所有重要的爱(love)的关系(包括与父母的、与恋人的)都是依恋关系。[11]一个人早期的依恋经验对其成人后的情感方面有很大的影响,依恋根植于人的天性之中。

Hazan和Shaver(1987)将成人的爱情关系视为一种依恋过程,即伴侣建立爱情连结的过程,就如婴儿在幼年时期与双亲建立依恋情感连结的过程一般。在成人依恋分类上,早期的一些研究者大多依据儿童依恋中的三类型模式来进行分类,如Hazan 和Shaver提出的三种“依恋风格”:安全依恋、逃避依恋、焦虑/矛盾依恋。

但后来运用较广的是Bartholomeco和Horowitz 于1991年提出的四类型模式,他们将成人的依恋关系分为以下四类[12]:

(1)安全型(secure):认为自己是值得爱的,他人也是值得爱和信任的。

(2)专注型(preoccupied):认为自己是不值得爱的和没有价值的,但他人是可接受的,这种类型的个体总是努力赢得他人的接纳,并以此支持消极的自我表现形象。

(3)恐惧型(fearful):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都是消极的,这种类型的成人可能处于害怕他人的拒绝而避免与他人发生联系。

(4)冷漠型(dismissing):对个人的看法相对积极,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但认为他人会拒绝自己,这种类型的成人会以避免与他人发生联系来作为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手段。Shaver和Fruley等人在研究中发现,从依恋角度研究爱情关系是有条件的,并非指向所有的爱情关系。虽然依恋理论也有其不足之处,但它整合了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理论的研究成果,使得我们对爱情的研究更深入更广泛。

3.戴维斯的集束理论

戴维斯(Davis)认为友谊之中的喜欢可以理解为8个主要元素:欢乐、互助、尊敬、无拘无束、接纳、信任、理解、交心。而爱情除了包含以上所有因素之外,还包括另两个集束:激情与关怀。[13]

激情束又包括“为对方所迷恋”、“性的欲望”、“排他性”等3种成分;关怀束包括“在各种争执中永远作为对方的拥护者或首席辩护者”和“极大限度的付出”两种成分。由此,戴维斯认为爱情等于喜欢再加上一点东西,即所谓的激情与关怀;爱情是一种特别形式的友谊,但在欢乐、互助等八个共同元素的情感水平深度上两者是不同的,爱情明显超过友谊。

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可以让人觉察到什么时候友谊已经转化为爱情关系,或爱情关系正在逐渐降格为普通的友谊。戴维斯和Todd在此理论基础上设计出了关系评定表(Relationship Rating Form),此量表包括6大方面由19个分量表组成(1988年又补充了2个分量表),它被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友谊,并能预测不同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属于哪种类型的友谊。

4.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

斯腾伯格(Sternberg)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进行大量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他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并将这三种成分形象地比喻为爱情三角形的顶点[14、15]。

亲密成分(Intimacy) 指在爱情中能促进亲近、连属、结合等体验的情感。换句话说,它能引起温暖体验。

激情成分(Passion) 或称“情欲成分”,指内驱力,这些内驱力能引起浪漫恋爱、体态吸引、性完美,以及爱情关系中的其他有关现象。或者说,该成分就是在爱情关系中能引起激情体验的各种动机性唤醒以及其他形式的唤醒源。

决定/承诺成分(Decision/commitment) 有两层含义:(1)在短期方面,指一个人做出了爱另一个人的决定;(2)在长期方面,指那些能维持爱情关系的投注、义务感或责任心。

爱情三角形理论虽然非常形象的揭示了复杂的爱情关系,但现实中的爱情往往牵涉到不止一个三角形,于是他又提出了多重三角形原理,包括现实中的三角形和理想中的三角形;自己的三角形和对方的三角形;自己知觉到的三角形与对方知觉到的三角形,根据它们能够准确地预测关系满意度和关系质量。这一理论虽有局限性和不成熟性,但对开展类似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5.中国心理学工作者的初步发现

中国心理学对爱情的探讨具有数量少、起步晚、缺乏系统性研究的特点,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苗头。如张耀翔(1893-1964)早在1947年刊行的《情绪心理》著作中就论述了“爱的心理”,内容涉及儿爱、母爱、父爱、孝、报恩、友爱、仁爱、性爱、本能的爱、恋爱、同情等。近期,在张卫东教授的指导下,鄢静的研究①发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成年人的爱的心理构念包含四个成分:“亲密关系”、

“激情”、

“责任感”和“忠贞”,表现出与斯腾伯格理论的高度一致。

李朝旭等人[16]则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爱情”一词为刺激,让27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自由联想,再基于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内隐爱情理论包含以下5个方面:(1)伦理与责任;(2)浪漫体验;(3)冲突及痛苦;

2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①鄢静.我国都市成年人关于爱的隐含理论研究.未发表硕士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4)理性;(5)朋友式关爱。

从联想强度上总起来看,浪漫、冲突等均在伦理与责任之后,可见对于爱情,我国大学生更多地想到道德伦理与婚姻家庭,体现着爱情的社会理性。浪漫体验的平均联想强度仅次于伦理与责任,是联想强度较高的一簇,体现着爱情的个体感性(含生物性)。二者势均力敌、道德稍占上风的格局基本吻合了两千多年前儒家“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理念。还发现了一点文化差异,即西方学者认为“性”属于激情成分,但是中国大学生则将它置于伦理与责任的范畴,属于婚姻生活,似乎中国大学生眼中的“性”和“拥抱、牵手、接吻”不是一类,而是和“爱人、婚姻、结婚、生活、感情”同属一类。

三、爱情观理论

社会心理家把爱情看作是人际交往内容中的一部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爱情,试图从一个更正确的角度去描述爱情,测量爱情。

1.弗洛姆的爱情观

弗洛姆(Fromm)强调爱情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外貌和能力的积极的表达,爱情使一个人开始了对另一个人的关注。[17]弗洛姆认为,爱情并不是把两人从其他人中独立出来而是要求两人更多的去关注其他人和世界。最失败的爱情就是两人完全形影不离,他认为这两人是不成熟的。

弗洛姆抓住了现代爱情关系的主要特征,并观察出了一个人的外貌和这个人可能形成的关系类型之间的密切关系,尤其是被诊治者(clinicians)出现的对爱情消极的依赖性。虽然弗洛姆的文章有点政治意义上的模式化分类,但他却强调了个人和社会对爱情的理解。

2.Zick Rubin的爱情观

Rubin是对爱情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第一人,通过对爱情和喜欢的测量研究,他指出爱情是指心里总是想着所爱的人。[18]Rubin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并建立了爱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 scale)。他发现,在爱情量表上得分很高的夫妇都较多的注视彼此,在此量表上得分高的人不会过多的注视陌生人,因此Rubin总结道“如果两个人相爱,他们与别人的感情交流会减少”。Rubin也证实了弗洛姆的观点,认为爱情反映了“一种特征的倾向性,它决定了一个人作为整体与世界的相关性,而并不是单单为了爱情”。

