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治疗指南与规范— 乳腺癌全身治疗解读
- 格式:pptx
- 大小:858.68 KB
- 文档页数:64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背景介绍:中国是乳腺癌高发国家,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十分困难且具有挑战性。
为了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中国乳腺癌专家和学术团队联合发布了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旨在给予医生和患者关于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最新建议和指导。
诊疗指南内容:1.诊断和分期:指南明确了晚期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和分期方法,包括理论和临床应用。
患者的病理检查和医学影像学评估应该包括乳房组织活检、CT、MRI等,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分期。
2.综合治疗:指南推荐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并应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和荷尔蒙受体状态等因素进行定制。
3.手术治疗:对于可手术切除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指南推荐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全乳房切除手术。
对于乳房保留手术后需要辅助放疗或化疗的患者,也应该考虑其他可能的手术选择。
4.放疗:放疗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放疗可以帮助患者剩余的肿瘤细胞得到彻底清除,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指南推荐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进行辅助放疗,并详细说明了剂量、持续时间和区域等放疗治疗的具体事项。
5.化疗:化疗是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常规治疗方式之一、指南建议根据乳腺癌的细胞学类型、分子亚型和敏感性对化疗方案进行个体化调整。
对于HER2阳性患者,指南推荐使用靶向治疗,并注重监测心脏功能。
6.靶向治疗:指南明确了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应用靶向药物的条件和选择。
HER2阳性的病例应该考虑使用曲妥珠单抗等HER2靶向药物治疗。
此外,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内分泌治疗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与化疗或靶向治疗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7.疗效评估和监测:指南强调了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估和监测的重要性。
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和肿瘤标志物监测等手段,及时发现和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疾病进展,有助于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结语: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权威的治疗建议和指导,帮助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一 乳腺癌筛查指南二 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三 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四 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五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六 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七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八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九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指南十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十一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指南十二 晚期及复发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十三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性治疗临床指南十四 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共识十五 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十六 乳腺导管原位(内)癌治疗指南十七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十八 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十九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附 录一 乳腺癌筛查指南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以及分类 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人群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 p p o r t u n i s t i c screening)和群体普查(mass screening)2种。
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筛查。
2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⑴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周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周岁。
⑵群体普查暂无推荐年龄,目前国内开展的任何群体普查均属于研究阶段,缺乏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的数据,卫生部开展的农村妇女免费乳腺癌检查年龄为35~65岁,采用超声检查为主,补充乳腺X线检查。
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3.1 乳腺X线检查 ⑴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外大多数学者的《中国癌症杂志》2013年第23卷第8期CHINA ONCOLOGYCHINA ONCOLOGY 2013 Vol.23 No.8637638认可。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系列十)10 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附录Ⅵ、Ⅶ、Ⅷ)10.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10.1.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应基于复发风险个体化评估与肿瘤病理学上的分子分型及对不同治疗方案的反应性。
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的分组见表2。
该表可用于全面评估患者手术以后的复发风险的高低,是制定全身辅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判定见表3。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见表4。
医师应根据治疗的反应性并同时参考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选择相应治疗。
表2 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的分组低度:转移淋巴结阴性,同时具备以下6条:标本中病灶大小(pT)≤2cm;分级Ⅰ级【a】;瘤周脉管未见肿瘤侵犯【b】;ER和(或)PR表达;HER2基因没有过度表达或扩增【c】;年龄≥35岁中度:转移淋巴结阴性,以下6条至少具备1条:标本中病灶大小(pT)>2cm;分级Ⅱ~Ⅲ级;有瘤周脉管肿瘤侵犯;ER和PR缺失;HER2基因过度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中度:转移淋巴结1~3枚阳性,未见HER2基因过度表达和扩增且ER和(或)PR表达高度:转移淋巴结1~3枚阳性,HER2基因过度表达或扩增或ER和PR缺失高度:转移淋巴结≥4枚阳性a.组织学分级/核分级;b.c.瘤周脉管侵犯存在争议,它只影响腋淋巴结阴性的患者的危险度分级,但并不影响淋巴结阳性者的分级;d.e.HER2的检测必须采用有严格质量把关的免疫组织化学或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色素原位杂交法(CISH)f.表3 乳腺癌分子分型的标志物检测和判定•管腔A型:管腔A样,ER/PR阳性且PR高表达HER2阴性、Ki-67增殖指数低。
备注:ER、PR 表达及Ki-67增殖指数的判定值建议采用报告阳性细胞的百分比。
Ki-67增殖指数的判定值在不同病理实验中心可能不同,可采用20%~30%作为判断Ki-67高低的界值;同时,以20%作为PR 表达高低的判定界值【*】,可进一步区分管腔A样和管腔B样(HER2阴性)••管腔B型:管腔B样HER2阴性,ER/PR阳性、HER2阴性且Ki-67增殖指数高或PR低表达。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要点1. 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和群体筛查。
