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总量
- 格式:ppt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20
努力的你,未来可期!为什么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里的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这里的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
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在单位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具体劳动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的量是不同的,即生产商品的数量是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反之,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就越少,而在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的量不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不变的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反之,单位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
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
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这两种测量方法是一致的,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越多,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少。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
这里需要大家掌握的是“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是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即社会分工的程度,社会分工水平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
由于国际水平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的社会分工)逐渐代替国际垂直分工(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社会分工),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拼搏的你,背影很美!。
We have to withstand the blows time and time again, and we must be resurrected with full blood time and timeagain.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使用价值以及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导读:劳动生产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增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由此得出,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2、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个别劳动时间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升高,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3、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个别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
4、个别劳动时间生产率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个别劳动时间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商品的价值总量减少。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6、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下面详细分析一下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使用价值以及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要知道两个前提:一是理解商品二重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二是明确单位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不变。
我们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量→价值量”,推出“单位劳动时间内人们的劳动量不变”,也就是“单位劳动时间内,人们不管制造了多少使用价值,所创造的价值(人类耗费的脑力和体力)未发生变化”。
通俗来讲1小时(单位劳动时间)内,不管生产了多少双鞋(使用价值),工人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价值)是不变。
山东高考政治必修一知识易错点一、商品的价值量1. 易错点:认为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其实呢,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但价值总量不变哦。
就像做蛋糕,效率高了,每个蛋糕便宜了,但做出来的蛋糕总数变多了,总的价值还是那么多。
2. 易错点:把个别劳动时间当成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因素。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只影响个别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比如说你做一个手工艺品,你做得慢,但是市场上这个手工艺品的价值量是由大家平均的生产时间决定的,不是你自己的时间。
二、货币1. 易错点:对货币职能区分不清。
像价值尺度职能,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比如你去商店看到一个标价100元的东西,这个100元是价值尺度,当你用100元现金去买这个东西的时候,这100元就是流通手段了。
2. 易错点:混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表现。
通货膨胀是物价全面持续上涨,通货紧缩是物价全面持续下跌。
通货膨胀的时候钱好像变得不值钱了,通货紧缩的时候大家又都不太愿意花钱了。
三、价格变动的影响1. 易错点:对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理解片面。
价格变动会促使生产者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有些同学可能只想到产量,忽略了生产要素投入这一块。
比如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不仅会多生产这种商品,还会想办法投入更多便宜的生产要素来降低成本。
2. 易错点:错误理解需求曲线的平移。
除了价格因素,像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等因素变动会使需求曲线平移。
不是所有的需求变动都是沿着曲线变动的哦,比如你收入增加了,可能会对高档商品的需求曲线整体向右平移。
四、消费1. 易错点:认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其实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要辩证看待,适度的从众和求异是正常的消费心理,攀比心理才是不健康的。
比如大家都买某个品牌的运动鞋,你也跟着买,这是正常的从众;你为了独特买一双特别设计的鞋子,这也是正常的求异,但要是为了和别人比谁的鞋子更贵就不好了。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和价值量是同一个概念吗?二者是何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是一个事物质和量的关系。
就质来讲是指耗费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量来讲是指劳动量的多少,即价值量。
那么,商品价值的大小用什么来衡量?这就是价值量的决定问题了。
2、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抬价值的大小,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价值的大小当然就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
又由于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如天、小时、分等),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就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l)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2)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3)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是一个重要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强调说明三点:第一,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当时在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并非指绝大部分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
比如织布,有的用织布机,有的用手工或电脑,如果社会上绝大部分布匹是用机器织出来的,而很少一部分是用手工或电脑织的,那么使用机器的生产条件就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商品的价值量就由这个“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第二,“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在同样生产条件下,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比如,在同样使用机器织布的生产条件下,由于每个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有高有抵,生产经验有多有少,体力有强有弱,劳动态度有勤有做,因而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是不一样的,生产同样一匹布的劳动时间也就不同,有快有慢,决定这一匹布价值量的既不能取决于快者,也不能取决于侵者,而是取决于大多数生产者或企业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xiniz●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有何关系? (1)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2)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但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因而价值量就会变小。
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国家所有制就经营方式而言有哪些实现形式?主要有四种形式:一,国有国营,就是企业的资本完全属于国家,生产经营由政府下达指令性计划加以规定,企业的盈亏由政府负责。
二,国家委托经营,这是为了实现国有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国家将国有资产的经营权授予国有经济组织,委托其经营。
经营者具有了国有资本的独立经营的权力,同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三,承包经营,是以承包经营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与国有企业的责、权、利关系的经营方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政企分开。
四,租赁经营,是以租金作为价格,国家将国有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权让渡给承租者,国家保留所有权,并收取租金。
●一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易,在什么情况下能获得比较利益?(1)商品国际价值的大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商品国别价值的大小则是由生产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只要用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比值较小的商品换回其比值较大的商品就可以获得国际比较利益。