Rubin将爱情并入了人际吸引的社会学主流内,并能用一般的测量方法去研究爱情,但他的探讨只是集中于测量方面,他在测量观察的基础上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但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

3.Stanton Peele的爱情观

过去有的研究把爱情理解为成瘾(addiction),认为爱情是对一个人的全神贯注,是对一个人的理想化和全部接受,是一种内部调节和私人的世界,是痛苦生活的遮挡物,是一种能力下降的体验,是不稳定不可控制的冲动和无意识的动机。

Peele认为两者根本没有联系,他们是截然相反的。Peele从与成瘾相反的方面去描述爱情,他认为:爱情是一种广泛的经历,它能为个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世界和了解除身边以外的人,它能使人更活泼、更勇敢、更开放;爱情是一种帮助性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双方彼此信任,能接受和提出批评而不用担心两人关系质量被削减;爱情能提高一个人的能力和外部的成长,因为爱情意味着建立一种有价值的关系和找到一个有价值的爱人,他们的外部世界是成功的。爱情能增强生活中的快乐,爱情是一个人成长中稳定的一部分,是一个人完美的表达。爱情是友谊和吸引力的延续,它不是一般的吸引,爱情中包括友谊。

Peele从积极的角度来赞美爱情,他的观点也更符合现代人对爱情的理解,社会需要爱,也需要爱情。Peele的观点,是我们对爱情全新认识的开始。

四、评论

我们只是对林林总总的西方爱情理论择要论述,可谓凤毛麟角。这里提及的十一个理论分别体现了心理学家探究爱情的不同视角,例如对爱情的起源问题的回答,既有偏重过程取向的人格说,又有偏重生理取向的唤醒说,还有偏重社会取向的规范说。所以,对于爱情心理这样一个课题开展研究,仅仅接受心理学专业训练者是难以担当此任,还需要跨学科的背景来支撑,例如性学、生理学、社会生物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家政学、伦理学等等。这由爱情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爱情可以作为个体内过程的存在,也可以作为一种人际过程或人际关系存在,所以心理学对爱情的探讨可以从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两方面入手。然而,从前文所述理论来看,西方心理学界过分偏重前者。所以,文化的影响不仅作用于心理活动,也作用于心理学家。这一点也是我们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对爱情研究所必须注意的,必须认清并发展自身独特的思维优势,即儒家文化和正统马克思主义背景下的带有整体特征的辩证思维或“东方思维”。要克服西方学者“肢解式”研究的弱点,就应采取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指导研究进程,考虑到爱情是取决于物质基础,受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的。而且,还要充分考虑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于爱情之上的痕迹,重视中国特有的爱情现象,以及中国人爱情的文化起源和“中国式”的爱情表达方式。例如,刘萃侠在对近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夫妻关系研究进行梳理时发现,不同研究者(刘英,1990;张华,1990)对农村婚恋调查结论是较为一致的:经人介绍,父母、当事人同意的婚姻结合方式是最基本、

34

第1期 林艳艳,李朝旭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最普遍的方式;择偶的条件主要是养家糊口的能力,爱情放在次要位置。[19]所以,对人类爱情的科学探讨,不能没有中国的声音,也不能没有来自十三亿中国人的数据资料!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爱情学说虽然为我们提供思路,开拓眼界,但是对爱情心理的研究不能走文艺式的道路,应始终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定性分析必须基于定量分析的结果之上。在这一点上,耶鲁大学的Sternberg博士堪称楷模,其理论建构既精致又有创意,但实征支持也令人信服。其实,前文中四种分类理论以及Rubin 的开创性工作都有对应的量具,他们定量化的技术都是广为学界所接受的。除了量具开发之外,研究设计也是重要环节。我们期盼着中国人的爱情心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大量涌现!

此文撰写过程中承蒙耶鲁大学R.J.Sternberg 和南卡罗来纳大学K. E.Davis两位教授和台湾陈诗洁小姐寄送文献资料,在此郑重鸣谢,因为他们都不接受任何其它形式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Casler,L.(1974).Is marriage necessary[M].New Y ork:Hu2

man Sciences Press.

[2] Martinson,F.M.(1955).Ego deficiency as a factor in marriage

[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20:161~164.

[3] 弗洛伊德.群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A].熊哲宏,匡春英,等译.

弗洛伊德全集(第四卷)[C].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55~122.

[4] Solomon,R.L.,Corbit,J.D/(1974).An opponent-process

theory of motivation.I:Temporal dynamics of affect[J].Psy2 chological Review,81:119~145.

[5] Peele,S.(1975).Love and addiction[M].New Y ork:Ta2

plinger.

[6] Winch,R. F.(1958).Mate selection[M].New Y ork:Harper

&Brothers.

[7] Greenfield,S.M.(1965).Love and marriage in modern Ameri2

ca:A functional analysis[J].Sociological Quarterly,6:361~377.

[8] Walster, E.(1971).Passionate Love[A].In B.I.Murstein

(Ed.),Theories of attraction and love[C].New Y ork: Springer,85~99.

[9]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521~

551.

[10]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48~

152.

[11]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321~322.

[12] 周春燕,黄希庭.成人依恋表征与婚恋依恋[J].心理科学进

展,2004,(2):215~222.

[13] Davis,K. E.(1985,Feb.).Near and dear:Friendship and

love compared[J].Psychology Today,19(2):22~30. [14] 李朝旭.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述评[J].社会心理研究,

1996,(3):59~63.

[15] Sternberg,R.J.(1988).The triangle of love[M].New

Y ork:Basic Books.

[16] Li,Z.,Xu,W.,Lin,Y.(2004).Implicit love theory of con2

temporary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39(5/6):328~328.

[17] 弗洛姆.爱的艺术[A].朱蓉贞,林和生,等译.弗洛姆文集

[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333~431.

[18] Rubin,Z.(1974).From liking to loving:Patterns of attraction

in dating relationships[A].In T.L.Huston(Ed.),Founda2

tions of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M].New Y ork:Academic

Press.

[19] 刘萃侠.中国大陆近十年亲缘关系之交往研究概述[J].社会

心理研究,1997(4):52~58.

责任编辑:李自茂

Outline of Love Theories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L IN Yan-yan1,L I Zhao-xu1、2

(1.Depart ment of Psychology,Quf u Norm al U niversity,Quf u273165,China;

2.Psychology Postdoctoral Working S tation,Beijing Norm al U 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In western countries,many theorists explored love in different extents,and they also hold different views about it. Davis(1985)assumed that love is friendship plus the passion cluster and the caring cluster.Rubin(1970,1973)believed that there are distinct specialties between love and liking,through search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he developed Love Scale and Liking Scale.On the basis of searching the nature of love,Sternberg(1986,1988)put forward the triangular model of love.The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love theories by foreign psychologists in three aspects which are“origins of love”,“categorizations of love”,“viewpoints of love”.We hope it will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about love,and provide some help to future researches in Chi2 na.

K ey w ords:love;love theory;the origin of love;addiction;attachment;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4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

情感问答:10个经典爱情问题,心理学给你答案

情感问答:10个经典爱情问题,心理学给你答案 520,可以是我爱你,也可能是我碍你。我爱你时,我要如何更好地和你相处?而当爱你变成碍你,我要如何成熟地结束这一段感情,继续接下来的生活? 问题一:怎么和女生搭讪? 这是一个千古难题,怎样和女生搭讪?