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筛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检查。
1.2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⑴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⑵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1.3.1 乳腺X线检查⑴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⑵建议每侧乳房常规应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和内外侧斜(MLO)位。
⑶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位以上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⑷乳腺X线筛查对50岁以上亚洲妇女准确性高。
但乳腺X线对40岁以下及致密乳腺诊断准确性欠佳。
不建议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妇女进行乳腺X线检查。
⑸常规乳腺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低,不会危害妇女健康,但正常女性无需短期内反复进行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临床体检目前尚无证据显示乳腺临床体检单独作为乳腺癌筛查的方法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和降低死亡率。
但在经济欠发达、设备条件有限及妇女对疾病认知度较不充分的地区仍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1.3.3 乳腺自我检查1.3.4 乳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乳腺X线筛查提示致密型乳腺或乳腺X线筛查结果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0类的补充检查措施。
1.3.5 乳腺MRI检查⑴MRI检查可作为乳腺X线检查、乳腺临床体检或乳腺超声检查发现的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查措施。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一乳腺癌筛查指南二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三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四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五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六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七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八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九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指南十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十一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共识十二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十三乳腺导管原位(内)癌治疗指南十四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十五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十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附录一乳腺癌筛查指南1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以及分类⑪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人群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⑫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⑬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普查(mass screening)2种。
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筛查。
2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⑪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周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周岁。
⑫群体普查暂无推荐年龄,目前国内开展的任何群体普查均属于研究阶段,缺乏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的数据,卫生部开展的农村妇女免费乳腺癌检查年龄为35-65岁,采用超声检查为主,补充乳腺X线检查。
3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3.1乳腺X线检查⑪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⑫建议每侧乳房常规应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和侧斜(MLO)位。
⑬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位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要点[摘要]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现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2007年首次制订《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7版)》以来共更新8版,指南一直与时俱进, 兼顾证据的权威性、知识的前沿性和在广大基层医疗机构的适用性。
本次制订的《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在2021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更新,纳入了乳腺癌诊断和分类的新理念、精准治疗的新工具、手术操作的新规范和综合治疗的新方案,旨在为乳腺癌防控及诊治领域的医务工作者提供指导和依据。
1乳腺癌筛查指南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
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和群体筛查。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1 )此本指南建议一般风险人群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
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之前。
(2)对于乳腺癌影像学筛查的终止年龄,本指南认为老年人是否停止筛查需要考虑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预期寿命及各种合并症情况。
如果合并症多,预期寿命有限,则可适当减免乳腺癌筛查。
因此,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考虑机会性筛查。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1.3.1 乳腺X线检查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建议对每侧乳房常规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和内外侧斜(MLO) 位。
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名以上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乳腺X线筛查对50岁以上亚洲妇女诊断的准确性高,但对40岁以下及致密乳腺诊断的准确性欠佳。
2019CSCO乳腺癌指南解读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的一种癌症,自检和定期检查是早期诊断、治疗乳腺癌的关键。
2019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的《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疗指南(2019年版)》,以下是对这份指南的解读和探讨。
一、关于筛查和早期发现筛查和早期发现是预防乳腺癌的第一步。
指南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应进行一次乳腺X线摄影检查(即乳腺钼靶或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并应结合乳腺超声检查。
对于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如家族史、生殖史等,应在40岁之前开始进行乳腺检查。
指南还强调了自我检查的重要性,建议女性每个月在月经后第7-10天进行一次自我检查。
二、关于手术治疗对于初次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手术治疗是通常的首选治疗方法,即乳腺切除手术。
指南明确表示,对于早期(I期和IIA期)的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和乳腺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应优先选择保乳手术,以减少患者对外貌和身体的心理压力。
对于淋巴结阳性患者,需要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
而对于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应同时进行区域性和全身化疗,以防止转移和复发。
三、关于内分泌治疗部分乳腺癌患者(激素受体阳性)适合采用内分泌治疗,即荷尔蒙治疗。