具体来说,可以发生在以下三种场合:第一,用国别价值小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等于或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
第二,用国别价值等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第三,用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其比值更大的商品。
●个人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1)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交换、分配是决定消费的,但消费对它们有重大的反作用。
xiniz●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有何关系? (1)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2)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但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因而价值量就会变小。
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国家所有制就经营方式而言有哪些实现形式?主要有四种形式:一,国有国营,就是企业的资本完全属于国家,生产经营由政府下达指令性计划加以规定,企业的盈亏由政府负责。
二,国家委托经营,这是为了实现国有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国家将国有资产的经营权授予国有经济组织,委托其经营。
经营者具有了国有资本的独立经营的权力,同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三,承包经营,是以承包经营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与国有企业的责、权、利关系的经营方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政企分开。
四,租赁经营,是以租金作为价格,国家将国有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权让渡给承租者,国家保留所有权,并收取租金。
●一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易,在什么情况下能获得比较利益?(1)商品国际价值的大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商品国别价值的大小则是由生产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只要用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比值较小的商品换回其比值较大的商品就可以获得国际比较利益。
具体来说,可以发生在以下三种场合:第一,用国别价值小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等于或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
第二,用国别价值等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第三,用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其比值更大的商品。
●个人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1)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交换、分配是决定消费的,但消费对它们有重大的反作用。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公式1: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 上一年度商品数量X(1 +本年度劳动者增加幅度(% ))X(1 +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公式2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 1+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额/ 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公式3 :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X商品数量价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量X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 价格总额/ 商品数量公式4 :单位商品价格= 单位商品价值/ 单位货币价值公式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总时间/商品数量一、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交换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额(量)、价格总额(量)、的计算。
(一)、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
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
假设原来生产x 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50% 时,现在每天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1+50% )(二)、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值。
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假设原来M 商品价值为x 元/件,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M 商品的价值=x/ (1+50% )(三)、交换价值:由于价值与交换价值大小相等,因此计算交换价值,就是变相计算,因此,只要计算出价值,也就计算出交换价值。
(四)、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的大小与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价格=单位商品价值/单位货币价值。
(五)、价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X单位商品价值量(六)、价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X单位商品价格典型例题:(一)2007-2009 各地高考题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 24T)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 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 倍,且5 件A 商品=2 克黄金。
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计算1、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考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理解上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在当时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
其次,“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同样生产条件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这里,前一个决定因素是客观条件,物的因素;后一个决定因素是主观条件,人的因素。
“两个决定因素”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二者共同参与平均的结果。
【典题剖析1】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经营的商品生产者,他们都生产布匹,当时绝大部分布匹都用织布机生产。
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耗费10小时,乙耗费12小时,丙耗费8小时,丁耗费20小时。
则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 6小时B. 8小时C. 10小时 D. 12小时【答案】C【典题剖析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14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15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5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 5小时B. 7小时C. 7.5小时 D. 8小时【答案】B【解析】在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要注意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2015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1+20%)=5小时;2015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商品数量为10万件×(1+20%)=12万件;2015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12万件+10小时×8万件)÷(12万件+8万件)=7小时。
如何理顺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上虞春晖中学许伯祥高一思想政治第一课中《商品的价值量》一框谈到的“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历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材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没有作详细的展开,只是笼统地讲到“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学生在理解这一知识点时往往存在着困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关系,老师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弄清几个相关的概念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它包括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在一定时期某生产部门全体劳动者生产同一劳动产品的劳动效率;个别劳动生产率即是指个别劳动生产者生产某一产品的劳动效率,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区别在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普遍性的,而个别劳动生产率则是指特殊的个别现象;但两者又有联系,却可以相互转化,但必须在一定的时间阶段。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它也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二是商品价值总量。
单位商品价值量指的是某个商品的价值大小;商品的价值总量则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劳动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价值量的总和,两者也不能混淆。
单位商品价值量指的是个体,而商品的价值总量则是个体之和(一定时间商品价值之和)。
其次要理顺几对关系一商品的价值量(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两者成正比,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所以,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也成反比。
二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才引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从而引起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个别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商品价值量无关。
三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因为商品价值总量等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使用价值量的乘积,而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与使用价值的数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愈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就愈小,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数量也就愈多,因而价值总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