回答:在交往中,大部分时间是由男生主动出击。如何通过搭讪去认识心仪的对象,通过搭讪建立安全感以及后续交往的可能性。这是身为主动者必须学习的教程。 问题二:如何找到对的人谈恋爱? 我们都渴望找到对的人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那到底对的人在哪里呢?什么时候才出现在我们面前呢? 回答:对的人,就是合适的人,而合适不合适,不是一眼看出来的,而是慢慢交往,慢慢摸索,慢慢领悟的。我们要学会欣赏一本书,一副画,一首好曲子,甚至我们的气质要压住一个大牌,都需要反复尝试,思量,领悟,学习,那么凭什么说,我们要学会欣赏一个对的异性,只给几分钟就可以下决定了? 问题三:怎么看待恋人的恋爱史?

年轻人谈恋爱,总是希望对方以他的第一次来回应自己的第一次,总觉得这是所谓的命中注定、前世今生。请清醒吧,重塑一下脆弱的三观好么? 回答:无论豁达与否,恋爱中的我们总会充满各种纠结与忐忑。如果你从未恋爱,或许你会期望对方还保留着初吻,但事实上这很难。在这种不对等的恋爱关系中,摆平心态是很关键的一课。 问题四:我们该怎样培养持久的爱? 我们俩刚认识不久,我们都很相爱,很希望这段感情能坚持走下去,但一想到很多恋人相爱多年却没有好结果,我就很害怕我们的爱情是否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让爱情保鲜?如何让我们之间的感情天长地久? 回答:岁月会怎样影响爱情?爱会持久吗?这是一个很难给出答案的问题,因为爱情和爱人的类型各有不同。你的爱情体验和其他人会有所不同。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论文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论文 学习啦【心理健康论文】编辑:坚烘 爱情是人生最美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延续新的生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论文篇一 《关于爱情心理研究的探讨》 摘要:从上世纪70世代形开始,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我国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本文拟从爱情的概念、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测量、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了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爱情心理;爱情的概念;结构;测量;影响因素 1.引言 爱情是复杂多变的,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其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研究,并就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2.爱情的概念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念基础出发,对爱情给出了很多的定义。Wstson认为爱情是由一种性带感引发的天生的情感。Freud认为,对性结合的欲望是情感的中心。当这种欲望被限制的时候,作为对这种挫折的补偿,人们对就会将其他人理想化并坠入爱河。Frommn认为爱是一种工具,用来减少人的分离感和孤独感。Rubin 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指向他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人以特定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Swenson)认为爱情就是行动,例赠送礼物、共同活动和坦露私密信息。Centers认为爱情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被回报时引起的反应。Skolnick将爱情定义为一种由情感、想法、文化表征建立起来的建构的体验。这些定义有的关注的是爱情的起源,有的关注爱情的功能,有的则关注对爱情的描述。总之,爱情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每个人对它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3.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

爱情中的心理学理论

爱情中的心理学理论 到底什么是爱情?文人墨客的解读是浪漫,老百姓的解读是温暖;男人们认为它是复杂的,女人认为它是不切实际的......然而,毫无疑问,心理学家的解读则是最残酷的。 人们会对自己的行为和反应作出解释,叫做归因。所谓一见钟情,就是当你看见某人的时候,发现自己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包括心跳加速、感觉紧张、坐立不安之类的类似于焦虑的情况,心理学上,这叫生理唤起。在这个时候,你可能发现周围其实什么也没有特别,于是将自己的心慌意乱归因到眼前这个人身上,觉得自己大概是因为这个人才会有这样的感觉,这就是所谓一见钟情。 反过来,如果当你正处于生理唤起的状态时,再看见一个异性,你很可能会觉得自己一下子爱上了他(她)。比如说你正在跑步,拐角的地方撞见一个异性,你觉得自己被他(她)吸引了,但是也许真相是,你只是被吓了一跳。 人们一般都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尚而且聪明的人,是一个能够看清事情对错,理智清醒绝不会犯傻的人,但是在爱情面前我们往往会愚蠢得要命,为啥呢?难道真是因为爱情蒙蔽了双眼?其实运用认知失调理论基本上能够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 那么什么是认知失调呢?认知失调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用来描述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想法,因而产生了一种不甚舒适的紧张状态。更精确一点来说,是两种认知中所产生的一种不兼容的知觉,这里的“认知”指的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型式,包含看法、情绪、信仰,以及行为等。现在让我用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一下为何在社会上有那么多的人在与异性交往中,在追求自己的真爱的过程中常常遭受失败的苦果和好多人为何以离婚这种方式来结束当初看似美好的婚姻。我觉得要解释这些主要有三个步骤: 当一开始,我们爱上了一个人,但是除了自己觉得对方很优秀,别人都说这个人不值得爱。谁会是傻瓜?我们会倾向于认为自己不是傻瓜,所以通常我们的解释是:别人不了解他(她),我了解他(她),所以我爱他(她),别人却认为他(她)不值得爱。------------------------盲目的第一步。 交往渐渐深入,发现自己原本感觉很优秀的人确实如别人说的那样不怎么样,这时候,我们一般会有较大的心理落差,但是我们能否勇于承认自己做了傻事呢?一些人可以做到,而一些人则会为自己的愚蠢找出路:其实他(她)还是有别的优点的,虽然现在还看不到,但是将来会证明的,还是继续和他(她)在一起吧。这个时候,我们脑海中对对

爱情心理学与读心术

爱情心理学与读心术 导读 读心术听起来比较神奇一点,而爱情心理学则是用科学的解释。其实两个有共通点,就是所谓的察觉别人的想法,这种有通过人的身体语言察觉的,也有察觉潜意识的,这就是爱情心理学与读心术结合通用 爱情心理学是研究男女恋爱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即探讨男女在恋爱、婚姻中,爱情的获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包括恋爱心理和婚姻心理两部分。它具体研究:稳固爱情的心理规律;男女相爱的心理奥秘;求爱及择偶心理;初恋心理;爱情挫折心理及婚后各阶段的爱情发展之心理特点等等。它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爱情不仅受社会、思想伦理等因素影响,也受许多复杂心理因素的制约。掌握好爱情中的心理问题,将会使爱情甜蜜、美满。 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建立在性欲基础上的,男女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高尚情感。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在性欲之上,对异性具有倾慕、珍惜之情的情爱;另一是由异性间所产生的依恋及理想、情操、个性追求等复杂因素混合升华而成的情爱。 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的结合,缺乏性爱的爱情是畸形的;只有性欲的满足,没有感情的升华,也无法产生真正的爱情。同时,爱情是在男女双向交往中产生的,那种一方有情而另一方无意的情感是爱情之外的事。 生活中最常见的困扰,往往和人有关。不了解人心,走到哪儿都碰壁! 可人心就如镜中花水中月一样难以感知和触摸。虽然“明明白白我的心”这首歌唱了这么多年,但要想读懂人心、参透人性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涉世不深的社会新鲜人而言。好在心理学研究的进步已经让“读心”。 读心术听起来比较神奇一点,而爱情心理学则是用科学的解释。其实两个有共通点,就是所谓的察觉别人的想法,这种有通过人的身体语言察觉的,也有察觉潜意识的,有很多门类,而你说的“读心术”只是去猜测一个人的想法。如果非要说它是心理学的一部分,那么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心理学则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当你了解一个人之后,那个人在你的掌控范围内的时候你可以猜测他人的心理,我感觉不难。反正我自认会读一点的,但不要过分,有的时候所谓的读他人情绪想法的时候其实是你自己强加给别人的想法,也许别人不那么想,只是你在那么想而已。 把爱情心理学与读心术的结合运用,恋爱时还有什么摆不平呢?