指南建议,术后不需放疗的早期(0期和I期)患者,可以考虑仅进行内分泌治疗,而不进行放疗;对于已进行全乳切除的患者,一般需要进行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指南也提到了内分泌治疗的风险和副作用,如乳房疼痛、更年期综合征、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等。
因此,建议在确定治疗方案之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代谢水平、心理承受力等进行全面评估。
四、关于化疗和靶向治疗如果有转移、或HER2阳性等,患者需要进行化疗和靶向治疗。
指南强调了化疗和靶向治疗方案的个性化选择。
对于高危患者,指南建议采用全身化疗,并加入靶向治疗。
但是,对于HER2浓度较低或HER2阴性的患者,则不建议采用靶向治疗。
化疗和靶向治疗的副作用和风险也很大,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严密考虑患者的身体条件和生活质量。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导言: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流行率不断增长,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规范乳腺癌的诊治过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中国抗癌协会于2019年发布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本文将对该指南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一、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的最高比例。
一般认为乳腺癌的发病率受到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指南明确了高发群体,以及预防策略,旨在引起广大女性的重视和主动预防。
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与诊断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指南推荐女性在35至69岁之间进行乳腺癌早期筛查,包括乳腺自检、乳腺超声和乳腺X光摄影等。
三、乳腺癌的分期与分型乳腺癌的分期和分型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选择至关重要。
指南详细介绍了乳腺癌的TNM分期系统和不同亚型的分型,并对每个分期和分型的治疗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
四、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指南提供了全面而规范的治疗方案,对于各个分期和分型的乳腺癌,提供了具体的治疗方案和手段。
五、乳腺癌的术后管理和康复乳腺癌的术后管理和康复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指南重点介绍了术后的病理学检查、辅助治疗和随访措施,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六、乳腺癌的转移和晚期治疗乳腺癌的转移和晚期治疗是治疗难点。
指南详细介绍了乳腺癌的转移规律和转移途径,并提供了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七、乳腺癌的特殊治疗指南还对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包括华盛顿大学分子亚型、难治性乳腺癌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指导。
结语: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的发布,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该指南侧重于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各个环节,并针对转移和晚期乳腺癌提供了专门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一 乳腺癌筛查指南二 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三 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四 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五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六 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七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八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九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指南十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十一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指南十二 晚期及复发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十三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性治疗临床指南十四 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共识十五 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十六 乳腺导管原位(内)癌治疗指南十七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十八 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十九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附 录一 乳腺癌筛查指南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以及分类 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人群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 p p o r t u n i s t i c screening)和群体普查(mass screening)2种。
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筛查。
2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⑴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周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周岁。
⑵群体普查暂无推荐年龄,目前国内开展的任何群体普查均属于研究阶段,缺乏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的数据,卫生部开展的农村妇女免费乳腺癌检查年龄为35~65岁,采用超声检查为主,补充乳腺X线检查。
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3.1 乳腺X线检查 ⑴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外大多数学者的《中国癌症杂志》2013年第23卷第8期CHINA ONCOLOGY 2013 Vol.23 No.8637638认可。
乳腺癌病种治疗规范解析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乳腺癌的治疗,规范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乳腺癌病种治疗规范进行解析,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早期乳腺癌治疗规范对于早期乳腺癌,即仅限于乳腺的原发性肿瘤,规范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辅助治疗。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早期乳腺癌的首要治疗手段。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乳腺保留手术和乳腺切除手术。
乳腺保留手术适用于肿瘤较小且位置较为合适的患者,而乳腺切除手术适用于肿瘤较大或位置不适合保留的患者。
辅助治疗辅助治疗主要包括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化疗。
放射治疗在手术后常常用于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可以通过抑制雌激素的作用来阻止肿瘤生长。
化疗适用于高危患者或不适合内分泌治疗的患者。
高危乳腺癌治疗规范对于高危乳腺癌,即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的患者,规范的治疗方案更加复杂。
全身治疗全身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
化疗适用于高危患者,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来控制病情。
靶向治疗适用于HER2阳性的患者,可以通过抑制HER2表达来阻止肿瘤生长。
手术切除对于高危乳腺癌患者,在全身治疗后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的方式与早期乳腺癌相似,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乳腺保留手术或乳腺切除手术。
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在高危乳腺癌中仍然起到重要的作用。
放射治疗可以用于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
此外,还可以考虑进行局部治疗,如淋巴结清扫术。
结论乳腺癌的治疗应遵循规范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决策。
早期乳腺癌主要通过手术切除和辅助治疗进行治疗,而高危乳腺癌则需要全身治疗、手术切除和辅助治疗相结合。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遵循医疗规范和专业指南。