爱情的心理学理论

黄维仁:爱情心理学理论(上) 作者:黄维仁来源:网络 爱情的现像可以去理解、可以去描写、可以去解释、可以去研究…但爱情的美只能在感动中得以体会,那是一个充满了想象与超脱现实的生命经验。为什么一个人可以那样的去爱另一个人?在心理学的眼中,有着各式各样的爱情理论,主要有两类范畴:社会的和人格的。以下是心理学上常见的爱情理论,在这里我们先介绍社会心理学家的爱情理论。 爱情态度理论 Rubin(1970)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後,使得爱情得以并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 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他从文艺着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 scale),他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其爱情量表中包含叁种成份∶ 1.亲和和依赖需求。 2.欲帮助对方的倾向 3.排他性与独占性。 Lee的爱情观类型理论 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 Alan Lee(1973)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阶段的研究,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 情欲之爱(eros)、游戏之爱(ludus)、友谊之爱(storge)、依附之爱(mania)、现实之爱(pragama)及利他之爱(agape)。 所谓的“情欲之爱”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激情的爱情;

游戏之爱:视爱情视一场让异性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友谊之爱: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 依附之爱者对於情感的需求非常大。 现实之爱者则是会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以期让自己的酬赏增加且减少付出的成本的爱情; 利他之爱者则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追求爱情且不求对方回报。 承接Rubin将爱情视为态度的方向,有些研究者编制爱情态度量表来验证Lee的爱情类型理论,研究结果发现的确有六个向度,因此验证了Lee的理论。此量表有六个分量表,分别代表不同的爱情类型,每个分量表各有七题,总共有四十二题,采五点量表的反应方式回答对各陈述句的同意程度。日後,大多研究都以此量表为测量工具,也受到多位学者的认可。 爱情成份理论 除了上述Rubin发展的爱情量表中将爱情成份分成叁类之外,Sternberg(1986)爱情叁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叁种成份: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诺(commitment) 所谓的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於爱情的情感成份; 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驱力,属於爱情的动机成份;

爱情影视里的心理学

爱情影视里的心理学--背叛与重建 从武林外传这个影视剧来分析 单从剧情来说。 秀才对小郭的感情由来已久并不是单纯因为白眉先生,在前几集都有很多细节。 第2集上半场小郭装病装瘫痪,小贝在那踢,秀才着急大喊“人家都瘫痪了,你还有没有点人性啊?” 第2集下半场小郭和老邢闹起来,只有秀才在一旁替小郭说话。因为只有秀才围观了全过程,不过能挺身而出为小郭说话就值得表扬。 第6集上半场为了交比武招亲报名费小郭管秀才借钱,要知道秀才是客栈第二抠门的啊,个别人根本都没机会从他手上把钱借走。何况是二钱银子,一个月的工资。 第7集下半场秀才以为小郭发羊癫疯就冲上去帮忙。 白眉指着小郭,秀才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如果本来就没好感怎么会喜欢上愿意在一起? 第25集秀才拿出地契要替小郭赎身。 第27集还是冷战期间的小郭在那里唱《我愿意》,秀才听到马上上去说“我也愿意”,可惜两人都要死要面子。 第29集为了给小郭过生日,秀才愿意给大嘴和老白每人五十文谢礼,这是他半个月的工资。再次强调秀才是第二抠门。临走还送了小郭那个簪子。 小郭离开以后秀才茶不思饭不想频繁断电,都足以证明他对小郭用情很深。魔障期间他以为无双喜欢自己,但还是说要等小郭几年。 无双假扮小郭后秀才马上就冲上去抱住说就算打死他也不会再让小郭离开。 而对无双,秀才是有好感,他在72集也说过既然假设那希望可以两个都娶。无双什么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她不是郭芙蓉。 而从两者的性格分析 郭芙蓉是一个自封的女侠,本以为会一点“排山倒海”的皮毛功夫,就可以闯荡江湖、一圆大侠梦,却阴差阳错地在这家曾经被自己误认为是黑店的客栈滞留下来,通过打工赚钱来赎身。她与吕秀才是一对"欢喜冤家",这个小郭曾经单恋过傻乎乎的燕小六,结果被燕小六无情的扼杀,而吕秀才则趁此机会捕获芳心! 祝无双,我感觉她在戏里一直是一个陪衬!因为她是陪衬,所以她的爱她的付出显的那么卑微,让人生怜悯之心!当秀才与郭芙蓉之间的感情出现危机时,她是他们感情的陪衬,是吕秀才寻找到的新的感情寄托!燕小六当捕头的时候,她是个小跟班!当郭芙蓉回到秀才身边她更显的多余!到后来就算留在客栈当杂义都要和郭芙蓉一比高下,决定去留! 让我们看看她们是怎样的两个人.郭芙蓉骄傲自大,好吃懒做,还时不时动个歪脑筋,耍个小脾气,不过本质还是个善良的人!说到祝无双,大家想到的尽是赞美之词,美丽大方,温柔贤惠,论才华论武功都在郭芙蓉之上,会做家务,还任劳任怨,人人都说她好!可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在每个男人心中都是近乎完美的妻子形象,怎么就显的这么多余呢,她渴望得到的东西,怎么最后的就结果都是拱手相让?!

社会心理学案例分析(第三组)

1、绪论案例分析 一、在学习社会心理学中,微贱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随场所的不同而不同。研究既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在控制条件下),也可以在现场进行(日常生活场景中)。并且,它也随研究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可以是相关研究(探寻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的自然关系),或是实验研究(通过操纵一些因素来考察它们对其它因素的影响)。而西维则不这样认为。 问: 1、实验室实验法是什么? 2、微贱的观点正确吗?试分析和比较社会心理学中的几种研究方法? 答案: 1、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其基本特点是能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很高程度的控制,能最大限度地突出重要因素,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正因为这样,实验室实验法通过可以明确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作用。 2、正确。【答案要点】 (1)四种研究方法的定义及其具体形式:a.观察法(一般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b.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c.调查法(访谈法和问卷法); (2)a.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其现实性(主要是与实验法比较而言)。 b.观察法的主要缺点(只要是与实验法和档案法比较而言) (3)a.实验法的优点: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尽可能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b.缺点:外在效度低而且难以消除被试者的反应倾向性和实验者对被试者的影响等。 (4)a.调查法的优点:与实验法相比,具有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比较大等特点 b.缺点:与实验法相比,主要在于准确性方面

2、社会影响与相符行为案例分析 一、1998年,田纳西一所高中的老师报告说在她的教室里有一股汽油的味道;不久,她就感到头痛、恶心、呼吸急促、头晕目眩。她的班级停课之后,学校的其他老师也报告出现相同的症状。最后只好全校都停课了。每个人都看着那个老师和一些学生被救护车送走。但是当地的专家检查之后并没有发现学校有任何异常。复课之后,却有更多的人报告出现症状。学校再一次停课关闭。来自不同政府机构的专家再次进行了有关环境和流行病的检测,结果仍一无所获。但这次复课之后,神秘的流行病消失了。 田纳西卫生部门的琼斯对这一罕见的案例进行了调查研究,总共有170名老师、学生和员工曾到医院就诊,但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的原因。 1、这个例子的现象属于社会心理学上的哪个内容并分析其特征? 2、试用这个内容分析这个例子。 答:1、上述例子其实就是群体歇斯底里症的例子,它指一群人身上出现类似但原因不明的症状。在病理学上被称为“群体心因性疾病”,这种传染病一开始通常是一个人或一些人报告有身体上的症状,而且这些人往往在生活中正承受着某种压力,而他们周围的一些人则开始为他们的疾病构建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释。这种解释,也就是对环境的新定义,开始传播,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他们也有同样的症状。随着遭受痛苦的人数量的增加,生理的症状和他们臆断的理由变得越发可信,从而更广为传播。 2、在田纳西这个案例中,与没有得病的学生相比,那些得病的学生更多地报告曾在课间亲眼看到得病的人或者得知同学病了。很明显,这里将那些模糊的症状(甚至是没有症状)定义为是令人恐惧的、由楼房引起的疾病的“信息”通过直接接触得以传播。另外,媒体对该事件铺天盖地的报道更增加了人们的恐慌,使得更多臆断的“信息”得以传播。 二、女性通过信息性社会影响了解到特定时刻文化认同的魅力身材的类型。通过家人、朋友和媒体,女性了解到何为魅力身材,自己与之比较又如何。而各

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全文阅读)-第9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第2章社会心理学 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其特点是: 1.双向性感染者与被感染者可相互转换,即你感染我,我感染你。 2.爆发性在较大群体内产生循环感染,反复振荡,反复循环,引发强烈的冲动性情绪爆发,导致非理性行为的产生。 3.接受的迅速性在感染的氛围中,感染者发出的信息及情绪刺激为被感染者迅速接受。 (二)感染的分类 1.个体间的感染 式。 发生在个人之间或小群体成员间的感染。是社会感染中最常见的形 2.大众传媒的感染指电视、电影、广播、报刊、文艺作品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体情绪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大众传媒的感染日益突出,影响巨大、深远。 3.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发生在同一物理空间但其成员又不可能人人都能接触到的 大型群体内的感染。其重要特征是循环反应,个体的情绪可引发他人产生相同情绪,而 他人情绪又反过来加剧原有情绪。这种感染中情绪反复激荡,易于爆发,导致非理性行 为的发生。例如,球迷闹事,邪教的狂热以及战争与灾变情境中的惊慌失措都是此类社 会感染造成的结果。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作为社会影响的三种形式属于大众社会心理现象。其性质取决·于这些现象的效果及社会评价。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的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反之则具有消极意义;介乎二者间也有中性意义的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它们既非有益,也谈不上有害。 爱情的概念 第九节爱情、婚姻与家庭 第一单元爱情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其特点是: (一)爱情是在男人和女人之间产生的,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将同性恋排除在外。 (二)爱情是在个体心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幼儿没有这种爱情。 (三)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 (四)爱情有其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不是纯粹的精神之恋。 (五)爱情基本倾向是奉献。衡量一个人对某异性有无爱情、强度如何,通过“是否发自内心,帮助所爱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这个指标来衡量。 二、爱情发展的阶段 国家IE~ll,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社会交换论者把求爱者视为理性主义者,他们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幸福的人作伴侣;而所有导致爱情的因素均可归结为利益和价值。两者既有物质的、经济的因素,也包括社会的、心理的因素。 据此理论,爱情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一)取样与评估互不相识的双方在某一群体中选择愿意交往的对象,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交往的收益与成本及其相抵消后的赢余。如果收益及赢余超过自己期待值,对方成为追求的目标。

所有关于七夕的爱情诗词精选

七夕爱情诗词精选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日夜女歌九首(汉乐府) 三春怨离泣,九秋欣期歌。驾鸾行日时,月明济长河。长河起秋云,汉渚风凉发。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金风起汉曲,素月明河边。七章未成匹,飞燕起长川。春离隔寒暑,明秋暂一会。两叹别日长,双情若饥渴。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画夜长悬丝。灵匹怨离处,索居隔长河。玄云不应雷,是侬啼叹歌。振玉下金阶,拭眼瞩星兰。惆怅登云轺,悲恨两情殚。风骖不驾缨,翼人立中庭。箫管且停吹,展我叙离情。紫霞烟翠盖,斜月照绮窗。衔悲握离袂,易尔还年容。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 南北朝·谢惠连 落日隐櫩楹,升月照帘栊。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蹀足循广除,瞬目矖曾穹。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遐川阻昵爱,修渚旷清容。弄杼不成藻,耸辔骛前踪。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倾河易回斡,欵情难久悰。沃若灵驾旋,寂寥云幄空。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 沉吟为尔感,情深意弥重。 燕歌行 (三国·魏·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雁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七夕观新妇隔巷停车 隋·陈子良 隔巷遥停幰,非复为来迟。 只言更尚浅,未是渡河时。 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二首 (唐)刘禹锡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七夕 (唐)沈佺期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七夕曝衣篇七夕 (唐)沈佺期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连。 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 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 绛河里,碧烟上,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舒罗散縠云雾开,缀玉垂珠星汉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 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

10个经典爱情问题,心理学给你答案

10个经典爱情问题,心理学给你答案 520,可以是我爱你,也可能是我碍你。我爱你时,我要如何更好地和你相处?而当爱你变成碍你,我要如何成熟地结束这一段感情,继续接下来的生活? 问题一:怎么和女生搭讪? 这是一个千古难题,怎样和女生搭讪? 回答:在交往中,大部分时间是由男生主动出击。如何通过搭讪去认识心仪的对象,通过搭讪建立安全感以及后续交往的可能性。这是身为主动者必须学习的教程。 问题二:如何找到对的人谈恋爱? 我们都渴望找到对的人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那到底对的人在哪里呢?什么时候才出现在我们面前呢? 回答:对的人,就是合适的人,而合适不合适,不是一眼看出来的,而是慢慢交往,慢慢摸索,慢慢领悟的。我们要学会欣赏一本书,一副画,一首好曲子,甚至我们的气质要压住一个大牌,都需要反复尝试,思量,领悟,学习,那么凭什么说,我们要学会欣赏一个对的异性,只给几分钟就可以下决定了? 问题三:怎么看待恋人的恋爱史? 年轻人谈恋爱,总是希望对方以他的第一次来回应自己的第一次,总觉得这是所谓的命中注定、前世今生。请清醒吧,重塑一下脆弱的三观好么? 回答:无论豁达与否,恋爱中的我们总会充满各种纠结与忐忑。如果你从未恋爱,或许你会 期望对方还保留着初吻,但事实上这很难。在这种不对等的恋爱关系中,摆平心态是很关键的一课。 问题四:我们该怎样培养持久的爱? 我们俩刚认识不久,我们都很相爱,很希望这段感情能坚持走下去,但一想到很多恋人相爱多年却没有好结果,我就很害怕我们的爱情是否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让爱情保鲜?如何让我们之间的感情天长地久?

回答:岁月会怎样影响爱情?爱会持久吗?这是一个很难给出答案的问题,因为爱情和爱人的类型各有不同。你的爱情体验和其他人会有所不同。 问题五:恋爱中担心过度包容对方而失去自我怎么办? 我们都不是完人,在恋爱中你的爱人逐渐暴露出许多缺点,你会一直忍受吗?会不会因为过度包容对方的缺点而失去自我呢? 回答:只有了解自我,和自己和解的人才会"包容"对方。其实在恋爱中的男女,许多时候不是对别人不满,而是对自己一种无能为力软弱的气愤。恋爱往往是我们第一次经历兵不见刃的人际冲突,也有可能是第一个非血缘也非权威的对方来走进你的生活,我们依靠我们自身的魅力去吸引一个人,很容易会失去自信,知道自己其实真的没什么大用处。问题六:怎样维护异地恋? 怎么维护恋爱已经够我等凡人头痛了,一不小心摊上了异地恋,除了呵呵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 回答:异地恋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距离不仅仅产生美,同时也产生误会。维护异地恋大概有十二条方略,且听我细细道来。 问题七:情侣为什么最后走不到一起? 拉手多年,最终却渐行渐远渐无书,为什么?为什么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 回答:先举个例子,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男孩,追求一个女孩多年,却迟迟修不成正果。 外人觉得女孩怎么这么挑剔,男孩又何必如此痴情?其实根本原因,不是男孩不好,也不是女孩挑剔,而是两个人不在一个需求层面。 问题八:两个好人,为什么没有好婚姻? 我的母亲是个很好的人,自小就看到她努力地维持一个家。然而父亲的眼中,她却不是一个好伴侣。我的父亲是个负责的男人,他不抽烟、不喝酒,工作认真,每天准时上下班,只是在母亲的眼中,他也不是一个好伴侣。 回答:他们都是好人,但他们都太执着用"自己"的方法爱对方,而不是用"对方"想要的方式爱另一半,自然不幸福。婚姻如此,恋爱亦然。

恋爱中的心理学

恋爱中的心理学 恋爱,是许多人心中期待而又酸涩的美好事物。为什么恋爱时人会产生快乐、纠结、嫉妒等情绪?其中蕴含了哪些心理学原理? 1、马太效应: (1)定义:马太效应,英文名Matthew Effect,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2)恋爱中的马太效应解析:恋爱中,投入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被珍惜,越自利的人吸引力反而越高。这个现象也经常出现在恋爱的人跟闺蜜或者兄弟的吐槽中,即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他还是不珍惜呢?所以,更好的方式为,你要愿意多为自己付出,不断完善自己,用个人魅力的提升,来提高个人吸引力;如果你一味讨好对方,则会让对方恃宠而骄,你在投入过程中不断“贬值”,对方却在投入过程中不断“增值”。 2、墨菲定律: (1)定义:墨菲定律,英文名 Murphy's law,是指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2)恋爱中的墨菲定律解析:恋爱中,你会发现,当你越在乎一个人时,你的得失心就会变重。你越爱他,就越难以自控,越容易导致表现减分。正确的做法是抱着平常心,正常发挥,你的个人魅力就能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容易获得对方的青睐。

3、近因效应 (1)定义: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 (2)恋爱中的近因效应解析:一段恋情结束时,有的是和平分手,有的是撕破脸皮;和平分手的人,往往回忆起对方,内心平和,对此前的美好有感恩,但也能愉快的向前;撕破脸皮的,往往回忆起来前任都会咬牙切齿,搞不好当日心情都会被破坏。 4、振奋效应 (1)定义:振奋效应是指接近优秀前进的对方,自己也能获得提升。 (2)恋爱中的振奋效应解析:我们经常看到新闻,某学校两个一对情侣,一起考上名校,都是学霸;或者在生活中看到,两个事业有成的人,结合在一起。恋爱中,越是对自己爱的人刻骨铭心,你越会想为了他变得更优秀,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效应。

爱情心理犯贱心理学

爱情心理犯贱心理学 爱情心理犯贱心理学 1、当一个男人同时对两个女孩子有好感时,他更爱谁,取决于谁更不爱他。这就是传说中的犯贱心理学。 2、女生最讨厌听到的话:“不是早和你说过吗?”“随便。”“以后再说。”“你自己看着办。”“你可以找到比我更好的。”“我没办法对你……”“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你想多了。”“那就这样吧。”“嗯。”“无所谓。”“算我错了行吧。”“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 3、那个人突然不联系你了,很正常;那个人突然又联系你了,也很正常,这什么也不说明。这句话就如同,别人访问你主页,并不代表别人想念你或者对你感兴趣,也有可能别人正在给身边人举例解说什么是**。 4、如果有一天,你在街上碰到了你的前任恋人和他的新欢在一起,请不要心酸。不想输就记得妈妈说过的话,自小我们的妈妈就教我们要把旧玩具,捐赠给比自己更不幸的人。 5、墨非定律: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当你想念一个人时,翻遍地球都找不到他。 6、用心理学来认识自己和他人。你恨一个人是因为你爱他;你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他身上有你没有的东西;你讨厌一个人,是因为他身上有你有的东西;你经常在别人面前批评某人,其实潜意识中是想接近他。 7、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是一种依赖。 8、心理科普:越是拥有,越是不满足。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会想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这在心理学叫“配套效应”。 9、自我保护心理: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态度冷淡,而对于自己讨厌的人却非常热情,即采取与意识相反的行为。当遇到使用压抑法已经无法处理的强烈感情时,人会采取反向行为来进行自我防卫。 12、对着情人左耳说情话,更能打动他的芳心。实验结果显示,人们能够写下从左耳听到的70%的情感词语,而右耳只记得58%。原因是人脑分工不同,左脑掌控逻辑思维,右脑进行感性直观思维,而左耳正是由右脑控制的。 13、恋爱中的人,往往吃些苦头才会觉得爱情来之不易,才会珍惜。 14、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懂得珍惜,而越是难以的到的,越想得到,这与这个东西(或者感情、亦或者是一种征服别人、奴役别人的心理)的真正价值大小并无多大关系。 15、在恋爱中,女生喜欢倾心于不重视自己的男生,而真心喜欢她的人,她越不在乎。 16、从失恋中走出来的人无法爱上别人,只因你依然留恋那个伤害你的人,哪怕知道那个人已不爱自己。 17、其实有时候想想,是真的爱的深,还是因为不甘心。 1 / 1

爱情的心理学解释

爱情与多巴胺 爱情的产生总是让人觉得好奇,甚至觉得不可思议,恋爱时产生的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感觉究竟是怎么产生的?陷入热恋的男女有时可能会做出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冲动举动,他们固执地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一切,历史上各种海誓山盟就是很好的例证。可现实却是绝大多数的人的配偶不是他们的初恋对象,即使结了婚,家庭不和和较高的离婚率仍使人们无法理解最初那么相爱的两个人最后怎么会形同陌路。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最初对恋人的那种激情冒汗心跳加速的感觉不能一直维持下去呢?爱情的本质是什么?文学艺术家、社会学家、热恋的情人都有各自的理解与诠释。而科学家对爱情的解释从另一个角度深刻揭示了爱情的本质,虽然这些解释的用语与文学家的用语显得是那么冷冰冰。 多巴胺(dopamine,DA)是一种生物胺类中枢神经递质。其主要功能分别与调节肌紧张、躯体运动、情绪、精神活动以及内分泌活动有密切关系,还参与情爱过程,激发人对异性情感的产生。多巴胺能产生一种很欢欣的感觉,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体;它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使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对周围血管有轻度收缩作用,升高动脉血压。多巴胺的作用之一是刺激后叶催产素的分泌,这种激素影响妇女的分娩和哺乳,有消除紧张和抑郁的作用。多巴胺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跟愉悦和满足感有关,当我们经历新鲜、刺激或是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时,大脑中就会分泌多巴胺。或许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句俗语就早已概括了这一发现:“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中规中矩的好男人很少想要去刺激女孩子,因此女方大脑中多巴胺不会大量分泌;而相反,刺激女孩子似乎天生就是“坏男人”的专利,他们无意中触发了女孩子释放爱情兴奋剂的开关。一般认为拥抱时所感受到的那种安全感和满足感与这种激素密不可分。 凡是品尝过爱情之酒的人,都有那种如痴如醉、神魂颠倒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何处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它源自于大脑深部的丘脑之中。美国医疗心理学家乔恩?马莱这样描述人在恋爱时脑中的电化学过程:在柔和的烛光里,男子望着女子,丘脑下部受到突然激发,神奇的爱情物质大量产生,并经血液循环流遍全身,引起飘飘欲仙的感觉。女子也一样,脑细胞发生同样的电化学过程,于是,两颗年轻的心迸发出炽热的爱情火花。这样,我们便体会到了爱的感觉。 在多巴胺的作用下,我们感觉到爱的幸福。人们品尝巧克力时或瘾君子们在“腾云驾雾”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满足感,都是同样的机制在发生作用。幸好,我们的大脑能够区别彼此之间的不同。多巴胺好像一把能打开许多锁的万能钥匙,根据所处情景不同,在体内产生不同的反应。巧克力的气味、口味告诉大脑,我们正在吃东西;情侣的体味和香味提醒大脑,我们正在身陷爱中。也正因如此,医生和心理学家建议失恋者多吃巧克力来缓解因失恋带来的痛苦感。 多巴胺带来的“激情”,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爱可以永久狂热。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像古柯碱的成分刺激,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心跳过速的颠峰状态。所以大脑只好取消这种念头,让那些化学成分在自己的控制下自然地新陈代谢。这样一个过程,通常会持续一年半到3年。这也与社会学家的调查结果相吻合。因为这段时间对于我们生育后代已经足够了,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变为平静。从生理角度而言,寄希望于爱情永远浓烈是不太现实的。婚姻的食之无味,不仅在于激情的消散,更在于习以为常。 也许,科学家从理论上给爱无法长久找到了理由。可人毕竟是一种情感复杂

社会心理学中的爱情

社会心理学中的爱情 爱情(1ove)是人际吸引的强烈形式和最高形式,也是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的经典研究课题。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爱情是指存在于各种亲近关系中的爱,意味着人际关系中的接近、悦纳、共存的需要及持续和深刻的同情,共鸣的亲密感情。狭义的爱情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异性个体之间的强烈的人际吸引。以下我们介绍的内容专指这种狭义的爱情。 (一)爱情的主要特点 (1)一般来说爱情是在异性之间产生的。 (2)爱情是在个体生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 (3)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 (4)爱情有其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不是纯粹的精神之恋。 (5)爱情基本倾向是奉献,它是衡量一个人对某异性有无爱情以及强度如何的重要指标。 (二)爱情与喜欢的关系 关于爱情与喜欢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鲁宾(Z.Rubin)曾作过专门研究,指出爱情与喜欢有质的不同。他还编制了测量喜欢和爱情的量表。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爱情与喜欢有四点不同:(1)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喜欢则不是由对他人的幻想唤起,而是由对他人的现实评价唤起;(2)喜欢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且比较平稳、宁静,而爱情则比较狂热、激烈且与许多相互冲突的情绪有联系;(3)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而喜欢则不涉及这方面的需要;(4)爱情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而喜欢则不如此。 虽然爱情与喜欢是不同的,但喜欢是爱情的基础。研究表明,影响喜欢的因素也影响爱情。前面所讲的影响喜欢的因素,如能力、外貌、报酬、相似与互补、邻近与熟悉等因素也是决定一个人最终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恋人或伴侣的重要条件。 (三)爱情的类型 20世纪70年代有的西方社会心理学者把爱情分为六种类型: 1.冲动爱情 这种爱情又称浪漫爱情,受到对方直接而强烈的身体吸引,总是想到对方,总想尽可能多地与对方在一起,对对方的判断往往是不客观的。它产生的条件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为个体提供真实的或虚构的爱恋对方的模式;有一个爱恋的对象;有自己情感的激发,而且理

大学生爱情心理学心得体会

大学生爱情心理学心得体会 爱情,这一千百年来被人们普遍赞颂、普遍追求的事物,不仅是诗人和艺术家们讴歌的永恒的主题。小编整理了大学生学习爱情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 我也切合现在大学生的实际心里,确定了属于我自己正确的爱情观。爱情,这一千百年来被人们普遍赞颂、普遍追求的事物,不仅是诗人和艺术家们讴歌的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热爱生活的人所向往的美好钥匙。爱情会给人带来什么?会给人们带来莫大的喜悦和幸福,使人们充满巨大的内在力量。它能使陷入困境的人们勇于面对困难,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去获得生的希望。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的:对于恋爱对象来说,最大的幸福就在于爱情以自身的存在而使他感到快乐只消瞥一眼心爱的人,我们就会心醉。爱情还会带来什么?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使人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处于失恋中的人们常常因此而失态。如果谁还要因此而承受恋人离逝之痛,那更是一下子容颜憔悴,让人看了也心酸。就连莎士比亚也会问: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还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怎样发生,它怎样成长? 而如今的大学生确也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压力,因此恋爱问题也随之出现。就我而言,爱情始终是纯洁高尚的代名词,

并不是呼之而来,弃之而去的玩具。因此对于青年人特别是我们大学生来说培养健康的爱情观与恋爱行为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首先,我们必须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只有这样的爱情才是坚不可摧牢固的爱情。有话可谈的爱情才会长久。其次,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仍要把建设祖国这一目标放在首位,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了。最后,我们还应懂得爱情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爱情心理学,即研究爱情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不同于一般心理学,又不同于社会学意义上的关于爱情研究的学问,而是侧重于爱情生活这个特定的领域,选取其心理的角度展开研究。因此,它不偏颇于爱情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亦不对爱情行为作一般性的现象描述,也较少涉及爱情的审美标准和道德价值判断问题。它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按照爱情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的层次结构,指出其心理活动的进行及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从中找出带有一定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 然而,爱情无疑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最为关注`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我想这也是学院组织我们听讲座的原因之一吧。同时,爱情也是大学生最感困扰的问题之一。特别是这些年来,恋爱之风在大学校园里愈加盛行,它所带来的问题

恋爱心理学(很有用的)

一、恋爱的心里行为几大特性: 直觉性:恋爱中的男女会相互美化,相互吸引,还会把自己所希望的特征赋予对方 隐蔽性:恋爱中的男女其言辞含蓄而富有诗意,言行举止都体现一个“爱”字 排他性:恋爱中的男女本能抗拒他人亲近自己的恋爱对象,排他性是维持爱情稳定而长久的必备条件 波动性:恋爱中的男女情绪变化很大 冲动性:恋爱中的男女的理智分析能力会受抑制,控制能力也会减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的意义和后果 二、真正成熟的爱情要经历的四个阶段: 共存:这是热恋时期,情人不论如何都希望腻在一起 反依赖:感情稳定以后,会有一方想要有多一点时间做自己的事,而另一方就会感动受到冷落 独立:第二阶的延续,要求更多独立自主的时间 共生:这时新的相处之道已经成形,你的他(她)已经成为你最亲近的人 三、爱情四阶: 动情阶段:两个互有好感的男女相互接近,彼此愿意倾吐内心的秘密而无所顾忌,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的表现并获得感情支持 激情相恋阶段:这个时期是温馨最多,甜蜜最多的一个时期,男女双方眼里的彼此都是那么完美,不论何时都希望能腻在一起 价值磨合阶段:随着激情的消退,理智的回归,个体又回到原来的生活模式。这时,双方了解得多了,开始发现彼此的缺点,在这个过程中互相磨合,试着去接受彼此的缺点,此外,他们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开始发生冲突,两个人不总是一致的,他们的需求开始变化。此时,只有那些愿意进一步认识自己和认识所爱的人,用自己的意志来帮助彼此成长和变得更加完善,相互体谅,彼此宽容,并因此建立新的交往模式的人,才能顺利进入下个阶段 明智爱情阶段:这时新的相处之道已经成形,你的TA已经成为腻最亲的人,双方越是相互信任,相互依偎的感觉就越是强烈 四、鉴别爱情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书籍:《爱的艺术》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书籍:《爱的艺术》 爱情心理学书籍推荐——《爱的艺术》 作者:(美)弗洛姆 书本简介: 《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实践的专著。自问世,便被译成20多种文字,仅英文版就发行150余万册,中文译本就不少于5种,至今还长销不衰,影响遍及世界各地。作者弗洛姆对爱的诠释不同于一般人,他从“激进的、人道主义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场出发,把“爱”看作是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统一的巨大力量。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行为规范、专心的投入和养成耐性而学到的一门艺术。如果你是一个既关怀自己又不乏关怀现实社会的人,那么你不妨打开《爱的艺术》,其中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或许能引起你的共鸣。 精彩书摘: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是互为陌生的,是自动机器之间的关系,其安全感的基础就是要想方设法靠拢一群人,在思想、感情和行动中同这一群人保持一致。(就像我们现在写博客加入某个圈,在豆瓣加入某个小组?就像我中学时候酷爱校服的安全感?)虽然每个人都努力同别人接近,但实际上都是孤独的,充满了不安全感、恐惧感和负罪感? 爱情只能产生于这样两个人中间,这两个人都从他们生存的

圈子里跳出来并互相结合,同时他们每个人都又能脱离自我中心去体验自己。只有这种“中心体验”才是人的现实,才是生活,才是爱情的基础。 爱一个人就是要献出自己,而不期待得到回报,但相信自己的爱一定会唤起对方的爱。爱情是信仰的一种行动。 要知道美妙的风景如果有人陪着看就更妙,悲伤的事情有人理解就不再那么绝望,爱建立在真实的互动之中,理解、尊重和关怀,全身心地去体验爱的对象,而不是生硬的角色扮演。不过话说回来,遇见那个对象并不是容易的事,很多人半路上就妥协了,找个可以作伴的人也可将就,不想太多也可以达到一种表层的逍遥。

爱情中的男女思维差异有哪些

https://www.doczj.com/doc/751037920.html, 爱情中的男女思维差异有哪些 我们常说女人来自金星,男人来自火星。明明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甚至只是平白的一句话,为什么女人总能瞬间脑洞三级跳,说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来。而女人有时又只是想征询一下意见,男人却可以长篇大论,爆出一大堆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好不容易听完却等来一句自己参考看着半的结语。 因此,本文今天特意针对情侣间关于纪念日和礼物的不同意见,剖析男女间思维不同之处,希望能帮助你提升自我建设,达成更好的共识。 女人总会习惯性设定各种各样纪念日,今天是相遇的几百天,明天又是第一次约会的一周年,然后带着满满期待的眼神望向对方,期待对方会给自己准备什么礼物,会精心安排什么节目,会有怎样的惊喜出现,两人一起纪念一下,让彼此的爱情之花开得愈加鲜艳。也可以让外界见证下自己过得多么幸福,享受姐妹们羡慕嫉妒的眼光。 而男人又常认为两个人平平淡淡才是真,都‘老夫老妻’在一起这么久了,还折腾这些干什么。把钱花在这事上,不如两人出去吃顿好的,或是买个更实用的家具,提升下生活的质量。而且感情明明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事,一起呆在家里做什么都好,为什么一定要在外人的面前,对方才更满意和高兴呢。 对于这个问题,,就像情感专家所说的一样,现代女性沉迷于韩剧、偶像剧的爱情,就会越发觉得自己的爱情经历平淡无聊。女性因为对偶像剧爱情的憧憬使得自己的感情阀值增高,导致对伴侣不满意从而分手,这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因此,女性朋友们应该趁早明白凡事都有度,适可而止方为好。两个人相处这么长了,平日要操心的事情就已经够多了。有些时候,就得学会适当让步,体贴对方,不要总给对方寄托

https://www.doczj.com/doc/751037920.html, 太多的期待。期待多了,人总会负重不起的,那是失望就只会更多了。 而男性朋友也需要意识到,女人设定与有关你纪念日越多,越喜欢强调,就越表明对方越心里越重视这份感情,越看重你。因此,希望你也能陪她一起重视这份感情。如果你觉得这种珍惜方式不适用的话,你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框架,用行动告诉她,你一直很重视她和这份感情, 就算不在这纪念日里,你的心也还是一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